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实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2023最新-《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b6ad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7.png)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电颂教案篇一雷电颂【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象,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1.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点屈原及话剧《屈原》的背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热情激昂、激情澎湃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学法指导】1.听好录音指导学生朗读。
2.如何分析课文象征的写法,有形到神、由浅入深的写法。
3.读好背景及作者。
【重点、难点】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伫立(zhù)睥睨(pì nì 咆哮(xiòo)波澜(lán)污秽(huì)犀利(xī)劈开(pī)稽首(qǐ)驰骋(chěng)虐待(nǜe)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播弄:摆布。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雷暴;霹雳。
踌躇:犹豫。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二、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介绍历史剧《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083f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8.png)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简介;(2)能够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名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字面意义;(2)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背诵《雷电颂》的名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雷电颂》的深层含义;(2)欣赏《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雷电颂》的背景、字面意义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雷电颂》的主题思想;4. 欣赏教学法:品味《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简介及《雷电颂》的背景;2. 讲解字词:解释《雷电颂》中生僻的字词;3. 分析诗意:讲解《雷电颂》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4. 艺术特色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组讨论;5.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分享讨论成果;6. 名句欣赏:引导学生欣赏《雷电颂》的语言美、意境美;7. 背诵练习:组织学生背诵《雷电颂》的名句;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赏析文章;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赏析文章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d207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b.png)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分析《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和艺术风格。
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雷电颂》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习《雷电颂》的文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2.2 文学特点探讨《雷电颂》的文学特点,如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
分析《雷电颂》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欣赏其艺术魅力。
2.3 主题思想解读《雷电颂》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对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态度。
分析《雷电颂》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对主题思想的体现。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雷电的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文学作品,如《呐喊》、《雷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阅读与分析分组让学生阅读《雷电颂》,并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表达,探讨其深层含义。
3.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雷电颂》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作业与写作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短文或读后感。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和表达等方面。
4.3 综合评估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写作,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
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_雷电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_雷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21dd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3.png)
《雷电颂》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_雷电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在班会上,通过多种形式对同学进行“预防雷电”安全学问的宣扬。
为同学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避开自然灾难对同学造成损害、使同学进一步把握了相关的救生与自救学问,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同学的安全意识和自护力量,使广阔同学更加熟悉到“安全无小事,事事有安全”。
活动目的:1、利用防雷电学问宣扬活动,不断提高同学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重视防雷,防溺水安全学问的学习,增加同学的自我爱护意识,提高同学的自我爱护力量。
活动形式:以争论为主班会过程:一、什么是雷电?什么是闪电?雷电(闪电)的发生频率与特点案例叙述:时间:20xx.5.18晚上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这天晚上,天气闷热、乌云密布,贵阳市花溪麦坪乡彭关页岩砖厂承包人樊世成和周小平、何灼青等七人围坐于该厂工棚内吃晚饭。
8时10分左右,突然一声炸雷响过,靠在门方一侧的樊世成应声倒地。
见此情景,民工们一边将他抬到床上,一边打电话向医院求救。
两小时后医护人员赶到,樊世成不治身亡。
事后有关部门的现场调查资料显示:民工工棚高仅3米,无防雷装置,电视机室外天线高出屋面5米。
天线安装饰距离灾难点直线距离为2米。
发生雷击事故时樊世成身穿湿衣站于门侧,电视机天线连线正好位于身后上部。
二、雷电的危害雷电对人体的损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
当人患病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快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
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消失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裂开等。
三、雷击一般在哪儿?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殊易遭雷击;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四、怎样防雷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23a887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b.png)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6cba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7.png)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培养学生欣赏、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
(3)通过《雷电颂》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
(3)雷电现象的认识。
3.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2)雷电现象的科学解释。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
(2)了解雷电现象的科学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
(2)了解雷电现象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雷电颂》。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现象,提高安全意识。
2. 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雷电颂》。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3)探讨诗歌的主题及深层含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
2. 强调雷电现象的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防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体会诗歌的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雷电现象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3. 收集有关雷电现象的科学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过程4. 雷电现象探讨:(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现象的成因、特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雷电现象资料。
(3)结合诗歌内容,讨论雷电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诗歌创作背景分析:(1)教师讲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
(2)学生探讨郭沫若创作《雷电颂》的灵感来源。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雷电现象的场景。
2. 学生根据诗歌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雷电现象为主题的诗歌。
3. 各组分享创作成果,全班共同欣赏、讨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及防范意识。
《雷电颂》课文教案
![《雷电颂》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24e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雷电颂》课文优质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中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雷电颂》的电子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雷电颂》,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雷电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雷电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雷电颂》,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雷电颂》的基本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雷电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象征意义。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题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安排在八年级第一学期,共安排2课时。
九、教学资源1. 课文《雷电颂》的电子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资料。
十、教学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第六章节:课文深入分析教学目标:1. 深入分析课文《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
2. 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雷电颂》课文教案
![《雷电颂》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d3b5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雷电颂》课文优质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雷电颂》。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掌握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雷电颂》的朗读与背诵,词语成语的理解运用,人物形象的把握。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2)简介课文《雷电颂》的作者屈原及其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学习(1)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雷电颂》。
2. 完成课后习题。
3.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
4. 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屈原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a0ea1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a.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雷电颂》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内容,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雷电颂》的内容理解。
2.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
难点:1. 《雷电颂》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
2.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郭沫若及其作品《雷电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雷电颂》的内容,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2. 课堂讲解:进一步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讲解其中的象征意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雷电”为主题的诗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雷电颂》。
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
3. 收集其他描写雷电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雷电颂》的感悟和理解。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雷电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4.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雷电颂》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d4f08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8.png)
《雷电颂》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领悟诗中传递的正能量,激发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主题;(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郭沫若及其作品《女神》;(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雷电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深入剖析诗歌主题,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正能量。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雷电颂》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对生活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2. 写一篇关于《雷电颂》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分析其诗歌形式、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准备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80ce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1.png)
八年级语文课《雷电颂》教案【优秀7篇】《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
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一、聊屈原,知背景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二、读课文,想情景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一层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三、说象征,例修辞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诵课文,察屈原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c0634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b.png)
《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雷电颂》与其他诗歌的异同;(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对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 诗歌朗读与理解: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 诗歌分析与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雷电颂》的独特之处;5. 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雷电颂》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
三、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通过PPT或纸质资料,向学生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 诗歌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 诗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雷电颂》的独特之处;5. 创作练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根据《雷电颂》的启发,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可以提供一些创作提示或素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表达的解读能力;4. 学生对其他诗歌的对比分析能力;5.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024年《雷电颂》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雷电颂》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fd67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1.png)
《雷电颂》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和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朗读节奏;(2)诗歌的结构和主题思想;(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2)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雷电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雷电颂》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情况;2. 学生准备:预习《雷电颂》,了解诗歌背景;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及相关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韵律;(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探讨诗人表达的主题思想;(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之间的联系;(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3)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拓展(1)让学生举例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雷电颂》的特色;(3)启发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c34e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0.png)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背景、作者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分析《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3. 教学难点:(1)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背景及作者。
(2)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屈原及《雷电颂》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雷电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诗意。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相关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
(2)分析《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深层含义。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屈原的爱国精神。
(2)分享学习屈原精神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雷电颂》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背诵名句。
3. 深入研究屈原的爱国精神,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雷电颂》的内容、背景、作者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雷电颂》的诗意、意象、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屈原爱国精神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4. 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对《雷电颂》的深入理解。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雷电颂》教案范文
![《雷电颂》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4f733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4.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雷电颂》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雷电颂》。
(2)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熟读并背诵《雷电颂》。
2. 理解《雷电颂》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难点:1. 理解《雷电颂》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典故。
2. 深入剖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雷电颂》的作者屈原及其作品《离骚》、《天问》等。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端午节”吗?它与屈原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雷电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分析《雷电颂》的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及其价值。
第二课时5. 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雷电颂》的背诵情况,提问有关诗歌内容的问题。
6.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雷电颂》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举例说明《雷电颂》中的典型意象、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等。
7. 实践拓展(1)请同学们结合《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其他古代诗歌作品。
(2)教师选取相关诗歌,让学生进行赏析。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雷电颂》。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6e2f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5.png)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能够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体会诗中展现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的民族精神;(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 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雷电颂》的文本和注释版本;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雷电颂》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雷电颂》的深刻思想和哲理;(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欣赏与鉴赏:(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如雷电、江河等;(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创造性表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诗歌;(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2)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7.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雷电颂》的重要段落;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e791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1.png)
雷电颂教学设计优秀7篇《雷电颂》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三、教法设计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
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
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
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
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258a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2.png)
2024年《雷电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能够分析并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3)能够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雷电颂》。
(2)学会通过诗词表达情感,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雷电颂》的背景及作者情况。
2. 《雷电颂》的艺术特色分析。
3.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2. 深入解读《雷电颂》中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郭沫若及《雷电颂》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雷电颂》,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雷电颂》的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讲解《雷电颂》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敬畏。
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仿写《雷电颂》,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雷电颂》,巩固学习内容。
2. 默写《雷电颂》的重要诗句。
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进行仿写。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默写、学习心得等。
3. 诗歌仿写评估: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关注其对《雷电颂》的理解及艺术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推荐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其他诗歌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 教学设计(6篇)
![雷电颂教案 雷电颂 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eea5b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7.png)
雷电颂教案雷电颂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6篇),仅供参考。
八年级文下册《雷电颂》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
传为湖北秭归人。
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较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
是一首浪漫作品。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
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有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28889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b.png)
2024年《雷电颂》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能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能够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爱国情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雷电颂》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欣赏并创作现代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的解读;(2)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雷电颂》的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2. 学生准备:(1)预习《雷电颂》的内容;(2)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知识;(3)准备好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雷电;(2)激发学生对《雷电颂》的兴趣;(3)导入新课。
2. 诗歌品读:(1)学生自读《雷电颂》;(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3)讨论诗的主题思想。
3. 欣赏与创作:(1)学生欣赏《雷电颂》的艺术特色;(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3)学生模仿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3)激发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2)反思自己在创作中的优点和不足;(3)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1)互相评价对方的创作;(2)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3)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创作进行评价;(2)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3)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颂》实用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雷电颂》实用教案
一.学生通过预习说背景
1、创作背景: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
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
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国民党偷袭共产党新四军,致使新四军7000多人惨遭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
为此,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说他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
2、故事背景
屈原,战国时楚国的大政治家、大诗人。
主张改革内政,合纵抗秦,但受到楚国亲秦派的反对,遭受排挤和迫害,一生仕途坎坷,62岁时当他看到楚国灭亡的局势已无可挽回了,于是投江自尽。
二.教师渲染气氛,学生酝酿感情
《雷电颂》中时间是在午夜已过黎明尚未到来的最黑暗时候。
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
地点在东皇太一庙正殿,那里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外面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气氛令人窒息。
面对这黑暗的世界,屈原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三、学生听赵兵老师的散文朗诵(mp3),然后自由朗诵
四.学习本文(重点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舞台说明的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2.丰富的象征——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一方净土,理想境地。
3、多样的修辞——运用拟人兼呼告(就是当感情达到最顶峰时,把想象中的人和事当做就在眼前,直接向他呼唤倾
诉),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
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
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还有比喻、夸张
4、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进行大胆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让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从而摧毁一切黑暗势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作者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借古讽今,他“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斗争史迹,来教育和鼓舞人民,通过历史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愤怒,表达人民的要求和希望。
五.对比学习
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六、小结
本文是话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文章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作者注明:我想要的是这种短小精悍的实用性强的教案,就象本文是自读课,安排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
希望大家能多多上传这种教案,而不是内容的堆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