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简介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动作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源于陈氏家族,
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发展完善。
小架动作是其中比较基础的一个动作,也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架动作要求身体要放松,各个关节处都要呈现出自然的曲伸状态。
首先是“起势”,动作要显得稳重而不失灵动,动作不可过慢,
也不可过快,动作要保证在一个节奏中完成。
其次是“调势”,此时
要将身体重心往左侧移动,手臂也会向左延伸出去。
接着是“分豆”,要将右手手臂从胸前向外翻转,左手则掌心向下,如托盘一样。
然后
是“捶拳”,将左手沿着身体自然往下伸展,并转向右侧,右手同时
向上抬起,做出托盘式的动作。
最后是“落势”,要将两只手臂缓慢
地交叉在身体前方,身体也随之下降,重心移到左腿上。
小架动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揣摩,只有真正
领悟了太极拳的意境,才能完成一系列连贯自然的拳势。
如此才可达
到内外交流,身心统一的太极拳境界。
而陈氏太极拳的精髓就在于要
在拳上融入个人的理解和体悟,让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自然流畅、
具有个人风格。
陈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陈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陈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针对大架、小架哪个是陈王庭之原创的传统拳,不仅在陈家沟,乃至整个陈氏太极拳界争得不亦乐乎。
陈家沟三百年的良好传拳风气早昨日黄花,门派成见严重阻碍了太极拳的全面传承,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啥要争?利益所在!小架和大架先后的考证。
现在出版的太极拳书籍中,有不少人云亦云的说法:小架是陈有本创编的,大架是陈家沟的传统拳,还有的说大架是陈长兴在祖传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大架。
西安有不少抗战和抗战后逃难去的陈家沟村人,按照他们的说法:小架最接近陈王廷的原创拳。
其中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曾跟陈发科学拳多年的陈西照大师回忆说,当年发科公曾对他讲小架在先,大架在后。
陈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当年陈立清为求证此事,亲自拜访杨露禅后裔杨振铎,问当初杨露禅跟陈长兴学的是大架还是小架,杨振铎答:小圈(小架)。
杨氏的最高功夫都是练小架产生的。
如果不信,各位看看杨氏太极拳是接近于陈氏大架,还是陈氏小架?另外,杨氏太极,现在有大架,中架,还有小架,还有杨氏老六路等。
陈王廷原创拳可是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五路拳,五路炮锤的。
如果杨氏不是源于陈氏小架,杨氏的那么多拳架和套路,难道都是杨露禅通过陈长兴那一路拳创出来的吗?这事好像没听说过!解放之前,陈沟大部分人练的还是小架,仅耕耘公一门习练大架。
文革时期,陈式太极被列为“四旧”,传承人成为批斗对象,尤其小架传承人们大都成份不好,被游斗抄家,被整得噤若寒蝉,朝不保夕,谈何练拳教拳!大架代表陈照丕顶着被上纲上线批斗的压力,毅然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四大金刚在内的大架人才。
陈家沟目前流行的大架,主要是由陈照丕传下来的老架拳架。
陈发科的新拳架经陈照奎回陈家沟有所传授。
洪均生和冯志强等陈发科弟子的拳架与也与陈家沟的大架差别很大。
从走劲行架的特点上看,杨、孙、武、吴、赵堡等更相似于陈氏小架(包括大架的洪均生)。
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
陈氏太极拳小架介绍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
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
在陈式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习形式。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陈式太极拳“小架”概说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
历史上陈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出现了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
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式太极拳大架因一些后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
小架由于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至今鲜为人知。
如今的陈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较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
当代陈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克忠、陈伯祥,十九代传人陈立清、陈立宪、陈伯先等。
陈式太极拳小架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
《图说》自序:“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
”览遍全书并没有陈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属性及特色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属性及特色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术特有的属性特色:一是内外结合方式的小1、动势注重向内旋收,向内部小至无内处旋收,同时向外松张,使身体开张到极大,大至无外;2、虽然向内收与向外张是同时的,但在心意上,注重的是向内向极小处收。
外形虽然是向外向大处散张,但其劲如鼓满的气球皮,力向内向小处收裹。
这种方法可使内气充盈,气贴脊背,双螺旋缠丝运动。
二、形体变化方式的小1、运动中以尾椎为中轴,走后裆劲,向内裹合旋转,重心在重力作用下旋转流动,四肢伸缩幅度尽量缩小,以保持整体的圆。
2、拳架从外形看,好象是动的极小,其实恰恰是整体身体的向外张大。
这种形式,可以保持整体圆满,运动中不出现凹凸减少缺陷,使内气运行流畅,外力不易侵入。
三、运动方式的小1、一启动,向里收旋的同时向外松张,运动中始终向内向小处收旋,同时向外向大处松放,注小不注大;2、运行中继续向内向小处收,越是向内向小处收,外放之势越大,如龙卷风之势,越向内向小处收之无内,其外圆之势越猛。
3、一式完成,再向里向小处一收向外一张,还原为虚空。
这就是一式三小其气,也可以说是三聚散其劲。
这种运动方式一是收中放,内气不散乱,不散乱则养身;二是在发劲应用中,可达到气敛神聚。
陈氏太极拳小架习练内容:套路(拳架练习是知已功夫,可得太极劲)1.陈氏太极拳一路拳架;2.陈氏太极拳二路拳架;3.陈氏太极拳三路拳架。
推手( 推手是知彼功夫。
通过练习可得中用中,可纠正拳架中出现的偏差,同时将太极拳之法用于实践中)1.单推手2.双推手3.定步推手4.活步推手5.花脚步推手器械(器械是身体的放大,它可带动身劲运转,使身劲更圆满灵活,同时身器合一,增强自身驾驭外物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太极劲的作用)1.太极剑2.太极刀3.太极枪。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巧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套路,其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法:太极拳小架的身法以松散、沉着为特点,身体保持自然挺拔的站立姿势,重心低沉稳定,全身放松而不僵硬。
2. 步法:小架的步法较为稳定,以单步、骑马步、弓步为主,通过身体的移动来调节节奏和平衡。
3. 手法:小架的手法运用圆滑、柔和的力量,注重“听”敌人的力量,通过精妙的转化和运转,以较小的力量制约敌人。
4. 拳势:小架的拳势动作简洁流畅,注重身体的连贯性和流动性,大多数动作都是以旋转、螺旋等动作形式完成的。
5. 劲力:小架的劲力运用以柔为主,通过沉肩、沉肘、沉腕、沉胯来发力,增强攻守转换的能力。
6. 呼吸:小架注重呼吸的调节,配合动作的起伏,呼吸深缓均匀,帮助身体的放松和力的调动。
以上是陈式太极拳小架的一些基本技巧,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磨炼,可以逐渐掌握其中的精髓。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陈式太极拳小架由陈氏第十四世传人陈有本所创。
他在原有家传套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创编了一套以走立圆、走小圈为主的套路,世人称之为“陈式太极拳小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松”陈氏小架太极慢练为本,以拳为桩,以桩为拳,以桩催劲,以心行气。
一步一桩,每打一式势断意不断,细心体会自己的拳架是否到位;体会呼吸是否合乎要求。
初习是自然呼吸,待手脚内外相合协调后,可以进为逆腹式呼吸,即丹田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之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鼓动,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上下相随步落下时,中脘之气降至丹田再沉到涌泉。
要做到手到、脚到、气到、意念到(神气到)。
以人搭手自有不可思议的惊喜。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如何松。
松从力中来,很多人不理解。
他们认为不要力,软软的。
以为松软,松懈就是放松。
只要把人体原来分散的个个部位成为一体,节节贯穿。
气血畅通无阻,充盈四稍。
让丹田带动四肢的运动就是放松,每次开合,调整气息,内气归丹田。
就是一次放松。
活桩慢练,调整气息,才能出功夫。
当外形的松合养成习惯自然,就要专注意念的放松,对方搭手下按。
只要你的意念在对方的脚后跟,食指一领。
可以让他脚离地,这叫,意到,力到,气到。
没有做到,不是对方的听劲和功力比你好,就是你的松还没跟丹田扯上关系。
再者周身不能相随,内外不能结合。
那么拳势必不正,也就不能做到放松。
推手的放松和拳架的放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推手是对抗,松很不容易。
只要能做到不丢不顶,能卸掉对方的力量,自己不失中,就是松。
所以初学者一开始是无法松的。
只能强调动作的协调和拳架的规矩,然后能慢练后,才能体会理解松。
总之,松是指练功,无功就无松,功是松体现在身体内的一呼一吸。
其它就是假相。
不会呼吸,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就是不会松。
小架的松必带有沉,而不是蹲,松沉是化劲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现在分为小架
陈氏太极拳现在分为小架(也有的叫陈鑫拳架、因陈鑫所写的太极拳图说就是以小架为原型),大架(也有的叫老架),新架(又叫83式)等三种套路。
新架和老架都有一路和二路(炮锤)。
小架共有8路,第3路为看家拳,全为背式,你没听过吗,那就更没见过了。
也不是只保留了2路,而且小架的二路流传极少,陈公金鳌的弟子之一刘德轩公就会7路(不算器械、散打套路等等),第8路为太极长拳,流传到陕西洪洞。
后来小架剩下5路拳,5路锤,现在看见的是3路拳,一路锤。
现在把这3路拳,一路锤的拳谱公布一下: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拳谱1、起式2、金刚捣碓3、揽擦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捣碓7、白鹅亮翅8、搂膝拗步9、初收10、斜行拗步11、再收12、前堂拗步13、演手肱捶14、金刚捣碓15、庇身捶16、青龙出水17、肘底看拳18、倒卷肱19、白鹅亮翅20、搂膝拗步21、闪通背22、演手肱捶23、揽擦衣24、六封四闭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右插脚29、左插脚30、左蹬一跟31、指地捶32、二起脚33、护心拳34、左踢一脚35、右蹬一跟36、演手肱捶37、小擒拿38、抱头推山39、六封四闭40、单鞭41、前招42、后招43、野马分鬃44、六封四闭45、单鞭46、玉女穿梭47、揽擦衣48、六封四闭49、单鞭50、云手51、摆脚52、跌岔53、金鸡独立54、朝天蹬55、倒卷肱56、白鹅亮翅57、搂膝拗步58、闪通背59、演手肱捶60、揽擦衣61六封四闭62、单鞭63、云手64、高探马65、十字脚66、指裆捶67、白猿献果68、六封四闭69、单鞭70、铺地锦71、上步七星72、下步跨虎73、转身摆脚74、当头炮75、金刚捣碓76、太极收式陈式小架拳二路拳谱1、金刚捣碓2、揽擦衣3、单鞭4、金刚捣碓5、白鹅亮翅6、搂膝拗步7、初收8、斜行拗步9、再收10、前堂拗步11、演手肱捶12、金刚捣碓13、庇身捶14、背折靠15、肘底看拳16、倒卷肱17、白鹅亮翅18、搂膝拗步19、闪通背20、演手肱捶21、单鞭22、云手23、高探马24、左右插脚25、蹬一跟26、上三步27、指地捶28、踢二起29、护心拳30、踢一脚31、蹬一跟32、演手肱捶33、小擒拿35、单鞭36、前招37、后招38、野马分鬃39、懒扎衣40、单鞭41、玉女穿梭42、单鞭43、云手45、摆脚52、跌岔46、金鸡独立、朝天蹬47、倒卷肱48、白鹅亮翅49、搂膝拗步50、闪通背51、演手肱捶53、单鞭54、云手55、高探马56、十字脚57、指裆捶58、青龙出水59、单鞭60、铺地锦61、上步七星62、下步跨虎63、摆脚、当头炮64、金刚捣碓陈式小架拳三路拳谱(面朝南)← →1. 金刚捣锥(肘击)2. 懒扎衣(肘击) 单鞭(肘击) 捧捋-左肘击1 捧捋-左肘击2 掩手肱拳跳青龙出水肘底看拳倒卷肱1 上步→ 右肘击1 掩手肱拳→ 右肘击2→单鞭← 云手3 ← 高探马(转身,两肘击) 左右擦脚(转身,两拳向外击)上三步→ 指地捶二起脚← (转身) 双峰贯耳右蹬一根小擒打抱头推山→ 前招,后招(右脚落左脚处)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单鞭← 云手3 ← 摆脚左右金鸡独立右肘击1← 掩手肱拳← 右肘击2←单鞭→ 云手3→ 铺地锦(雀地龙) 十字脚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当头炮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炮捶)1、预备势2、金刚捣碓3、单鞭4、护心拳5、斜行6、金刚捣碓7、披身捶8、指裆9、斩手10、翻花午袖11、掩手捶12、拗鸾肘13、大红拳14、小红拳15、高探马16、玉女穿梭17、倒骑龙18、掩手捶19、裹鞭炮20、掩手捶21、兽头势22、劈架子23、左合24、右合25、掩手捶26、伏虎27、抹眉红28、黄龙绞水29、左蹬跟30、右蹬跟31、掩手捶32、扫膛33、掩手捶34、左冲35、右冲36、倒插37、夺耳红38、急三捶39、变式大佐炮40、翻身打一炮41、顺鸾肘42、窝里炮43、抽根打一炮44、连珠炮45、摆脚46、当头炮47、金刚捣碓48、收势。
陈冲陈式太极拳小架一、二路
陈冲陈式太极拳小架一、二路
陈冲,陈家沟人。
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自幼随父亲陈俊凌习练家传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法,熟练掌握太极拳套路、器械、推手等技法,功夫纯正、拳架工整稳健,各尽其妙,教学条清缕析、要言不烦,根据自己习练多年对拳法的认识,将阴阳之理和太极拳架习练相结合,使太极拳习练明白简单化,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便于学习理解。
1993年起,开始参加国内各类太极拳比赛,多次获得拳、剑、推手擂台赛、锦标赛冠军。
2000年创办温县太极拳武校,吸引了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致力于太极拳人才的培养。
自2002年起,每年寒暑假期在温县进行太极拳培训活动,并深入到学校、部队、社区等展开教学,至今受训人员上万名。
多次带队参加历届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以及国内其他各地市举办的太极拳交流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近年来,多次跟随河南省文化厅、焦作市人民政府、温县人民政府到韩国、澳门、阿联酋、匈牙利等国家宣传推广太极拳文化,并在全国各地开办太极拳培训分支机构,加大对太极拳的普及。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讲解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讲解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是由中国武术宗师陈省身所创,是以少林派
太极拳为基础,结合碰触式化斗法而形成的一种武术。
它的特点是以
凌厉的劲力及迅速的变化而著称,流畅连贯,活泼灵活,变化多端,
可以以沉实、凌厉的硬功力无情地击打对手,也可以以柔性、敏捷的
技巧微妙地转换攻防。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的要求是以轻柔、快速、灵活的方式完成内
力散排、动作练习和内外连接的三大基本要领,使身体的节拍和意识
的调节都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应用于攻守对抗中能够随机应变,配
合虚实、进退有度,灵活多变,使对手无从把握。
从动作形式上看,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由八卦步伴随同步双手拳俩,颠倒梅花拳,蟒蛇拳,穿行虎拳,揽雀尾拳,转体虎拳等拳组成,各拳动作融合多种打法,虚实结合,变换多端,令对手迷惑不解,毫
无进攻方式可言。
功法上,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追求“精神充分,手法精细”的技
击要求,必须掌握内定动作及内外连接,散排内力,行发外劲。
一路
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主要就是要学会“内定动作”,理解“ 内外连接”
及“散排内力”,以提高拳术实战威力及升华散手的层次。
与其他拳术比较,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具有很高的讲究度,要求
功法身法、手法全部掌握,并结合理论知识把握,然后再融会贯通,
才能有效表现其高超的技术水准。
陈氏小架一路太极拳为中国拳术的
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种了不起的传统拳术。
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式太极拳小架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最古老的武术之一,被公认为国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起源于湖北襄阳,由陇南家族成员陈氏祖先引进到湖北。
从古代到现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一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脉相传之宝。
陈式太极拳小架是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由朴和气之气道、软护身之招、坚剑舞之刀、祖龙之内劲等分支组成。
它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兼具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和思想特征,极具文化气息。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陈式太极拳小架被誉为奇门八宝,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
它以檀香拳和旋转拳为主要技法,可以运用八卦、射箭、剑法等神奇武学知识。
在拳术的运动中,陈氏太极拳小架将柔软与强相结合,通过推拿和手法缠绵搏斗,兼具攻守,结合阴阳之理,既有柔无戾、既有实无虚的相协调特征。
陈氏太极拳小架练习动作要求刚柔并济,强调把握柔和的本质,重视劲力的放松和灵活的活动。
它以回顾、做功、放松和运动为基本要求,以护身、搏斗、内劲和原劲为追求,旨在提高行动力、减少伤害,在搏斗中达到有柔无戾、有实无虚,最终达到心计齐备的境界。
在今天,陈式太极拳小架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宝级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经典价值。
伴随着国内外人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陈式太极拳小架的承袭传播已经受到很高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综上所述,陈式太极拳小架是中国最古老的武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
它可追溯到十四世纪,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脉相传之宝,由朴和气之气道、软护身之招、坚剑舞之刀、祖龙之内劲等分支组成。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练习动作要求刚柔并济,结合阴阳之理,既有柔无戾、既有实无虚的特征,以护身、搏斗、内劲和原劲为追求,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强大的文化遗产。
陈氏小架,静悄悄传承
陈氏太极拳还有一种风格,陈氏小架。
陈伯祥是小架的代表人物,现在全国各地练小架的,80%出自他门下。
按族中辈分算,陈伯祥是陈家第十八世,跟陈照丕一辈,比“四大金刚”中的陈正雷、陈小旺还高一辈。
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陕西逃荒的路上,三四岁才回到陈家沟。
陈伯祥自幼性格安静,并不太喜欢学拳。
1958年陈照丕回乡后,与族中老人商议,让族中子弟分别学陈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
学大架的跟陈照丕,学小架的挑了陈伯祥、陈俊凌、陈启亮,跟着陈克忠学。
五十多年前,整个村子就他们两人传拳。
“我老师跟我同辈,他从没让我叫过他师傅”。
陈克忠是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1849—1929)晚年教的,隔代。
陈克忠弟兄8个,都是跟陈鑫学。
陈鑫家跟他家住得很近,就几十米。
老爷子没子女,年纪大了,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捧着金碗要饭。
陈克忠的爷爷对陈鑫说,你的生活我负责,你负责帮我把后辈们的拳教好。
陈克忠是老三,学得最好。
陈氏是大家族,逐渐分出四大院、八小院。
陈克忠家是八小院之一,陈鑫一生清贫,留下了一部公认的武学经典《陈氏太极拳图说》。
再上溯,就到了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与陈有本。
说是从陈长兴传大架、陈有本传小架,但陈有本还教过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那时还没分那么清。
这拳以前是叫大圈、小圈,理论一样,练习方法基本也一样,有些动作略有差异。
陈长兴住村东南角,陈有本住北角,他俩教的架,陈伯祥小时候都叫南头架、北头架。
大架小架的说法,是1950年代后,顾留馨第一次在《陈氏太极拳》一书中提出来的。
陈伯祥安贫乐道,很推崇陈鑫。
他教拳时先约法三章,第一不能干坏事,第二,不能欺负人、招摇撞骗,第三不能拿去卖钱。
早期,他经常去淮阴教拳,没收过学费。
“文革”来时,陈克忠也挨了整。
“陈家沟是老村子,有名气,大家族,受忌讳,怕你聚众闹事。
还会太极拳,会武术,更忌讳”。
1966年,陈克忠去世。
说是病死,但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又教拳,有些人想学又不教,“里面有些怨,有人就收拾他,往死里整,白天强迫他义务劳动,晚上戴着高帽游街、斗争”,他们那个年龄,受不了。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详解
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动作详解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小架一路是陈式太极拳中最基础的套路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的动作。
小架一路共有74个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分为五个部分,整套动作流畅舒缓、有内有外、刚柔相济。
1. 起势:双手抱球,身体均匀放松,重心下沉,沉肩垂肘,顶天立地。
2. 左蹬脚、进步、左踢腿:先左蹬脚,将重心前移,然后进步,同时左脚踢出,力道要平稳。
3. 右蹬脚、进步、右踢腿:与前一动作相同的方式,只是改为右蹬脚和右踢腿。
4. 左手推掌、右手虚按:先用左手推掌向外推开,然后以右手虚按的势态压低前方,同时身体要跟着转动。
5. 左螺旋手、右螺旋手:左螺旋手为将右手左肘置于左手臂下方,同时使左手从左上方螺旋向前。
右螺旋手为右手向前放松螺旋,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
6. 左鬼脚、右鬼脚:左鬼脚为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左腿上,右腿跟着跨出。
右鬼脚为先右脚移动,然后左脚跟进。
7. 単鞭:右手先置于左手腕内侧,再向外侧抬起,同时左手顺势挥出,身体稍微前倾。
8. 靠、掤:靠为右手以掌心向前推出,然后左掌贴于右臂内侧。
掤为右手掌心向上翻,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
9. 右捶拳、前扑拳:先右拳向前直击,再左拳跟上,以拇指最后凝固的形式击出。
10. 左捶拳、后扑胸肘:与前一动作相同的方式,只是改为左拳和右肘。
11. 白鹤亮翅:先左手从右腋下伸出,再右手从左腋下伸出,两手向两侧打开。
12. 左托掌、右托掌:与前一动作相反的方向,将手臂伸直,手掌向前。
13. 左撇身砸拳、右撇身砸拳:先左腿腾空撇向右边,同时上身右转,右手以拳头形式砸向前方,再反向重复。
14. 左推掌、右推掌:先左掌向前推开,再右掌跟进。
15. 双重推掌:两手同时向前推出,手心向外。
16. 左倒撵煞、右倒撵煞:先左脚后退,同时上身向右转,然后右脚向右脚方向后退,重心放在右腿上。
17. 単鞭:与前面的単鞭动作相同。
18. 扇通胸腔:双手向外扇开,同时身体稍微后仰,胸口张开。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以腰为主宰,用螺旋缠丝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的简介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是:“以意行气”,“以气摧形”,一静百静,一动则四肢百骸相随。
腰是发动之源,在练习时,运行须柔缓,圆弧,缠丝;应左右呼应,前后连贯,内外一致,周身相随。
还要呼吸自然,虚实分明,沉肘松肩,含胸松胯,塌腰泛臀,快慢相间,蓄发兼备。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解释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
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
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业其父,太极拳炉火纯青,当时精于太极拳者多出其门,著名的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萍、陈耕耘等。
他除完整保留并传下了祖传拳架外(后人称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创新。
他在教授族侄陈耕耘时(因其父陈长兴常年在外保镖,而求教于陈有本),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将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发力,创出了独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称为大圈)。
大架拳法后由陈耕耘一支传下,传到十七世陈发科广授门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内。
陈氏太极拳小架起势阐述
陈氏太极拳小架起势阐述陈式太极拳是众多太极门派中成立最早的,其中陈式太极拳小架是现代人练习的重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起势阐述。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小架起势阐述对小架拳的误识,为柔不领稍,为松而蹲。
前手不实,后手无力,为泛而翘臀,为合而拧膝,为沉丹田而撑小腹。
骨节不正,寸劲不生!劲形逆从,舒适得劲!拳者,武也,失之于武则为舞,失之于巧则无拳。
遇力成桩,以桩摧力。
故练好起式桩很重要,可以先把跨裆练开,有强劲的下盘,事半功倍,可以考虑升降桩和开跨桩的训练。
陈氏小架太极拳起式动作要领:左脚轻轻提起,膝与胯平,向左自然跨出一步,左脚进入时尚保持轻踏地面,脚跟着地,两脚平行,与内肩同宽,微扣,裆部虚圆,两大腿根内侧有向后翻外撑之感,两膝里合棚住,这样膝盖受到重力不变形,不扭动,膝眼和半月板不受伤。
松胯松腰,开裆。
两臂自然下垂,双肩、肘微微前卷,周身上下左右前后既要合住,又有向外膨涨之感,百会穴向上虚虚领起,舌抵上鄂,气沉丹田,尾闾微泛,为打通任督二脉作准备,两脚向下五趾抓地,涌泉穴虚空,目平视前方,神态自然,精神内敛。
沉肩坠肘,松胸竖脊,头容正直,两眼平视,收下额,两手掌心姆指外侧轻贴裤缝处的风市穴,开胯撑裆,下腰圆背,脚底踏平,成为平立状态。
开始进入观无极的要求。
太极起式从初起状态禹步进入到平立步的过程中都必须把握开胯圆裆,松腰,圆背,竖脊,涵胸,收颔,顺项,正容,灌顶,脚能轻提松放,虚实分明。
禹步的操作,对人的身体状况,久而久之必定大有益处。
进入平立观无极的操作过程与内在的知觉体会,在明师的指导,自己的参修下,才能进入到下一招式:然后,凝神静气片刻,吸一口气在廉泉穴,胸部含空开出一条气槽,束肋下气根生把胯开,沉丹田,停留一会儿。
然后松跨,通过松沉微顺缠把双手带上来,稍节引气指肚微胀,意在劳宫穴。
这时上下分阴阳,走的是棚劲。
从无极进入太极状态。
催合重心移动,走后弧,丹田提劲,同时双掌的小指领劲,眼看中指,顺缠合走后弧,碾到左裆,棚劲跟着后弧直达手指。
陈氏太极拳小架
陈氏太极拳小架陈氏太极拳小架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拳术,也是太极拳的入门级别。
它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易学易懂,但是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以及呼吸的调节。
小架是太极拳最基础的拳术,也是太极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传说,陈王庭在明朝末年因为功名未就,隐居于陈家沟,结合自己的武术经验创立了太极拳。
他的太极拳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陈氏太极拳大架,另一个是小架。
小架的特点是动作短小、紧凑,适合初学者学习。
在中国太极拳的发展中,陈氏太极拳小架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动作简单明了,共有18个式子。
每个式子都有独特的含义和训练方法。
例如,“起势”一式是太极拳的起始动作,意味着开始学习太极拳;“摆莲”一式是模仿莲花摆荡的姿态,通过这个动作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单鞭”一式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主要练习身体的平衡和呼吸的调节;“进步搬拦捶”一式是太极拳中的进攻技术,通过这个动作训练身体的力量和协调性等等。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非常注重细节和内在的修养。
在练习小架的过程中,要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手、腰、腿的配合。
手臂的动作要柔软有力,腰部要有力量的支撑,腿部要有稳健的站立。
同时,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也非常重要。
太极拳要求深呼吸、缓慢呼吸,通过呼吸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息。
练习太极拳小架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理素质。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它不仅要求身体的协调和力量的发挥,还要求心态的平和和内心的修养。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地练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总之,陈氏太极拳小架是太极拳中的基础拳术,它的动作简单、易学易懂,适合初学者学习。
通过练习太极拳小架,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内在修养和心理素质。
同时,太极拳的练习也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保持健康和平和的心态。
陈氏太极拳小架“阴阳”和“中”
陈氏太极拳小架“阴阳”和“中”陈氏太极拳小架“阴阳”陈氏小架一路也称一层架活头盘架,主要练规矩,练松柔。
二路也称二层架或过度架,主要练劲。
三路也称三层架,主要练意。
至于四层架,五层架估计练打法,点穴。
但最主要还是一路头盘架,后面的练习为的是更好理解一路。
在某一个阶段的感受,往往被更高一个阶段的感受所调整,甚至推翻。
所以一路的关键除了练规矩外,就是练松沉,松沉是基础,推手不会松沉不能松沉,那是必败的。
只要沉好了。
向其他方向的放松.行拳所需要的各种内劲就应运而生了。
松沉为轻灵之因。
轻灵是从松沉中产生的,松从力中来,也是这个原因。
在呼吸方面,松沉有时一定要气下沉丹田,才能做出来。
就像地面反作用力是地心引力的反作用力,是从地心引力中产生的一样。
松沉为轻灵之根,轻灵离不开松沉,就像影离不开形一样。
轻灵是由松沉支配和掌握的,就像四肢须由腰脊主宰一样。
松沉为阴,轻灵灵为阳。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虽然从根节到梢节的放(伸)长和从内向外的放开,但伸和开都属阳性的动作.都是从阴性的沉中产生出来的。
伸的反面是缩,开的反面是合。
缩与合都是阴性动作,都是从阳性的轻中产生出来的。
这就是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阴阳互根、阴阳相生的道理。
从汗毛深入到皮、肌肉、筋、骨,自表及里松到骨骼,再从骨、筋、肉、皮、毛层层松到皮上,这是阴松、阳松的互为修炼.求得。
“阴松就是从外往内松,阳松就是从内往外松。
陈氏太极拳小架“中”什么叫内呢?内就是阴阳之间的那个“中”,就是阴阳交汇之处.意气聚散之处。
就人体而言,每一对阴阳之间都有一个“中”,如两手之间以夹脊为中,两脚之间以会阴和尾闾为中。
就全身而言,以骶骨之前和膀胱之后夹室内的丹田核心部位为中,扩大一点说,就是以腰骶腹腔为中;再扩大一点说,就是以腰脐之下、裆胯之上的这一大块为中。
“中”就是泛称的丹田,就是道家炼丹之炉就是体,就是阴阳两仪的家。
所谓阳松就是从太极本体向阴阳两仪松,就是从“中“向末端及表皮松,就像是阴阳从家出外做功了,就是开就是伸.就是脊柱上竖。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陈氏小架太极是太极拳中颇负盛名的一支,它承祖拓新,可谓源远流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功夫小架拳五层功夫,都在拳架里,分为五路,炮锤不算。
一路是综合架,练松练柔,二路练身法,三路练发劲,四路和五路练打法,技击。
招式少。
四路和五路已经看不到,小架拳锻炼之初始,乃是要以动为主,动中求静。
而且,内家神意等高深法则,也是在动中体会。
如果没有劲的支撑单单追求“松“和“静“,那么,所得之松,乃是软;所得静,乃顽空。
只是养生之道,如此,是与内家武学背道而驰,则离道日远也。
拳即是桩,而且是活桩。
要在拳架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
架子错误就相当于挫自己的骨头。
骨头受挫一定痛苦。
把动作调整对了就可以,一定要有明白的老师指导。
不能自己瞎练。
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明明白白,头肩肘手胯膝脚各有各的位置和规矩,头肩肘手胯膝脚一定必须规规矩矩练习,小架拳为什么叫规矩拳。
刚刚学习看做动作才是真的,一看就明白,一摸就知道,摸老师的练习状态,让老师调调自己的身法。
文字内容可以介绍给你,但是不能解释给你听因为没有看到你的状态,可能产生错误理解,面对面的演示还需要认真揣摩。
太极拳的资料很多,千万不要望文生义,练习是关键,正确的感觉才是收获。
很多东西是架子好了以后的事,架子没好,求内涵很难求到。
什么事对和错,不能劲力顺达的状态都是错,劲力顺达的状态就是正确的桩功。
先有型而后成体,这就像自行车的轮子,钢圈是关键,先必须有好的钢圈,再必须有好的外胎,内胎才有用。
否则内胎再好都是假的。
轮子没有用。
钢圈就是架子就像人的骨架。
外胎就是筋皮。
内胎就是内气。
我们小架的股骨头所放的位置是最佳位置,运动半径最大化。
运动半径最大化,这问题很多人不知道的。
这就是小架的后裆,所处的空间位置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处于自然的对称等涨放松状态很重要。
从一个半圆到另一个半圆,组成一个太极,一个半圆的切线。
当今陈氏太极拳小架领军人物,带你领略非同一般的拳风
当今陈氏太极拳小架领军人物,带你领略非同一般的拳风
【珍贵资料】陈伯祥早期演示的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伯祥,1944年生,陈家沟陈氏十八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受家族历代尚武练拳之风熏陶,陈伯祥自幼跟随陈鑫弟子陈克忠系统学习陈氏小圈(亦称小架)太极拳,深得前辈真传,为当今陈氏太极拳小架流派代表人物,曾当选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总会副会长。
陈伯祥老师早年即已声名远扬,享誉拳界,1982年,他曾应邀在全国武术交流赛大会上担任裁判。
2009年9月4日,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团会议决定增补陈伯祥为副主席。
陈伯祥青年时期拳照
陈伯祥拳照
据悉,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陕西逃荒的路上,三四岁才回到陈家沟。
陈伯祥回忆说:“我老师跟我同辈,他从没让我叫过他师父”,学拳时一心只为传承。
陈伯祥安贫乐道、谦逊低调,尤其推崇陈鑫,教拳更重树德。
他教拳时约法三章,第一不能干坏事,第二,不能欺负人、招摇撞骗,第三不能拿去卖钱。
早年,他遍访全国传拳授艺,从不收取学费。
为弘扬太极,从六十年代后期他就走出家门,足迹遍至西安、开封、许昌、新乡、邯郸、天津、哈尔滨、绥化、牡丹江、沈阳、徐州、连云港、淮阴、郑州、江西、广东等地,授徒众多。
自1995年又传拳韩国、日本、瑞典等国弟子,当今国内外凡练陈氏太极拳小架者,80%以上都出自其门下,堪称当今陈氏太极拳小架领军人物。
据悉,在2018年8月26日上午的河南省武协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成立大会上,陈伯祥被聘任为河南省武协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
名誉会长。
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崔玉洁
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崔玉洁陈氏太极拳小架是整个太极拳体系的核心,是陈家沟太极拳的看家拳,是行内人士普遍赞誉的“功夫架”。
是太极拳精神实质的最佳体现!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崔玉洁。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崔玉洁在太极拳界,西安有着十分深厚的太极文化底蕴,是公认的小陈家沟,太极高手辈出、名家云集,深藏不露、隐修得道者不在少数,崔玉洁崔公就是其中的代表。
崔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太极拳是中华文化的传奇,在历史的巧合机缘中,两种传奇碰撞在了一起,这种传奇的碰撞造就了崔公、成就了崔公。
由于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河南、河北等太极拳发源地的嫡宗传人们纷纷避开战火来到了西安,解放后再也没有回老家而是将人生情感、太极功夫和太极文化牢牢地在古城扎下了根。
来自河南温县陈家沟的一代陈金鳌先生陈金鳌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因此,西安成了太极拳的第二故乡,二战这段特殊的人类历史成就了西安这个特殊的太极文化名片。
一、一生传奇、博学多难1928年,崔公生于河南温县大户人家,为家中三子,大哥在军队担任要职,二哥将绸缎生意连锁店遍布大江南北,故家中殷实富裕。
崔公天资聪慧、过目不忘、入耳能记,家人聘请饱学儒者教授四书五经,十三岁之前已将经史子集烂熟于胸。
因此,崔公自小礼义具备,诗文皆精,循循有儒雅之风,以神童名闻乡里。
崔公生长于乱世,时值国家动荡多难,奇人异士纷纷隐藏民间,在租赁崔公家门面房营生糊口的租客中,存在许多深藏不露的民间艺人高手。
崔公以礼节待人,十分招人喜爱,这些异人租客既是出自内心的喜欢又出于糊口养家的需要,私下倾囊传授崔公各种异学奇技,加之崔公善学好问、喜交异人,因天生体弱而喜学养生武术,便在正学之余,跟着这些异人租客苦练梅花拳、两仪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数十种拳术,并旁及阴阳风水、医、卜、星、相,这些为崔公日后的博学多才夯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完七年私塾后,前往郑州入学洋办小学,因不懂英文,又回家重读私塾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简介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简介
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
历史上陈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对于初学者,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徒弟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划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而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
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有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
如今的陈氏太极拳大架、小架除了动作形式不同外,其技术理论基础是一样的。
大架拳手也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开始也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
陈氏太极拳大架因一些后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
小架由于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至今鲜为人知。
如今的陈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较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
当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金鳌(陈垚之嫡孙,囊小架真诀)、陈克忠、陈克弟、陈伯祥、十九
代传人陈堂(陈玉琦)、陈东海、陈东山、陈立清、陈立宪、陈伯先等。
如今,他们的后代及学生正在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而积极的努力着。
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
《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
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
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是最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
陈式太极拳小架的特点
身法: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手法: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步法: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
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
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眼法:
“神送前手头忌晃动”。
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劲法:
“裆贵开圆,莫扭莫涮”。
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立圆多、平圆少。
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
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
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整圆多、弧线少。
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以上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技术特点,各式太极拳相同的要求本文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