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论述题
初中历史2023中考材料论述题观点归纳(共十类)

一、人物类
概述孔子的主要成就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XXX(人物)是XXX;
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二、改革类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改革是实现国富兵强的重要途径;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合作是二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2、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面临共同困难时能够合作。
2、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认识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成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模仿;
3、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结合《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史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作用
5、国家统一(或主权完整)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浩劫;
7、战争客观上推动科技的发展;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认识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六、独立类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通过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模板

历史中考论述题答题模板历史中考论述题模板(不少于1000字)一、引言(100字左右)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不断向我们展示着过去的教训与经验。
历史中考论述题要求我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分析,提炼出其中的重要思想、影响和启示,对现实和未来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展望。
二、论述(800字左右)1.提出问题(150字左右)历史中考论述题往往涉及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者一个阶段的历史进程。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该事件或进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同时提出相关问题,如:“该事件如何使历史发展发生转折?”、“这段历史经验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等。
2.回顾历史(200字左右)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历史事件或进程进行深入回顾和分析。
梳理出相关的历史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将其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对比和分析。
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事件或进程的详细内涵和相关影响。
3.分析影响和启示(200字左右)在清晰了解历史事件或进程的情况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对历史发展和现实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可以考察该事件或进程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解析其中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同时从中思考事件的历史价值和实践意义,提出对现实和未来的启示和建议。
4.深入讨论和思考(200字左右)在对影响和启示进行初步分析后,我们需要展开深入讨论和思考。
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凝聚自己的观点,结合事件的特殊性和普适性,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我们可以引用历史名人的观点,提出相互对立的立场、观点和解决方案,并辩证地进行评价和总结。
5.结论和展望(150字左右)最后,我们需要在论述中得出结论并进行展望。
结论应该总结以上的讨论和思考,明确地回答提出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当前和未来的情况进行一些展望和建议,以期在历史经验的指引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总结(100字左右)历史中考论述题要求我们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回顾、分析和思考,凝聚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中考论述题人民至上

历史中考论述题人民至上
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党: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党等。
2.为什么坚持生命至上?
因为生命来之不易,是不可逆的,不可预知的,是短暂的。
3.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6)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等等。
4.无数平凡人是怎样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
(1)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们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2)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他们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等等。
历史中考观点论述题

历史中考观点论述题
历史中考观点论述题有很多,以下举几个例子:
1. 是否应该称颂历史人物的错误行为?
观点一:不应该称颂历史人物的错误行为。
历史人物是社会的表率,他们的行为和言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称颂错误行为,将给社会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导致社会的道德滑坡。
观点二: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称颂历史人物的错误行为。
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他们所遭遇的环境和条件与现代社会不同,评判他们的行为需要考虑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
2. 是否应该纪念历史上的血腥事件?
观点一:应该纪念历史上的血腥事件。
纪念血腥事件可以让人们铭记历史教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同时,纪念活动可以使受害者得到尊重和慰藉,进而加强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
观点二:不应该纪念历史上的血腥事件。
纪念血腥事件容易引起社会的创伤回忆,加深矛盾和仇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和平发展。
更重要的是,过度纪念血腥事件可能会导致历史上的仇恨和冲突得不到化解,持续延续下去。
3. 历史是否应该客观公正?
观点一:历史应该客观公正。
历史是为后人所学习、研究和传承的,如果历史被篡改和歪曲,将为社会带来错误的认识和评价。
历史应该追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实和事件的本质,以便后人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历史。
观点二:历史无法完全客观公正。
历史的记录和传承过程中,
难免会有主观因素的介入,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公正。
历史学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历史材料的收集和保存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存在偏差。
因此,我们应该对历史持有辩证的态度,不盲目相信也不完全否定,需要以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历史。
历史中考观点论述题2023

历史中考观点论述题20231、历史事件的影响: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历史发展的影响。
例如:可以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冲击,以及对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历史事件的比较: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例如:可以比较中国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较它们的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两国现代化的差异。
3、历史人物的评价: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政治成就、文化贡献、道德品质等方面。
例如:可以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包括他的思想、领导下的战争和建设成就等方面。
4、历史时期的特征:在分析历史时期的特征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明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历史地位。
5、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形态转型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变革。
6、历史事件的原因: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影响。
7、历史事件的评价:在评价历史事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政治意义、文化价值、社会影响等方面。
例如:可以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包括对抗日战争的政治意义、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8、历史人物的作用:在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包括政治才能、文化贡献、思想影响等方面。
例如:可以分析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包括他的教育思想、文化贡献和思想影响等方面的作用。
2023年中考历史论述题

2023年中考历史论述题
2023年中考历史
论述题目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
–文明的突破与进展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影响
•古代帝国的兴衰史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帝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帝国的内外因素导致的兴衰
•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衰落与重塑
•近现代史事件的解读
–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
–近代科技革命与工业化的影响
–当代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古建筑与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策略•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影响
–世界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历史人物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价值观引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影响
–冷战的起因与影响
–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与合作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深远影响•历史事件的启示与思考
–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启示与教训
–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影响与成长
–如何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并运用于当代社会
•新时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与影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与改革建议
–中国的国际合作与共赢理念
•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
–历史演进的规律与趋势
–历史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启示与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发展并展望未来
以上的论述题目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历史知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
记得多做历年真题,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参考
中考历史论述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出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题目:
1.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及其影响。
2.论述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3.论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5.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6.论述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7.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及其原因和影响。
8.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9.论述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0.论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这些题目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的题目还需要根据中考的要求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制定。
在回答论述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论述的主题和观点,二是要提供充分的史实和证据来支持论述的观点,三是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地进行论述,四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历史中考 论述题模板 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论述题专题复习【格式要求】观点:陈述句(史实+评价)(2分)论述: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结论:升华、启示(怎么做)(2分)【答题注意事项】观点:观点是陈述句,不能写成短语、名词或疑问句,不要过长。
论述:1.审清题目,看清是否要求只能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信息加以论述,决定了是否能用材料以外的史实。
2.史实尽量用材料的例子,提高准确度。
3.论述至少写两个史实,每一点必须做到史论结合:史实+史论。
4.注意论述的先后,哪一个史实在前,哪一个史实在后。
5.要注意考虑相关史料的熟悉程度。
结论:1.要呼应开头,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2.常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因此……”作开头。
3.结论与观点在表述上要有所区别,照抄会扣分。
4.总结的2种方法:添油加醋法:在原来观点上增加适当的词句补充。
改头换面法:用表述不同但本质意思相近的句子替换观点。
【史论结合:史实+史论】史实(历史事件:最完整的表述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例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模仿我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
倘若时间与人物不记得就不要写,写好哪国哪个事件就可以。
例如:日本大化改新模仿我国唐朝制度。
史论(事件评价:地位、作用、影响、意义等)例子: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常用观点模板】1.改革创新类:改革创新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符合国情的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制度类: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先进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曲折的历程。
3.民主与法制类: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加强民主与法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法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革命类: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
• 小历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 史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南京条约》的 签订。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 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 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洋 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也培养了一些 人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 二、历史常把战争的痛苦与灾难尽量往战 败者身上堆,同时又把痛定思痛、改弦更 张的机遇留给战败者 战局(甲午战争) 初开,赫德就说:“这场纠纷对中国来说, 也许会产生某些好的后果,如果这次能够 吃一亏,学一回乖,因而造成认真的改革 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梁启超说:“吾 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 湾,偿二百兆始终。
论述题专题
陈雪
2017 10 11
材料论述(2017龙岩市中考)
• 一、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原见的 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 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 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 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 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 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他所基于设想基本是荒谬的.
材料中“割台湾,偿两百兆”是指哪一个 条约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 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 例清晰)
《马关条约》
• 外来入侵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是促使国家寻求变 革的种重要因素 •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剧,促进民族觉醒,以康 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掀起一场救亡图存的 维新变法运动。 • 近代的日本也遭遇到西方的侵略,面临沦为殖民 地的危险,这迫使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 机,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外来侵略也 是促使国家寻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1)材料中“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
• (1)洋务运动 • (2)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动 •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 派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但洋务派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 主义。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中 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