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社会知觉ppt课件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念
•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将社会知觉大致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对自我的知觉
个体必须对自我有较为清晰的感知与认识,进而形成一定的 自我概念,解释自我的心理与行为。
(二)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中,个体通常会依据他人的外表、语言、行为、形
态、情境等,对他人状态、心理与行为等进行了解与认识。 (三)对人际的知觉 人际知觉中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一)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 价上的 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 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 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 ( Fishbein ,1964 )。 (二)平均模式
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 上,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 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 的总体印象。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三)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
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 将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 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四)中心品质理论
a. 表征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b. 可用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c. 调整性启发(adjustment heuristic)或称锚定启发(anchoring heuristic)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行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PPT课件

(2)按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 技能。
2021
3
• 2、布卢姆(B.Bloom)的学习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知识、理解、应 用、分析、综合、评价。
2021
4
3、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分类
有意义学习 弄清概念之 听导师精心 间的关系 设计的指导
• 1875,医学外科学院攻读 博士
• 1904,因消化生理学、唾 液腺、味腺、肠腺的自身分 泌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2021
9
2021
10
(二) 两种刺激、两种反应
●两种刺激:
第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 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 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声。
2021
16
走进课堂: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运用于课堂
• 1、如果一个学生害怕当众说话,可以先让他坐着对小 组成员读一段文章,然后要求他站着读,接着让他用 自己的话讲出这段内容,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同学面做 报告。
• (3)学习包含了行为的变化 。 • (4)如果刺激和反应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学习最容易
发生。
• (5)许多物种,包括人,学习的方式有相似性。
2021
8
巴普洛夫
(1849-1936)
• 牧师的儿子,早年在教会学 校和神学院读书
• 1870,读了刘易斯的《普 通人生生理学》,放弃当牧 师念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 主修动物生理学和医学
1 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
(食物)
(唾液分泌)
2 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唾液
2021
3
• 2、布卢姆(B.Bloom)的学习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 能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知识、理解、应 用、分析、综合、评价。
2021
4
3、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分类
有意义学习 弄清概念之 听导师精心 间的关系 设计的指导
• 1875,医学外科学院攻读 博士
• 1904,因消化生理学、唾 液腺、味腺、肠腺的自身分 泌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2021
9
2021
10
(二) 两种刺激、两种反应
●两种刺激:
第一个是中性刺激,它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并不引起 预期的、需要学习的反应。这是条件刺激(CS),在巴甫洛 夫的实验中就是铃声。
2021
16
走进课堂:将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运用于课堂
• 1、如果一个学生害怕当众说话,可以先让他坐着对小 组成员读一段文章,然后要求他站着读,接着让他用 自己的话讲出这段内容,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同学面做 报告。
• (3)学习包含了行为的变化 。 • (4)如果刺激和反应的间隔时间很短,那么学习最容易
发生。
• (5)许多物种,包括人,学习的方式有相似性。
2021
8
巴普洛夫
(1849-1936)
• 牧师的儿子,早年在教会学 校和神学院读书
• 1870,读了刘易斯的《普 通人生生理学》,放弃当牧 师念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 主修动物生理学和医学
1 无条件刺激(UCS)————无条件反应(UCR)
(食物)
(唾液分泌)
2 条件刺激(CS)—————引起注意但无唾液
社会认知理论PPT课件.

演化转换过程
观察者把符号表象转换成适当行为的过程
动机过程
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 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
(3)自我效能 班杜拉认为,虽然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和内部认知共同决
定的,但是认知却起着主导作用,这种认知因素的核心成分 就是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 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者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从 理论上讲,自我效能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 班杜拉认为对行为主体产生影响的不是能力本身,而是主体 对自身能力的信念。
(1)熟练经验。指个人的主要经验,由过去成功的表现或经 验组成,对个人的自我较能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增强自我效 能;失败的经验却会降低自我效能。
(2)社会模范。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获得关于自 我可能性的认识。
(3)言语说服。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另一个信息源是他人的鼓 励、评价、建议、劝告等。强烈的鼓励能提升人们的自信。
14
4.象征性榜样作用的影响力和范围
非凡的通信技术,正在改变人类影响的性质、范围、 速度和轨迹。这些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传播 的过程。依靠通信卫星实现的视频系统,已成为传播象征 性环境的主导方式。新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正迅 速传遍世界各地,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种共同的意识。
互联网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及时沟通,使得电子榜样 作用成为跨文化变革和社会政治变革的有力手段(Bandura, 2002; Braithwaite, 1994)。
通过象征性榜样作用,创新成果的社会传播动能得到 了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把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网 络理论的知识进行了整合(Bandura,1986, 2001; Rogers, 1995)。社会认知理论指导和激发人们去接受和采用新的 思想和实践。复杂交织的社会网络,为这些思想和实践的 传播和支持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社会认知PPT课件

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认知是一个信息 加工过程,涉及注意、记忆、思
维和判断等心理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是 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 习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社会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是由其自我概念和角色认知所驱动 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结果。
阐述学习社会认知的意义,如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促 进个人成长等。
02
社会认知的概念
定义与含义
定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评 价他人、自己和社会事件的心理 过程。
含义
社会认知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它涉及到个体如何获取、处理 和解释信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 象、判断和决策。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印象的形成
印象的持久性
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认知,首先通过 印象来形成初步认知。
有些印象一旦形成,可能会持续较长 时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印象的调整
随着信息的不断获取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会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印象。
社会判断
判断的依据
人们在进行社会判断时,会根据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
信息和情境来进行。
育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思考和解决问题。
03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可
以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来提
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学习型组织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持续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还发生在组织层面。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组织 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该理论认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认知是一个信息 加工过程,涉及注意、记忆、思
维和判断等心理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是 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 习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社会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是由其自我概念和角色认知所驱动 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结果。
阐述学习社会认知的意义,如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促 进个人成长等。
02
社会认知的概念
定义与含义
定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评 价他人、自己和社会事件的心理 过程。
含义
社会认知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它涉及到个体如何获取、处理 和解释信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 象、判断和决策。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印象的形成
印象的持久性
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认知,首先通过 印象来形成初步认知。
有些印象一旦形成,可能会持续较长 时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印象的调整
随着信息的不断获取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会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印象。
社会判断
判断的依据
人们在进行社会判断时,会根据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
信息和情境来进行。
育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思考和解决问题。
03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可
以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来提
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学习型组织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持续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还发生在组织层面。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组织 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

18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社会思维类型
假想观众 希望被他人注 意、觉察
个人神话
没有人真正了 解他们的真正 感受;远离现 实的世界。
19
❖个人神话的三个成分:
▪ “独一无二” ——特殊,无人理解;抑郁 、孤独。
▪ “无懈可击” ——高的自我价值感、违纪 行为。
▪ “无所不能” —— 高的自我价值感、好的 应对方式。
❖ 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主试向儿童描述一个故事情 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与事实不相符), 然后主试向儿童提问,看儿童是否能推断出主人 公的真实信念。
45
错误信念任务(false belief task)
❖ 测试任务 ❖ (1)意外转移任务:儿童看到实验者和小明的男孩一起。
实验者在小明面前把一块巧克力藏在一个盒子下面。然后 小明离开房间一会儿,当他不在时,实验者把巧克力移到 另一个地方藏起来。问儿童被试巧克力实际在何处,以及 当小明回来后,会在什么地方寻找巧克力。
33
阶段4:社会与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及 以上),进入青春期的个体试图将别人的观 点置于自己建构的社会系统中加以比较。即 青少年相信处于相同社会团体的个体会有相 似的观点。
34
塞尔曼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与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
大多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 (12岁-15岁以上)
程、心理状态或属性的推论、信念或观念。 ❖ 实线箭头代表外显的社会行为,而不是隐蔽的心理行为。
5
社会认知的性质
❖自我既可能拥有各种关于另个人或一组人的认
知,也能拥有各种关于自己的认知。
❖社会认知也能够包含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各种不
同关系和相互作用。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
社会思维类型
假想观众 希望被他人注 意、觉察
个人神话
没有人真正了 解他们的真正 感受;远离现 实的世界。
19
❖个人神话的三个成分:
▪ “独一无二” ——特殊,无人理解;抑郁 、孤独。
▪ “无懈可击” ——高的自我价值感、违纪 行为。
▪ “无所不能” —— 高的自我价值感、好的 应对方式。
❖ 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主试向儿童描述一个故事情 景(通常故事中主人公的信念与事实不相符), 然后主试向儿童提问,看儿童是否能推断出主人 公的真实信念。
45
错误信念任务(false belief task)
❖ 测试任务 ❖ (1)意外转移任务:儿童看到实验者和小明的男孩一起。
实验者在小明面前把一块巧克力藏在一个盒子下面。然后 小明离开房间一会儿,当他不在时,实验者把巧克力移到 另一个地方藏起来。问儿童被试巧克力实际在何处,以及 当小明回来后,会在什么地方寻找巧克力。
33
阶段4:社会与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12-15岁及 以上),进入青春期的个体试图将别人的观 点置于自己建构的社会系统中加以比较。即 青少年相信处于相同社会团体的个体会有相 似的观点。
34
塞尔曼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与青少年观点采择能力
大多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 (12岁-15岁以上)
程、心理状态或属性的推论、信念或观念。 ❖ 实线箭头代表外显的社会行为,而不是隐蔽的心理行为。
5
社会认知的性质
❖自我既可能拥有各种关于另个人或一组人的认
知,也能拥有各种关于自己的认知。
❖社会认知也能够包含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各种不
同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ppt

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说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 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民本→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的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 会主义价值原则。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 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 (物的尺度——合规律性) ☆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 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尺度——合目的性)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进步的评价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 象的社会价值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既要体现 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 社会评价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坚持实事求是,要 处理好与先见的关系。(即使人们在具体的研究之前, 已经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评价结论,它也不能代替在具 体的社会研究中,依据对象的事实发生和发展的逻辑所 做的具体评价。)(实事求是的社会研究会呈现出对象 自身的价值向度和逻辑,这会影响、矫正甚至改变既有 的价值观念,使我们形成真正合理的评价尺度或标准。 )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田或试验室,而是 在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 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 “体认”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 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 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
第四章社会认知优秀课件

组别 友好评价(%) 实验条件
1 78
先阅读热情外向材料,
后阅读冷淡内向材料
2 18
先阅读冷淡内向材料,
后阅读热情外向材料 3 95
只阅读热情、外向材料
43
只阅读冷淡、内向材料
2、近因效应 与第一印象的首因效应相对应的是近因效应, 指的是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 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从而使 我们“忘记”以往的信息,而凭新获得的信息 对他人作出判断。
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 第一次实验:
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和谨慎 二组: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和谨慎 第二次实验: 一组:聪明,熟练,勤奋,礼貌,坚决,实干和谨慎 二组:聪明,熟练,勤奋,生硬,坚决,实干和谨慎
二、认知他人的内涵
1、对情绪、情感的认知
认知他人的情绪、情感也常常是通过对其外在表现 做出判断的过程。这些外在表现主要有:
(4)惯性
社会知觉现象的一次次反复出现,周而复 始,就会忽视知觉对象的变化,仍对客 体作出同样的直观反应。
二、社会印象及其特点
1、主要指人们利用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形 成对他人的印象。
2、社会印象的基本特点
(1)间接性:
社会知觉是以感官为基础,是主体的感官与社 会刺激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直观反应。而社会印 象则是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对知觉到的社会 刺激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使发生过的客体在 大脑中的成像。因而,社会印象具有对客体间 接成像的过程,即具有间接性。
一次(3+3)=6分;
二次(3+3+1+1)=8分
第二节 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
一、认知他人的过程
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认知

—— 一项实验:11个词汇,其中7个引起不愉快情绪或社会禁忌的词 汇,逐一呈示,在被试认知后报告,用皮肤电反射测定情绪状态,考 察电反射与报告否一致?……
—— 生活中,面对高大歹徒, ……;看望重症病人,……
• 形成完形:把有关信息、特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印象,带有主观色
彩
■
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对人的社会行为、人际互动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他人情感;他人性格;人际关系;第一印象】
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 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他人 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 表情有三类: • 面部表情(视线联系)
身段表情(舞蹈语汇、四肢、躯体); 言语表情(歌唱家、演说家)。
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
• 面部表情判断: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何者重要? 发展特点,对若干表情判断达一定正确程度与年龄有关。(见表) ■
•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健康有重要影响。乐 观态度、面对疾病时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 Seligman,Peterson: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记录,这些人在1980年 的健康状况,两者比较,……
• 负性情绪——导致:紧张应对: —— 心脏功能受影响;免疫系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
(2)对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认知与寂寞。——社会认知中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会体验到更多 的寂寞,长期寂寞者会以消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社 会关系或他人难以相处、把事物看成自己无法控制。
• 社会认知与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 Philip Zimbardo有项研究:害羞女生,大噪音,与英俊男士交谈……
—— 生活中,面对高大歹徒, ……;看望重症病人,……
• 形成完形:把有关信息、特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印象,带有主观色
彩
■
3,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1)对人的社会行为、人际互动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的范围
【他人情感;他人性格;人际关系;第一印象】
1,对他人表情的认知
• 人们往往根据他人的表情来判断其心理。判断的正确程度取决于对他人 表情的认知与解释。
• 表情有三类: • 面部表情(视线联系)
身段表情(舞蹈语汇、四肢、躯体); 言语表情(歌唱家、演说家)。
其中,面部表情尤为重要。
• 面部表情判断: 眼部肌肉、口部肌肉何者重要? 发展特点,对若干表情判断达一定正确程度与年龄有关。(见表) ■
• 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人类的行为和认知对自身健康有重要影响。乐 观态度、面对疾病时乐观解释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条件。 Seligman,Peterson:哈佛大学1946年的一次面谈记录,这些人在1980年 的健康状况,两者比较,……
• 负性情绪——导致:紧张应对: —— 心脏功能受影响;免疫系统受抑制;自主神经系统受损。 ■
(2)对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认知与寂寞。——社会认知中只注意生活中消极方面,会体验到更多 的寂寞,长期寂寞者会以消极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责备自己没有良好社 会关系或他人难以相处、把事物看成自己无法控制。
• 社会认知与焦虑。——人们对情境的认知与控制可以使人避免焦虑。 Philip Zimbardo有项研究:害羞女生,大噪音,与英俊男士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