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合集下载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形式展示出诗人的情思和才华。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格律和韵脚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格律知识点总结1.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平。

五言绝句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2.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仄。

七言绝句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恢弘雄壮之感。

3.五言律诗格律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中较为庄重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总共四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常用于叙事和抒发感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4.七言律诗格律七言律诗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总共五十六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庄严雄壮之感。

二、韵脚知识点总结1.平声韵平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平稳的韵脚,如“日”、“时”、“开”等。

它的特点是读音平缓,没有明显的声调起伏。

2.仄声韵仄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起伏的韵脚,如“山”、“寒”、“墓”等。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诗词韵律知识点

诗词韵律知识点

诗词韵律知识点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来被视为文化的精髓。

诗词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展示出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感。

了解诗词的韵律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艺术。

本文将介绍诗词韵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平仄格律在诗词中,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声调平均的字,仄声指声调变化的字。

根据字的声调,诗词可分为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分为平水韵和仄水韵。

平水韵是指平声字出现在平水之韵的词句中,仄声字出现在仄水之韵的词句中。

仄水韵则相反。

平仄格律的运用,使得诗词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字词的表达更加准确。

二、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押韵可以增强诗词的美感,使诗词更加悦耳动人。

诗词中的押韵可分为前韵、中韵和后韵。

前韵是指诗句中两个字的韵脚在第一个字上;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脚在中间的字上;后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脚在最后一个字上。

押韵要求字的读音相近或相同,通过押韵的运用,诗词的韵律更加丰富多样。

三、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字的排列与结构上的呼应关系。

对仗可分为平仄对仗、平平对仗和仄仄对仗。

平仄对仗是指诗句中平声与仄声的相互对应关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平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平声字相对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仄声字相对应,如“断肠人在天涯,草木皆知无处归。

”对仗的运用可以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协调,表达更加准确,使诗词更加优美动人。

四、韵脚韵脚是指诗词中字的音韵部分,通过韵脚的运用可以形成诗词的押韵。

韵脚有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字的倒数第二个字母,韵母是指字的最后一个字母。

通过选择相同的韵脚,可以使诗词产生押韵效果,增加诗词的韵律美。

五、断句断句是指诗句中的停顿处,通过断句的设置,可以使诗句的节奏更加流畅,增强表达的效果。

诗句的断句方式有顿号断句、逗号断句、句号断句等。

不同的断句方式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感。

总结:诗词韵律是诗词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平仄格律、押韵、对仗、韵脚和断句的运用,可以使诗词作品更加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年级语文复习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

六年级语文复习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

六年级语文复习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诗歌是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无论是韵律还是格律都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了解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韵律1. 什么是韵律在古代诗词中,韵律是指诗句中韵脚的音韵规律。

每个字有声调、平仄之别,不同的声调和平仄组合形成不同的韵律。

2. 韵脚的种类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有平声、仄声、阳平、上声、去声等。

平声和去声为平韵,仄声、阳平和上声为仄韵。

根据韵脚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韵律。

3. 韵律的作用韵律是古代诗词的灵魂之一,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同时,韵律也可以帮助人们记忆诗句,提高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格律1. 什么是格律古代诗词的格律是指诗句中字数、字形、字义、字音、句法等方面的规则。

格律在诗歌创作中起到一种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2. 古诗格律的种类古代诗词的格律非常丰富多样,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

不同的格律要求诗句的字数、句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3. 格律的重要性格律是古代诗词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诗词的形式和结构。

遵循格律可以让诗句更加工整漂亮,同时也是衡量诗歌水平的标准之一。

三、如何学习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1. 多读经典诗词通过阅读经典的古代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其中的韵律与格律之美。

平时可以选择一些简短、优美的古代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逐渐培养对韵律与格律的感觉。

2. 学习韵脚和格律的规则了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韵脚和格律规则,掌握不同声调、平仄的判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写作古代诗词。

3. 创作练习通过模仿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进行创作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增进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总结:学习古代诗词中的韵律与格律既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诗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四声诗词格律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

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

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

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

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

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

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

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

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

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

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

诗词格律常识课件

诗词格律常识课件

02 诗词的韵律规则
平仄的规则
平仄定义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基本要素 ,平声指较平缓的声调,仄声指
相对不平缓的声调。
平仄规律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变化会 产生节奏感,形成抑扬顿挫的韵 律。常见的平仄规律有“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等。
平仄的作用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 加和谐、悦耳,增强语言的音乐
理解作者的意图。
象征手法可以通过具象或抽象的 方式来表现,如用具体的景物或 形象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
感。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形象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 处。
对比手法可以用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表现,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者的意图。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形象来表现,如用对比的方 式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表现。
详细描述
意境营造要求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现意象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欣 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同时,要注意意境的深远和高雅,避免流于浅薄和低俗 。
THANKS
感谢观看
词牌的运用和变化
词牌的运用
在创作词时,需要根据所选词牌的格式和韵律进行填词,以符合该词牌的要求。
词牌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牌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格和别名 。同时,一些词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对词牌进行创新和变化,从而丰富了 词的创作形式和风格。
04 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兴手法
节奏规律
节奏的形成与平仄、押韵、对仗等要素密切相关,常见的节奏有二 拍、三拍、四拍等。
节奏的作用
节奏可以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同时 ,节奏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

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格律与韵律而闻名于世。

格律与韵律是古代诗词的基本要素,它们赋予了古代诗词以韵律之美和音乐之感。

格律是指古代诗词的字数和句式的规范。

古代诗词的格律有严格的要求,如五言绝句的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的每句七个字等。

这种规范的格律使得古代诗词具有了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古代诗词的格律要求严苛,但正是这种严苛才使得古代诗词的音乐性得以发扬光大。

韵律是指古代诗词的韵脚和押韵的规范。

古代诗词的韵律要求每句诗的末尾都要有相同的韵脚,并且每句诗的韵脚要与前一句的韵脚相同。

这种押韵的规范使得古代诗词具有了一种优美的音乐感。

古代诗词的韵律美不仅体现在押韵上,还体现在声调上。

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每个字的声调不同,通过合理的运用,可以使诗词的韵律更加丰富多样。

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更是一种审美的追求。

格律与韵律的要求使得古代诗词具有了独特的美感,使人们在欣赏古代诗词时能够感受到一种音乐之美。

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古代诗词是中国人民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运用格律与韵律,诗人们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格律与韵律的要求使得古代诗词能够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人们在阅读古代诗词时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要求,更是一种审美的追求和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通过合理运用格律与韵律,古代诗词创作出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精品,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不仅仅是古代文人的追求,也是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格律与韵律,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也能够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瑰宝。

诗词格律全集_笔记

诗词格律全集_笔记

《诗词格律全集》读书札记目录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 (2)1.1 诗词格律的定义 (3)1.2 诗词格律的分类 (5)二、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5)2.1 诗的格律 (7)2.1.1 五言绝句 (8)2.1.2 七言绝句 (9)2.1.3 五言律诗 (10)2.1.4 七言律诗 (12)2.1.5 五言排律 (13)2.1.6 七言排律 (14)2.2 词的格律 (15)三、诗词创作技巧与方法 (17)3.1 诗词创作的主题选择 (18)3.2 诗词创作的意象运用 (19)3.3 诗词创作的结构布局 (20)3.4 诗词创作的修辞手法 (22)四、诗词鉴赏与批评 (23)4.1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4)4.2 诗词批评的流派与标准 (26)4.3 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实例分析 (27)五、诗词格律在现代应用 (28)5.1 诗词格律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29)5.2 诗词格律在现代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31)5.3 诗词格律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应用 (32)六、诗词格律研究展望 (33)6.1 当前诗词格律研究的不足与挑战 (34)6.2 未来诗词格律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35)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节奏和音韵规律。

这些规律既包括平仄、押韵等声韵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词牌、句式、修辞等方面的规范。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诗词格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工具,也是研究古代文学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诗句中汉字的声调高低。

在古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和谐优美,增强音韵美感。

在《诗词格律全集》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的平仄规律。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的相邻两句或多句在音韵上相互呼应。

诗词格律(自学)课件

诗词格律(自学)课件
诗词格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掌握诗词格律,可以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
诗词格律的重要性
01
02
03
规范诗歌创作
诗词格律是诗歌创作的规 范,它规定了诗歌的格式 和韵律要求,使得诗歌更 加规范、和谐和美感。
传承文化
诗词格律是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 掌握诗词格律,可以更好 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提高审美水平
诗词格律的学习有助于提 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培养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 力。
诗词格律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诗词格律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的诗 歌集《诗经》就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 诗歌格式和韵律要求。
发展
对仗与排比示例
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而 曹操的《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象征
借代与象征定义
借代是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与它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象征则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感 情。
句式
句式是指诗词中的句子结构,包括句子的长度、语法结构和语序等。在创作诗词 时,应注意句式的选择和变化,以使诗词更加丰富多样,增强表达效果。
声调与押韵
声调
声调是指汉语中音节的音高变化,包 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在创 作诗词时,应注意声调的变化和搭配, 以使诗词更加自然流畅,富有语言美 感。
押韵
详细描述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风土人情。通 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感受到古人 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同时,诗词在传承 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也具有重要意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格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韵律古代诗词的韵律是指其语言的音节组织形式。

在古代诗词中,韵律起着押韵和节奏美感的作用,使作品更加婉转动人。

主要的韵律形式包括平水韵、双音韵和押韵。

1. 平水韵:平水韵是古代诗词中最常见的韵律形式。

它以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为基础,每个韵母分为三声平、仄、入。

平声的韵母一般以a、o、e结尾,如“芝麻”;仄声的韵母一般以i、u、ü、n结尾,如“疾速”;入声的韵母一般以p、t、k结尾,如“泥土”。

2. 双音韵:双音韵是两个音节为一单位押韵,常见于古体诗中。

常见的双音韵有平声韵、仄声韵和法韵。

平声韵以两个平声韵母组合,如“夜月”;仄声韵以两个仄声韵母组合,如“古今”;法韵以一个平声和一个仄声韵母组合,如“明白”。

3.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相邻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如“花”、“车”、“唱”、“盖”等。

押韵可以增加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加优美动听。

二、格律格律是古代诗词中一种对字音节律的规范。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格律起到了统一诗词创作的作用,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主要的格律包括平调、平仄、对仗和押韵。

1. 平调:平调是指诗词中每个字的声调保持平稳不变,没有变调的现象。

平调常见于平水韵的诗词中,如“松”、“辭”、“倚”等。

平调使作品朗朗上口,和谐美妙。

2. 平仄:平仄是指古代诗词中字的声调高低变化。

平仄有平声和仄声之分,平声指声调平稳,如“山”、“泉”;仄声指声调上升或下降,如“诗”、“韵”。

平仄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对仗:对仗是古代诗词中字与字之间在平仄、声母、韵母等方面呼应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仗常见的形式有平仄对仗、声母对仗和韵母对仗。

平仄对仗指诗词中的平声与仄声相对应,如“日”和“玉”;声母对仗指诗词中的声母相同或相近,如“心”和“情”;韵母对仗指诗词中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如“花”和“车”。

诗词格律的名词解释

诗词格律的名词解释

诗词格律的名词解释诗词作为汉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词创作遵循着一系列严格的格律规定。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之美。

平仄是诗词格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平仄是指字音的高低、长短。

在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时,音节既有轻声(平声),也有重声(仄声)。

平声和仄声在诗词的排列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保持韵律的和谐。

五言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也最规整的诗歌形式之一。

五言绝句要求每句四个平仄音节,共计八个音节。

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听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这种诗体在唐代达到了繁盛的巅峰,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即出自五言绝句之中。

七言绝句是与五言绝句相对应的一种诗体结构。

与五言绝句相比,七言绝句要求每句六个平仄音节,共计十四个音节。

由于七言绝句的音节更多,使得语句更为宽广、气势磅礴。

七言绝句在唐代也是非常流行的,很多唐诗中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律诗是指按照特定的音律规则创作而成的诗体形式。

最为著名的律诗是宋代的宋词。

宋词是以曲调为基础,词牌为名称,分为小令、长短调等多种形式。

在宋词中,音律格律更加丰富多样,使得词牌之间的转换和音韵之间的变化更为灵活。

通过律诗创作,词人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文是指古代汉字文化中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文字作品。

古文以其叙述深入、文章结构严谨而流传至今。

古文常用的格律包括文体、韵律和断句。

文体是指古文的写作风格,可以分为典范、浑沌等多种类型。

韵律则是指文字的节奏和韵味,通过使用平仄和押韵来营造诗意。

断句则是指古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规则,通过断句可以在文中划定不同的表达思想的单元。

总之,诗词格律是诗词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保证了诗词作品的音韵和节奏的和谐。

通过对诗词格律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

诗词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我们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

在赏析和创作诗词时,我们应当注重格律的运用,将其发挥到最佳状态,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诗词传统。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韵脚、平仄、句式和韵律等几个方面。

1. 韵脚:韵脚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节,在古代的诗词中常常使用平声和仄声进行押韵。

平声是指声调平坦、发音较短的音节,如a、e、i、o、u等;仄声是指声调变化较大、发音较长的音节,如ā、ē、ī、ō、ū等。

韵脚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b、c 等。

2. 平仄:平仄指的是古诗词中音节的长短。

平音为短音,仄音为长音。

古代诗词的平仄关系常常要求句子中平仄音节的对仗,即平平对、仄仄对、平仄对、仄平对。

平仄的正确运用有助于塑造节奏感和音韵美。

3. 句式:古诗词中的句式可以分为对仗句和平行句两种。

对仗句是指两个句子在韵脚、平仄和字数上相互呼应,常常是整齐对称的结构;平行句是指两个句子在韵脚和字数上不一定相同,但有相似的句法结构。

4. 韵律:古诗词中的韵律是指整首诗词中诗句的长短、节奏感和声音的韵律。

古代诗词常常以五言、七言为主,即每句五个或七个音节。

韵律的运用有助于增加诗词的声音美和韵律感。

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平仄和格律要求,对于欣赏和创作古诗词都有一定的帮助。

诗词格律通则

诗词格律通则

诗词格律通则〖简介〗最早的中国诗歌并没有格律的限制,到了唐朝,由于以诗歌作为科举的手段,出现了对音韵句法的严格规定,称为格律。

自此,中国古典诗词在形式上和艺术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音调、用韵、章法。

其中以音调最为重要。

学习和了解诗词格律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会用才能活用,不会用只能乱用。

下面将需要了解的诗词格律常识总结在下面,这些也是最基本的东西了。

以下所说的诗词格律,只是学写旧体诗的人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但今天的学校教育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了,只有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涉及其中一小部分东西,因此,您看了下面的介绍一时不明白是绝对正常的,而且您也不必要去深究它。

重要说明:为了追求格律的严谨约束了您的灵感才是最不值得的。

今天的人学写旧体诗,即不需要也没必要严格按照格律的约定的。

即使在古代,优秀的骚人墨客也大胆冲破格律的束缚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变体”出来。

〖名词〗古体诗就是我们所说后面要说的“古风”。

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

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诗余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平仄〗“平仄”是现代人写旧体诗的第一大障碍,但只要明白其规律,平仄也是不难掌握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以两句诗来做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句)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不尽”的“不”字读第二声(阳平),应该是平声啊?没错,今天普通话来读,“不”字确实是平声字,但古代读音与今天有所不同,古音的“不”是属于另外一种声调——“入声”,古人将入声”归入“仄声”里面,所以,杜甫的这两句是是完全合乎“格律”的要求的。

国学知识—格律

国学知识—格律

国学知识—格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用韵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是《广韵》,共206韵,韵分得太细,写作很受拘束,后人就把临近韵合并起来使用,最后就产生了《平水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106韵。

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五言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四种首句的句型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仗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的特点:1、句法要相同。

2、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3、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字数五言绝句20字,七言绝句28字,五言律诗40字,七言律诗56字;词这种文体,58字以下的是小令,59-90是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试着分辨下《登高》这首七律诗的用韵和平仄,对仗。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二、四声三、平仄四、对仗第二章诗韵和词韵一、平水韵(旧韵)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二、五言和七言三、律诗四、绝句(律绝和古绝)五、粘与对六、拗句和拗救七、所谓“一三五不论”八、古风式的律诗九、近体诗的避忌十、近体诗的对仗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第四章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一、词和词牌(什么是词?词牌的来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二、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三、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调异名,同名异调四、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五、词的平仄规律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七、词的押韵和对仗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二、格律极端化三、多填词牌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五、贪图长度六、贪图数量七、追求华丽辞藻八、自创词牌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诗词的格律

诗词的格律

诗词的格律
格律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诗词的格律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

(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解析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是初中语文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在学习古代诗词时,我们需要了解韵律与格律的概念,理解它们的作用和运用方式。

本文将对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进行详细解析。

一、韵律的概念与作用1.1 韵律的定义韵律指的是诗句中音节的分布规律以及相应的押韵方式。

在古代诗词中,韵律是通过押韵实现的,即相邻的诗句或句子末尾的音节发音相同或相近。

1.2 韵律的作用韵律是古代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具有以下作用:首先,韵律可以增加古代诗词的美感和音乐性,使其更加优美动听;其次,韵律可以帮助读者记忆古代诗词,提高诗词的传播度;最后,韵律还能够烘托诗词的情感,增强其表现力。

二、格律的概念与分类2.1 格律的定义格律是指古代诗词中句子结构的规范。

古代诗词的格律分为平仄和句读两个方面。

2.2 格律的分类根据平仄规则的不同,格律可分为平水韵、仄水韵和仄平仄等三大类。

平仄韵是指诗词中平声和仄声的分布规律,平声指声调平缓的字,仄声指声调抑扬的字。

句读则是指古代诗词中字与字之间的停顿与顿挫规律。

三、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格律,我们选择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符合平水韵的格律要求,诗句分四句,每句七个字,平声和仄声的分布规律恰当。

同时,每句的末尾也满足押韵的要求,如“尽”与“流”押韵,“目”与“楼”押韵。

通过分析这首诗的韵律与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四、学习古代诗词韵律与格律的方法4.1 多读经典诗词通过阅读经典的古代诗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韵律与格律的运用方式。

每当我们读到一首好诗之后,可以试着分析其韵律和格律。

4.2 朗读古代诗词通过朗读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韵律与格律带来的美感。

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多次朗读并对照诗词原文进行纠正。

4.3 创作古体诗尝试用古体诗的形式进行创作,锻炼自己对韵律与格律的把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二十九)诗词格律一.古代的韵文和散文1、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大多数要使用同韵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章。

包括了历代的诗歌、词赋、戏曲。

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

包括:周、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辞。

汉朝:汉赋、古诗、乐府。

六朝:骈文、诗。

唐朝:唐诗、乐府。

宋朝:宋诗、宋词。

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

明清:戏曲、诗、词。

2、散文用韵问题古人为文,为了利于流传,务必求之朗朗上口,又受民歌影响,所以古文有不少是用韵的,不过格律不大严格,因而用韵不是散文的一般要求。

古代散文用韵,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篇用韵。

如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前出师表》用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病梅馆记》用韵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二是韵散相间,如《庄子》间与散文中的韵文文段: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

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

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声、命、生、形、声、冥、生、荣、声,耕部)(《天运》)泰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

(名、形、命、形、性,耕部《天地》)。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者、下、罟、鼠、野、下、斧、者、苦,鱼部)(《逍遥游》)。

关于“用”字:“隅”,方言读为 ,正与“用”同韵,又,“用、以”经常通假。

可证“用、隅、以”古韵同部。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

(冥、形、精、生,耕部)(《知北游》)二.古代诗体分类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调。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戏曲与诗、词、赋不同的是:因为它的服务对象不分文化档次,所以必须按当时的音韵和口语来写。

三.与近体诗格律有关的一批概念:1、近体诗、今体诗、今诗;古体诗、古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今诗三者都是指格律诗。

“今”、“近”,是站在唐宋人的角度说的。

古体诗、古诗、古风是与前三者相对而言的不受格律严格限制的诗体。

因为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出现在唐宋格律诗之前,故唐宋人叫它做古诗,又叫古风。

“今”和“古”,是对诗歌体裁而言的,而不限于时代。

唐宋人写的民歌体,如白居易的歌行体乐府诗,也叫古诗,不叫今诗。

现代人写的格律诗,仍叫今体诗,不能叫古诗。

2、言、四言、七言、杂言(诗):这里的“言”字是字数的意思。

每句几个字,就叫“×言诗”,每句字数不等的,叫杂言诗。

如诗经多数是四言诗,格律诗只能是七言或五言。

3、律诗、绝句、截句、排律、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排律:八句的格律诗叫律诗,其中七言八句叫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下同此),七言四句叫七绝,四句一首的格律诗叫绝句,因为它的格式灵活,可以“截”用律诗前后或中间四句的格式来写,人们又叫它为“截句”。

无言八句叫五律,五言四句叫五绝。

超过八句,十句以上(句数不能为单)的格律诗叫做排律。

4、联、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格律诗两个意义相关,格式相连的相邻两句,叫“联”,也叫“对”。

以身体部位命名,律诗和绝句第一联叫首联,最后一连叫尾联,律诗有四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绝句只有首尾两联。

排律联数不定,一般没有这些叫法,首尾两联也可叫首联和尾联。

四、近体诗格律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

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最基本的格律内容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1、字数和句数(略)每句五字或七字。

每首四句或八句。

排律句数是双数。

2、平仄○1、中古四声中,平声为平声,上去入三声都是不平,不平谓之“仄”,都叫仄声。

○2、辨平仄方法:(初学者这个方法很有用,是任何书籍查不到的)第一步:用普通话读,仄声则为仄声(剩下普通话平声字);第二步:用普通话读,鼻音尾字为平声字(剩下普通话元音尾平声字):第三步:用南方方言读,舒声尾字为平声,促声字为仄声(入声);不懂南方方言者,查入声字表。

举例:黛玉吃螃蟹市第一步,找普通话仄声字,划为仄声: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剩下普通话平声字。

第二步:找普通话鼻音尾(阳声韵)字,划为平声: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剩下普通话平声字中的元音尾(阴声韵)字:戈堆螯脂多八足谁斯佳节拂菊第三步:找南方方言中的塞韵尾(入声韵)字,划为仄声,特点是这个字音拉不长,有:“八足节拂菊”五个,剩下的就只是平声了(用斜体表示):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粤方言保留古音成份最多,粤语声调阴阳与古音声母的清浊对应,粤语声调跟中古完全一致。

最好背熟以下十二个字口诀:平上去入平上去入平上去入灯等凳得棉免面灭孙选算雪读熟这个例字口诀后,凡字都可以用来套其声调,就可以知道古音的声调和平仄了。

还有,“灯等凳得雪”五字读阴调类(阴平、阴上、阴去、上阴入、下阴入),“棉免面灭”四字读阳调类(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又可以分别推知跟它们同调的字中古时期声母的清浊。

南方的其他方言部分保留了古音成份,但不保险,北方方言没了入声,没办法,只有查“入声字表”了。

『练习』附录:《“平水韵“入声字表》1、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阴平的常用字表B 八、捌、剥、逼、憋、鳖、瘪(瘪三)、拨、钵C 擦、插、拆、吃、出、戳、撮D 答(答应)、搭、滴、跌、督、咄F 发G 疙、胳、鸽、搁、割、骨、刮、鸹、郭、聒、蝈H 喝、黑、嘿、忽、惚、淴、唿、豁J 击、迹、唧、积、屐、绩、缉、激、夹、浃、疖、结、接、揭、掬、鞠、撅K 磕、瞌、哭、窟L 邋、勒、捋M 抹、摸N 捏P 拍、劈、霹、撇、瞥、朴、泼、泊、扑、仆Q 七、戚、嘁、槭、漆、掐、切、曲、蛐、屈、缺、阙S 撒(撒手)、塞(瓶塞儿)、杀、刹(刹车)、失、虱、湿、叔、淑、刷、说、缩、朔T 塌、剔、踢、帖(服帖)、贴、凸、秃、突、托、脱W 挖、屋X 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锡、膝、蜥、瞎、歇、蝎、楔、削Y 压、押、鸭、噎、一、壹、揖、约、曰Z 匝、咂、扎、摘、汁、只(一只)、织、粥、拙、卓、桌、涿、捉、作(作坊)2、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阳平的常用字表B 拔、跋、白、薄、雹、鼻、荸、别、蹩、勃、渤、博、搏、膊、帛、泊、驳、伯、箔、舶C 察D 达、得、德、狄、荻、迪、的(的确)、涤、敌、嫡、笛、籴、迭、谍、堞、牒、碟、蝶、叠、毒、独、读、渎、犊、黩、夺、度(忖度)、踱、铎E 额、F 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G 轧(轧帐)、阁、格、蛤、革、隔、嗝、膈、葛、国、掴、帼H 合、盒、颌、核、涸、阂、閤、阖、貉、囫、斛、滑、搳、活J 及、汲、级、极、吉、即、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荚、颊、嚼、孑、节、杰、劫、洁、诘、捷、竭、截、睫、局、菊、决、诀、抉、觉、、珏、绝、倔、掘、崛、厥、獗、镢、蹶、爵、嚼、攫、孓K 壳、咳、M 没、膜、P 枇、濮、璞S 勺、芍、杓、舌、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孰、塾、熟、赎、俗X 习、席、袭、媳、檄、匣、侠、峡、狭、硖、辖、胁、协、挟、穴、学、噱(噱头)Z 杂、砸、凿、责、则、泽、择、贼、扎(挣扎)、轧(轧钢)、闸、铡、宅、翟、着、折、哲、蜇、蛰、辄、辙、执、直、值、殖、侄、职、妯、轴、竹、竺、烛、逐、灼、酌、茁、镯、啄、琢、卒、族、足、昨3、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上声的常用字表B 百、佰、柏、伯(大伯)、北、笔、瘪(干瘪)、卜C 尺D 笃E 恶(恶心)F 法、砝G 葛(姓)、给(交给)、谷、骨(骨肉)、鹄H 郝J 给(供给)、脊、戟、甲、胛、角、脚K 渴M 抹(抹煞)P 匹、癖、撇(撇捺)、蹼、朴(朴素)Q 乞、曲(歌曲)R 辱S 撒(撒种)、色(套色)、属、蜀、索T 塔、獭、帖(请贴)、铁X 血(流血)、雪Y 乙Z 眨、窄、褶、只(只有)、嘱4、古汉语入声字现代汉语读去声的常用字表B 必、弼、毕、哔、碧、壁、璧、辟、别(别扭)、不C 策、侧、测、厕、恻、册、彻、澈、撤、叱、斥、赤、饬、绌、黜、畜(牲畜)、触、矗、啜、辍、绰、龊、促、猝、簇、蹙、蹴、错D 的(目的)E 厄、扼、呃、谔、鄂、愕、萼、腭、锷、鳄、遏、恶(善恶)、噩F 发(理发)、珐、复、腹、蝮、鳆、覆、馥G 个、各、梏H 吓(恐吓)、褐、赫、鹤、壑、划、或、惑、获、霍、豁(豁免)J 寂、鲫、稷、剧K 克、刻、客、嗑、酷、扩、括、阔、廓L 腊、蜡、辣、瘌、烙、酪、乐、勒、肋、力、历、沥、雳、立、粒、笠、砾、栗溧、傈、列、冽、烈、裂、劣、猎、六、陆、录、禄、碌、鹿、漉、麓、戳、律、率(效率)、绿、氯、掠、略、洛、落、骆、络M 麦、脉、觅、宓、密、蜜、灭、蔑、篾、末、沫、抹(转弯抹角)、茉、没(埋没)、陌、莫、漠、寞、墨、默、秣、殁、木、沐、目、睦、牧、穆、幕N 呐(呐喊)、纳、捺、衲、逆、匿、溺、昵、聂、嗫、蹑、镍、孽、虐、疟、诺P 僻、辟(开辟)、迫、珀、粕、魄、朴(厚朴)、瀑Q 讫、迄、泣、洽、恰、壳(地壳)、切、窃、怯、妾、锲、絮、惬、箧、却、雀、确、鹊、阕R 热、日、肉、褥、入、弱、若S 卅、萨、飒、色(颜色)、涩、瑟、啬、穑、塞(闭塞)、煞、霎、设、涉、慑、摄、式、试、弑、饰、室、适、释、术、述、束、刷(刷白)、率(率领)、蟀、烁、铄、朔、硕、速、肃、宿(住宿)、夙、粟、T 沓、踏、挞、榻、蹋、忑、忒、特、逖、惕、帖(字帖)、拓(开拓)、拆W 袜、沃、握、龌、勿、物、幄X 隙、吓、泄、屑、亵、燮、旭、恤、畜(畜牧)、蓄、续、蓿、血(血液)Y 轧(轧棉花)、药、钥、叶、业、页、液、掖、腋、谒、靥、亦、弈、译、驿、抑、邑、悒、佚、轶、役、疫、易、益、溢、逸、翼、亿、臆、绎、屹、蝎、玉、育、郁、狱、浴、欲、域、魃、毓、月、乐(音乐)、岳、悦、阅、跃、越、粤Z 仄、栅(栅栏)、这、浙、帜、质、炙、秩、窒、掷、祝、筑、作(作用)、凿(穿凿)以上内容于5月21日讲完,5月22晚发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