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课件-新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课件

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 往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 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 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 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 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
【合作探究三】元电荷
问题1:物体的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带电荷量 可以是4×10-19C吗? 物体的带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C 的整数倍.由于4×10-19C是1.60×10-19C的2.5倍, 所以带电荷量不能是4×10-19C。
问题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元电荷是电荷量的单位,不是物质;电子 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
2×10-8C
原子不显电性原因
从上面的原子结构可知:原子电呈中性不 是原子没有电荷,实质是正、负电荷量代 数和为零,对外不显电性。
元电荷
e = 1.6×10-19c
小球带的电量大小可 能是下列哪个数值?
A.3.2×10-20c
B.3.0×10-19c
C. 2.4×10-19c
D.1.12×10-18c
负电;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上转移,玻 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 电。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氢原子
+8 2
6
氧原子
原子结构
质子 “+” 原子核 原子 “+” 中子 (不带电)
电子 "-"
原
子 本
+8 2 8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1章第1节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51张ppt)

1. 起电的本质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
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 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 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
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B.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
A带正电,则: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
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 C
课堂训练
1. 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 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 AB带何种电荷 _________ .若手的接触点改 在A端,情况又如何___________ 。
3.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问题:
1. 电荷的相互增强、减弱和中和现 象,是否是电荷消失?
二、电荷守恒定律
1. 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
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 移,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 电荷。
2.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
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 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B.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 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 库仑C
最小电荷量: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用e表示 e=1.60×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的整数倍。故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
A带正电,则: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
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答案] C
课堂训练
1. 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 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去Q, AB带何种电荷 _________ .若手的接触点改 在A端,情况又如何___________ 。
3.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和转移
(2)感应起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接触起电: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问题:
1. 电荷的相互增强、减弱和中和现 象,是否是电荷消失?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但不接触,观察金属箔有什
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试用原子结构模型解
释看到的现象. 现象: (1)张开 (2)仍然张开 (3)闭合
14
静电感应:把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使不带电
导体带电的现象.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11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容
易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
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
体则带正电,而且两者的电荷量必然等值异号.这
就是“摩擦起电”的原因.
12
思考: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是怎样转移的?哪个
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用毛皮摩擦橡胶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25
3.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 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 带电情况可能是() BCD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26
4.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 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球带正电,则() C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27
5.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
论述正确的是()BCD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合作共研]
[典例] [多选]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 并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都不带
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
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
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元电荷
(1)电荷量:用来表示 电荷 的多少。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
用 C 表示。 (2)元电荷
①最小的 电荷量 叫做“元电荷”,用 e 表示,则 e=1.60×10-19 C。
②对元电荷的三点理解:a.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实物粒子;
b.质子及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元电荷 相等,但不能说它们是元电荷; c.电荷量不能 连续变化,自然界中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 e 的_整__数___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二、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 1.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 消灭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_转__移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转移 到另一部分;在转 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 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 交换 的系统,电荷的代 数和保持 不变 。
[即时应用]
[答案] A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探规寻律 (1)只有导体中的电子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的电子不 能自由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发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不能。 (2)凡是遇到接地问题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 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带同 种电荷。
高二物理选修3-1()课件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共35张PPT)

3.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 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B )
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4.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 )
教科版高中物理 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第二章 直流电路
第三章 磁场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 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 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 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 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____正__电_,B_____负_;电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则A_不__带__电__,B_不__带__电__.
例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 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 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 吗?
1. 将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 现象? 2. 将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 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电荷
1 、电荷概念: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高中物理第一章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课件教科选修31教科高中选修31物理课件

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也分别带上了与A、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
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选项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
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
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分开,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
开,选项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库仑
Δ
=
4.8×10-9 C
1.6×10-19 C
答案(dá àn):由B球转移到A球 3×1010个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 3 × 1010.
反思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根据电荷均分规律,两个球一定带等
量的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
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第九页,共十八页。
探究
(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
二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普适性
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2.中和的含义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金属球相接触,发生电荷中和,两球都不再带电,这
个过程中两球所带电荷的总量并没有变(为零),电荷也是守恒的.
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C错误;先把A、B分开,
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
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答案:AB
反思静电感应现象是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导体中自由电荷从导体
一端移到另一端形成(xíngchéng)的,因此两端电荷的电性相反.
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张开,选项A正确;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
分开,A、B上的电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带等量异种的感
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分开,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金属箔片仍张
开,选项B正确;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在其相互之间的库仑
Δ
=
4.8×10-9 C
1.6×10-19 C
答案(dá àn):由B球转移到A球 3×1010个
第十五页,共十八页。
= 3 × 1010.
反思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根据电荷均分规律,两个球一定带等
量的电荷.若两个球原先带同种电荷,电荷量相加后均分;若两个球原先带异
种电荷,则电荷先中和再均分.
第九页,共十八页。
探究
(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
二
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普适性
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之一.
2.中和的含义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金属球相接触,发生电荷中和,两球都不再带电,这
个过程中两球所带电荷的总量并没有变(为零),电荷也是守恒的.
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C错误;先把A、B分开,
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
箔片都不会张开,选项D错误.
第十三页,共十八页。
答案:AB
反思静电感应现象是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导体中自由电荷从导体
一端移到另一端形成(xíngchéng)的,因此两端电荷的电性相反.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ppt课件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 摩擦起电 2
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 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1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
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 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 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 完全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 由于静电计的 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 某些作用 1 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 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2、电荷守恒定律:
1.3种起电方法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 开,2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QQ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2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 Q -Q
电荷从1个物体转移到另1个物体
接触带电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 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 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2者将 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 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 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 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小结
P5 2 4 ; 验电器的制作
1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感应起电-近异远同 3 接触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1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
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 1.601019C称为元电荷.
5、电子和质子的电荷量均为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 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
验电器与静电计在作用上的不同
验电器的主要作用有: 1 检验导体是否带电 2 检验导体所带电性
静电计也称作指针式验电器,这说明它 完全具备验电器的各种作用 由于静电计的 特殊结构,使得它又具备验电器不能替代的 某些作用 1 定量测量两导体间的电势差 2 定量测量某导体的电势
2、电荷守恒定律:
1.3种起电方法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 开,2者将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接触后 再分开
1Q 1Q 22
+Q -3Q
接触后 再分开
- Q -Q
电荷从1个物体转移到另1个物体
接触带电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 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全 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2者将 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4、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 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 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 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小结
P5 2 4 ; 验电器的制作
1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新版选修3-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共24张PPT)学习PPT

电荷,远离的一端带 电荷。
性的一个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负 电,另一个物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体由于失去电子带 正 电。这就是 摩擦 起电。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A.增加 B.减少
++
+A +
++
B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 ,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 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 电荷量保持不变.
8、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 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 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__正__电___,B_负___电__;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则A_不__带__电__,B_不__带__电__.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则A________, B_______;
负电
负电
9、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带电物体有
的特性.
√B、1.60×10 C的电量叫元电荷. 起电方法:
能从一个物体
。
-19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物体的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实验要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易拉罐滚动,
实验要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易拉罐滚动,
性的一个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 负 电,另一个物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体由于失去电子带 正 电。这就是 摩擦 起电。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A.增加 B.减少
++
+A +
++
B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 ,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 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 电荷量保持不变.
8、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 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 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__正__电___,B_负___电__;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则A_不__带__电__,B_不__带__电__.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则A________, B_______;
负电
负电
9、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带电物体有
的特性.
√B、1.60×10 C的电量叫元电荷. 起电方法:
能从一个物体
。
-19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物体的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实验要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易拉罐滚动,
实验要求: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易拉罐滚动,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课件 (共19张PPT)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两种表述)
元电荷
大小:e=1.6×10-19 C 意义:物体带电的不连续性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欢送各位同仁离席
元电荷
(1)电荷量:电荷的__多__少____叫电荷量,常用符号Q或q表示 ,其国际单位是_库__仑________(C). (2)元电荷:科学家发现___质__子____和__电__子_______所带的电 荷量最小,且其他物体所带电荷量是该电荷量的 _____整_数__倍___,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表示,e= _1_._6_×_1_0_-_1_9___C. (3)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跟电子的质量me之____比______,叫 做电子的比荷,其值为e/me=1.76×1011 C/kg.
【提示】 带电,带负电,丝绸的原子 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强.
3.感应起电
(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 会趋向或_____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 一端带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 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利用_____________使金属导 体带电的过程.
新课教学:
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
通过观察刚才一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想到了什么? 3、凭什么说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4、有没有什么方法验证?
一、电荷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叫做正电荷.
其本质都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思考判断
(1)摩擦起电就是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 (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 (3)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可发生明显的起电 现象.( )
高中物理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件(教科版选修3-1)

②静电感应现象
而使导体中 导体 发生 带电体靠近 条件 电荷受力 实质 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转移 异号电荷 同号电荷 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 结果 带 ,远离的一端 带 .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的表示及单位 电荷的多少叫 电荷量 .字母表示: Q或q . 国际单位制单位: 库仑 ,简称库,单位符号: C . 另有微库(μC)、纳库(nC), 1 μC= 10 2.元电荷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荷量叫
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荷量的 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 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不是创造 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一、两种电荷及起电方法 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 了电.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叫做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 相互 吸引 .
解析 由于静电感应,甲球感应出正电荷,乙 球感应出负电荷,把两球分开后,它们带上了 等量异种电荷,所以A项正确;若先将棒移走, 甲、乙球上的电荷会中和,所以不会带上电荷, B项错误;使棒与甲球接触,则两球会因接触而 都带上负电荷,所以C项正确;若使乙球瞬时接 地,则乙球上感应出的负电荷因受斥力而被导 走,再将棒移走,由于甲、乙是接触的,所以 甲球上的电荷会重新分布在甲、乙两球上,结 果是两球都带上了正电荷,所以D项正确. 答案 ACD
【典例1】 如图1-1-2所示,将带有负电的绝 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 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列方法中能使两 球都带电的是( ). 图 1- 1- 2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且乙带负电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均带正电 C.使棒与甲球瞬时接触,再移走棒,两球均带 负电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走棒,两球均带正 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1 第1节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课件 教科选修31教科高二选修31物理课件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2.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 右边 C 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 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 A、B 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 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 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12/10/202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A.沿虚线 d 切开,A 带负电,B 带正电,且 QB>QA B.只有沿虚线 b 切开,才有 A 带正电,B 带负电,并且 QB= QA C.沿虚线 a 切开,A 带正电,B 带负电,且 QB>QA D.沿任一虚线切开,均有 QB=QA
12/10/2021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解析:选 D.静电感应使得 A 带正电,B 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 电,只是在 C 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 B 部分移 动,使 B 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 部分少了电子, 因而带正电.A 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 B 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 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 相等的,故只有 D 正确.
12/10/2021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
2021/12/10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
2021/12/10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一章 静电场。第1节 电荷(diànhè) 电荷(diànhè)守恒定律。感应起电
No Image
12/10/2021
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12/10/2021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 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 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 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 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精品】高中物理选修3-1精品课件: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
-+
11
• 例题: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 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 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 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 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 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 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 )
• 【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 A.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现象?
[问题2]如将A、B分开,再移 走C,A、B带电情况如何?
6
二、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
起 电 接触起电 方 式
感应起电
7
摩擦起电
不同物体间摩擦时,由于 摩擦做功使电子获得能量发 生___转__移____,结果使物体 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一 个物体与其他不同物体摩擦 起电时,该物体可能带正电, 也可能带负电,这取决于另 一物体中原子核对电子束缚 能力的大小。
起电本质
• 当物体受外界影响时,电子发生转移,原子内电 子数与质子数不再相等,这时物体就带电了。物 体失去电子带___正__电____,得到电子带 ___负__电____。由此可见,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只不 过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和消 失。
16
பைடு நூலகம்
2.电荷守恒定律
• 电荷既不能____创_造______,也不能 ___消__灭______,只能从一个物体___转_移____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__转__移___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 电荷的总量___保__持__不_变___。
• ②最早测定e值的人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__密__立__根_____,通过__油__滴_____实验测得的。
20
比荷
• 定义: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
21
课后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1ppt课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3(44p)

2.第二种表述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 代数和 保 持 不 变.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三、元电荷
1.电荷量:它表示电荷的多少,其单位是 库仑 , 简 称 为 库 ,用C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 元电荷 ,用e表示,则e= 1.60×10-19 C .
3.比荷: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电子的比荷为mee=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解析:
选项
A错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1)感应起电并不是导体A、B中有新的电荷产生.而只是内部 综合 电荷的重新分布 (2)人是导体,触摸时,A、B、人体和地球 分析 组成一个导体,A为近端物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则为远端,
带同种电荷
根据静电感应现 象,带正电的导 体C放在枕形导 体A端附近,由 个性 于感应现象,在 分析 A端出现了负电 荷.在B端出现 了正电荷.金箔 因带同种电荷相 斥而张开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 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 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
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 电荷再重新分配.即接触后两小球的电荷量
QA′=QB′=QA+2 QB=6.4×10-9+2-3.2×10-9 C =1.6×10-9 C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答案: D
金属中自由移动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三、元电荷
1.电荷量:它表示电荷的多少,其单位是 库仑 , 简 称 为 库 ,用C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 元电荷 ,用e表示,则e= 1.60×10-19 C .
3.比荷:即电荷量与质量的比,电子的比荷为mee=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解析:
选项
A错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1)感应起电并不是导体A、B中有新的电荷产生.而只是内部 综合 电荷的重新分布 (2)人是导体,触摸时,A、B、人体和地球 分析 组成一个导体,A为近端物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则为远端,
带同种电荷
根据静电感应现 象,带正电的导 体C放在枕形导 体A端附近,由 个性 于感应现象,在 分析 A端出现了负电 荷.在B端出现 了正电荷.金箔 因带同种电荷相 斥而张开
工具
第一章 静电场
栏目导引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 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 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
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 电荷再重新分配.即接触后两小球的电荷量
QA′=QB′=QA+2 QB=6.4×10-9+2-3.2×10-9 C =1.6×10-9 C
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答案: D
金属中自由移动
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课件(教科版选修31)

q 1 q
2=
2
3q 4
多大?
故A、B的电荷量之比为
qA qB
=2. 3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例 2 半径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带 有相同的电荷量,相隔一定
2
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 性质,所以两物体吸引不一定
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
是因为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 是因为其中一个是轻小物体 .
图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B ) (2) 在处理带电物体间发生相 A. 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互作用时,需特别注意带电物
B.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 体具有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的特性,所以当两物体相互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演示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例 1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 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 有铝膜,在a的旁边有一绝缘金 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 图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 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放开 B.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诠释] 1.对元电荷的理解 (1)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但电子和质子的电量有正、负 之分,电子或质子的电量大小等于元电荷,但不是元电荷。 (2)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均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2.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起电过程本质:微观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物体之间 或物体内部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2)守恒的广泛性: 电荷守恒定律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 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涵盖了包 括近代物理实验发现的微观粒子在变化中遵守的规律。
第第 一1 章节
理解教材新知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创新演练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 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这三种起 电方式的实质都是电子在物体之间或 物体内部的转移。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解析: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时,由于静电感 应,甲、乙两球带上异种电荷,此时应先分开两球再移 走带电棒,两球才能带电,A正确,B错误;先将棒接 触一下其中一球,则两导体球分开后均带电,且电性相 同,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
大于对同种电荷的排斥力,从而能吸引轻小物体。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感应起电时,由于带电体和被感应导体不接触,
所以一定是产生了电荷
D.一对正负电子接触后,电荷会消失
解析: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A、C错,B对,电子“湮灭”不是电子的消失,而是一个 正电子结合一个负电子后整体不再显示电性,D错。 答案:B
[例2]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B,分 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 C,QB=-3.2×10-9 C, 让这两个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 移了多少个?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平分总电量。 (2)参与转移的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2.一个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则q可能是 ( )
A.3×10-19 C
B.1.6×10-17 C
C.0.8×10-19 C
D.9×10-19 C
解析: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e
=1.6×10-19 C的整数倍,由此可知,A、C、D
均错误,B正确。
答案:B
[自学教材] 1.静电感应 当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由于电荷的相互作 用,使不带电的导体两端出现 异种 电荷的现象。
及条件 摩擦时
体时
接触时
方法
内容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现象
导体两端出现等 导体上带上与带
两物体带上等 量异种电荷,且 电体相同电性的
量异种电荷
电性与原带电体 “近异远同”
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
子核对核外电 子的束缚力不 同而发生电子 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 子受带正(负)电 物体吸引(排斥) 而靠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 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 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 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 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电荷。 答案: BD
[自学教材] 1.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是电荷的最小单位,记作: e= 1.6×10-19 C 。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也 就是说,在任何自然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是 守恒 的。
[例1] 如图1-1-2所示,A、B为相
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
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
图1-1-2
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 箔片仍张开
[解析] 接触达到静电平衡后,两球电荷量相等,电荷
量为 QA′=QB′=QA+2 QB
=6.4×10-9+-3.2×10-9 2
C
=1.6×10-9 C
在接触过程中,电子从 B 球转移到 A 球,则 B 球共转移 的电子的电荷量为
ΔQB=QB′-QB =1.6×10-9 C-(-3.2×10-9 C) =4.8×10-9 C 转移的电子数为 n=ΔQe B=14..68××1100--199 CC=3×1010。 [答案] 由B球转移到A球 3×1010
2.感应起电 利用 静电感应 使导体带电的方法。
3.感应起电的适用条件 感应起电只适用于 导体 。绝缘体的电子因不能 自由移动 而不能感应起电。
[重点诠释]
1.感应起电的实质 导体内部的电子在带电体电荷的作用下发生移动, 从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的异种电荷。
方法 内容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 两不同绝缘体 导体靠近带电 导体与带电导体
3.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库仑,符号:C。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 C=106 μC=109 nC。 4.原子的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 电子 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 质子 和不带电的 中子 组成。
[重点诠释] 1.摩擦起电的实质 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由于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 等量异种电荷。起电的真正原因是物体之间电子的得失。 2.对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不同的物质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和吸引力不同,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摩擦力做功,使得束缚 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吸引能力强的物质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让A、 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审题指导]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A、B两点的电性和电量特点。 (2)先把C移走和先把A、B分开的区别。
[解析] 虽然A、B起初都不带电,但带正电的导体 C对A、B内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电子向 左移动,从而使A端积累了负电荷,B端积累了正电荷, 其下部贴有的金属箔片因为接触带电,也分别带上了与A、 B同种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所以金属箔片都 张开,A正确。
3.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 在电荷的转移过程中,总量保持 不变。
4.元电荷电荷量e=1.6×10-19 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者e 的整数倍。
[自学教材] 1.摩擦起电 通过 摩擦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2.电荷的电性及作用 (1)电性: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正电 ,用毛皮摩 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 (2)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
[答案] AB
(1)感应起电成功的关键在于先分开导体,而不能先 移走带电体。
(2)用感应起电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无论两物体的形 状和大小是否相同,两物体总是带等量异号电荷。
如图1-1-3所示,将带电
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
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
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 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图1-1-3 ()
若用一个不带电的相同小球C先后与A、B接触以后再分 开,则A、B带电量各是多少? 解析:A与C接触后,平分总电量QA,故A球带电3.2×10 -9 C,C球带电量为QC=3.2×10-9 C,C与B再接触后, 总电量为0,故C与B分开后,C、B均不带电。
答案:3.2×10-9 C 0
电荷之间的相互 排斥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3.带电体为何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带电物体因带电对靠近它的轻
小物体中的电子有吸引力或排
斥力。即使轻小物体是绝缘体也会 由于电介质极化,使小物体靠近
图1-1-1
带电体一端显示出与带电体相异的电荷,远离一端为同
种电荷,如图1-1-1所示,这样,对异种电荷的吸引力
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
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
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
3.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带电时电量分配原则 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导体接触时会将电荷量平分。 (1)用带电量为Q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接触,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Q/2,且所带电荷的性质相同; (2)用带电量为Q1的金属球与带电量为Q2的完全相同的金 属球接触,若两球带同种电荷,则每个小球所带电量为总电 量的一半。若两球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相同量的异号电荷, 然后平分剩余电荷。
C只要一直在A、B附近,先把A、B分开,A、B将 带等量异种的感应电荷,此时即使再移走C,因A、B已 经绝缘,所带电荷量也不能变,故金属箔片仍张开,B 正确。
但如果先移走C,A、B上的感应电荷会马上中和, 不再带电,所以箔片都不会张开,C错。 先把A、B分开,再移走C,A、B仍然带电,但重新让A、 B接触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箔片都不会张 开,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