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丁海东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
摘要: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并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
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是童
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
由与创造。
关键词: 儿童;游戏;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5)06-0078-04
*收稿日期:2005-09-16
作者简介:丁海东(1973—),男,山东临沭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游戏与儿童从来就都是不可分的。游戏是儿童的游戏,
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如何看待儿童的
游戏,也就是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童年精神。
一、游戏是儿童精神的一种表达:儿童的游戏精神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活动的表现形式,游戏自然就充当了
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在现实中,只要稍有留意,就不难发
现儿童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处于游戏的活动情景之中
的,或者说儿童大部分活动的参与是以游戏的形式去进行。
无论儿童身处何时何地,游戏总是如影相随。他们自由自发
地或玩布娃娃,或扮演角色,或捉迷藏,或猜谜语,或搭建积
木,或编唱童谣,或听讲故事,等等,可谓式样各异、不一而
足。在儿童自在的日常活动中,除却诸如吃、喝、拉、撒、睡等
满足基本生理性需要的活动之外,游戏就事实性地成为发生
频率最高、历经时间最长的活动。可以说,儿童是游戏着的
儿童,游戏也就是儿童的游戏。现代人类的文化也已赋予了
童年期以“游戏期”,认为“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
代”,[1]强调人在童年拥有“从事与儿童年龄相适宜的游戏和
娱乐活动”[2]的正当权利。
然而,游戏成为儿童的基本活动,绝不仅仅是因为儿童
自在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而发生和进行,抑或游
戏的活动自然地占据了儿童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在根本上,
这是因为游戏之于儿童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必须。所谓
“必然”就是指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最吻合
于而且也最自然地展示了儿童精神发展水平与特点的基本
活动方式。皮亚杰曾说:“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
游戏中进行。”[3](P92)儿童自我中心化的本能、冲动、需要、欲
望、意识、灵感以及好奇、好动、好幻想、情绪多变的精神因素
及特点也都无不在直观可见的游戏活动中显现无余。这样,
游戏就必然地成为映照儿童精神的一面“镜子”,成为儿童标
识自我的一种“语言”,成为人们觉解儿童心灵世界的一洞
“门窗”。所谓“必须”,游戏就是儿童精神潜能的自我释放、挖掘与开发,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主导。“就像婴儿只能而且
必须喝奶水才能维持生命和身体的生长一样,儿童也必须而
且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其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成长。”[4]
足见,在游戏与儿童精神及成长的关系上,游戏的活动及过
程最自然也是最充分地容纳了儿童精神的全部特质与演进,
而且,舍弃了游戏,童年成长着的所有精神倾向和一切潜能
几乎就不可能寻得另外一条更适宜更自然的实现道路。当
游戏作为了儿童精神的一种标识,并自在地成为引领儿童精
神成长的活动路径,也就意味着游戏不仅仅是直观地作为了
儿童的一种活动,游戏乃已成为儿童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
于是,儿童的精神就是游戏着的精神,游戏着的精神也就是
儿童精神的集中表达和基本概括,即游戏性成为儿童精神的
基本特质。
当我们以一种精神的特质来理解儿童游戏,把儿童的游
戏看作是儿童生命的一种存在,就会发现儿童的生活处处是
游戏,时时有游戏。因为,儿童的游戏性精神并不只存在于
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而是渗通和贯穿于儿童生活的整个过
程,弥散和遍布于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一个孩子坐在马桶
78
上,当他一边解决着他的生理问题,一边兴奋地唱着不成调
的歌时,他就已经将他的游戏精神携带进了他的排泻活动
中。一个5岁的小女孩,煞有介事地替妈妈去洗碗,她却先
把碗儿一个一个地一字排开,一个一个地每个洗过,再一个
一个地带着玩性地去用水冲。她只是沉浸于这其中的过程
而丝毫没有顾及效率的追求。这洗碗的活动已经不再是一
个纯粹的洗碗,而演变成了非功利的“玩”碗。在幼儿园里,
孩子给科学观察区的花苗浇着水,同时又对着花盆自言自
语:“快长,快长,喝了就快长”。浇水的工作里也融渗了其游
戏性的旨趣。恰如卢梭所说的,对于孩子而言,工作着就是
游戏着,而游戏着也就是工作着。在儿童那里,犹如一枚硬
币的正反两面,游戏与工作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个事
物。笔者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某日,下班回家,坐在
公交车上,赶巧碰到一个邻居带着她的4岁儿子也在车上。
那孩子和我也很熟悉。孩子的妈妈就让小孩叫我“叔叔”,小
家伙也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我,我也就在期待着。“阿姨!”
小家伙脱口而出,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又叫“奶奶”、“婆婆”。尔后,看着小家伙扬着脸朝我“嘿嘿———嘿”地笑着,我这才如梦初醒。可以说,儿童在实际生活中,“无论
他是游戏着,工作着,还是进行着其它活动,往往都会以一种
游戏的态度和心境来行事,以游戏的精神来观照外物和自己
的活动”[5]。在儿童的世界里,游戏精神就是一种状态和趋向,就是一种态度和境界,就是一种激情与力量,它诚如一根
贯穿儿童所有生命活动的主线,而从生命的源头一经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