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实验动物简答题
实验动物简答题浙江省医学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培训考试简答题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1、实验动物学的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2、请简述科技部、卫生部实验动物的管理政策。
3、简述21世纪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发展趋势。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4、医学实验动物标准包括哪几方面,请举例说明实验动物质量对实验的影响。
5、请叙述实验动物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的分类及其质量控制意义。
6、简述影响动物实验和屏障动物实验室的环境因素。
7、简述国际上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模式。
第三章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8、请举例说明常用的近交系大、小鼠和远交系动物。
9、举例说明常用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用途。
10、比较小型猪与人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点,举例说明我国目前的小型猪品种及其应用价值。
11、简述一般情况下大型和小型尝试动物的环境豢养前提。
第四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2、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3、简述遗传性和诱发型动物疾病模型的概念及优缺点。
14、举例说明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自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缺陷型动物模型。
15、简述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基本原理和用途。
第五章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16、简述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17、简述药物毒性试验时,选择实验动物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医学课题动物尝试的设计及影响其效果的因素18、简述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9、简述干扰动物实验结果的动物、环境、技术因素。
第七章尝试动物福利和伦理学要求20、什么是动物福利?国际普遍认可的“满足动物需求的五项标准”是什么?21、尝试动物福利的内涵有哪些?简述3R准绳。
22、结合工作实践,说明在动物尝试过程中应如何善待尝试动物。
第八章医学动物尝试与生物安全23、举例说明实验动物中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及传染病。
24、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简述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内容。
25、简述如何进行动物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九章医学动物实验操作技术26、简述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动物实验上岗培训单选题
生物安全柜为活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设施; 动\植物确实存在或潜在危害的,该实验需在感 染性动物实验设施内进行 普通环境饲养普通级动物;屏障环境饲养清洁 级或SPF级动物;隔离环境饲养无菌动物 实验动物环境指标中,只有氨气浓度是动态检 测指标;屏障环境的空气洁净度指标为10000级 国标中,生产型和使用型屏障系统大小鼠温度 为20-26℃;相对湿度为40%-70%;换气次数为 10-20次/h;气流速度为0.1-0.2m/s;压强梯度 为20-50Pa 国标中,使用型屏障系统工作照度为150300lx;动物照度为15-20lx
我国已建立啮齿类动物的种子中心(上海和北京) 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挂靠在中国医科院实 验动物所 GLP(良好实验室操作规范)是用于新药临床前安 全性评价的法规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动物繁育和动 物实验不能在同一区域。
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必须种子来源可靠,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环境 符合国家标准。许可证的发放向科技部门申请,由 科技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合格后发放许可证。包括 生产和使用许可证两种。 国家种子中心、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机构的主要任务 (p82) 近交系: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近亲交配所培育而成 的品系。如BALB/C,C57BL/6J,DBA,C3H,A/He等(常 以F加数字表示近交代数)。 封闭群:以非近亲繁殖方式,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 的前提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引种数目不少于25
饲料中脂肪有真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和 类脂肪(由脂肪酸和甘油及其他含氮物质组成) 饲料抽样数量为0.5Kg/次/批 维生素A维持上皮的形态与功能;维生素D参与钙 磷调节;维生素E与生殖泌乳有关 大小鼠饲料水分≤10%;豚鼠维持料蛋白≥17%, 繁殖料蛋白≥20%;兔维持饲料粗蛋白≥ 14%,繁 殖料粗蛋白≥ 17%;犬维持饲料粗蛋白 ≥ 20%,繁 殖料粗蛋白≥ 24%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更新)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答案(完整版改)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广义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也包括试验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
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实验动物环境:是指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有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
实验动物设施:界定实验动物生存空间、维持其所需的建筑物和设备等。
AEIR:生物科学研究四个基本条件:animal、equipment、information、reagent(试剂)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普通级动物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按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
清洁动物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按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歧杆菌、钩端螺旋体。
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
4、寄生虫—弓形虫。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实验动物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
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
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三、问答题1.悉生动物和SPF动物有何区别?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1
(三)杂交一代动物旳特征及应用 1.遗传和表型上旳一致性 2.杂交优势 3.杂合旳遗传构成 4.作为某些疾病研究旳模型
16
第二节 试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质量控制
一、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旳危害性 1.影响试验成果 试验动物旳微生物和寄 生虫感染可不同程度干扰试验成果,从而 影响研究工作旳精确性和可靠性,甚至得 犯错误旳结论。隐性感染常造成动物生理 生化指标旳变化,使试验得不到应有旳成 果。或因试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 隐性感染显性化,造成疾病旳发生。
6
2、无菌动物旳特点 形态学变化
1. 消化系统: 盲肠膨大,易发生盲肠扭转,造成破裂。 2. 循环系统:心脏变小。 3. 免疫系统:胸腺上皮细胞变大,胞浆泡状构造和溶酶体变小。
生理学变化 1. 免疫功能:免疫应答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旳排斥反应
以及本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对微生物感染非常敏感。 2. 生长率:豚鼠、兔生长率降低,大、小鼠变化不大。 3. 代谢:水分代谢周期延长,肠管对水旳吸收率低。 4. 营养:体内不能合成VitB、VitK。 5. 抗辐射能力:增强。 6. 寿命:长于一般动物。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s animal GN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清洁动物
Clean animal CL
一般动物
Conventional
喂养条件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屏障系统
解剖、脏器、肠内容物、粪便取样
体外寄生虫检测
检测 检测报告
体内寄生虫检测
31
横竖科技股份公司 出口检疫(B病毒)标准
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或 SPF 动物。
版本:2016 版
(四)无菌级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简称无菌动物。 四、实验动物标准 按微生物学等级分类如下: a、普通级动物 b、清洁级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 d、无菌级动物 五、检测标准和指标 (一)外观指标 实验动物应外观健康、无异常。 (二)病原菌指标 病原菌指标见表 1 (三)病毒指标 病毒指标见表 2 表 1 犬、猴病原菌检测项目
版本:2016 版
(三)取样、送检 1、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 2、动物送检容器级别要求编号和标志,包装好,安全送达实验室,并附送检单,写明动 物品种品系、级别、数量和检测项目。 3、无特殊要求时,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 (四)检测项目的分类 1、必须检测的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2、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 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九、结果判定 在检测的各个等级动物中,如有一只动物的一项指标不符合该等级标准要求,则判为不 符合该等级标准。 十、报告 根据检查结果,出具报告。
实验猕猴出口检疫操作标准流程 为了确保采购商的猕猴订单顺利完成,根据横竖科技公司猕猴检疫出口工作预案,生产 区需要 10 天的时间来完成超出订单数量 30%的猕猴准备,上笼后检疫观察过程需要 45 天的 程序,在 45 天的检疫期间完成相应猕猴报关报检出口和采购商需要的资料和证件。
实验猕猴出口检疫操作标准十大流程步骤分别是: 步骤一 完成采购商和供应商关于订单签订的前期工作:供应商调查、订单洽谈等相关文件签署。 步骤二 办理《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文件,提前至出运订单 60 天,分别向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办递 交办理 CITES 证件的相关材料:林业局和濒危办核发的相关文件、办证申请表、公司资质证 件、外贸合同等。 步骤三 根据采购商订单标准和超出订单 30%
实验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学一、选择:1、DBA小鼠: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听到铃声大面积死亡。
2、小鼠房/单位实验间的湿度:40-70%。
3、皮肤烧伤等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
4、KM小鼠(昆明小鼠):封闭群小鼠。
5、豚鼠:青霉素敏感,给药后死亡;自身不能合成VitC,需补充;最早获得无菌动物实验模型的动物。
6、家兔:对多种细菌、病毒敏感,血清量多,常用来培育抗体;颈部减压神经独立行走;胸腔有纵膈胸膜,常用来作心、熊外科实验。
7、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家兔、猫。
8、消化道瘘的模型动物:犬。
9、常用的涂染化学药品:红色:0.5%中型红或品红溶液;黄色: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咖啡色:2%硝酸银溶液;黑色:煤焦油酒精溶液。
10、继人类之后完成染色体基因组物理图谱的动物是:小鼠。
11、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恒河猴。
12、毛色:遗传学分析的遗传标记和品系鉴定的依据之一。
13、裸小鼠:接受人类各种肿瘤细胞的植入。
14、豚鼠:结核病诊断病例研究的首选实验动物。
15、金黄地鼠:妊娠期最短的哺乳动物。
16、猫:脑神经电生理研究的极好动物。
17、洁净度:隔离环境100级,屏障环境1000级。
18、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AEIR四要素):实验动物(A),设备(E),信息(I),和试剂(R)。
二、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科学: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学科。
2、实验动物:指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如何培养出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控制。
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与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也称狭义的实验动物。
3、动物福利:是在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动物保护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动物的康乐,包括使动物身体健康、体质健壮,行为正常,无心理紧张、压抑或痛苦等。
4、3R运动: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
5、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病原或条件致病菌及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中。
实验动物学资料
填空或选择1.实验动物,目前公认,进行生命科学研究需要4个基本条件,即“AERI”,“A”即animal(实验动物),“E”即equipment(设备),“I”是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2.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系(远交系)和杂交群3类。
3.我国国标对动物的分类:小鼠、大鼠:清洁级、SPF级、无菌级;家兔、豚鼠、地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犬、猴:普通级、SPF级(可能是问答)4.实验动物环境的分类:普通环境、屏障环境、隔离环境5.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无菌级动物、悉生级动物6.屏障环境指标:温度控制在20~26摄氏度,日温差小于等于4,相对湿度控制40%~70%,换气数控制在10~20次/小时,空气洁净度7级7.小鼠:①解剖学特点:尾长与体长相近;脊椎55-61个,肋骨12-14对,胸骨6块,下颌骨形态稳定,遗传监测的重要指标上颌骨;骨髓:红骨髓,无黄骨髓,终生造血;肝脏4叶;胰腺分散;左肺单叶,右肺分四叶;雌鼠为Y型双子宫;卵巢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乳腺发达,乳头5对、胸部3对、腹部1对、腹股沟1对;肠道短、盲肠不发达;淋巴系统发达,但无腭或咽部扁桃体,脾脏有明显的造血功能;皮肤无汗腺,靠尾巴散热。
②生理学特点: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力强;全年多发情,性周期明显【产后24小时发情,产后妊娠,边哺乳、边怀孕,可以提高产量;性周期分四个时间(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动情间期,课本80页)机械刺激宫颈可产生假性妊娠,转基因或克隆动物常利用此特性】体温和水调节能力差。
③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研究;肿瘤学研究(自发肿瘤、诱发性肿瘤、人癌细胞移植);传染病学的研究;遗传学及遗传学疾病研究;生殖学研究;内分泌疾病的研究;老年病学研究(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免疫学研究;其它疾病研究(呼吸系统:小鼠是研究镇咳药的首选动物)。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单选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单选考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小鼠饲料中含18~20%的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
小鼠( )较多,应根据不同品系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日粮,以维持其生物学特性和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 )A、范围B、数量C、近交系D、来源正确答案:C2、小鼠应饲喂全价营养颗粒饲料,成型饲料具一定的( ),以便小鼠磨牙。
不同种类的小鼠有不同的营养标准,如近交系小鼠和种鼠的饲料所含蛋白质成分高于一般小鼠。
( )A、颗粒B、软度C、大小D、硬度正确答案:D3、近交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大于( )。
A、93%B、90%C、96%D、99%正确答案:D4、普通动物室的照明度分为( )和动物照度。
A、日光照度B、间歇照度C、月光照度D、工作照度正确答案:D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猕猴的一般特性( )?( )A、一般栖居于树木和岩石坡面上,少数在平原地面上。
一般难于驯养。
B、缺乏维生素C合成酶,所以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来源于饲料。
C、猕猴聪明伶俐、模仿力极强具有发达的大脑,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善攀登,跳跃,会游泳。
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
能用手操纵工具。
D、群居性差。
正确答案:D6、配合饲料的混合均匀、新鲜、无杂质、无异味、无发酵、无虫咬及鼠咬,是( )。
A、卫生指标B、感官指标C、营养指标D、营养成分指标正确答案:B7、封闭群大鼠、小鼠抽样,随机抽取雌雄各( )以上动物进行基因型检测。
A、20只B、15只C、25只D、10只正确答案:C8、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的( ):设施、饲养、管理、实验处理等。
A、物理因素B、小环境因素C、生物因素D、人为因素正确答案:D9、实验动物是广义的实验用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为满足科学研究需要而人工定向培育的( )。
A、标准化动物B、健康动物C、模式化动物D、高质量动物正确答案:A10、通过回交方式形成的一个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有所不同的新的近交系,称为( )。
动物实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实验动物: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以研究、实验、教育、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实验动物:驯化,育种,生理,解剖,生化,兽医,营养及环境生态等。
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对实验的反应,动物模型设计,实验方法改良提高等。
3.动物实验的3R原则♦1、减少〔Reduction),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得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
在减少动物使用量的问题上,对不同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药品异常毒性实验。
“亮甲素”事件♦2、替代〔Replacement),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到达某一试验目的。
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
♦相对性替代,用人道方法处死动物或使用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实验方法;♦绝对性替代,在实验中完全不用动物。
♦3、优化〔Refinement),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良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良实验技术,防止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
♦优化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涉及试验设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饲养环境、动物运输等。
♦4.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包括环境、微生物、遗传、营养四个方面内容。
微生物控制:基础/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例如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沙门氏菌、狂犬病毒等。
清洁动物:指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比较大的病原的动物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判断题-动物实验
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X”)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16)1. 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2. 实验动物科学是多个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学科。
(√)3. 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立学科。
(×)4.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
(√)5.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6. 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8. 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为实验动物。
(×)9. 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0. 比较医学是研究动物与人类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人类各种疾病进行类比研究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基础科学。
(√)11. 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是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
(√)12.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地区实验动物的日常管理工作,简称动管办。
(√)14.未取得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可饲养、繁育实验动物供本单位使用,但不得经营实验动物。
(×)15.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微生物、遗传、环境病理、营养和寄生虫六个专业领域检测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
(√)16. 实验动物科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学科,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28)1.为了不浪费实验动物,多领取的实验动物可以返回饲养室。
(×)2.动物实验选用的动物类别或等级要与实验条件、实验技术、方法及试剂相匹配。
(√)3.实验动物设施应能保证动物健康,人员安全,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对于清洁级及其以上级别的小鼠而言,饮用水只要是干净的自来水即可。
实验动物学判断题考试
实验动物学判断题考试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实验动物笼器具制作须保证动物的健康、舒适,制作笼具的原材料要无毒。
笼具要有可收容一定动物量的容积,符合动物要求的最小空间值。
内外边角圆滑无毛剌。
保证不损伤动物,尤其是足部。
笼具要有利于通风、散热,给动物以舒适的内环境。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支原体病是一类主要危害大鼠和小鼠的传染病。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棒状杆菌病一般呈隐性感染,当受到应激因素刺激时可呈急性爆发、造成伪结核病。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家兔的胸腔由纵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转基因的命名遵循这样的原则:一个转基因符号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均以罗马字体表示:TgX(YYYYYY) ##### Zzz。
其中各部分符号表示含意为:TgX=方式;(YYYYYY)=插入片段标示;#####=实验室指定序号;Zzz = 实验室注册代号。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挂牌标记法,适用于大鼠、小鼠、豚鼠等动物的编号。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7、作为原种的封闭群动物必须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有较完整的资料,包括种群名称、来源、遗传基因特点和主要生物学特性。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SHR、BN大鼠等是常用的近交系的大鼠。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同源突变系的命名由发生突变的近交系名称后加突变基因符号(用英文斜体印刷体)组成,二者之间以连接号分开。
当突变基因必须以杂合子形式保持时,用“+”号代表野生型基因,如:A/Fa- +/c。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生产使用型设施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包括运行管理在内的总和。
《实验动物与管理教学课件》实验猴生物学特性及应用
56
2.疾病监测与诊断
• 细菌性疾病诊断
取样,分离培养,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诊断,如RT-PCR;
• 病毒性疾病
病毒分离; 血清抗体检测;IgG/IgM 双抗体夹心检测抗原; 分子生物学诊断。
• 寄生虫病
镜检虫体和虫卵; 抗体检测,弓形虫; 分子生物学诊断。
2021/6/18
57
3.结核病的诊断
• 可重复原则:严格控制各项实验条件;
• 可控性原则: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实验 过程可控,便于取得结果;
• 经济性原则:量入为出;
• 3Rs原则。
46种灵长类动物被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其中猕猴和食蟹猴是应用得最多。
2021/6/18
11
2.应用领域与现状分析
2021/6/18
12
应用领域与现状分析
理、内分泌、生殖生理、神经生理、行为 学及老年学等研究。
• (二)生殖生理学研究 • 是人类避孕药研究极为理想的实验动物。
2021/6/18
17
(三)行为学和精神病及神经生物学研究
• 可用猴震颤动物模型筛选抗震颤性麻痹的 药物。猴对镇静剂的依赖性与人较接近, 戒断症状较明显并易于观察,新镇静剂进 入临床前要用猴进行实验。
2021/6/18
50
2021/6/18
51
小肠耶尔森杆菌病
传染源:携带小肠耶尔森杆菌的人、猴和家畜等。 传播途径:消化道和接触传播。 易感动物:人、猴、猪等动物。 症状表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关节炎、
败血症等,以小肠结肠炎最为多见。
2021/6/18
52
2021/6/18
53
空肠弯曲菌病
大型实验动物技术-实验猴专题介绍
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公示内容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xx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xx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宏,陈智岗,李鹤龄,牛昱宇,司维,张龙,韦秋奖,宗发梁,覃刚民,蒋德兵成果类型:拟申报xx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目简介猕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实验研究、鉴定和测试结果的要求愈来愈高,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及可比性,而选择和应用标准的灵长类实验动物,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和保障。
培育高标准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具有积极的重大作用。
通常的动物群中有许多病原体呈隐性感染,在一般条件下,微生物与宿主间能保持相对平衡,动物不显现症状。
一旦条件变化或动物在承受实验处理的影响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隐性感染被激发,动物出现疾病的症状,这将严重地干扰实验的结果。
尤其在非短期的实验中,这种现象(包括动物的死亡)在时间上、经济上以及实验的准确性方面,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将会极大地改善这种现象,因此,近十几年来,SPF动物已成为标准的实验动物,其使用量不断增加,并有逐步取代普通动物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啮齿类动物绝大多数为SPF级,但由于灵长类动物的管理以及养殖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等原因,截止目前,国内能使用SPF实验猴还非常有限,因此,建立先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SPF实验猕猴群,对生物医药的研究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针对此现状,进行了长达xx年的持续研发攻关,取得了如下成果:1、揭示了SPF 猕猴种群建立过程中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连续多年对猕猴种群进行监测,明确了BV、SRV 和STLV-1、SIV四种病毒的抗体阳性率的变化规律,明确了SPF种群建立与新生幼猴四种病毒阳性率的相关性,提示了SPF 猕猴种群对生产SPF 幼猴的重要意义;对开放饲养环境下猕猴肠道寄生虫的大样本调查和肠道致病菌群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明确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等寄生虫流行分布并对肠道志贺菌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详细报道。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比较医学、3R原则①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②实验动物学(LAS)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③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④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是指要求在试验系统中尽可能用低等实验动物替代高等实验动物,用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代替动物个体,用微生物替代动物,并能获得相同试验效果的科学方法。
有的试验可用非生命系统(包括物理、化学方法)替代生命系统进行实验。
减少(reduction)原则:是指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同时又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法,则应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把使用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目的最小量,或用较少的动物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或者综合利用动物。
优化(refinement)原则:是指通过改善动物设施、饲养管理和实验条件,精选实验动物。
技术路线和实验手段,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的损伤,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使动物实验得出科学的结果。
2.实验动物具有什么特点?①遗传限定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等,当然也包括实验动物。
现在“实验用动物”一词特指不符合上述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品种、品系、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①品种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定向培育,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
动物实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判断为正确的用“√”,判断为错误的用“ ”)1.病毒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小的微生物,不会危害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干扰动物实验的结果(×)2.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3.实验动物学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4.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实验动物最终目的是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
(√)5.实验动物科学就是研究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科学。
(√)6.实验动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它是附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门非独立学科。
(×)7.实验动物科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8.实验动物科学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
(√)9.实验动物科学是多个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中心。
(√)10.实验动物医学就是研究实验动物的各种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恶劣环境所致疾病的科学。
(×)11.凡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就称为实验动物。
(×)12.实验动物都是哺乳动物。
(×)13.比较医学是对动物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14.近交系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和悉生动物等新的实验动物品种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培育成功为实验动物科学独立于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15.每一个新的实验动物种系或新的模型动物的出现都给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6.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是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潮流,势在必行。
(√)17.实验动物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使21世纪世界各国实验动物发展的总趋势。
(√)18.转基因动物模型因为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实用性不强,导致各国的生产企业在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开发和生产上踯躅不前。
(×)19.21世纪实验者将可在网络上查找、购买自己所需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模拟试题(附答案)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模拟试题(附答案)1、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专业人员拥有著作权。
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 )。
A、不享有著作权B、享有部分著作权。
C、也享有著作权D、根据情况享有著作权答案:A2、无菌大鼠还应注意补充维生素( )。
A、EB、B12C、DD、A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实验猕猴的一般特性( )?( )A、群居性差。
B、猕猴聪明伶俐、模仿力极强具有发达的大脑,有大量的脑回和脑沟,善攀登,跳跃,会游泳。
有较发达的智力和神经控制。
能用手操纵工具。
C、一般栖居于树木和岩石坡面上,少数在平原地面上。
一般难于驯养。
D、缺乏维生素C合成酶,所以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所需维生素C来源于饲料。
答案:A4、注意安全,避免动用注射针头、手术刀、锐利的器械和仪器引起的( )。
A、过敏B、偏差C、外伤D、误差答案:C5、犬的最大安全采血量为:A、40 mlB、5mlC、10mlD、50ml答案:D6、实验动物分为四级,其中四级为( )。
一级,;二级,;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
A、有菌动物B、清洁动物C、普通动物D、无菌动物答案:D7、疑似( )等疫病的发生,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处理,送检病料在指定应急检测实验室进一步确诊。
A、鸡流感B、鼠痘C、高致病性禽流感D、流行性感冒答案:B8、放射性药品如Co60能不断地自动放出( )的α、β、γ等射线。
A、色彩斑斓B、肉眼可见C、肉眼看不见D、紫色答案:C9、《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所称的善待实验动物是指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 )的伤害、饥渴、不适、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保证健康的食物、饮水,避免或减轻疼痛和痛苦等”。
A、不必要B、各类C、较长时间D、任何答案:A10、封闭群的命名是由( )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
实验动物学 考试
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指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学科的动物。
3、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for Research)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野生动物(Wild Animal)、经济动物(Economical Animal)、观赏动物(Exhibiting Animal)、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4、目前我国实验动物发展和管理中从在的问题(1)地域发展不平衡,部门或系统之间的差距明显沿海城市快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高于不发达地区;长三角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支撑,已成为国内实验动物发展最快的地区;从行业来看,卫生、教育、科技、制药系统实验动物的使用量占全国的70%以上,实验设施的整体水平也高于其他行业;(2)实验动物新资源的匮乏全球共有近万个实验动物品系,中国只占其中的5%。
尤其是近几年,如SARS和禽流感、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的暴发和三高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高发,已凸现出相关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的严重匮乏;(3)人员整体水平和再教育程度不一发达城市高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已基本形成从业人员再教育体系(专业培训、管理培训、技术工人培训、上岗证书培训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高级专业实验动物管理人员和有特殊专长的动物实验人员奇缺。
5、三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原则;(2)减少(reduction)原则;(3)优化(refinement)原则。
6、近交系:在一个动物群体中,任何个体基因组中99%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时定义为近交系(Inbreeding strain)。
通过持续20代以上的近亲繁殖培育而成。
近交系命名:可用1~4个大写英文字母为首,与数字相结合,而在其后面的括号内用大写英文字母F加上数字表示兄妹交配的代数。
实验动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不携带特定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但带有未知的微生物群的动物。
2.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3.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4.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生物医学科研而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的动物模型。
5.克隆动物(clonal animal:是指用人工方法得到无性繁殖的在遗传上与亲本动物完全相同的动物。
6.转基因动物:基因组中稳定的整合有以转基因技术导入的外源性或特定DNA 片段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7.免疫缺陷动物:是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缺陷的动物。
8.重组近交系动物:指近交程度相当于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近交系数达98.6%以上、群体基因达到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
二、简答题9.简述作为一个品系所具备的特征。
品系有三大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的外貌特性,稳定的遗传特性。
10.试述亚系及其形成的原因。
在近交系培育和维持过程中,由于残留杂合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以及在不同地区繁育而造成同一品系内不同分支之间在遗传上有差异的动物称为亚系。
亚系形成的原因:1.近交40代之前,残留杂合基因的分离;2.不同地点繁育100代以上,由于基因突变;3.遗传污染后继续近交许多代。
11.简述近交系动物及其优缺点。
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基因型高度纯合,等位基因趋于完全一致的动物近交系动物的特征。
优点:1. 基因的纯合性 2. 遗传的同源性 3. 表现型的一致性 4. 遗传的稳定性 5. 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 6. 遗传组成的独特性 7. 背景资料的可查性 8. 国际分布的广泛性。
实验动物学判断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判断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长期毒性试验持续时间长,而且实验动物的高中剂量组是给予中毒剂量的药物。
因此必须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适宜的环境。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近交品系动物中虽然任何一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子的概率高达99%,也可能繁殖出不完全一致的杂合子,品系内个体相互交配也会出现形状分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3、猫眼与其它动物不同,能按照光线的强弱灵敏地调节瞳孔。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猪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最好的动物模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野生家鼠不携带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中国地鼠常用做糖尿病研究。
它是Ⅰ型糖尿病的良好动物模型。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挂牌标记法,可使动物感到不适,使其搔抓号牌,使挂牌部位损伤。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8、动物实验中不可以使用怀孕、哺乳、患病、瘦弱及营养不良的实验动物。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皮肤真菌感染实验动物后很难根除,常常需全群淘汰,对所有的用具和房间进行彻底的熏蒸消毒,也可以对动物进行药浴。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支原体的生长营养要求高,生长速度慢。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实验动物感染球虫病后,不仅会造成动物健康水平的下降,而且会对动物的各项肝功能指标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实验结果产生波动,甚至会对动物实验结果得出错误的结论。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垂直传播从广义上讲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频率要求: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六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至少检测动物一次。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4、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类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公示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猕猴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完成单位: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宏,陈智岗,李鹤龄,牛昱宇,司维,张龙,韦秋奖,宗发梁,覃刚民,蒋德兵
成果类型:拟申报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项目简介
猕猴是重要的实验动物之一,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产业的发展,人们对实验研究、鉴定和测试结果的要求愈来愈高,实验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及可比性,而选择和应用标准的灵长类实验动物,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和保障。
培育高标准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对认识疾病的本质,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具有积极的重大作用。
通常的动物群中有许多病原体呈隐性感染,在一般条件下,微生物与宿主间能保持相对平衡,动物不显现症状。
一旦条件变化或动物在承受实验处理的影响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隐性感染被激发,动物出现疾病的症状,这将严重地干扰实验的结果。
尤其在非短期的实验中,这种现象(包括动物的死亡)在时间上、经济上以及实验的准确性方面,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将会极大地改善这种现象,因此,近十几年来,SPF动物已成为标准的实验动物,其使用量不断增加,并有逐步取代普通动物的趋势。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啮齿类动物绝大多数为SPF级,但由于灵长类动物的管理以及养殖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等原因,截止目前,国内能使用SPF实验猴还非常有限,因此,建立先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SPF实验猕猴群,对生物医药的研究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针对此现状,进行了长达10年的持续研发攻关,取得了如下成果:
1、揭示了SPF 猕猴种群建立过程中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连续多年对猕猴种群进行监测,明确了BV、SRV 和STLV-1、SIV四种病毒的抗体阳性率的变化规律,明确了SPF种群建立与新生幼猴四种病毒阳性率的相关性,提示了SPF 猕猴种群对生产SPF 幼猴的重要意义;对开放饲养环境下猕猴肠道寄生虫的大样本调查和肠道致病菌群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明确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等寄生虫流行分布并对肠道志贺菌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详细报道。
2、明确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繁殖规律,详细报道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血常规等基础生物学数据,调查分析了猕猴常见疾病种类及发病特点,不仅为SPF猕猴的繁殖提供了数据参考,而且为开展猕猴相关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基础数据。
3、创新集成了猕猴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检测和治疗、数据管理以及制定了SPF 级猕猴进出口检疫程序,为SPF猕猴的培育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措施。
通过系统研究,本项目优化了猕猴的饲养管理程序,提高了猕猴生产效率;研制了一种膨化饲料作为猕猴的有效日粮,为猕猴健康繁育提供了保障;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猕猴膀胱结石、鳞状细胞癌及巨型胆囊等罕见疾病,丰富了灵长类疾病学内容;建立了幼猴人工护理程序;建立了猕猴剖宫产及术后护理程序;建立了猕猴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的PCR检测方法;建立了志贺氏痢疾的检测程序并优化了治疗措施;有效建立了猕猴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体系;开发了数据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猕猴养殖与应用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性,对猕猴的标准化养殖、基地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建立了一种SPF级猕猴进、出口检疫期的养殖方法,为SPF级实验猴的进、出口奠定了基础。
4、发明了非人灵长类的通用饲养装置及猕猴多功能转移笼,有效避免了研发期间动物病原微生物相互传播的风险,不仅满足了生产和科研实验的需求,还解决了动物转移易逃逸和笼内动物难控制的困难,提高了工作效率。
5、发明了猕猴肝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酒精性肝损伤疾病模型,有效模拟了肝损伤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程,解决了药物研发过程中缺乏猕猴肝损伤有效模型的问题,揭示了酒精性肝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为人类早期治疗肝损伤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动物模型。
三、获得知识产权及经济效益情况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已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 论文4 篇;出版专著《猕猴繁殖生物学》一本;申请专利6 项,其中3 项获得授权;通过对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新增销售额5750万元,新增利润1308万元;已培养猕猴兽医技术人员31 人,2 人获得正高级职称晋升,1 人获得高级职称晋升,3 人获得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创新人才,1 人获得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本项目部分内容获得2017年度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
王宏,具体负责了本项目的实施,完成上述创新点1、2、3、4和5,是18篇文章的通讯作者,3项授权专利的第一发明人。
陈智岗,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参与发表了6篇文章。
李鹤龄,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参与发表了5篇文章。
牛昱宇,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4、5,参与发表了3篇文章及1项专利授权。
司维,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4、5,参与发表了3篇文章及1项专利授权。
张龙,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2、3,参与发表了2篇文章。
韦秋奖,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参与发表了3篇文章。
宗发梁,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参与发表了4篇文章。
覃刚民,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
蒋德兵,主要参与人,完成上述创新点1、2、3。
六、候选单位
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是项目的承担和实施单位,全面负责了5个创新点的研究工作。
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推广应用单位,是3项专利的获得者,参与了1、2、3个创新点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