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纹样图案故事采集收集
海南特色黎族纹样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2.1在设计中融入海南特色黎族纹样元素
黎族人民对居住房屋的设计主要是从民族特色出发,设计简洁自然。
其中,最具有象征性的就是符号。
黎族传统文化中,充分利用了符号的联想性和特殊性,传达着不同的信息。
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黎族纹样元素,不但能够满足人们对艺术感的追求,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特色文化。
在极具地域性和艺术性的纹样中,可以
125
2020.01 |
. 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与应用
[ 2 ]《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2010).
[ 3 ]ASHRAE.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指南[M ]. 徐伟,等,译.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 ]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
作者简介
韩卫珍 女 1975.08 现职称 :高级工程师 专业 :暖通空调。
126|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6大类150种图案纹样揭秘悠远黎锦中的图谱密码
6大类150种图案纹样揭秘悠远黎锦中的图谱密码王海昌著《黎族织锦图谱》甘工鸟黎锦图案居家人纹图案(润方言)带“卍”形符号的寿龟图案编者按:6月11日是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在我省的系列活动中,许多珍贵的黎锦惊艳亮相,再度引发社会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
恰逢我省黎锦文化研究者王海昌所著的《黎族织锦图谱》近期出版发行,对黎锦及其价值的辨识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和平实呈现,尤其是对黎锦图谱文化进行了解读。
本刊特开辟“解码黎锦图谱文化”专版,以期让更多读者了解黎锦、感受黎锦的魅力。
“黎人取白絮,以手足纫线,织为布,做衣衾。
”古时对黎锦技艺的描述,让人对悠远历史中的黎族织锦产生了美好的畅往。
千年来,黎锦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们甚至朝夕可闻“它的呼吸”。
然而在市场经济投资者的眼中,它的价值俨然已是投资圈中的“贵族”,如何让黎族织锦的价值辨识走入普通大众?我省黎锦文化研究者王海昌近期所著的《黎族织锦图谱》出版发行,数十年来关注海南黎锦的他,对织锦及其价值的辨识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和平实呈现,其所带来的震撼,令人感喟。
丰收图案六大织锦图案呈现自然生活万象“黎锦织绣图案包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情、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的色彩意境。
”王海昌感叹。
据《广东通志》载:“黎锦出琼州,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丝线,成人物、花鸟、诗字、浓丽灿烂,可以为衾褥幛幕,以有金线间错者为上。
”黎锦出琼州,出于勤劳智慧的黎族妇女之手,汉代黎族织锦精美绚丽的“广幅布”、“盘斑布”均是岁贡珍贵贡品,在江南一带享有盛名。
根据王海昌的记述,黎族妇女自纺、自染、自织、自绣的传统织锦,工艺细腻精湛,纹样构图均衡对称,雅拙有趣,立意新颖,严谨大方。
黎锦图案纹样色彩的运用与调配也十分讲究,主要以黑、白、蓝、棕为基本色调,交叉配色,加入红、黄、青、绿来综合调配,使得织锦图案纹样色彩丰富艳丽,五彩斑斓。
黎族传统织锦,不仅讲究形式的美感,而且更强调吉祥的含义,它是黎族原始图画文字象征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不同的传统纹样图案,有着不同的特殊意义,从不同角度和形式来体现自然界的万物景象,反映人们在生产劳动与生活习俗,反映民间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黎族传统织锦图案华文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主要织锦图案纹样有150多种,大体可以分为6种类别: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人物图案、景物图案、文字图案以及神话故事图案。
黎族纹样设计说明
黎族纹样设计说明
黎族纹样设计说明:
黎族纹样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黎族纹样多以植物、动物、自然元素和宗教符号等为素材,通过抽象、夸张、变形等方式进行创意设计,展现出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黎族纹样的设计风格独特,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其纹样设计主要体现在服装、头饰、手饰、房屋建筑等方面。
在服装方面,黎族纹样多以几何图形和动物形象为主,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在头饰方面,黎族纹样多以花卉、动物、人物等为主题,富有装饰性和趣味性;在手饰方面,黎族纹样多以宝石、贝壳、铜钱等为素材,富有富贵感和民族特色。
黎族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例如,黎族纹样中常见的葫芦、芭蕉、竹子等元素,都代表着黎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精髓。
同时,黎族纹样还多以生产生活、自然风景、人文历史等为主题,展现出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现代社会,黎族纹样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
黎族纹样以其独特、精美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通过黎族纹样的设计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黎锦图案纹样的重构研究
信IB与电腐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21年第5期黎锦图案纹样的重构研究端木永熠王舒婷谢玮高雅高华玲*(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黎族织锦图案艺术,进一步处理数字化的黎锦图案纹样,笔者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黎族服装锦饰等民族服饰进行数字化处理,符合社会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也为民族服饰图案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黎锦;图案;Python;重构中图分类号:TP39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2021)05-075-03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 Brocade PatternsDUANMU Yongyi,WANG Shuting,XIE Wei,GAO Ya,GAO Hualing(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anya,Sanya Hainan572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Li brocade pattern art,and to further process the digital Li brocade pattern,the author makes full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 digitally process the Li brocade and other ethnic clothing,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social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 national costum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attern digitization provides feasible research ideas.Keywords:li brocade;pattern;Python;reconstruction0引言黎锦是黎族人的民间织锦,也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织锦汉字纹分析
黎族织锦汉字纹分析黎族是我国海南岛本土的古老民族,历史上,黎族一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却拥有着不同寻常的织锦技艺,因此将生活、劳作、自然万物,以丰富的织锦图案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
汉字纹的出现愈发增添了黎锦的神秘感,据此,通过对出现在黎锦上的汉字研究,能更好的体会黎族祖先的文化与内涵。
标签:黎锦;汉字;传承0 引言黎族的文化特征有着明确的地域性,几千年来黎族人民生生不息地辛苦劳作与生活,创造出了璀璨的民族文化。
黎锦通过其变化奇巧的图案充分体现了黎族的历史和文化,民族习俗和审美趣味。
然而目前对于图案的研究颇多,对黎锦图案中罕见但的确存在的汉字纹却鲜有提及,黎锦作为黎族独有的史书,为什么会有汉字出现在其间?笔者通过几类已经出现的汉字纹来分析汉文化与黎族文化的交融,更进一步推进黎锦文化的前行并找出黎族文化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1 黎锦特征黎锦工艺上有着黎族人民自己独特的技艺,从纺织工具到原料都源自于大自然,仅仅在绣法上面就有:素绣、彩绣、连物绣、贴布绣、花边挑绣、盘绣、双面绣等七种绣法。
对于纺线的材料要求更是严格,通过自然植物以及独特的扎染技术的染制,形成五颜六色的棉线。
在色彩搭配方面注重补色关系,但多以黑色和棕色为底,再加上彩线的装饰织绣出绚丽的黎锦。
黎锦图案的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通过它们各自的大小、长短、形态等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方向、构成等创造丰富的造型。
在图案构成中,点的应用很少,线的应用最为广泛,是支撑图案骨架的主要元素。
黎族织锦艺术中许多图案都有着高超的艺术手段,其艺术特征可归纳为单纯与纯洁、夸张与强调、形式与秩序、抽象与象征。
黎锦上有着丰富多样的图案花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黎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黎族内部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语言部落群体,按照方言区分为哈、杞、赛、润、美孚分为五大方言区,由于生活环境、礼节、语言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程度的差异,所以这五个方言区在黎锦与黎锦服饰上风格与款式各有不同,这同时也是黎锦样式、图案、色彩、寓意丰富多彩的主要原因。
海南黎锦纹样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以丝巾为例
———以丝巾为例张蕾(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570100)摘要:文章简述海南黎锦的历史文化,分析黎族纹样元素特点及寓意,研究其在旅游纪念品丝巾中的应用方法。
探讨在建设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的背景下,如何提炼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开发中,通过旅游纪念品搭建起文创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桥梁,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黎族纹样;旅游纪念品;应用;丝巾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9-0068-01在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岛建设的推进下,让海南与世界搭起一座新的桥梁,这是一场机遇与挑战的碰撞。
文化基因是民族发展的根源,在旅游业的助推下,开发本土文创旅游纪念品成为当下热门的发展趋势。
早已闻名于世的黎族织锦,是黎族文化绽放出的绚丽奇葩,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融入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纪念品是富有人文特色的地域性商品,它作为载体能够传达情感的寄托,传递不同的地方特色。
丝巾作为一种极具美感和实用为一体的旅游纪念品,得到了广大的消费者的喜爱。
旅游纪念品设计如何做到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是我们应共同思考的问题。
1历史悠久的黎族织锦文化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黎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她们用古老精湛的织绣手工技艺将历史、文化、生活记录在黎锦之上,在布上编织上千年的民族史诗。
黎族分为哈、杞、润。
美孚、赛等五大方言,各个方言的黎锦图案都有共性与个性差异,黎族织锦以其高超的织绣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著称于世。
2黎族纹样在丝巾中的应用研究2.1黎族纹样元素的特点及寓意黎族传统织锦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精神和物质的载体。
黎锦采用经纬交织而成,纹样以对称的几何形组成,基本以“菱形格”为主要的纹样风格。
黎族纹样不是单纯的模仿自然景物,而是将图案的进行抽象化处理,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生活性。
最常用的纹样可分为以下三种:2.1.1人纹人纹是黎族祖先崇拜的图腾,形态各异,展示他们日常活动,如狩猎、祭祀、舞蹈中的姿态。
黎族织锦图案研究
黎族织锦图案研究摘要:本文讲述了黎族织锦花纹图案丰富多彩,品种繁多,黎族织锦以蛙纹为主要纹样,其造型具有抽象性,并由简单到复杂化发展。
龙被因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图案逐渐变成汉文化。
关键词:黎锦蛙纹龙被引言: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
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
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正文:世居海南岛的黎族系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自殷商始,黎族先民就陆续迁入海南岛,是琼州沃土上最早的开拓者。
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勇敢的黎族先民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他们和兄弟民族一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黎语分为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这五种方言妇女的传统服装服饰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服装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服装服饰作为一种民族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它是辨别一个民族外貌形状的标志。
一、黎族织锦图案的多样性从目前调查收集的各类织物中,大约有150多种纹样,这些纹样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别。
第一类是人形纹;第二类是动物纹;第三类是植物纹;第四类是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纹;第五类是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等组成的几何纹:第六类是汉字纹。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纹样是黎族妇女织锦常用的图案纹样,这些图案反映黎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作手法,把人、动物等自然物加以变化,构织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美观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1.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传说】海南黎族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键字】传说海南黎族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海南黎族传说故事:黎族最后的纹面女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
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
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人民为追念黎母繁衍黎人的伟绩,并告诫后人:女子绣面、纹身是祖先定下的规矩,女人如不绣面、纹身,死后祖先不相认。
绣面、纹身多于十二岁左右起纹,黎族人称为“开面”。
传说:远古时,洪水泛滥,一对兄妹逃难到了海南岛,兄妹俩人分头在岛上寻找人烟,说好见到当地人就或嫁或娶,但却始终都没有找到。
为了延续后代,妹妹将自己纹身纹脸,使哥哥不能相认,结成夫妇....这就是黎族的创世纪...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
黎族女人绣面纹身的习俗,由来已久。
我看到最有理有据的文章说,这个习俗是从唐末宋初开始的。
据说那个年代,海南当地烽火战乱,各种矛盾冲突日益增多,受害最多的当属黎族百姓,尤其妇女,是烧杀掠夺的受害者..于是,渐渐形成了纹面纹身的习俗..慢慢更赋予了很多关于族群的文化习俗我国目前只有黎族和独龙族发现了女人纹面的习惯...不过自从新中国之后,这个习惯慢慢消失..所以今天见到的纹面女,大多至少在70岁以上...黎族女孩,长到12、3岁可以开始纹身纹面,据说还有一个正规的仪式。
纹身的蓝色液体,是用干香草加炭灰炮制的,然后用竹刺一针一针绣到脸上和身上。
下面这个阿婆,12岁纹了脸,15岁纹了双腿。
绣面用了好几天时间。
而纹腿用了一星期,纹后阿婆也整整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在海南,黎族有五大族群, 近百年来, 只有赛黎( 加茂黎) 没有发现妇女纹面的现象, 其他四个族群润黎( 本地黎) 、美孚黎、杞黎、哈黎妇女都有纹面的历史,据说,黎族不同的族群, 不仅方言有差异, 纹面的图式也不相同。
在我们看来分别不大的绣面纹身,在族群人看来区别很多..他们能一眼分别出这是哪个族群、哪个村落的纹面...当一个黎族女孩子纹面后, 由于审美观念上的巨大反差, 她会被外来的汉人甚至非本族群的男同胞视为丑陋的一类。
黎族织锦图案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
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
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
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
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
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动物纹主要有龙凤、黄猄、水牛、水鹿、鱼虾、青蛙、乌鸦、鸽子、蜜蜂、蝴蝶等,其中,龙纹、青蛙纹最为常见。
龙纹是流行在白沙、琼中一带最为普遍的黎锦图案,反映了黎族人民把龙当作高贵、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青蛙纹图案在民间流传很广,在黎族的传统观念里,青蛙有表达母爱和避邪的功能。
反映在服饰上的蛙纹有严格的对称结构,图案以“田”字形纹样为主体,中间有四只具有抽象性的青蛙纹,用动和静的对比手法,显示青蛙在田间生活的主要特征,画面充实,节奏协调。
有的地方的青蛙纹样,采用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把青蛙前腿省略,后脚加长,表现出青蛙跃跃欲跳的神态,图案构思大胆,造型简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植物纹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
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
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美满幸福。
黎族哈方言传统织锦花纹图案艺术转载
黎族哈方言传统织锦花纹图案艺术转载作者:王海昌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网发布日期:2011-05-30世居海南岛的黎族系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自殷商始,黎族先民就陆续迁入海南岛,是琼州沃土上最早的开拓者。
在漫长的岁月中,勤劳勇敢的黎族先民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他们和兄弟民族一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黎族是我国人口规模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0多万,主要聚居在海南岛的三亚市、五指山市、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9个市县,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定安、澄迈、屯昌等市县。
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居住地域分布不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在生活习俗、服装服饰、语言等方面亦有差别。
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又称侗台语族)黎语支,壮侗语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民族,我国古代南方的骆越人是黎族的先民。
黎族同外族交往时称自己为"赛"。
黎语分为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这五种方言妇女的传统服装服饰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服装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服装服饰作为一种民族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它是辨别一个民族外貌形状的标志。
黎族妇女传统服装服饰的织锦花纹图案,其特征为雅拙有趣,立意新颖,不陈腐,不俗套,工艺非常细腻精致。
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惊人的灵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黎族妇女通过自纺、自织、自染、自绣等传统的四大工艺,纺织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所需的各种款式的传统服装服饰。
黎族传统精美的服装服饰,是中国民族服装服饰的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综合的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少数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正因为它的内蕴不是单一的,所以造就了民族服装服饰款式格调的多样化。
服装服饰的创造是人类迈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服装服饰文化的历史与人类活动紧密相随,始终相伴。
论黎族图腾图案的文化内涵及其象征意义
论黎族图腾图案的文化内涵及其象征意义作者:刘洋郭英英来源:《流行色》2019年第04期摘要:黎族图腾图案是黎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由初始崇拜逐步发展到精神信仰,历经岁月的积累和沉淀,构建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
本文从黎族图腾的由来、黎族图腾图案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黎族图腾图案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对黎族图腾图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黎族图腾图案;艺术性;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一、黎族图腾图案的由来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本土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具有热带岛屿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构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美学风格的黎族图腾文化。
在原始社会,特别是母系社会时代,人们对妇女的繁育现象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对女性的生殖器产生了困惑,并进一步发展衍生出尊崇心理。
同时,由于当时的生产生活物资的匮乏、战事疾病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类的自身繁殖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加之当时“女性独体生殖”观念盛行,因而祈求妇女具有强盛的生殖能力的崇拜观念、活动便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青蛙产卵产子多,繁殖能力很强,其浑圆膨大的肚腹与孕妇的肚腹相似,原始人类就以青蛙象征女性生殖器官——子宫(肚子),实行生殖崇拜,希望妇女能像青蛙一样有极强的生育能力,繁殖氏族人口,促进氏族部落的兴旺、强盛。
“青蛙纹”图腾信仰由此而来,并经由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当今“蛙人纹”图腾图案。
二、黎族图腾图案的艺术性黎族人经由母系社会时期对女性的崇拜心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演变和流传,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作手法,以点、线、面的艺术图式,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进行巧妙构思,夸张或美化成抽象的图案纹饰,使之呈现于生活和生产之中,形成了既能表达了对艺术美感的追求,又能寓意着对图腾崇拜的情怀和对祖先的敬畏与怀念的“蛙人纹”图腾图案。
一方面,“蛙人纹”具有明显的对称特点。
以菱形为主要形体、两条菱折曲线交叉构成的主体纹样,配以橘红色的头部配饰、橘黄色的手部的纹饰面,以及腿部呈现排列样式的几何纹样图案,分布在左右,呈现对称状态,不仅造型明确,而且形成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左右对称效果。
海南黎锦文化PPT
黎族的历史和传说为黎锦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每一件黎锦作品都充满了故 事和意义。
黎锦在黎族生活中的作用
黎锦在黎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它不仅是美丽的工艺品, 也是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黎锦被用于制作各种服饰、头巾活带来了丰富的视
旅游纪念品
黎锦制品如围巾、披肩、抱枕等成为热销的旅游 纪念品,丰富了旅游市场的产品种类。
3
景区展示
在海南的景区和博物馆,黎锦的展示和现场制作 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 和满意度。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文化交流使者
01
黎锦作为海南文化的代表,多次参加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
活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缺乏市场推广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黎锦 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难 以获得广泛的消费群体。
保护意识不足
部分地区和民众对黎锦文化保护的重 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保护和传承 的意识。
保护措施与政策
政府支持
建立传承人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黎锦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传承人开 展技艺传承活动。
02 海南黎锦的制作工艺
纺线工艺
采集原材料
晾晒与储存
海南黎锦所用的纤维原料多为野生或家种 植物,如剑麻、木棉、葛藤等,通过浸泡 、晒干、剥皮、绩丝等工序制成纤维。
纺好的细线需在通风处晾晒干燥,然 后储存备用。
纺线
将制成的纤维通过纺轮旋转产生的离 心力纺成细线,这一过程需经过多道 工序,如去杂质、合并纤维等。
觉效果。
黎锦还是黎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 体,通过织锦技艺的传承,黎族 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海南黎族织锦纹样设计再生与应用研究——以动物纹样为例
关注思考070民俗民艺摘要:研究黎锦纹样的艺术特色,实现传统黎锦纹样与当下审美的融合,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
基于黎锦文化缺乏创新的现状,对黎锦代表性动物纹样进行分析研究,梳理黎锦纹样的艺术特征,提出基本元素的创新与再造、语意的共生与延伸、文化的传承及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创新。
结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思维方式,将其运用到文创旅游产品及室内设计中。
海南黎锦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探究黎族传统纹样设计再生,推动黎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海南黎锦 动物纹样 设计再生 应用研究 非遗文化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70-03Abstract:Study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brocade (also the Brocade of Li Nationality )patterns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Li brocade patterns and current aesthetics ,and apply them to modern art design. Analyze and study representative animal patterns in Li brocade based on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Li brocade culture ,sort ou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brocade patterns ,and propose design innovations in inno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basic elements ,co-existence and extension of semantic meaning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Combining with modern people's values and aesthetic thinking mode ,and are applied to the interior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ourism products and interior design. Hainan Li brocade boasts unique artistic form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pattern design of Li nationality and facilita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modern art design.Keywords:Hainan Li brocade Animal pattern Design regener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李新宇 饶 永*引言《峒溪纤志》载:“黎人取中国彩帛,拆取色丝和吉贝,织之成锦。
黎族纹面纹身
纹面、纹身黎族妇女有纹面、纹身的习俗。
自汉代开始,已有3000多年历史,为什么纹面纹身,说法不一。
其中有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海南岛昌化江下游的江岸东寨,有一对恋人,男的叫亚贵,女的叫亚贝。
亚贝生得标致,能歌善舞,和亚贵相亲相爱。
对岸西村恶霸老夹家,看见亚贝非常美丽,起了歹心,强抢亚贝为妻,她被关进老夹家,啼哭了三年,终无笑声。
三月三那天,亚贵骑飞鹿搭救亚贝逃走,逃到昌化江源头,悬崖峭壁断了去路,而后面老夹家丁又紧追过来,就在这危急关头,亚贝用红藤刺往自己脸上乱刺,毁了自己美丽容貌。
当家丁抓回亚贝时,老夹一看已是一个全身疤痕的女人,就把她放走了。
从此,亚贝和亚贵住在五指山下,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过着幸福生活。
后来,黎族妇女为了长期的纹面、纹身习俗,使黎家妇女形成了一种思想观念,传统文化。
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母树的产物,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艺芳结晶。
认为妇女在世不纹面、纹身,死后就得不到祖宗的相认,成为无家可归的鬼妇。
她们普遍认为,纹面、纹身既是女人的美容,也是宗族的美德。
妇女不纹面、纹身,会被视为男女不分,容貌不全,叛逆祖宗。
不纹身的女人,终身受歧视,甚至迫害致死。
尚未纹面、纹身的女性死后,必须在尸体上用木炭划出纹身的图案,才能入棺送葬。
否则,不得葬于本家族的墓山。
女子长到12—16岁时,必须进行纹面、纹身。
纹面、纹身对于被施纹者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
没有进行皮肤消毒,没有止痛剂,局部的发炎红肿,甚至溃烂,刺伤的痛苦,还有精神的压力,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在纹面、纹身前,由母亲或纹婆对少女进行纹面、纹身风俗的传统说教,使其心甘情愿接受。
有不愿接受者,就将实行强制手段,使其纹面、纹身。
新中国成立后,黎族妇女不再治袭文身习俗了。
由于黎族不同支系,所以纹面、纹身的部位图案各有区别。
有在面部、手腕上端和小腿下端的,以点线纹构成平行形纹或其它几何图的。
有的除脸或上下肢的点线纹和铜线纹外,颈部上有垂直的双线条纹。
黎家龙被:充满灵性的锦绣瑰宝
黎家龙被:充满灵性的锦绣瑰宝黎族总人口13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其文化传承靠言传身教,这就孕育了一代代的民间艺人和工匠,创造了独具一格的黎族织锦工艺。
中国古代纺织技艺曾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明与进步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海南黎锦是我国几千年纺织史上的一朵奇葩,黎锦技艺是用棉、麻、丝等纤维纺纱、染线、织布、刺绣的传统手工艺,以“絣染”、“双面绣”、“单面织”等技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研究价值。
龙被是集传统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于一身的黎锦精品,古时亦称“广幅布”、“崖州被”、“大被”,是黎锦中文化品位最高、技术最高超的织锦工艺品,是历代官府进贡封建皇朝的珍品之一,因其出自崖州且被面花纹以龙纹为主体纹样而得名。
现存龙被多织成于明清两代。
龙被的花纹图案色彩不同,用途也不相同。
红色多用于红事,黑色多用在白事上。
红事如婚礼拜堂、子女祝寿、盖房升梁等。
丧事用于盖棺、祭鬼等。
一幅龙被,不论从色彩或者图案上看,都是比较完整的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
龙被因黎族支系和居住地区相异,各具特色。
其款式多样,一般由单联、双联、三联、四联、五联和七联组成。
最常见的为三联龙被,是由三幅彩锦连缀而成,一般长度在1.70米到3米,最长可以达到3.8米,宽一般在1.1米到1.4米,以龙纹、凤纹为主体花纹图案,伴以麒麟纹和鱼纹,各种花卉纹为辅助纹样。
五联幅和七联幅分别由五幅彩锦和七幅彩锦联缀而成,通常长2米到3米、宽1.5米左右,以白色、黑色和咖啡色或棕色的人纹、蟒蛇纹为主体纹样,黎族称之为“鬼纹”。
这种被子与外界所认识的作为贡品的“龙被”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才是黎族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大被”。
龙被亦融合了黎族文化、汉族文化和宫廷文化的元素,是黎锦中的艺术品和精华所在。
龙被在早期一直是朝廷贡品,其上的龙、凤、麒麟等图案都是汉文化的吉祥物。
龙被上的图腾更是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寓意。
从黎族织锦人形纹看黎族祖先信仰对其影响doc-定稿
从海南黎族织锦“人形纹”看黎族祖先信仰对其影响(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林毅红 430074)内容摘要:黎族织锦大量出现诡异与神秘的“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学术界有多种提法,未成定论。
文章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立论,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应是祖先纹或鬼纹,其原因是黎族“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在黎族心理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黎族织锦中的“人形纹”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
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他者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钥匙,也是正确传承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黎族织锦人形纹祖先信仰祖先纹海南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保存着古老而神奇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锦”是黎族纺、染、织、绣四大织造工艺的总称,具有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审美价值高等特点,凝聚着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真善美,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族织锦蕴涵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一定的程式来织造。
因此,有人称黎族织锦就是黎族的一个文化符号系统的复杂图式,一幅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无言地陈述着黎族特有的文化范畴和这些范畴之间复杂的关系模式,是不断地被黎族女性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符号系统。
1黎锦纹样题材非常丰富,主要以人形纹和动物纹为主,动物纹主要有蛙、蛇、牛、鹿、马、鸡、猫等,同时还有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星辰等自然现象以及山、水等自然景观。
既包括黎族生活中的许多工具和一些装饰物如耳环,还包括一些重要的文化习俗如文身、澹耳等。
可以说,黎族织锦犹如生活风俗图,融进了黎族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想象。
因此,黎族织锦又被称为黎族的“甲骨文”。
虽然黎锦纹样造型上千差万别,但从总体来看,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在各支1系黎锦上都以“人形纹”为主要纹样。
考察其他南方少数民族织锦纹样类型,无论侗锦、壮锦、土家锦、傣锦等,大多以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为主,较少出现人形纹,那么黎族人为何要将大量的人形纹织绣于筒裙和服饰中呢?一、关于黎族织锦“人形纹”的几种说法。
黎锦光辉灿若云
黎锦光辉灿若云海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五龙出海图”三联幅黎锦龙被。
其主体纹饰,上绣一正面苍龙,龙首左右对称,龙尾盘旋向下,头上竖起一对犄角,张牙怒目,胡须如火焰般向四面伸展,威严矫健,气度雍容;其下绣一对白龙,身体曲折向内盘旋,线条流畅;苍龙下方绣一对青龙,身体曲折向外盘旋,张牙舞爪,潇洒飘逸;底端为山脉形起伏的海水纹。
整幅作品以红色调为主,图案饱满,色彩华丽,线条明快流畅,表现五龙腾空栩栩如生,仿佛跃然出画;绣工精细完美,充分体现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之精湛。
“五龙出海”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象征着五福临门、吉庆祥瑞,表达了华夏子孙祈望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景。
此“五龍出海图”三联幅龙被为清代黎锦艺术珍品,图案生动,工艺精良,品相完好,为该题材龙被藏品存世仅有的一件,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一、龙被的文化内涵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是华夏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多彩多姿,博大精深。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元宵节舞龙,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还有各种各样的龙装饰,建筑里的雕龙、织锦上的绣龙,以及龙图画、龙书法、龙诗歌、龙歌曲等等,都是龙文化在民间文化的延伸。
龙被是海南岛黎族妇女用棉花、葛、麻、丝等材料经过纺染织绣四大工艺流程制成的黎锦工艺品,源于古代海南崖州(州治在今三亚市崖城镇)的“崖州被”。
它是黎族纺织艺术的精华,代表了黎族纺织史上的最高成就,也是织造过程最复杂的工艺,史书上称颂黎锦的“机杼精工,百卉千华”,多是指龙被的纺织艺术。
作为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之集大成者,龙被是实用性与文化品味俱佳的织锦艺术品。
“龙被”来自黎语“菲荡”,“菲”是被子,“荡”是龙,即龙被。
黎族早期织被中并没有龙的图案,之所以称之为“龙被”,主要是因为在清中后期受到汉文化和宫廷文化影响,在被面织锦图案中融入龙的造型,绣有龙的图案,兼有宗教神圣寓意而著称。
黎族纹样——鹿之情
黎族纹样——鹿之情
袁漫婷;刘军
【期刊名称】《出版发行研究》
【年(卷),期】2022()10
【总页数】1页(PI0008)
【作者】袁漫婷;刘军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黎族织锦纹样与土家族织锦纹样对比研究
2.海南黎族织锦纹样设计再生与应用研究
——以动物纹样为例3.海南黎族各方言纹样异同因素研究
——以黎族女子筒裙中的蛙纹为例4.海南黎族织锦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5.黎族传统服饰纹样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与少女》:从前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家里和哥哥一块儿过活,每年到了山栏稻快要成熟的时候,便住在山栏地的小茅察里,日夜看守山栏,不让乌兽来糟蹋。
在村子附近的河里有一条龙,它很仰慕这位美丽的姑娘,便化身成一个年少英俊的少年郎,每天晚上跑到山栏地的小茅寮里,和这位少女谈恋爱,每来一次都给她带来很多好吃的东西和漂亮的裙子。
村里的一个女子知道了这件事,心生妒忌。
一天,她跑到山栏地里,借口少女的哥哥得了重病,将少女骗回家。
到了晚上,她就睡在小茅寮里,用被子把自己蒙着。
等到龙与平日一样来和少女相会,刚在床沿坐下,就被她用从被子里拿出的钩刀砍伤。
龙也没有看清楚是谁砍他,就跑了出来,忍着痛逃回河里去了。
第二天,少女回到山栏地的茅寮里,看见地上留下一摊血,知道出事了,便跟踪血迹一直走到河边,血迹不见了。
她向河里的鱼问路:“鱼大哥,请你告诉我,哪条路通往龙哥哥的家里?“我不告诉你,你是个狠心薄情的姑娘!”她又向乌龟恳求:“求求你,乌龟大哥,请您带我去见一见龙哥哥吧!乌龟听了她的话,点点头。
于是,少女跟着乌龟进了河里。
少女到了水底龙的家里,看见龙躺在床上痛苦地坤岭着,龙的父母在床边待候,样子十分悲痛。
她正想上前问候,龙痛苦地开眼睛,看她一眼,说:“你这么狠心,来这里干什么?”少女听了,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
龙看见了,又说:“想要我相信你是真心的,除非你的眼泪能够装满-大盆。
少女哭了一天一夜,眼泪真的装满了一大盆。
龙看见少女这么悲痛,知道她是真心爱自己,便长叹一声,说:“我的伤不知何时才能好,你还是先回去吧。
如果看到家门口那棵大树落叶,就杀一只鸡祭拜,我的伤便会好;如果树杈掉下来,就杀一只猪;如果树枝掉下来,就要杀牛;如果整棵树倒下来,那就是我与你永别了,以后你自己好好生活吧。
”少女满怀悲痛回到家里,每天都守望着门前的大树。
一连几天过去了,那棵大树不落叶,不落杈,也不落枝。
突然有一天,大树向一边倒了下来。
少女看见大树倒了,心里明白不幸已经降临。
但她还是抱着最后的希望,用双手把树扶住,不让它倒下来。
谁知少女扶了这一边,树又倒向那一边。
这样来回扶了几次,最后她泪眼模糊,精疲力竭,连树带人都倒在地上。
少女知道龙已经死,就天天唱悼歌、哭泣,不吃不喝,一心想着自杀。
第一次,她用一条绳子捆着一块石头和一支箭,吊在屋梁上,自己躺在下面,唱哀歌道:弓箭落咽喉,我为龙而死;永远不相见。
她将绳子点着火,绳子烧断了,箭射了下来,但是射偏了,刺死了躺在床下的母猪,第二次,她用绣花针来代替箭,针落下来,正中咽喉,她终于以死殉情。
少女死后,哥哥为她办丧事。
用石头造棺材,送棺材的时候,棺材跌到河里去了。
后来人们看见少女与龙象生前一样手牵着手,快乐地游玩着,在水底里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生男育女。
牛图案:古时候,黎族把牛当作神物来崇拜。
传说远古年代,地面上被石头占据着,没有土地耕种,天神降下两块肉团,一块掉在山坡上,被太阳晒红了,变成红皮肤的黄牛,一块掉在水潭里,被污染黑了,变成黑皮肤的水牛。
黄牛给人肉食,水牛给人耕地,造出了今天的耕地,受到人们的崇敬。
黎家每年都有一次或几次的“牛日”,给“牛祝福”。
“牛日”一般在三月、七月或十月间的某一天。
这一天,人们给牛拦披红挂彩,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在牛角上挂上“彩红”,给它休假一天,给它喝甜酒糟,请道公敲锣打鼓念咒语为之祈祷,绕着牛走一圈,边走边唱祝福的歌。
人们相信有一种“牛魂石”,能给牛带来福气,常以“牛魂石”浸酒供牛与牛主喝饮。
牛主人拿“牛魂石”在牛身上滚动,唱民歌道:“滚牛光,滚牛肥,吃好草,喝甜酒,长大大来长肥肥,有力拖犁耕田园。
鸟图案:传说在遥远的洪荒时代,是天上的一只益鸟给人类衔来稻谷种子,拯救了人类。
鸟对人类帮助巨大,每逢春播季节,有一种候鸟叫布谷鸟,它总是不误农时地以自己的鸣叫声催农种谷,令人心生感念。
黎族崇爱鸟,认为鸟是呼唤春天到来的使者,使大地复苏生机,是森林绿色生命的保护神,爱护鸟类就是爱护大自然和爱护绿色生命。
蛙图案黎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黎族有对夫妇,因年后多年没生孩子而朝夕焦急,苦闷着。
有一次,妻子对丈夫说:。
我们要是有个孩子,不管是什么样子,只要能带来乐趣,解除苦网,能传宗接代就行了。
”一年后妻子怀孕了,夫妇俩那敖高兴劲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不久,妻子便生下一个孩子。
可是,却是一个奇形怪状的孩子:他的头部略呈三角形,鼻尖、嘴阔,身躯宽而短;出生有四肢,上股有四指,下肢却五指,相貌同青蛙一模一样。
于是,父母便给他起个名字,叫做蛙仔。
蛙仔出世后,左邻右舍的人都纷纷赶来看望。
随后,各种各样的议论也传开了,有的说,这简直是“仙仔”,也有的说,这可能是“福仔”,有“福气”所谓“福仔”。
是因为夫妻俩朝思夕想生孩子之情感动了上帝,后来上帝才特别让她生下这个“蛙仔”;至于所谓“福气”,是说他长大后可能有本领,当官发财,给全家带来福气。
这个蛙仔也够古怪的。
一来不同父母睡在一起,而独自到水缸旁的潮湿处去蹲。
二来不吃母亲的乳汁,也不吃饭。
吃的是木炭,而且食量很大,每天要吃三斤木炭。
三来苦练武艺,特别是善跳会跃,-跳就是十米八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蛙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有一次,父亲发现自家种的番薯被山猪践踏损失很大,甚为伤心。
蛙仔知道后,立即连蹦带跳去视察,果然发现几只山猪正在糟蹋番薯,一气之下,鼓起腹部,张开大口向山猪吹气,喷出来的水柱,顿时把猪击死,大快人心。
有一年,天出奇的旱,人畜无水喝,禾苗晒死,人们焦急得如火烧屋一样。
这时蛙仔出来说:“我来叫天降雨。
”只见蛙仔纵身跳出了人群,朝天喝道:“哇哇哇!老天爷下雨吧,拯救黎民!”蛙仔唱了几遍,果然见乌云从四面山顶上涌过来,刹那间雷声滚滚,电光闪耀,大雨倾盆而下。
在场的人个个瞠目结舌,无不为蛙仔这一招法震惊。
这一年秋天,稻谷丰收了。
有一年,国家受外来侵略者的侵犯,正处在生死存亡危急关头,国王发出布告称,谁愿意为国家出谋献策,挽救国家者,甘将公主许配给他。
当蛙仔知道后,欣喜若狂,立即同双亲商量准备去晋见国王。
父亲听后,顿时瞠目结舌,便对蛙仔说:“孩子,你这是痴人说梦,这块天鹅肉吃不得!”“阿爸,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咱自有办法,请你尽管放心。
”蛙仔满有把握地说道。
第二天,蛙仔便跟随父亲去晋见国王。
国王听罢蛙仔的叙述,顿觉里面大有文章,便按计划立即做好迎敌的准备工作。
在边境一带,全民动员起来迎敌,蛙仔亲临阵地指挥。
这时,侵略者正大张旗鼓地步步迫近。
瞬间,蛙仔使出浑身力气,呼风唤雨,只见大雨倾盆,雷电交加,洪水暴涨,把临界河的敌人淹死,流入大海。
大家看到蛙仔的这一得心应手的绝技,无不拍手称赞。
侵略者的进犯被粉碎了。
在举国上下祝捷大会上,国王也面带笑容地亲自将公主许配给蛙仔。
据传说,公主的“蛙郎”,白天原形是青蛙,夜间却蜕变成一位美貌的公子。
这个传说不一定是实事,但它说明黎族确确实实是把青蛙作为神灵来崇拜的。
大力神图案古人认为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叫做“造物”,黎族把这个创造世间万物的“造物”称为“大力神”。
黎族民间神话故事传说中的“大力神”,它神通广大,力大无比,能堆叠高山峻岭,能开造江河湖泊。
黎族神话《大力神》述:亘古时代,天地狭小,且有七日,昼夜并出,生灵难于生存。
黎族英雄大力神,使出神力,身体巨长万丈,高不可攀。
大力神又弯弓搭箭,一连射落六个日头和六个月亮,自此日明月朗,万物欣欣向荣,大力神又肩挑手撒,垒山开河,植养林木,饲育鱼虾生物。
大力神劳作不止,汗水流成了海南最长的昌化江。
“月宫图案嫦娥,是一个神话人物,民间传说是月亮女神嫦羲的后裔,也称“妲娥”、“常娥”。
她美貌非凡,是尧帝时期的神射手羿的妻子。
《淮南子,外八篇》中叙述,羿从西王母娘娘处求得长生不死之药,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危急之下嫦娥吞下长生之药,飞升月宫成了仙。
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而此刻逢蒙早已逃之夭天了,气得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个晚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酷似嫦娥的身影在月亮上晃动,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平时最爱去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官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祭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鹿回头图黎族传统织锦鹿回头图,是一个脸炙人口、美丽动人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候,在风光秀丽犹若蓬莱仙境的五指山脚下,居住着一位勤劳、勇敢、英俊的青年猎手,他心地善良,豁达大度,是个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有一天,天刚蒙蒙亮,他身披树皮衣裳,手持弓箭远出狩猎,跋山涉水四处觅找猎物。
突然,他发现一只灵巧的山鹿在面前树林里欢蹦乱跳,年轻的猎手立即提起弓箭急忙追去,正要搭箭拉弓向山鹿射去,山鹿惊慌地向南奔逃,猎手穷追不舍,紧紧追逐着奔跑的山鹿。
他翻过九十九座密林山脉,越过九十九条深涧河流,一直追到南海之滨。
青年猎手正引弓射山鹿,只见山鹿倏忽回首顾盼,化身变成一个美貌的妙龄少女,羞答答地朝着猎手走来,向他表示真诚的爱慕之情,于是鹿女和猎手结为优俪,在南海之滨的椰林里开荒耕种,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甘工鸟图案黎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海南岛美丽的七仙岭脚下,有个漂亮的黎族少女叫婀甘,她性情温柔聪慧,为人和善,乐于助人。
她心灵手巧,纺织的黎锦像天.上的彩虹那样美丽,花草鲜艳如生,引蜜蜂彩蝶飞来。
邻寨有个英俊青年猎手叫崂海,他勤劳勇敢,为人正直,尊老爱幼,每次打到的猎物都与村民分享,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佩。
在日常生活中,婀甘和崂海互相往来,互相帮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天生的一对,常在七仙岭温泉湖边倾吐衷肠,在槟榔树下山盟海誓。
这事传到了大霸峒主那里去了,他的儿子心狠手辣,长得满脸鸟靥,一身毒疮又丑又殠,得知婀甘生得标致,早已垂涎三尺,做梦都想夺她为媳。
有一天,大霸峒主真的派媒婆送来槟榔和聘礼上门订亲,并限三天后派人来迎亲。
可是金银财宝也动摇不了婀甘和她爹娘的心,婀甘把聘礼顶回去,誓死不嫁给身上长疮脚下流脓大霸峒主的黑心儿子。
婀甘很伤心,当夜下山把内情告诉崂海。
三天后,大霸峒主果然派一帮人马来抢亲,崂海为了不让心上人落入虎穴,奋勇抵抗,在搏斗中崂海被砍伤昏倒在地,家奴趁机把婀甘劫走了。
婀甘被关在旧谷仓里严加防守。
一天,一只燕子从窗外飞过,婀甘祈求燕子捎个信给崂海来救她。
燕子告诉她逃走的方法,教她把身上戴的银环银链舂成一对羽翅插在身上就可以飞出去了,婀甘一一照着燕子嘱咐去做,终于飞了出去。
大霸峒主得知到手的儿媳飞走了,拼命地叫家奴追回来。
婀甘为反抗强迫婚姻,远走高飞誓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