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教育。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关注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本文将探讨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多样性的选择和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些学生偏爱课堂讲授,有些学生则喜欢自主学习。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意味着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教材、课本、参考书籍等。
同时,也需要有开放的课堂设置,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不应该是单独的行为,而应该是一个社会化的行为。
同学们可以共同进步、合作探究新知识。
教育机构应该建立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其他学生之间的交往。
这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交换学生合作、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现。
鼓励学生去探索学生应该被鼓励去探索新领域。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机会给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他们热爱的领域。
这可以通过组织研究项目、研究小组等方式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并独立地探索相关的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自我定位能力。
给予学生控制权学习的主动权意味着学生需要掌握学习的控制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经常被动地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需要自主地掌控学习。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控制权,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和控制自己的学习流程。
这可以通过允许学生选择教材、设定学习目标、自主评价等方式来实现。
结语以上列举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几种方法。
教育机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好的教育环境。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目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样本(3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样本《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作者提出的理论和观点的分析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导致孩子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现代社会变化迅速,知识更新飞快,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作者提到了几种具体的教育方式。
一种是基于任务学习的模式,即通过给孩子提出真实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另一种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模式,即通过让孩子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孩子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作者还提到了基于情境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能够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后,作者还就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创造一个积极、开放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营造鼓励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经验。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机会。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要求,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
现代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和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老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时代了,现如今的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一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而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赞同。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这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
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更善于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比较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学得好。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教师需要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更加自由、更加舒适和更加愉悦。
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节奏和方法。
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
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会学习”的根本措施。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结合平时教学,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教学行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行动的归宿,它决定着教学行动。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重视创新的社会。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会学习”,目的达到会创新。
一个会学习、会创新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有潜力的民族。
从这个意义出发,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具体来说,备课时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课时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方法。
(二)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正确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教学行动上是要设计灵活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从怎样启发学生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怎样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自学时空上设计学习过程。
把课堂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活动空间爱主动,喜自由是学生的天性。
我们所教的学生正处在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班级现状,运用六环节教学法: (预习、展示、互动、生成、达标、拓展)来授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重视课前预习,做好学案。
课前预习的主要环节要包括当天的作业,旧知识铺垫和新课传授(问题序列设计) ,这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定教的保证,也是课堂展示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使他们了解课堂中要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对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疑惑。
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取得收获。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发现、去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常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别人不一样的话,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
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说话、活动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自信,敢于说话,凸现人格,其创造潜能才能得以表现出来。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学生,它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
开展师生,生生、组组间的互动交流、讨论,让学生们一起克服学习的困难,品尝学习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在教育领域里创新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究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这一改革的实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锐意探索: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我想,第一要义是在课堂上把主动权切切实实地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主动权学法指导学习习惯1.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拥有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用所学会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内容,自己会学习,也就拥有了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比如在执教《我的母亲》一课时,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反映母亲对作者的“教之严”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来,方法为:找受感动的词句,说自己的体会,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接下来,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描写母亲对作者“爱之慈”的部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泛泛的讲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如,在讲授《故乡》一课时的学法指导可设计得更独特,在导人新课检查预习之后,直接让学生谈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得出本课学习方法为:给课文分段、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有感情朗读。
然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方法是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自然能够增强在课堂在课堂中的主动权。
2.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发挥课堂主动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解决语文教学中怎样“放”的问题。
“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动权,其基本做法是:围绕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一至二个主要问题,教学是从这几个问题人手放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内容和方式由老师安排决定,学生只负责听课、做作业、考试。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记忆不深刻等。
因此,我们需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和发起者。
那么,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兴趣,学习也就没有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发起学习的欲望。
具体方法可以是:1、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比如文学作品、科普视频、实践经验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
二、拓展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听课、看书、做题等方式来学习。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音视频、动画、游戏等,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比如实验、观察、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3、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和参考范围。
三、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同,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学习要求和要求来学习,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定制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智能化教育技术,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学情分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
3、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安排,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动地接收着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很少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我们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自主地探索、思考和学习。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而这些兴趣和特长往往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只有当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他们才会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很少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容易产生依赖性和从众心理。
而如果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教师应该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注重学习主动权的还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学生应该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引者的角色,学生则需要乖乖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和教导。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教学理念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站在讲台上,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
相比之下,如果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更容易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出一种持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更容易形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指定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而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将会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主动地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教育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主地探索和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体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导读:本文是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希望能帮助到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魏崇容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中心校(614307)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一点已不容置疑。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主的学习状态和方式。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有人说每天清晨大街上出现最早的人群是两支队伍。
一是学生,二是民工。
学生从进校开始,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
40分钟的课堂教学当然也被辛勤园丁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所占领。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地使用单位时间,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出,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使是安排讨论、操作、也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控制着。
在学校,孩子们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家里,按照家长的旨意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课外补充练习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程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孩子们失去了思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给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记得有一次送课下乡,上课的老师所授内容是三年级的“可能性”。
一开课,老师就用有趣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活动中。
通过游戏,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事物存在一种情形—“可能性”。
接着,老师又举例讲解了另外两种生活情形。
那就是“一定”。
〔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地理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还有“不可能”〔如:石狮子,会在天上飞(不可能),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不可能)〕。
老师讲解清晰、透彻。
学生学的清楚、明白。
可是,就在新知探索完之后,老师给学生呈现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按题里要求分袋子装东西。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今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教师不主动,学生不积极”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缺少了自主探究和创新。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可以增强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目标和时间表,并且自己评估和调整学习效果。
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习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动的力量。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辅导者,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问题和困难。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建立坦诚的沟通和信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他们成长和发展。
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核心,并帮助他们理解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资源和工具,以便他们能够独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支持和评价,以鼓励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动的力量。
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以便他们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减员”工作,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各项功能,已成为广大教师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认为:要科学地揭示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状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过程参与还是全程参与?这是衡量学生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依据。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主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现状透视,诱发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再思考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问题较多,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无度”、“低效”的状态。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常常存在许多心理障碍(1)急于求成,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
(2)过于信赖,遇到难题不理解,只求“师”不求“思”。
(3)过于迷信老师,盲目崇拜,只当忠实“听客”。
(4)厌倦心理,机械模仿,应付了事。
2.教师走不出自己(1)对学生不放心,讲得多。
(2)对学生不放手,牵得多。
“一种答案,一种形式,一种模式”仍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凡此种种都严重削弱了阅读教学的训练功能。
所以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激活主体意识,全员参与强烈的主体意识,是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的前提,但它不能自发地产生,需要激活,唤醒。
1.教师要变“教”为“导”。
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转换角色,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为“导”。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从学生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参与程度不同的人,要因势利导。
学生中往往有四种情形: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有时参与,基本不参与。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让孩子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依赖师生之间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这本书则提倡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者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实例,例如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培养思考能力、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
知识的获取只是教育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者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达者,更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再次,这本书提醒我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也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作者提到了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例如让孩子参与到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以致用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也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最后,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
当前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仅仅依靠考试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变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而言的,也就是改善传统的教师“灌”学生“记”的模式。
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体精神开始。
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都没有,何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过程应当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策略很多,这里,略举几例说明,用以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克服师源性伤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应做到:①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
把课堂变成学生好“问”爱“问”的场所。
②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45分钟既是教师教学时间,也是学生的学习时间。
这一段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用多了,学生就用少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一言谈”是非常普遍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可能很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一理念的出现是基于对学生需求和学习方式的深入研究,认为学习者应该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导者和责任的持有者。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增强学习自主性三个方面探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重要性。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一个探索事物的天生好奇者,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求的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充分的发现和探索机会。
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学习潜能。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现实生活中,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多样化的,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去解决。
退一步说,学校的知识可能很快过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自主性,将很难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
而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近年来,很多人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权的争议不断加剧。
有人认为学生学习主动权已经被剥夺,应该尽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学习主动权的交给学生可能会导致混乱,需要适度控制。
无论怎样,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潜力。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时,他们会更有兴趣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
否则,如果一味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只是接受老师的指示而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将更有机会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出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当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时,他们将更有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新的思路。
在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挑战,促使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而是需要教师和学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担任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创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这样可以维持教学秩序的确保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得到充分地发挥。
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这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希望未来的教育中,能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实践和探索。
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思维主动权自主探索生活情境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
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将圆锥装满水后又把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第二次,教师让学生小心翼翼地将圆柱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锥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来验证刚才的发现。
结果,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变形为长方体后进行比较计算,获得验证;有的学生则用”倒沙子”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更有的学生选用了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做了”倒水”实验,提醒大家注意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能具有一定的倍数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数学2013·12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承认和尊重学生,把他们当作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要把学生们的主体性意识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参与活动,教师要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需要有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才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力量,这种力量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去探索数学。
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这种欲望的激励与唤醒,并能促使他们保持更长时间的学习热情。
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达成他们的愿望,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从而轻松地理解数学,学得自然、学得轻松。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先创设了一个热烈的校运会场面,播放了一个个运动场景,之后把镜头停留在运动员跳远的激烈场面上,让学生根据运动员每次跳的结果,读出他们的成绩,同时把两个运动员的成绩列表显示在屏幕上。
当学生正沉浸在愉悦的情境中时,笔者提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当裁判员,你能告诉大家这两个运动员哪一个运动员的有效成绩好?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习“小数比较大小”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要主动去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堂课在引入阶段创设了问题情境,营造了主动探究的氛围,促使学生的观念、认知要求达到一个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并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求,使数学学习更有价值,探究的过程就是一种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了主导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会使学生变得过于依赖教师,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应该努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掌控学习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权力。
通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确定、课堂的互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阐述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还给学生应该从设定学习目标开始。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只需按照设定的目标去完成任务。
而这种方式有时候会使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过于关注,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设定中,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确定学习目标。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热衷于学习,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和责任心。
课堂的互动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讲解者的角色,学生们则是被动地接受内容。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也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扮演了评价者的角色,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这种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使他们更加关注分数而非真正的学习。
我们应该尝试一些新的评价方式,例如项目制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这些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反思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每组小朋友的学具袋里都有一些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当我讲完什么是对称图形时,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去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小朋友们一下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其中有一个组小朋友把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如果两边完全重合起来,这个图形便是对称图形。
还有一组小朋友把图形从中间剪开,然后去比一比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我紧接着问“你们对折起来的的折痕谁知道叫什么?”有的说叫“对折线”,有的说叫“中间线”,有的说叫“分开线”,我告诉他们这条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什么是对称略称,也学会了怎么去画对称轴。
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折、画、剪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从而也发现了对称图形很美。
尽管这节课我没强调什么是对称图形,但他们能在较充足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进行了实验和探索,经历了发现、概括、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观察、验证、思考、操作及与小伙伴合作,难道这不比多做几道题目更有价值吗?
一是结束老师占领讲台的时代,让学生走上讲台
过去的讲台似乎是老师在一统天下,今天的孩子们也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或展示伙伴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如果走上讲台,不是被抽查上讲台“演板”做习题,便是受批评作检讨。
事实上,学生是可以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
例如,我们在做启发式教学时,有的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了新的“灵感”,有一种迫切表达观点的强烈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允许他们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进行演讲,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巧用学生名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大多有一种“虚荣感”,更具有探索欲。
课堂上学生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了一些做题的捷径或公式,并通过讲台演讲展现给大家,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们便可以通过将这个结论命名为“xx发现”,将这个算式命名为“xx算法”。
事实上,他们“发现”的东西早已是学界公认的,已经是成功的经验,但他们经过了探索,比同班同学先认识到,在一个班级来说,便是先知先觉。
在小范围内命名,也是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我们应该承认个性差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数学的天才,
有的学生对数学“敏感”,有的则相反。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选择权。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我常常设计两套练习题目,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比较自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去进步。
当然,我们在给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并不能摒弃共同性。
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们的“选择权”而失去共性,那么,我们的教学仍然会失败。
四是允许学生挑战老师
多年来,学生早已习惯了老师讲的是对的,课本上写的都是真理,教材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记,这些都习以为常了。
今天的课堂教学正在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了。
课堂上,我有时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请小朋友们来判断是非,向学生发起挑战。
开始很多同学不敢相信“老师会出错”,毫不犹豫地和老师站在了一起。
经过几个回合,学生终于酌情,原来这是老师故意设置的一些小错误。
学生可以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毫无顾忌地提出质疑,在平等、民主、友好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挑战老师,完善自我。
五是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老师大量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做试题,形成低效率的劳动,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永远不过时,只有练得多。
才会少出错。
事实上,这些低效率的劳动,只会
增加学生的厌倦感,很多都是无用功,并不能产生一点效果。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强化他们的合规意识,用试题进行检验,是无须做那么多试题的。
我们应该在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是允许学生犯错。
错误在所难免。
只是多少而已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容易马虎大意,明明题目上写的是18,他演算时就可能当作15,心不在焉,粗心大意,并不是不会做,然而却做错了。
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犯错。
这个容许,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无限制的。
发现问题为为了改正问题,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改掉这些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用故事激励,或用现实经验,让学生自己看到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改掉同类毛病。
我们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犯同类毛病的机会很少,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在处理其些问题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从而做到准确合规。
其实,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一片超越时间的思维空间,那是一片纯真的天地。
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充满个性的孩子,都必须彻底更新观念,丢下所谓的权威,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都能学会数学,相信孩子们身上这种巨大的学习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力量。
所以,老师应把
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真诚地和孩子们牵手一起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