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三下《总复习》第4课时 常见的量
4 5 678
立春
初六
初七
初八
初九
9
10
初十
国际气象节
11 12 13 14 15 16
17
十二
十三
十四
元宵节
十六
十七
十八
小18明151岁9 了,2但0 是他21只过2了2 3个生23日,他24是
( 十2九)月雨(水 29)廿日一 出生廿二的。廿三
廿四
廿五
25 26 27 28
知识巩固
吨 千克 克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可以拉动,不稳定;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选择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说 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你在不同角度可以看见什么? 2.你最多可以看见几个面?
图形的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直观 辨认
特征 认识
剪拼 与变 化 观察 物体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角
长方形、正方形、三 长方体、正方体、 顶点与边、角的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角形和圆
圆柱和球
大小含义
长方形与正方形 用边、角特征判断图 形
图形的变化与联系 周长、面积的变化
能用工具判断直 角、钝角和锐角
平行四边形与长 方形变形中的边、 角的变化特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简单物体,体会面与 体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力
知识巩固
长方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第4课时 常见的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16岁的叶诗文在女子 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夺得冠 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苏教版数学六下总复习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下总复习教案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一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
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整理1.讨论整理。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整理,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常见的量评课稿
这是一节由张老师执教的复x课,“量的计量”这部分内容是把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计量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汇总在一起,通过整理和对比来进行复x。
《新课程标准》指出,复x课是学生在学x某一阶段数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x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
绝不是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程式化的再现知识,也不是能力的机械训练,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
课前,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由张老师原创,钻研“课标”和教材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张老师把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学x,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记计量单位及进率,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亲历,让他们经历深层思维的形成过程是相吻合的。
整体上看,张老师这节课有下面三个特点: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二是“通”,融会贯通,弄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这些工作以往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在这里张老师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自主完成,自主建构;三是“练”,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练x,进一步巩固知识,达到拓展提高。
张老师的主要操作环节是:一、日记引题,发现问题。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
二、检查自学结果,整理知识。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当然本节课还有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板书花费时间较多,所以设计的练x没有能够完全解决。
学生课前预x整理的知识结构图,整理的非常好,类似于数学手抄报的形式,如果有投影仪显示出来,既展示学生的预x状况,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望,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能让全班学生了解不同的整理方法、整理规范,还能兼顾到知识的互补,便于查漏补缺,而且还能节省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练x巩固。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关于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一、导入:1.这节课由我来给同学们上。
我站在这里,同学们对我以及我要给同学们上的这节课,一定有许多想知道的。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每人只提一个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回答)2.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就不一一回答了。
我今天的任务不是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对。
言归正传,据我了解,我们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普遍进入了复习阶段,你们已经开始复习了吗?(学生回答)3.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复习“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二、课堂复习。
1.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一些常见的量,你能找到吗?(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黑板的面积等)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量?(学生回答)3.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量有:长度、面积、体积(包括容积)、质量、时间等。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呢?谁知道?(按顺序说出来,这样就显得不乱了。
)4.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量以及各种量的计量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整理一下,写在一张纸上,每小组只写一份就可以了。
(重点内容)……(教师巡视,提醒:速度要快一些)5.各小组整理完了吗?6.小组整理完后和附近的小组交换一下,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7.再交换回去,可以对自己小组的整理内容再做一下修改和补充。
8.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每小组汇报你们整理的一种量就可以了。
哪个小组先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板书:(标上进率)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体积(容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质量:吨、千克、克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货币:元、角、分三、课堂练习。
1.刚才我们已经把学过的量进行了整理,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
说一说,怎么进行单位的改写?(提问)2.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看来都掌握的不错。
《常_见_的_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
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11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
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48页《常见的量》教学目标:(1)复习梳理元、角、分,年、月、日,克、千克、吨等常见的单位,进一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它的具体意义。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积极学生的热情。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和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相关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图片,这些信息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分别属于什么单位?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有那几大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在我们学过的七大类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具体的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每个单位会不会用字母表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些单位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整理的知识点,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听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自己的材料进行补充。
师生共同梳理汇报:1、长度。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2)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长度的?(用手比划比划)(3)拿出小尺体会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师拿出米尺体会1米。
2、面积。
(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
(2)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让学生能认识到它们的实际大小,并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实物:如,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我们的手掌大约有1平方分米。
如何才能让智慧课堂更“智慧”——以小学数学复习课《常见的量》为例
如何才能让智慧课堂更“智慧”—以小学数学复习课《常见的量》为例吕先锋(安庆市宜秀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安徽安庆246052)摘要:智慧教育、智慧学校、智慧课堂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平台,而智慧课堂又是智慧教育和智慧学校的核心内容。
当前,安徽省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这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本文以一节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为例,就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厘定、学习障碍跟进、教学细节处理、学生人文关怀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智慧课堂本文中的“智慧课堂”,特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创设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使用传统手段的课堂”。
为积极推动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优化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效果,安庆市宜秀区教研室和电教馆开展了一次智慧课堂应用教学研讨活动,其中一节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常见的量》的教学,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引入,紧扣课程目标,及时反馈评价,充分交流互动,信息量大、参与度高,展示了智慧课堂的魅力。
但通过现场听课,笔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试从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角度,寻找一些改进的切入点,以引起老师们对智慧课堂应用的关注和思考。
一、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更明确传统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赖于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的内部逻辑和前后联系,虽然也强调了解学情,但囿于教学手段等局限,关于学情的了解大多是教师站在成人视角、基于以往教学经验的主观、大致判断。
而在智慧课堂的教学中,合理厘定更为精准的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就有了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抓手和依托。
比如复习课《常见的量》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安徽省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中的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调取学习记录,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应用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资源进行课前线上调研,从而更好地进行学情调查分析并明确教学目标。
《常见的量》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教学反思南前小学郑成伟常见的量是一节复习课,说实话,复习课我觉得很难把握。
复习课的核心是“整理与练习”,恰当地处理好整理与练习的关系,也是复习课应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当时就想:这是我第一次开复习课,比较紧张,扎扎实实上一节课,让学生学会并有一个提升就行,而且《常见的量》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
我的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视频引入,然后第一部分让学生从道路标志中找出量,从而让学生回忆都学过哪些量,并且这些量的单位都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以及单位换算时的注意点;第二部分是找出某些生活中的“1”,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多少,这样才能准确的给物体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最后以一个视频作为结束并进行安全教育。
在设计时,我没有涉及人民币单位,觉得这个单位跟学生平时生活联系的比其他单位要密切的多,他们太熟悉不过了,课后稍微讲解下就好。
在教学过程中,大概是由于很长时间不接触有关量的知识,学生整理起来不很顺利,花了挺多时间的,有些题目学生都卡了一会;还有应该是习题的量多了点。
以上两点原因,导致后面时间很紧,有些题目就做来不及了,我还跳过了一些题目。
最后的一个安全教育的视频也没来得及播放,就草草“收场”了。
本节课的不足:第一、课堂总体不够活跃,怎样让复习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起来,让学生怎样喜欢自己的课堂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前面用去的时间比较多,在后面处理习题时时间很赶,是在课程安排上不大合理造成的。
第三、课堂中,学生不敢举手,这是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在上完本课后,我感到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觉得我那样一类一类单位的复习过去,显得有点枯燥,并且会花费大量的上课时间,其实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个表格让他们去填写,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又或者把学生整理这部分知识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先整理复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家里查阅更多的资料,复习到的东西会更全面,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节约好多时间。
苏教版六下数 第七单元:第4课时 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4课时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生:元角分1元=10角 1角=10分三、基本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精品教学设计
⼩学数学《常见的量》精品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8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六相关的练习。
⼆、教学⽬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系统地掌握长度、⾯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学会灵活运⽤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法,提⾼学习能⼒;3、让学⽣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与⼩组合作讨论的作⽤,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4、能够较熟练地进⾏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对量与计量知识进⾏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对量与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课件、练习作业纸等。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请同学们猜⼀猜⽼师的⾝⾼和体重⼤约是多少?(1⽶68厘⽶、72千克)在⾝⾼、体重所⽤到的量与计量,正是我们今天要整理与复习的数学知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活中处处有数学。
(引出课题——常见的量)(⼆)、分类整理:1.学⽣反思: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师:请⼤家回忆⼀下,在⼩学阶段我们已学过哪些计量单位的量?学⽣讨论,指名⼝答。
教师板书:长度、⾯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货币师:每种量都有各⾃的计量单位,我们学过哪些常⽤的计量单位?2.集体完善个⼈的整理⽅案师:⼤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块,想⼀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序、不便记忆)⾮常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了。
你们预习时是不是按⾃⼰的想法进⾏整理的呢?(是)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组为单位进⾏讨论,互相补充、完善,等⼀会⼉派代表展⽰你们组的作品。
3.⼩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的整理⽅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篇一:评课稿对《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评析我听了韦老师执教《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本人有很多收获与感悟,简单表述如下: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一个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常见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选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习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韦老师,课一开始就“导”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一个日记记录,选用了那篇单位量用错而引出的笑话,这篇出于学生之手的习作,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可笑的同时,感受到量与计量在一篇习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单位量的错,作为进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韦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向,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给后面填一填的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体现了韦老师的机智选材,也是我们在以后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2. .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式,---自学.在整理预习过程中, 自学,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适当地学会:自己预习——自我反馈——自我总结,学生绘出的一棵智慧树长出了许多“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自我反馈和自我总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复习中的另外一个学习方式是---整理学会整理,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如,韦老师有一句话,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导向是(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的整理图,进行整理.这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年级上册)全册课程标准解读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册的教学目标是: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6))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2)(6))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解决问题(1)(2)(3)(4))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2))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1)(3)(5)(7))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1))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5))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情感与态度(1)(2))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学段目标——第一学段——情感与态度)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实践活动1、2、3)。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22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1数与代数第4课时常见的量教学课件苏教版20220907287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0。
质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以外,其余都很特殊。
整理与反思
2020年2月298日 星期一
巩固练习 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千米
平方米
天
千克
升
秒
巩固练习 三、判断。
12..34吨.05的吨=41 与 4吨1吨5千的克43。重(×量) 相等。(√) 3.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4.小明画了4厘米长的直线。(×) 5.每一个人,每年都要过一次生日。(×) 6.每年都有365天。(×) 7.1860年是闰年。(√) 8.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倍。(×)
第七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常见的量
复习导入
2020年2月29日
晴 星期一
今天天气特别好,早晨17点不到我就从我那长 20厘米、宽12厘米的小床上爬起来,拿起我那 长17米、重25千克的牙刷,不到5小时我就洗刷 完毕,抓起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大约1平方米的 烧饼,一边吃一边有滋有味儿的喝起一瓶250千 克的鲜牛奶。吃喝完毕,我立刻背起我那3克重 的大书包,只用了3秒钟我就来到了学校。今天 班主任还表扬了我准时到校呢!
(100) (10000) (100)
(10) 平方厘米 (100)
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00)
升 毫升
(1000)
基础练习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
一支铅笔长176( 毫米 )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平方米) 一张课桌宽40(厘米)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立方厘米) 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升 )
3.测量: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测量:整理与复习学情分析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课程标准》要求: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学习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有,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工具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我们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个单位,要加强课前诊断,以便对于新知识的加入和渗透做好基础。
尤其是长度单位,在厘米和米中间加入分米,以及更小的毫米和更大的千米,这都是基于之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学生对于两种单位的认知没有问题,但简单的单位换算也能够完成。
但对较复杂的单位换算,尤其是涉及复名数单位的换算依然还存在问题,需要在此下功夫加强。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包括货币、时间、质量)和图形与几何领域(长度、面积、体积),这些知识思想和内容上存在共性,思想上的共性体现在“定量”,内容上的共性体现在“单位”。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单元,是几何领域学习度量知识的起始内容。
而在上完本单元的内容后,我们会发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呈零散状,结构化程度低。
学生可以记住尺子测量的步骤,但对于度量的本质理解不清,做不到灵活地进行测量,在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之后,学生更加难以选择,遇到估测的问题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都是量感薄弱的表现。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之后,上好一节复习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把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注意沟通知识间纵横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简单地说,复习课就是要重“联”求“通”。
这节课主要围绕着“布点(罗列知识点)——连线(梳理成知识串)——织网(形成知识网络)——用网(灵活运用知识)”四部曲,让复习课的教学也可以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教学目标】1.梳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理清单位间的关系。
2.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测量线段,测量物体的方法,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借助习题整理复习,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以熟悉的“身高”入手,唤醒对长度单位的旧知。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请大家来猜一猜吧!生:我猜老师的身高是1米多。
师:具体是多少呢?(生猜)提问: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身高了,我也想知道同学们到底有多高?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生:我的身高是120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米30厘米。
(学生可能说的不规范,教师及时纠正)【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身高进行估测,并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来描述老师和自己的身高,唤醒旧知。
小学数与代数教案模板(共5篇)
小学数与代数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数与代数》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P68-7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9题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整理整数与小数的相关知识,加深理解整数与小数的意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整数、小数认识的知识网络。
2.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整数、小数的相关知识,掌握数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认数的作用,产生对数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整数(自然数)和小数的意义、组成及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复习。
这节课我们进行整数和小数的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的有关知识,提高数的应用能力。
二、回顾整理1.讨论整理。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了解整数和小数的哪些知识?请你结合小面的问题先自已思考、整理,再与同学说一说。
出示问题:(1)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几?举例说一说。
(3)你能举例说说读、写整数和小数要注意什么吗?怎样比较整数和小数的大小?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围绕上面三个问题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
(1)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怎样的数是整数,怎样的数是负数,怎样的数是小数吗?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2)提问: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有是几?举例说一说。
根据学生回答呈现数位顺序表。
提问:整数部分计数单位排列有什么规律?每个数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请举个例子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时间和人民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的进率,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应用合适的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以及量的简单计算。
2.学生在整理、应用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能说明对常见的量选择、分析、判断的理由,提高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常见的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有据思考、判断、分析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常见的量的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时间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质量、时间和人民币这些常见的量和相应的计量单位。
今天我们就复习这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质量、时间和人民币及相应的单位,了解各类量相邻单位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提高计量单位应用的能力。
二、回顾整理
1.小组整理。
提问: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板书:质量)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常用的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各有哪些?(板书:时间人民币)你能说说这些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吗?请先独立整理,再小组交流。
学生整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
(1)提问:你知道质量单位的哪些知识?
(2)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你知道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吗?说说你的认识。
提问:闰年有什么规律?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提问:我们认识了哪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
(3)提问:关于人民币的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生: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直接填空。
集体反馈,指名说说分别填写了哪个单位,怎样想的。
指出:填写单位时,要先根据实际明确填写哪种量的单位,再根据具体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先填写在书上,再指名口答结果,选择2—3题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通过这题的练习,你对单位换算有了怎样的认识?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学生先完成填空,再集体校队。
追问:每年第一季度的天数怎样计算?
四、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口答,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完整说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时2012年6月16日18时55分。
3.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及结果,要求说明怎样想的。
说明:像这样计算载重量的问题,一般要按较大数量计算,求出物体最重可能有多少,和能承载的重量比较、判断。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