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课稿范文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说课稿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北宋历史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然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有以下几点:
1.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理解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对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理解困难,容易混淆各项措施;
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存在偏见,容易受到教材或他人观点的影响。
2.提出问题:在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为什么北宋中期需要进行改革?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引入新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简要介绍王安石及其变法的历史地位。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通过讲解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让学生明白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图片、地图、时间轴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在线讨论平台等,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拓展视野。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讲解,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探究、讨论等活动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深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和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交流互动,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课稿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课稿◆李瑛(新疆阿克苏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要点——王安石变法的前提、要旨和主要内容。
3.地位、作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王安石上台的历史背景和得到宋神宗起用的原因。
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目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王安石针对时弊进行大胆改革,采取一系列开源、节流、发展生产的措施来调整封建国家、大地主、大官僚与农民的关系,以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并取得一定成效,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三、教材处理1.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教学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3.教学设计:利用文字史料、历史图片、制作表格等形式,设计探究问题。
通过拓展延伸、学术争鸣、创设情境、巩固训练等环节,设置相关史料,创设新情境,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老课新上。
4.具体表现: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概括总结并得出结论,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1)教师准确讲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
(2)时间分配上侧重于对经济上富国之法、军事上强兵之法的学习,这样处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3)教师边讲边问,学生思考回答,提供不同题型巩固训练。
四、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在本单元第1课已经学习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联旧引新、自然过渡到变法的条件(起用王安石)、变法要旨和主要内容,通过具体措施来全面、客观评价变法,学生可以对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
原创1: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来1就、南A.。赋悲税愁徭白役日繁天重地,自昏然,灾路害旁严过重者,无农颜民色生。活…困…苦, 社
会矛盾日益激化
----王安石
该诗反映B.了辽什、么西社夏会威现胁状,?民结族合矛第盾一激课化内.容,还有哪些社 会2、问A题.宋? 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 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B.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8.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 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2.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更侧重于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整顿吏治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农民的负担
1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1、改革土地制度: 商“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 生产关系。 王推行方田均税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限制、冲击特权: 商废除世卿世实禄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 贵族的特权。 王推行募役法,按贫富等弟收取免役钱,限制了官僚、 地主的特权。
谢谢观看!
9.王安石推行的旨在强兵的措施有
①均输法②市易法③ 保甲法④保马法
《王 安石》说课稿
《王安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王安石》。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王安石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以及文学成就。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王安石所处的时代背景,感受他的改革精神和文学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条理清晰,通过具体的事例和作品,为学生呈现了一个立体的王安石形象。
但在部分表述上可能略显简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王安石这一历史人物,学生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于他的政治改革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王安石的生平经历、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能够赏析王安石的文学作品,体会其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王安石勇于改革、不畏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
(2)体会王安石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王安石变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主要内容。
一、历史背景: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时期,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统治时间长达319年。
然而,到了11世纪中叶,北宋政权陷入了危机。
由于外患和内乱的影响,北宋政府财政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宋政府开始寻求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 财政改革: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财政改革。
他提出了“青苗法”和“免役法”等一系列措施。
其中,“青苗法”是指通过征收农民的耕地税,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而“免役法”则是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通过减少军役和强制劳动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2. 教育改革:王安石还进行了教育改革,提倡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
他成立了官办的著名学校“太学”,并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进步。
3. 军事改革:为了增强北宋的国防力量,王安石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提出了“兵田法”,即将一部分农田用于军队的军资供给,保障军队的粮食供应。
此外,他还推行了军队编制的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 经济改革:王安石变法还包括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
他提倡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
他还推行了“市易法”,即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商品交流和流通。
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来解决北宋政府面临的困境。
他的变法思想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引起了一些反对声音。
虽然王安石变法没有完全成功,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高中历史1第4章第2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教案)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教案)[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2.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
3.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
4.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5.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7.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核心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历史认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重点精讲]想一想,为何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青苗法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标题:《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程类型:历史课程时长:2学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北宋中期社会矛盾表现的几个方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注意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庆历新政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一次改革尝试,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以及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北宋中期的历史地图、北宋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北宋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格局,以及社会矛盾和危机。
(2)讲述:介绍北宋中期的历史背景,包括冗兵、冗费和冗官等问题,以及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3)思考:针对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互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5)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作业: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
王安石变法说课稿(2)
王安石变法说课稿(2)在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变法的时间、人物、目的之后,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每一项具体措施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即探究问题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请你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把这些内容中每一项具体措施、作用用最括的语言列举出来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对于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富国之法小组、强兵之法小组、取士之法小组,在学生讨论后的基础上进行发言探究,然后由教师用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这样分组探究,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括、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分组,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由教师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认识。
在教师用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后,为了加深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我还进行了知识拓展。
主要采用了以下问题形式:拓展1: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拓展2: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措施有哪些?拓展3:怎样理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
在讲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时,首先肯定变法的成效,让学生根据各项措施所能解决的问题和前面教师提供的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进入探究问题三:结合课本内容,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施显得过于激进。
在教师总结后,进入探究问题四: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了,时人抨击他的变法“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这一看法对吗?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而进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主要从变法的性质、变法的不足、变法的积极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篇
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篇临川先生.改革家.《梅花》,让学生猜测人物,并提问:为什么王安石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北宋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政治效率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军事上与辽.西夏多次发生战争.教师补充:当时的北宋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面对积贫积弱的局面,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进行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学生分析回答:庆历新政主要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但是最终在反动派的攻击下,以失败告终.教师总结:虽然庆历新政失败了,但是给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可能性.(二)措施教师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的介绍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又称临川先生._岁中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端有诸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多获称赞.并且王安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变法,企图挽救北宋的危局,但最终失败,被罢职.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王安石变法主要涉及到哪几个方面?他的原则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变法涉及农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目的是富国强兵.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节选,提问: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又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在富国方面,采用青苗法,即政府向农民提供贷款,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有募役法,减轻农民差役负担;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在强兵方面,采用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到达兵农合一的目的;将兵法,固定将领对士兵进行训练.(三)结果教师提问: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失败了.教师追问: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变法虽然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史料,进行小组讨论: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教师根据小组代表回答进行总结: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了激烈争议,并且变法损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最终导致变法失败.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带领学生系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2.作业:课下思考从王安石变法失败中得到什么启示?下节课分享交流.四.板书设计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3北宋中期,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国家出现财政危机.王安石为富国强兵,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他主张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此在这次改革中,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他提出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来发展生产.在王安石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定了诸如青苗.免役.均输.市场.农田.水利等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并改革教育制度,王安石亲自撰写了《周礼义》.《书义》.《诗义》,即《三经新义》,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军事实力明显提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这在宋夏交战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然而由于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被迫辞职.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4经济.农业上: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了积贫的局面.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例司熙宁元年(1_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市易法熙宁五年(1_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保甲法熙宁三年(1_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熙宁四年(1_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_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三.新修水利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四.军队改革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_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五.改革科举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_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_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编辑本段变法结果成效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_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结果熙宁六年(1_3年)大旱,安上门监郑侠画《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告诉皇上说旱灾是王安石造成的,神宗大受刺激,对变法产生重大怀疑.王安石认为〝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司马光又上《应诏言朝廷阙失状》,随着改革深入,变法最大的支持者宋神宗发生动摇,熙宁七年(1_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出知江宁府.变法运动由韩绛.吕惠卿等人继续执行,吕惠卿师心自用,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熙宁八年二月,召王安石回京复职,继续执行新法.熙宁九年(1_6年)爱子王雱病逝,王安石求退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原因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失败原因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一)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二)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三)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治平四年(1_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20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_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_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_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祐更化.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_27).青苗法.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经验,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募役法.又称免役法.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颁行.此法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626_964757a6869646_fe78988e69d833_33264663736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王安石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条例司熙宁元年(1_8年)二月,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是王安石推动变法第一个设立之机构,原本宋朝的财政由三司掌握,王安石设立置制三司条例司来作为三司的上级机构,统筹财政,是当时最高的财政机关,此机关除了研究变法的方案.规划财政改革外,亦制订国家一年内的收支,并将收入定其为定式.市易法熙宁五年(1_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一百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市易司),在平价时收购商贩滞销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的时候再卖出去.同时向商贩发放贷款,以财产作抵押,五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用以达到〝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市易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保甲法熙宁三年(1_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熙宁四年(1_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均输法此法已久,早在西汉桑弘羊时试行,唐代以后各郡置均输官,达到〝敛不及民而用度足〞.熙宁二年七月,为了供应京城皇室.百官的消费,又要避免商人屯积,在淮.浙.江.湖六路设置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从便变易蓄买,以待上令〞的原则,负责督运各地〝上供〞物质.意在省劳费.去重敛,减少人民的负担.王安石变法青苗法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出现强制借贷现象,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内容.募役法又称〝免役法〞,熙宁三年(1_0年)十二月,由司农寺拟定,开封府界试行,同年十月颁布全国实施.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观,也要缴纳半数的役钱,称为〝助役钱〞.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三.新修水利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用工的材料由当地居民照每户等高下分派.只要是靠民力不能兴修的,其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如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四.军队改革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一.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 二. 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将兵法又叫〝置将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马有生病死亡的,就得负责赔偿,但遭遇到瘟疫流行,死了不少马匹,徒增民扰.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军器监法熙宁六年(1_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八月广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五.改革科举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_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_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惟才用人,凡是有志于改革的人才都被委以重任,不少人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王安石变法内容教案5课时 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2.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3.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重点难点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2.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教学方法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说课稿王安石变法
说课稿《王安石变法》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王安石变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王安石变法》是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第6课,属于中国古代重大改革内容,是课标要求下的九大改革之一。
学习和理解王安石变法对于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古代以及现代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概括为三部分: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表现;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前预习和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协作能力,通过设计学生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精神和变法的曲折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自已的人生价值,树立兼济天下的理想与抱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加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二、说学情本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
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总体较高。
而且经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能力,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在本课开展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本课主要采用情景设置、设疑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用“以人带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将王安石诗坛上的“唐宋八大家”的身份地位过渡到政治改革家,进而分析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一首诗,导入变法背景。
(二)讲授新课过程:在讲述变法背景时,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然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概括、归纳。
人教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特色教案】导入教学:“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它描述了农民的苦难,更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师:“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生1:农民命运悲惨。
生2: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探究的主要问题】王安石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 王安石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变法措施主要有哪些?【重要概念】青苗法保甲法均输法◎起用王安石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宋仁宗拒纳《言事书》:面对统治集团的危机,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3)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1068年,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又起,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要求变法。
他说如果不变法,汉末张角和唐末黄巢那样的农民大起义说不定又要发生,但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出了政治才能。
他在多年的地方官任上,兴修水利,把库存的粮食贷给百姓,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也加深了他对社会的了解,锻炼了才干。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他的变法主要是在北宋朝期间,旨在解决当时国家经济衰退和政治腐败的问题。
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农业变革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当时的经济问题,因此,他提出了农业变革计划。
他提倡实行“革新农田,完税赋,设置坊市”的政策,即通过改良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增加国家税收。
他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政策,包括“延续土地”、“以利民众”、“恢复荒地”等政策,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土地利益,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国家税收。
同时,王安石还利用流民和移民的人力,重新开垦荒地,增加土地面积。
二、财政改革在解决农业问题的同时,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措施。
他大力推行“青苗法”和“保甲法”,以实现减轻民负,加强财政收入的目的。
在“青苗法”中,他要求各地政府提供无息贷款,以帮助农民购买耕牛、种植工具等生产资料,同时还规定了农民们必须种植青苗,以通货稳定为主要目标。
在“保甲法”中,他要求将每百户农户组成一个保甲,然后由保正负责收取保民钱和捐献物资,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并且增加了对治安和派兵征税的管理。
三、铁路和商业变革王安石还倡导铁路运输和商业变革。
他提出要创立“内迁锡器”等国营企业,以及开设坊市,鼓励各地人民进行商业交易。
他还通过开辟铁路线路,加强交通联系,促进经济市场的发展。
四、文化变革王安石认为文化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严格的考试制度,推广文化教育,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并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新政策,尽可能地推广新的知识和思想。
其中,他最有影响力的贡献是推广武功县式学校和编写新书,如《书声琅嬛》和《类编》。
王安石的新政策和学校改革不仅增加了出色的官员、教师和农民知识分子的数量,同时也提高了文化水平,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国家的凝聚力。
五、政治变革王安石的变革不仅是一场经济、农业和文化的变革,还涉及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思想的局限。
《王安石变法》优秀说课稿
《王安石变法》优秀说课稿王安石变法优秀说课稿
一、背景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北宋时期政治改革运动,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一次变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政治改革之一。
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政治权臣,随即开始了他的改革工作。
二、内容
1. 宏观改革
王安石对政府宏观经济策略的改革,主要围绕推行“青苗法”、“市易法”和“免役法”。
“青苗法”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市易法”开启了个体商业活动的大门;“免役法”减轻了人民负担。
2. 微观改革
王安石对地方制度与官员选任制度的改革。
对于选官制度,他提倡科举制,以文化为标准选官,并取消了制,并且要求官员必须
考试,否则不能上任。
此外,他还颁布了许多法令,以减轻民众的负担,促进国家的发展。
三、影响
王安石变法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对,但它对中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表明了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其次,他的改革使中国农业和商业得到了提升,改善了贫困和劳苦大众的生活;最后,他的改革推动了宋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总体来说,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细节,还在于它带给中国历史的影响。
这次变法是一次地位重要的政治改革,它揭示出经济和社会发展潜力的力量,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宋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在明朝开创辉煌,封建文化发展到空前盛行,政治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时候,再到末年宋朝衰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治动荡,贫富分化严重,服务皇室官员腐化,诸多痛苦也在不断叠加,赶上这一波微震,王安石把握机遇,提出变法,以此给宋朝带来一波飞溅的新气象。
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减少官僚主义,节省官方开支,改革税收,迅速组织起一
支忠诚精兵,实施社会教育,解决财富分配问题,整体推动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发展,有效地消除了社会不安定的恶劣气候。
王安石的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变法之一,这表明当时宋代正式步入一个
新的时代,有了诸多这方面的积极创新,变法使宋朝更加明智地推动政治变革,激发起一股庞大的力量,对对等关系、宗教和文化体制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走上新的征程提供了强力的支持和宝贵的启发。
该法案包含了实施明治、现代化和转型的重要思想,加速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
明的发展,对于中国新时代走向先进水平具有重大示范意义,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效地实施宋朝古老的变法精神,使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得以发展,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壮大的支撑,为后世的社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总之,王安石的变法以其优雅的文采,令人赞叹的效果,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当时宋朝政治繁荣,为文化繁荣,为宗教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而且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是宋朝史上最著名的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王安石及其变法团队,引导学生站在改革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通过设定特定场景,如朝廷辩论、民间访谈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争议。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王安石变法在当代的借鉴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亮点五: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教师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还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历史学科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共1课时。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以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为核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次教学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核心素养。
2.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思考改革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评价一、主要内容1. 理财新法均输法。
即要求各地转运使,将分散在各地的赋税贡输,集中起来,由就近的赋税上供郡县,统筹安排,以节省资金和调节物资,增加税收。
市易法。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打破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免役法。
即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或由不愿服役的人纳钱代役。
方田均税法。
即重新丈量土地,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相当于当时的1万亩),以平均每亩税额多少,均定税赋。
农田水利法。
即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兴修农田水利可以免税,新修的农田水利可以免除徭役,因兴办水利而引起的移民,政府给安排土地,免除5年赋税和徭役。
募役与将兵法。
即改变以往由各乡各地壮丁轮流充当县都兵的制度,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实行募兵制,并设立将兵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即实行民间自保的户籍办法,每10家组成一保,50家组成一社。
2. 整顿军队和科举制度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明经科(即进士科的诗赋记诵考试),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又设新科明术科,包括农桑、医学、算学、天文、地理等。
限制了贵族官僚子弟进京做官的特权。
整顿军队。
取消统领军职知州、都监、监押等以文臣充任边将的规定。
选派武将到边地担任安抚使或招讨使,统领军政,以文臣副之。
推行将兵法与保甲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3. 整顿学校与规定贡举法设立“太学三舍法”。
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3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
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增设“进士明经诸科”,对考试不以词赋、墨义(指默写经典原文)取士,专以大义(指对经义的解释)定取舍;重视学校的培养与考核,“必使其言足以达吾之理,行足以范吾之用而后可也”,以培养符合新政需要的有用人才。
这一改革为破除旧制奠定了基础。
二、评价1. 变法的进步性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首先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收入,对北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范文】第四单元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起用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起用王安石开始变法的时间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资料回放图片展示问题探究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富国之法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尤其是如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实现变法目的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情景再现资料回放理解概念这些措施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强兵之法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尤其是如何增强军队战斗力,实现变法目的探究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图片展示学思之窗问题探究这些措施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设,改变积弱现象取士之法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改革及积极作用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图片展示历史纵横联系比较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课引言是以文字叙述的,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揭露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为学习王安石变法打下铺垫。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课稿范文
高一历史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说课稿范文
章节名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
计划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课题选自大象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中的第二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属于中国古代史范畴。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王安石变法: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讲的就是变法的前提和具体措施。
本课的地位在本单元中定位于承前启后,前一课介绍北宋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可以说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下一课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也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给当时社会带去的影响,所以学习好本课是学习下一课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者分析:处于高二学生的实际状况,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
能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理解、归纳已知的历史史料。
在课堂上,通过大量的史料参考,指导学生学会用分析解答相关的材料题。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而本课的课标要求便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王安石变法的时间、具体措施,理解王安石变法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尤其是如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如何增强军队战斗力的具体措施。
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变法内容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它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奉献的精神。
通过对王安石这个人的了解,学习王安石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确立依据:因为课标明确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所以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就是完成课标要求。
此外,只有很好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然后分析各项措施产生的影响,才能为下一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另一个课标要求即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的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难点确立依据: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初中阶段学习的古代史功底,但是,初中阶段主要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深入分析,所以要现在的高中生根据具体措施来说出每一项措施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而要知道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由于教材未作明确介绍,需要师生共同概括、归纳。
同时,搞清这一问题有利于加强对王安石变法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四、教学设计思路:
1、本课从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其影响两个方面整体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2、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图片、补充材料等现有的课程资源。
3、援引一些事例、资料浏览、链接阅读等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以探究研讨等形式把握王安石变法所能解决的问题。
4、适量补充王安石变法的局限之处,组织学生探究,提醒学生多
角度地阐述王安石变法具体措施带来的影响时,并作辩证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变法的主要方面即对当时北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
5、提供难度适中的及时巩固习题,在每讲完一个主题或一项改革措施后可以及时提供一道或几道相应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6、注意一些概念的讲解:如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
7、时间分配上侧重于对富国之法和强兵之法的讲解,这样处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理论依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对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变法内容,比如:经济措施方面,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演示文稿来显示内容。
充分利用此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课堂容量大,信息多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交流、思考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概括)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紧接着多媒体显示王安石的`画像及王安石的一首诗。
在学生看过之后,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教师总结:这首诗描述了农民的苦难,更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希望,由此即导入了本课的的教学,又导入本课第一目“起用王安石”原因的教学。
(用时5分钟)
二、正课讲授、师生互动:(用时25分钟)
在讲变法的背景及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时,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来完成的。
即探究问题一:根据前一课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探究:王安石变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形势下出现的?学生根据上一课的内容及课本补充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归纳,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总结显示。
: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是变法的必要性。
②“庆历新政”的失败又进一步要求新的改革措施的出现。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
方工作经验和勇于改革精神的影响。
④宋神宗也希望并支持改革。
在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各项措施: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时,让学生在了解了变法的时间、人物、目的之后,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每一项具体措施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即探究问题二:王安石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请你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把这些内容中每一项具体措施、作用用最概括的语言列举出来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对于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把学生分成三组:富国之法小组、强兵之法小组、取士之法小组,在学生讨论后的基础上进行发言探究,然后由教师用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这样分组探究,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分组,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再由教师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认识。
在教师用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后,为了加深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同时进行了知识拓展。
主要采用了以下问题形式:拓展1: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拓展2: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措施有哪些?拓展3:怎样理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
在讲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时,首先肯定变法的成效,让学生根据各项措施所能解决的问题和前面教师提供的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进入探究问题三:结合课本内容,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施显得过于激进。
在教师总结后,进入探究问题四: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了,时人抨击他的变法“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这一看法对吗?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而进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主要从变法的性质、不足、积极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变法评价讲完之后,要学生联系王安石变法及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谈谈王
安石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主要从变法的原因、变法的目的和结果、改革的过程等方面来谈。
通过此问题的探讨,要让学生认识到变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变法都能成功,也让学生懂得变法会有阻力,充满艰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要求变法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上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三、课堂总结和课程检测:(用时5分钟)
学生每探究一个重要问题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知识和能力检测。
四、课外延伸与拓展:(用时5分钟)
1、加强历史学科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设置问题,如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谈一次成功的改革、变法需要哪些条件。
2、建议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料,撰写“我看王安石变法”历史小论文,组织评选,形成激励。
3、课后探究: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1、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深化了基础知识,使知识结构化。
2、学生在探究、合作的氛围下学习,锻炼了自主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能把教师的宏观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互动。
4、能使学生把握一些学习历史知识和思考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5、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现大量的图片、文字等素材,从而形成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