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试题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试题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试题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填空题:

[①]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支座附近的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产生复合主压应力 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开裂的。

[①]2、斜裂缝破坏的主要形态有: 斜拉破坏、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其中属于材料充分利用的是 剪压破坏。

[②]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 降低 。

[②]4、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主要有三种,其中,以 剪压破坏 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①]5、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提高 。

[①]6、随着纵向配筋率的提高,其斜截面承载力 提高 。

[②]7、对于 义均布荷载 情况下作用的简支梁,可以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对于集中 荷载为主 情况的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②]8、当梁的配箍率过小或箍筋间距过大并且剪跨比较大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 斜拉破坏 ;当梁的配箍率过大或剪跨比较小时,发生的破坏形式为斜压破坏 。

[②]9、纵向受力筋的配筋率 对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有有利影响,在斜截面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

[①]10、设置弯起筋的目的是 承担剪力 、承担支座负弯矩。

[②]11、为了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梁上作用的剪力应满足025.0bh f V c c β≤ ;为了防止发生斜拉破坏,梁内配置的箍筋应满足min ρρ≥ m a x s s ≥, min d d ≥。

[③]12、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抗剪 ,它不能承担弯矩。

二、判断题:

[①]1、某简支梁上作用集中荷载或作用均布荷载时,该梁的抗剪承载力数值是相同的。(×)

[②]2、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压碎,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属于塑性破坏。(× )

[①]3、梁内设置箍筋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形成良好的钢筋骨架,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

[②]4、当梁承受的剪力较大时,优先采用仅配置箍筋的方案,主要的原因是设置弯起筋抗剪不经济。(√)

[②]5、当梁上作用有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时,应考虑剪跨比λ的影响,取0

Vh M

=λ(× )

[②]6、当剪跨比大于3时或箍筋间距过大时,会发生剪压破坏,其承载力明显大于

斜裂缝出现时的承载力。(× )

[②]7、当梁支座处允许弯起的受力纵筋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要求时,应加大纵筋配筋率。(× )

[②]8、当梁支座处设置弯起筋充当支座负筋时,当不满足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要求时,应加密箍筋。(×)

[②]9、梁内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应使前排弯起筋在受压区的弯起点距后排弯起筋受压区的弯起点之距满足:max s s ≤(×)

[②]10、由于梁上的最大剪力值发生在支座边缘处,则各排弯起筋的用量应按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计算。( ×

[②]11、箍筋不仅可以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对抗震设计尤其重要。(√)

[①]12、影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大小,纵筋配筋率,冀缘尺寸的大小。(×)

[①]13、鸭筋与浮筋的区别在于其两端锚固部是否位于受压区,两锚固端都位于受压区者称为鸭筋。(√)

[①]14、材料图又称为抵抗弯矩图,只要是材料图全部外包住弯矩图,该梁就安全。(√)

[②]15、为了节约钢筋,跨中和支座负纵筋均可在不需要位置处截断。(× )

[②]16、设置弯起筋仅用于抗剪时,还需满足斜截面抗弯和正截面抗弯。(× )

[①]17、不设弯起筋的梁,不会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

[①]18、斜拉、斜压、剪压破坏均属于服性破坏,但剪压破坏时,材料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建立起来的。(√ )

[②]19、设置弯起筋的排数越多,其抗剪承载力越高。(×)

[①]20、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公式中没有考虑梁的受力纵筋用量对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影响。(√)

三、选择题:

[①]1、关于混凝土斜截面破坏形态的下列论述中,( C )项是正确的。

A 斜截面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时,钢筋应力可达到屈服

B 斜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小(一般1 λ)或腹筋配置过少的情况

C 剪压破坏发生在剪跨比适中(一般3~1=λ)或腹筋配置适当的情况

D 斜拉破坏发生在剪跨比较大(一般3 λ)或腹筋配置过多的情况

[①]2、下列影响混凝土梁斜面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中,( D )项所列有错? A 剪跨比 B 混凝土强度 C 箍筋配筋率和箍筋抗拉强度 D 纵筋配筋率和纵筋抗拉强度

[①]3、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是(C )。

A 跨中正截面

B 支座中心截面

C 受拉区弯起筋弯起点处

D 受压区弯起筋弯起点处

[①]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依据( B )。

A 斜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B 剪压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C 适筋破坏受力特征建

立的 D 塑性破坏受力特征建立的

[①]5、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没有体现( B )影响因素。

A 材料强度

B 纵筋配筋量

C 配箍率

D 截面尺寸

[①]6、受弯构件中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其箍筋的作用( D )是不正确的。

A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B 形成稳定的钢筋骨架

C 固定纵筋的位置

D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②]7、受弯构件产生斜裂缝的原因是( C )。

A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B 支座附近的正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强度

C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和拉应力产生的复合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D 支座附近的剪应力产生的复合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①]8、斜截面破坏有三种形态,其中属于脆性破坏形态的有( B )。

A 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

B 斜压、剪压和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斜拉破坏

[①]9、下列简支梁的剪跨比λ的取值范围中,( C )属于剪压破坏。

A 1 λ

B 3 λ

C 31≤≤λ

D 4.1≤λ

[②]10、钢筋混凝土板不需要进行抗剪计算的原因是( D )。

A 板上仅作用弯矩不作用剪力

B 板的截面高度太小无法配置箍筋

C 板内的受弯纵筋足以抗剪

D 板的计算截面剪力值较小,满足c V V ≤

[①]11、受弯构件中配箍率过大时,会发生( C )。

A 剪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斜压破坏

D 受弯破坏

[②]12、选择抗剪箍筋时,若箍筋间距过大,会发生( B )。

A 剪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斜压破坏

D 受弯破坏

[②]13、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弯起筋抗剪公式中αsin 8.0y sb sb f A V =中的系数8.0指( C )。

A 斜截面破坏时弯起筋没有屈服

B 与斜裂缝相交的弯起筋没有屈服

C 斜裂缝处的弯起筋在剪压区不能达到受拉屈服

D 与弯起筋的弯起角有关的系数

[②]14、计算第二排弯起筋用量时,取用的剪力的设计值为(A )。

A 前排弯起筋受压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B 支座边缘处对应的剪力值

C 前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D 该排弯起筋受拉区弯起点处对应的剪力值

[②]15、材料图也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其形状( A )。

A 与梁上的弯矩包络图相同

B 与梁内的纵筋布置情况有关

C 与梁内的箍筋和弯起筋用量有关

D 与梁上的剪力值大小有关

[①]16、受弯构件的剪跨比过大会发生( B )。

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

[①]17、受弯构件箍筋间距过小会( A )。

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受扭破坏

[①]18、受弯构件箍筋直径过小会( B )。

A 斜压破坏

B 斜拉破坏

C 剪压破坏

D 影响施工质量

[②]19、梁支座处设置多排弯起筋抗剪时,若满足了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弯,却不

满足斜截面抗剪,此时应在该支座处设置如下钢筋( B )。

A 浮筋

B 鸭筋

C 吊筋

D 支座负弯矩筋

[②]20、设置抗剪腹筋时,一般情况下优先采用仅配箍筋的方案,其原因是(B )。 A 经济 B 便于施工和设计 C 防止脆性破坏 D 保证抗剪箍筋能够屈服

[①]21、抗剪设计时,规定:025.0bh f V c c β≤是为了防止( B )。

A 斜拉破坏

B 斜压破坏

C 受拉纵筋屈服

D 脆性破坏

[①]22、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计算位置( D )是不正确的。

A 支座边缘处

B 受拉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

C 箍筋直径或箍筋间距变化处

D 受压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

[②]23、梁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若采用即配箍筋又设弯起筋共同抗剪的方案,则应先选定箍筋用量,再计算弯起筋的用量,选定箍筋的用量时,应满足( D )。

A min sv sv ρρ≥

B max s s ≤

C min d d ≥

D 同时满足min sv sv ρρ≥,max s s ≤,min d d ≥

[②]24、矩形截面梁上同时作用有均布荷载q 和集中荷载p 时,当属于以集中荷载为主的情况时,其剪跨比的计算公式为( B )。 A 0Vh M =λ B 0h a =λ C q p =λ D 0

l a =λ [①]25、确定支座处纵筋的截断位置时,应从理论断点处向处伸长一段距离,其原因是( A )。

A 防止支座负纵筋在理论断点处被拉拔出来

B 防止发生斜截面受弯破坏

C 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D 防止脆性破坏

[②]26设计受弯构件时,在( A )情况下不必绘制弯矩包络图布置受力纵筋。 A 仅配箍筋的简支梁 B 有支座负筋的伸臂梁 C 不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 D 设置弯起筋的伸臂梁

[③]27、绘制材料图时,每根钢筋承担的抵抗弯矩应按与( B )。

A 受力纵筋直径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B 受力纵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C 受力纵筋根数的多少成正比分配弯矩

D 弯起筋截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分配弯矩

[②]28、设置弯起筋的目的,(B )的说法不确切。

A 满足斜截面抗剪

B 满足斜截面抗弯

C 充当支座负纵筋承担支座负弯矩

D 为了节约钢筋充分利用跨中纵筋

[②]29、关于材料图的作用,( D )的说法不确切。

A 反映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

B 确定纵向钢筋的弯起位置和数量

C 确定支座负纵向钢筋的截断位置

D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②]30、梁内设置鸭筋的目的是( C )。

A 满足斜截面抗弯

B 满足正截面抗弯

C 满足斜截面抗剪

D 使跨中受力纵筋充分利用

[①]31、材料图越贴近该梁的弯矩包络图,则说明( A )。

A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高

B 材料的充分利用程度越低

C 梁的安全储备越大

D 越可能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②]32、设计受弯构件时,如果出现025.0bh f V c c β 的情况,应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

A 加大截面尺寸

B 增加受力纵筋

C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 增设弯起筋

[①]33、矩形、T 形和工字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仅配置箍筋,当07.0bh f V t ≤时,( C )。

A 可直接按最小配箍率yv

t sv f f 24.0min ,=ρ配箍筋 B 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的箍筋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配箍筋 C 按构造要求的箍筋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配箍筋,并验算最小配箍率 D 按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箍筋用量

四、简答题:

[①]1、斜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2、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破坏有几种类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①]3、影响斜截面破坏类型和承载能力的因素是什么?

[②]4、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为何却以剪压破坏的受力特征为依据建立基本公式?

[②]5、对多种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什么情况下应采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对剪跨比有何限制?

[②]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c β是什么系数?如何取值?

[②]7、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何时不需考虑剪跨比的影响?

[②]8、为什么弯起筋的设计强度取y f 8.0?

[②]9、如何选用梁中箍筋的直径和间距?

[②]10、受弯构件设计时,如何防止发生斜压破坏、斜拉破坏、剪压破坏?

[①]11、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力应验算哪些截面?

[②]12、什么叫抵抗弯矩图(材料图)?有什么作用?

[②]13、如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点的位置?梁内设置弯起筋抗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14、什么叫腰筋?有何作用?如何设置?

[②]15、什么叫鸭筋、浮筋,说明它们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设计成浮筋?

[②]16、工程实践中,抗剪设计的方案有哪两种方案?如何选择?

[②]17、纵向受力钢筋可以在哪里截断?延伸长度d l 有何要求?

[②]18、为什么要对纵向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和数量有所要求?

[②]19、伸入梁支座的纵向受力筋的数量有何要求?

[②]20、简支梁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as l 有何要求?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②]21、连续梁及框架梁伸入支座钢筋锚固长度有何要求?

[②]22、弯起钢筋的锚固长度有何要求?

[①]23、梁内箍筋的形式有哪几种?

[②]24、梁内箍筋的肢数如何确定?

五、计算题:

[②]4-1 如图4-1所示,某矩形截面简支梁,截面尺寸mm 500250?,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为m KN /90(包括梁自重),C25混凝土,箍筋为HRB335级钢筋,纵筋为HRB400

级钢筋。2 18(21491509982mm A s =+=)

,环境类别为一类。要求: (1)当仅配箍筋时,计算箍筋数量;

(2)当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时,计算腹筋数量;

(3)将以上两种方案进行配筋比较。

图4-1 题4-1附图

(注:①2/9.11mm N f c =,2/27.1mm N f t =,2/360mm N f y =,2

/300mm N f yv = ②箍筋直径及间距要求如表1、表2所示。)

表4-1 表4-2

[③]4-2 某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荷载设计值如图4-2所示。采用C25混凝土,配有纵筋254Φ,箍筋为HPB235级钢筋,梁的截面尺寸mm h b 600250?=?,环境类别为

一类,取mm a s 40=,试计算箍筋数量。

图4-2 题4-2附图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复合主拉应力

2、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 剪压破坏 剪压破坏

3、降低

4、剪压破坏

5、提高

6、提高

7、以均布荷载为主的简支梁,以集中荷载为主

8、斜拉破坏 斜压破坏

9、纵向受力筋的配筋率

10、承担剪力 承担支座负弯矩

11、025.0bh f V c c β≤

min ρρ≥,max s s ≥, min d d ≥

12、抗剪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选择题:

1、C

2、D

3、C

4、B

5、B

6、D

7、C

8、B

9、C 10、D 11、

C 12、B 13、C 14、A 15、A 16、B 17、A 18、B 19、B 20、B 21、

B 22、D 23、D 24、B 25、A 26A 27、B 28、B 29、D 30、

C 31、

A 32、A 33、C

四、简答题:

1、受弯构件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在弯矩和剪力为主的区段内,在它们产生的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共同作用下,在受拉区产生复合主拉应力pt σ,当pt σ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将会产生斜裂缝,会发生斜截面破坏。

2、(1)斜压破坏:当梁的箍筋配置过多或过密或梁的剪跨比较小时(1 λ),随着

荷载的增加,在剪弯段出现一些斜裂缝,这些斜裂缝将梁的腹部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最后因混凝土短柱被压碎而导致破坏。

(2)剪压破坏:当梁内箍筋的数量配置适当时(31≤≤λ),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剪弯段受拉区出现垂直裂缝,随后斜向延伸,形成斜裂缝。当荷载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出现一条主要斜裂缝即临界斜裂缝。此后,荷载继续增加,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箍筋达到屈服强度,同时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共同作用下,达到极限状态而破坏。

(3)斜拉破坏:当箍筋配置得过少且剪跨比较大时(3 λ),斜裂缝一旦出现,箍筋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条斜裂缝将迅速伸展到梁的受压边缘,构件很快裂为两部分而破坏。

以上三种剪切破坏的形式态,就其承载力而言,对同样的构件,斜拉破坏最低,剪压破坏较高,斜压破坏最高。但就破坏性质而言,均属脆性破坏。其中,斜拉破坏脆性最突出,斜压破坏次之,剪压破坏稍好。

3、(1)剪跨比:是一个无量纲的计算参数,反映了截面承受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 ①广义的剪跨比:0

Vh M =λ ②以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截面的剪跨比为:0h a =

λ ③均布荷载作用下:0

h l =λ (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对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梁的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拉强度t f 的提高而提高。

(3)配箍率和箍筋强度:箍筋的配箍率:bs

nA bs A sv sv sv 1==ρ,最小配箍率yv

t sv f f 24.0min ,=ρ 有腹筋梁出现斜裂缝以后,箍筋不仅可以直接承受部分剪力,也能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筋的销栓作用,间接地提高梁的受剪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表明,当配箍量适当时,梁的受剪承载力随配箍率的增大和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纵向钢筋的配筋率:纵向受力筋能抑制裂缝的扩展,使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面积较大,从而能承受较大的剪力,同时纵筋本身也能通过销栓的作用承受一定的剪力。因而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增大时,梁的受剪承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抗剪计算公式并未考虑这一影响。

4、(1)由于斜拉破坏时,斜裂缝一旦出现抗剪腹筋马上屈服,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接

近于无腹筋梁斜裂缝产生时的抗剪力,配置的抗剪筋未发挥作用,不经济。

(2)斜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的抗剪腹筋未屈服,剪压区混凝土先压碎,虽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较高,但抗剪筋未得到充分利用,也不经济。

(3)剪压破坏时,与斜裂缝相交抗剪腹筋先屈服,随后剪压区混凝土压碎,钢筋和混凝土都得到充分利用,所以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依据剪压破坏时的受力特征建立更为合理。

5、当梁承受集中荷载或虽然承受多种荷载的作用,但集中荷载对支座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75%以上的情况时采用,如下式所示。

0175.1bh f V V t u +=≤λ0h s

A f sv yv ++αsin 8.0y sb f A λ—为剪跨比,35.1≤≤λ(λ较小时,大多发生斜压破坏);3 λ时,对抗剪强度无明显影响)。

6、(1)公式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①当4≤b

h w 时,025.0bh f V c c β≤ ②当6≥b

h w 时,02.0bh f V c c β≤ ③当64

b h w ,0)025.035.0(bh f b h V

c c w β-≤ 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50C ≤时,取c β=1;当=C80时,取8.0=β 其间按内插法求得。

(2)公式下限值—最小配箍率和箍筋最大间距:防止斜拉破坏 ①箍筋的配箍率:bs nA bs A sv sv sv 1==ρ,最小配箍率yv

t sv f f 24.0min ,=ρ) ②梁中箍筋最大间距:max s s ≤

③梁中箍筋的直径:min d d ≥

7、对于以承受均布荷作用为主的矩形截面梁、承受任意荷载的T 形和工字形截面梁,都可不考虑剪跨比的影响,按一般情况的抗剪公式进行计算。

07.0bh f V V t u =≤025.1h s

A f sv yv ++αsin 8.0y sb f A

8、考虑到靠近剪压区的弯起钢筋在斜截面破坏时,其应力达不到y f 的不均匀系数。

9、如表4-1、4-2所示,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的

4d 。 10、(1)当满足min ρρ≥,max s s ≤,以及min d d ≥时可防止斜拉破坏;

(2)当满足①4≤b h w 时,025.0bh f V c c β≤;②6≥b

h w 时,02.0bh f V c c β≤;③64 b h w ,0)025.035.0(bh f b

h V c c w β-≤可防止斜压破坏; (3)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公式,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可防止发生剪压破坏。

11、如图4-3所示。

图4-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位置

(1)支座边缘处;

(2)弯筋弯起处;

(3)箍筋面积或间距改变处;

(4)腹板厚度改变处。

上述截面都是斜截面承载力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都应该进行计算,并应取这些斜斜面范围内的最大剪力,即斜截面起始端的剪力作为剪力设计值。

12、抵抗弯矩图,也叫材料图,是按实际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所确定的梁上各正截面所能抵抗的弯矩图形(简称M R 图)。抵抗弯矩是构件的内在抵抗,它与构件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的数量及其布置有关。

(1)反映材料利用的程度。

显然,材料图越贴近弯矩图,表示材料利用程度越高;

(2)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数量和位置。

设计中,将跨中部分纵向钢筋弯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于斜截面抗剪,其数量和位置由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二是抵抗支座负弯矩。只有当材料图全部覆盖住弯矩图,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才有保证;而要满足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也必须通过作材料图才能确定弯起钢筋的数量和位置;

(3)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截断位置。

通过绘制材料图还可确定纵向钢筋的理论断点及其延伸长度,从而确定纵向钢筋的实际截断位置。

13、若用弯起抗剪,则弯起点的位置应同

时满足如下要求:如图4-4所示。

(1)满足斜截面抗剪要求:由抗剪计算

确定;

(2)正截面抗弯的要求:材料图覆盖弯

矩图。弯筋与梁纵轴线的交点应位于按计算不

需要该钢筋的理论断点(或不需要点)以外;

(3)斜截面抗弯:弯起点应设置按正截

面抗弯承载力计算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点以外,其距离应2

0h s ≥处; 当不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时,应适

当加密箍筋或增设鸭筋。 图4-4 钢筋弯起点的位置

14、当梁高大于700mm 或腹板高mm h w 450 时,应在梁的两个侧面沿梁高度配置直径不小于8mm 纵向构造钢筋(俗称腰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w bh 的%1.0,且其间距不宜大于300~400mm 。

(1)防止梁过高,混凝土外凸;

(2)控制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在梁腹部产生的竖向裂缝;

(3)控制拉区弯曲裂缝在梁腹部汇成宽度较大的裂缝。

15、如图4-5所示:

图4-5 (a )吊筋;(b )鸭筋;(c )浮筋

(1)当纵向钢筋弯起不能满足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要求时,可设置单独的仅作为受剪的弯起钢筋,称鸭筋。

(2)而不能采用仅在受拉区有较少水平段的锚固长度的浮筋的形式,以防止由于弯起钢筋发生较大滑移使斜裂缝有过大的开展,甚至导致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降低。

(3)在次梁和主梁的相交处,由于主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其腹部可能出现斜裂缝,并引起局部破坏。因此规范规定应在集中荷载附近b h s 321+=的长度范围内

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以便将全部集中荷载传至梁的上部。

16、(1)只配箍筋和方案;

(2)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方案。

前者施工方便但不经济,后者将跨中多余部分的钢筋弯起用来抗剪,钢筋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抗剪钢筋配筋量较前者小,经济但施工麻烦。因此,工程实践当中,对于独立梁,一般设置采用后者,对于框架结构的梁一般选择前者,但也不绝对。即工程实践中二者都可以选择。

17、(1)钢筋混凝土梁下部纵向钢筋不允许截断,只能弯起。

(2)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框架梁支座截面的负弯矩纵向钢筋不宜在受拉区截断。如必须截断时,其截断的位置如图4-6所示,及其延伸长度d l 应满足表4-3的要求。

图4-6 钢筋延伸长度和切断点

表4-3 钢弯矩钢筋的延伸长度d l

18、支座附近的剪力较大,在出现斜裂缝后,由于与斜裂缝相交的纵筋应力会突然增大,若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够,将使纵筋滑移,甚至被从混凝土中拔出引起锚固破坏。为了防止这种破坏,要对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和数量有所要求。

19、当梁宽mm b 150 时,不应少于2根;当梁宽mm b 150 ,可为1根。

20、简支梁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as l (如图4-7)应满足表4-4的规定。

l

表4-4 简支梁纵筋锚固长度

as

当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符合表4-4的规定时,应采取下述专门锚固措施,伸入支座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5d。

l内,如图4-8所示。

(1)在梁端将纵向受力筋上弯,并将弯折后长度计入

as

l图4-8 纵筋向上弯折

图4-7 纵筋锚固长度

as

(2)在纵筋端部加焊横向锚固钢筋或锚固钢板,如图4-9所示,此时可将正常锚固长度减少5d。

(3)将钢筋端部焊接在梁端的预埋件上,如图4-10所示。

图4-9 端部加焊钢筋或钢板

图4-10 纵筋与预埋件焊接 图4-11 梁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

21、(1)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支座或中间节点范围;

(2)下部纵向钢筋根据其受力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锚固长度:

①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对光面钢筋d l as 15≥,对月牙纹钢筋取d l as 12≥,并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一般均伸至支座中心线;

②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支座受正弯矩作用),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a l ;

③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支座受负弯矩按双筋截面梁计算配筋时),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就小于a l 7.0。

22、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 ;对光面钢筋在末端尚应设置弯钩,如图4-12所示,位于梁底层两侧的钢筋不应弯起。

图4-12 弯起钢筋端部构造

(a )受拉区;(b )受压区

23、(1)封闭式箍筋:采用135度弯钩;

(2)当T 形截面梁翼缘顶面另有横向受拉钢筋时,也可采用开口式箍筋。如图4-13所示。

24、梁内箍筋的肢数如何确定?

梁内一般采用双肢箍筋。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得合箍筋(四肢箍);当梁的宽度很小时,也可采用单肢箍。如图4-14

图4-13 箍筋形式 图4-14 箍筋肢数

五、计算题:

4-1 解题思路: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题,承受均布荷载,采用抗剪承载力的一般公式计算,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仅配箍筋的方案和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从设计和施工方便角度考虑,采用前者,从经济角度考虑,则采用后者。

【解】 2/9.11mm N f c =,2/27.1mm N f t =,2

/360mm N f y =, 2/300mm N f yv = ,mm h 465355000=-=

1、内力计算 支座边缘处截面的剪力设计值为:KN ql V n 2.178)24.02.4(902

121=-?==

2、验算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486.1250

465≤==b h w , KN V KN bh f c c 2.17884.3454652509.110.125.025.00==????= β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KN V KN bh f t 2.17835.10346525027.17.07.00==???=

所以应按计算配置箍筋

4、箍筋计算:

(1)按仅配置箍筋方案

①计算单位长度上的箍筋面积

由07.0bh f V V t u =≤025.1h s

A f sv yv +得 429.0465

30025.11033517820025.17.000=??-=-=h f bh f V s A yv t sv ②箍筋直径及间距的确定

选用6Φ箍筋(213.28mm A sv =),双肢箍,2=n

则mm A s sv 132426

.03.282429.0=?== 取mm s 130=

即所配箍筋为130@6Φ

③验算配箍率

%17.0130

2503.2821=??===bs nA bs A sv sv sv ρ %10.0300

27.124.024.0min ,===yv t sv f f ρ(满足要求) (2)按即配置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

(有两种计算方法,工程实践中多采用方法二,更具有实用性。)

◇方法一

①先按构造要求选定200@6Φ的双肢箍

②验算配箍率

%11.0200

2503.2821=??===bs nA bs A sv sv sv ρ %10.0300

27.124.024.0min ,===yv t sv f f ρ(满足要求) ③计算弯起筋的面积sb A

由07.0bh f V V t u =≤025.1h s

A f sv yv ++αsin 8.0y sb f A 得 =--=αsin 8.025.17.000y sv yv

t sb f h s A f bh f V A

212645sin 3608.04652003.28230025.1103350178200mm =?????

?--

根据已有的正截面配筋,可将中间

弯起45°角,则25

.254mm A sb =,弯起位置如图4-4所示。

④验算是否需弯起第二排钢筋

按构造要求,设第一排弯起筋的弯起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mm s s 200max = ),则弯起点D (受拉区弯起点)支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mm 500252550050=--+

该处(D 点)的剪力设计值为:KN V D 20.13320.1781980

5001980=?-= 该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为:由07.0bh f V t cs =025.1h s

A f sv yv + KN V KN D 20.13369.152465200

3.28230025.1103346==????+= 由以上验算,说明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起点D 已完全进步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cs V 内,不需要弯起第二排钢筋。

(5)配筋比较:

经过上述两个方案的计算可见,配置弯起钢筋后,箍筋的用量减少了,而纵向受拉钢筋并未增加,而是得到充分的利用,故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经济。

◇方法二 根据已有的正截面配筋,可将中间弯起,则25.254mm A sb =,弯起45°角,弯起位置如图4-4所示。

①计算单位长度上箍筋的面积

由07.0bh f V V t u =≤025.1h s

A f sv yv ++αsin 8.0y sb f A 得 132.046530025.145sin 5.2543608.01033517820025.1sin 8.07.00

0=?????--=--= h f A f bh f V s A yv sb y t sv α

②箍筋直径及间距确定

选用6Φ箍筋(213.28mm A sv =),双肢箍,2=n

则mm A s sv 429132

.03.282429.0=?== mm s 200max = ,取mm s s 200max == 即所配箍筋为200@6Φ

③验算配箍率

%11.0200

2503.2821=??===bs nA bs A sv sv sv ρ %10.0300

27.124.024.0min ,===yv t sv f f ρ(满足要求) ④验算是否需弯起第二排钢筋

按构造要求,设第一排弯起筋的弯起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mm s s 200max = ),则弯起点D (受拉区弯起点)支座边缘的水平距离为:mm 500252550050=--+

该处(D 点)的剪力设计值为:KN V D 20.13320.1781980

5001980=?-= 该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为:由07.0bh f V t cs =025.1h s

A f sv yv + KN V KN D 20.13369.152465200

3.28230025.1103346==????+= 由以上验算,说明第一排弯起钢筋的弯起点D 已完全进步由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cs V 内,不需要弯起第二排钢筋。

(5)配筋比较:

经过上述两个方案的计算可见,配置弯起钢筋后,箍筋的用量减少了,而纵向受拉钢筋并未增加,而是得到充分的利用,故采用即配箍筋又配弯起筋的方案经济,但设计和施工麻烦。

配筋图(略)

4-2 解题思路: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设计题,承受即有均布荷载,又有集中荷载,要确定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在计算截面上与该截面总剪力的比值的大小,看是否需要考虑剪跨比λ的影响,以便确定采用哪一个抗剪承载公式进行计算,同时设计中尚应注意λ的取值范围。

【解】 2/9.11mm N f c =,2/27.1mm N f t =,2/210mm N f yv = ,mm h 560406000=-=

1、内力计算:

由均布荷载在支座边缘处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为:

KN ql V n q g 56.2175.55.72

121=??==+ 集中荷载在支座边缘处产生的剪力设计值为:KN V F 92=

支座边缘处截面的总剪力设计值为:KN V 56.1139256.21=+= 由于%75%8156

.11392 ==V V F , 故对该矩形截面简支梁应考虑剪跨比λ的影响,

356.356

.012.0875.10 =+==h a λ,取3=λ 2、验算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424.2250

560≤==b h w , KN V KN bh f c c 56.1135.4165602509.110.125.025.00==????= β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3、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KN V KN bh f t 56.11379.7756025027.10

.1375.10.175.10==???+=+ λ 所以,应按计算配置箍筋

4、箍筋计算:

按仅配置箍筋方案

①计算单位长度上的箍筋面积 由0175.1bh f V V t u λ+=≤0h s

A f sv yv +得 303.0560

21077790113560175.100=?-=+-=h f bh f V s A yv t sv λ ②箍筋直径及间距的确定:

选用8φ箍筋(213.50mm A sv =),双肢箍,2=n

则mm A s sv 333303

.03.502303.0=?==

取mm s 250=

5、验算配箍率

%268.02502503.5021=??===bs nA bs A sv sv sv ρ%145.0210

27.124.024.0min ,===yv t sv f f ρ 满足要求。

箍筋沿梁全长均匀配置,梁配筋图如图4-15所示。

图4-15 题4-2配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