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32页PPT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认知(ppt)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
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 反映,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是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的。
你看到了一对情侣或是一個骷顱头?
(2)、知觉的整体性(组织性)
知觉的对象由不同的部分、 不同的属性组成,但我们总是把 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 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
时尚 性感
憨厚 老实
自然特征 社会特征
心理特征
非语言线索
• 面部表情 • 目光
接 触-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诚实直率; 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敌意、爱慕的信号 • 姿势
面部表情--什么样的情绪 ?
a) 快乐, d) 悲伤,
b) 惊讶, e) 生气,
c) 害怕 f) 厌恶
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 小 恒 常 性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考考你的观察力
考 考 你 的 观 察 力
三、错 觉(illusion)
---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 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
---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错 觉。
触觉
绝对阈限
夜晚晴朗时可以看见50公里处的一只烛光 安静环境中可以于6米外听见手表秒针走 动声 可尝出7.5升水中加入的1 茶匙糖的甜味
可闻到在三居室中洒一滴香水的气味
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出落在面颊上即有感 觉
感觉剥夺实验
贝克斯顿在美 国麦吉利大学募集 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 在床上睡觉,并有 每天20美元的酬劳。 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何时退出实验。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进步观
3、社会进步趋势的根据与社会进步的内容
社会进步趋势的根据
社会进步的内容
第十六页,共17页。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1、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 根本标准。
2、如何运用(理解)社会生产力根本标准?
2、社会认知的媒介:
符号及其分类
3、社会认刻板效应
第八页,共17页。
(二)社会认知的特点
主要依靠思维的抽象力。
中间层次较多、间接性比较明显。
社会认知总是与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
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理解”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九页,共17页。
(三)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有意识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价值与事实的统 一。
3、注意避免和克服的几种观念误区:
第三页,共17页。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1、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神话的阶段
经验的或日常意识的阶段
科学的阶段
2、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关系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要求: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
第十四页,共17页。
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主要内容:
社会进步的评价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第十五页,共17页。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1、社会评价的含义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首先要以事实为依据。 社会评价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社会进步观的历史演变:
古代社会的进步观 现代意义上的进步主义观念
第四页,共17页。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课件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课件
一、社会现象 二、社会认知 三、社会评价
目录
1
一、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是社会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 外部形态。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
社会现象作为人们有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是具有主观性的“自觉意志和特殊目的”与具 有客观性因果关系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和事实 的统一。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价值和事实统一起来。
真理和谬误是互相对立的统一体。
7
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 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客观性乃是真理的 根本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 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第二,检验真理的 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都是 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
9
价值
价值就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关 系范畴(肯定与否定关系)。
主体需要
客体属性
10
价值来源于客体
客体也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世界或 客观条件,具有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 的属性。
人利用外部世界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产生价值关系。
客体既包括事物、现象,也包括人。
11
社会认知不只是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 “描述性”把握,还包括“批判性”研究和“规 范性”把握。
“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 “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量对
象。
22
(二)社会观察与社会调查
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其影响 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
社会科学的方法有许多,社会观察、社会调查和 社会实验都是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目 的都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不应当附 加任何外来成分。

社会认知PPT课件

社会认知PPT课件
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认知是一个信息 加工过程,涉及注意、记忆、思
维和判断等心理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是 社会认知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学 习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社会认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是由其自我概念和角色认知所驱动 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结果。
阐述学习社会认知的意义,如提高人 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促 进个人成长等。
02
社会认知的概念
定义与含义
定义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评 价他人、自己和社会事件的心理 过程。
含义
社会认知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它涉及到个体如何获取、处理 和解释信息,以形成对他人的印 象、判断和决策。
社会认知的重要性
印象的形成
印象的持久性
人们对他人或事物的认知,首先通过 印象来形成初步认知。
有些印象一旦形成,可能会持续较长 时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印象的调整
随着信息的不断获取和经验的积累, 人们会不断调整和修正自己的印象。
社会判断
判断的依据
人们在进行社会判断时,会根据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当前的
信息和情境来进行。
育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思考和解决问题。
03
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可
以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来提
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构建学习型组织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持续的过程,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还发生在组织层面。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构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组织 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第六讲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

第六讲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

2016/12/17
7
1、什么是事实?
前苏联哲学家柯普宁把人们对“事 实”的理解和运用概括为三类: • (1)现象、事物本身被称为事实; • (2)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感觉和 知觉被认为是事实; • (3)事实也指我们想用它来论证或 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 理。
2016/12/17 8
• “事实乃是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 (及其情况)为概念所接受,并由主体 作出判断而被知觉的。事实乃是关 于感性经验的一种知识形式。一般 地说,所谓事实就是经验事 实。” ——彭漪涟《事实论》 “事实” 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 (1)可靠性; • (2)客观性; • (3)理论附着性。
2016/12/17
19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合理性理论
(1)不同参与者作为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 的主体,真诚地、自愿地、平等地交往行动; (2)不同参与者“解释性地讨论”、论证性地 表达、反思性地批判; (3)在普遍的交往行动、学习行动、讨论批判 行动中,达到比较一致的合理性的确立。
2016/12/17
• 社会科学研究所要达到的“正确”,不是 单纯认知意义上的真假对错,还包括价值 观上的是非对错。社会科学理论体现着认 知和评价、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统一。
• 主体尺度的复杂性:个体与群体、小群体 与大群体、眼前与长远的矛盾 •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6/12/17
6
二、社会事实
1.事实及其特点 2.社会事实及其特点 3.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的困境
德意志意识形态2016123122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素养2016123123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认知

案例: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语言线索?——香水的销量虽 然没有爆跌,但是正在稳步下降。
华尔街日报,1998年12月27日——Ari Kopelman 的总经理在拜访朋友时 经常设法看一看主人的卧室。在一个又一个的化妆台上,他看到一大堆 用了半瓶的香水堆积着。“每个女人一定都积压了能用157年的香水。 Kopelman先生说。

让被试判断此人是 否慷慨、幽默,结 果如下
慷慨 第一组 90%
幽默 77%
第二组 10% 75%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
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这就是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事先提醒被试避免作出草率判断,并告知他们要考
虑到全部有用信息,首因效应就可以减弱。 近因效应就会发生,我们就可能注意对方的“现在”表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的原点,任何社会知觉都由自我知觉开始, 都有自我知觉的参与过程。
所谓的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自我知觉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又叫自我认识,或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特 征的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 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人们称它为嗅觉器官的转变。如今,女人们走在走廊上,上班和外出吃 饭,香水的香味少多了。亚特兰大一位31岁的叫Mary Collins的市场主 管说:“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香水和在它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了。”
香水工业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那时作战回来的Ggs为他的情人带来 了经典的Chanel 5。随后昂贵的香水成了梳妆台上必备之物。香水工业 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60亿(美元)的盛况。但它的发展在90年代初慢 了下来。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以每年2%到4%的速度下降。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ppt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ppt

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说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 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民本→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的标准的时代表达,体现了社 会主义价值原则。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 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追求和服从真理。 (物的尺度——合规律性) ☆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 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的尺度——合目的性)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社会进步的评价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这里说的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 象的社会价值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既要体现 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 社会评价首先要以事实为根据,坚持实事求是,要 处理好与先见的关系。(即使人们在具体的研究之前, 已经形成某种价值观念和评价结论,它也不能代替在具 体的社会研究中,依据对象的事实发生和发展的逻辑所 做的具体评价。)(实事求是的社会研究会呈现出对象 自身的价值向度和逻辑,这会影响、矫正甚至改变既有 的价值观念,使我们形成真正合理的评价尺度或标准。 )
★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不是在试验田或试验室,而是 在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中。只有当研究者近距离甚至 零距离地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行为,才能真正 “体认”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 把握住作为现象和本质之统一的“社会现实性”,进 而如实地进行事实描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六章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六章ppt
Page 8


3. 概括与综合
抽象并非社会认识的最高任务,社会认识的最 高任务是从“理性的抽象”达到“思维的具体”, 也就是达到“具体的普遍性”。这就需要使“分析” 与“综合”有机地统一起来。
社会科学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不只是 关于对象的“实证性”研究和“描述性”把握,还 包括了“批判性”研究和“规范性”把握。所谓 “批判”,是思维和观念领域的分析、解构和重构; 所谓“规范”,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要求、衡 量对象。社会科学正是通过其批判性和规范性实现 其影响人的行为和社会现实的功能。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六章在本教材中的地位和意义: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因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就是社会认知与评价 这两种方法的辩证统一,这一章正是具体地讲述社会 认知与评价方法的。 社会科学方法论所要面对、分析和解答的,直接 而言,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各种具体方法,归根到底, 则是人的社会活动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现象。人的 社会活动及其社会现象,既有客观事实性,又包含着 价值属性,与人的目的、应该相关;这两个方面可以 相对分开,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
Page 5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把 握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 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 类社会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
下面先分开来讲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的性质和特点



1. 社会认知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的真理 社会认知所要实现的任务是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 方向的把握。
根本点上实现和解与统一。
Page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