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案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一、课程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协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充分使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材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翡翠”“连绵”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迷人自然风光。

2、水平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山水诗歌

六、教学过程:

第一次教学情况:

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大海、西湖说些什么?

2、播放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在这三者之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3、登陆“桂林旅游网”(http:///),介绍桂林山水。初读课文

4、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漓江水的印象

5、谁能把一个字和一个句子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句子。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总结句式特点:赞叹——描述

6、通过“你对漓江的静有什么体会?”实行朗读指导。同法学习漓江的“清”、“绿”。

7、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

8、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9、拿出预习时完成的桂林山小贴画,把它们拼到黑板上,全班完成“连绵山景图”。讲讲体会。

10、朗读指导“桂林山”一段

11、总结学习最后一段

12、浏览网站,了解更多桂林山水的信息

第二次教学情况:

1、激情导入:我们祖国湖光山色,风景名胜遍布各地,山水使我们饱览美景的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美好的遐思与热烈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桂林山水,去欣赏那里与众不同的景色,触摸富有灵气的山水深情。播放《桂林山水情》风光片

2、自由读课文

3、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老师配乐读,想读的同学能够跟着老师和读

5、哪些句子勾起了你对桂林山水美好的遐想?指名说

6、出示句子: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借助课件出示“大海”“西湖”的图片,指导朗读对比:“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

7、指名读漓江的“静、清、绿”,评议“啊”的语流音变

8、继续找自己认为具有美好遐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协助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读9、齐读这个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个段体会柔美的感情。第二次,男女生齐读

第三段

11、拿出自己制作的桂林山小贴画,到黑板上拼“桂林山景图”,谈谈面对这幅画卷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自己的朗读中,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12、交流朗读、师生评议、小组朗读

13、读着这些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形象?男同学齐读示范,体会桂林山的壮阔与广袤。第二次,让女同学也加入进来,

用心灵去感受桂林山焕发出来的阳刚之美。

14、再次浏览“桂林山水旅游网”的其他资料: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等等,丰富感知,拓展阅读。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15、读写结合:写写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交流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学生交流。

16、布置分层作业,难度自由选择

丰富信息,多方交流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案例

【案例】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二《家乡的环境》

一、导入。

大家在家乡或者义乌市展开了环境调查。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内展开交流。

1、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各小组成员把了解到的资料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在电脑中打开,小组交流。

2、把了解到的情况根据内容整理成几个方面,推举汇报员,准备在班上实行交流。

三、各小组参加班级交流。

1、各组汇报员发言,并用电子文档实行辅助说明。

2、教师随时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发言:与其他组重复的不说;比其他组详细的补充说;其他组没有的重点说。

四、总结、引导。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从收集资料的态度、资料的丰富水准、资料的美观水准、小组合作时的表现、汇报员的随机组织水平、交流时的倾听习惯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1)让学生畅所欲言,动脑筋,想办法。

(2)教师把各种方案放在网上,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合理化建议。

五、习作:

修改自己的环境调查的电子文档,另外可以写下调查中值得记的事情或者二十年以后家乡的展望,把文章发在校园网上,相互评改、讨论。

六、课外拓展:

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小学生的话题,我们课堂中的话题,而是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家可以打开网页,看看别人是怎么样重视环境,怎么样在为保护环境而努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环境。参考网站:/index.asp

.tw/eeweb_new/index.php

/index.asp?boardid=162

【反思】反思这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较好地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1、引导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一方面使讲解者的讲解清楚有序,让听者的视听觉同时获取相关的信息,记忆深刻;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评论提供依据,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或者建议,马上可以把电子文档展示出来,重现信息,增强讨论的效果。

2、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革新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写电子文档,修改习作只需要在电脑中进行,不必重抄原作,提高习作的效果。写这样一篇作文,它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处理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