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优秀教案.doc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加以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3. 准备诵读台或讲台,方便学生示范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诵读技巧: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4.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语气、节奏等,并指导学生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

4. 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一遍上节课的内容,说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
三、诵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句
1、下面请大家听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童真童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案(9-16课时)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案(9-16课时)

三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教案(9-16课时)第九课时嫦娥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地诵读课文。

2、在朗读时能自主揣摩,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感受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从中受到陶冶。

教学重点:读出节奏,读文知意。

教学难点: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国学知识抢答赛。

二、激趣导入。

1、让学生回答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请学生注意听老师讲一个神话故事,然后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随后板书课题。

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不会认的字查字典,然后在书上写上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四、读文知意。

(1) 齐读。

(2)理解字、词意思。

(3)从字、词理解课文。

(4) 从诗句中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5)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反复品读。

诵读时要注意作者表意的重点是句子的重音所在。

1、师生配合读。

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注意读准重音和停顿。

2、集中注意力读。

老师大声读,学生则小声读,老师小声读,学生则大声读。

3、半读半背。

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4、男女配合读、背。

5、分小组读、背。

6、熟读成诵。

六、拓展延伸。

1、那你能说说有关“月”的诗句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思考:a、诗中写到的景物有:_、_、_、_。

b、全诗表达了作者_____的思想感情。

c、说说全诗意思。

第十课时春望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朗读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弟子规》的相关课文和注释,以便讲解和学生阅读。

2.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初识《弟子规》。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弟子规》产生兴趣。

2.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3. 理解《弟子规》。

教师通过讲解《弟子规》的每一条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些规范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弟子规》中的某一条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比赛。

教师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年级4月日
课题
古诗文诵读《弟子规》
设计者
丛可欣
教学目标
1、采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2、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你能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仁者义之本也〈礼记〉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唐·韩愈)
以德服人。 -------拉丁谚语
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雨果
(2)众望所归 爱人以德
德高望重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笠翁对韵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春联、教学用卡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那么。

2.了解这5那么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那么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上下,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吴清凌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 70 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 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1/27(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xx童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 / 骑 xx,歌声 /xx。

意欲 / 捕鸣蝉,忽然 / 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 / 莺飞 / 二月天,拂堤 / 杨柳 / 醉春烟。

儿童 / 散学 / 归来早,忙趁 / 东风 / 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课时二:感受亲情课时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时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xx 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

(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xx《xx》xx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xx《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课时三: xx 浓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

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时四:祖国风光(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望天门山〉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