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合集下载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928—1948) 训政
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 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 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 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1948年国民政 府改组为总统府
宪政
“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以后)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
评价: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概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确立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

黄兴在挽联中写道: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
共 (2)转折:“宋教仁案”
①国民党成立;
和 选举获胜,宋负 责组织责任内阁
②宋教仁 遇刺
③二次 革命
④袁就任 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1912年
(2)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 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三三制”
晋察冀边区 唐县选举 第一任 女县长 陈舜玉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 各占1/3.
P9“学思之窗”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评价: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威海市高三二模]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独立各省的谘议局纷纷改为临时省议会。

1913年年初,各省第一届省议会宣告成立。

一些省份的县还成立县议会,不少乡镇也有议事会。

许多地方的省议会积极参与本省的政治活动,认真履行立法职权。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中央集权制度名存实亡B.政党政治获得成功实践C.国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民主宪政影响力的扩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省各县纷纷成立议会,限制政府权力,以有效地保障人权、自由与社会公正,说明民主宪政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随清朝的结束,也逐步瓦解,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排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建立议会,与国会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六安市高三二模]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

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

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

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B.精英政治阻碍了政治转型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D.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全国就出现多个政治党团,但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最终导致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治转型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各种政治党团,而非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而非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排除D 项。

故选A项。

3.[2024·深圳市高三一模]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

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概括可知,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致力于通过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这两种手段,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漫画中的“醉翁之意”“总统”“内阁”和“国会”等都反映了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的问题,排除A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排除B项;争取再造共和的是孙中山,排除D项。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思考:从大会内容来看,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是?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背景: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 扩大。②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措施:( 1 ) 设 立边区政府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选举政府委员(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 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思考:抗日根据地为何采取“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村政
阳益整
四成 都法
吨古
P海
●乌鲁木务
0轿
青西空。
通声 言之手
T5
西 地


西
20
20


西

m




I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材料: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 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 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 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 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一了中国 桂林12月20日 一东北易帜”, 国司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广 州澳 请
五原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修遭自本炸死。同年底,费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X 主线场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1949)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和党:由旧官僚、立宪派组 成,由黎元洪主持。民国初期 除国民党外,最重要的党派, 拥护袁世凯。
历程: 国民党成立 1912
“宋案” 1913
“二次革命” 1913
袁氏任正式大总统 1913
想通过议会斗争 实现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国民党在国会 选举中获胜, 威胁到袁世凯 的独裁统治
直接原因:宋教仁案 根本原因:实现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失败:局限性、力量涣散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
武昌 起义
缔造共和
南京 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破坏共和 南京国民政府
1911.10.10 1912.1-3
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政权
1912.3-1928.6 1927.4-1948.5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积极: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 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存在“因人设法”的现象;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 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抗日战争时期:
学思之窗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 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 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 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 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4页)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4页)

新课讲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总目标?
通过了《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内容?(总结、阐释、作出、作出、突出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特点?(3个“坚持”)评价?(既……又……集中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新课讲授
(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改革开放后
被写入宪法,走上制度化轨道
1956年
1949年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内容?(3点)
(2)地位: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新课讲授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假共和、真专制”
联系新坐标P18“比较辨析”
孙中山的理想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 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 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 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 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国民党的现实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 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 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 行。
政权性质
人民革命政权
以“三三制”原则组 建的抗日民主政权
新兴的人民政权
意义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族统一战线,加强了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 了理论基础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6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共36张ppt)
导 入
大家思考一下,上述两大文件反映了近代到现代我 国的什么历程?它们对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又有何重 大影响,这些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解读
1.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 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2.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政权 建设实践的重要历史意义。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在被革命军解放的地区,应有三年的军政时期。在此期间,军政府将 在县级政权中控制军政与民政。同时,它将与地方人民合作,以清除诸如缠足、 吸食鸦片以及官僚腐败等一些政治与社会恶瘤。
第二期为训政期,时间至多六年,在此期间将成立地方自治政府,由民众 选举地方议会与官员。但是军政府仍将保持对中央政府的控制。这个时期,一部 暂时性的宪法将会明确军政府的权利与义务。
图解历史
非党进步人士
中间人士
共产党员
“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 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 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 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 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和其他 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实 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 抗战。
1、试行政党政治: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 散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2、袁世凯独裁及复辟帝制(1915年): 失败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明概念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 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 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代表大买办和大地 主阶级的利益,对内独裁对外卖国。
二、中共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 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2)建立: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
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1927 1928
1949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国旗:五色旗 (4)纪元:中华民国 (5)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 中国的诞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0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政权的三个阶段
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
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抗战 时期
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 期
1927
1937
1945
1949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领域更完善、深化)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 度有机结合起来。 (层次自上而下)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使最大优势)
既坚持社会主义 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 外制度建设的有 益成果, 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点和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政治制度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1. 清朝末期(1840年-1912年):在清朝末期,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政治制度逐渐走向衰败。

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试图推行政治改革以应对国内外压力。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政治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中国正式进入民国时期,尝试进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改革。

3. 国民政府时期(1912年-1949年):在清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国民党先后实行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政权,政治制度有了一系列变化,包括国会议政、五权宪法等探索和尝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等,开启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全新篇章。

5.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
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包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行选举和民主监督制度试点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度建设的创新和探索。

以上是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主要时间轴,涵盖了清朝末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节点和政治制度变革。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抗日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1)背景:抗日根据地的不断扩大,适应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2)措施: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 各级参议会,并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委员;实行三三制原 则。
(3)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三三制”原则:在民主政权组 成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 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 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 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 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和开明绅士。
第总十理九可条以驳回内总阁统总的理意由见议;会总的统多颁数布党命产令生须,由辅总佐理临责副时任署大内才总阁能统制生。
效。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
⑵据此分析约法的性质?它的颁布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
映地党采独用立了自不主同地的探政索权政模权式建?设模式。
3、解放战争时期的制度探索 (1)政权建设——行政区 ①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
②措施: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 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③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理论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 专制帝制宣告终结。共和取代帝制,中国的国号、国旗、 历法和纪年都随之焕然一新,无一不表明新的共和时代的 到来。通过南北议和,袁世凯赞同共和,清帝退位,作为 条件,袁世凯就任总统。孙中山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 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治体制: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

2.政治制度: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传统政治制度到现代政治制度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政治制度转变。

3.政治思想: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政治思想到现代政治思想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思想逐渐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现代政治思想转变。

4.民主与法治: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中,民主和法治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总之,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时期,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民主与法治等方面。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

我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一、清朝末期(1840-1911年)清朝末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政治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为我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国开始接受西方先进的政治观念和制度,并试图进行改革,以适应当时世界的变化。

二、民国时期(1912-1949年)辛亥革命后,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民国政府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民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逐渐实行选举制度,试图建立现代政治制度。

然而,由于战乱不断、外部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未能实现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封建大一统到共和国政治制度的转型。

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国家所有制等,试图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政治制度也随之发展,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选举制度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

四、改革开放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港澳台等地区的政治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

我国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靠拢,其政治参与度、公民权利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间轴经历了清朝末期的改革尝试、民国时期的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建立和改革开放至今的不断完善,展现了一部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

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我国政治制度将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内涵,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历经波折、不断探索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我国政治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初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方向。

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逐渐获得了自主经营农田的权利,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生版)高二历史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生版)高二历史讲义(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1.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近代史上的作用。

2.从时空观念出发,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人民政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新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点01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_______正式建立。

(2)目的:防止_______独裁。

(3)内容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_______的政治制度。

③规定实行_______,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开始:辛亥革命后。

(2)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_______被镇压。

(3)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_______和国会。

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

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

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1)开始:1928年。

(2)表现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_______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实质:一党专政。

(4)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_______,取代国民政府。

【微点拨】北洋政府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以皇帝为中心的绝对君主制,但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改良派的兴起,清领导开始试图进行一些有限的政治改革,如戊戌变法等。

2.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设立了国会和行政院等机构,制定了宪法和法律。

但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定,战乱频发,民国领导始终没有完全掌控全国局势。

3. 国共内战期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行了政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法院制度等。

但在建国初期,由于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还存在地方政权和统一政权并存的局面。

4.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改革。

其中,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了人大和领导分立的制度,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99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推动政治制度改革,包括财政体制改革、选举制度改革等,旨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民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