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2年,普莱尔(1842-1897,德国心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30年著,《教育心理学》,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桑代克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一.弗洛伊德的本能论和阶段论

本能论:1.意识:人能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

2.无意识:主要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欲望,这些过程虽不为人所觉察,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

弗洛伊德从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基本成分 .

阶段论: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3.性器期(3~6):出现恋父(伊利克特拉情结)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4.潜伏期(6~11):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5.生殖期(11岁左右)二.维果茨基

在教学和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的三个重要问题: 1.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关键期: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着其关键年龄,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年龄,就会对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三.心理发展的辨证论: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2.环境

四.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和种类

种类: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小学儿童注意品质发展特征:

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年龄差异年龄增加广度增加年龄增加,稳定性

增强年龄增加,分配能

力增强

年龄增加,转移能

力增强

性别差异女生注意广度高于

男生女生注意稳定性高

于男生

男生注意转移能力

高于女生

五.小学儿童的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映,它是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1.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2)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2.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1)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2)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3)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二年级至四年级有意识记发展最快。

儿童年龄越小越善于机械识记。

常用的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 (2)缩编和歌诀 (3)谐音联想法 (4)关键词法 (5)视觉想象

六.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一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四/五年级具体形象思想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一个转折期。

3.小学儿童的思维,从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小学儿童采用“种属关系”和“正确定义”来解释概念,是抽象思维发展的标志,是正确教育的结果。七.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儿童的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2.小学儿童的情感深刻性不断增加

3.小学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随着年龄的增大,儿童争吵变少

4.小学儿童的情绪可控性不断增强八.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1.提高认识 2.创设情境 3.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九.父母的教养方式

1.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要求。(父母对儿童采取权威方式可以促进儿童发展。)

2.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3.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忽视与冷落。

4.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

十.小学儿童的友谊

第一阶段(3-7岁),不稳定阶段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开始),有意发展的最高阶段

理想教师:公正公直,关心学生,重视学生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亲生、同伴、师生、

十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1.小学儿童自我意识随年龄增高而不断发展

2.小学各年级儿童发展速度不同(自我中心期)

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

十二.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1.过高的评价 2.过低的评价 3.适当的评价

十三.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人格(个性)是气质和性格的总称)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显露程度等方面。

1.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

2.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3.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气质类型主要心特征

胆汁质(夏)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

多血质(春)反应敏捷、活泼好动、情绪外露

粘液质(冬)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情感含蓄

抑郁质(秋)对事敏感、体验深刻、孤僻畏缩

十四.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最常见的三种分类:1.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2.冲动型-沉思型 3.同时型-继时型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心理差异表现

心理差异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人际交往低高

解决需要灵活高低

学习喜好一般原理具体知识

科目倾向理科文科

歌业偏好理论、研究、工程等社会定向职业

心理差异冲动型沉思型

反应快慢

精神性低高

加工策略整体细节

学习效果往往不太好往往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