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患者安全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年患者安全目标
背景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WHO 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2005年患者安全国际联盟提出了患者安全未来六大行动计划。根据文献报告,发达国家医院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达3.5%--16.6%,其中70%的不安全事件导致暂时性失能,14%导致死亡。目前我国患者安全工作同样面临诸多的挑战,医院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并通过了成立患者安全国际联盟(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 Safety)的决议。
2004年9月,首届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大会在我国上海召开。会后,世界各国按照WHO 的倡议,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病人安全,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发布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提升医院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便于各类医疗机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实践,参考了JCAHO等文献资料和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工作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强、重点明确的项目,中国医院协会提出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
2006年10月21日,中国医院协会以医协会发[2006]第027号文公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八大目标),并同时公布了实现这些安全目标应采取的措施(二十八条措施)。
我国的安全目标是在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在深入分析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符合当前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医院管理年的要求。
目标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三查:给药治疗前查、服药注射处置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核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这“三查七对”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严格执行这些最基础的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至少应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2003年,美国JCAHO(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项就是“患者识别的准确性”,据其后对这项目标中两项措施执行情况调查资料提示,在抽血、给药、输血时应至少使用两种识别病人方法的要求,未遵循的为 4.6%、部分遵循的为16.5%;对于在执行任何外科手术或侵入性处置前,要以主动性的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步骤,以确保是正确的病人。
而对手术程序及手术部位的要求,未遵循的为2.1%、部分遵循的为6.8%。鉴于这一危及患者安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而JCAHO在其后的2004、2005、2006乃至2007年的患者安全目标中,患者识别的准确性都继续作为第一项目标予以保留。
目标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
对病人的治疗总体上包含了“药物、手术、康复”三大部分,而保证用药安全,是一个被国际上高度重视的问题。
据美国医学会的报告,美国医院中药品的错用或差错是美国医院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平均有7.0%的住院病人出现药物副作用。JCALO(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在2004、2005和2006年都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特别是高危药物的安全性、增进输液泵使用的安全性列入患者安全目标当中。
我国台湾地区近几年的患者安全目标当中也都有避免药物错误、提升用药安全的明确要求。
今年JCI(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国际部)为WHO患者安全联盟起草的《患者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当中,也列入了提高用药准确性、预防高浓度电解质错误、预防持续用药错误等项内容。
我国虽然没有相应的统计,但据报道2002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多达170万件,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0%。前年安徽的“欣氟”等药品不良反应的事件引发全国公众的关注,足以说明保证用药安全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医院有众多部门与用药安全相关,但护士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作者,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工作中担负着特别重大的责任。
药房工作者的责任同样重大。
【主要措施】
1.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
2.病房药柜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程序,认真遵循。
5.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师须知晓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7.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
8.进一步完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药物是医务人员治病最主要的武器,病人到医院看病几乎没有不使用药物的,如果用药安全得不到保证,医疗安全就无从谈起。在住院病人用药安全中,护理人员具有特别重要的责任。不仅要有相关的安全措施,更关键的在于这些措施的制度化、常态化。不良反应严重危及用药安全,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保证用药安全不仅仅是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事。向患者和家属传授安全用药的知识,是护士的职责。患者和家属了解了相关知识,他们的用药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药物治疗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治疗疾病的正面作用,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患者出院,用药安全的责任不能一起“出院”。用患者和家属易于理解的方式为每一位出院患者提供出院后用药指导也是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责。
医院的用药安全可分为药品安全和安全用药两方面,从采购到保管,从医生处方到正确地用在病人身上,有许多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各种不安全的因素。要把好整个用药流程的各个环节,鼓励护士(药师)处处关注,从细微的地方着手,从源头抓起,保证用药安全。
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在紧急抢救患者的情况下,由于时间紧迫,很多操作不能按常规进行,“三查七对”也很难做到,医务人员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因此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和诊疗差错,给患者安全带来隐患。如何在不耽误救治患者的同时,又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呢?
【主要措施】
1.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在执行时有双重检查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2.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紧急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情况下,医生在下达口头医嘱时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出现口误,执行医嘱的医护人员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听错或记错医生下达的医嘱。措施要求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一方面可以让医生鉴别护士接受的信息是否正确,有无混淆,另一方面可使医生对下达的医嘱再次进行确认,避免医疗差错。
对于“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结果的记录要求,是为了确保“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避免口头报告所产生的误差。在临床中,“危急值”的数值不仅直接指导着临床用药,而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如患者血钾浓度过低或过高时都必须及时抢救,否则将发生猝死,类似检验结果的记录必须准确、可靠。临床上,往往由于某些原因,检验结果不能及时被记录,医生多采取事后“补记”的方式,但由于记录不及时,容易发生遗漏。因此,按照措施之相关规定正确记录重要检验结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