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论文15篇(国内城市社会学的论述)

城市社会学论文15篇(国内城市社会学的论述)

城市社会学论文15篇国内城市社会学的论述城市社会学论文摘要:新城市社会学是都市研究的替代范式,其展现的社会空间转向是新城市社会学有别于“旧”城市社会学的重要维度。

城市空间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

透过“社会空间转向”这一特定过程把握新城市社会学的社会空间研究史,城市空间不是片断式的社会图景再现,政府、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和角逐,使城市空间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过程推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论文城市社会学社会学论文社会城市社会学论文:国内城市社会学的论述大量中国社会学家把“社区研究”应用到中国本土社会的研究中去,取得了丰富的关于中国社会不同社区类型的研究成果。

在城市社会调查方面,大量的社会调查活动得以展开,开启了社会调查之风气。

20世纪初,大量外籍教师和教牧人员带领中国学生开展城市社会调查。

如1917年,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为配合教学创立了“沪东公社”,为杨浦树一带的工人提供社区服务并成为沪江大学师生的社会学试验区。

1914年北京青年会发起“关于北京302个人力车夫生活情形”的调查。

1918至1919年间,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主任步济时和传教士甘博在北京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

1924年,教会学校齐鲁大学社会学系的中外教师带领学生对济南社会状况进行全方位调查,内容涉及城市管理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外籍教师和教牧人员所组织的城市社会调查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大触动,引起了较大反响,社会调查风气盛行一时。

据当时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统计,从1927年至1935年间,全国共有各类大小社会调查报告约9027件。

同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学家也关注城市社会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如沪江大学对广东凤凰村和沈家行的调查,李景汉对北京人力车夫生活费的调查。

调查成果有影响力的如李景汉的《北平郊外至乡村调查》、陶孟和的《北京生活费之分析》、杨西孟的《北平生活费指数》和《上海工人生活程度的一个研究》、林颂和的《塘沽工人调查》、施裕寿等人的《山东中兴煤矿工人调查》等。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1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1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摘要:在社会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芝加哥学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是社会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拥有特定的研究程序和制度性支持的学派之一。

在其最辉煌的六十年间,芝加哥学派执社会学研究之牛耳,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社会学系,该学派的成员对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作出了极为丰富的理论贡献。

本文就是针对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做一下简单的阐述和评价。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同化;芝加哥学派是社会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能称得为学派的社会学家共同体之一。

它的兴起与美国特别是芝加哥从19世纪后期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关,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

在其最辉煌的六十年里,该学派产生了一大批社会学大师,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对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芝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但本文只对其最重要的理论——人类生态学以及他们对移民同化问题的研究做一下简单介绍,从这些理论的来源、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方面分别阐述。

一.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来源任何理论的建树其来源无非有两个:理论和实践。

芝加哥学派是比较强调实证和经验研究的,他们的理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经验调查,但是从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中都能看到先辈学者的影子,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的出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主要是借鉴了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孔德的社会有机论。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从秩序、进步观念出发,把人类知识的发展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政治组织的发展是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军事社会、法律社会和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宋林飞,1997)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死亡、人类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等等。

后来的城市生态学派,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理论和方法形成城市生态学理论;(2)迪尔凯姆的功能论。

《二十世纪文库》书目

《二十世纪文库》书目

《二十世纪文库》(共96本)pdf,华夏出版社,分年出版。

书目:[二十世纪文库]01、爱的艺术[奥]弗罗姆.pdf[二十世纪文库]02、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荷]马尔赛文唐.pdf[二十世纪文库]03、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美]帕克伯吉斯麦肯齐.pdf[二十世纪文库]04、动机与人格[美]马斯洛.pdf[二十世纪文库]05、批判与知识的增长[英]伊姆雷·拉卡托斯艾兰·马斯格雷夫编.pdf[二十世纪文库]06、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美]阿瑟·奥肯.pdf[二十世纪文库]07、政治与行政[美]F·J·古德诺.pdf[二十世纪文库]08、欧洲家庭史[奥]米特罗尔西德尔.pdf[二十世纪文库]09、新发展观[法]弗朗索瓦·佩鲁.pdf[二十世纪文库]10、增长与波动[美]阿瑟·刘易斯.pdf[二十世纪文库]11、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法]莫里斯·迪韦尔热.pdf[二十世纪文库]12、农业与经济发展[印度]苏布拉塔·加塔克肯·英格森特.pdf[二十世纪文库]13、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美]S·E·佛罗斯特.pdf [二十世纪文库]14、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译文集[美]马斯洛等.pdf[二十世纪文库]15、文化模式[美]露丝·本尼迪克.pdf[二十世纪文库]16、家庭经济分析[美]加里·S·贝克尔.pdf[二十世纪文库]17、发展社会学[英]安德鲁·韦伯斯特.pdf[二十世纪文库]18、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美]E·博登海默.pdf[二十世纪文库]19、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塞缪尔·亨廷顿.pdf [二十世纪文库]20、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美]彼德·布劳.pdf[二十世纪文库]21、历史学家和社会学[苏]米罗诺夫.pdf[二十世纪文库]22、政策制定过程[美]查尔斯·E·林布隆.pdf[二十世纪文库]23、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法]迪尔凯姆.pdf[二十世纪文库]24、文化的起源[美]马文·哈里斯.pdf[二十世纪文库]25、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美]巴林顿·摩尔.pdf[二十世纪文库]26、无形学院-知识在科学共同体的扩散[美]黛安娜·克兰.pdf[二十世纪文库]27、人道主义哲学[美]拉蒙特.pdf[二十世纪文库]28、惩罚与责任[美]H·C·A·哈特.pdf[二十世纪文库]29、历史思想导论[美]B·A·哈多克.pdf[二十世纪文库]30、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pdf[二十世纪文库]31、大众传播通论[美]德弗勒丹尼斯.pdf[二十世纪文库]32、当代社会学理论[美]玛格丽特·波洛玛.pdf[二十世纪文库]33、法律社会学导论[英]罗杰·科特威尔.pdf[二十世纪文库]34、法律史解释[美]罗斯科·庞德.pdf[二十世纪文库]35、公共决策[美]詹姆斯·E·安德森.pdf[二十世纪文库]36、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主制[美]阿尔蒙德.pdf[二十世纪文库]37、国际法原理[美]汉斯·凯尔森.pdf【暂缺】[二十世纪文库]38、计算机与社会主义[英]斯蒂芬·博丁顿.pdf[二十世纪文库]39、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美]格拉塞主编.pdf[二十世纪文库]40、近代科学的起源[美]巴特菲尔德.pdf[二十世纪文库]41、经济社会学[美]尼尔·斯梅尔瑟.pdf[二十世纪文库]42、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美]乔纳森·科尔斯蒂芬·科尔.pdf[二十世纪文库]43、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美]乔治·萨顿.pdf[二十世纪文库]44、社会存在本体论导论[匈]卢卡奇.pdf[二十世纪文库]45、一个幻觉的未来[奥]弗洛佛德.pdf[二十世纪文库]46、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英]索珀.pdf[二十世纪文库]47、科学与人类行为[美]斯金纳.pdf[二十世纪文库]48、肯尼刑法原理[英]J·W·塞西尔·特纳.pdf[二十世纪文库]49、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美]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pdf[二十世纪文库]50、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德]卡尔·雅斯贝斯.pdf[二十世纪文库]51、经济与社会[美]尼尔·斯梅尔瑟.pdf[二十世纪文库]52、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匈]卢卡奇.pdf[二十世纪文库]53、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美]查尔斯·霍顿·库利.pdf [二十世纪文库]54、社会控制论[荷]盖叶尔佐文编.pdf[二十世纪文库]55、世界古代神话[美]塞·诺·克雷默.pdf[二十世纪文库]56、社会语言学[英]R·A·赫德森.pdf[二十世纪文库]57、人, 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瑞士]荣格.pdf[二十世纪文库]58、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英]卡尔·波普.pdf[二十世纪文库]59、历史学的范畴和方法[苏]M·A·巴尔格.pdf[二十世纪文库]60、人的系统观[奥]冯·贝塔朗菲[美]A·拉威奥莱特.pdf[二十世纪文库]61、社会冲突的功能[美]科塞.pdf[二十世纪文库]62、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当代史学研究和理论[美]伊格尔斯.pdf[二十世纪文库]63、论理论社会学[美]罗伯特·金·默顿.pdf[二十世纪文库]64、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英]莫里斯·布洛克.pdf[二十世纪文库]65、美国宪法释义[美]卡尔威因帕尔德森.pdf[二十世纪文库]66、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美]塞缪尔·亨廷顿塞琼·纳尔逊.pdf[二十世纪文库]67、欧洲史学新方向[美]伊格尔斯.pdf[二十世纪文库]68、权力的媒介-新闻媒介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pdf[二十世纪文库]69、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与政治体制[波]W·布鲁斯.pdf [二十世纪文库]70、苏联社会学[苏]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pdf 【暂缺】[二十世纪文库]71、文化唯物主义[美]马文·哈里斯.pdf[二十世纪文库]72、现代化理论研究[美]罗伯特·海尔布罗纳.pdf [二十世纪文库]73、心理危机及成人心理学[美]约翰·拉斐尔·施陶德.pdf[二十世纪文库]74、舆论学[美]沃尔特·李普曼.pdf[二十世纪文库]75、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美]伯纳德·科姆里.pdf [二十世纪文库]76、语言与心理[美]诺姆·乔姆斯基.pdf[二十世纪文库]77、争取人道的经济民主[捷]奥塔·锡克.pdf[二十世纪文库]78、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美]戴维·伊斯顿.pdf[二十世纪文库]79、终身教育导论[法]保罗·朗格让.pdf[二十世纪文库]80、自然的观念[英]R·G·柯林武德.pdf[二十世纪文库]81、历史学方法论[波]托波尔斯基.pdf[二十世纪文库]82、进步及其问题[美]L·劳丹.pdf[二十世纪文库]83、危机中的福利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处编.pdf[二十世纪文库]84、老年经济学[美]詹姆斯·舒尔茨.pdf[二十世纪文库]85、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美]夏洛特·布勒.pdf[二十世纪文库]86、日常接触[美]戈夫曼.pdf【暂缺】[二十世纪文库]87、人力投资[美]西奥多·W·舒尔茨.pdf[二十世纪文库]88、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英]P·切克兰德.pdf[二十世纪文库]89、权力与正义-国际关系学导论[美]哥伦比斯.pdf [二十世纪文库]90、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美]卡尔纳普.pdf[二十世纪文库]91、健康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美]悉尼·乔拉德特德·兰兹曼.pdf[二十世纪文库]92、历史学家与数学[苏]米罗诺夫斯捷潘诺夫.pdf [二十世纪文库]93、国家的神话[德]卡西尔.pdf[二十世纪文库]94、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英]A·诺夫.pdf[二十世纪文库]95、文化进化论[美]塞维斯.pdf[二十世纪文库]96、文化与交流[英]埃德蒙·利奇.pdf。

北大郑也夫教授作品目录

北大郑也夫教授作品目录

北大郑也夫教授作品目录(全)(2013-10-19 00:28:07)转载▼一、专著2013,《吾国教育病理》,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语镜子》,(待出)2011,《半开放社会》,香港:文化中国出版有限公司。

2011,《沙葬》,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神似祖先》,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抵抗通吃》,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知识分子研究》,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阅读生物学札记》,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被动吸烟者说》,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中国社会中的信任》(与彭泗清等合著),北京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城市社会学》,北京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信任论》,北京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忘却的纪念》,北京 :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世界杯断想》,北京 :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游戏人生》,海口 : 海南出版社。

1995,《走出囚徒困境》,北京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5,《代价论》,北京 : 三联书店。

1993,《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北京 :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3,《命运守护神: 九集电视片文本》,北京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1,《中国足球的出路》,北京 : 知识出版社。

二、编著2013年,《科场现形记》,(待出)2013,《双城记:京沪众生素描》(与陈映芳合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与沈原、潘绥铭合编),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与沈原、潘绥铭合编),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北大清华人大社会学硕士论文选编》(与沈原、潘绥铭合编),北京 : 中国城市出版社。

都市研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人物简介

都市研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人物简介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
•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成为都市研究的重要基石 • 对后来的都市研究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
•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对当代都市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作用 • 为都市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城市生态学理论
• 帕克提出城市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理论 • 研究城市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
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 芝加哥学派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 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芝加哥学派与其他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与欧洲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 芝加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 • 欧洲都市研究学派注重理论探讨
与其他美国都市研究学派的比较
• 芝加哥是当时美国第三大城市 • 芝加哥城市社会问题尤为突出
芝加哥学派的产生 03
• 1915年,芝加哥大学成立社会学系 • 1920年代,芝加哥学派逐渐形成 • 代表人物包括帕克、伯吉斯、莫尔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研究领域和贡献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
• 芝加哥学派倡导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 注重实地考察和定量分析
帕克对于城市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思路
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 芝加哥学派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 帕克对城市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
• 帕克提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 为解决城市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帕克的城市社会学方法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城市社会学方法论
• 芝加哥学派倡导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 帕克注重实地考察和定量分析
帕克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概述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的概念: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沃斯对城市的定义:1938年他发表了题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的著名论文,全面阐发了他的城市社会学的思想,他界定了城市的定义:1、规模大;2、人口稠密,是永久性的居住地;3、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异质性的人群。

社区:含有公社、社会、共同体和同一地区的全体居民等多种意思,最早由滕尼斯提出,指居住在一个地区里进行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他们进行互相联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活集体,具有一定程度上相同的价值观念、共同利益和相似的认同意识,并有相应的实体单位。

城市社会学(一)概述都市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又称都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作为研究城市社会整体的学科,其确立学科地位主要凭借两个特点:一是对“空间”的关注。

作为社会学科内少有的引入空间概念的分支,其试图理清社会关系在物理空间内的状况,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空间的影响;二是将城市生活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在时间(城市化的过程)和空间(城市物理环境)的交错中,放入社会生活共同体(家庭、邻里、朋辈群体、社区、阶层等)。

最后将二者聚焦为贯彻始终的命题,人类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变化。

1916年,帕克在其代表作《城市:对都市环境中人类行为之考察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城市是各种特殊文化现象聚合而成的文化地区,认为近代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和崩溃、过程和变迁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938年,帕克的学生路易斯·沃思探讨下城市生态、社会组织和居民心理,认为城市有人口多、密度高、异质性高三个基本特征,并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技术改造、直至制定政策等途径宋建立正常的城市社会政治秩序。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①[法]列维-斯特劳斯,王志明译.忧郁的热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45.体,也是群体;是真实,同时是梦幻;是人类最高的成就。

①[收稿日期]2014-03-02[作者简介]吴银玲(1986~),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电邮:wuyin **************。

北京10087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以《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为例[文章编号]1001-5558(2014)02-0068-06●翟淑平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E一、引言1892年,A ·W ·斯莫尔(Albion Woodbury Small ,1854~1926)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②吸引着大批社会学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芝加哥社会学派。

尽管该学派的研究领域涵括了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但是其城市研究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以至于学界一般都视之为城市社会学的开创者,并将之放置于城市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中加以评述和讨论。

可以说,城市社会学理论在芝加哥社会学派之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它的反思、批判和继承中派生出来的。

当然,这一切都绕不开该学派所开创的人类生态学研究方法所催生出的城市人文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其最核心的观点是以生态学中的竞争、淘汰、演替和优势等概念来分析城市中不同人群与地域空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律。

那么,这一学派的城市研究为何会在20世纪初的美国骤然兴起?当时美国的工业化迅速地推动着其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刺激着社会学家去思考城市研究的相关课题,而对现代都市有着浓烈兴趣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正是其中一员。

他在密歇根大学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乔治·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法兰克林·福特(Franklin Ford )圈子中的一员,他们对于人类行为的兴趣对帕克以书评翟淑平·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以《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为例N.W.J.E后的著作有着很深的影响。

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

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

城市社会学研究前沿:场景理论述评2014年05月07日15:22 来源:《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2期作者:吴军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摘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城市形态开始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

随着城市形态的转变,以生产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理论在解释城市更新与发展方面受到了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新芝加哥学派提出“场景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诠释。

新芝加哥学派认为,场景的构成是“生活娱乐设施”组合。

这些组合不仅蕴含了功能,也传递着文化和价值观。

文化和价值观蕴含在城市生活娱乐设施的构成和分布中,并形成抽象的符号感和信息传递给不同的人群。

正是这种不同文化与价值观的场景吸引着高级人力资本聚集,催生新兴产业,推动城市更新与转型。

该理论以消费为导向,以生活娱乐设施为载体,以文化实践为表现形式,重塑后工业城市更新与转型路径。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场景理论;新芝加哥学派作者简介:吴军,社会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与城市政策。

一、为什么要研究城市“场景”纵贯社会理论的历史,解释城市发展的思维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从生产的观点来研究消费与居住,二是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分析工作与就业。

这两种理论视角及其所形成的理论对工业社会的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中,代表学者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等。

他们把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作为生产要素,来解释城市发展,这些构成了社会理论最初的解释范式。

到20世纪50年代,大批人口涌入城市,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城市兴起,城市不断向外扩张,于是,有些学者认为,在解释城市发展的模式中,应该加入人力资本要素。

这些学者把人力资本看作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者有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哈佛大学经济学爱华德·格莱泽(Edward Glaeser)、多伦多大学的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和丹尼尔(Daniel Silver)等。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2.主要观点
认为达尔文阐述的自然界生存竞争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
也存在。 强调“生态学关注的是社区,而不是社会”。 认为“人类生态学是将应用于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分 析方法应用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设:各人类群体在城市居住地点之 间的“空间距离”与这些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相联系。
农村小镇城市
1
2
4 侵入与接替
3 隔离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城市发展的其他模式


霍依特的扇形模式 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中心模式
详见P.65-66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新正统生态学
霍利的 功能主义生态学
生态学四原则
1. 相互依赖
原则
2. 关键功能 原则
3. 功能分化 原则
4. 支配原则
LOGO
城市社会学
郭彩琴

第四章 城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第四章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帕克的人类生态学理论
1.对城市的看法
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习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是存在于该传统,并且是这种传统发散出的组织化的态度 和情感的整体。换言之,城市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装置和人 工构造物,它与构成城市的居民生机勃勃的活动密切联系 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类本性的产物。
人类生态学的再生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与重建
新正统生态学

邓肯的生态复合体理论 1.人口
指的是被结构化的群 体,其特征、规模和 构成随所研各种组织类 型,包括社会结构和 制度变迁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秦斌祥芝加哥大学可称为美国社会学的发祥地。

1892年,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在这里建立。

其后,大批社会学学者逐渐汇聚过来,并形成了以罗伯特·帕克教授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群体,这就是今天所谓的芝加哥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城市社会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兴盛适逢美国城市的大发展时期。

1840年,芝加哥还是个仅有4000多人的小镇;1890年,它的人口达到100多万;1930年则超过了300万〔1〕。

城市人口的剧增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并带来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

在帕克等人的大力推动下,芝加哥学派对城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社会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

关于城市结构的研究芝加哥学派研究城市社会学的着眼点首先是城市结构,关心的是土地利用模式和人口与机构在城市社区里的分布状况。

具体来说是下面这些问题:如城市化、郊区化的原因和后果;不同人群住在城市的什么地方;为什么有些群体处于居住隔离状态;社区是如何移民、增长和衰落的。

城市结构看起来杂乱无章,而在芝加哥学派那里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帕克教授认为人类生态学是考察城市结构最合适的角度。

帕克说,“城市社区里存在一些因素,它们导致一种有序的、典型的人口和机构组合方式。

分离这些因素并进而描述由于这些因素的合力而造成的人口、机构群集方式的科学,就是人类生态学。

它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生态学”〔2〕。

生态学最初是生物学的术语,主要研究动植物间的环境及其与空间的联系,研究这些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19、20世纪之交,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风行美国学术界,帕克也深受影响。

他认为生态学规则十分契合城市结构发展、城市空间分布的规律,于是第一个将人类生态学引入城市社会研究。

当然,他首先确定了人不同于动植物的前提。

人类是有文化的,人类对城市土地空间的竞争不可能像动植物那样漫无限制,而受着习俗、法律的制约;通过象征性的交换、协商、理解和谦让,最后达到相互适应而不是相互毁灭。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中国名城 l 城市理论前沿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 展
芝 加哥 学派 城 市 研 究 新 理 论 范 式
吴军
夏建 中 特里 ・ 克 拉 克
摘 要 : 以芝 加哥 大 学 终 身教 授 特 里 ・ 克拉 克 ( T e r r y Cl a r k)为 代 表 的 研 究 团 队提 出城 市 研 究 新 范 式 “ 场 景 理 论 ” 。该 理 论 把 对 城 市 空 间 的研 究 从 自然 与社 会 属 性 层 面 拓 展 到 区位 文 化 的 消 费 实践 层 面 。 他 们 对 纽 约 、 洛 杉 矶 、 芝加 哥 、 巴 黎 、 东 京 和 首 尔 等 国 际 大 都 市研 究后 发 现 , 都 市 娱 乐休 闲设 施 的 不 同 组 合 ,会 形 成 不 同 的 都 市 “ 场 景 ” , 不 同 的 都 市场 景 蕴 含 着 特 定 的 文 化 价 值 取 向 ,这 种文化价值取 向又吸 引着不 同的群体前 来进行 文化消 费实 践 ,从 而 推 动 着 区域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这 是后 工 业 化 城 市 发 展 的典 型 特 点 。该 理 论 为 我 国城 市发 展 和公 共 政 策 制 定
提 供 了一 种 全 新 的 理 论视 角 。
都 市 空 间结 构 的研 究 一 直 是 西 方 学 术 界城 市研 究 的 重 要领 域 之一 ,而 芝 加 哥 学 派 则 是 众 多研 究 中 的典 型 代表 ,其 中 比较 著 名 的有 帕 克 ( P a r k ,R. E )生 态
c ul t ur a l va l ue or i e nt a t i on. t he n t hi s c u l t ur a l v a l ue o r i e nt a t i on c oul d a t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t g r oups w ho ca l l p r ac t i c e t he C t l l t ur a l c ons u mp t i on. The r ef or e,i t pr om ot e s r e g i o na l e c ono mi c a nd s oc i a l de v e l o pm e nt Thi s c onc l us i on i S ba s e d o n t he s ur ve y of i n t e r na t i o na l me t r opo l i s ,N e w Yo r k,L os A ng e l e s ,Chi c a g o,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

第11卷 第4期2009年7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N O.4Vol.11J ul.2009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李 蕾(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 通过对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们关于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回顾和分析,指出其理论贡献及局限性,以期对我国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当代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贡献;局限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 (2009)04-0144-04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李蕾(1984-)女,甘肃天水人,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部助教,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

一、资本主义城市社会问题凸显与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产生城市社会学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进入迅速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

美国的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社会学派对于城市的研究。

1893年,社会学家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后来帕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也因此成为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古典社会学中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又以其更具社会学特征的研究方法,不断开拓和深化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从而不仅奠定了社会学在美国的地位,也使城市社会学从社会学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

在1915年之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还未获得芝加哥社会学派的美誉,是因为它最重要的旗手罗伯特・帕克还未出场。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第一篇:《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本书主要通过对城市中社会现象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能够使人类在城市社会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城市的存在使得原本在道德约束下的人性有了宣泄的空间,“城市把人性中过渡的善与恶都展现出来”,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本道德的限制,新的道德体系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人们在不同的道德体系下寻求适合自己的情感、利益、趣味,抑或堕落,抑或升华。

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中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和移民进入,使得人口剧增和城市的容纳量之间产生了矛盾,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

对象包括邻里关系、职业阶级和类型、新闻和社会流动、股票交易和暴民、危机心理和集团行动、党派政治和宣传、个人流动和道德区域。

文章指出“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可以看出城市包含了各个不同的组成成份,形成一个社会的有机体。

城市所注重不仅仅是物质和空间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城市社会的心理需求。

帕克是一名生态学家,他将城市看成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

我认为如果认为城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便会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

首先对于人口的选择,如果城市人口大于城市的人口容纳量,城市便会自动将过剩的人口排出;反过来,如果城市无法满足流动中人口的需求,人口便会自动地撤出城市。

因而城市得以继续生存。

其次是对于空间的重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富人区会分布在外层郊区,白领分布在中层郊区,蓝领分布在内层郊区,中心城市变成了贫民窟的所在地,城市自发地形成同心圆的分布。

这便是城市的对于空间的重新选择。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芝加哥社会学派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流派,自20世纪初以来,为社会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及局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重要学派。

芝加哥社会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学的四大流派之一。

芝加哥社会学派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帕克、默顿、贝尔等,他们为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帕克是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城市社会学和人类生态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帕克认为,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在其自然和文化环境中的分布、互动和演化的学科。

他强调对城市中的人际关系、群体和社会运动进行研究,以揭示城市社会的运行规律。

默顿是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关系等方面。

默顿的理论观点包括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心理学等。

他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功能和意义。

芝加哥社会学派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城市社会问题、移民和种族关系、社区研究等多个领域。

例如,帕克对芝加哥黑人社区的研究,揭示了种族隔离、贫困和社区权力结构等问题。

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芝加哥社会学派还推动了社区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该学派过于强调实证研究和客观分析,忽略了主观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功能主义理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显得过于简化,难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该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其普适性受到质疑。

芝加哥社会学派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创新精神和对新问题的敏感性。

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范式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范式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范式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城市生态学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八篇: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范式研究摘要:20世纪前半叶,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了城市生态学范式,标志着城市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在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城市生态学范式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它停留在借用生态学原理和概念阶段,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城市生态模型不具有普遍性。

根源在于芝加哥学派并没有完成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人类特性;普遍性;人类生态学;一芝加哥学派借鉴生态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创立了人类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变动关系的科学。

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现了生物个体或群落的竞争和共生、增长和消减、形成和演替等规律。

社会学家帕克立足于人类社会组织与生物的共同性,断定可以借鉴生态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城市是边界明确又相对的生态单位,是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场所。

同时,帕克认为,城市是人性充分展现的场所,城市把人性中过度的善和恶都展示出来。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宜把城市当作一个实验室或者诊疗所,从中对人类特性和社会过程好好地进行研究1.城市不只是与人类无关的外在物,也不只是住宅区的组合,而且是人类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城市的空间分布特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

帕克根据生态学原理提出,在人类社会中,各种不同人口单位之间相互依存,但是,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生存所需的资源而相互竞争,因此,生态学中的竞争和共生原则也是支配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

芝加哥的生态学家把共生和对匮乏资源的竞争当成一种自然而然、不可避免的过程,它支配着人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组织活动2.城市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它的各部分在竞争和共生这两个基本因素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并且在它们的作用下,城市系统在平衡与不平衡交替中发展。

城市社会学参考书目

城市社会学参考书目

城市社会学参考书目:*基本教材及理论顾朝林《城市社会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2郑也夫《城市社会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蔡禾主编《城市社会学:理论与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向德平《城市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帕克等著、宋俊岭等译《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1987*城市史和城市化史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黄柯可、王旭主编《城市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勒润成主编《中国城市化之路》学林出版社,1999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张仲礼主编《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城市生活及文化王雅林、董鸿扬《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齐美尔,费勇等译《时尚哲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王宁《消费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 王瑞城《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人的城市文化史》,四川大学出版社约翰R霍尔《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商务印书馆,2002任平《时尚与冲突--城市文化结构与功能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城市生态、空间保罗·诺克斯著《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张鸿雁《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凯文·林奇,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年宋永昌等《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赵冠谦、林建立主编《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刘加平、戴天兴编《城市生态与城市物理环境》陕西科技出版社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年。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新动态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新动态

作者: 吴军[1];特里N.克拉克[2]
作者机构: [1]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北京100000;[2]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美国芝加哥60637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205-2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场景理论;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
摘要:全球化、个体化、中产阶层化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等对后工业化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塑造城市特征、如何实现城市增长与市民认同、如果保留城市传统与容纳多样性、如何建立较强情感纽带的社区共同体以及如何吸引高级人力资本等问题摆在了城市领导者面前。

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即“场景理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之前在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芝加哥学派,然后几年后的大三,看到了这本书。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主要通过对城市中社会现象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能够使人类在城市社会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城市的存在使得原本在道德约束下的人性有了宣泄的空间,“城市把人性中过渡的善与恶都展现出来”,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本道德的限制,新的道德体系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人们在不同的道德体系下寻求适合自己的情感、利益、趣味,抑或堕落,抑或升华。

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中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和移民进入,使得人口剧增和城市的容纳量之间产生了矛盾,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

对象包括邻里关系、职业阶级和类型、新闻和社会流动、股票交易和暴民、危机心理和集团行动、党派政治和宣传、个人流动和道德区域。

文章指出“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可以看出城市包含了各个不同的组成成份,形成一个社会的有机体。

城市所注重不仅仅是物质和空间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城市社会的心理需求。

帕克是一名生态学家,他将城市看成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

我认为如果认为城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便会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

首先对于人口的选择,如果城市人口大于城市的人口容纳量,城市便会自动将过剩的人口排出;反过来,如果城市无法满足流动中人口的需求,人口便会自动地撤出城市。

因而城市得以继续生存。

其次是对于空间的重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富人区会分布在外层郊区,白领分布在中层郊区,蓝领分布在内层郊区,中心城市变成了贫民窟的所在地,城市自发地形成同心圆的分布。

这便是城市的对于空间的重新选择。

但是如果城市能够自然地维持其形态,那便不需要规划了,但是没有进行规划的城市,往往会容易畸形发展,城市的畸形发展甚至会超出人类的预计,从而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关于文章所提到的邻里在城市的为什么会解体的问题,邻里关系本身具有一种独立性,城市市民在忙碌的生活过程中越来越不重视与邻里的关系,这一方面跟城市建筑物的风格有关,建筑具有更加明显封闭性;一方面在城市道德约束条件改变下,人们可以自由地去选择是否要和邻居打交道,即不打交道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与邻居的关系好坏不会成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的因素。

一方面,在乡村人们可以通过跟邻里的交流来使自己的情感或者信息量增长,但是现在通讯和交通的便利,让居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地域差异的限制。

但是邻里关系对于人的情感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通过一些办法和技术措施来恢复和加快城市邻里的生活节奏,打破这个独立性和封闭性,建立社会性居住区,让人们能够通过交流接触来更好地发展自我,包括道德影响,心理健康和知识技术的交流,以促使社会和个人更好更快地发展。

至少能够在偷窃发生、火灾发生或紧急事件有个邻居可以相互帮助,至少在过年或节日时候有个邻居能够一起庆祝。

城市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能够使城市社会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研究城市,任何一种现象都不要轻易忽视,我们要从中吸取必要的经验和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进和创新。

1.芝加哥学派理论观点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在谈到芝加哥学派理论时讲到,“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芝加哥大学的一批学者,特别是罗伯特·帕克、恩斯特·伯吉斯和
路易斯·沃斯等人发展出的思想,多年以来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理论和研究的基础。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芝加哥学派’创立的两个概念:一是城市论的所谓的生态学方法;另一个是沃斯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论”。

[6] 这两点也是芝加哥学派留给城市社会学最有启发性的地方。

芝加哥学派借鉴了生态学的观点,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学理论(人类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科学,芝加哥学派则直接受到启示,“将城市看成一个由内在过程各个组织部分结合的有机体,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将生态学原理(竞争、淘汰、更替优势)引入城市研究,从人口与地域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城市发展,开创了人类生态学学科”。

[7] 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容器和实验室,更是一个有机体,人们在其中不断地互动和竞争,但是城市的资源是有限和稀缺的,所以人们要不断地通过竞争夺取有利资源,这样一来,强者占据了城市的有利空间,而弱者则是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样也就形成了现代城市的区域功能分化。

代表人物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即是这种观点的产物,该观点认为,城市空间是通过类似于有机体的竞争来扩展的,城市的发展程度是环圆式的,居于最中心的是商业区(城市中心),往外扩散依次为过渡区(居民最要是下层居民)、工人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中产阶级区)和外围区(通勤区),这种观点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受到了大量的批评,所以此理论以后经过修改,形成了霍伊特(H.Hoyt)“扇形理论”和哈里斯“多中心论”。

可以说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社会学基础是建立在城市生态学基础上的,而城市生态学则是芝加哥学派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

沃斯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中,提出城市是理解人们生活方式的主要手段,正是因为城市的异质化和客观因素的差异(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导致了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沃斯指出,城市和村落是完全不同的聚落方式,“城市与乡村的不同,对每一个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来说会构成一种全新的社会化力量。

城市会对生存于其间的人产生无所不在的影响,城市中庞大的科层组织、工作机构、社会位置、制度规范和各类角色会对在其间工作与生活的人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适应城市里的一切,要求他们同城市里生活着的庞大的人群打交道,并相互适应”。

[8] 城市居民之间的联系时理性化的,是与利益挂钩的,是“实现其他目的手段,而不是令人吗,满意的关系本身”。

[9] 城市的生活方式视角为城市社会学提供了某些新的启示,但是这种观点仍是不令人满意的。

2.芝加哥学派研究对象
如文章开头所论,芝加哥学派创立初始就是直面城市问题解决的。

看看芝加哥学派留给后人的经典作品: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的《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帕克等著的《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及《都市社区》、伯吉斯的《家庭──相互影响的个性之统一体》、L.沃思的《都市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H.佐巴夫的《黄金海岸和贫民窟》、F.R.思雷舍的《团伙》等等。

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主要研究对象是跟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出现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该学派重点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移民与种族关系、流浪汉、犯罪问题、城市劳工和教育问题,以关注城市的生态学变迁和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我们已经看到,芝加哥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验研究,即具体地考察,而正是这种方向为他带来了享誉世界的和对世界社会学的影响”。

[10] 芝加哥学派贯彻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一改欧洲社会学界抽象的思辨哲学,“在芝加哥学派的大部分专著中,很少有方法论的思考”,以做到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

当然,芝加哥学派在实证主义运用更多的是定性研究层面(受到符号互动论影响),社会学家往往采用了实地研究、田野工作,参与观察等手段进行实证研究。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在定量研究方面的努力,虽然定量研究上的成果和定性相比是微小的,例如: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倾向当然还是实地定性研究和个案研究,但是统计也并不只是在课堂上讲讲而已,它们也被用在有关选举权的调查上和社区研究中的必要普查上。

[12]
1.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贡献
芝加哥学派创立了城市生态学理论,提供了城市研究的一种经典范式,在其影响下,帕克等社会学家关注了大量的下层社会问题,对政府的政策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有利于下层社会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正是这些有着强烈正义感的社会学家,为社会学关注民生的做出了典范表率。

芝加哥学派开城市社会学实证研究之先河,并产生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为后人城市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资料,使美国社会学成为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学科,这也是也明显区别于欧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一般认为,芝加哥学派是美国社会学的“摇篮”,也是美国社会学实现本土化的重要功臣。

2.芝加哥学派的局限性
芝加哥学派城市生态学在提供研究范式的同时,过于注重城市发展的有机体化过程,认为城市的发展完全可以用有机体进化的竞争、淘汰、更替优势等原则来解释,反而忽视了城市中人的作用,忽视了城市的社会文化属性;另一方面,伯吉斯等人的理论其普适性局限性较大,不能运用到普遍意义的城市。

芝加哥学派在关注实证研究的同时,忽视了指导理论的创新和运用,只是笼统的指向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芝加哥学派的成果的解释力的减弱,甚至在面对其他理论流派攻击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理论的问题以外,芝加哥学派在研究方法及方法论上的缺陷也是无法掩饰的。

不仅芝加哥社会学对定量研究方法一直有着天然的排斥,而且定性的人种学方法在早期也是非常粗鄙的,有些甚至和单纯的社会报道没有什么区别”。

[13] 这也是芝加哥学派理论中的一大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