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正文(论文)

合集下载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

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论文论文关键词:上海方言普通话变异语言接触语言地位语言认同论文摘要: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既有历时变化,又有共时差异;语言不是自给自足的,在语言接触中会相互影响。

上海方言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本文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分析上海方言的发展变化,从而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方言在变化,但不会消失,我们应努力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

引言2005年以来,针对社会上种种关于“上海话要消失”, “孩子说不来上海话”的担忧,上海舆论界掀起了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人大委员提交议案建议保护上海的方言文化,规范沪语,推行沪语;市教委预启动“上海方言保护性调查研究课题”,通过建立上海话语音档案,以保存“原汁原味”的上海话。

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就此现象各抒己见。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发表文章“救救上海话”;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钱乃荣认为:“上海闲话能变化,但不能消失,它们富于个性,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

”①同时,另一个声音也在响起: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游汝杰教授认为:“不必担心上海话消失,因为上海话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上海人的上海话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减弱……只是其特色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了。

”③;市教委语言文字管理处处长孙晓先认为:“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并不会因此受到挤压,不需要特别保护。

”④种种观点充斥着舆论界。

上海方言需不需要受到保护?推广普通话和保护上海方言,舆论界究竟何去何从?本文依据上海方言的历史形成过程分析上海方言本身的特点,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及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来探究该问题的答案。

一、上海方言的特点钱乃荣在《上海语言发展史》一书中详尽地研究了近代以来上海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演变。

纵观上海方言自开埠至今近16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发现上海方言有来源广泛,变化迅速,领先创新并日趋向普通话靠拢的特点。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

太原方言研究报告论文太原方言是山西省太原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属于晋语的晋中方言。

太原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研究山西方言的重要分支之一。

太原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在声母方面,太原方言的"zh"、"ch"、"sh"三个声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相同。

但是太原方言中,“l”和“n”往往会交替发音,例如“liang”(凉)可以发音为"nang"。

在韵母方面,太原方言中的"i"韵母发音与标准普通话中的"i"韵母发音相似,而"ü"韵母则发音更接近于"i"韵母,例如"du"(肚)发音为"di"。

太原方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典型的山西方言词汇和土地特色词汇上。

例如,太原方言中的“饽饽”(面包)、“茶几”(茶几)等词汇都与标准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太原方言还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汇,如“儿子”发音为“兒”等。

太原方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复数形式上。

太原方言中的动词时态较为简单,只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两种,并且不论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形式都不变。

而在名词的复数形式上,太原方言中的名词通常不加后缀,而是通过前缀或者改变词义来表示复数概念,例如“凳子”(凳子)的复数形式为“弓担”。

太原方言是太原市本地居民的日常交流语言,也是太原地区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太原方言的使用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逐渐减少,但是仍有许多老年人和一些特定行业的人士使用太原方言进行交流。

太原方言的研究对于了解山西方言的演变和太原地区的文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

方言论文方普普通话论文摘要:随着近年来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已经从方言过渡到方普。

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定能摆脱大部分地区讲“方普”的情况,继续实施推广普通话的根本任务,实现语言上的“大一统”。

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与普通话看似背道而驰,但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没有方言,普通话标准音的制定将相当困难。

方言是吸收了各不同地域间不同文化差异、不同历史背景的语言。

各专家在编纂普通话时,把吸收了各地区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精华,归纳总结并尽量追求好听、实用、普及等的规则,制定出来的语言。

例如在河南方言中“围脖”一词使用广泛,普通话中同样意义的词汇则以“围巾”作为标准。

抛开河南方言音不谈,用普通话讲“围脖”,全国各地的人也都知道是“围巾”。

如今汉语词典也将“围脖”一词收录其中。

普通话中经常使用“有没有”作为问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起初的河南方言则习惯用“有某”。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普通话对方言逐渐起到了同化作用:河南方言的“有某”,在过度阶段演化为“有木有”,部分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也逐渐将“有没有”用于河南方言。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形成的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方言中的“俚语”和特色随着推普而逐渐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研究,绝不能忽略方言在我国语言研究中的地位。

二、方言存在的意义方言作为研究探索我国文化与历史的“活化石”,它的存在意义非凡:1. 方言是探索文化渊源的通道。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生活。

玉米在广州、香港叫做“粟米”,中原地带叫做“玉蜀黍”,在河北叫做“棒子”,不懂得各地地方方言的人很难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之所以有这么多种叫法,就是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

2. 方言是附载历史文化的纽带。

通过探索方言,可以了解历史,留存历史记忆,从而将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

学者和专家通过对古音学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探究方言从古至今发展的奥秘,也能试着了解方言是如何从古至今演化的。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的论文一、方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语”的民谚,方言在地域上的区别往往能体现出文化发展在时代上的差异。

方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常常互伴共生,它们可以呈现出一个地区的独特形象,从而使该地区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魅力。

天津方言与天津相声文化就是天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天津话妙趣横生,天津相声精彩纷呈,它们共同折射着天津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天津社会生活的民俗风情、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天津人的性格特征、天津人的语言风格等,都可以借助相声及其语言得到全景式的宏观展示。

二、天津方言概况天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与以北京话为基础语音的普通话差异并不大,很多词汇、语法有共同之处,最大的差别在语音方面。

1.调值上:天津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上主要是调值不同,虽都有四个声调,但天津方言调值比普通话要低,尤其是阴平这一声调,普通话的阴平呈高平调,是四声中的最高声调,而天津话的阴平呈低而降的调值,音程短促。

例如:“书包(shu)”一词中的“书”在普通话中读作阴平,但出现在天津方言中出现调值的改变,读音近似“熟”,但实际发音比阳平略低。

2.齿音字现象:天津话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齿音字明显,尤其表现在“zh”“ch”“sh”,到了天津方言就变成“z”“c”“s”,例如“吃饭”的“吃”(chi),天津人常却读为ci;“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人读为sangce。

3.鼻化现象:天津话鼻化音重,有很多字有鼻化现象,且鼻化在前,就是在字的前面加“n”,比如“安静”一词中的“安”读成nan,“金额”一词中的“额”读成ne,“熬夜”一词中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把“棉袄”的“袄”读成nao,把“海鸥”的“鸥”读成nou,把“呕吐”的“呕”读成nou,把“挨冻”的“挨”读成nai。

江山方言论文

江山方言论文

江山方言具有存古性研究的重大意义摘要:江山方言是古汉语活化石。

衢县甲骨文专家徐云峰先生提出“江山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的崭新命题。

一、引言(一)江山方言的历史由来江山方言与周边的闽语赣语、吴语均无渊源关系,但与甲骨文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他的历史渊源。

西周初年(公元前1000多年)周成王平定三监判乱之后,一路追杀时称“淮夷”的古蔑集团。

原住山东曲阜地区的“奄(古读ǎn)国”,与姑蔑都是被周所灭的商的盟国,也在被追杀之列,而且几被灭族。

幸存的奄国难民在古蔑集团的保护下随同南下,被安置在当时的偏荒之地江山地区落脚。

所以江山人自称“奄国侽”。

三千多年来,在江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代代传播和创造包括江山方言口语在内的独特的文化,便是商末周初奄国人的后裔。

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民族性格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三千多年奄国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就是通用至今的江山方言。

(二)江山方言的历史特点古代奄国属东夷族,奄国人所使用的本族语言室古侗傣族。

从历史的纵深度考察,现行的江山方言(即古奄国话),是一种含夷化成分的古汉语方言,这种语言与商代官方语言最接近。

因而江山方言词汇常常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相应的字词,就是有力的证据。

因此,可以说江山方言是现存最古老的汉语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它的时代有效性可以推至商末周初。

(三)对江山方言进行专项研究的意义对江山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作全面的系统的调查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特殊价值:1)可将古汉语语音史的研究由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250)上推到商末周初。

当今语言学界所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古汉语语音学著作是有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他借助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书音韵,将汉语语音追溯到先秦时代。

而江山方言语音系统的整理研究,则可从活生生的口语中,描述商末周初时就流行的汉语语音材料。

采用科学手段,按一定的规则录制的江山方言语音材料,将是汉语语音史上一份现存最古老的语音档案,其重大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概述:方言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其地区性和个体性使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某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以及对方言的态度,以期加深对方言的了解和推广,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正文内容:一、方言的地理分布1.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在普通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2. 方言的地理分布:调查显示,该地区主要使用本地方言,但也有少部分使用普通话的情况。

二、方言的使用频率1. 家庭使用: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家庭中使用本地方言,与家人交流更加亲切自然。

2. 社交使用:方言在社交场合中被广泛使用,与本地居民交流更加融洽。

三、方言的特点和影响1. 语音特点:对比普通话,本地方言更加音调上扬,清晰度稍低,有独特的韵律感。

2. 词汇特点:本地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特殊词汇。

3. 语法特点:本地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有所差异,更加灵活多变。

四、对方言的态度和认知1. 重视程度: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方言是本地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和传承。

2. 语言沟通:大多数人认为使用方言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对于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五、方言保护与传承1. 方言教育:调查显示,方言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得到了一定的开展,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 方言传承:调查对象普遍认同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加强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

总结: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该地区的方言在社交和家庭中普遍使用,并且受到了调查对象的重视和认可。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需要加强方言教育和推广活动,并在社区中组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

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毕业论文xxxxxxxx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外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院系xxxxxxxxxxxxxxxx专业对外汉语年级xxxx级学号xxxxxxxxxxxx学生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结稿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x学院xxxxxxxxxxx教务处制2012年4月30日填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重庆方言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

文章结合地域特征理论、汉语特征词理论、语言与民俗理论等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

具体分析了重庆方言的形成,揭示了重庆方言的词汇特点、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发掘重庆方言与重庆地理环境、民俗、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重庆方言新词语。

关键词:重庆方言;民俗;普通话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dialectAbstract:The Chongqing dialec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eo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d theory, language and folklor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form specific, revealing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relationship, explore Chongqing dialect and Chongqing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character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of a number of be lively and vivi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hongqing dialect.Key words: The Chongqing dialect;folklore;Mandarin致谢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浅谈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浅谈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作为中文系专业的毕业论文,本文将就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进行探讨和分析。

皖北方言是中国安徽省北部的一种方言,其时间表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通过对皖北方言中的时间词、时间短语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方言在时间表达上的独特之处。

一、时间词的特点在皖北方言中,时间词的使用和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别。

一般来说,皖北方言对于时间的划分比较粗略,常常使用一些模糊词来表达时间。

比如,在表示早上的时间时,普通话通常使用“早晨”或者“上午”,而皖北方言则经常使用“天亮”或者“天明”来表达这个时间段。

类似地,在表示晚上的时间时,普通话用“傍晚”或者“晚上”,而皖北方言则常用“天黑”或者“晚”来表示。

二、时间短语的运用除了时间词之外,时间短语在皖北方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普通话相比,皖北方言中的时间短语更为简洁明了。

例如,普通话中表示“一个月之后”的时间短语为“一个月之后”,而在皖北方言中可以简化为“过一月”。

不仅如此,皖北方言中的时间短语还常常使用方位词来表示。

比如,在表示“过去的时间”时,普通话可以使用“以前”或者“过去”,而皖北方言则通常用“前头”或者“那边”来表示。

这种使用方位词的方式,使得时间表达更具有特色和独特性。

三、语法结构的特色皖北方言在时间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语法结构。

与普通话相比,皖北方言中时间状语的位置较为灵活,不受限制。

在普通话中,时间状语通常放在句首或句尾,而在皖北方言中,时间状语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这样不仅增加了时间表达的灵活性,也为方言使用者提供了更多表达的方式和选择。

此外,皖北方言还有一些独特的时间表达结构。

比如,在表示过去的动作时,普通话通常使用“过去式”来表示,而皖北方言则经常使用“曾经+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例如,“我去过那边”在普通话中为“我去过那里”,而在皖北方言中则为“我曾经去那边”。

四、总结通过对皖北方言的时间表达进行浅谈,我们可以看出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形式。

方言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方言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方言平面设计毕业论文范文标题: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XX方言为例摘要:本文以XX方言为例,探讨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方言的定义和特点,接着探讨了方言作为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意运用和效果。

最后总结了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方言;平面设计;文化符号;创意运用;效果1. 引言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在当代社会,平面设计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通过视觉元素传达信息并影响观众。

本文旨在探讨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丰富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

2. 方言的定义和特点方言是指在同一语言基础上因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而出现的不同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语言变体。

方言作为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认同感。

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发音差异、词汇差异、语法差异以及语言习惯等方面。

3. 方言作为文化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准确表达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识别度和影响力。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方言元素能够大大提升作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方言与设计主题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4. 方言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1)文字设计:运用特定方言的文字元素进行设计,如以方言中的汉字为基础进行创意排版,以突出方言的独特韵味。

(2)图形设计:通过方言的图形符号进行设计,如方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建筑等元素,运用在设计作品中进行表达。

(3)色彩搭配:结合方言的地域特色,选择与方言相符合的色彩搭配,以营造独特的地方氛围。

(4)文化元素引用:在设计中引入方言的相关文化元素,如特色食物、民俗传统等,使设计作品更加丰富有趣。

5. 案例分析以XX方言为例,设计了一系列旅游宣传海报。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

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摘要: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影响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腾冲汉语方言特点论文

腾冲汉语方言特点论文

腾冲汉语方言的特点摘要:通话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腾冲方言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个分支,腾冲方言和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又区别于普通话。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使得腾冲方言逐渐区别于其他方言。

本文就腾冲方言的地理概况、汉语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便扩宽汉语方言大家族的研究领域,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

关键词:况;汉语方言;特点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94-02一、腾冲县(一)腾冲县概况腾冲县地处云南西部边陲,位于东经98°05′—98°46′,北纬24°38′-25°52′,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37公里。

距省城昆明市660公里。

西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48.075公里,县城距缅甸克钦克首府密支那217公里。

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

曾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县”、“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全县国土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办事处),2730个自然村,2003年末总人口60.9万。

有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3种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6种。

1984年腾冲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和省级对外开放口岸,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口岸。

有归侨、侨眷4万多人,海外侨胞11万多人,分布于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是云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西汉时称滇越,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唐时属南诏,宋时属大理国。

公元1253年(元宪宗3年)设腾冲府。

后几经更名,于1913年改为腾冲县。

1942年5月,腾冲被日军侵占,1944年9月光复,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战场后方重要运输线——史迪威公路(中印公路)穿境而过,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上中缅贸易集散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翡翠珠宝集散地。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方言》母题研究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方言》母题研究
Yang Xiong.the author of厨^,G喇Ⅳ’who hadn’t finished this book completely,had only
fmished ll of 15 volumes in his scheme.髓e unfinished 4 volumes xvere combined into 2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方言》母题研究 姓名:黄志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指导教师:尉迟治平
2004051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方言》是我营语言学变上第一本方言词汇集。《方言》瓣原文可以分为群诘铡 字、母题,雅诂、方宙等几个层次
《方言》蹲逶磁究鹃第一疹是生产《方言篾臻》旗子文零弗标注,逶_蓬软释螽动 建立数据库,统计得到《方言》共含肖565个母题,计725条;其中重见母题100 个,260条。这725条母题在嚣一至卷十一内与《方誊》条目数基本持平,在卷十二 和卷卡三癌出现较大箍异。可能是扬雄只大酶完成了预定十五卷的前面十一漤,未 经整理的四卷后来被含并成两卷。有群诂例字,无群诂例字、有雅诂,无群诂例字、 无雅试三静类型翡母鼹在全蕊秘在孛謦定卷泷铡不乎簿,其中繁一秘类型在全书占 73.2%,但在卷四、五、八、九、十一内居于弱势,这五卷恰好是释名物的部分,应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t娩I媳
日期: 沙04年瑚L。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there are a few ofmotifs of劂ⅣG,么Ntrace a rabbit’s订ack to COmlDon spoken words,The

方言论文关于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关于晋语“圪”字的思考 (1)

方言论文关于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关于晋语“圪”字的思考 (1)

方言论文关于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关于晋语“圪”字的思考晋语指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等地保留有[?]尾入声韵的方言。

在晋语中,有一个语言现象以致引起晋语学者们的注意,那就是"圪"头词的存在。

一、"圪"的概说山西话里的"圪"普通话读作g€"V,是晋方言里普遍存在的一个前缀,无词汇意义,一般只起表音作用,有时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圪头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圪A式。

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名词:圪针枣树、酸枣树的刺圪蚤跳蚤圪台台阶圪梁山梁动词:圪蹲蹲圪捣挑逗,摆弄圪吵小声讨论圪蹶用一条腿向后踢形容词:圪腻形容油腻圪森形容可怕圪出形容不平展,皱纹多圪星形容东西少量词:圪节节一~竹竿圪独头:一~蒜;一小堆的量:一~饭圪抓手抓的量:一~瓜子象声词:圪吱形容挑重物时扁担颤抖发出的声音圪噔形容大步走时发出的响声(二)圪AA式。

由带"圪"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根重叠而成。

名词词根重叠后附加了"小"的意义,并带有亲昵的感情色彩,如"圪台"指台阶,"圪台台"指像台阶样的小台子。

形容词词根重叠,又加深程度的作用。

如:圪腻腻过于油腻这些儿菜过肥,人们~得不能吃。

动词词根重叠,一般变成形容词,如:圪瞪瞪眼:他气得眼~哩。

圪瞪瞪生气地瞪着眼睛有的点表示"稍微"的意思,如:圪看看稍微看一看(三)圪A圪B式。

A和B多数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有的是反义词构成形容词性四字格,如:圪摇圪摆形容摇摇摆摆的样子圪梁圪洼形容地势凹凸不平(四)圪圪AA式。

这是"圪A"的重叠式,表示动作连续进行或不断出现,如:圪闯(身体扭动):你站在戏场儿不要~!圪圪闯闯形容身体连续来回扭动:他~的,身上又有狮子了。

(五)圪A圪A式。

这是"圪A"的另一种重叠式,表示"一下"、"一阵子"的意思,如:圪吵圪吵讨论一下(六)圪ABC式。

方言论文

方言论文

温岭方言生物1201 颜琪 1210200130 W26温岭属于全国非官话地区,其方言属吴语中的台州片。

与同片地区的语言特色不同,甚至不同于吴侬软语的柔软,温岭方言语气强硬,吐字果断、清晰。

有部分来自北方的居民,来到温岭都表示温岭方言是“南方方言中的北方方言”,可见一斑。

另外因温岭拥有港口,与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份交流密切,故在温岭也有使用外来方言的居民,但因这部分人长期定居于此,将个人的方言特色加入了温岭方言,使温岭方言的使用平台百花竞放,更具魅力。

温岭方言中有许多叠音,说起来不仅生动,而且十分有趣。

叠音,又叫重言、复字、叠字、复叠,是将相同的字或单音词用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些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叠音,大大丰富了温岭方言的词汇,增强了温岭方言的表现力,增添了温岭方言的音韵美,是温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岭方言的叠音现象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前叠法,即两个相同的表示动态的字后通常以一个“动”或“相”字来修饰。

比如称一个人因赌气而发泄的行为或样子叫“闹闹动”;眼珠子乱转是“碌碌动”;嘴巴或其他物事一张一合,叫“钳钳动”;称人坐立不稳或作风漂浮是“挈挈动”;“蹿蹿动”与上蹿下跳的意思相近;而“望望相”、“用用相”、“吃吃相”、“听听相”等都带有一定的“试试看”的成分。

在前叠法里有时会出现象声词用一个“声”字来修饰的现象。

比如“唧唧声”、“叽叽声”、“笃笃声”、等等。

有时还会出现假象声词用一个“声”字来修饰的现象,比如大声讲话是“呀呀声”;与人争执是“唁唁声”;发牢骚是“呱呱声”。

前叠法能生动地表现声音、形态、动作、神情,使表意更细致丰富。

第二种是后叠法,即形容词后面加一个只有声音而毫无实际意义的重叠音节。

比如,形容事态不明朗或液体黏稠是“糊得得”;形容物体稀稀拉拉是“朗哈哈”(音),物体空洞是“空漏漏”;形容捕风捉影是“白晃晃”或“白影影”;形容粗略地估计是“毛估估”;形容气氛冷清是“冷棚棚”。

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

关于方言的议论文7篇关于方言的议论文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熟悉的旋律歌唱的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在我们这里不光有美丽的冰雪世界,特色的东北美食,以后再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要和大家说说东北方言。

在我们家里,经常讲东北的家乡话,比如说:有一种直爽叫敞亮,有一种喜欢叫稀罕,有一种愤怒叫急眼,有一种数量叫老鼻子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弟玩,无意间我说了句:小弟,姐姐可稀罕你了。

弟弟开心地说:姐姐,谢谢你。

你们猜猜他听明白了吗?还有一次,爸爸去超市买了很多水果回来我和弟弟都没看见。

我问爸爸你买水果了吗?爸爸说:买了,我买老鼻子。

我和弟弟都纳闷了,不是买水吗?怎么变成鼻子了?再说哪有卖鼻子的啊,嘿嘿。

后来爸爸告诉我们,老鼻子是方言,就是很多的意思。

你们说,我们的方言有趣吗?美丽的哈尔滨是一座旅游城市,夏天有哈洽会,冬天有冰雪节,会有很多祖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旅游,我们接待游客用方言,大家都听不懂,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所以我们要学好普通话,用标准的普通话将美丽的哈尔滨介绍给大家。

方言每个地方都有,大家都用自己的方言讲话会给别人带来不便,所以大家都学好、说好普通话,让我们沟通更方便。

关于方言的议论文2重庆城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

但若抛开这些称号,方言则成了重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重庆方言以直白易懂,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而着称。

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掐没得。

”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我回头一瞧,原来是表弟,我连忙回答:“摸掐,屋头来客老,喊我买酒。

不忙摆老,我还会切嘞。

”咚咚咚,一阵短促的敲门声。

“开起累,你个傻娃,我忙得很,莫添乱老。

”妈妈像开枪打子弹一般说到。

我敢忙进屋,把酒放在了桌上,只见小姑她们都在为这顿团圆饭忙活着。

我趁着大家都在忙活,偷偷躲在阳台吃薯片,可真是浮生偷得半日闲。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论文(1)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东北方言是指我国东北地区的方言。

东北水广、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方言在我国方言中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普通话是我国的国家语言,是全国人民所共同使用的标准语。

下面我们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一、语音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有着独特的音系,其中发音比较清朗,声音浑厚,发音口型大等特点。

比如说,东北方言的“ㄣ”音、舌尖音、“寻齿音”在普通话中都没有。

而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其音系相对比较规范,除了“卷舌音”在某些地方的发音上稍有不同外,基本上各个音都是标准清晰的。

二、语法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的语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一些主语并没有出现,如“我去打球”在东北地区中就变成了“去打球”。

而在普通话中则需要完整的主语和谓语才能成句。

此外,在动词的时态和语气的表示上,东北方言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比如,“去”这个动词在东北方言中可以表示将要去,但在普通话中更倾向于表示已经去了。

三、词汇方面的差异东北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表达方式。

比如,在东北方言中“你”经常被称为“老子”、“老兄”等词汇,“吃饭”则被称为“打饭”等。

普通话则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在用词上与地方方言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普通话中“你”一般都被称为“你”,“吃饭”则是“吃饭”。

四、习惯方面的差异习惯方面也是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喜欢使用一些俚语、口头禅,这些表达方式在普通话中则显得造作。

另外,在称呼上东北方言中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嘎子”、“老头子”、“丫头子”等,而普通话则遵循着规范的称呼方式,如“先生”、“女士”等。

综上所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法、词汇和习惯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也是我国方言与国家语言的地位所在。

我们需要在使用语言时灵活运用,注重规范化,以更好地完成交流与沟通。

凤台方言论文(DOC)

凤台方言论文(DOC)

[键入文字]论凤台话中的饮食动词摘要目前学界将凤台方言划入中原官话区河南方言片信蚌小片。

凤台话中的词汇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饮食类动词。

凤台话中的饮食类动词可分为准备食材类、制作食物类和吃食物这三小类。

把这些饮食类词语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理性意义有差别,有些词的词形相同,但词义范围不同;有些词的词形相同,但词义间没有联系;有些词在普通话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

凤台话中的饮食动词除表示“吃”类的动词外,一般不能直接加宾语,而用“帮”来引出“受事”。

关键词:凤台话饮食类动词语法特点ABSTRACTAt present, scholars classify Fengtai dialect as Xinfeng dialect of Henan dialect from Zhongyuan Mandarin district. Diet verbs in Fengtai dialec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V ocabulary in Fengtai dialect has its unique features, it is worth studying, especially diet verbs. Diet verb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hree categories, which are the preparation of food, the production of food and the eating food. These diet verbs are compared with Mandarin, which can embo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et verbs in Fengtai dialect and those in Mandarin. Some diet verbs have the same shapes,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ranges of the meanings, or they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some of those have no correspondence in Mandarin. These verbs can’t be followed with nouns except the verbs about eat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 “bang” links these verbs with their objects.Key words: Fengtai dialect; diet verbs; grammatical features目录前言 (1)一、凤台话中的饮食类动词例释 (1)(一)凤台话中准备食材的动词 (1)(二)凤台话中制作食物的动词 (2)(三)凤台话中关于吃饭的动词 (4)二、凤台话中的饮食类动词特点 (6)(一)词汇意义 (6)(二)语法特点 (7)结论 (8)参考文献 (9)前言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方言区分上看,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中游东临淮南市区,北依蒙城县,西接颍上县,南隔淮河与寿县相望,古称“州来”,又谓“下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前言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2章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那么,为什么我国语言学界,尤其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关于这个问题却要区分“习得”和“学习”,并为此而争论呢?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关于语言习得的讨论,几乎全部集中在Krashen关于“习得”与“学习”的理论上。

那么,我们就先从Krashen的理论谈起。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

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

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

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

换句话说,按照他的观点,仅靠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没有听与读的语言实践过程,人们无法达到运用语言的程度。

因为按照他的观点,仅依靠“学”,是学不“得”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

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

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至此,我希望说明的问题是:习得与学习的概念,对国外大多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是不加以区分的,除非涉及到Krashen的理论,才会特别讨论这个问题。

因此,当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关研究文章中提到“语言习得”这个用语时,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指一个人学习和掌握语言。

而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正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第3章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3.1 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3.1.1 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成熟后的发音器官的活动也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定势,有时即使感知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也难以改变方言母语发音的习惯性定势,普通话语音发出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3.1.2 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

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

以方言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语感,运用普通话交际时,还要经过一个内外部语言的转换过程。

由于多了一道翻译的手续,他们理解和表达普通话的敏捷度必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运用普通话交际时就没有运用方言交际那样流利自如,因而显得有些笨嘴拙舌。

3.1.3 心理上受到影响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

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3.2 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3.2.1 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3.2.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具有排他性。

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3.2.3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3.2.4 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便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载承着一方水土风情的方言对这种文化的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4章如何利用及应对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或是为了利用好的影响,或是克服坏的影响,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习得语言,加强各际的文化交流。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利用或克服方言对学研习得的影响呢?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学者或语言教学者参考:4.1重视及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普通话二方言+声调。

其实不然,因为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等诸方面与普通话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不同区域的语言有着自身的特点,即或是同为北方方言,或在同一区域,也有各自的特征,这就是我国语言的特点。

因此各方言区的人要讲好普通话,必须了解其方言与普通话在声、韵、调、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点,然后进行改正,这样才能讲好普通话。

4.2 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笔者认为,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众多因素之中,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才是其学习的根本原因。

可从目前我们对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上来看,重课上学习而轻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或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只喜欢跟自己统一语种的人“扎堆”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良好有利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上环境,课外环境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可惜。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研究课方言开发和利用,并努力建立一种“方言+标准语”的互补式语言习得模式。

标准语仅是语言交流、沟通的工具,而真正促进更深入的文化交流的是方言,我们必须重视方言的文化交流作用。

第5章结论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注重依赖语境。

汉文化无疑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或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必须熟悉他所处的文化语境才能顺利进行交际,否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

地方文化语境是来华留学生最先直接接触的具体语境,他们在华期间的一切生活和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

所以,研究地方文化语境对汉语习得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言是地方文化语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加以“扬长避短”。

如此,才能真正的加强跨文化的交际,才不会出现那种仅会讲语言,但不懂文化的现象。

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致谢毕业论文的写作是艰辛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如何确定论题、如何围绕论题查找资料、怎样斟酌字句等,一度令我感到聒噪、痛苦和彷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