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第二十节中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第二十节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出现口眼zaozi006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甚则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的病证。因病起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中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古代医学家以此取象比类,称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也称之为“卒中”。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是本病的病理特点,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本病与《伤寒论》中所论述的由风邪袭表所致的中风名同而实异。

现代医学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致气血痹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患者风痰素盛,外风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而致口眼zaozi006斜,半身不遂等症。

二、劳倦内伤,阴阳失调:烦劳过度,耗伤精血,或病后体虚,年老体弱,阴精不足,致肝肾阴虚,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在人体阳气偏盛的情况下,加以情志过极,劳倦过度,或嗜酒劳累,气候影响等因素的作用,致阴亏于下,肝阳鸱张,阳亢风动,气血上冲,心神昏冒,发为中风。

三、痰湿阻络,蒙蔽清窍: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内生痰浊;或肝火内盛,炼液成痰,以致肝风挟杂痰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致猝然昏仆,喎僻不遂。

四、五志过极,气血逆乱:五志过极,心火暴盛;或郁怒伤肝,肝阳暴动,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猝倒无知,发为本病。

总之,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湿痰、风痰)、气(气虚、气逆)、血(瘀血)、虚(阴虚、气虚)等因素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突然发病,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这是中

风常见的发病因素及病理机制。

【辨证论治】

中风是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属肝肾不足,气血衰少,阴阳偏盛;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盛,气血郁阻。临床上,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情较轻,病位较浅,一般无神志的改变,仅见口眼zaozi006斜,言语不利,或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情较重,病位较深,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zaozi006僻不遂,并且常有先兆及后遗症状出现。

一、中经络

(一)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证候] 突然口眼zaozi006斜,肌肤麻木不仁,可有言语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出现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证候分析] 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阻滞经脉,气血痹阻,运行不畅,肢体筋脉肌肤失养,故口眼zaozi006斜,口角流涎,肌肤麻木不仁,甚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故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外邪入中之征。若脉见弦细则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 祛风通络,活血和营。

[方药] 大秦艽汤(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黄、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独活、黄芩、生地黄、白术、细辛)加全蝎、白附子。如无内热者,去黄芩、石膏。风热表证明显者,去防风、羌活、当归,加桑叶、菊花、薄荷。如仅见口眼zaozi006斜而无半身不遂,可用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加防风、荆芥、白芷、红花。

[针灸治疗] 可选取地仓、颊车、四白、攒竹、迎香、牵正、合谷,有半身不遂者加足手三阳经穴,初病宜用泻法,久病宜用补法。

(二)肝肾阴虚,风痰上扰

[证候]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突然发生口眼zaozi006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舌质红,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阴不潜阳,则风阳上扰,故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失眠多梦。肝风挟痰走窜经络,故出现口眼zaozi006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舌质红、脉弦滑数为阴虚阳亢、痰热内蕴之征。

[治法] 滋阴熄风,化痰通络。

[方药] 镇肝熄风汤(淮牛膝、生龙骨、白芍、天冬、麦芽、代赭石、生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甘草、生龟版)加减。头痛较重者,加石决明、菊花。痰盛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肝俞、肾俞、太溪、太冲、太阳、外关、风池,用补泻兼施法。

二、中脏腑

(一)闭证

1.阳闭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并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候分析]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内风挟痰火为患,火性急迫,窜络伤津,筋脉拘急,故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火热内蒸,故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均为痰火壅盛之征。

[治法] 辛凉开窍,平肝熄风豁痰。

[方药] 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朱砂、安息香、金箔、银箔、犀角、冰片、牛黄琥珀、雄黄、玳瑁、麝香)以辛凉开窍;并用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黄、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加减,以平肝熄风豁痰。痰多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抽搐加全蝎、蜈蚣、僵蚕;便秘、口臭加大黄、芒硝、枳实。

[针灸治疗] 可选取人中、太冲、合谷、劳宫,宜泻法及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2.阴闭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并见面白唇青,痰涎壅盛,四肢不温,静卧不

烦,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

[证候分析] 湿痰偏盛,肝风挟痰涎,横窜经络,上蒙清窍,闭塞气机,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大小便闭。风痰窜络,筋脉拘急,故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痰浊阻滞阳气,阳气不能温煦,故面白唇青,四肢不温,静卧不烦。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乃痰气闭阻之象。

[治法] 辛温开窍,除痰熄风。

[方药] 首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冰片、荜拨、苏合香油、熏陆香)以辛温开窍;并用涤痰汤(制法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加天麻、僵蚕、钩藤以除痰熄风开窍。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丰隆、三阴交、少商、人中、中冲、涌泉,用泻法。

(二)脱证

[证候]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鼾息低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瘫痪,舌痿,脉微或弱。

[证候分析] 正气虚脱,元气衰微至极,阴阳不相维系,清窍失养,神无所倚,故出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鼾息低微,手撒,二便自遗等危症。肢冷汗多,呼吸低微,舌痿,脉微或弱为正气暴绝,元气虚脱之危候。

[治法] 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 参附汤(人参、熟附子)加龙骨、牡蛎。汗多不止者,加黄芪、五味子、山萸肉等。

[针灸治疗] 可选取关元、神阙(隔盐灸),用灸法。

三、后遗证

中风经过救治后,神志渐醒而进入恢复期及后遗证期。此时患者常有半身不遂,口眼zaozi006斜,或言语不利等后遗证。

(一)半身不遂

本型是由于风痰痹阻,气血亏虚,瘀阻脉络,气血不荣,肢体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