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汇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概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概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概述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从两个角度界定义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以及后人对它的发展。

我们现行党章上规定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广义上说的.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在我国,我们又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称之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21世纪为什么还要研究19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三)新的历史条件下怎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1、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2、要认真研读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

3、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特点(一)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特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实践最丰硕的时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我国理论界从此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理论界最活跃、形成的成功也是最多的一个时期.2、特点:出现了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回归的趋势。

以20世纪70、80年代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起点,紧接着就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生产力的标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和较为深入地研究.从90年代开始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

世纪之交,理论界又就深化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调研。

当前伴随着我们党提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等问题的研究继续升温。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对马克思主义既应该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更应该进行整体性研究,以利于完整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研究的一级学科。

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等学科方向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系统。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前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学科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努力提高学科质量和水平。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的阵地,学科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199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2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均属于本学科第一批授权点单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6个二级学科,同时建设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2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还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湖北省优势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湖北省特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是湖北省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探微【摘要】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展开探讨,首先从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

接着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发展,并指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本文的观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将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前沿问题、理论、历史、发展、挑战、未来方向、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受、转化和发展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的探索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点议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化道路将成为本文分析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等多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

探讨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部分的分析将有助于理清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脉络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基本精神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对于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发展规律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吸收和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和具体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并于 2005 年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的二级学科。

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学科学位点大幅增加,学科建设覆盖广推进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之后,2006年初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 22 次会议批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分别增加 21 个和210多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增加 94 个和 840 多个。

经过几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又分别增加了 10多个和近 80 个。

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了部分高校、党校与社会科学研究系统,具有发展速度快、新增数量多、覆盖院校广、学科队伍大的特点,不仅有力推进了学科化与科学化进程,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围绕我国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教育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立以来,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教育、“六个为什么”的研究与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与推广等。

这些研究与教育,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为更好地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三贴近”原则,每年编写、出版发行《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及时对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思想,既为推进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热点问题介绍(三)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对历史脉动作出敏锐的反映。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亲历着两场深刻的转变:一是国内的社会转型,即从封闭停滞到改革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世界的格局转变,即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以对话代替对抗,在政治多极化转变过程中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紧扣“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国情认知的新特点,要求理论研究必须立足“民族性”,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本民族在世界历史格局中的定位。

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需要一种深透的世界历史眼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勾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既避免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历史挫折,又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民族精神的瑰宝“,她作为社会转型期理论的自觉要求与积极成果,代表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华民族最大的理论收获。

一、世纪之交的理论视点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理论成为国内理论研究的视点中心,党的十五大以来,以邓小平理论为母题的研究工作更臻热烈,表现为主题更广泛,内容更深刻,成果更丰富。

究其原因,概要述之,主要基于下列三个条件。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开创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境界。

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对之作出了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十五大之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实践过程中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回响。

以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以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评价为起点和指针,邓小平理论研究在各个领域普遍展开,诸多研究、探索、阐发邓小平理论的作品纷纷面世,这其中既有郑必坚、龚育之、石仲泉等老一辈理论家的理论贡献,也有众多中青年学者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富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同时,它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有些甚至具有根本的挑战性,需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丰富和发挥。

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1.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人们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也不过是在拒斥传统本体论的同时所实现的一种当代的“本体论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不仅是研究本体论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

这里首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本体观。

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与本体论的关系,学者们见解不一。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有其“本体论”(“存在论”)。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就源于对传统本体论首先是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

这一本体论构成整个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同时,它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具有下述三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了生产力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其二,它揭示和展现出物质对象与人类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内在关联,即将物质和实践这两者视为同构一体和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作为客体的物质则是实践化的物质。

因此,就此而言,物质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物质在马克思那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三,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称为“存在论”,不仅符合“本体论”一词的固有含义,而且也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主旨和本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多数场合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仅仅是考虑到既有的通行习惯用法)。

人们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颇具歧异。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

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

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

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

麦克莱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化及前沿问题一、法兰克福学派与全球化问题詹姆逊的作品可被视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巅峰。

提及法兰克福学派不得不先提一下尤根•哈贝马斯。

他起初作为阿多诺的弟子,而后成为第二代法兰克福人物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从他1968 年的《知识与人类利益》(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到他80 年代早期巨大的两卷本的《交往行为理论》(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再到他随后的很多重要的著作,哈贝马斯都试图将语言学的东西引入马克思主义。

他的基本思想就是把演说行为植入一个假定可能的理想演说环境里。

在其中,比较好的辩论本身就能对问题作出决定。

但只有社会的所有成员具有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这点才有可能。

这也涉及这样一个思想,即社会的转变要朝向能够使这样一种交往能力成为社会所有成员的特征。

因此社会解放的最终目标蕴含在所有的和每一个交往行为里。

这一思想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得到了最基本的表达。

在这一著作里,哈贝马斯分析他称之为被越来越多的起重要作用的工具理性造成“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the‘colonization of the life -world’) ,并且试图借助于强调所有参与交往行为的人承诺通过一个合法性的商谈从而克服交往的歪曲来建构一种对语言的解释。

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用一种自由法学的转向,去创立民主、道德和法律的理论,并致力于发展现代性未尽的事业,从而去实现某些普遍的、经得起检验的启蒙价值。

对当前西方而言,这些考虑导致哈贝马斯采用一种可以将之描述为社会民主的立场。

但是这样一来,就将他排除出甚至是广泛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也就超出了这篇演讲的范围。

现在回到对詹姆逊的分析上。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已经在他的《后现代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Postmodernism: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里给出了对后现代主义的出色解释,以及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达到顶点的深刻反思。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摘要:本文描述了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包括基本原理的内容与拓展、中国化、经典文本的研究、学科建设、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方面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文本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1、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学者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首先要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应当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原理且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宇宙、人类社会、精神活动。

而有的学者希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能够消除以往教科书的“板块结构”,有意识地涉及自然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辩证逻辑以及中外哲学史研究等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而建构一个以实践观点贯穿始终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还有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内核”和“外围”两个部分。

一方面,适当放宽和调整对理论之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守对理论之核心内容的信念。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虽然这不算一个新话题,但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有的认为应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需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把握其基本精神,吸纳研究的新成果,搞清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有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另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2020年7月整理).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即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进程就是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

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特点,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在这些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中,我们产生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的思想方法。

毛泽东思想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148理论纵横理论版引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应能够紧密围绕自身所具备的学科特色与科学性。

即便在当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飞速发展的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具备极强的应用价值。

其所蕴含的与时俱进品质,促使我国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拥有更明确的方向。

相关学者需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带着创新视角,不断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再研究。

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现实指导作用,将博大精深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

做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融入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并指导我国更有效的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必须能够着眼世界、放眼未来,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特色与基本国情,更加系统、全方位的探究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

结合学术研究领域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要点、难点等要素,能够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特征。

并能够将其作为继续深度研究的核心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科学拓展与深化。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特征(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具备一定创新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需能以现代化的特点进行融合。

相关学者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如此才能对相关前沿问题特征进行全面解读。

在整个过程中,需摒弃落后的哲学思想,并充分汲取具有研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知识。

与此同时,在对文化理论、生态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所具备的创新性特征。

而这种创新性,更多的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巨著中所阐述的具有前瞻性的思想。

其鲜明的与时俱进品质,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构与研究的过程中,应能紧密围绕实时的文学理论、经济理论等要素,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从而创新出新的解读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深入再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2、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二、专业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5、思想政治教育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2、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硕士阶段(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专题研究(3学分)《资本论》研究(2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D类:比较市场经济体制(2学分)当代西方哲学流派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2学分)中国近现代哲学专题研究(2学分)科学决策方法论(2学分)西方经济学流派研究(2学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2学分)(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 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沿问题(一级学科)(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列宁毛泽东著作选读(3学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3学分)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分学)D类: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3学分)第二国际专题研究(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文化研究(3学分)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国外毛泽东学"研究(3学分)当代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3学分) "西方马克思学"专题研究(3学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热点研究(3学分)辩证法史专题研究(3学分)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沿问题(一级学科)(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列宁毛泽东著作选读(3学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3学分)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分学)D类: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3学分)文化研究(3学分)"国外毛泽东学"研究(3学分)当代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3学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3学分)辩证法史专题研究(3学分)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 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研究 (2学分)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发展 (2学分)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D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2学分)社会转型理论研究(2学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学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2学分)比较市场经济体制(2学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热点问题研究(2学分)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 (2学分(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前沿问题(一级学科)(3学分)C类: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列宁毛泽东著作选读(3学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3学分)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3分学)D类:第二国际专题研究(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3学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专题研究(3学分)西方经济伦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3学分)文化研究(3学分)世界社会主义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3学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专题研究(3学分)"国外毛泽东学"研究(3学分)当代意识形态热点问题研究(3学分)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研究(3学分)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3学分)辩证法史专题研究(3学分)(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学分) 硕士英语 (4学分)B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C类:伦理学专题研究(3学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专题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制教育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3学分)西方道德教育与法律思想专题研究(3学分)D类:近现代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现代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当代中国伦理专题研究(2学分)现代西方社会思潮(2学分)管理伦理专题研究(2学分)博士阶段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二级学科特征仅仅通过在专业课程的侧重点进行区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1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且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学、科研、宣传和党政工作的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该方向的理论基础雄厚,且有开拓的献身精神;在本学科领域内,,除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发展形势以及一些前沿性问题,既具有独立的科研工作和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善于跨学科合作的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翻译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一年半时间学完计划内课程,一年半时间作学位论文。

在职研究生年限为3--4年。

根据特殊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申请,导师、研究生部(院)、校领导同意,办理手续,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三、主要研究方向(3-5个)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该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之一,也是我校该学科最基本的方向之一。

目前拥有教授四人(其中兼职教授两人),副教授三人,博士四人。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还包括一些元哲学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东西方哲学问题等,主要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方向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之一,目前拥有教授三人(其中兼职教授两人),副教授五人,博士三人。

主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最新发展,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灵活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拥护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该方向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目前拥有教授四人(其中兼职教授三人),副教授五人,博士四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刘德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老师和本学科点研究生必须认真对待与搞明白的问题。

今天,我借学校论坛的机会,着重讲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前沿的几个问题,以供老师与同学们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展概况(一)学科发展现状中共中央决定: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

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为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

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2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个,总计46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9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3个,总计168个。

如此庞大的研究队伍,如此众多的招生数量,再加上在各地的宣传部、党校、社科院、军队院校中,还有一支颇为壮大的研究队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成为研究人员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

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会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搞得不好,则只能适得其反。

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含量亟待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亟待规范。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生命力所在。

(二)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就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郭教授认为,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品位,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他提出的总体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1、以历史为线索。

即在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变革、文化转型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从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线索、发展格局、经验教训和当代走势。

2、以实践为基础。

即紧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当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第二,既要看到马克思思想转折时表现出 来的非连续性和断裂性,也要看到其连续 性和一致性。
第三,我们在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质 时,应以青、中、老年马克思的著作贯通 起来。
-
6
二、如何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问 题”
1、何谓“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广义地说, 它既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生平交往问 题,又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 还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关系问题; 狭义地说,它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关系和文本关系。
-
4
3、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以青年马克思否定老年马克 思。
第二种态度:以老年马克思否定青年马克 思。
第三种态度:老年马克思统一于青年马克 思。
-
5
4、正确对待“两个马克思”问题
第一,在青年马克思和中、老年马克思的 哲学思想之间,确实存在着重大的转折, 这一重大转折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创立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学说。
卢卡奇可以说是第一个比较全面地关注、提出和 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关系的学者。
从国际范围看,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认为马 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一致的观点仍然是学 术主流。从60年代起,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 根本对立的观点逐渐形成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进 入90年代以后,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本质上 一致的看法又在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中流行起 来。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
-
2
一、如何看待“两个马克思”的问 题
1、“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实质 制造青年马克思与中、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夸大两者之间的差别;颠倒两者之间的关 系。
-

3
2、“两个马克思”问题的缘起

[教学]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

[教学]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

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对金融危机的思考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在跨世纪的新纪元征程中,向种种社会现象和前沿问题挑战已成为衡量跨世纪人才的标准和尺度。

这些年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人开始了解GDP,开始关心CPI。

从亚洲金融风暴到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的CPI持续上涨,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不断蔓延的国际经济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我们都知道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全世界范围,其深远影响震撼了世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分析角度有监管方面、制度原因、新自由主义、信用缺失等等,诚然这些都是本次危机的产生原因。

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来,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无法避免。

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因此也难免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我国需要从制度完善、金融监管、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缩小收入差距等多方面入手来加强自身建设,减少甚至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真正的真理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是被实践反复证明,颠覆不破的事物运行本质规律的真实描述。

世界上能真正称得起伟人的人寥若晨星,而马克思称得上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恒星”之一。

诚然,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不可能有时下金融危机的直接答案,但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考时下问题思路和方法,这是本源性的。

马克思主义分三块: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贯穿其中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七、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 理论范式
1、当前理论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视阈狭窄,缺乏现实关照。 其二,现实性与学术性的二元对立。 其三,“洋教条”泛滥。 其四,解释限度的僭越。 其五,晦涩文风盛行。
2、我们的学术责任:重建以“问题”为中 心的理论范式
第一,要反思学术的现实性问题。 第二,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限度问题。 第三,要反思“洋教条”的学术倾向问题 。 第四,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文风问题。 第五,要反思现代性的多样化问题。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1、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化。
4、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单向化。 6、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化。 7、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化。 8、马克思主义哲学非马克思化。 9、非马克思主义之物马克思主义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1. “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 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 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 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
– 这种观点所界定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把马 克思的战友与学生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统统 排除在外。
马克思主义是:
•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 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 体系。 •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 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 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 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 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的学说。
• 2.第三只眼看——“西马解马”
– 西马本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深植于当代语境,直接关 联现实的社会问题及日常生活,可谓西方社会现实问 题的一面镜子。
• 3.现实问题研究:“实践阐发”
– 实践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也必须进行整体性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创新
• 问题视域
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
– 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 –严重弊端已显出,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 层面。
• 就理论层面而言,妨碍了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 学科发展。 • 就实践层面而言,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却相对滞后。 – 因此,把马克思的学说界定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有其合理性,但对马克思学说的认识却不 能仅仅停留在这种分析状态上,必须对马克思的学说 给予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 其三,“普遍规律”说。
• 其四,“社会发展”说。郝敬之
• “世界观方法论体系”说的意义在于: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曾不止一次指出,他们 创立的学说是一种“世界观”、“新世界观”、“新 唯物主义”,这一学说不是可以到处照搬的教条,而 是方法,是分析与研究问题的方法 –第二,强调这一学说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而力避把 它当作一种 完备的、万能的理论。
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论断三个层次。
• 其五,从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三分法比较 中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不存脱离哲学和经济
学的独立的科学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 1.文献学研究或日“文本回归”
– 文本的学术化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和历史 依据;回归文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的历史起点。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以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为出 场路径
– 总问题:对资本的批判(商品)和后资本道路 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 – 与时俱进:思考与解答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 ) – 新问题:整体推进的现实动因 (金融危机、生态 问题、科技网络化问题 、恐怖主义问题 )
马学说的研究对象。 • 质疑:
–一是,把社会发展看成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
存在普遍规律,是机械决定论的“幻影”。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整性来说,这个定 义缺乏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容,因而是不完整 的。
• “社会发展”说:
– 承认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但又强调学科整体性的理解,反对那种对马克 思主义的各组成部分的独立的把握与解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专题讲座
课程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2 3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创新
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其一,“世界观方法论体系”说。梁树 发 • 其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或“人的 解放”说。 高放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整体性作为一种辩证的观察原则和分析方法, 是把一定的对象、存在视为内容和结构完整的 有机整体,坚持整体对于部分的决定性观点。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这样一个有机 整体,才能释放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功能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础上,才有可 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总体把握。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 其一,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上把握其 整体性。表现在实践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机统一 • 其二,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看整体性 • 其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源于它的方法 论。根源于人类实践的整体性 • 其四,从马克思主义的层次结构看其整体 性。显性的三板块结构与隐性的层次结构,即分为根本
– 似乎只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个哲学基本原理体 系或一般原理体系,而不包括马克思主义其余 重要部分。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或“人的解放”
– 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相似的概括,“完全正确”地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与宗旨,反映了无产阶 级革命斗争崇高而伟大的目标。 – 质疑:
• 把马克思主义概括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 ,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整 体中剔除出去的观点,不仅有损于马克思主义的整 体性,而且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倒退。 •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看成是“斯大林的观点”而加以拒斥。
两层面意思:
一是指人类自产生以来的总体历史。
二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 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
2.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是揭示了大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往 的扩大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源,我们称 之为“根源论”;
–二是揭示了资本的扩张本性和资产阶级发财致 富的欲望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可以 名之日“动力论”; –三是揭示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前景和 趋势,且概括为“趋势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