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阪崎肠杆菌
1 。从培养液中各取 1 L 2h 直接用试剂盒法提取各 m
菌基因组 D A N ,进行 Lm a p和 P R试验。 C 1 . 模板 D A的制备 .2 3 N 按 照 D A试剂盒 的说 明进行 ,提取 的 D A N N , 溶解于 10z 0/ L的洗脱缓 冲液 中,并储存在 一 0℃ 2 备用。 1 . 模板 D A含量的确定 .3 3 N 根据测定模板 D A稀释 1s N O倍后的 O 2 0 D 6 读 数, 计算 D A含量为 21 ×1“g / 。 N . 5 0 f/ L x 1. A P .4 3 L M 引物设计 根据 G nbn eeak中的阪崎肠 杆菌基 因序列 ,进 行 比对 ,确定阪崎肠杆菌 ( T C 94 ) G n ak A C 25 4 在 eB n
E L 3 、C C 4 8 8 D 93 M C 42 ;大肠 艾 希 氏菌 ( . o) E cl : i C MC 12;沙门氏菌 ( m nl) MC 4 05 G C129 s oea:C C 7 0 、 l a l
源性达到 9%。用 2 株食源性 致病菌证 实 9 5 该引物特异性强。L M 扩增 2 mn A P 0 i,其灵敏度为 4 × 0 f/ b , . 12g t e 3 u 结果表明,L M A P方法检测阪崎肠杆 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 时短 、方法简便。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L M ;检测 ;阪崎肠杆菌 A P
L AMP wa o iv . h oi w ̄ rd cswee dg se t e t cin e zme whc h h oeia x e td sp s ie T e p st p o u t t i r ietd wi rsr t n y , h i o ih te te rt l e p ce c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范安妮;佘之蕴;张娟;周臣清;梁宇斌【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其采用特异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条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与传统核酸检测技术(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肉眼判读结果等优点核酸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转基因成分检测、过敏原成分检测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LAMP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食品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建立提供参考%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 is a nove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The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is performed e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by a set of four specially designed primers and a DNA polymerase with strand displacement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ucleic acid detection technology (PCR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operation,high specificity,sensitivity and visual interpretation.Nucleic acid detectiou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food safety detection.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gresses mainly focused on food safety detection,including food microorganisms testing,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testing,food allergens testing and food derived ingredients testing.In addition,the perspectives of LAMP in food detectiou were discussed for better and high volume testing in food safety detection.【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5页(P330-334)【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食品安全;检测;核酸扩增【作者】范安妮;佘之蕴;张娟;周臣清;梁宇斌【作者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顺德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核酸扩增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食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行业中。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
展
毛迎雪;刘蒙达;张皓博;曲瑶;南文龙;苏华彬;刘建柱;孙淑芳;胡莉萍;樊晓旭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24(41)1
【摘要】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是一种恒温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是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检测技术,其弥补了现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需要热循环的局限性,使得核酸体外扩增更加简便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
本文介绍了RAA技术的检测原理、引物探针设计及优缺点,综述了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国内现有RAA技术标准及检测产品开发情况,以期为拓展RAA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60-66)
【作者】毛迎雪;刘蒙达;张皓博;曲瑶;南文龙;苏华彬;刘建柱;孙淑芳;胡莉萍;樊晓旭【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1.3
【相关文献】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畜禽病原
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4.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及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牛奶中致病微生物
(二) 方法 1. 准确度试验。 取牛奶样品 20 份, 随机加入 培养的沙门氏菌悬液 4~6 份, 混匀后取样, 增菌 后 用 沙 门 氏 菌 核 酸 LAMP 检 测 试 剂 盒 进 行 检 测 , 同 时 采 用 GB 4789.4-2010 《 食 品 安 全 国 家 标 准 食 品 微 生 物 学 检 验 沙 门 氏 菌 检 验 》 [7]进 行 检 测 。 比较检测试剂盒和国家标准方法的结果。 沙 门 氏 菌 核 酸 LAMP 检 测 试 剂 盒 检 测 方 法 : 样本前处理、 增菌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 取增菌 液 200 μL 加到 1.5 mL 无菌离心管中, 14 000 r/min 离 心 2min, 弃 上 清 液 。 加 入 80 μL DNA 提 取 液 , 重 悬 菌 体 , 95℃孵 育 10 min; 14 000 r/min 离 心 2 min, 中层透明液体即为核酸模板。 加 22.5 μL 复溶液到冻干 LAMP 反应体系中, 加 30 μL 石蜡油, 加入 2.5 μL 模板到上述反应体 系 中 , 65℃恒 温 反 应 60 min。 反 应 管 颠 倒 约 停 留 5s, 使 反 应 液 与 显 色 液 (显 色 液 在 盖 中 ) 充 分 混 合, 观察结果。 反应管绿色为阳性, 橙色为阴性。 副溶血性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 菌 O157、 志贺氏菌、 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分别采 用 对 应 的 核 酸 LAMP 检 测 试 剂 盒 和 国 家 标 准 , [8~12] 其他试验方法同上。 2.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污染的牛奶, 分别用 3 个批次试剂盒重复检测 5 次, 记录检测结果。 3. 灵敏度试验。 将培养的沙门氏菌进行 10 倍 梯度稀释成 5 个浓度, 加到经过检测的沙门氏菌阴 性的牛奶中, 混匀取样增菌。 用沙门氏菌核酸LAMP 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同时采用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 检验》 进行检测。 比较检测试剂盒和国家标准方法
滚环扩增介导的核酸信号放大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第39卷第12期2020年12月分析测试学报FENXI CESHI XUEBAO(Journal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Vol.39 No.121556-1560d o i: 10.3969/j.issn.1004 -4957. 2020.12. 019滚环扩增介导的核酸信号放大策略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巨,梁涛波,许恒毅*(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3047)摘要:滚环扩增(RCA)是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因其具有扩增效率高、保真度高等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介绍了 R C A技术的基本原理、R C A环状模板环化方式和R C A的扩增类型,并对基于R C A技术的荧光、比色以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进行了介绍,旨在为R C A技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等温核酸扩增;滚环扩增;生物传感器中图分类号:O657.1;G3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4957(2020)12 -1556 -06A d v a n c e s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R o l l i n g C i r c l e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m e d i a t e d N u c l e i c A c i dS i g n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i n B io s e n s o r sL I U J u,L IA N G T a o-o,X U H e n g-y 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47,China)A b s t r a c t:R o llin g c irc le a m p lific a tio n(R C A)is an isotherm al n u cle ic acid a m p lific a tio n te c h n iq u e.D ue to its h igh e ffic ie n c y and h igh f id e lit y,th is te ch niq ue has been w id e ly used inreview rntroduces the p rin c ip le o f R C A te c h n iq u e,the com m on cycliz a tio n types o f R C A tem plate andthe com m on types o f R C A,as w e ll as the flu o re s c e n t,c o lo rim e tric and electroch em ica l biosensorsbased on R C A.The aim o f th is review is to p ro vid e references fo r the fu rth e r developm ent and a p p licatio n o f the R C A te ch niq ue in biosensors.K e y w o rd s:isotherm al n u c le ic acid a m p lific a tio n;ro llin g c irc le a m p lific a tio n;biosensor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其中包括P C R(P o ly m e r scha in re a c tio n)技术、滚环扩增(R C A)技术、环介导恒温扩增(L A M P)技术、杂交链式反应(H C R)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 P A)技术和链置换扩增(S D A)技术等。
LAMP方法在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属检测的应用论文
LAMP方法在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属检测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属(vibrio parahaemo lyticus, vp)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在食源性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文献报道的lamp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分别对12类286份食源性食品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来评价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的差异性。
结果:lamp 法从64份动物性水产标本中检出44份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阳性率为68.75%,电泳和加荧光染料染色后均能判断结果;国标法从64份动物性水产标本中检出33份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阳性率为51.6%。
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lamp法阳性率高于培养法。
lamp法可在24小时内从食品中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而国标法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需要4-7天,lamp法更快速。
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属lamp法检测阳性率高于国标法,lamp法可用于食源性食物副溶血性弧菌属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副溶血性弧菌属;食源性;检测【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55-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源性食物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而与食源性食物安全相关的微生物检测已成为食品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1]。
用lamp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出食源性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致病性微生物的检出率,为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提供指导方向和科学依据。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和食物中毒的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海水产品中其感染水平可达80%[2],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居首位[3]。
传统的副溶血性弧菌国标法[4]检测时间长,检出率低,不宜快速出结果。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7]是一种新型等温核酸扩增方法,针对靶基因设计4-6条引物,利用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60-65 ℃)保温约 60 分钟,即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产物为针对靶基因扩增产生的各种大小的茎环状dna混合物,副产物为肉眼可见的白色焦磷酸镁沉淀。
PCR技术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中的研究进展
PCR技术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等,在实际检测中周期较长,步骤繁琐且工作量大,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监测。
因此,采用快速、准确而简便的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方法已成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中重要问题。
随着分子细菌学研究的不断进行,人们对细菌的毒素、侵袭素和毒力岛等毒力因子的认识不断深入,使细菌检测也从表型特征鉴定逐渐向遗传特征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PCR技术简介及原理PCR技术是1985由Mullis等人创立的一项体外核酸扩增技术。
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以单链DNA为模板,以人工设计与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按5’~3’方向掺入单核苷酸来特异性地扩增DNA片段。
2 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PCR研究进展2.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是肠杆菌科中最重要的病原菌属,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沙门菌食物中毒常占首位或第二位[1],目前共发现2541个血清型。
很多学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利用PCR技术检测食品中以及临床样品和环境中的沙门氏菌[2-3]。
目前,用于PCR检测的靶基因主要包括16S rRNA基因、invA、invB 、invC 、invD 、invE 、hilA、fimA、stn、rfb、agfA、viaB以及与质粒毒力相关的SPV基因等。
其中invA基因是毒力岛SP11基因之一,是产生致病性的关键因子,因此常用来作为PCR检测沙门氏菌的靶基因。
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肉制品中致病微生物
摘 要 : 目的 :建 立一种 食 品中微生物 核酸快速 检测 技术 ,在此 基础上 开发 的简 便 、快速 、灵敏 ,不依赖仪器 适 合基层应 用的核酸快速 检测试剂 盒 ;并探 索该试剂盒 在 肉及 肉制 品微生物检 测 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 单核细胞 增 生李斯特 氏菌特有 的靶序列 vrR基 因设计 引物,采用 环介导恒温 扩增技 术构建检 测体系 ,优化 、验 证检测 的 i
关键 词 :恒温 核酸扩 增 ;环介 导恒温 扩增 ( AMP ; 肉制 品;微 生物 ;食 品安全 L )
Ra i t c i n o s e i n c t g n si e t r d c i g Lo p M e it d Io h r a p dDe e t f tra mo o y o e e M a o u t o Li n P Usn o — d ae t e m l s Amp i c t nM e o l a o t d i f i h
r s l o t e l td s e i s T el t f e c i n wa . 1 × 1 CF mL. dt es n i v t s o ss n t a e u t f r h r e ae p c e . h mi o t t s 18 s o r i de o 0 U/ n a e st i wa n it t h t t h i y c e wi h o e c n e t n t o s Ot e d a tg ss c ssmp e a d r p d d t ci n a d f w e d o n t me t r S ft o v n i a me d . h ra v a e u h a i l n i ee t n e n e sf ri s u n swe e a O h ol h n a o r l a h e e , e e yd s r i g t ep p l rz d c iv d t rb ee vn b o uaie . h o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农业病害检测中的应用综述王一波;孙泓希;史普想;孙继军;韩宁;任亮;张丽丽;王海新【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24(52)7【摘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其原理是当温度为60~65℃时,DNA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NA双链打开,此时依赖Bst DNA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使DNA可以在60~65℃的恒温下进行合成。
其扩增引物是基于靶基因的6个特异性区域设计的,扩增阶段需要引物与样品DNA完全结合,才可以进行扩增,所以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与高灵敏性。
其反应温度恒定,不需要额外的控温设备,理想条件下仅需保温杯,即可进行DNA扩增。
在田间检测时,只需提取样品总DNA,即可于田间进行病害检测,缩短了检测流程及时间,使病害检测更高效更便捷。
在反应前或反应后加入特定染色剂,即可通过染色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反应结果的判定,使反应结果可视化。
目前该技术已凭借其特异性高、灵敏性高、所用仪器简单(恒温水浴锅或保温杯即可)、检测效率高和检测结果可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病原微生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环境微生物检测、植物或微生物基因鉴定等领域。
在农业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快速检测和诊断领域,已有很多研究针对各种病害建立了相应的LAMP检测技术。
本文简要综述了LAMP技术原理、反应结果判定、优缺点和该技术目前在农业常见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LAMP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总页数】8页(P17-24)【作者】王一波;孙泓希;史普想;孙继军;韩宁;任亮;张丽丽;王海新【作者单位】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1.9;S432.4【相关文献】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甘蔗转基因及病害检测中的应用2.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水产病害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4.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在林木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AMP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2011-07-28 11:46 来源:北京蓝谱点击次数:1341 关键词:LAMP 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分享到:收藏夹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开心网PCR方法在人类及动植物疾病基因诊断、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目前最精准的基因诊断方法。
然而PCR方法操作起来较复杂,对仪器和人员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基层或现场快速诊断,因此在国内的推广速度并不是很快。
2000年日本学者Notomi在Nucleic Acids Res杂志上公开了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技术,即LAMP (L 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中文名为“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受到了世卫组织WHO、各国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短短几年,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SARS、禽流感、HIV等疾病的检测中,在这次甲型H1N1流感事件中,日本荣研化学公司接受WHO的邀请进行H1N1 LAMP试剂盒的研制。
通过荣研公司近十年的推广,LAM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本国内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检测、食品化妆品安全检查及进出口快速诊断中,并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同。
LAMP方法的优势除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外,操作十分简单,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一台水浴锅或恒温箱就能实现反应,结果的检测也很简单,不需要像PCR那样进行凝胶电泳,LAMP反应的结果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浑浊或绿色荧光的生成来判断,简便快捷,适合基层快速诊断。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基因诊断领域,LAMP方法将占据大壁江山。
目前,在万方数据库搜索LAMP文章500多篇。
详见:/paper.asp x?q=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o=sortby+CitedCount+CoreRank+date+relevanc e%2fweight%3d5&f=top&n=10&p=11. 优缺点介绍:LAMP方法优点:灵敏度高(比传统的PCR方法高2~5个数量级);反应时间短(30~60min就能完成反应);临床使用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试剂盒研发阶段推荐用实时浑浊仪);操作简单(不论是DNA还是RNA,检测步骤都是需将反应液、酶和模板混合于PCR管中,置于水浴锅或恒温箱中63℃左右保温30~60min,肉眼观察结果)。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诊断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崔玉娟【摘要】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检测和诊断技术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费时费力、灵敏度和准确度低且干扰因素多.近年来,一系列基于杂交、扩增和测序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不断涌现,既缩短了检测周期,降低了检测成本,又极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还没有一种单一分子诊断技术可同时满足简便快速、高灵敏、高准确度、高通量和自动化等要求.各学科交叉、多方法联用等策略,有助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向更加简便快速、高通量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分子诊断技术;病原微生物;基因芯片;DNA传感器;数字PCR;核酸适配体【作者】崔玉娟【作者单位】北京市延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2医学流行性和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病毒和细菌等,其种类繁多且变异迅速,近年来已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给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损失。
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是其有效防控的前提,也是科学用药的基础。
[1]然而传统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血清免疫学反应等,[2]这些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微生物培养费时费力,仅能检测活菌总数;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及部分病原微生物难或不可培养等;[3]大量严重耐药性菌株以及新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出现等,已成为科研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正逐渐向分子诊断、代谢组学、指纹图谱、DNA 传感器及仪器自动化等方向发展。
其中分子诊断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微生物核酸进行检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还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病原微生物的耐药基因,甚至同源性分析等。
核酸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研究进展
核酸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研究进展孔民路玮王圣涵丁延辉李成 ( 通讯作者)烟台市芝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烟台264000摘要:食源性疾病已是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在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中,免疫学方法和传统培养法具有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等不足,已不能满足人类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需求。
随着医疗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多种核酸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现对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适用范围等进行展开概述,以便为更快速、准确、简单的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食源性; 致病菌; 核酸检测; 研究进展目前,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1]。
食源性疾病主要是因食用经致病菌、毒素等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其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2]。
医学现已确认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超过31种。
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食品供应安全,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重要意义[3]。
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中,免疫学方法和传统培养法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方法。
免疫学方法具有方便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其在应用中灵敏度较低,且易发生漏筛。
传统培养法在应用中具有工作量大、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等不足,且每次仅可检出单一菌种。
这两种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
随着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核酸检测方法逐渐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本文旨在概述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核酸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多重PCR(m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核酸依赖性扩增法(NASBA)、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基因芯片法、聚合酶螺旋反应法(PSR)、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等,其主要是通过设计引物或探针对目标病原体特定的RNA或DNA序列进行检测。
LAMP在阪崎克罗诺杆菌检测中研究进展
LAMP在阪崎克罗诺杆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王彦人1,焦敬波1,张钧森1,康青1,李萍1,杜欣军1*(1.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457)摘要:阪崎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akazakii)是一类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是一类新型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耗时短、特异性强、对设备需求低等特点,可与多种检测方法结合应用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本文旨在阐明LAMP的基本原理并归纳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的LAMP技术在阪崎克罗诺杆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阪崎克罗诺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中图分类号:TS201.6Process of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for Detection inCronobacter sakazakiiWANG Yanren1,JIAO Jingbo1,ZHANG Junsen1,KANG Qing1,LI Ping1,DU Xinjun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Nutrition and Safety,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Abastract:Cronobacter sakazakii is a kind of foodborne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which can cause neonatal meningitis, septicemia and other diseases.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LAMP) is a new type of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with high sensitivity, rapidity and low equipment requirements.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borne microorganisms. This paper aims to elucidate the phylogenetic taxonomy of C. sakazakii,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AMP, and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LAMP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etection methods in the detection of C. sakazakii.Keywords: Cronobacter sakazakii,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rapid detection阪崎克罗诺杆菌为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主要种型如表1所示)中最为典型的一类食源性致病菌种,易感染全年龄段人群0,致死率高达40~80%0。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灯下观 察可见梯 状条带 ,或直 接用焦磷 酸镁对扩增
产 物 沉 淀 通过 肉眼 进 行判 断 或 者 对其 浊 度 进 行检 测, 也可用荧 光染 料 S B r n 染 色 , 紫外灯或 Y RGe I e 在
约有 2 0 5 多种 , 主要包 括致病 菌 、 病毒 和寄生虫导 致 的感染 性疾病 。据统计 , 国 19 ~2 0 年食源 性 我 92 0 1
12 / 。直接 靠扩增 副产物焦 磷酸镁沉 淀的浊度 / ~13
进行判 断是否发 生反应 。L MP 术具有 高特异性 、 A 技 高效率 和便捷等 特点 ¨ 。 】
12 引 物设 计 .
A P引物 的设 计 比常规 P R要 LM C
疾病 的主要危 害为微生 物 , 3 .% , 占 85 以沙 门氏菌 、
副溶血 性弧菌 、变形杆菌 等为代 表引起 的感 染性疾 病患者是 化学污 染物引起 疾病 的 2 倍 】 20 。自 02年 起 , 国建 立 了国家食 源性病 菌监测 网络 , 我 开展监测 食 品 中沙门氏菌 、 出血性 大肠 O17 H 、 5 : 7 副溶血 性弧 菌、 单核细胞增 生李斯 特 氏菌 、 阪崎 肠杆菌 、 黄色 金
显加快 等温扩增 的速度 , 大提 高检测效 率 , 大 检测率 比没有 加环 引物 的高 7 数量级 『 。国外 已建 立 个 5 -
了 LM A P引物设计 的在线 网站 (t :/pi r p r ht / r e l - p me x o
葡萄球菌 、 空肠弯曲菌 7 大类致病菌 , 为食品安全和 风 险评估提供 了科学依 据 。但 目前食源 性致病 菌检 测仍 然 以传统 经典 的细 菌分离 、培养及 生化鉴定 为 主 , 时长 , 耗 操作 繁琐 , 环境及 主观 因素影 响大 等 ; 受 生 化快 速鉴 定 方法 和 P R检 验等 不 仅需 要 价 格 昂 C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快速检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研究
( T 编 码 基 因 的 6个保 守 区设 计 L MP引物 , 化 d T s 度 、 s N L) A 优 NP 浓 B t A聚 合 酶 浓度 、 应 温 度 、 应 时 间等 反 应 条 D 反 反
件, 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 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不耐热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时间短 , 特异性较好, 灵敏性 高。 关键词 : 环介导等温扩增 ; 检测 ; 大肠杆茵; 肠毒素
食 品安 全突发 事件 频率 高是 近年来 社会 公共 安
了检测时 间 , 提高 了检测的特异性和灵 敏性 , 为快速检
全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食品污染所引发的肠道疾
病 中 ,不 耐 热 型 产 肠 毒 素 大 肠 杆 菌 et o x ei ne t i n rog c Ec ei icl是 引起食物 中毒 的常见肠道 致病菌 之 shr h i cao
c n e ta in o c nr t ,Bs o tDNA oy ea e c n e tain e cin t mp r tr n e c in t .Th eh d wa p lm r s o c nr to ,r a to e ea u e a d r a t i o me em to s v lae rs e i ct n e stvt . er s lss o dt a AM P a s yi ne te l n p cfcmeh d au tdf p cf iya d s n i iy Th e u t h we h tL o i i s a sa xr meya ds e i t o i o p dd t ci fo d o ne oo ie i c e i i o i fr a i ee t no o -b r ee t rt xg ncEs h r h ac l. r o f n c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实用 医学杂 志 20 年第 2 卷第 2 期 08 4 2
・
综
述 ・
环 介 导等 温扩 增技 术 的应 用 和发展
唐 毕锋 综 述 马立 业 曹广文 审校
核 酸扩 增是生命 科学领 域 的常用研 BP与 B I 3先后 启动 类 似于 FP和 F I 3的 浊度 即可判 断 . 对于 R A的扩增 只需要 N 究 l .0世 纪 8 T具 2 0年代 出现 的 聚合 酶 合成 ,形成 哑铃状结 构的单链 ,迅 速 以 在反应 体系 中加 入逆转 录酶就 可同步进 链 反应 ( C 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 用 , 该 3末 端 的 F P R) 但 1区段 为 起 点 ,以 自身 为 模 行 ( TL MP . 需要 特 殊 的试 剂及 仪 R —A ) 不
m da di te l mpict n L M , e ie o r l ao , A P) t s h ma a f i i
术 的应 用和发展作 一综述 。 1 L MP的技术特征 A 11 引 物设 计 . 序 列( 的 F c F c和 Fc区 以及 5 3端 3 、2 l
别与茎 环状 结 构结 合启 动链 置 换合 成 , 个拷 贝 , P R高 出数量级 的差 异 。缺 比 C 周 而复始 。扩增 的最 后产 物是具有 不 同 点 : 由于 L MP扩增是链 置换 合成 . A 靶序
物, 且产物 D A为扩 增靶 序列 的交 替反 较 难 扩增 .故 不 能进 行 长链 D A 的扩 N N
现 了几 种核酸等温 扩增方法 :核 酸等温 始结 构 。 2阶段是扩 增循环 阶段 , 第 以茎 的时 间损失 ,核 酸扩增 在 1h内均 可完
扩增法 、自序列复 制法和链 置换 扩增法 环 状 结 构 为 模 板 。I FP与茎 环 的 F c区 成 , 2 添加 环状 引物后 时 间可 以节 省 1 2 /,
食源性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食源性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者:邓丽萍邓访萍张琴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下》2023年第11期摘要:阪崎肠杆菌可感染婴幼儿,引发脑膜炎、菌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因此,探究出快速、灵敏、高效的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中比较常见的是分离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免疫学检测法。
分离鉴定法易于操作、成本低,但检测周期长,无法满足对目标食品快速检测的需求;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检测手段,但是由于其对检测人员要求高,所需设备和试剂价格昂贵,目前多在实验室进行,不适用于现场检测;免疫学检测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现场快速检验,但容易受到其他杂菌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本文综述了分离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等多种阪崎肠杆菌的检测方法,结合参考文献就检测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Detection Methods for Foodborne Enterobacter sakazakiiDENG Liping1,2,3, DENG Fangping4, ZHANG Qin1,2,3(1.Guangdong Food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tion, Guangzhou 511442, China;2.Guangdong Food Industry Institute Limited Company, Guangzhou 511442, China;3.Guangdong Provincial Food Industry Public Laboratory, Guangzhou 511442, China;4.The First Hospit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Abstract: Trace amounts of E. sakazakii can infect newborns and young children, causing meningitis, septicaemia and necrotising small bowel colitis, among others. Therefore, exploring a rapid, sensitive and efficient detection method for E. sakazakii is essential for ensur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t present, convention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E. sakazakii are more common.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low cost, but the detection cycle is long, which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for rapid detection of target food.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i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means of detection, but due to its high demand for test technicians, the required equipment and reagents are expensive, and is currently mostly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is not suitable for on-site testing. The method of immunological determination is simple and fast, which is suitable for field rapid detection, but it is easy to be interfered with other miscellaneous bacteria and itssensitivity is not high enough. In this paper,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molecular bi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s,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s and other detection methods of E. sakazakii were review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tection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referenc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E. sakazakii in food.Keywords: Enterobacter sakazakii; detection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阪崎腸杆菌(又称阪崎氏肠杆菌)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干燥性、耐高渗环境性,可抵抗超高温瞬时灭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肉源性检测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中国牛业科学2019,45(1) $3-38,00China Cattle Science综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 A M P)在肉源性检测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娄宇飞,魏昌盛,胡瑞芳,王洪宝,昝林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近年来,肉类掺假事件时有发生,给消费者和相关食品安全监督部门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传统意义上的检测方法如酶联检测法及P C R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其在市场上进行快速的肉类鉴别。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 P)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依赖专业仪器设备,操作简单,已开始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的检验。
本文从L A M P原理出发,阐述了 L A M P技术在肉源性检测中的应用,对LA M P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LAM P);肉源检测;应用;展望中图分类号:S823.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1-9111(2019)01-0033-06从2013年初欧盟的“马肉风波”开始,国内相继 爆出了“牛肉香精假牛肉”、“鸭肉冒充羊肉”等一系 列肉类制品原材料掺假案件。
仅2013年3月,内蒙 古包头腾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售假劣食品案,案值便 达600余万元,其生产的假劣牛肉干、羊肉干销往全 国15个省区市,足可见掺假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 “盛行”。
现阶段,肉类鉴别技术依旧以普通P C R和 荧光P C R为主,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昂贵且体积较大,这些方法只能局限于实验室中,无法满足市场上 对于快速、简便鉴别的要求。
2000年,日本荣研株式会Notomi等人[1]提出 了一种名为L A M P的新型核酸扩增技术,由于其灵 敏度高,特异性强,时效快,操作简单等优势迅速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的检验。
之后经过Nagamine等 人[]的改进,迅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被广泛应 用于病原微生物[35]、胚胎性别鉴定[7]等方面。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㊃综 述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4.07.03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廖 川1,梁丽娜1,黄少宇2,马梦霞3,李雪斌4综述,韦贵将1ә审校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广西高校高发病临床分子诊断研究重点实验室/百色市高发病临床分子诊断与研发重点实验室,广西百色533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广西百色533000;3.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广西百色533000;4.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百色533000摘 要:病原微生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㊁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㊂环介导等温扩增(L AM P )是一种恒温扩增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㊁操作简便㊁灵敏度高㊁特异度高㊁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㊂基于这种情况,该文主要阐述了L AM P 的原理㊁特点及其在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㊂L AM P 技术现在已经被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但该技术仍有易产生假阳性㊁引物设计复杂等不足之处㊂该文综述了近年来L AM P 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应用与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为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合理的研究方向㊂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核酸检测; 病原微生物; 核酸扩增; 结核分枝杆菌中图法分类号:R 44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7-1003-06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o o p -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u e i n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o r ga n i s m s c l i n i c a l d e t e c t i o n *L I A O C h u a n 1,L I A N G L i n a 1,HU A N G S h a o y u 2,MA M e n g x i a 3,L I X u e b i n 4,WE I G u i j i a n g1ә1.M e d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C e n t e r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Y o u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l i n i c a l M o l e c u l a r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f o r H i gh I n c i d e n c e D i s e a s e s i n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B a i s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C l i n i c a l M o l e c u l a r D i a gn o s i s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 H i g h I n c i d e n c e D i s e a s e s ,B a i s e ,G u a n g x i 533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T i a n d o n g C o u n t y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B a i s e ,G u a n g x i 533000,C h i n a ;3.S c h o o l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Y 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B a i s e ,G u a ng x i 533000,Chi n a ;4.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A f f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Y o u j i a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B a i s e ,G u a n gx i 533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a r e o n e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t h r e a t e n i n g h u m a n h e a l t h .R a pi d a n d a c c u r a t e d e t e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 r e o f g r e a t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L AM P )i s o n e o f t h e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s ,w h i c h h a s t h e a d v a n t a ge s of s h o r t r e a c t i o n t i m e ,s i m p l e o p e r a t i o n ,h igh s e n si t i v i t y ,h i g h s p e c i f i c i t y a n d l o w c o s t ,s o i t i s w i d e l y us e d i n t h e r a p i d d i a g n o s i s o f 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B a s e d o n 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e l a b o r a t e s t h e p r i n c i pl e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AM P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o mm o n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i n c l i n i c .L AM P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a p p l i e d t o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o r ga n i s m s w i t h h i g h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f i c i t y ,b u t t h i s t ec h n o l o g y i s s t i l l p r o n e t o p r od u cef a l s e p o s i t i v e ,c o m p l e x p r i m e r d e -s ig n a n d o th e r s h o r t c o mi n g s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p r o g r e s s o f L AM P t e c h n o l o g y in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b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a n d o u t l o o k s i t s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s pe c t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a r e a s o n a b l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f o r t h e r a p i d d i ag n o s i s o f p a th o ge n i c m i c r o b i a l i nf e c t i o n i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w i t h l i m i t e d r e s o u r c e s .K e y w o r d s :l o o p -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 n u c l e i c a c i d t e s t ; p a t h o g e n i c 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 n u c l e i c a c i d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 m y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㊃30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pr i l 2024,V o l .21,N o .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60418,8206057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项目(R 20201170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百科20232031)㊂ә通信作者,E -m a i l :w e i g u i j i a n g2021@163.c o m ㊂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微小生物,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㊂临床上很多常见疾病都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如各种病毒性肝炎㊁结核病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这类疾病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的甚至可以造成世界范围的大流行㊂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准确㊁高效㊁快速㊁简便地识别相关病原体的检测方法㊂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核酸扩增技术在诊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聚合酶链反应(P C R),它能在短时间内对靶标完成指数级扩增,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因此很多病原微生物检测都将其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㊂然而,P C R需要经历变温过程,对设备和操作者要求较高,从而导致其在欠发达地区和现场实施检测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㊂而等温扩增技术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技术在恒定温度下即可完成扩增反应,摆脱了对高精密热循环仪的依赖,有望取代P C R在诊断领域的地位㊂环介导等温扩增(L AM P)是由日本荣研株式会社N O T OM I等[2]于2000年研发,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等温扩增法,具有高效㊁快速㊁灵敏度高㊁特异性度强等优点,因此被应用于医学领域中细菌㊁病毒㊁寄生虫的检测[3-4]㊂1 L AM P的反应原理与特点1.1 L AM P的反应原理 L AM P的扩增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和扩增循环阶段[2],扩增完成后可与多种技术相结合实现扩增产物的检测,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检测原理,如试纸条法㊁荧光法等,本文主要讲述L AM P的扩增原理㊂在扩增的过程中需要引物的参与,和其他扩增方法不同的是,L AM P 需要设计2对引物,即内部引物(F I P/B I P)和外部引物(F3/B3),通过这两对引物对靶基因的6个不同区域(F1-F1c㊁F2-F2c㊁F3-F3c㊁B1-B1c㊁B2-B2c㊁B3-B3c)特异性识别,因此L AM P具有极强的特异性㊂在起始阶段,当温度达到60~65ħ时,双链D N A处于解旋与结合的不稳态,其中上游内部引物F I P中的F2序列区段首先与模板目标区段的单链D N A中的F2c结合,在B s t D N A聚合酶的作用下自F2的3'末端延伸启动链置换D N A合成㊂外引物F3则与模板F3c结合并延伸,置换出由F I P链接的互补单链D N A,此单链的F1c与F1区段为互补结构,可通过自我碱基配对形成环状结构㊂以上述步骤中合成的5'端以茎环状结构的单联D N A为模板,下游内部引物B I P的B2序列区段与单链D N A模板的B2c 结合,在B s t D N A聚合酶的作用下启动链置换反应,自B2的3'末端开始延伸合成D N A㊂外引物B3则与模板B3c结合并延伸,置换出由B I P链接的互补单链D N A,此单链的F1与F1c区段互补,B1c与B1区段互补,形成哑铃状结构的单链D N A㊂哑铃状结构以3'末端的F1区段为起点,以自身为模板进行D N A合成㊂由此,哑铃状结构转变为茎环状结构,L AM P扩增进入循环阶段㊂循环阶段以起始阶段形成的单链D N A为模板,在内部引物与B s t D N A聚合酶的作用下,反复进行延伸和链置换反应,最终产生大量具有多个靶标反向重复序列的茎环D N A结构[2]㊂1.2 L AM P的特点 L AM P不需要进行高温变性,整个过程在60~65ħ反应60m i n即可完成㊂与其他核酸扩增法相比,L AM 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因为它是通过2对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上的6个不同区域来启动反应㊂此外,L AM P的灵敏度也很高,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增出1ˑ107~1ˑ1010数量级的产物,比常规P C R高100倍左右[5],有报道指出L AM P最低可检测10个基因拷贝或更低的检测限[6]㊂而且L AM P对设备要求不高,一般的水浴锅即可满足需求㊂因此,L AM P具有高效㊁灵敏度高㊁特异性强㊁简便等优点㊂当然,L AM P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L AM P反应需要2对引物参与,因此对引物设计要求较高,如果引物设计不合理,就可能产生非特异性扩增片段影响结果的正确性㊂其次,由于L AM P 的灵敏度很高,在反应过程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㊂最后,由于L AM P的扩增产物是长短不一且含有大量茎环结构的D N A双链,因此很难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定量分析㊂2 L AM P技术在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对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法㊁血清学方法及P C R㊂但这些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培养法耗时较长;血清学方法特异度不高,易产生假阳性结果;P C R对设备和实验环境要求较高㊂而L AM P因其具有灵敏度高㊁特异性强㊁操作简便等优点,有望取代传统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地位㊂2.1 L AM P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发热㊁咳嗽,严重者会休克甚至死亡㊂虽然目前已经上市了大量的疫苗,但对新型冠状病毒快速㊁准确㊁高效地诊断仍然是疫情防控的关键㊂实时反转录P C R因具有特异性强㊁灵敏度高等优点,被视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金标准[7],但它耗时较长,而且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资源匮乏地区和现场实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㊂L AM P作为一种恒温扩增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其灵敏度不低于反转录P C R[8],因此L AM P可以作为反转录P C R的替代方法以弥补其不足之处㊂目前,已经有大量基于L AM P的试剂盒被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E i k e n 公司开发的L o o p a m p T M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基于N基因和R d R p基因设计,通过测量反应体系浊度确定检测结果㊂为了评估L o o p a m p T M新型冠状病毒㊃40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检测试剂盒的有效性,Y A N等[9]用该试剂盒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并使用L A-200浊度计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能够在35m i n内检测到水平为10c o p y/μL的R N A㊂HU A N G等[4]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O R F1a b㊁S㊁N基因,将比色法与L AM P结合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该方法仅需30 m i n即可完成检测,通过肉眼判读结果,无须精密仪器,且灵敏度可达80c o p y/μL㊂此外,L AM P还可以和荧光检测[10]㊁微流控[11]等技术结合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㊂这些方法的建立为新型冠状病毒快速㊁准确㊁高效地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㊂2.2 L AM P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㊂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我国结核感染人数位居世界第3位[12]㊂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控制结核病传播的关键,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快速㊁准确㊁简单的检测方法㊂L AM P能在60~65ħ的条件下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检测,1h即可完成试验[13]㊂贾枫等[14]通过临床试验对比了抗酸染色法㊁L AM P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㊁灵敏度和特异度㊂结果表明L AM P法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中具有快速㊁灵敏等优点㊂此外,L AM P对于一些罕见的肺外结核病的诊断也具有很高的价值㊂K H A N 等[15]以m p t64和p s t S1为靶点,建立了多靶点L AM P检测骨关节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多靶点L AM P在骨关节结核总病例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多重P C R和G e n e X p e r t㊂S H A R MA 等[16]采用I S6110和M P B64靶点对35例临床疑似胃肠道结核患者的回盲活检标本和30例非结核对照者的回盲活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体L AM P检测㊂结果表明,L AM P检测胃肠道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明显高于I S6110P C R和培养法㊂此外,在结核病的诊断方面,仍有大量基于L AM P的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㊂如将L AM P技术与基于纳米颗粒的侧流装置(L F D)[17]及微流控芯片[18]等技术的联合应用㊂由此可见L AM P在结核病的诊断发面也有广阔的前景㊂2.3 L AM P技术在沙门菌检测中的应用沙门菌是全球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㊂若误食含有沙门菌的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严重者会引发肠胃炎㊁败血症等症状,若不及时就医甚至会危及生命㊂因此该菌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具有中等乃至严重危害的食源性病原菌[19]㊂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在标本中检测沙门菌㊂但这些传统的实验室方法操作复杂㊁耗时较长,需要3d以上才能通过多个分析步骤获得结果㊂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基于核酸扩增的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如P C R㊁实时P C R等,这些方法均能将检测时间缩短到3d以内[20]㊂其中P C R虽然灵敏度高,但需要配备训练有素的人员和复杂的热循环仪,这使得其难以在设备不足的实验室和资源匮乏的现场环境中应用㊂而L AM P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㊂自2005年L AM P被应用于沙门菌的检测之后,已经开发出数十种基于L AM P的沙门菌检测方法,这给临床早期诊断沙门菌感染带来了新的希望㊂近年来,随着对L AM P技术的深入研究,大量的商业试剂盒被用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21]㊂此外,还有一些基于L AM P的新技术被开发出来㊂试纸条作为一种简单㊁快速的检测方法,常与L AM P技术结合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朱传新等[22]建立了环介导核酸恒温扩增结合试纸条(L AM P-L F D)检测技术用于沙门菌的快速检测,30m i n内即可完成检测,其灵敏度与P C R相当,为10c o p y/μL㊂D R A Z等[23]将L AM P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 I S A)联合用于检测沙门菌D型血清型菌株,检测灵敏度为1ˑ103C F U/m L,比P C R-E L I S A的灵敏度高10倍㊂D R A Z等[23]将L AM P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联合用于检测肠炎沙门菌,其灵敏度比常规P C R高10倍,达到了66C F U/m L㊂与P C R相比,L AM P不仅快速㊁简单,而且具有高灵敏度㊁高特异度等优点,因此, L AM P技术具有替代传统方法检测沙门菌的潜力㊂2.4 L AM P技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它可以迁移到其他组织或器官造成感染,严重者甚至出现菌血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㊂目前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常规检测方法是微生物培养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检测过程烦琐㊁耗时较长[24]㊂很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期㊂因此,开发一种快速㊁可靠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迫切需要的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技术被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与培养法相比,分子诊断技术具有快速㊁准确㊁灵敏等优点,常见的分子诊断技术有P C R㊁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 P A)㊁L AM P等㊂其中P C R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标本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25],然而,由于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P C R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㊂L AM P作为一种恒温扩增法,无须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㊂WU等[3]开发了一种基于L AM P 的可视化检测法,通过使用比色指示剂羟基萘酚蓝目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L AM P的检测限为每反应8c o p y或每反应400C F U㊂与常规P C R相比,L AM P将检测限降低至1/10㊂邹作成等[26]也设㊃50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计了基于n u c基因的L AM P可视化检测法,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5.6ˑ101C F U/m L,其灵敏度比常规P C R高出10000倍㊂L I M等[2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 p a和a r c C基因为靶标,将L AM P与P C R对比,结果表明二者的特异度㊁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完全一致,L AM P的检测限为2.5n g/μL或1ˑ102 C F U/m L,而P C R的检测限为12.5n g/μL或1ˑ103 C F U/m L㊂由此可见,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面,与P C R相比,L AM P不仅具有同样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而且检测时间更短,灵敏度更高㊂因此L AM P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㊂2.5 L AM P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 B V)检测中的应用 H B V是一种环状部分双链D N 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由于H B V感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且感染者血液内缺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 B V-D N A含量较低,因此很难在早期检测到H B V感染㊂E L I S A和实时定量P C R是目前临床检测H B V最常用的方法[28],然而E L I S A诊断乙型肝炎的灵敏度非常低[29],实时定量P C R作为E L I S A的替代方法,其灵敏度较高,但它对实验设备和环境要求也很高[30],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快速㊁灵敏㊁特异㊁易于使用的H B V检测方法㊂C H E N等[31]通过使用L AM P检测H B V,该方法可以不用提取D N A直接检测血液中的H B V,其灵敏度为每反应10c o p y,与P C R相当㊂C HE N等[32]设计了一种L AM P与基于纳米颗粒的LF D用于临床上H B V的检测,在60m i n内即可完成结果的读取,其灵敏度为每反应7.5I U㊂MA I T Y等[33]同样将L AM P与L F D结合用于检测H B V,结果表明H B V-L AM P-L F D法检测H B V的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100%,检测限低至500p g/μL㊂为了更好地评估L AM P对H B V诊断的准确性,C H E N等[34]通过检索E m b a s e㊁C 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和P u b M e d数据库中使用L AM P检测H B V的研究,然后使用Q U A D A S-2工具提取数据并评估文献质量,分析发现L AM P检测H B 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和0.97,阳性似然比㊁阴性似然比㊁诊断优势比分别为16.93㊁0.08和397.57㊂由此可见,与P C R相比,L AM P是一种简便㊁快速㊁有效的检测H B V的方法㊂因此, L AM P可以取代其他方法用于临床诊断H B V感染㊂2.6 L AM P技术在华支睾吸虫检测中的应用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人类寄生虫,主要流行于中国㊁韩国和越南等国家[35]㊂感染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㊁黄疸㊁发热㊁呕吐和腹泻等,甚至可能引发癌变,因此华支睾吸虫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类为Ⅰ类生物致癌物[36]㊂华支睾吸虫的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涂片镜检法和血清学方法来诊断华支睾吸虫,但镜检法阳性率较低,因此轻度感染病例可能会被遗漏;而血清学方法又无法判断是既往感染还是现在感染[37]㊂虽然已经开发出了几种基于P C R的检测方法,但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波动较大[38]㊂近年来,L AM P也被用于华支睾吸虫的检测,R A HMA N等[39]将L AM P用于检测从韩国的华支睾吸虫疫区采集的人粪便样品,并使用K a t o-K a t z 方法和实时P C R作为参考标准,L AM P测定显示灵敏度为97.1%(95%C I:90.1%~99.2%),特异度为100.0%(95%C I:92.9%~100.0%)㊂此外,朱海等[40]以华支睾吸虫I T S2基因为靶标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L AM P方法,该方法对华支睾吸虫成虫D N A的最低检出限可达到3.33ˑ10-4n g/μL,灵敏度和特异度与P C R法一致,均为100%,相对于P C R,L AM P不仅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操作更加简便㊁反应时间更短㊂因此,L AM P完全可以替代其他方法用于临床检测华支睾吸虫㊂3总结与展望3.1 L AM P的优势 L AM P是一种新型的恒温扩增技术,在模板㊁多条引物及链置换酶的参与下,无须温度循环即可快速完成扩增过程㊂与P C R相比, L AM P无须精密的控温装置,操作简便㊁快捷,更适用于资源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使用,在病原微生物的现场检测方面有非常广阔的前景㊂3.2 L AM P的不足近年来,L AM P技术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1)由于L AM P 技术灵敏度高,一旦开盖容易形成气溶胶污染,加上目前国内大多数实验室不能严格分区,假阳性问题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通过设置空白对照确定是否为假阳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实时浊度仪,避免开盖导致的污染㊂(2)L AM P与其他恒温扩增法不同,它需要2对引物参与反应,因此引物设计比较复杂,有些疾病的靶基因可能不适合用L AM P方法检测㊂(3)由于L AM P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它的集成检测设备不够成熟㊁商品化应用有待加强㊂3.3未来展望随着L AM P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多学科技术的联合创新,上述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㊂总之,L AM P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现场快速检测和基层应用于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前景较广阔,但仍需要不断深入研究㊂参考文献[1]K E L L E R M,N A U E J,Z E N G E R L E R,e t a l.A u t o m a t e df o r e n s i c a n i m a l f a m i l y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b y n e s t e d P C R a n dm e l t c u r v e a n a l y s i s o n a n o f f-t h e-s h e l f t h e r m o c y c l e r a u g-m e n t e d w i t h a c e n t r i f u g a l m i c r o f l u i d i c d i s k s e g m e n t[J].㊃60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P L o S O n e,2015,10(7):e0131845.[2]N O T OM I T,O K A Y AMA H,MA S U B U C H I H,e t a l.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o f D N A[J].N u-c l e i c A c id s Re s,2000,28(12):e63.[3]WU C,Z E N G Y,H E Y.R a p i d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b a s e d o n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W o r l d J M i c r o b i o l B i o t e c h n o l, 2021,37(12):209.[4]HU A N G W E,L I M B,H S U C,e t a l.R T-L AM P f o r r a p i dd i a g n o s i s o f c o r o n a v i r u s S A R S-C o V-2[J].M i c r o b i o l B i o-te c h n o l,2020,13(4):950-961.[5]S E K I M,Y AMA S H I T A Y,T O R I G O E H,e t a l.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 t a r g e t i n g t h e l y t A g e n e 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 p n e u m o n i a e[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05,43(4):1581-1586.[6]N Z E L U C O,K A T O H,P E T E R S N C,e t a l.L o o p-m e d i-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a n a d v a n c e d m o-l e c u l a r p o i n t-o f-c a r e t e c h n i q u e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L e i s h-m a n i a i n f e c t i o n[J].P L o S N e g l T t r o p D i s,2019,13(11): e0007698.[7]S HA R F S T E I N J,B E C K E R S,M E L L O M.D i a g n o s t i ct e s t i n g f o r t h e 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J].J AMA,2020,323(15):1437-1438.[8]S C H E L L E N B E R G J J,O R MO N D M,K E Y N A N Y.E x-t r a c t i o n-f r e e R T-L AM P t o d e t e c t S A R S-C o V-2i s l e s s s e n s i t i v e b u t h i g h l y s p e c i f i c c o m p a r e d t o s t a n d a r d R T-P C R i n101s a m p l e s[J].J C l i n V i r o l,2021,136:104764.[9]Y A N C,C U I J,HU A N G L,e t a l.R a p i d a n d v i s u a l d e t e c-t i o n o f2019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S A R S-C o V-2)b y a r e-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a s s a y[J].C l i n M i c r ob i o l I n f ec t,2020,26(6):773-779.[10]L AM B L E,B A R T O L O N E S N,WA R D E,e t a l.R a p i dd e t e c t i o n o f 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C o r o n a v i r u s2(S A R S-C o V-2)b y r e v e r s e t r a n-s c r i p t i o n-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J].P L o S O n e,2020,15(6):e0234682.[11]R O D R I G U E Z-MA T E O S P,N G AM S OM B,WA L T E RC,e t a l.A l a b-o n-a-c h i p p l a t f o r m f o r i n t e g r a t e d e x t r a c-t i o n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A R S-C o V-2R N A i n r e s o u r c e-l i m-i t e d s e t t i n g s[J].A n a l C h i m A c t a,2021,1177:338758.[12]C HA K A Y A J,K HA N M,N T O UM I F,e t a l.G l o b a l t u-b e rc u l o s i s r e p o r t2020-r e f l e c t i o n s o n t h e g l o b a l T B b u r-d e n,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e f f o r t s[J].I n t J I n f e c t D i s,2021,113(S u p p l1):S7-S12.[13]丁运生,彭远远,徐东芳,等.抗酸染色涂片法㊁G e n e x p e r t法和L AM P法检测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5):772-774.[14]贾枫,叶海容,曾云龙,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 AM P)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 39(05):1041-1043.[15]K HA N A,K AM R A E,S I N G H R,e t a l.D i a g n o s i s o f o s-t e o a r t i c u l a r t u b e r c u l o s i s:m u l t i-t a r g e t e d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s s a y v e r s u s m u l t i p l e x P C R[J].F u t u r e M i c r o b i o l,2021,16:935-948.[16]S HA R MA M,S I N HA S K,S HA R MA M,e t a l.C h a l-l e n g i n g d i a g n o s i s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m a d e s i m p l e r w i t h m u l t i-t a r g e t e d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s s a y[J].E u r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2020,32(8):971-975.[17]C H E N X,HU A N G J,X I A O Z,e t a l.H i g h l y s p e c i f i c a n d s e n s i t i v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 o m p l e x u s i n g m u l t i p l e x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f i c a t i o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a n a n o p a r t i c l e-b a s e d l a t e r a l f l o wb i o s e n s o r[J].B r a z J M ic r o b i o l,2021,52(3):1315-1325.[18]J I A N G L,L A N X,R E N L,e t a l.D e s i g n o f a d i g i t a l L A M Pd e t e c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b a s e d o n d r o p l e t m i c r o f l u i d i c t e c h n o l o g y[J].M i c r o m a c h i n e s(B a s e l),2023,14(5):1077. [19]程辉,梁奕,俞圣韬,等.双重R T-R P A法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及其1类整合酶基因[J].浙江农业学报,2019,31(4):661-668.[20]Z HA N G G,B R OWN E W,G O N Z A L E Z-E S C A L O N AN.C o m p a r i s o n o f r e a l-t i m e P C R,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r e a l-t i m e P C R,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a n d t h e F D A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m i c r ob i o l o g ic a l m e t h od f o r t h ed e t e c t i o n o f S a l m o n e l l a s p p.i n p r o d u c e[J].A p p l E n v i r o nM i c r o b i o l,2011,77(18):6495-6501.[21]A N U P AMA K P,C HA K R A B O R T Y A,K A R U N A S A-G A R I,e t a l.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s-s a y a s a p o i n t-o f-c a r e d i a g n o s t i c t o o l f o r v i b r i o p a r a h a e-m o l y t i c u s: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s[J].E x p R e v M o l D i a g n,2019,19(3):229-239.[22]朱传新,郑文力,吴矛矛,等.环介导核酸恒温扩增结合试纸条技术快速筛查沙门菌的方法[J].上海预防医学, 2021,33(6):492-495.[23]D R A Z M S,L U X.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 l o o p 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 M P)-s u r f a c e e n h a n c e d r a m a n s p e c-t r o s c o p y(S E R S)a s s a y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a l m o n e l l a e n t e r i-c a s e r o t y p e e n t e r i t id i s[J].T he r a n o s t i c s,2016,6(4):522-532.[24]Z HO U W,WU R,D U R A I S WAMY S,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i c r o f l u i d i c c a r t r i d g e f o r c u l t u r e-f r e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 a u r e u s i n b l o o d[J].J M i c r o m e c h a n M i-c r o e n g,2021,31(5):55012.[25]WA N G H,H E C H T S,K L I N E D,e t a l.S t a p h y l o c o c c u sa u r e u s a n d m e t h i c i l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d e t e c t i o n d i r e c t l y f r o mp e d i a t r i c s a m p l e s u s i n g P C R a s s a y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c y c l e t h r e s h o l d v a l u e s f o r c o r r o b o r a t i o n o f m e t h i c i l l i n r e s i s t-a n c e[J].J M i c r ob i o l M e t h o d s,2019,159:167-173.[26]邹作成,王西,刘雪兰,等.基于n u c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 AM P)可视化技术检测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1,29(1):1-7. [27]L I M K T,T E H C S J,T H O N G K L.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a s s a y f o r t h e r a p i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t a p h y l o-c o c c u s a u r e u s[J].B i o m ed Re s I n t,2013,2013:1-5.[28]V I L L A R L M,C R U Z H M,B A R B O S A J R,e t a l.U p d a t e o nh e p a t i t i s B a n d C v i r u s d i a g n o s i s[J].W o r l d J V i r o l,2015, 4(4):323-342.(下转第1024页)㊃70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力军,要从思想㊁理念㊁思维㊁技能㊁创新等方面入手,着重帮助他们将学㊁思㊁悟㊁践四个阶段贯通,促进实习生快速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实践有效地融合,尽快地转换角色并融入检验工作中㊂人民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临床检验医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新知识盲区,技能培养要求更高更严格等现状对医学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新时代临床免疫学检验实习带教一定要以培养实习生医学职业精神为引领,以多种教学方式培育临床思维为依托,以探求新知㊁教学相长㊁创新思考为突破,不断探求新方法㊁新方案,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特色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㊂参考文献[1]张红,金家贵,彭克军,等.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2): 1742-1743.[2]王兰兰,欧启水.临床免疫学检验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1):13-16.[3]王家源,郑京晶.医学生职业精神全学程培养的情况调查及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9,5(2):195-199. [4]何珊,马淑一,于敬达,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22,12(16):118-120. [5]周文娟.2019-2020年某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K A P现况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0):1213-1215.[6]万泉卉.某基层医院2016-2018年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健康必读,2021,29(4):39. [7]覃梅,秦枫,史静.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在医学检验工作人员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7):889-894.[8]辛春红,兰春祥,王志永,等.P B L和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血液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15(10):64-68.[9]李宗清,王敏,潘峰.基于I S 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P B L+C B L双轨教学模式在检验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37(3):49-50.[10]梁淑兰,邓伟航.1例患者两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22-2523. [11]郝晓柯.国内实验室自动化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25-28.[12]李启亮,李秭瑶,冯景泓,等.生产实习阶段开展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实践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3,22(4):559-563.[13]宿元元,陈泽鑫,谢华斌.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带教规范化的探讨与建议[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3,34(3):69-71.[14]吴志奇,张洁心,谢而付,等.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4):3494-3496.[15]张倩,尹美玲,王慧妍,等.导师制联合P B L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10):1279-1280.(收稿日期:2023-08-10修回日期:2024-01-13)(上接第1007页)[29]O C A N A S.D i a g n o s t i c s t r a t e g y f o r o c c u l t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i n f e c t i o n[J].W o r l d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1,17(12):1553.[30]C O F F I N C S,Z HO U K,T E R R A U L T N A.N e w a n d o l d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c h r o n i cH B V i n f e c t i o n[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9,156(2):355-368.[31]C H E N H,B E L I N S K A Y A T,Z HA N G Z,e t a l.S i m p l ed e t e c t i o n o f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i n u s i n g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m e t h o d[J].M i l i t M e d,2019,184(7/8):e275-e280.[32]C H E N X,WA N G S,T A N Y,e t a l.N a n o p a r t i c l e-b a s e dl a t e r a l f l o w b i o s e n s o r s i n t e g r a t e d w i t h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r a p i d a n d v i s u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i n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J].F r o n t B i o e n gB i o t e c h n o l,2021,9:731415.[33]MA I T Y S N,P O O N A T I R,P U N A T I R D,e t a l.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s e n s i t i v e a n d s p e c i f i c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 i t h l a t e r a l f l o w d e v ic e f o r t h e r a p id de t e c t i o n of 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i n f e c t i o n[J].B r a z J M i c r o b i o l,2022,53(2):615-623.[34]C H E N C M,O U Y A N G S,L I N L Y,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 a c-c u r a c y o f L AM P a s s a y f o r H B V i n f e c t i o n[J].J C l i n L a bA n a l,2020,34(7):e23281.[35]HO N G S,F A N G Y.C l o n o r c h i s s i n e n s i s a n d c l o n o r c h i a-s i s,a n u p d a t e[J].P a r a s i t o l o g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2012,61(1):17-24.[36]T A N G Z L,HU A N G Y,Y U X B.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p e r-s p e c t i v e s o f c l o n o r c h i s s i n e n s i s a n d c l o n o r c h i a s i s:e p i d e-m i o l o g y,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m i c s,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J].I n f e c t D i s P o v e r t y,2016,5(1):71.[37]K I M Y J,L E E S M,C HO I G E,e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a ne n z y m e-l i n k e d i m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f o r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l o n o r c h i s s i n e n s i s I n f e s t a t i o n i n h ig h-a n d l o w-r i s kg r o u p s[J].J 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0,48(7):2365-2367.[38]K I M E M,V E RW E I J J J,J A L I L I A,e t a l.D e t e c t i o n o fc l o n o r c h i s s i n e n s i s i n s t o o l s a m p l e s u s i n g r e a l-t i m e P C R[J].A n n T r o p M e d P a r a s i t o l,2013,103(6):513-518.[39]R A HMA N S M M,S O N G H B,J I N Y,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 l o o p-m e d i a t e d i s o t h e r m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L AM P)a s-s a y t a r g e t i n g c o x1g e n e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l o n o r c h i s s i n e n s i s i n h u m a n f e c a l s a m p l e s[J].P L o S N e g l T r o p D i s, 2017,11(10):e0005995.[40]朱海,汪奇志,孙成松,等.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L AM P检测方法的建立[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1,19(4): 181-184,198.(收稿日期:2023-06-16修回日期:2023-10-08)㊃420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3。直接靠扩增副产物焦磷酸镁沉淀的浊度 进行判断是否发生反应。LAMP技术具有高特异性、 高效率和便捷等特点141。 1.2引物设计LAMP引物的设计比常规PCR要 复杂。一个反应至少包括4条引物,包括一对内引物 (FIP和BIP)和一对外引物(F3和B3);外部引物限 定了扩增片段的大小范围,同时也为内部引物提供 了模板,如果再增加一对环引物(100p primer),会明 显加快等温扩增的速度,大大提高检测效率,检测率 比没有加环引物的高7个数量级15,61。国外已建立
61
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导致肠炎疾病,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副溶血性弧菌致病因子是其携带的tdh 和tdl编码毒力基因,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无法解决风 险监测和评估。徐芊等“7首次报道了利用LAMP技 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 血素基因(tlII)设计4条特异引物进行LAMP扩增, 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最佳反应时间为60min,反应 温度为60℃,特异性为100%,且副溶血性弧菌基因 组DNA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0fg和 24cfu/mL,对模拟样品检测,检测限为89cfu/g,整个 过程l小时能完成检测。 2.5阪崎肠杆菌检测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 准化委员会(ICMSF)把阪崎肠杆菌列为“严重危害 特定人群,危害生命或慢性实质性后遗症或长期影 响”致病菌[181,该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 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 系统后遗症,死亡率20%一50%It9 Jo贺楠等∞参照 阪崎肠杆菌标准株(ATCC51329)16SrRNA基因设计 4条特异性引物。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到 0.3pgDNA,当稀释度105时才检测不到扩增产物,而 PCR方法稀释度102时就检测不到扩增物。而胡莲 霞m1则以16S。23S rRNA间区序列作为靶序列,采 用带有2条环引物(LF和LB)的改良LAMP方法检 测婴儿配方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灵敏度为 0.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婴儿配方奶粉 的检出限为1.1efu/g,而对照PCR方法检测阪崎肠 杆菌的灵敏度为101cfu/mL,人工污染阪崎肠杆菌的 婴儿配方奶粉的检出限为1 100 cfu/g,改良LAMP 方法比较PCR方法,其灵敏度提高了l 000倍,检测 耗时仅为l~3h。 2.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 种常见的致病菌,导致感染性疾病是其产生的肠毒 素造成的,且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越来越广泛。申 建维等勉荆用多重LAMP法同时扩增金黄色葡萄球 菌耐药基因mecA和femA,在反应过程中,两种分子 信标荧光探针分别与mecA和femA基因的扩增产物 序列互补结合,最后检测反应管中的两种荧光值。 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10cfu/mL,与传统的 M2H培养基苯唑西林药敏实验结果比较,灵敏度为 99.9%,特异度为90.9%。适用于直接快速检测临 床标本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2.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 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食源性致 病菌,WHO已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中四大
万方数据
62
致病菌之一。主要能引起人与动物的脑炎、菌血症、 流产、无败血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尤其是免疫力 低下者、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易受感染而发病。在 单增李斯特氏菌中,hlv基因编码的、能够结合胆固
O,呦), 醇并被巯基活化的李氏溶血素(Listeriolysin
是单增李斯特氏菌最主要的致病因子,也是致病性 李斯特氏菌普遍存在的毒力基因,是其毒力标志基 因,在李斯特菌中是保守且特有的。袁耀武等∞I以单 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李氏溶血素基因(Hly)为 靶基因,针对其中的M24199基因设计4条LAMP反 应的引物,并采用FTA滤膜技术提取模板DNA,通过 优化的LAMP反应条件,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单增李斯 特菌的LAMP方法。其敏感性检测限为7.3×10lcm/ mL,特异性检出限为8.9 X 10'cfu/g。 2.8蜡样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是最常见的食源 性病原菌,主要污染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 的食品(如奶制品、肉类、米饭、鱼、烧鸡等),属条件 致病菌,其症状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传统方法检验需 时4天。齐哲等圳利用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基因的 hbl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LAMP反应的引物,采用 FTA滤膜提取DNA,检测蜡样芽孢杆菌和人工污染 蜡样芽孢杆菌的消毒乳。LAMP方法的检出限为4.4 efu/mL,特异性为100%,与普通PCR方法相比,灵敏 度提高了lO倍,人工污染消毒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 检出限为57 cfu/mL。LAMP扩增可在20 min内完成, 对消毒乳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可在2Il内完成。 2.9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产肠毒索性大肠埃 希氏菌(E1EC)是食源性重要的致腹泻致病菌,产肠 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耐热肠毒素(sT)及不耐热肠 毒素(LT)是其引发腹泻的主要毒素。占利等{251参考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CMCC44814的LT I 毒素基因,设计了6条反应引物(LTI—F3、LTI—B3、 LT I—FIP、LT I—BIP、LT I—LF、LT I—LB),其LAMP 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灵敏度为1.09×102cfu/mL, 比较普通PCR法(1.09×103 cfu/mL)高出10倍。检测 时间仅需lh。 2.10香港海欧菌香港海鸥菌首次于2001年在香 港一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是一种新发现的食源性致 病菌,可引起细菌性急性腹泻,受到广泛关注。2007 年美国学者Marcos等嘶1将香港海鸥菌与产肠毒素脆 弱类杆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同列入2004~2007年间 新发现的3种引起人类急性细菌性腹泻的病原体。 目前国内没有香港海鸥菌的检测标准方法。朱敏等
60
·综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编号:1673—758x(20lO)仇一0060一04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应用进展
李秀桂综述,刘 巍审校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宁530028)
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构成了一个巨大并不断 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已知的食源性疾病大 约有250多种,主要包括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导致 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我国1992—2001年食源性 疾病的主要危害为微生物,占38.5%,以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为代表引起的感染性疾 病患者是化学污染物引起疾病的2倍Ill。自2002年 起,我国建立了国家食源性病菌监测网络,开展监测 食品中沙门氏菌、出血性大肠0157:H7、副溶血性弧 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7大类致病菌,为食品安全和 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检 测仍然以传统经典的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为 主,耗时长,操作繁琐,受环境及主观因素影响大等; 生化快速鉴定方法和PCR检验等不仅需要价格昂 贵的设备,还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资金投入,制约 了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实验室普及应用,影响检测 的时效性和准确性。2000年Notomi等12建立了一种 新的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即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00p—mediated isothermal an卜 plification,LAMP)。该技术具有特异性高,等温高效, 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反应不需PCR仪和特殊试剂, 产物易检测,不需繁琐的电泳,肉眼即可判断等优 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研究,大 有成为替代传统PCR检测技术的可能。本文就近年 来LAMP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中快速检测的应用进 展做一综述。
2 LAMP方法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
2.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检测0157:H7是新 出现的出血性肠道病原菌,其毒素可引起结肠性出 血感染,并可导致血性腹泻或肾脏衰竭,是食源性疾 病重点监测细菌。2002年起,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
万方数据
应用预防医学2010年2月第16卷第l期
网在许多监测点的食品中都有分离出0157:H7,说 明我国普遍存在0157肠道病原菌,但由于食品中 0157:H7含量极低,常规检测方法中需要0157免疫 磁珠捕获富集,才能提高0157检出率,此方法试剂
1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蚺口)
1.1 LAMP技术的原理该技术针对靶基因设计4 条特别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恒温条件(65℃左右)保温约6嘶lin,即 可完成核酸扩增反应,扩增出LAMP特征性梯状条 带;通过增加设计两条环引物还可使反应速度提升
了LAMP引物设计的在线网站(http://primerexplor- er.Jp/e/),只要导入靶基因就能自动生成成组引物, 挑选最优组合即可。 1.3基本操作LAMP等温扩增反应体系包含了引 物、模板DNA、BstDNA聚合酶、dNTP和缓冲液。其基 本操作过程是将LAMP反应体系(除Bst DNA聚合 酶)在95℃加热5min,冷却后,加人Bst DNA聚合 酶,在60。65℃保温45~60min,然后在高于80℃的 温度下加温2min终止反应。 1.4 LAMP扩增结果判断扩增产物电泳后在紫外 灯下观察可见梯状条带,或直接用焦磷酸镁对扩增 产物沉淀通过肉眼进行判断或者对其浊度进行检 测,也可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I染色,在紫外灯或 日光下通过肉眼进行判定,如果含有扩增产物,反 应混合物变绿;阴性结果则保持SYBR GreenI的橙 色不变171。2008年,Tomita等|8在Notomi的方法基础 上在LAMP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MgS04、MnCl2、 ca“,反应结果在白光下通过肉眼观察绿色钙锰复 合物是否生成进行辨别,比白色焦磷酸镁沉淀更易 于判断。
敏度达1%//2应,特异性100%;对牛奶样品中检出
限为102cfu/mL。鲁勇等“纠以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异 invA基因为靶基因,能直接检测从感染标本以及沙 门菌菌落DNA提取物中检测沙门氏菌,阳性率为 100%,检测限达到102cfu/mL,2h内可完成检测。王 敏雅等“6也以沙门菌invA基因为靶基因,但通过对 反应温度、甜菜碱浓度进行初步优化,得到反应条件 为:扩增温度65cC,甜菜碱浓度1.0M条件下扩增效 率较高,成功检测32株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阳 性率为100%。 2.4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