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感觉传导路(图文解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传导通路—系统解剖

运动传导通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

(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量的神经元轴突组成了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在下行的过程中通过延髓锥体,故名为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内止于躯体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锥体系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所发出的轴突分别参与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皮质核束主要由中央前回下部大脑皮质内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即上运动神经元(含胞体和轴突),经内囊膝部下降至脑干,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的下部(支配睑裂以下面肌的核群)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脑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即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眼外肌、咀嚼肌、面肌、舌肌和咽喉肌等。

脑神经或皮质核束损伤引起相应骨骼肌瘫痪,临床上分两种:①核上瘫,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引起的某些骨骼肌瘫痪。当一侧皮质束损伤,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下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骨骼肌,不出现瘫痪。而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因只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故其所支配骨骼肌出现瘫痪,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的舌肌瘫痪。②核下瘫,指由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的纤维损伤,导致所支配的同侧骨骼肌瘫痪。

2.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中脑的大脑脚、脑桥腹侧部,至延髓形成锥体。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沿脊髓侧索下降,称皮质脊

髓侧束,纤维沿途止于脊髓各节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在延髓未交叉的纤维,沿同侧的前索下降称皮质脊髓前束,它逐渐交叉终于对侧脊髓颈、胸节段的前角运动神经元。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骨骼肌。皮质脊髓前束中有少量纤维始终不交叉,终于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因此躯干肌受双侧皮质脊髓束支配。当一侧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可引起对侧上、下肢瘫痪,但躯干肌(如呼吸肌)一般不瘫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则可引起同侧的上、下肢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是不相同的: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症状与体征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径。锥体外系的纤维起自大脑皮质,在下行过程中与纹状体、小脑、红核、黑质及网状结构等发生广泛联系,并经多次更换神经元后,最后到达脊髓前角或脑神经运动核。锥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的运动,以协助锥体系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感觉传导通路—系统解剖

(一)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传导通路

本体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又称深感觉,该传导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此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及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脊髓同侧后索。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组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纤维组成楔束。两束上升至延髓分别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发出二级纤维,左右交叉,形成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两侧上升称内侧丘系,经脑桥、中脑至背侧丘脑的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在此更换神经元后发出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上2/3区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头面部的本体感觉冲动一般认为通过三叉神经传入脑。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二)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粗)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和触觉又称浅感觉。此通路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

经节(属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温和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入脊髓灰质后角(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先向对侧斜升1~2个脊髓节段,至对侧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上升形成脊髓丘脑束,经脑干终于背侧丘脑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头面部的痛、温和触(粗)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三叉

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面部的痛、温和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后终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群(第2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伴内侧丘系上升,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核(第3级神经元)。更换神经元后,发出的投射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1/3部。

(四)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光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冲动经双极细胞传给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穿出眼球壁聚集成视神经,两侧视神经在蝶鞍前上方,形成视交叉,视交叉向后延为视束。每侧视束由来自同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共同组成。视束的大部分纤维向后绕大脑脚,终于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的后部,投射到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产生视觉(图5-58)。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视束的另一部分纤维终于上丘的上方。更换神经元后,终于双侧动眼神经副核。后者发出的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当一侧眼受光照时,引起两侧眼球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瞳孔对光反射。直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称直接对光反射,未接受光照一侧的眼所产生的缩瞳反应,称间接对光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