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说一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司马光》。
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历史人物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学习司马光那种勇敢、聪明、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在这里,我将从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课程背景《司马光》是一篇介绍古代历史人物的故事,课文通过描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勇敢行为,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篇课文与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其他课文不同,它是一篇古代历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注重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演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司马光那种勇敢、聪明、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字新词教学:本课共有10个生字,其中要求认识的字有8个,要求会写的字有2个。
在教学生字时,我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借助拼音识字、语境识字、游戏识字等,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课文理解:在课文理解方面,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我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经过;其次,我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深入了解司马光的勇敢、聪明、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最后,我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语句进行感悟和拓展性的问题回答,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写字教学: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只有两个,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和审美能力,我特别注重写字指导。
司马光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司马光》。
下面我所要陈述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1.指导思想、2.说教材、 3.教学目标、4.说教法学法、5. 教学程序。
一、指导思想:我采取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救人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发表看法,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二、教材内容:本片课文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此故事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目标:1、稳固学生学习语趣,启动学生阅读内需。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3、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磨砺学生的创新精神。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摒弃阅读与写作半脱节的状态。
四、教法、学法: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引导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
五、教学程序1.看图观察:在这篇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教师朗读课文,同学们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词。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基本信息•书名:《司马光》•作者: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编写组•出版社:苏教版2. 教材内容概述《司马光》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伟大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
本篇课文以情节生动、语言简练为特点,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阅读《司马光》这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情节和意义。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常见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正直、坚毅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司马光》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含义。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常见字词。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复杂的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和常见字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司马光》•第二单元:词语辨析与拼写2. 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历史人物榜样的重要性,如孔子、孟子等。
2.提问引导: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司马光这个历史人物?了解司马光是干什么的?3.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分享对司马光的认识和了解。
2.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篇章:教师用流畅的语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课文理解: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意义。
–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为什么?3.生字拼写:教师逐字解释课文中的生字,并引导学生认读和正确书写。
2.3 巩固学习1.词语辨析与拼写:教师选择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辨析,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并正确拼写。
2.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检查词语的拼写,提倡互帮互助。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司马光》说课稿1一、说教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四、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司马光》一文。该文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本文是继上册《乌鸦喝水》之后的又一则成语故事,通过具体事例教育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面对。
板书的作用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核心内容,构建知识结构。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确保板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突出重点和难点;
2.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如使用红色标注生字词,蓝色标注成语和重要语句;
3.在板书的布局上,左侧列出生字词,右侧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和知识点,中间留有空间进行即时拓展和讲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影响课文理解;
2.部分学生在互动环节可能参与度不高;
3.教学时间分配可能不够合理,导致某些环节匆忙。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2.通过小组合作和个别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朗读、理解和复述。
2.教学难点:
(1)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尤其是字形、字义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和勇敢;
(3)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解课文意义。
3.收集与司马光相关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收集成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语文6篇
司马光教案一年级语文6篇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
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核心。
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司马光教案一年级语文》,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司马光教案一年级语文【篇1】教学要求: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
难点:体会到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教具:电脑课件。
教学模式:学--议--练教学式操作步骤: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制定目标,激发动机--自读引导,深入学习--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听老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写了一本书,他不知道取什么名好,于是他拿着书叫产宰相取名,宰相看了,连连叫好,但是他又说:这么好的书,我没有资格给它取名字。
没办法,他只好去请皇上给他取名。
皇上看了,拍案叫绝,欣然提笔给这本书使名为《资治通鉴》。
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他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二、制定目标,激发动机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屏幕,知道图上有些什么。
2.根据图提问,小朋友,看过图您想知道什么?筛选出:(屏幕显示)(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里?(2)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水缸里的?别的小朋友怎么样?(3)哪个是司马光?他是怎么做的?(4)那个小朋友怎么样了?三、自读引导,深入学习。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四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小声自由读全文。
(一)、看图,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古时候,并看图理解,再齐读一自然段。
(二)解决第一个总理: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1.小组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应的词语?(花园、假山、水缸)2.回答问题,板书:花园3.指导看图理解词语,板书:司马光、小朋友、花园、水缸。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公开课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将主要讲解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课文《司马光》。
该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一篇关于历史人物司马光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司马光的生平和故事。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司马光》这篇课文,了解司马光的生平和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其中的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人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讲解《司马光》这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古代历史背景和司马光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其他:课堂小组活动准备、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以问答的形式引入主题,让学生猜测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正式讲解《司马光》课文•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延伸•老师对古代历史背景进行扩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司马光》这篇课文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人物司马光的故事。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司马光小学语文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小学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一)、从课件中质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你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司马光》说课稿《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20课。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一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光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司马光_人教新课标《司马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已经在第一课时完成。
会写的字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但是考虑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第二课时(生字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二说目标会读、写、运用“别、到”等6个字。
三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对唱形式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部首,增进学生对部首巩固。
并突会读、写、运用“别、到”等6个字。
二、自学互动(一)、识字互动小组交流,要求:会读,分析结构,懂笔画顺序,组词等。
(二)、写字互动(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三、适时点拨识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
(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写字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四、测评训练1、看拼音写词语bié rén dào chù nà lǐ dōu shì j īnɡ xià jiào shēnɡ2、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语。
司马光 说课稿
《司马光》说课稿一、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看图学文的课文,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像司马光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目标及重难点。
二、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重点:体会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冷静、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难点:理解司马光的勇敢机智,所用方法巧妙,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三、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我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并突出了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读中感悟课文,读中思考课文,进而体会司马光的勇敢机智。
四、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
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质疑、交流、探究”的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并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一)、借助图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入情著名特级语文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们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要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的确,好的开头使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这节课一上课我们就穿插一幅图出来,学生们对于看很直观,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来了。
让学生感受识字、读词、理解句子,它们不是分开的,是一条线学习的。
《司马光》说课稿111
《司马光》说课稿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小学申金梅一、说教材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
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特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
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2、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课件,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同学们欣赏课件后,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司马光》说课稿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ima Guang" says the tex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2、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
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
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
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
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
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
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五、说板书。
板书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