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内科学--肾小球疾病

二、免疫病理分为三型 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型 Ⅱ型 免疫复合物型 Ⅲ型 少免疫复合物型
病理
新月体由增生 的壁层上皮细 胞和渗出的单 核细胞构成。 在毛细血管球 外侧呈新月状 或环状分布。
新月体肾炎
急进性肾炎光镜特征: 广泛(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 大新月体形成(占肾小球囊腔50%以上)
分子屏障
电荷屏障
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内皮细胞 4被滤过物质
血尿
血尿 :>3个RBC/HP 肉眼血尿 1m血l /L尿 ?特点:无痛全程,单纯或伴蛋白尿、管型尿 ?产生原因:肾小球基底膜断裂 ?区分血尿来源: 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高血压
?钠、水潴留 → 容量依赖型高血压 ?肾素分泌增多→ 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1、体液免疫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体液免疫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体液免疫
自身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ANC作A 用,大量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内皮细胞毒作 用,严重细胞凋亡。同时严重的巨噬细胞对中性粒 细胞的清除以及炎症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酶的 释放,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更加顽固而且炎症范围会 扩大。
肾病常见综合征
肾炎综合征
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按病程分 ?急性 <3月 ?急进性 肾功能急剧恶化,迅即发展为肾衰 ?慢性 >3月
肾病常见综合征
无症状尿异常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单纯血尿 ?无症状蛋白尿
肾病常见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综合征 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 慢性肾衰竭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一)免疫反应 始发因素 (二)炎症反应 (三)非免疫非炎症损伤 高血压等。
【通用】肾小球疾病教学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良 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肾脏健康。
监测病情变化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 增加肾脏负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 。
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饮食调理
控制盐摄入
高盐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应控制每日盐摄入量,以减轻肾脏 负担。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进行病情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 和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透析治疗
当肾小球功能严重受损时,透析治疗成为必要的替代治疗方 法。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式,通过人工 方式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 定。
透析治疗需要定期进行,且患者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定的 自我管理和护理,如控制水分摄入、饮食调整等。
病理学诊断
肾活检
通过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肾小球疾病最准确的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
根据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特征,对肾小球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诊断和评估 。
03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小球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控制病 情。常用的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抗炎药、利尿剂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肾小球疾病教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肾小球疾病概述 •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 • 肾小球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 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肾小球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球疾病是指发生于肾小球的 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 过功能障碍。
内科护理学肾小球疾病 ppt课件

内科护理学肾小球疾病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水肿、高血
压等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水肿、营养不
良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左心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
竭
内科护理学肾小球疾病
1.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增加 肾血流量和减少肾脏负担,待完全康复后才能恢 复正常的体力劳动。
2、炎症介导系统 免疫反应导致炎症而致病,炎症 反应由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 板)和多种炎症介质(补体激活物、凝血及纤溶 因子、生物活性肽、中性蛋白酶)共同参与,它 们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肾小球损伤。
3、非免疫非炎症损伤 残存肾单位表现三高:高压、 高灌注、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此外,高脂 血症对肾小球损伤,大量蛋白尿也可损伤肾小球。
内科护理学肾小球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分型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可分为膜性肾病、增
生性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三类。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2、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分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的护理
(2014年没讲)
内科护理学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如血尿、蛋白尿、 水肿、高血压),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 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数病因不明,需排除继发性及遗 传性肾小球疾病后才能诊断。
5、心理护理 病人尤其是儿童对长期的卧床会产生 忧郁、烦躁等心理反应。
肾小球疾病PPT课件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02
基底膜损伤会导致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的破坏,使蛋白质滤过
异常。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足突细胞增生
03
内皮细胞和足突细胞的增生会导致毛细血管腔阻塞,影响正常
的血流。
肾小管间质病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坏死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萎缩和坏死会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
间质纤维化
间质纤维化会导致肾间质结构的改变,影响正常的肾功能。
04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小球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 、利尿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孢素、他克莫司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免疫 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肾脏损伤。
利尿剂则主要用于缓解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常用的利尿剂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
肾小球疾病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肾小球疾病概述 •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 • 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与预后 • 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进展
目录
01
肾小球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球疾病是指以肾小球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疾病,导致肾脏 功能受损。
分类
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大类。原发性 肾小球疾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因不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遗传 性肾小球疾病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
透析治疗
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药物治疗 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需要进行
透析治疗。
透析治疗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 疗法,通过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 多余水分,维持体内水、电解质
肾小球疾病概述 ppt课件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 Asymptomatic hematuria and/or proteinuria
• 肾病综合征
– Nephrotic syndrome
8/21/2019
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WHO 1995
• 轻微肾小球病变
– Minor glomerular abnormalities
• 局灶节段性病变
– Focal segmental lesions
•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 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GN)
内科学
8/21/2019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Glomerular Disease
8/21/2019
2
肾小球疾病
• 一组主要累及双侧肾脏肾小球的疾病
–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 – 临床表现相似/不同 – 肾小球病变为主,可伴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病变 – 分为原发、继发和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
– 外源性抗原 – 内源性抗原 – 容易沉积的条件
• 网络样免疫复合物 • 单个核细胞和系膜细胞清除能力下降 • 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
• 原位免疫复合物
9版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肾小球疾病概述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etis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phretis
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asymptomatic hematuric and/or proteinuria
肾脏的解剖结构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中国成人 肾脏的长、宽和厚度分别为10.5~ 11.5cm、5.0~7.2cm和2.0~3.0cm。
肾脏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 、血管和神经组成。
肾单位是肾脏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肾脏由约有100万个肾单位。
肾的生理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肾脏和激素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1. 肾小球轻微病变 2. 局灶节段性病变 3.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⑴ 膜性肾病 ⑵ 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致密物沉积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⑶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髓袢薄支在逆流倍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髓袢降支细段上皮对水易透过,对Na+、 Cl-低透过;而升支细段对Na+、Cl-高透过, 对水低透过。 渗透梯度朝髓质深部不断上升,形成一 个从浅部到深部递次增大的渗透梯度。肾 髓质渗透梯度的存在是精氨酸加压素 (AVP)起抗利尿作用的条件之一。
(一)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肾炎、 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肾小球疾病教学PPT课件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发现、早治疗
肾小球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
关重要。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康复
等,以全面控制病情。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 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消除水肿和降低血压,但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
糖皮质激素
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但 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免疫抑制剂
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脏 损伤,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副 作用。
其他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可 用于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合理饮食
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预防肾脏损伤 。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定期检查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肥 胖和代谢性疾病。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 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肾小球疾病的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导 致肾小球损伤和滤过功能 障碍。
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可影响 肾小球滤过功能。
临床表现
血尿
肾小球损伤导致红细胞 漏出,表现为肉眼血尿
或镜下血尿。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导 致蛋白质漏出,表现为
第二章肾小球疾病

第⼆章肾⼩球疾病第⼆章肾⼩球疾病第⼀节概述可分为:1.原发性(病因不明)——占⼤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2.继发性(全⾝性疾病如SLE、糖尿病等累及肾⼩球)3.遗传性(异常遗传基因所致)⼀、发病机制多数肾⼩球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免疫机制是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参与,最后导致肾⼩1.免疫反应(2)细胞免疫:尚不肯定。
2.炎症反应。
3.⾮免疫机制的作⽤。
⼆、原发性肾⼩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类1.临床分型(1)急性肾⼩球肾炎(GN);(2)急进性GN;(3)慢性GN;(4)隐匿性GN:⽆症状性⾎尿或(和)蛋⽩尿;(5)肾病综合征。
2.病理分类:【强调2点】· 尽管肾⼩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定联系,但常难以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肾活检是确定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段。
· 但正确的病理诊断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
【实战演习】原发性肾⼩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肾病综合征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C.轻微肾⼩球病变D.膜性肾病E.增⽣性肾炎[答疑编号700413020101:针对该题提问]【参考答案】A第⼆节急性肾⼩球肾炎(急性肾炎)· ⼀、病因· 主要是β溶⾎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 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感(常为扁桃体炎)、猩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临床表现· 多见于⼉童,男多于⼥。
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
·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尿、蛋⽩尿、⽔肿和⾼⾎压,并可伴有⼀过性氮质⾎症。
· 预后⼤多良好,常可在数⽉内临床⾃愈。
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1.尿异常(1)⾎尿:⼏乎全部患者均有肾⼩球源性⾎尿,约40%可有⾁眼⾎尿,常为起病⾸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2)蛋⽩尿:轻、中度,少数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量蛋⽩尿。
(3)其他:早期可见⽩细胞和上⽪细胞稍增多;常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第五篇第二章肾小球疾病

六、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查 1、蛋白尿 定性:+~+++ 定量:轻重不一 2、血尿 3、尿沉渣 4、FDP(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18
实验室检查
2、肾功能检查 一过性的轻度的肾功能损害 3、其他Βιβλιοθήκη (1)、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下降,6周
内恢复正常 (2)、抗“O”阳性
19
七、诊断
1、链球菌感染史 2、临床的共同表现 3、实验室检查
20
八、鉴别诊断
1、热性蛋白尿:在急性感染发热期间,病 人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镜下血尿, 极易与不典型或轻型急性肾小球肾炎相 混淆。但热性蛋白尿没有潜伏期的阶段, 无水肿及高血压,热退后尿常规迅速恢 复正常。
21
2、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慢性肾小球肾炎 常在呼吸道感染后2-4天出现急性发作,其临 床表现及尿常规变化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似, 但慢性者既往有肾炎的病史,可有贫血、低蛋 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清补体浓度多正常偶有 持续性降低,尿量不定而比重偏低。据此进行 鉴别并不困难,对有些病例能明确是急性或慢 性肾小球肾炎,除了肾穿刺进行病理鉴别诊断 之外,临床上可根据病程和症状、体征及化验结 果的动态变化来加以判断。
肾小球疾病
Diseases of the Renal Glomerulus
1
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包括多种以双侧肾小球受 累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肾小球疾病可分 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大部分为原发性。
2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分型:
(一)临床分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男 >女
肾小球疾病。

非免疫因素:主要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压力、蛋白尿、高脂血症等
临床表现
血尿和/或蛋白尿–尿液分析检出血尿和/或蛋白尿时,应怀疑肾小球疾病。当存在红细胞管型(不论 多少)或棘红细胞占相当一部分比例时,可确诊肾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的解剖学
肾小球解剖图
肾小球基底膜(GBM,以绿色表示) 是一层薄薄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包 裹在毛细血管周围,提供支持和屏 障。 (A)肾小球和肾小球旁器。 (B)肾小叶的外周部分。
分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作临床和病理分型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 •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rotic syndrome)
注意:肾小球疾病病理分型的基本原则是依据病变性质和病变累及范围
发病机制
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体液免疫中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原位免疫复 合物(in situ immune complex)以及自身抗体在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已得到公认,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肾小球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重视
高凝状态–某些肾小球疾病可能会导致高凝状态,尤其是膜性肾病,其次是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 肾小球疾病患者也可表现为血栓栓塞事件(如,肺栓塞)。 系统性表现–肾小球疾病可主要局限于肾脏,也可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药物反应 等系统性病症有关。 对于疑似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初始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对系统性疾病的评估,例如: • 全身–发热、寒战、体重减轻、盗汗、乏力 • 眼–视网膜炎或葡萄膜炎 • 耳鼻喉–鼻出血、鼻窦炎、口腔溃疡 • 心血管–杂音、疼痛(心包炎)或心衰 • 肺–咯血、浸润或结节 • 腹部–小肠炎、结肠炎或胰腺炎 • 神经系统–抽搐或周围神经病变 • 四肢–指/趾缺血或梗死 • 皮肤–紫癜或皮疹 • 肌肉骨骼–关节炎、关节痛、肌痛 • 感染–特别是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肝炎病毒、HIV或梅毒的
肾小球疾病(医学PPT课件)

微小病变型肾病 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LM:肾小球基 本正常 IF:阴性 EM:足突弥漫 融合
•男>女,儿童和老年好发 •一般无持续高血压和肾功
能减退, 15%镜下血尿
•50%数月内自发缓解 •90%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复发率60%,可能转变为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病因
儿童 原发性 MCD
继发性 HLeabharlann P HBVGN SLE青少年
MsPGN MPGN FSGS
HsP HBVGN SLE
中老年 MN
DN Amy Cancer
大量蛋白尿
病理生理
• 分子屏障受损 • 电荷屏障受损 • 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
– 高血压、高蛋白饮食、大量输注血浆蛋白
慢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要点
慢性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年龄
多45岁以下
多45岁以上
临床表现 肾小球功能受损早 肾小管功能受损早
靶器官受损 相对较少、轻 较多、重
尿蛋白量 可++以上
±或+~++
贫血程度 相对较重
相对轻
病理特点 不同病理类型 肾小动脉及小球硬化
治疗原则
• 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 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 防治严重并发症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系膜细胞和基 质弥漫重度增 生插入、双轨 征,小球呈分 叶状,IgG和 C3沿GCW及 Ms沉积
青壮年男性多见 70%有前驱感染,60%为NS,
常伴血尿 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和贫血出
现早,病情持续进展 50~70%患者血C3持续↓ 病变进展快,糖皮质激素和细
02 肾小球疾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所引 起的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此外,自身免疫反应及补体的异常活 化可能也参与了发病
病理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泌尿系统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第一章 肾小球疾病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各种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原则。 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3.了解: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4.能够对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进行诊断及合理治疗。 5.针对患者及高危人群能够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定期 随访。
是由于抗GBM抗体与GBM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 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
是因为肾小球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 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致病。 Ⅲ型,又称少免疫复合物型
肾小球内无或仅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 目前已证实50%-80%的Ⅲ型患者为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清抗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为阳性。 HPGN半数以上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提示致病抗原与细菌或病毒 有关。目前认为吸烟、吸毒、接触碳氢化合物是HPGN的诱发因素。
产生RPGN的疾病种类很多,包括: ①原发性急进性肾炎; ②继发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在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基 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 ③继发于其他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泌尿系统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第三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由多种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 1型,又称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免疫病理
线样沉积 颗粒样沉积
无免疫沉积
Ⅰ型 免疫球蛋白(IgG、C3)沿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Ⅱ型 免疫球蛋白在系膜区或沿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
4 电镜
Ⅰ 、Ⅲ型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Ⅱ型 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部分萎陷的毛细血管上。新月体由平行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位于图左 侧的Bowman囊(BC)与图右侧的毛细血管丛之间。毛细血管丛的系膜内或真皮下区有电子致密沉积物(D)EMx7000
隐匿性肾炎
(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概述
1 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性血尿;
2 见于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 局灶增生、IgA肾炎等。
临床表现:除尿检异常外,无水肿,高 血压,肾功能损害。
诊断标准
1 血尿和(或)蛋白尿而无任何症状
2 排除生理性、继发性、遗传性
原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
体而来(病理转化)
免疫病理分型
Ⅰ型:抗GBM型肾小球肾炎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多为ANCA 阳性,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Ⅳ型:Ⅰ型+ANCA Ⅴ型: Ⅲ型 ANCA(-)
病 理
(pathology)
1
肾体积增大
2 肾小球有广泛(>50%)的大新月体(占 囊腔>50%)形成 早期—细胞性 晚期—纤维性 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
E 上皮增生
F纤维渗出
P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细胞性新月体覆盖在肾小球丛的局部,
图中8点处可见粉红色纤维蛋白沉积物。 Masson x 260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大型新月体压迫毛细血管丛。PASx260
3 主要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
4 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高血脂等促进
病 理
多种病理类型。 系膜增生性(IgA及非IgA)系膜毛细血 管性、膜性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最终转化成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起病缓慢、隐匿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去除病因,抑制免疫反应及炎症反
应,对症治疗, 防治并发症。延缓肾脏
疾病进展和肾脏替代治疗
降压治疗
对症治疗 EPO、1,25-D3等广泛应用
肾脏替代治疗:透析、肾移植
腹膜透析交换
血液透析
研究进展及展望
(progress and prospect)
对肾脏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认识 溶质转运分子的基础研究 慢性肾脏疾病进展机制研究 替代治疗的进展
肾功能减退
有急性发作倾向 ……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乏力、疲倦、腰酸痛、纳差,水肿等
尿异常: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等 血压增高 肾功能异常:BUN,Scr增高,Ccr降低,可因感染、 劳累、血压增高或用肾毒性药物而急剧恶化
贫血
诊断标准
尿化验异常,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1年以
上……。除外继发性肾炎及遗传性肾炎
新月体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crescentic and necrotizing glomerulonephritis
微小病变型肾病隶属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 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和局灶性节段性肾 小球硬化均隶属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
病因与发病机制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预 后
免疫病理: Ⅲ型>Ⅱ型>Ⅰ型 强化治疗是否及时 新月体数量及类型
年龄
慢性肾小球肾炎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1 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及不同程度 的肾功能不全为临床特征。
2 病程长
缓慢
持续进展
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由多种病因、不同病理的原发肾炎构成
2 仅少数由急性肾炎而来
肾功能损害:
急性及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肾炎综合征
无症状性尿异常
急性肾衰竭和急进性肾衰竭综合征
慢性肾衰竭综合征
肾脏疾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并辅以实 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病因诊断
功能诊断
部位诊断
病理诊断
治疗原则
(therapeutic principles)
治 疗
强化治疗 (一)强化血浆臵换疗法
适应症
Ⅰ、 Ⅱ型,应早期应用
(Scr<530μmol/L) 方法 每日或隔日一次×10~14天或抗GBM抗体、 免疫复合物转阴,每次2~4L
(二)甲泼尼龙冲击+环磷酰胺 (剂量、用法、注意事项) (三)对症及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移植(病情稳定6~12M或抗GBM抗体 转阴)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
曾红兵
学时数:3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特点。
2、熟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及肾 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
概 述
肾小球疾病分类
病因 :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 临床分型 病理分型
临床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AGN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进性肾炎 RPGN
新月体肾炎: GBM受新月体挤压面皱缩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前驱感染 ,起病急,进展快。急性肾炎综合征,
进行性少尿、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贫血。 Ⅱ
型伴NS, Ⅲ型可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咯血等系
统性血管炎表现。 Ⅰ、Ⅱ型中青年多见 Ⅲ型中老年男性多见 Ⅱ型患者常有肾病综合症表现
GBM阳性,ANCA阳性,CIC阳性,冷球
机制 包括免疫复合物和由其导致的补体 激活、细胞浸润作用。
病理: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左:正常, 右: E内皮 M系膜细胞 D上皮下驼蜂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急性肾炎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IgG粗大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沉积
上皮下驼蜂状电子致密物(D)沉积
临床表现
1 儿童多见,男>女
2 有前驱感染史(于发病前1~3W,平均 10天) 3 尿异常 血尿(40%肉眼血尿),蛋 白尿、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
三、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diffuse glomerulonephritis
膜性肾病
MN membranous nephropathy
增生性肾炎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 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unclassified glomerulonephritis
4 水肿
5 高血压
(下行性)
占80%,少数—高血压脑病、心衰。
6 肾功能异常 (一过性)
7 免疫学异常 ASO↑,C3 ↓ (8W内恢复), 冷球蛋白(+)
诊断标准
(diagnosis) 1 链球菌感染后1-3W血尿、蛋白尿、水肿、 高血压、一过性肾功能↓。
2
3
C3 ↓ (8W内恢复)
多于1~2M内全面好转。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RPGN
为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类型,由多种原因所引起,
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未及时治疗90%以上的
患者于6 个月内死亡或需依赖透析,肾活检显示大
多数肾小球球囊的大部分被新月体充斥,故有新月
体肾炎之称。
病因和发病机制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慢性肾炎
CGN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隐匿型肾炎
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
肾病综合征 NS
nephrotic syndrome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一、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itis 二、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focal segmental lesions
病理生理
大量蛋白尿 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增加肾小球内压 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因素(如高血压、高蛋 白等)
血浆蛋白减低
尿中丢失过多,合成不足以补充。 IgG补体等减少。…易感染、高凝、微量 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免疫↓
水肿
高脂血症 肝合成脂蛋白增加,脂蛋白分解及外周利用↓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 及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1
2
大量血尿所造成的假性蛋白尿
排除假性血尿
3
4
其他继发性、遗传性肾脏疾病
生理性蛋白尿
5
尿路结石,感染、肿瘤
治 疗
1 定期观察,若病情加重立即肾活检。
2 避免感染、过劳和肾毒药物。
预 后
多数呈良性经过。单纯血尿者较合并蛋白 尿者预后为佳。少数转为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 尿蛋白>3.5g/d以上;血浆白蛋白<30g/L; 水肿;高血脂。 病因etiology:原发性、继发性,多种不 同病理类型肾小球病引起。
4
病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治 疗
1 一般治疗:卧床、饮食。 2 治疗感染灶,清除病灶。 3 对症治疗:利尿剂、透析、降压 4 一般不主张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