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3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
一贯性(consistency):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 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 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例如,如果 一名员工并不总是上班迟到,她有7个月从未迟 到过,则表明这是一个特例,行为的一贯性较 低;而如果她每周都迟到两三次,则说明行为 的一贯性高。行为的一贯性越高,观察者越倾 向于对其作内部归因。
把一张面孔与错误背景相联系。这就是发生在 Donald Thomson身上的事情。研究表明,记忆 可能混杂在一起,因此不同的面孔就跟环境背 景搞混了。
把想象记成现实的事。Goff 和 Roediger (1998)做过一 个简单的实验,表明记忆很容易把幻想和现实搞混。 实验中让被试或是想象中做一个动作或是真的做这个 动作,比如折断一根牙签。过段时间被试再次经过同 一过程。然后询问被试是否曾做过这一动作或者只是 想象而已。那些更多地在想像中做这一动作的被试, 在第二次想象后更可能认为自己实际上在第一次实验 时是真的做了这一动作。
情境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 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 天气的变化等。个人倾向归因,是把个人行为的根 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 格、努力程度等。
应用:在管理工作中当员工完成任务受挫折时,管 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职工的归因倾向,才能帮助职工 正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和顺利进行归因,是职工胜 不骄、败不馁,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发奋努 力。
一个案例
“很可能大部分人都怀疑某些 归因于他们过去的事。他们可能 见过它们、谈论过它们、做过它 们,或者他们只是梦想或想象过 自己这么做过。”---William James
在1975年的一个晚上,一位令人信任的澳大利 亚心理学家Donald M. Thomson来到电视台讨论 目击者证词的心理学。他不知道在他正在讨论 人们如何最好地记住罪犯的面孔时,正有个人 把他的脸记成了一个强奸犯。电视播出后的一 天Thomson被当地警方逮捕。警察告诉他昨晚 一个女人被人强奸并且昏在自己的公寓。那个 女人说Thomson就是袭击她的人。 Thomson很 吃惊,但他有无懈可击的理由。在袭击发生的 时候他正在上电视,并有警察助理在场的证明 。 在袭击发生前受害者似乎在电视上刚见过 Thomson,后来她就把Thomson和袭击者的脸 搞混了。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名词解释:(1)焦点效应-—自我为中心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人们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穿美国之鹰的运动衫,40%的被试同学确信其他同学会记住自己衣服上的字,事实上,仅10%的人会记住。
(2)透明度错觉我们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认为其他人也可以察觉到。
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
(3)自我防御机制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是通过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主要的方式有:隔离、升华、压抑、否认。
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
(4)图式:由Tayloy 和 Crocker提出,它是指一套组织好的、结构化的认知现象。
它包括对所认知事物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事例。
通过简化和组织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信息。
帮助我们记忆组织细节,加快处理时间,补充缺失的信息,解释和评估新信息.自我图式:是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概念.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帮助他人。
这些都是自我图式的概念。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
比如我们对毛泽东的认知图式就是:领袖、伟大团体图式:角色图式:剧本:(5)虚假普遍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奇怪倾向:过分地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他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这种现象称“虚假普遍性”例如: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
如果我们赞成某种观点,我们会以为别人也持同样的观点;任务失败时,我们把失误看成正常的,从而让自己安心。
虚假普遍性的原因:我们归纳结论来自于一个有限的个体样本.既然缺乏其他信息,因此就用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射。
减少这种虚假普遍性可以从他人外界反应来推断。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心理学笔记
社会心理学修改版第一章 导论研究方法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1. 自我概念:包括自我图式与梦想与害怕可能成为的自我。
影响因素:1.扮演的角色2。
我们所做的比较3.社会同一性4。
知觉别人对我们的评价5.成功与失败的经历2.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控制点(分为内部和外部控制点),习得性无助。
控制/幸福正比。
3. 自尊:1)动机:维持自我价值。
2)阴暗面: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敌意。
建立在自我感觉上比外部事物上要更好。
4. 自我服务偏见(性欲产生):1)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2)盲目乐观。
(赌博)3.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酒驾)4。
与他人比,认为自己更好。
优点:乐观。
缺点:高估自己推卸责任。
5. 自我展示:1。
虚伪的谦逊2。
自我妨碍。
3.印象管理第三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1. 归因:1)海德(性格归因与情境性归因)2)常识性归因:共同性,区别性,一致性。
2.归因错误的原因:1)认知与情境意识(行动者观察者不同,观点随时在变化〈关注情境限制〉,自我觉知〈对老师性格的评价,在自己关注的地方找原因>)2)文化差异库勒乔夫效应:通过观察脸部确定其知觉3。
如何做准确的判断:1)直觉判断【力量:自动化非逻辑思维(网球);局限:错觉思维】2)过度自信倾向(验证性偏见,纠正:及时反馈和设想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4。
直觉:心理捷径。
1)代表性直觉(与某类心理特征做比较,容易忽视其他重要信息)2)易得性直觉(过度重视鲜活案例,并对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如飞机失事)3)反事实思维(与易得思维类似,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心理模拟)5.错觉思维:1)错觉相关(期待发生重要联系时,将随机事件联系起来,知觉到错觉相关)2)控制错觉,如赌博和趋均数回归3)情绪和判断:影响判断第四章 行为态度一、态度决定行为吗?1。
道德伪善,言行不一致。
(反对和崇尚暴力)2。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1)内在态度(第一,面部肌肉反应;第二,内隐联想测试(积极词汇与黑人面孔)2)情境(观察总体的或通常的行为效果明显)Eg :我为了身体健康-—邻居似乎跑步去图书馆—-我能做到—-下周开始总结:1)其他影响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预测行为紧密相关,如投票3)态度强有力.3。
社会心理学PPT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联系和区别 二、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
区别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 1.研究内容不同。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人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 性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个性的内在动因等问题;而社会心理 学主要研究人怎样为其他人所影响,研究社会相互影响对个性的作用。 – 2.研究着眼点不同。人格心理学强调个体差异,注重个性类型的研究; 而社会心理学强调人的共同性,注重研究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有着怎 样的一致影响。 – 3.研究侧重不同。人格心理学主要侧重有关人行为的基本理论探讨, 而社会心理学则更侧重人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 究。
戴维· 迈尔斯 • 戴维· 迈尔斯,自从获得爱荷华大学的博士学 位之后,戴维· 迈尔斯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学院 工作,成为那里的John Dirk Werkman心理学 教授,并且开设了多门社会心理学的课程。霍 普学院的学生邀请他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并评选 他为“最杰出的教授”。
戴维· 迈尔斯
• 迈尔斯曾在30多种科学书籍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包括 《科学》、《美国科学家》、《心理科学》和《美国心理学 家》等。除了学术著作和教科书,同时他还致力于把心理科 学介绍给广大民众。他在许多杂志上发表过科普类文章,如 《今日教育》和《科学美国人》。 他撰写的《心理学》(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组织翻 译并审校,将于2006年出版,敬请期待)是当今最畅销的心理 学导论性教材,600多万学生在用它来学习心理学。同样,这 本《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10年中占了将近30%的市场份额(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联系和区别 一、社会心理学分析的独特性
社会心理学之所以具有独立学科的地位,是由它分析人的心 理和行为的独特视角带来的。
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 动系统。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极,而是 另一个过程的始点。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思辨期——-积累思想(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经验描绘期--—成型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五大思潮的促进:(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产生标志:1908年,两本书的出版:麦独孤《社会心理学绪论》罗斯《社会心理学》(三)实验期--—独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运动的早起成员,倡导群体动力学,桃李满天下等,现代实验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2提出了社会促进31924年出版《社会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端。
四、基本理论(一)生物理论麦独孤弗劳仑兹生物因素本能印刻遗传差异XYY(二)学习理论机制:1.联结S——--R 2强化、模仿特点:1.行为由过去经验得出.2倾向解释—当时环境,忽视人的主观感受。
倾向解释外在行为,忽视人的心理状态.(四)认知理论:行为取决于对社会情境的知觉或加工过程。
1分类2聚焦五、概念解释现实真实性:实验与现实生活情景相似程度。
心理真实性:一项实验所引发的心理过程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
六、社会心理学者的基本困境:1〉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在自然环境中而非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
> 理想与现实最理想研究:一是对情境有足够的控制,以确保没有额外变量影响结果和将人们随机分配到情境中去(内部效度);二是确保结果能够外推到日常生活中去(外部效度)。
社会心理学田宏杰 - baidu
“别人的过错在我们眼前,我们的过错在我们自己背后”
2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吗? “我承认这份简历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但你也知道,这年 头,每个毕业生的毕业排名都排在班级的前10%”。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社会思维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 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做的判断
社会影响 •文化和从众的压 力 •说服
社会关系 •攻击、助人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这种时候你会如何反应?
对于一些典型事件你的情绪有多强烈?请阅读以下事 件的简短描述,并选择最恰当的词来描绘你的第一反应。 把这个词填在空白处,同一个词可以多次使用。不要对 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只要快速阅读,然后写下你的第 一印象。
3、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 度出发来看待事物。 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这样一 种奇怪的倾向: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 行事。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社会思维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 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核心:成功的经验 实验1:看电影、养花与健康
第三节
自尊
自尊,是我们全面的自我评价,是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 可能的自我的总和。
一、 自尊动机
1、自尊的作用:优越感、对生存与发展的导向意义 2、表现为被拒绝时、面对失败时,降低自尊。高自尊的 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 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 3、自尊威胁常常发生于比你优秀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可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认知
• 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 行归类,明确其对我们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 过程即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 对于在归类时所用的任何一种类别,我们 都有一整套自觉不自觉的既定观念,虽然 据此建立的有关印象常常不够精确,但仍 引导人们的社会适应 • 1、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 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心理过程。 • 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 用社会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
–社会认知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动机或社会态 度的形成、社会 化过程的进展、社会行为的发生,都以 社会认知为基础。
六、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常出现偏差, 人们可以注意到它,降低其影响, 但是无法避免它的存在 • 常见的有
1、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 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 往受某一特质高分影响而普遍偏高。 就像一个发光的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 明的作用一样。从所认知到的特征泛 化推及到未被认知的特征,从局部信 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 面部表情: – 人际距离:个人,亲密,社交,公众 – 身体姿势: – 空间 – 目光接触:
• 声调表情:
五、印象管理
• 印象管理的定义
•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 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也称印象 整饰
– “世界是个大舞台” 管理 例,政治家常进行印象
• 以点概面、“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屋及乌
– 负晕轮效应:扫帚星效应。主要指评价者 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 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
• 外表吸引力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最主 要的一个特质。社会地位也是一个 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一些核心品 质也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第8版)
我写作是希望我能够用批判的思维制约直觉,用判断力提纯情感,用理解替代幻想。
目录分析
第3章社会信念与 判断
第2章社会中的自 我
第4章行为和态度
第5章基因、文化和 性别
第6章从众
第7章说服 第8章群体影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我希望你读这本书的同时,能同时读一读东方哲学类,比如冯友兰的哲学简史或者牟宗三的哲学十九讲等入 门书籍,嗯,一定要是东方的。
人格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身边的人,关于如何与他人相处却没有教会我们太多。
俺只能说牛逼!神作就是神作!b站上还有关于社心的哈佛课程,可以学习。
读完花了太久太久…这本书主题多、量大,兼备科学性和趣味性,是一本完全而详细的社会心理学入门。
社会心理学(第8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心理学
基因
第版
影响
社会
态度
第版
研究
中文版 心理学
专业术语
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第章领域行为
可持续发 展
群体
文化
内容摘要
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 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指 导性书籍。讨论的研究对象是我们很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它把少数几本真正把各个学科的相关论述与社会心理 科学的有关理论和发现结合了起来,即使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读者也会发现,这本社会心理学(第8版)中文版的 内容和描述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被美国700多所大专院校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 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社会心理学理论
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通过探索人们在群体中如何相互影响和被影响来理解人类行为。
社会心理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石,提供了解释和预测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讨论几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信息。
最著名的社会认知理论之一是阿斯利·赫尔斯(Russell H. Fiske)和斯蒂文·扬(J. Richard Thibaut)的期待—价值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个体对一个群体互动的期望和价值会影响他们对该互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
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如果个体预期能够获得与其他成员一样的奖励,并且认为这个奖励对自己的价值很高,那么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并做出贡献。
通过理解个体的期望和价值,社会认知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
2.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涉及个体如何形成自我概念和与他人建立认同感。
亨利·塔季费尔德(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 Turner)的社会认同理论提出,个体通过将自己与某一社会群体进行比较,来构建自我认同。
他们认为,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发展出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在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时表现出积极的偏好。
这一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感到忠诚,并为该群体的利益而行动。
3. 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研究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是如何被周围的他人影响的。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的著名实验揭示了人们在权威者的命令下可以对他人施加极大的压力。
米尔格拉姆实验表明,个体在符合权威者要求的情况下,往往愿意放弃个人的道德判断,并采取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
社会影响理论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个体如何受到群体和权威者的影响,并对社会互动中的压力和合作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2
20.盲目乐观:大多数夫妇都憧憬着能与爱人白头偕老,实际上,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半数的婚姻以失败而告终。
21.我们并不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而是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物。
22.自我服务归因,自我恭维的比较,盲目乐观,以及认为自己缺点的虚假普遍性,所有这些倾向是导致自我服务偏见的根源。
103.挫折滋生敌意,人们有时候会将这种敌意发泄到替罪羊身上。
104.人们之所以对社会不公漠不关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关心正义,而是他们的眼里看不到不公正。(1月12日)
第十章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105.神经系统、基因、生物化学因素对某些人在面对冲突、挑衅时会不会做出攻击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 基因、文化和性别
52.亲密关系的发展往往由处于较高地位的人控制。
53.我们的行为不仅仅取决于社会情景,也受我们自己倾向性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以相同的方式应对压力。
54.社会能够让那些被赋予较低社会地位的人接受并相信自己的地位,这是社会最大的成功——同时也是最大的失败。
87.友情并不会滋生群体思维。
88.如果能有机会在决策中发言,人们会对决策结果表现更积极。
89.当少数派具有一致性并且自信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时,当多数派中开始有人叛离时,少数派是最具影响力的。
90.有时精神层面的真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与心灵的健康。
91.从群体的正在扩大货放任自流的倾向出发,群体可以是非常非常好的,也可以是非常非常坏的。所以我们最好能明知而有母的地选择影响群体。(1月10日)
95.男子所有的追求同样也是女子的追求,在说有人之中,女子只是较弱小的男子。
96.女性首要的特质是令人愉快的,主要是因为她们(被认为)如此地可爱。(男性)被认为在主题特点(才干、支配性)上优于女性,这些主体特点被视为是男性在有偿工作,尤其是男性主宰的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笔记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相对于所处的客观情境,我们的社会行为更多取决于我们对情景的解释;►我们既会“直觉”又会“深思熟虑”,这叫做“双重加工”,社会直觉通常强大但有时也很危险。
(《思维,快与慢》就是阐述这一问题);►客观现实的确存在,但我们总是透过信念与价值观的眼镜观察它们►人类思维鲜有不偏不倚,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自己所珍视的思想结晶与真实的社会现实互相验证的话,就需要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
►“生活是正着活,却是倒着去理解”——对于过去的事情,人们总是试着找到一定的解释,从而也会造成“后见之明偏差”,导致人们过高评价自己的判断与预测;►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探寻自然联系)和“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一编社会思维二、社会中的自我►焦点效应——人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度;►透明度错觉——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1.自我概念:我是谁►自我图式:对自己的认识►社会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自我概念;自我与文化►我们往往会高估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进而膨胀;►西方更加注重自我独立于个性,而东方则相反自我认识►规划谬误—高估计划是人们的通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部分人智大于明►免疫忽视现象——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恢复和适应能力要强得多!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双重态度系统:我们关于人或事的自动的内隐态度通常与受意识控制的外显态度不同2.自尊的实质及其动机力量►自尊——使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使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综合,是对自我价值的整体认识;►真实且具体的反馈是最好的——例如说你真得很擅长数学自尊动机►自尊受威胁时,高自尊通常做补偿反应,低自尊更易被击垮►恐惧管理理论:为感受生命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自尊的阴暗面►高自尊并非都是好事,面对失败,高自尊的人会认为他人也和自己一样失败,并夸大自己相对于他人的优越性,以维持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律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3.“知觉到的自我控制”的意义自我的能量►意志力类似肌肉,会消耗会加强►自我概念会影响行为:多想积极结果,更可能制定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自我效能►自我效能: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例:我知道你能行!);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你是特别的!)控制点(事在人为还是人各有命?)►认为事在人为的人更乐观积极,表现会更好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习得性无助——对于自己认为通常无法控制的事情,倾向于选择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
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五篇2019(一)前记很久之前就知道戴维·迈尔斯的大部头《社会心理学》,下载的电子书一直躺在kindle中,没有动力打开看。
直到听了张泉灵的演讲,中间她提到《社会心理学》一直是她的案头常翻书。
还记得她说的捐款箱为什么要放到电梯上方的例子,非常生动。
于是我有了动力开始阅读这个大部头。
开始阅读,我发现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自己完全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更多的是把自己习以为常的心理现象,理性显示地讲解出来。
但是习以为常,不代表自己就了解了。
直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不经意地想起书中的理论,才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
我知道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打着心理学招牌的书籍,大多是披着心理学外衣的成功学、厚黑学书籍。
心理学被逐渐功利化,变成获得事业,职场,政治甚至爱情的工具。
但是戴维·迈尔斯在书里说道,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写作,帮助人们用批判性思维约束直觉,用同情改善批判主义,用理解替代错觉。
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中的自我是全书的第一篇“社会思维”的第一章。
社会思维一共讲了三个元概念,1. 社会中的自我,2. 社会信念和判断,3.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这三个元概念实际上讨论都是“我”,这是全书的基石。
也只有讨论清楚了“我”,才能继而研究别人,群体和社会。
我先聊下社会中的自我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
这听上去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或者是碗心灵鸡汤。
你对这个问题的排斥是因为完全了解了答案,还是因为害怕去思考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我是谁,我是父母的子女,我是公司的员工等等。
如果你想到的回答也是这样,你是相互依存的自我,这也是亚洲集体文化孕育出的自我。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
心理学书籍推荐《社会心理学(第11版)》社会心理学(第11版)内容简介: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是美国700 多所大专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心理学爱好者的喜爱,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本书译自第11 版。
全书共分四编: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和应用社会心理学。
第1 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着重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价值观对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读者系统完成后面四编社会心理学的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编(2~4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
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第二编(5~8 章)着重探讨我们如何彼此影响和联系,深刻剖析社会影响的威力。
涉及态度与行为的文化根源、社会服从的力量、说服的原理和群体影响等内容。
第三编(9~13 章)着重探讨我们彼此如何发生联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感受和行为的正负极性:偏见、攻击、吸引与亲密、利他、冲突与和解。
第四编(14~16 章)着重将前面章节中的理论原理、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其实贯穿全书,但这编系统介绍了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司法等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展望了社会心理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关系,尤其探讨了在面临人口增长、过度消费、全球变暖等生态危机时,社会心理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戴维·迈尔斯充分发挥了其在心理学写作方面无与伦比的才能,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宽泛性巧妙地结合,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轻松掌握心理学知识。
可以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甫一问世即成为同类图书的翘楚,即使是抽象严谨的科学知识,都能通过生动的插图、幽默的漫画、睿智的引言、清晰的表格、优美的语言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知识的学习变成愉快的旅程。
每次再版迈尔斯都会向全球心理学的师生们征求意见,以保证本书学术的前沿性、定义的精确性、研究的严谨性、理论的全面性。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真实的和想象的他人存在影响的学科。
(主要研究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第二章社会情境中的自我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是自己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各方面的特征. 生理我、社会我、心理我.自我图式:是个体按照特定方式组织与自我有关的信息的概念结构。
社会比较的效应同化效应:当社会比较信息对界定自我提供解释框架时,个体会把信息融入到自我概念中,产生同化效应。
对比效应:当社会比较信息是一种比较标准并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伤害时,个体会把信息排除在自我概念之外,产生对比效应。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主要指个体关于自己能够处理不同情境问题的乐观信念。
控制点:人们认识到的致使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的可控程度。
认为内在因素具有控制力的人即内控者……对控制力所在位置的稳定认知倾向即控制点.习得性无助:将多系失败无条件地归因于自身因素的个体,会习得一种自我失控感,认为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因此会放弃努力,被动屈从,变得淡漠而毫无激情。
即从自己的行动中习得了无助感.自尊指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含义:整体自尊:个体对自己的积极态度.自我评价: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特性的评价,为自己骄傲。
自我感受:瞬间的情绪状态和自我体验。
印象管理:指个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虚假普遍性效应:在道德方面,当人们行为不佳时,人们会高估自己观点和立场的普遍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当人们成功时,人们会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自我设妨:指人们为自己制造障碍和借口,以便在表现不佳时避免自责的策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检索相应的信息,并对社会性信息赋予意义,从而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决定自己的反应的信息加工过程。
图式:指围绕某个中心主题,帮助人们组织社会信息的心理框架。
信念固着: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观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固有的信念也还会继续保持。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假设的形成与验证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1、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我们扮演的角色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我们和别人的比较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①自我效能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②控制点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③习得性无助: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③盲目乐观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5。
自我展示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归因理论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认知和情境意识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在随时变化自我觉知文化差异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a知觉和解释事物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通常认为他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在性格意图 等内部特点的直接反映。
• 我们会认为演员是善良的、恶劣的 • 我们会认为老师什么都会 • 我们会认为考官什么都懂地比我们多
这些印象错误绝不是社会智力低下的表现,聪 明的人和有地位的人更容易犯归因错误。
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 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会犯归因错误
Ditto(1997)的实验
• 男性被试和一名女性研究员进行约会,女实验员对 每一名男性被试进行印象描述。之后要求被试根据 这些印象猜测这名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他。 • 当被试看到消极的评价时,如果告诉被试这是研究 要求的,他们就不会介意她的评价了。
• 但是看到积极的评价时,被试就会坚定地认为她确 实喜欢自己。
我们如何归因他人的行为?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他人?
我们什么时候会倾向于实现别人的期望?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人类努力想使自己面对的世界合乎情理。 人们将解释他人的行为视为自己的事情
社会心理学家将解释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 视为自己的任务。
归因因果关系: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
• 如果能详细地指出一条或两条能够充分说明学生在 考试中表现得很差的原因,那么我们通常就会忽略 或很少去考虑其他可能性。
归因基本错误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发现:解释他人的行为时,会低估环境造成的 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造成的影响。
• 你在正常营业时间去A商场购物,发现态度很热情 ,你又在快要打烊的时间去B商场购物,发现态度 冷淡。因此,你认为B商场态度恶劣。
• 一旦你形成了某种观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 相关信息的知觉。一旦你将某个人视为对手,你就 倾向于将其模棱两可的行为理解为对你表示敌意。
一旦形成了某种观点,你就会倾向于选择对你 的观点有利的证据来进一步支持你的观点。
• 总统大选中,观看电视辩论后,支持者更加支持某 候选人了。
先入为主影响人们解释和回忆观察到的内容。
聚焦观点偏见 实验
要求被试观看审讯过程中嫌疑犯认罪的录像。
• 如果被试从嫌疑犯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来看认罪过 程,被试会认为罪犯的认罪是真诚的; • 如果被试从法官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来看,被试会 认为嫌疑犯的认罪是被迫的。
因此,现在的法庭录像要求从侧面录。
观点在随时变化
当观察者回顾自己的记忆内容时,通常会逐渐 给环境更多的权重。
直觉的力量
尽管事实摆在那儿,但是我们的思维却积极地 去理解它。 我们如何解释外部信息也会左右他人对我们的 知觉。当我们评价某人如何如何时,人们也会 认为我们如何如何。
• 如果称某个人为傻子或者怪人,那么过后人们可能 就会认为你也一样:我是橡胶,你是胶水,你所说 的从我这里弹出去粘住了自己。
信念固着
一旦人们为某种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 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
信念可以独立于证据而存在。 人们置证据于不顾。
先给被试灌输一种信念(A或B),然后让其解 释为什么该结论是正确的。
然后告诉被试真相,以期让他们彻底否定最初 的结论(A或B)。 结果只有25%人接受了新结论。
• 在听到某人以某一指定的立场辩论后,如果要求观 众立刻做出归因,那么人们会假定那个立场上辩论 者真正的立场。 • 而一周后再让他们做出归因时,他们会更多关注情 境的限制。
自我觉知
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这种结果导致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 A很固执,B很随和,而我是随环境变化的。 • 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人们行为的机会, 就越容易将其进行归因与他们的人格。
Croxton等人(1984)的实验
• 让学生花15分钟的时间跟另外一个人交谈。
• 那些随后被告知这个人说过喜欢他们的学生将该人 的行为回忆为放松、自在和开心。
• 那些被告知这个人不喜欢他们的学生将该人回忆为 紧张、拘束和不那么开心。
记忆就像被存储在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中,为 了提取其中的一份记忆,我们需要激活某个引 导线索,这个过程便被称为启动。 某一件事情可能在我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唤 醒,或者说连接得以启动。
“这也许不是做决定的最好依据,但这样做最 容易。”
研究归因偏差的重要性
揭示人类怎样思考自身与他人。
• 首先,我们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 其次,关注诸如归因错误这类思维偏见的原因就是 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 问题而被责备。 • 最后,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
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推断出个体行为背后的特质 。
• “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太太将杂货送到了马路 对面”。
• 结果:能让人回忆起这句话的线索不是“书”(提 示图书管理员),也不是“背包”(提示杂货), 而是“乐于助人” • —人们自发推断出的图书管理员的特质。
常识性归因
我们的归因通常是理性的--通过“共同反应” 、“区别性”和“一致性”三个阶段来归因。
我们对人的判断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
• 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判断一桩杀人行为为谋 杀、一般杀人罪、自卫,或者爱国主义行为。
• 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看 做一个懒汉或者是经济下滑及福利紧缩的受害者。 • 我们可能将别人的友好态度看成是情感或讨好。
本章探讨以下问题:
• “大部分人都能适当地使用XX牌电脑,而皮特却总 是出问题”,包含的信息有: • 共同反应(皮特经常都无法正常使用电脑吗?) • 区别性(皮特仅仅是使用XX牌电脑时出问题吗?) • 一致性(其他人在使用XX电脑时也会出问题吗?)
我们的常识心理学通常可以理性地解释行为。
但是,当我们对日常行为进行解释时,如果出 现了其他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对已 经做出的归因大打折扣。
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记忆的重构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过去。
• 在美国,人们报告他们抽烟的数量比实际上销售出 去的香烟要少的多; • 他们回忆自己投票的数量要比实际记录的投票数量 多。 • 人们倾向于回忆自己过去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相一 致。
重构我们的经历:误导信息和启动
让被试看一个事件,然后获得了关于这个事件 的误导性信息(或者没有),之后参加一项记 忆测验。研究发现了误导信息效应:人们将误 导性的信息整合在他们的记忆当中!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预判在多大程度上使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产生偏 见? 错误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回忆?
• 我们的预期会引导我们对信息的知觉和解释,我们 透过“有色眼镜”去观察和解释世界。
知觉和解释事件
你发现里面有什么错 误了吗?这不仅需要 眼睛观察,更需要知 觉参与。
在社会知觉中也是同 样的道理。
• 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却通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 当……的时候,我…… • 那个人总是……
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认知和情境意识
•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 – 当我们是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 意; – 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 则会成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内因和外因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
• 因为外部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内部的改变
– “学生害怕了”和“学校让学生感到害怕”含义是一样的
研究表明,人们的归因往往只看到面
推断特质
我们常常通过行为来判断别人的目的和意图。
• 正常和意料中的行为只能让我们了解一个人很有限 的一些方面, • 而不寻常的行为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人更多。
我们总是想搞清楚“什么会这样?”
• 特别是一些消极的或预期之外的事情。
– 约会时他为什么要迟到? – 为什么他不像以前那样积极?
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常常造成误会或事故
• 如男女在交往中对一些举动/信号的不同理解。
归因理论
将原因分成内因(性格)和外因(情境)
• 一名学生成绩不好,是由于他缺乏动机(性格归因) ,还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境性归因)的呢?
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更强调特质
东方文化更强调环境
• 在西方,对于贪污“其心当诛” • 在东方,对于贪污“缺乏监管”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
尽管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的作用,我们仍然 会出现这种偏见。
• 这或许是因为要评价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比 起仅仅将行为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倾向需要花费人们 更多的脑力。
这个人看起来……
• 他是纳粹分子,在集 中营中实施了野蛮的 生化实验。 • 他是反纳粹的领导人 ,拯救了数以千计的 犹太人
库勒乔夫效应
• 第一个短片呈现的是一个死亡的女人
• 第二个短片呈现的是一盆汤 • 第三个短片呈现的是一个玩耍的女孩子 • 每个短片后都呈现一个演员的中性表情的面孔。
对这个中性面孔的判断分别是:悲伤、沉思和 高兴。
直觉主义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即使不经过有意 识地分析也可以获得的。
• 我们应该转向直觉以寻求解释。 • 我们应该借助右脑的非逻辑智慧。
相信自己心中的力量。
哪种观点正确?
启动实验表明,无意识的确控制我们的大部分 行为。
• 我们很轻易很快递地把“美丽”知觉为一个好词 •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其日常生活不是由有意识的目 标和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决定的,而是受内部心理 过程的控制,它通过对环境特征的主观加工影响人 们的行为反应,并控制意识的觉察和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