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

《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

《赤壁赋》教案《赤壁赋》教案范文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教案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把握词类活用;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感悟语言运用上骈散结合的妙处,能够全文背诵;4、学会懂得与自然、与他人、与文字等多种交流方式,释放胸怀,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正音壬rén戌xū 属zhǔ客冯píng虚御风愀qiǎo然窈yǎo窕tiǎo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旌旗jīng舳zhú舻lú 横槊shu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尊蜉fú蝣2.对照注释,找出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1)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3.知识了解学生参看《成才之路》“资料园地”二、诵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一、(1)月下泛舟乐二、(2~3)吊古伤今悲三、(4~5)阐述哲理乐四、精读1——2段,背诵、积累、感悟、体会。

三、研习文本1、第一段①自由诵读第一段,本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七月既望”之夜赤壁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讨论明确:写景色的共三组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清风明月,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作者不禁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

《赤壁赋》高三复习导学案教师寄语: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一、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3.全文背诵。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文言现象。

2.总结苏轼思想及创作。

学习难点:定语后置句和谓语前置句。

二、学法指导:1、讨论探究法2、总结深入法。

三,前置作业:(一)课下复习,总结《赤壁赋》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歌: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倚歌而和之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文言句式:1.而今安在哉?2.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而又何羡乎?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5.凌万顷之茫然。

6.渺渺兮予怀。

指出下列句子的活用现象: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二)思考总结《赤壁赋》的心理历程。

四、学习步骤:1.导入2.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

3.小组展示前置性作业:4.你认为当初的月夜泛舟真有这么一番主客问答吗?对这场人生观讨论的意义当如何认识?对你有什么启示?5.自测自评:古诗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26——30题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

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赤壁赋复习教案

赤壁赋复习教案

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标题:《赤壁赋》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复习《赤壁赋》,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

2. 《赤壁赋》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3.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4. 《赤壁赋》的赏析和文学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赤壁赋》的基本内容,提问:- 《赤壁赋》是谁写的?- 《赤壁赋》描写了哪场历史战役?- 《赤壁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步:历史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展示,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 赤壁之战的时间和地点。

- 参战双方及其主要将领。

- 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原因。

第三步: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赤壁赋》的作者苏轼,以及他创作《赤壁赋》的背景,包括:-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苏轼在写《赤壁赋》时的心境和创作目的。

第四步:《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15分钟)详细解读《赤壁赋》的主要内容,包括:- 描述赤壁之战的场景和氛围。

- 描绘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 表达作者对于友情、忠诚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色,如运用对比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等。

第五步:赏析和文学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对《赤壁赋》进行赏析和文学鉴赏,包括:- 分析《赤壁赋》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欣赏《赤壁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学魅力。

- 讨论《赤壁赋》对于后世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 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 你认为《赤壁赋》对于现代文学和艺术有何启示?教学资源:1. 《赤壁赋》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赤壁之战的历史画面和相关文物。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高三语文:赤壁赋附答案

高三语文:赤壁赋附答案
【探究·归纳】
★结合例句,梳理虚词“者”的用法。
(一)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二)4、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三)6、言之,貌若甚戚者
(四)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二)名句默写:
1.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5.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6.以月①放在一个词或短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 ②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③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④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⑤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二)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三)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四)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五)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六)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七)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拓展·提升】
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8、霜露既降,木叶尽脱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探究·归纳】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制作人:王静校审:高二语文组文学知识积累:1、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洵子。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佑(仁宗年号之一)二年(1057)进士乙科。

诗、文、书、画俱成大家。

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④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⑤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⑥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山川相缪()⑶举酒属客()⑷举匏樽以相属()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今义:B古义:今义:(2) 白露横江古义:今义:(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今义: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东望武昌()(2) 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纵一苇之所如()如诉如泣()(5)白白露横江()不知东方之既白()(6)歌歌窈窕之章()歌曰:“……”()倚歌而和之()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泣孤舟之嫠妇()(6)正襟危坐()(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二、文言虚词1.而(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倚歌而和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正襟危坐而问客()(4)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月出于东山之上/ 哀吾生之须臾()(2) 凌万顷之茫然()(3) 苟非吾之所有/ 吾与子之所共适()(4)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6)倚歌而和之()(7)纵一苇之所如()3.于(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2) 月出于东山之上()(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而又何羡乎()(2)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4) 相与枕藉乎舟中()(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6)郁乎苍苍/ 知不可乎骤得()5.其(1)而不知其所止()(2)其声呜呜然()(3)何为其然也()(4)方其破荆州()6.然(1)凌万顷之茫然/ 苏子愀然()(2)何为其然也()(3)其声呜呜然()三、文言句式(1)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游于赤壁之下/ 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5)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6)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渺渺兮予怀()四、成语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五、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精选】《赤壁赋》教案(通用8篇)

【精选】《赤壁赋》教案(通用8篇)

《赤壁赋》教案【精选】《赤壁赋》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赤壁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特点,了解苏轼的赋的风格。

2、理解本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特色3、体会作者深刻的哲思内涵,了解作者儒道兼济的复杂思想。

[学习重点]1、通过主客问答,了解苏东坡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2、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由乐——悲——喜的变化过程。

[学习难点]:课文第五段的阐述哲理,特别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学习内容]一、导语:前面学习了文赋初期的典范之作杜牧的《阿房宫赋》,今天进一步学习文赋的代表作苏轼的《赤壁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总结了赋的特点:“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等。

和苏轼的诗词一样,苏轼的散文同样具有写真景、抒真情、言至理的特点。

或描写、或叙述、或抒情、或讨论,都能做到自然和谐统一。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行云流水皆能成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他的散文很少有雕琢斧凿的痕迹,其中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

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的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在创作风格上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千古不朽的名作。

二、背景资料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

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语段诵读】肩膀(2010年7月7日晚下水)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穿越滚滚硝烟探视伤员,用肩膀担起生命的重量;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__________________乌台诗案后,赤壁诗人苏轼便开始了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漂泊的生涯。

然而他却执着地挂念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仕途失意的肩膀毅然扛起关注民生的重任,疏浚运河,修筑苏堤,设立公立医院安乐坊,开仓赈济灾民。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

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

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附答案)

《赤壁赋》一轮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2.自主梳理并掌握本文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一词多义,如“危、望、属、如、固、适、乎”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

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4.拓展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5.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应用。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默写。

(一)易错字落实、强化:(二)情境默写:1、《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 ”。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极尽对音乐的描写,其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更将无形的音乐具化成有形的动态。

4、苏轼《赤壁赋》中,主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扣舷而歌,以美人比君王,委婉表达希望再得重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________ 。

”5、《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6、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 ,_______ ”两句形容箫声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给人以美的享受。

7、《逍遥游》中用“泠然善也”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 ,_______ ”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8、化用是古代诗文的常用手法。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说与客人同饮时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

9、苏轼《赤壁赋》交代游赏时间、人物、方式和地点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赤壁赋 复习课学案苏轼

赤壁赋 复习课学案苏轼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课文重点字词(斜体字)挖空训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

举酒属(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超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划船工具,形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同声相应,唱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像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

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容色改变,感伤的样子),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悲伤呢)”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缭,盘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夺取)荆州,下(攻占)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可如今在哪里呢)况吾与子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打柴)于江渚之上,侣(以……为侣)鱼虾而友(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吾生之须臾(短暂),羡长江之无穷。

挟(携带,偕同)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屡次,多次)得,托(寄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到底,终究)莫消长也。

盖将自(从)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竟然,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假如)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本文所反映的更多是作者在贬官不得志时那种想要超脱凡尘的思想。

下面是《赤壁赋》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赤壁赋》复习教案篇1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重点掌握虚词“之”、“而”的用法,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1、填写苏轼的名句(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后赤壁赋》)(6)、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rn )( xū)歌窈窕..之章(yǎo )(tiǎo )扣舷.而歌之(xián )苏子愀.然( qiǎo) 舳舻..千里( zhú)( lú )酾.酒临江(shī )举匏.尊以相属(páo )挟.飞仙以遨游(xi)二、教学重点1、高考真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09年山东)(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年安徽)(3)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11年重庆)(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2年山东)2默写《赤壁赋》第二自然段。

3、译句。

(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美人指宋神宗,表达希望受到皇帝重用)(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如果从变化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存留;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4、之(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

《赤壁赋》教案(通用11篇)《赤壁赋》优秀教案篇1一、复习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根本篇目中消失的通假字的含义。

3、把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4、理解文言特别句式。

二、重点:文言学问复习三、难点:体会心情的变化,理解对人生的态度。

四、复习步骤:1、导入由课前歌曲《赤壁赋》导入本课。

2、回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见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重温作背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的牺牲品。

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这里年近半百的他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3、朗读观赏,检查背诵4、分组复习一组找出多义字并为重点字注音,二组找出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三组找出文言句式和分析课文构造,四组找出本文的线索和分析苏轼对人生的态度。

5、分组展现争论结果。

6、本课小结本文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文赋,以美丽的文笔描述了主客泛舟江上,欣赏赤壁美景,饮酒放歌及探讨人生态度的生动场面,文中的抒情、写景、说理挥洒自如,自然融合。

7、课后练习8、课堂赠言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他认为苏轼在黄州这段炼狱般的经受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顿向四周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2、山川相缪:二、古今异义:1、望:古——今——2、如:古——今——3、是:古——今——4、美人:古——今——5、斗牛:古——今——一三、一词多义:1、而:①虽一毫而莫取②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③客喜而笑2、下: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下江陵3、方:①望美人兮天一方②方其破荆州4、然:①其声呜呜然②何为其然也5、乎:①郁乎苍苍②困于周郎者乎6、之:①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②取之无禁,用之不竭③不知东方之既白7、如: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②纵一苇之所如8、望:①七月既望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四、词类活用:1、羽化而登仙:2、扣舷而歌之:3、桂棹兮兰桨: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乌鹊南飞: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7、下江陵:8、顺流而东也: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侣鱼虾而友糜鹿:11、哀吾生之须臾:12、肴核既尽:13、不知东方之既白: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5、何为其然也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9、而今安在哉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六、重点翻译句: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译: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七、根据文赋对仗特点填写《赤壁赋》中的句子。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羽化而登仙。

B.其声呜呜然,,,,。

,。

C.哀吾生之须臾,。

,抱明月而长终。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赤壁赋》复习学案(教师版)

《赤壁赋》复习学案(教师版)

《赤壁赋》复习学案(教师版)一文学文化常识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9.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

二、课文挖空练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望:十五。

朔,月初一。

晦,月末】,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

举酒属(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通“凭”,乘)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形似桨的划船工具)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唱和)之。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

《赤壁赋》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七月既望..:(2)少焉..:(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击空明..兮溯流光...:(5)渺渺..兮予怀:(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7)泣孤舟之嫠妇..:(8)苏子愀然..:(9)舳舻..千里:(10)酾酒..临江:(11)横槊..赋诗:(12)举匏尊..以相属:(13)寄蜉蝣..于天地:(14)渺沧海...之一粟:(15)哀吾生之须臾..:(16)知不可乎骤.得:(17)托遗响..于悲风..:(1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0)相与枕藉....乎舟中:(21)不知东方之既白..: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3)举匏尊.以相属: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

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4.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与枕藉乎.舟中:(2)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知东方之.既白:惟江上之.清风:月出于东山之.上:(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④名词的使动用法正.襟危坐:(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6.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复习学案(高三语文)
【语段诵读】
肩膀(2010年7月7日晚下水 )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穿越滚滚硝烟探视伤员,用肩膀担起生命的重量;美国国父华盛顿,两次应招为国又两次功成身退,用肩膀扛起北美的希望;建筑丰碑梁思成,为北京旧城奔走呼号,用肩膀扛起保护古文化遗产的重任。

肩膀是一个人生命价值的承载,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们应该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勇往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更应扛起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使其富强鼎盛,永远屹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用肩膀扛起造福苍生的重任,需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和满腔报国之热血。

乌台诗案后,赤壁诗人苏轼便开始了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漂泊的生涯。

然而他却执着地挂念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自己仕途失意的肩膀毅然扛起关注民生的重任,疏浚运河,修筑苏堤,设立公立医院安乐坊,开仓赈济灾民。

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抗在肩膀上,竹杖芒鞋,一蓑烟雨,又何妨?只要心存爱民之心,回首向来萧瑟处,自会既无风雨又无晴。

东坡身遭坎坷泥泞,心却装着民计民生,用肩膀扛起造福一方的重任,终成就豁达伟岸的一生。

苏东坡正是心存爱民之心,身怀报国之志,毅然用肩膀扛起了造福苍生的重任,才从失意中解脱,成就豁达傲岸的一生。

生命因问而精彩(06年四川卷“问”)
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原,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浊浪滔天,苏轼矗立在岸边,飞舞的浪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茫的雾始终遮盖不了他的双眸,固执地向远方睥睨。

就在这偏僻山地、穷山恶水里,沉沦而终了一生吗?在这山岭相隔的地方,不思进取、哀怨慨叹吗?不,不能这样放任,不能这样蹉跎。

苏子不断叩问自己,然后奋起抗争,于是才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放;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志向;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东坡的心灵时而像大海一样汹涌,时而像湖泊一样宁静。

东坡的叩问,问出了对待挫折时的不屑,对待深沦时的崛起,对待苦难时的恬静。

独上高楼(04年重庆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苏轼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苏轼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并能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练背诵。

2、能把握文中表现的情感并初步提炼其作文素材。

【温故知新】:文言知识回顾
1、重点实词
七月既望举酒属客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山川相缪酾酒临江
2、重要虚词
之: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倚歌而和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不知东方之既白
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2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

士大夫之族(《师说》)均之二策。

(《廉蔺》)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用在定中之间,可译为“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3结构助词。

主和语之间表取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4音节助词。

起凑足音节的作用。

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
3、古今异义
望美人兮天一方白露横江
4、词类活用
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乌鹊南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于江渚之上不知东方之既白
5、特殊句式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渺渺兮予怀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相与枕藉乎舟中
【梳理巩固】:
1、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可先从寻找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变化的词语入手,请找出相应的词语。

2、在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高效地梳理并强化背诵。

(此项在课上完成)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拓展提高】
文学天才苏轼命运多舛,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一住4年。

其间苏轼多次游览赤壁矶,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请从如下进行比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这两篇章都是写赤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景物有所不同,各有何特点?
2、两文都在赤壁联想到古战场上的英雄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而《赤壁赋》中则写到了横槊赋诗的曹操,但两文却在借古抒情上有所不同,有何不同?
【素材集锦】
通知:苏轼可以说是一富含文化底蕴的人物素材,我们可以本着一材多用,多元解读的原则,对其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我们学过他大量的诗词作品,我们可以将词句与他的人生相结合,归类整合,如若在作文中合理地引用化用,自然会文采斐然,光彩熠熠。

下面是我们在整合上的尝试:
四川眉山走出的苏轼凭着他的才华横溢逐渐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他又深受皇太后的恩宠一度权倾朝野光鲜照人,只因他太出色太响亮了,把四周的笔墨都比得十分寒伧,也就引起了小人们的嫉恨围攻。

“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

之后,一再遭贬,宦海沉浮,人生坎坷。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对于自己的漂泊生涯苏总结到:“,”《和子由渑池怀旧》
对于自己的功业人生苏总结到:“,”《自题金山画像》
他有时感受到的是孤独:“,”《卜算子》
他也曾向往着归隐:“,”《临江仙》
他也曾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水调歌头》
他在隐逸生活中怡然自乐:“,”《鹧鸪天》
他在困境中显得乐观积极:“,。

”《浣溪沙》他在坎坷面前是那么的豁达旷远:“”《定风波》
东坡面对赤壁,联想到“羽扇纶巾,,”的周郎,联想到“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一世之雄曹孟德,不禁长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他以乐观豁达的胸襟,对儒释道精神兼收并蓄,以旷远洒脱的情怀,圆满地回答了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问题,找到出路,得到解脱。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片段练习】
请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2004年全国卷作文)为话题,运用苏轼的素材,写一个紧扣话题的材料片段。

(250字以上)
要求:在下面前两段的基础上续写三个段落
三段:1分论点段2围绕观点叙述材料段3小结段
直面挫折淡化痛苦(10年7月1日下水)
耻遭生理残害的挫折,司马迁淡化痛苦,忍辱负重,铸成重于泰山的绝唱人生;遭受十九年流落异乡的挫折,苏武淡化痛苦,终用不屈的脊梁架起汉匈和平的长桥;遭遇失却双腿的挫折,史铁生淡化痛苦,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
漫漫人生,难免会遭遇挫折坎坷,心生痛苦失意。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种种挫折时,不能无限地放大痛苦,而应以乐观坦然勇敢的心态直面挫折,淡化痛苦,方能实现价值,绽放光辉。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才能屹立不倒,永远鼎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