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背景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发现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30余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明确了浙江省疫区类型主要是以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根据浙江省出血热流行的特点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1.1目的
为确保***一旦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后,能迅速查清疫情,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
1.2工作原则
流行性出血热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同一指挥、依法管理、分级负责、科学应对、快速反应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05]164号)、《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等。
1.4适用范围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本县区域范围内涉及流行性出血热暴发、流行的各项预防控制工作。
2.疫情监测、报告、分级判定
按照浙江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开展监测,按方案要求及时上报疫情。
2.1突发疫情
根据我县目前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较低的现状,确定凡一周内,一个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视为突发疫情,应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疫情分级:
根据本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疫情分为三个等级,即重大疫情事件(红色)、较大疫情事件(黄色)和一般疫情事件(蓝色)。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2.1.1 红色疫情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且死亡1 例及以上。
2.1.2 黄色疫情
1 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高发地区10 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无死亡病例。
2.1.3 蓝色疫情
发生除上述重大、较大疫情以外流行性出血热突发疫情。
3 应急响应
3.1蓝色疫情应急响应:一般疫情发生时,由疫情发生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
门负责组建指挥部,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由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处置。
3.2黄色疫情应急响应:较大疫情发生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建指挥部,省、县级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处置。
3.3红色疫情应急响应:重大疫情发生时,由省卫生厅负责组建指挥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县及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现场处置。
4 现场处置
4.1 根据不同的响应级别,分别由省、县、县疾控中心组成由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现场调查组进行现场调查;在进驻现查调查前应准备必须的资料和物品,包括:流行性出血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器材,采样器材,采样试剂和采样设备,电脑、照相机等设备。
4.2 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通过先期处置得到的信息,到达疫情暴发现场后,应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联系接洽,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4.3 再次核实诊断,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相应的标本,包括血、尿液等;
4.4宿主动物调查
在暴发点的居民区(患者居住地及周围)和野外进行宿主动物种类、密度调查,捕获数量各不少于50只,对捕获的宿主动物进行感染状况调查。
4.5人群感染状况调查
采集暴发点内高危人群血标本50~100份,用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了解人群感染状况。
4.6 根据暴发疫情的实际情况确定病例定义,在暴发点附近搜索病例,病例定义早期亦采用较为宽松的病例定义,以便发现更多可能的病例。
4.7根据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后,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
4.8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描述流行病学的目的是阐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强度,在何时、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4.8.1 时间分布
在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时,必须始终考虑到时间因素。暴发或流行的估计要求将特定时间的病例数与同期的预期病例数进行比较。因此考虑时间的时候,需要明确提出有关的时段和时期,弄清暴露和卫生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作好时间资料的来源及资料的处理。
对病例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绘制流行曲线。
4.8.2 地点分布
描述流行病学的第二要素是地区,地区特性可提示暴发疫情的地区范围,并有助于建立有关暴露地点的假设。
在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现场调查中,地区资料包括居住地、工作地点、学校、娱乐场所、旅行地点或其他相关资料。
4.8.3人群分布
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目的,在于全面描述病例特征,并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这有助于提出与危险因素有关的宿主特征,其他潜在危险因素及传染源。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假设。
在流行性出血热暴发调查中,需分析患者的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职
业等任何有用的描述病例特有的特征。
4.9控制措施
对暴发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以控制疫情的蔓延。
在疫区进行灭鼠(见附件1)
4.10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在进入现场前,现场工作人员应进行个人防护,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4.11调查总结、调查分析和评估
现场调查工作的书面总结一般包括初步报告、进程报告和总结报告。
初步报告是第一次到现场调查后的报告,它应包括进行调查所用的方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下一步调查建议等。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疫情的进展,还需要向上级汇报疫情的发展趋势、疫情调查处理的进展、调查处理中的问题等,这就需要进程报告。
调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及时写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和疫情分析,内容包括暴发流行的总体情况描述,引起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疾控中心负责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规范全县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应急工作。
4.12 应急结束
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结果,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制措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理方案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病例发生,可视为暴发流行已经得到控制,省卫生厅宣布应急结束,转入常规防制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