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电子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电子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1.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等。
掌握基本的测试技术,如测量电压或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峰值,信号的周期、相位,脉冲波形参数,以及电子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初步掌握一种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3.能够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小系统,并独立完成组装和调试。
4.具有一定的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误差的能力。
6.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7.能够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电子学实验室实验规则为了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根据我院制定的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青岛化工学院电子学实验室实验规则》,望同学们自觉执行。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2.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实验中应作到“爱护仪器设备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轻柔操作,严禁硬扳乱扭,野蛮操作。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信无误才能接通电源。
初学或没有把握时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才能接通电源。
4.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1或有异味),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
经指导教师同意才能再继续实验。
如果发生事故(例如元件或设备损坏)应主动填写实验事故报告单,服从指导教师对事故的处理决定(包括经济赔偿),并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6.实验前,先要测试元件性能,以便分析计算。
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及其现象)。
实验课的要求
(3)实验中出现的仪器故障,必须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可随 意自行处理。
(4)实验过程中,小组分工合理有序,安静高效,实 验操作员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员认真细致观察, 关注现象细节,关注变化过程。记录员如实准确记录, 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字迹工整。汇报员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仪器管理员注意提醒大家爱护仪器,正确 操作仪器。 (5)实验结束,立即静息,不得摆弄仪器。 (6)离开实验室时,凳子归位,排队安静离开。
实验课的规定
一、上课须知
1.准备工作
(1)准备好自带材料。(文具袋及其他材料) (2)下课后五分钟内站好队,排队进入实验室安静入座,坐 端。
2.要求
(1)遵守纪律,专心听教师的讲解,明确实验目的,明白操 作过程和方法。 (2)实验操作应按教师规定的方法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操作。 玻璃仪器轻拿轻放,拧螺丝用力均匀,材料药品不要入口。
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3篇)
第1篇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明确教学目标1.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学目标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研读教材1. 教师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价值。
2. 教师要关注教材的编排特点,如知识结构、逻辑顺序、教学方法等,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3.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课堂管理1. 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2.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注重教学反思1.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程实践性教学要求(3篇)
第1篇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实践性教学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部分: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讲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
三、教学要求1. 理论教学要求(1)学生应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实践教学要求(1)实验:学生应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2)实习:学生应了解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实训:学生应熟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程设计: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培养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5)毕业设计:学生应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采用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采用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训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设计报告等形式,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综合考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合的教材,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 教学课件:制作高质量的课件,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学校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学校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理科课程标准和提高理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实践教育环节的重要内容。
各科教学都必须努力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规定的实验。
2、教师应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教学:(1)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做好实验准备。
(2)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
实验过程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共同研讨,揭示现象的本质。
(3)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3、学校应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效果:(1)实验教师要提前做好仪器、药品和材料的准备工作,教师上课前应试做,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在学生明确有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方法后,动手进行操作。
(3)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教师应先作示范。
装置复杂、难度大的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分步完成。
(4)实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本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5)在实验课上,教师、实验教师应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在实验课结束时,要作全班讲评。
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时应允许学生重做。
(6)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项目、要求在课后写出实验报告。
4、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直接指导下通过实验技能的训练获取新知识,要采取常规实验与电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观察理解问题。
5、要坚持实验考察制度。
教师要认真批改试验报告。
中学实验教学常规
中学实验教学常规中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中学实验教学,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常规和原则。
一、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要确保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2. 提供实验材料和设备: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设备,并确保其齐全和安全可靠。
同时,要对材料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在实验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范,禁止学生进行任何违规行为。
二、实验教学中的操作技巧1. 示范操作: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2. 指导学生操作:在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操作,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操作和不安全行为。
3. 检查实验结果: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和指导学生。
三、实验教学中的讨论和思考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变化,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释。
2. 鼓励学生探究和研究: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3. 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实验所得结论进行交流和分享,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四、实验教学中的评价和反馈1. 实验报告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指导。
2. 学生实验成绩评价:除了实验报告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通过以上常规和原则的遵循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中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进一步提升中学教育质量。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
小学实验教学制度规定一、教学目标本实验教学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既能够巩固与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内容的选择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认识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教师应确保实验室内提供足够的设备和材料,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对实验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实验操作规范1.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先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2.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方法,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并妥善保管实验设备和材料,以免造成损失或人身伤害。
4. 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穿戴实验服,并佩戴安全眼镜、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五、实验结果记录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后,应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以反映学生对实验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七、安全管理教师应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设备的安全。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事先检查实验设备的安全性,并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
八、评价与奖惩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九、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实验教学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推动学生的实验教学工作。
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实验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
十、实施和监督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并进行实施和监督,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验室中心实验课规范化要求
实验室中心实验课规范化要求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开设了较高比例实验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科学精神和品德等至关重要。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指导教师的职责包括:实验室管理、实验准备、课前讲授、实验指导、批阅报告、实验考试、组织开放式及其它任务。
为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特为每一教学环节作如下规范:一、实验准备1.实验预备(1)教师本人为了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必须作好本实验的操作试验(教师的预备实验)。
要求学生做的实验,教师首先要认真系统地做过。
初次指导实验的教师,一定要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对每个实验进行系统地试验。
对非初次指导实验的教师,若内容或条件有所变动,要根据变动的情况做好该实验的预备试验。
(2)做完每个预备实验,要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要充分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如何进行组织教学(包括:提问、示范操作或讲解等)。
如必要,要查阅有关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手册,并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
2.用品检查在实验员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教师必须对学生使用的主要仪器和各种药品进行仔细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1)公共使用的仪器是否齐全,称量和测试仪器是否正常;(2)使用的药品是否合乎要求,所配置的试剂是否可靠准确,一般应通过预备实验来检查。
3.集体备课对于实验中的疑点和难点,全体实验教师应一起参加集体研究和讨论。
做到统一要求,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
二、课前讲授课前讲授是指导学生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先导课。
1.要重点讲解实验原理、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和问题讨论等。
同时课进行课堂提问、示范操作或组织观摩幻灯、录象等。
2.课前讲授是在学生预习实验教材后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指导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在讲授前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无预习报告者,一律不得做实验。
三、实验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进行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师的中心任务。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
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验教学(含计算机上机课)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保证高素质创新人材的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成学生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启迪学生严谨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实现人材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
实验教学必须不断吸收和引进科学发展和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深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实验内容和结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扩大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比例,建立科学、先进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行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二、实验教学计划与实施第四条实验教学计划是专业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各教学院应按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原则与要求来制定(修订)实验教学计划,教务处负责审定和管理。
经教务处审定编印的各年度本科教学计划中所反映的实验教学计划,是学院相关实验教学中心(室)开展本学期实验教学活动的法定依据。
第五条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要体现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同(近)学科的实验课程应进行重组和优化,组成实验课群,建立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计划要有实验教学的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和开课时间等,以便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第六条独立性较强且学时较多的实验课应独立设课,每24学时实验课计1学分,最小学分单位0.5学分。
教学实验项目根据所需学时一般按2学时为最小基本单位。
第七条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的实验课程,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3篇)
第1篇一、引言实验及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特制定本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
二、实验及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实验及实践教学内容1. 基础实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基础学科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方法和技能。
2. 专业实验:包括专业课程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实习实践:包括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1. 实验教学计划(1)实验课程设置应与理论课程相配合,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验课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实验到专业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课程应设置实验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教学过程(1)实验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备课,准备好实验教材、实验器材、实验数据等。
(2)实验课教学:教师应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3)实验课考核:通过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
3. 实习实践教学(1)实习实践单位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实习条件和实践经验的单位,确保实习质量。
(2)实习实践计划:制定实习实践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时间等。
(3)实习实践过程: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应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实践工作。
4. 科研创新实践(1)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3篇)
第1篇教学实践活动是教育工作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为了确保教学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以下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一、明确教学实践活动目标1. 教学实践活动应围绕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目的和预期成果。
2.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目标。
3. 实践活动目标应具有可测量性,以便于评估实践活动的效果。
二、科学规划实践活动内容1. 实践活动内容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利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 实践活动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活动内容应丰富多样,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方案1. 设计实践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性格、兴趣爱好等。
2. 实践活动方案应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和创新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实践活动方案应明确实践活动的步骤、时间安排、评价标准等。
四、合理选择实践场地和设备1. 实践场地应具备安全、卫生、舒适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2. 实践场地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设施,如实验器材、教学软件等。
3. 实践场地应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实践活动。
2. 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
六、注重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 实践活动评价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2. 实践活动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教师应定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践活动方案。
七、加强家校合作1.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为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实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难点:实验方案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已学的化学实验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呢?二、新课讲解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方案设计要明确实验目的,即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或验证的化学原理。
(2)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方案设计要基于正确的化学原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步骤要详细、清晰,使实验者能够按照步骤顺利进行实验。
(4)实验条件适宜:实验条件要适宜,包括实验温度、压力、浓度等,确保实验结果可靠。
(5)实验材料齐全: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列出所需的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过程中材料齐全。
(6)实验安全措施得力:实验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实验方案设计的创新性与实用性(1)创新性:实验方案设计要力求创新,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条件等方式,提高实验效果。
(2)实用性:实验方案设计要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实验方案设计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以某具体化学实验为例,讲解实验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条件等。
三、课堂练习1.设计一个验证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验证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
(2)实验原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硫酸钠和水。
(3)实验步骤: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观察反应现象。
(4)实验条件:室温。
(5)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烧杯、玻璃棒。
(6)实验安全措施:无特殊要求。
四、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方案设计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教学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教学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1. 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呀!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得知道自己为啥要去呀!比如咱做个实验探究怎么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乘法口诀,这目的多清楚呀!
2. 教学实验的设计得合理呀!这就像建房子,得有个稳稳当当的架构吧!像设计个实验看哪种教学方法能提升阅读能力,那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才行呢!
3. 对实验对象要认真挑选呀!这可不能马虎,不然就像找错了队友,能赢才怪呢!要是研究小学生英语学习,那肯定得找合适年龄段的孩子呀!
4. 实验过程要严格把控呀!就跟开赛车似的,不能乱了方向和速度呀!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得按照计划稳稳地进行,就说观察学生化学反应的实验,那步骤可不能乱来!
5. 数据收集和分析可太重要啦!这就好像收获果实后要分拣一样,得仔细着呢!比如统计学生考试成绩的变化,那可得分析到位呀!
6. 最后得好好总结反思呢!这就像战后总结,哪些好哪些不好得心里有数呀!做完一个教学实验,得知道下次怎么更好呀!
我的观点是,教学实验法就得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效果,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水平呀!。
教学实践要求(2篇)
第1篇一、前言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途径。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规范和指导。
二、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1. 教学计划(1)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等。
(2)教学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实施。
(3)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调整。
2. 教学准备(1)教师应熟悉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2)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
(3)教师应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具、教学案例等。
(4)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3. 教学实施(1)教师应遵循教学原则,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1)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
(4)教师应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1. 教学内容(1)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应关注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1)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教学组织(1)教师应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秩序。
【教学】实验教学要求
(1)实验原理的掌握。掌握实验原理,是设计、进行和改进实验的根据,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正确地操作,成功地演示。
(2)实验条件的准备。本节课所需的仪器、试剂、所需其它用品,必须考虑周全。对仪器的性能必须熟悉,对仪器的使用必须熟练,对仪器的装备必须完整。然后有序地放入演示实验提篮或者演示实验室。
(5)实验效果的试做。即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做得十分熟练的实验,都应在课前进行试做,通过试做能取得最佳数据、最优组合、最好配方、最佳效果的操作程序和物质准备。通过试做能排除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不致因缺某件物品而延误时间和影响实验。
2、分组实验的准备。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自己动手做实验,能起到掌握知识、学到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
3、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实验教学课堂,校级领导每学期听实验课不得少于每师1课时,要有听课和评课记录。
4、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有关学科教研组或实验教研组的成员,在业务上参加相关教研组活动。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做到“四懂”“三熟悉”,即:对所管仪器要懂性能、懂用途、懂操作、懂维修保养,熟悉实验教学进度、熟悉实验、熟悉教学仪器管
5、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在本学期实验室总体安排基础上,按实验课进度安排好实验室,将需用仪器、辅助材料及安全防范器材准备妥当,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在任课教师或实验人员指导下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6、学科教研组要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专题教研活动。对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实验、改进仪器、自制教具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方法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方法基本要求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贯彻,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特制定如下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第一条采用“启发式、研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讲授为平台,按照精讲、自学、辅导、讨论、启发等要素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
第二条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安全教育-理论讲授-素质培养-技能训练-预习考核-实验实施-总结讨论-报告撰写-综合考试”实验教学方法。
第三条实验前实验室开放进行基本技术(仪器使用技术)培训、考核;实验理论与方法提前统一讲授,学生预习;实验操作前考核预习效果;实验中除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外,培养学生科学的及时实验记录方法,并随堂签字;实验中尽可能采用对比式、启发式教学;实验后组织学生课后讨论;调动学生参与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的积极性。
第四条建立课内外结合的科研训练内容和方法。
每门实验课程都有设计实验项目,专设一门“研究创新实验”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也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
鼓励并支持本科生积极承担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参加课外的科技创新竞赛。
第五条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辅助实验教学,制作和引进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和教学视频录像,在教学网站上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第六条建立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实验习惯成绩-实验预习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设计成绩-实验考试成绩”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方法。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实验课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学习目标。
2、教师配齐实验器材并做好器材的检查和校验。
3、教师要对实验提前操作,针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案。
4、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器材的使用方法。
二、课堂实验
1、出示学习目标,探究设计实验方案
(1)师生解读学习目标。
要注重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分组探究实验重点,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对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应先演示操作。
2、实验操作过程
(1)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实验仪器;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学会记录;学会评价;学会合作等。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互配合、人人动手。
(3)教师要全过程巡视指导,观察各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动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确保各组实验都能按步骤顺利进行。
3、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各小组展示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
(2)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
(3)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结论。
4、实验结论的拓展运用
(1)运用实验结论,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编题,教师择优展示。
(2)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例如: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基本原理的迁移应用,对实验设计作出评价等。
(3)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5、引导学生分类清点、整理实验用品,必要的进行清洗、摆放,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6、学生实验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册。
三、课后提升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