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对比阅读训练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https://img.taocdn.com/s3/m/015432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6.png)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一) XXX在XXX和家人讨论XXX,突然雪变大了,他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他的侄子XXX回答说:“像是撒在空中的盐一样。
”他的侄女妇则回答说:“不如说像是风吹起的柳絮。
”XXX听后大笑。
这时候,XXX的大兄XXX的妻子也在场。
二) XXX和XXX一起乘船避难,有人想依附他们,但他们不愿意。
XXX说:“既然还有空间,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寇追来,XXX想要舍弃那些跟随他们的人。
但是XXX说:“我们当初就为此事感到为难,既然接受了他们的请求,怎么可以这样急于抛弃他们呢?”于是他们带着那些人一起逃难。
后来,人们就因此评定XXX和XXX的优劣。
三) XXX担任剡县令,有一位老翁犯了法,XXX用醇酒来惩罚他。
老翁喝得很醉,但是XXX还是不肯罢休。
这时,XXX的弟弟XXX的儿子XXX坐在他的膝盖上,对他说:“哥哥,可怜那个老人家,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他呢?”XXX听了他的话,改变了态度,说:“你想要放他走吗?”然后就放了他走。
9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俄而雪骤:俄而表示时间不久,雪骤表示雪变大了。
2)未若柳絮因风起:未如表示不如,柳絮因风起表示像是风吹起的柳絮。
3)有一人欲依附:有一人表示有人,欲依附表示想要跟随。
4)阿奴欲放去邪。
XXX是对幼小者的爱称,欲放去表示想要放他走。
94.下列加点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选项A、B、C中的加点字都是表示“可以”的意思,而D中的“尊君在不”是问“皇帝在哪里”,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
9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是风吹起的柳絮满天飞舞。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这样做呢!96.读了第(二)和第(三)篇短文,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作简要评价。
例如:XXX年纪虽小但为人善良淳厚。
94.本题考察的是“尊君在不”的“不”与其他三项的区别。
其他三项都是表示否定的副词,与现代汉语相同。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3c42adc8762caaedd33d4a2.png)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一、【甲】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梅。
孔君平指着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 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恪得驴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夫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wěi]大趿躇。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
当时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咏雪对比阅读
![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fde91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a.png)
咏雪对比阅读1.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翻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1. 作者刘义庆(403 - 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 出处三、字词积累1. 重点实词- 内集:家庭聚会。
- 儿女:子侄辈。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2. 特殊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四、内容理解1.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反映出魏晋时期士大夫家庭的文化生活和情趣。
2. 人物形象- 谢太傅:是一个善于教育晚辈、和蔼可亲、赏识人才的长辈形象。
他在寒雪日组织家庭聚会,与晚辈讲论文义,并对晚辈的回答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体现出他对晚辈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学的热爱。
- 谢道韫:聪明伶俐,富有文学才华。
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形容白雪,比喻形象生动,不仅写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轻盈姿态,而且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比谢朗的“撒盐空中”更具美感。
- 谢朗:他的回答也表现出一定的想象力,将雪比作盐,虽然在美感上稍逊一筹,但也体现出他积极参与家庭文化活动的态度。
3. 写作手法- 对比:将谢朗和谢道韫的回答进行对比。
人教版《咏雪》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人教版《咏雪》比较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5df5f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2.png)
人教版《咏雪》比较阅读训练4篇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⑥诏:皇帝的命令。
⑦初:一开始,刚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与儿女..雪骤()..讲论文义()(2)俄而(3)未若柳絮因.风起()(4)为.魏郡太守()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
(划两处)(2分)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徐孺子年九岁”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徐孺子年九岁”](https://img.taocdn.com/s3/m/b22662d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a.png)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徐孺子年九岁”【甲】谢太傅寒
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撒
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乙】徐狷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日:“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两篇文章各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1.对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一会儿雪大了。
B.公欣然曰:谢太傅高兴地说。
C.尝月下戏:曾经在月下唱戏。
D.必不明:一定看不见。
3.两篇文中孩子们有什么共同点?
4.你认为徐孺子的“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好在哪里?
5.我们也像文中的孩子们一样,对某样事物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参考答案】I.第一篇:谢家雪日聚会,儿女咏雪,谢公高兴大笑。
第二篇•:徐孺子月夜玩耍时,巧妙回答别人有关月亮问话。
2. C.都很聪明,比喻精美恰当。
3.把月亮中有物比作眼睛里有瞳仁,恰当生动地指出了某些事物存在的重要性。
4.示例:清晨,树林里鸟儿就像是百唱不厌的歌唱家,给大自然带来欢乐。
《咏雪》对比阅读
![《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551a16ac850ad02df804115.png)
《咏雪》比较阅读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咏雪》对比阅读
![《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b6f51998bd63186bdebbc02.png)
《咏雪》对比阅读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下车引之(3)元方入门不顾(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译句。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阅读理解(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值:适逢,碰上。
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④败:毁弃。
⑤既:已经。
⑥汝:你。
⑦遂:于是,就。
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⑨并:都,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5.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e428e2e01f69e31433294a0.png)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 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wěi]大趿躇。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咏雪》对比阅读答案版
![《咏雪》对比阅读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54629e804d2b160a4ec03b.png)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寒雪日内集
。
乙文则是 天雨墙坏
(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俄而雪骤
一会儿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凭,乘
③九岁,甚聪惠
同“慧“ 聪明
④孔指以示儿
给……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 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3分) 才思敏捷、机智善辩。诸葛恪得驴 曹冲称象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020年秋部编版七上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
《咏雪》比较阅读
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 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 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咏雪》文言文比较阅读
![《咏雪》文言文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71b41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6.png)
《咏雪》文言文比较阅读甲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钟会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美好的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公欣然日②差可拟 _____________③少有令誉④魏文帝闻之3.下列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Z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之"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B.乙文中"卿面何以汪”和"汗出如浆”中的"汪”字意思和用法一样。
C.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见他们的原因。
4.(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言语门》,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
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看出的言语更巧妙。
乙文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
(2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ea45dbadd88d0d233d46a78.png)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 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葛恪得驴曹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wěi]大趿躇。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cd9789759eef8c75ebfb343.png)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一)【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白雪纷纷何所似()(2)俄而雪骤()(3)夜大雪,眠觉()(4)人问其故()2. 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便夜乘小船就之B. 时戴在剡/学而时习之C.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起彷徨D. 公欣然曰/四望皎然3. 用“/”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 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_______”之情。
(2)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______”的为人风格。
【答案】1.(1)什么(2)不久,一会儿(3)睡醒(4)原因,缘故2. D (A.助词,的/ 代词,他。
B.当时/ 按时。
C.趁/ 于是。
D.……的样子。
)3.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4. (1)兄长的儿子胡儿(谢朗)说到:“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2)我本是趁着一时的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5. (1). 对才华的赞赏(2). 卓尔不群、率性洒脱等【乙文翻译】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咏雪》对比阅读
![《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8e1e5375f0e7cd185253615.png)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寒雪日内集 。 乙文则是 天雨墙坏 (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 强调修补防盗。 C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 朽 ⑨麾下 敬词有 ③陛下④令尊⑥足下⑦令郎 谦词有 ①敝人 ②卑职⑤寡人⑧老 朽
9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马无故亡而入胡 家庭集会 一会儿 比 丢失 10.下列语句中加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兄子胡儿曰 子在川上曰 B.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 C.学而时习之 近塞之人 D.人不知而不愠 其马将胡骏 马而归 B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①俄而雪骤 一会儿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凭,乘 ③九岁,甚聪惠 同“慧“ 聪明 ④孔指以示儿 给……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 、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 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3分) 才思敏捷、机智善辩。诸葛恪得驴 曹冲称象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咏雪》比较阅读 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 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 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dd0f001b14e852458fb57dd.png)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咏雪》对比阅读】(一)【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子猷雪夜访戴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①因:于是,就。
②(宿):一宿,一晚。
③造门:登门。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白雪纷纷何所似()(2)俄而雪骤()(3)夜大雪,眠觉()(4)人问其故()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B.时戴在剡/ 学而时习之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起彷徨D.公欣然曰/ 四望皎然3.用“/ ”给文章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5.根据文章意思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谢道韫的故事主要表现作者对“ _______ ”之情。
(2)乙文中对名士王子猷言行的描述,主要表现主人公“ _______ ”的为人风格。
答案】1.(1)什么(2)不久,一会儿(3)睡醒(4)原因,缘故2.D (A .助词,的/ 代词,他。
B.当时/ 按时。
C.趁/ 于是。
D.⋯⋯的样子。
)3.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返4.(1)兄长的儿子胡儿(谢朗)说到:“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2)我本是趁着一时的兴致去的,兴致没有了就回来了,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5.(1). 对才华的赞赏(2). 卓尔不群、率性洒脱等【乙文翻译】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
咏雪对比阅读含答案九篇
![咏雪对比阅读含答案九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fbec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a.png)
《咏雪》对比阅读含答案九篇第一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乎?”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 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2 分)A.未/若柳絮/因风起B.未若/柳絮因风/起C.未若/柳絮/因风起D.未/若柳絮因风 /起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4、对雪的比喻与谢道韫写雪的句子有什么异曲工之处?(提示:就写法或内容写出它们的相同之处)(2 分)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他们都赋予了雪花跃动的生命气息。
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准确贴切地描绘出了雪如花似絮的飘逸盈的美第二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俄而雪骤(急)(2)即公大兄无奕女(是)2.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与其相比。
3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 分)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4对两个人的回答 ,谢太傅未做评定 ,你认为他觉得明个好 ?(3 分)我认为他觉得谢道韫的好。
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他对谢道韫的赞赏;从文末专门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也可以看出第三篇【甲】咏雪【乙】陈太丘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谢安怜翁》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谢安怜翁》](https://img.taocdn.com/s3/m/a297270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5.png)
2023年中考复习文言文比较训练——《咏雪》与《谢安怜翁》(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答案】1.(1)趁、乘;(2)代词,指老人。
2.D3.弟弟(你)要把他放走吗?4.聪慧、才思敏捷善良、富有同情心5.《谢安怜翁》中体现了谢奕对幼年弟弟尊重、平等的态度,《咏雪》表现了谢安对孩子们毫不掩饰的赞赏态度。
【参考译文】【乙】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
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https://img.taocdn.com/s3/m/aad51d76bceb19e8b8f6baf6.png)
文言文阅读( 一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 “白雪纷繁何所似 ?”兄子胡儿日 : “撒盐空中差可报。
”兄女妇 :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卖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二 ) 华散、王朗俱①坐船避祸,有人欲依赖② ”,饮辄难之③。
朗日:“幸尚宽,何为不行?”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人。
款日: “本因此疑④,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⑤, 宁⑥能够急相弃邪! ”遂⑦携拯⑧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
( 三 ) 谢奕作剡令⑨,有一老翁犯罪,谢以醇酒罚之,以致过醉,而犹未已,太博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日:“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日: “阿奴欲放去邪?”遂遗之。
①俱 :起。
②依赖 :随从。
③辄难之:就对此事感觉犯难。
④本因此疑:本来感觉犯难的。
⑤纳其自托 :接受了他的寄身的恳求。
⑥宁[níng]:莫非,怎么。
⑦遂:于是就。
⑧拯:救援。
⑨剡[shàn] 令: 指剡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醇酒 :含酒精度高的酒。
己:停止。
太傅 : 官名,这里指谢安。
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
谏 (ji n)à ; 劝说。
念 :可怜 :怜悯。
容:面貌 :脸上的神色。
阿奴 :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号弟弟。
93.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1) 俄而雪骤..(2) 未若柳絮因.风起(3) 有一人欲依赖.(4) 阿奴欲放去.邪 ?94.以下加点字意思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是( )可 ?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A.幸尚宽,何为不..C.全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尊君在不.?95.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96.读了第 ( 二 ) 和第 ( 三) 篇短文,请选择此中的一位人物作简要评论。
【答案】93.(1)不久,一会儿(2)趁,乘(3)随从(4)走开94. D95.(1)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对比阅读训练一、【甲】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梅。
孔君平指着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 分)①俄而雪骤:一会儿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凭,乘③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④孔指以示儿:给……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3分)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诸恪得驴冲称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夫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wěi]大趿躇。
翻译: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
当时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夫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韪[wěi]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甲】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译文: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为何不会是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
那老人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_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为何不会是-种福气?”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
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太傅寒雪日集:(2)俄而雪骤:(3)撒盐空中差可拟:(4)马无故亡而入胡:答案:家庭集会;一会儿;比;丢失10.下列语句中加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兄子胡儿曰子在川上曰:B.与儿女讲论文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学而时习之近塞之人D.人不知而不愠其马将胡骏马而归11.下列对文章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2分)A.《咏雪》向我们展现了太傅带着他的儿子和女儿一起赏雪、讲解诗文时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景。
B.《咏雪》中作者虽没有直接评论两人的比喻句,但更欣赏谁,态度还是明确的。
C.《塞翁失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靠近长城一带,“其父”是一位擅长占卜的人。
D.《塞翁失马》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两句话所蕴含的道理,阐明了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
1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起舞。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漫天飞舞。
三、(甲文)咏雪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f 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寒雪日集,乙文则是天雨墙坏。
(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只填序号)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陛下④令尊⑥足下⑦令郎谦词有①敝人②卑职⑤寡人⑧老朽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解释下列词语①集②俄而③欣然④智子以...为智,认为...聪明7.翻译句子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柳絮因风起”好,撒盐只是形似色似,“柳絮因风起”生动地写出雪花轻盈飞舞的动态美,还有春意盎然的意境美。
9.《咏雪》-文结尾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为子侄辈的才气欣慰,更欣赏道韫诗句才华,为自己的拟题而得意。
10.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不会,对于这样一个猜忌心重的人,越辩越会怀疑。
11.乙文的寓意是:听取意见要看是否正确,不能根据亲疏好恶去判断向别人提意见建议,要考虑自己的身份与处境,否则适得其反,或招致猜忌。
四、【甲文】太傅寒雪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
”取之,信(真的)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树,结了很多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子,这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
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看道边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树结了很多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
3.甲文中的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 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