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 第四章第二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选择题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的物质中,由光反应提供的是( ) A.O2和H2O B.CO2和C3C.[H]和ATP D.CO2和C5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答案:C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解析: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影响光反应,光反应降低,亦引起暗反应降低。
答案:B3.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解析:[H]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膜上被利用。
答案:C4.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解析: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后,经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有机物(糖类)。
故答案为D。
答案:D5.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内膜上B.图b表示叶绿体,Mg与其内的叶绿素合成有关C.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D.两图所示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解析:a、b图中显示的结构都具有两层膜。
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课件 (新版)冀教版PPT
B.有无二氧化碳
C.植物所需的水分
D.有无光照
4.科学家发现用汽水浇灌植物能促进
植物的生长。原因是汽水能( B )
A.促进细胞呼吸 B.加强光合作用 C.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值 D.加强蒸腾作用
5.王奶奶种的冬瓜长得个真大!最 大的重达40多斤,那么冬瓜的原材
料是( C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机盐和水
漂洗、滴加碘液
结论:二氧化碳是
观察叶色变化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应用
水肥条件具备,适当增加 二氧化碳 浓度,可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 的 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 平衡。(碳-氧平衡)
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既要控制工业 生产和人们生活中 二氧化碳 排放量,又要保护
3.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以及从 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原理------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实验变量是CO2 甲图为对照组
实验步骤:
甲水槽内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乙水槽内加入等量清水
暗处理
进行光照 脱去叶绿素
现象: 甲:不变蓝,没产生淀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蓝,产生淀粉
A.美观 B.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C.进行光合作用 D.蕴含有机物
2.用凡士林将广口瓶的瓶口密封,
目的是( B)
A.防止装置中的水分蒸发 B.密闭瓶内气体 C.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 气不泄露出来 D.使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二 氧化碳不泄露出来
3.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 (共28张PPT)
3.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 装置。先将这个装置放暗室 24 小时,然后 移到阳光下;瓶子内盛有 NaOH 溶液,瓶口封 闭。
(1) 数小时后摘下瓶内的叶片,经处理 后加碘液数滴而叶片颜色无变化,证 无淀粉 明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 。 (2)瓶内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除去CO2 。 (3) 将盆栽植物先放在暗处 24 小时的作 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耗体内原有的淀粉 。
A
(光补偿点)
B
(光饱和点)
光强度
黑暗中呼吸作用强度
(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温度)
CO2 吸 收 或 释 放 量
光合作用
0
温度
光合作用整套机构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高时光 合速率会减弱。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作用 速率。
(3)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CO2浓度)
光 合 速 率
1. 如何提高大田和温室 中的CO2含量?
3、在光合作用中,需消耗ATP的是(
A、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A )
B、CO2的固定
C、水在光下分解
D、 叶绿素吸收光能
4、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 质是( A ) A、[H]和ATP B、[H]和O2
C、O2和ATP
D、[H]和H2O
5、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将黑藻放入含有18O的水中,过 一段时间后,分析18O放射性标记,最先( ) D A、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中发现 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中发现 C、在植物体内的淀粉、脂肪、蛋白质中均可发现 D、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
CO2的固定:CO2+C5 2C3
[H],ATP C3的还原:2C3 (CH2O) 酶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3.3.2《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主要的探究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和资料探究,使学生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
第一个实验是学生主动操作、观察、归纳出实验结论,后一个探究是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推知得到。
进而在“知识链”环节上加以总结,最后“实际用”以近日探究的结论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去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绿色事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分析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写出反映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1、运用植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
2、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
(三)情感目标1、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媒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视频资料。
实验。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课程设计(一)导入导入1,课本上例子,出示粮食图片和粮食缺乏的资料,引入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导入2,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制造这些产物的原料。
课上进行讨论,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二)讲授新课1、实验(1)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猜测光合作用的原料可能有哪些?答案可能有:空气、土壤中的物质、水分等等(可通过淀粉中的组成推测)(2)首先探究空气中是否有一些气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原材料。
(3)请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至在用广口瓶扣住植株。
(4)将学生所作的植株收集好。
昼夜处理一晚上,在光照2~3小时,可以让下一个班使用,循环下去。
(5)用上一个班做好的植株,进行淀粉的实验鉴定,首先请各小组回忆上次的实验做法,进行实验。
(6)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 (2)
基质 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及
其它代谢活跃物质。羧化酶约占可
溶性蛋白质的50﹪,还DNA、
RNA、核糖体、淀粉体、嗜锇颗粒
(叶绿体的脂类仓库)等。
二、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藻胆素。它们存在于类囊体上。 前两类为高等植物的叶绿体色素。 1、叶绿素(chlorophyll,chl) 主要有Chla和Chlb,不溶于水,易溶 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峰在蓝紫光区。不 吸收长波光
(三)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 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Chl + hν chl* 激发态
基态 光子能量
蓝 光
红 光
荧光(fluorescence): CHL从第一
-
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磷光(phosphorescence):CHL从 第一三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叶绿素的荧光和磷光现象说明叶 绿素能被光所激发,而叶绿素的激发 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第一步。
吸收光谱:叶绿素对不同波长光吸收后 形成的光谱。
叶绿素在红光区(640~660nm)和蓝紫 光区( 430~450nm)有最强吸收。叶绿素 对绿光吸收最少,故叶绿素溶液呈绿色。
类胡箩卜素在蓝紫光区有最强的吸收。
chla与chlb吸收光谱的区别: ▽ chla在红光区的吸收带偏向长波方向, 吸收带较宽,吸收峰较高。在蓝紫光区吸收 带偏向短波方向,吸收带较窄,吸收峰较低。 对蓝紫光的吸收为对红光的吸收的1.3倍。 ▽ chlb在红光区的吸收带偏向短波方向, 吸收带较窄,吸收峰较低。在蓝紫光区吸收 带偏向长波方向,吸收带较宽,吸收峰较高。 对蓝紫光的吸收为对红光的吸收的3倍,说明 chlb吸收短波蓝紫光的能力较chla 强。
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
新课标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新课标生物教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中的第二节“光合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绿色植物叶片、显微镜、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片绿色的植物叶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片叶片的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叶片中的叶绿体,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
4. 例题讲解:以具体的实例解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方便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1)请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请阐述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的意义在于:一是为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二是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为生态系统提供了物质和能量,二是参与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三是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基础。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
冀少版 生物 八年级上册 光合作用的原料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原料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重点)(难点) 2.说明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素养)
你知道大树光合作用吸收和释放了什么气体 吗?
探究竟▪实
验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 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是食物的来源。 2.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氧气的来源。 3.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是能量的来源。 4.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氢氧化钠 装置一
--→变量是什么?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设置两个装置? 设置对照
3.为什么放在暗处一昼夜? 耗尽叶片内原有淀粉
4.如何检验叶片有无淀粉生成? 滴加碘液变蓝说明有淀粉生成
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
---→氢氧化钠
--→清水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的是( C )
A.光照强度
B.二氧化碳浓度
C.空气湿度
D.水的供应
2.下列物质属于光合作用必需原料的是( D )
A.氧气
B.淀粉
C.氢氧化钠
D.二氧化碳
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C )
A.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食物的来源 B.把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人和动物能量 的来源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苏教版教学课件苏教版高一生物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课件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土壤减少的重量 = 植物增加的重量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74.47 kg 土壤减少0.06 kg
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 是土壤。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直到1785年,发
现了空气的组成,人
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 放出的是O2,吸收的 是CO2。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
黑暗处理一昼夜 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碘蒸气处理
结果: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 色变化。
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需要光。
解开植物光合作用之谜
1880年(德)恩吉尔曼的实验
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 好氧性细菌
水绵临时装片在黑暗、没 有空气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果: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亮的部位 结论: 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解开光合作用之谜
人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H2O和CO2。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CO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叶绿体中主要的色素有几种?
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最宽
叶绿素b
捕获光能的色素
分 光 仪
色 素 红橙黄绿蓝靛紫
结论: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能的作用
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约占3/4)
叶绿素b(黄绿色)
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
(橙黄色) 胡萝卜素
第二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掌握光合作用的主要步骤:光反应、碳固定反应和呼吸反应。
2、理解气体的组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气体变化的影响。
3、运用光合作用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物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引入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生产有机物的概念,重点讲解光合反应、碳固定反应以及呼吸反应,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是如何运作的。
2.启发式学习:学习光合作用,再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如太阳能发电等,引出植物如何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光合作用,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3.小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实验课程,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光合作用对气体组成的影响,研究光合作用的原理,观察植物给环境的益处。
4.合作探究:学生自己搜集植物给我们环境的好处,运用自身的认知和思维,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光合作用的有效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行深刻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反思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为基础的重要过程。
第四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过程学案
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第三课时)主备人:张玉梅审核人:王升友使用时间:编号:17 【学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推导分析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3、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
【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光反应、暗反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习难点】条件改变对其它物质的影响变化【学习过程】回忆与思考: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哪些?它们存在何处?它们有哪些作用?2、光合作用为何要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活动一:绘制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指出各部分名称并分析与光合作用发生有关的条件活动二:阅读教材P75光合作用的过程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分为那两个阶段?它们的发生个需要什么条件?2、光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3、光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色素吸收光能有那两方面的用途?5、光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6、光反应最终产生的[H]和ATP到哪里去了?7、暗反应发生的场所在哪里?为什么发生在这里?8、暗反应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是否一定需要光?9、CO2来源于何处?10、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怎么样?活动三:小组合作共同构建光合作用完整的图解,并通过图解完成下列问题:光反应暗反应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②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1、ATP的转移方向如何?ADP呢?2、推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反应是否产生水?3、有关元素的转移途径:①H2O中H和O的转化a.H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②CO2中C和O的转化a.C的转移途径b.O的转移途径4.讨论:光合作用不同条件下各物质的变化条件C3C5[H]和ATP(CH2O)的合成量CO2供应不变,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停止光照CO2供应增加,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光照不变1.在叶绿体中,CO2和H2O是怎么转化成糖类和氧气的呢?2.此过程中色素吸收的光能是怎么到有机物中的?3、人们一直认为,天刚亮时空气最清新,O2含量最多,所以人们(特别是老人)总喜欢在天微亮就起床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第2节: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一)叶绿体的动态变化①分部特征:躲避响应:光照强度很高时,叶绿体通过位移避开强光的行为;(避免强光损害)聚集相应:光照强度较弱时,叶绿体汇集到细胞的受光面的行为;(最大限度吸收光能) ②动态连接:叶绿体通过内外膜延伸形成的管状突起实现叶绿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二)叶绿体的分化和去分化①叶绿体由原质体分化而成;②在组织培养时,叶绿体可以去分化再次形成原质体(三)叶绿体的分裂与线粒体相似,形成分裂环。
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一)叶绿体双层膜,外膜通透性大,含有孔蛋白,内膜通透性低(二)类囊体类囊体堆叠成为基粒,类囊体之间是相互连接的,所以全部类囊体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完整连续的封闭膜囊;类囊体及堆叠方式大大增加了膜面积,有益于更多地捕获光能,提高光反应效率;类囊体膜富含半乳糖的糖脂(主要是亚麻酸)和极少的磷脂,所以流动性非常大,有益于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的侧向移动。
(三)叶绿体基质……三、光合作用(一)原初反应1、光合色素:叶绿素:吸收光、卟啉环+叶绿醇、镁离子、插入类囊体膜上类胡萝卜素:吸收叶绿素不能吸收的光,回收叶绿素分分子上多余的能量,光损伤防护功能藻胆素:吸收叶绿素不能吸收的杂色光,一般存在于细菌和藻类中2、光化学反应:指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而引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天线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传递到Chl,Chl从而转为激发态Chl*,结果就是Chl*放出电子,传递到原初电子受体A,A从而转为A-,而Chl*则转为Chl+,A-转移电子给NADP+,而Chl+则从水中获得新的电子e,至此,光能转换为电能。
(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1、电子传递:①电子载体组成:细胞色素、黄素蛋白、醌、铁氧还蛋白等②光系统种类:PSⅠ、PSⅡ③光系统结构组成:捕光复合物、反应中心复合物④PSⅡ:由反应中心复合体和PSⅡ捕光复合物组成,功能是利用光能在类囊体膜腔面一侧裂解水并在基质侧还原质体醌,使类囊体膜的两侧形成质子梯度。
生命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ppt
▪ 暗反应为光反 应提供ADP和 NADP的补充
六、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 温度
▪ 存在一个最适温度
▪ 光照强度
▪ 有最适光照强度
▪ CO2浓度
▪ 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 “大气施肥”
七、光合作用的意义
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 本源泉,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代谢中最 基本的一个环节。 ▪食物来源 ▪能量来源 ▪维持大气平衡
▪ 光反应
O 2
HO
2
e-
H+
NADPH
叶绿素a 活化叶绿素a
e-
NADP+
ATP ADP+Pi
场所:基粒片层结构 条件:光照、酶
▪ 暗反应(卡尔文循环) ATP ADP+Pi NADPH NADP
C3
CO2
C5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无光或有光均可、酶
(C暗反 应提供ATP和 NADPH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 化与能量转换
第二节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史
▪ 柳树试验 ▪ 普里斯特利实验 ▪ 萨克斯实验 ▪ 鲁宾和卡门实验 ▪ 卡尔文实验
英国科学家 约瑟夫·普利斯特利
现象:
现象:
蜡烛 熄灭。
蜡烛 持续 燃烧。
现象:
小鼠 死亡。
:
现象:
小鼠 存活。
二、概 念:
▪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的作用过 程。
三、场所:叶绿体
▪ 结构:
▪ 双层膜 ▪ 基粒:由类囊体
组成的片层结构 构成,上有色素、 酶。 ▪ 基质:含有酶。
▪ 色素:
▪ 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黄素 ▪ 胡萝卜素
苏教版教学课件4.2第二节光合作用
恩吉尔曼实验的结果
分析:这一巧妙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表明:叶绿素a和b在蓝光和红光 部分都有很高的吸收峰,叶绿体中的胡萝 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 叶绿素a
呈现 蓝绿色
吸收峰 蓝(窄) 红(宽) 蓝(宽) 红(窄) 蓝紫色 蓝紫色
作用 收集、转 换光能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绿色
呈黄色 黄色
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所以不同
色素可以在滤纸上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开,各 种色素分子在滤纸上可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2.实验流程图示
提取色素:称取5 g绿色叶片 剪碎,加少许SiO2和CaCO3 充
加5 过滤 色素滤液 mL丙酮 分迅速研磨 棉塞封口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 cm长、1 cm宽的纸 条,剪去一端两角(防止边缘扩散速度 制滤纸条 太快) (2)在距剪角一端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 横线 (1)用毛细吸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 滤液划线 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要求细直齐)
淀粉遇碘会变蓝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实施者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 普里斯 物,密闭——蜡烛不易 特利 熄灭;小鼠与绿色植物, 密闭——小鼠不易窒息
植物能更新空 气(提醒:更 新何种气体当 时不知道)
萨克斯
绿色叶片光合 作用产生淀粉
恩 格 尔 曼
O2是叶绿体 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 合作用的场 所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实验材料:
菠菜叶片若干,石英砂,碳酸钙,丙 酮,层析液,滤纸条,天平、棉花,剪刀, 铅笔,直尺
实验步骤:
1 4
2
5
3
6
实验强化在平时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高二生物 第二节 光合作用 学案
第二节光合作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2)概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
(2)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2)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
【重点难点】1.重点:(1)实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二者的关系。
2.难点:(1)实验的设计(2)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课堂目标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我们将要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依次是怎么发现的? 一、产物氧气的发现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的实验:2二、产物淀粉的发现设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光能到哪里去了?三、光合作用场所的发现: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实验(P64“积极思维”)四、产物来源的探索:释放O2来自于H2O还是CO2;有机物是如何来的?12【归纳小结】场所:____________ 动力:___________ 原料:___________ 产物:__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光合作用有关问题的探究实验问题:请你思考有关光合作用的场所、动力、原料、产物,选取课题进行实验设计。
建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的问题,共同设计探究实验。
课题例如1、验证萨克斯淀粉生成的实验2、验证氧气生成的实验探究3、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02吗?(课上要求小组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探究问题及实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光合作用
植物为什么会生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 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土壤减少的重量 = 植物增加的重量
第二节光合作用
1642年(比利时)海尔蒙特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74.47 kg 土壤减少0.06 kg
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 是土壤。
第二节光合作用
分离色素:3ml层析液,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 一端朝下,略微倾斜靠着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 析液,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分离色素
层析液: 分离色素
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 触到层析液。
★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滤液细线 层析液
胡萝卜素
捕 类胡萝
获 卜素 叶黄素 光 (占1/4) 能
1880年(德)恩吉尔曼的实验
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 好氧性细菌
水绵临时装片在黑暗、没 有空气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第二节光合作用
极 细 光 束
黑暗中
光照下
结果: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上被光束照亮的部位
结论: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第二节光合作用
人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有 H2O和CO2。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到底来自水还是来自CO2?
第二节光合作用
1940年(美)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O2
18O2
C18O2
O2
第
小球藻溶液
一
组
H218O
第 二 组
H2O
结论: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第二节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又是 怎样合成的?
第二节光合作用
1948年(美)卡尔文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 作用,探明了CO2中的碳转化 为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称为 卡尔文循环。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约占1/4)
叶黄素 (黄色)
吸收蓝紫光
的
叶绿素a
色 叶绿素
素 (占3/4) 叶绿素b
胡胡萝萝卜素卜素 叶叶黄素黄素
最宽
叶叶绿素绿a素a 叶叶绿素绿b素b
滤纸上色带的排列顺序如何?宽窄如何?说明什么?
色素
捕获光能的结构
分布: 主要分布在绿色植物的 叶肉细胞
形态: 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结构: 外膜 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过 内膜
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堆
第二节光合作用
原料、条件、场所、产物
CO2+H2O
光能 叶绿体
(CH2O)+O2
糖类
第二节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与细胞中的色素 有关。 叶绿体中有哪些色素呢?
白化苗因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会死亡
第二节光合作用
实验原理: 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如无水乙醇、丙酮等。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 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 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反之则慢,因而可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
第二节光合作用
直到1785年,发 现了空气的组成,人 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 放出的是O2,吸收的 是CO2。
第二节光合作用
1864年(德)萨克斯的实验
黑暗处理一昼夜
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碘蒸气处理
结果: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 变化。
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需要光。
第二节光合作用
提取色素:剪碎—加药品—研磨—过滤
第二节光合作用
下列试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CaCO3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SiO2: 使研磨更充分 丙酮(或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制备滤纸条:长6cm 宽1cm,剪去一端的两角 在距离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线
画滤液细线:细、直、齐、色浓。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着铅笔线均 匀地画,待滤液干燥后再画2—3次。
基粒 叠而成,类囊体薄膜上
含色素和酶
基质 含多种光合作用所必需
酶
的酶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
1883年,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
第二节光合作用
分
色
光 仪
素
红橙黄绿靛蓝紫
结论:色素具有选择吸收光能的作用
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
第二节光合作用
叶绿素(约占3/4) Nhomakorabea叶绿素a(蓝绿色) 吸收红光 和蓝紫光
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的不足在 哪里呢? 答:没有考虑到空气的影响。
第二节光合作用
1771年(英)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他并不知道 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那种成分。
第二节光合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根豪斯的实验
他发现:普利斯特利 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 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 叶才能更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