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生物学

合集下载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解析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解析

贝类生殖与发育的分子基础解析贝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

它们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的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贝类生殖与发育机制是贝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分子基础层面来探讨贝类生殖与发育的机制。

1. 贝类生殖的分子机制贝类生殖是指通过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在贝类中,雌性个体会产生卵子,雄性个体则会产生精子。

卵子和精子结合后,即可形成受精卵,通过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

贝类生殖的分子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二是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

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涉及到雌性和雄性生殖细胞的分化、成熟和释放。

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则包括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体轴形成和器官分化等多个方面。

2. 贝类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贝类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与其他动物类群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不同之处。

贝类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性腺阶段:未成熟的性腺和成熟的性腺。

在未成熟的性腺中,有包括生殖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这些细胞会分化成生殖细胞和生殖辅助细胞。

生殖细胞是产生生殖细胞的主要细胞类型,而生殖辅助细胞则提供背景细胞支持。

在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多种分子信号被调节,包括转录因子、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分子信号的错位会导致生殖细胞形成异常。

例如,在贝类的外部因素刺激下,如气温和食物条件等的变化,会导致性腺内部的分子信号系统发生失调,从而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发育。

3. 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在贝类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中,多种分子信号被调节。

例如,受精卵中的钙信号,它会参与受精卵的构建和发育。

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命运和空间组织的分化也需要多个分子因子的协同作用。

例如,在石螺 (Gibbula cineraria) 的早期胚胎发育中,Wnt和Notch信号通路被证明是细胞命运分化和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因子。

在胚胎体轴形成和器官分化过程中,也有多个分子信号参与。

观察贝类实验报告

观察贝类实验报告

观察贝类实验报告贝类实验报告主要涉及贝类的生物学特征、器官功能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内容。

下面将对该实验报告进行详细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首先,贝类实验报告介绍了贝类的生物学特征。

贝类属于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体外有两个分泌的贝壳,通过贝壳的开合运动进行吃食和呼吸等生活活动。

贝壳内部有一片称为腮的组织,用于呼吸和筛选食物。

报告还提到贝类的体壁由外套膜和内壁组成,外套膜负责分泌贝壳,内壁则分泌珍珠层。

其次,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贝类的呼吸器官功能。

贝类的呼吸器官主要是腮,负责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腮通过具有许多细小片状结构的腮梳来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腮梳表面布满了许多微小的绒毛状结构,这些绒毛上有许多微细血管,血管中的血液与在腮梳附近通过贝壳内表面的开合运动吸取到氧气,再将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

再次,贝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是实验报告的重点。

贝类能够通过贝壳的开合运动来调节水分的流动,保持体内的相对稳定环境。

当环境中水分不足时,贝壳会紧闭,减少水分蒸发和外界水分的进入。

而当环境水分充足时,贝壳会适度张开,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贝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是较强的,一些贝类能够通过贝壳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调整身体温度。

最后,实验报告还提到了一些对贝类进行保护的方法。

由于贝类容易受到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报告中建议限制贝类捕捞数量、禁止使用有毒物质等来保护贝类资源。

此外,加强水体监测,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也是保护贝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贝类实验报告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贝类在生物学特征、呼吸器官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贝类的贝壳、腮等特征使其在环境中具备生存能力,并通过适应环境的策略来维持体内的稳定环境。

保护贝类资源和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是保护贝类的重要工作,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海洋生物学-----贝类和藻类介绍-舟山教育学院

海洋生物学-----贝类和藻类介绍-舟山教育学院

海洋生物学-----贝类介绍◆教学目标1.描述贝类的生活习性2.了解舟山常见贝类3.知道贝类的营养◆教学内容贝类是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在科学分类上包含双壳纲(双壳贝)、大部份的腹足纲(螺)、多板纲(石鳖)和掘足纲(角贝)等。

海牛类、头足纲(乌贼、章鱼)等虽然也属于软体动物,但外壳已退化,不被认为是贝类。

贝壳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

贝类的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

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

足部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

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内脏器官。

外套膜包被于身体的外面,系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少许肌肉组成。

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分泌贝壳,外套膜和贝壳都是贝类的保护器官。

贝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和与其联络的神经构成。

脑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位于身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和鳃;脏神经节位于身体之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

贝类原始的种类神经系统简单,没有显著的神经节,较进化的种类形成神经节,更进化的种类则是各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形成“脑”。

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眼、平衡囊、嗅检器等。

贝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食道、胃肠、肛门和附属的消化腺,其中齿舌是贝类比较特殊的舐食和磨碎食物的器官,又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贝类靠鳃和肺呼吸。

水生的种类有鳃,通常由外套膜内面皮肤伸展形成的,称为本鳃。

每一鳃片鳃轴的两侧或一侧生有鳃丝,鳃上生有纤毛。

依纤毛的运动使呼吸水流按一定线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有的种类本鳃消失,而用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后鳃类)进行呼吸。

陆生种类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借以在空气中呼吸。

贝类的循环系统一般是开管式的,但在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由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

贝类循环系的中枢为心脏,心脏有1个心室,1个、2个或4个心耳。

贝类生殖生物学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研究

贝类生殖生物学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研究

贝类生殖生物学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研究贝类是一类常见的海洋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海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贝类繁殖生物学研究可以为贝类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贝类生殖生物学和其生态环境意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贝类生殖生物学1.1 贝类的性别和生殖方式贝类的性别有两性,即雌性和雄性。

它们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体内受精,即雌性贝类将卵子释放到水中,雄性贝类将精子直接注入雌性贝类的体内,卵子在雌性贝类的体内受精;二是体外受精,即卵子和精子都释放到水中,在水中自由结合受精。

1.2 贝类的生殖周期贝类的生殖周期与其种类和生态环境有关。

通常情况下,贝类具有年龄和环境依赖的繁殖节律。

例如,黄鳍扇贝的生殖周期一般为一年,而蚝类的生殖周期为两年或更长。

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环境下,贝类的生殖能力会增强,生殖时间也会提前。

1.3 贝类的生殖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贝类的生殖方式与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密切相关。

体内受精的贝类能够更好地保护其卵子和幼体,但是也限制了繁殖的数量和速度。

而体外受精的贝类在自由结合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繁殖,但是卵子、幼体容易遭受捕食和外界环境的干扰。

二、贝类生态环境意义研究2.1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贝类广泛分布于沿海生态系统中,其数量和分布范围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作用,如控制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的数量、促进底栖生态系统的复原、维持海水的清洁等。

2.2 环境变化对贝类的影响近年来,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环境因素对贝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影响。

海洋污染对贝类的毒性作用会导致贝类死亡或生殖受阻。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影响贝类的生物节律、生长、营养和繁殖等方面,从而对贝类的生存和数量造成影响。

2.3 贝类资源管理和保护贝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保护和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贝类资源管理和保护需要综合考虑贝类生殖生物学、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对贝类的分布范围、数量、生物节律等进行全面的研究。

海洋贝类资源开发的生物学评估方案

海洋贝类资源开发的生物学评估方案

海洋贝类资源开发的生物学评估方案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贝类资源的开发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重视的问题。

然而,海洋贝类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存,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同时,开发海洋贝类资源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通过生物学评估方案来确保开发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海洋贝类资源开发的生物学评估方案。

一、生物学评估的必要性生物学评估是评估海洋资源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过对各类海洋生物的生命周期、繁殖周期、种群密度、分布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因素进行评估,以充分了解目标物种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数量,从而评估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开发的潜力。

生物学评估还包括对环境因素的评估,例如海水温度、盐度、光强、深度等,这些都会对目标物种的存活和繁殖产生影响。

二、生物学评估内容和方法1.物种调查和监测生物学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物种调查和监测。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监测大量的样本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读,了解每个海域中的物种数量、密度、生长速度、年龄结构、生殖生物学特性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估算各个物种的种群状态和生命周期,进而评估目标物种的资源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

2.繁殖力评估生物学评估的重要目的是了解不同物种的繁殖能力,这对于制定资源保护和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繁殖能力评估包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母体或产卵场进行排卵监测、卵一代培养、幼体饲养和成虫培育等实验方法,以研究目标物种的繁殖机制,从而为生产建立具有基于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措施,促进生态平衡。

3.种群动态监测种群动态监测是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不同时间段内的物种数量、密度、生长速度等因素,对目标物种的种群变化进行监测。

该项工作需要经常进行,以充分了解各物种的种群发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和保护措施。

4.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为了了解目标物种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该项工作需要对海域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研究各个环境因素对目标物种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光强、水温、盐度等因素下的适应性。

第六章贝类的生态

第六章贝类的生态

八腕目
• 章鱼不善于游泳,通常依靠腕的收缩 作用在海底爬行,或依靠漏斗的反作 用力向后方游泳。但主要的活动还是 爬行,且常潜伏于石缝或洞穴中,故 不能完全划入此类型。
(二)浮游生活型
此类动物游泳能力差,但一般有使身体漂浮 于水面或水中的能力,此类包括:
1)贝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此类具纤 毛环或面盘
• 例如,高盐海区生活的紫贻贝在盐度30-32时被诱 导产卵和排精,然后将卵和精子分别放入15-40的 盐度,15℃面盘幼虫在盐度低于15时,幼虫的壳 关闭,不食不动,19时幼虫不生长,盐度达24时 贝有缓慢生长。
• 而生活于低盐水体的紫贻贝,幼虫(1316℃)时盐度降至14-16。5时仍可生长。 以上二例说明,同种贝类发育的最适盐度
• 广盐性贝类 有些贝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称广盐 性贝类,如多形饰贝、船蛆、近江牡蛎等 贝类,不仅能生活于正常海水中,而且可 生活于咸淡水甚至淡水中,如多形饰贝。
• 狭盐性贝类 如珍珠贝、砗磲、密鳞牡蛎等贝类。
• 凡是广温、广盐性贝类,其分布的区域就 较广,狭温、狭盐性贝类,其分布的区域 较窄。
不同底质的物理性况不同
不同贝类亦要求有不同的生活底质。此 外,同种贝类的不同发育时期对底质亦有 不同要求,如泥蚶的幼虫,在结束浮游期 之后,足丝附在沙粒上,若遇纯软泥质则 不易附着,扇贝、蚶多用绳帘聚乙稀网片。
(六)饵料
饵料直接关系到贝类的生活、生长。同 样环境条件下,饵料丰富贝类的生长速度 即快,饵料缺乏,生长速度缓慢。
3)海水的运动为贝类卵的受精、幼虫的传播提供了条 件,从而保证了贝类的种族繁衍和区域分布。
(五)底质
深海或大洋海底,几乎无岩石露出的部 分,亦无沙质或沙砾底,全为软泥状物所 覆盖。

第1节扇贝的生物学(一)(精)

第1节扇贝的生物学(一)(精)

§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华贵栉孔扇贝
壳面呈淡紫褐色、黄褐色、淡红色或具 枣红色云斑纹 壳高与壳长约略相等 放射肋巨大,约23条 同心生长轮脉细密形成相当密而翘起的 小鳞片 两肋间夹有3条细的放射 肋,肋间距小于肋宽 具足丝孔。
§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海湾扇贝
贝壳中等大小,壳表黄褐色 左右壳较凸,具有足丝孔,成体无足丝 壳表放射肋20条左右 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 生长纹较明显 中顶,前耳大,后耳小
§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虾夷扇贝
贝壳大型,壳高可超过20厘米,右壳较凸,黄白色 左壳稍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 壳顶两侧前后具有同样大小的耳突起 右壳的前耳有浅的足丝孔 壳表有15-20条放射肋 右壳肋宽而低矮,肋间狭,左壳肋 较细,肋间较宽 有的有网目雕刻 壳内面白色,壳顶下方有三角形的 内韧带 闭壳肌大,位于壳的中后部
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附着型贝类其附着位置不是 终生不变的,它可以切断旧足丝稍作移动,再重新分泌足丝附着 于新的附着基上。
在60年代前,我国扇贝的生产全部是采捕自然生长的。在 1968年开始人工养殖,特别是1973年以来,山东、辽宁、福建等 省对扇贝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和养成等关键技术突破之后,扇 贝的养殖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扇贝养殖已遍及全国沿海 各省市。 由于适合扇贝养殖的水域广阔,与对虾、滩涂贝类养殖水 面无矛盾,可养种类多,苗种来源容易,生产性能高,适应能力 强,养殖成本低,有群聚习性等,使扇贝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前 途。
§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1.1 养殖扇贝的种类
§1. 扇贝的生物学特性
1.1.1主要养殖种类
栉孔扇贝
贝壳—般紫色或淡褐色,间有黄褐色、杏 红色或灰白色; 壳高略大于壳长。前耳长度约为后耳的二 倍; 前耳腹面有一凹陷,形成一孔即为栉孔; 在孔的腹面右壳上端边缘生有 小形栉状齿6--10枚; 具足丝; 贝壳表面有放射肋,其中左壳表 面 主要放射肋约10条,具棘,右 壳主要放射肋较多。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贝类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贝类是一类双壳动物,它们拥有坚硬的外壳和柔软的内腔。

贝类的研究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人类就开始研究贝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贝类学研究也加速了步伐。

本文将探讨贝类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贝类的分类学研究贝类的分类学研究是贝类生物学的基础,它对于深入了解各种贝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非常重要。

目前,贝类的分类学研究分为传统分类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学两种研究方法。

传统分类学主要基于外在形态进行分类,它可以准确地鉴别贝类的属种和科属。

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它很难鉴别在形态上相似但在遗传上相异的物种。

分子生物学分类学基于DNA序列、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信息进行分类研究。

它可以直接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从而对其进行分类和演化分析。

分子生物学分类学可以弥补传统分类学的不足,它可以更加精确地鉴别相似物种,但是它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成本高昂。

贝类的生态学研究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可以帮助调节水体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因此,了解贝类的生态习性对于保护和管理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贝类的生态学研究包括种群生态学、功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三个方面。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贝类的种群动态,如种群大小、分布范围和生殖率等。

功能生态学主要研究贝类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如双壳贝可以过滤和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贝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贝类的存在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还可以维护海滩与岛屿等海洋生态系统。

贝类的病理学研究贝类的病理学研究是保护和管理贝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贝类疾病的发生和扩散可以对贝类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贝类病理学的研究目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贝类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另一个是研究贝类对病原体的免疫和抗病机制。

目前,多种原因导致的贝类大规模死亡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比如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造因贝藻毒素暴发事件,这一问题需要广泛而深入的贝类病理学研究来解决。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构造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形态构造

贝类形态构造 壳的类型 根据贝壳形状大小可分为两类 左右对称贝壳:两壳大小形状相同。如文蛤、贻贝等。 左右不对称贝壳:两壳大小形状不一样。如牡蛎、扇贝等。 2、各部分名称 (1)壳顶:贝壳背面特别突出的小区,即是壳顶,它是 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所以又叫胚壳。 壳顶一般前倾,通常自壳顶至前部的距离比后部的短, 但有少数种类壳顶在最前,例如贻贝,也有壳顶偏后,向后方 卷曲,如斧蛤 、湾锦蛤。 壳顶位于贝壳中央的称为两侧相等的贝壳,如扇贝 。 壳顶不在中央的种类都称为两侧不等的贝壳。 贝类形态构造 1—17
(二)多板纲贝壳
由8块贝壳覆瓦状从前至后排列,贝壳形状、大小和花纹 为分类依据。贝壳按其形态位置分为3类。 1、头板:最前1块,半月形。腹面前端有 嵌入片,插入皮肤,上有齿尖。 2、中间板:6块,除大小略有差别外,其 形态构造相似。前端两侧具缝合片,腹面后端 两侧具嵌入片。 3、尾板:最后一块,元宝形,前端两侧具缝合片,腹面 后端具嵌入片。
神经系统由环状神经及2对神经索 组成。 贝类形态构造 1—3
(三)单板纲
以往只发现有这纲的 化石种,直到1952年丹麦 “海神”号调查船,在太 平洋哥斯达黎加西方3570m 深海才发现现生种,到目 前发现8种。是一类原始的 贝类,神经系统、消化系 统、鳃的位置和结构等, 都与多板纲相似,但只有1 个帽状贝壳,且有些器官 有较明显的假分节现象, 所以
贝类形态构造 1—11
第二节 贝类的外部形态
贝类的身体分头、足、内脏囊、外套膜、贝壳五部分, 外部形态主要讲贝壳、外套膜和足部。 一、贝壳 (一)贝壳的形状、作用、成分和形成。 1、形状 无板纲无贝壳,但身体表面有发达的角质层或石灰质的 骨针或鳞片保护。单板纲具1个帽状贝壳。瓣鳃纲具2个瓣状贝 壳。多板纲具8块板状贝壳。腹足纲绝大多数具1个螺旋形贝壳。 掘足纲具1个牛角状或象牙状贝壳。头足纲多数退化为内壳, 有的完全退化,仅鹦鹉螺具有1个外壳。 2、作用 保护作用、支撑作用(乌贼内壳)。 贝类形态构造 1—12

贝类学之象拔蚌

贝类学之象拔蚌
贝类学之象拔蚌
• 象拔蚌简介 • 象拔蚌的生物学特性 • 象拔蚌的生态环境 • 象拔蚌的采集与加工 • 象拔蚌的养殖与产业现状 • 象拔蚌的未来展望
01
象拔蚌பைடு நூலகம்介
起源与分布
起源
象拔蚌最初起源于北美洲沿海, 是世界上最大的钻孔贝类之一。
分布
目前,象拔蚌主要分布在北美洲 的太平洋沿岸,从加拿大的温哥 华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部海 域都有其踪迹。
象拔蚌通过分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 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再通过肠壁吸收 进入血液,供给身体各部分的需要。
消化系统
象拔蚌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 肠和肛门等器官,用于摄取、消化和 吸收食物。
呼吸与排泄
呼吸方式
象拔蚌通过体表进行呼吸,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获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排泄方式
象拔蚌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将代谢废物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维持内环境的稳 定。
加工流程
01
02
03
04
清洗
将采集上来的象拔蚌进行初步 清洗,去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

去壳
用专用工具去掉象拔蚌的外壳 ,取出里面的肉质部分。
切片与分级
根据市场需求,将象拔蚌肉切 成不同大小和厚度的片状,并
进行分级。
包装与储存
将切好的象拔蚌肉进行真空包 装,放入冷库中进行储存和保
鲜。
营养成分与食用价值
虫。
生长阶段
象拔蚌的生长阶段包括受精卵、浮 游幼虫、附着变态、成体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和 营养需求。
生长速度
象拔蚌的生长速度受水温、食物供 应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的环境 下生长较快。
食性与消化系统

专题四 贝类繁殖生物学

专题四 贝类繁殖生物学
专题四 贝类繁殖生物学
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
埋栖型 固着型 附着型 匍匐型
埋栖型
营此种生活方式的动物占双壳类的大多数。 具有发达的足和水管,依靠足的挖掘将身体的全部或前端 埋在泥砂中,依靠身体后端水管的伸缩,纳进及排出海水, 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作用。 对海水浑浊的抵抗力较其它生活型强,其中埋栖于泥质海 区的种类比砂质海区的对浑浊的抵抗力尤其强,如泥蚶比 文蛤抗泥浊能力较强。
(一)扇贝的生态习性 ——生活方式
• 附着:足丝,左壳在上,右壳在下。 海湾和虾夷扇贝仅稚贝期附着,成体无足丝。
• 移动:急剧伸缩闭壳肌,借贝壳快速张闭的排水 力量和海流的力量。
(二)扇贝的繁殖 ——性征
• 栉孔、华贵栉孔及虾夷扇贝为雌雄异体,海湾扇贝 为雌雄同体
• 性腺颜色: 栉孔扇贝:雌体卵巢橘红色,雄体精巢乳白色 海湾扇贝:卵巢褐红色,精巢乳白色
近江牡蛎 Crassostrea rivularis Could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
食用牡蛎 Ostrea edulis 欧洲牡蛎
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 Gmelin
附着型
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如贻贝、扇贝和珍珠贝 等均属此类。 其附着位置不是终生不变的,它可以弃断旧足丝,稍 做运动,再重新分泌足丝附着。 该类贝壳发达,没有水管,基本上与固着型贝类相同。
(四)幼虫培育
• 充气:气石微量充气,充气石沉至池底。 • 倒池:拖网法或虹吸法,一般2~3次。 • 换水:每天4次,每次1/3,用滤鼓或网箱。 • 幼虫检查:幼虫的密度与生长情况,并根据幼虫 胃的饱满程度及水中残饵量适当调整投饵量。
(五)采苗 ——采苗时间

第1节珠母贝的生物学(精)

第1节珠母贝的生物学(精)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大珠母贝 又名白碟贝。为本
属中最大型者,壳高 可达30厘米以上,壳 坚厚,扁平呈圆形, 后耳突消失成圆钝状, 前耳突较明显,成体没有足丝,壳面较平滑,
黄褐色,壳内面珍珠层为银白色,边缘金黄 色或银白色。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珠母贝 又名黑碟贝。贝壳体 型似大珠母贝,但较小 ,壳面鳞片覆瓦状排列 ,暗绿色或黑褐色,间 有白色斑点或放射带,壳内面珍珠光泽强, 银白色,周缘暗绿色或银灰色。
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一般分布于低潮线附近 至水深20多米处,以水深5~7米为多;
大珠母贝栖息于低潮线至水深100米或更深 处,以水深 20~50米为多;
企鹅珠母贝一般在潮下带浅水区或港湾里大 量栖息。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
对温度的适应:珠母贝科为暖水性贝类。合 浦珠母贝正常生活适温范围为15℃~27℃, 最适水温为23℃~25℃;大珠母贝的的适温 范围为20℃~35℃,最适水温为25℃~ 30℃,15℃的低温和40℃的高温是其致死温 度;
对海水比重的适应:珠母贝是外海性贝类。 合浦珠母贝生活的适宜海水比重范围为 1.015~1.028,最适1.020~ 1.025;大珠 母贝正常生活的海水比重为1.0227~1.0 232。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食性与食料
珠母贝为滤食性贝类,常见的有较小型 的浮游植物,如圆筛藻属、菱形藻属、 针杆藻属等硅藻和甲藻以及一些小型浮 游动物,如甲壳动物的无节幼体和其他 贝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还有一些 有机碎屑和浮泥等。
§1. 珠母贝的生物学特性
敌害生物
珠母贝的敌害生物很多。肉食性的鱼类、 蟹类及贝类等能直接捕食之;石蛏、肠 蛤、海笋、开腹蛤及多毛类的才女虫等 能穿透贝壳及软体部分,间接地危害珠 母贝的生命。另外,藤壶、海鞘、牡蛎、 苔藓虫等附着生物大量地附着在贝笼及 珠母贝上,堵塞水流,争夺食料,严重 影响珠母贝的生长发育。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东太湖的贝类及其生物学
东太湖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流域面积约3650平方公里,湖面面积约1251. 3平方公里。

湖水质清澈,为江苏省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南岸生物多样性中心地带。

东太湖的贝类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多个种类:胡萝卜拟螺(Radix peregra),北极拟螺(Radix melanini),珠母贝(Venus complanata),白鳃贝(Venus verrucosea),绿海蛛(Cryptonatica affinis)和非洲拟螺(Radix balthica)。

此外,还有东太湖的湿地贝类,如泥贝(Corbicula japonica),拟口蛤(Sphairium corticatum),硬壳蛤(Luridula togata)和柔褂蛤(Pectinaria fragilis)等。

贝类的生态学是研究贝类生物的分布、生长和行为的科学,这种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贝类如何在特定的生态条件下发展和适应环境。

其研究领域包括繁殖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相互作用、遗传与进化、物种多样性等。

在东太湖,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贝类种群水平演化的动态变化关系,关注研究的是湖泊的形成、污染水平、景观变化等其他自然因素对贝类数量和品种等的影响,以及湖泊水质和采猎行为等人类活动对其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针对贝类的栖息地和生态位,以及生态学数据应用等领域,这些对于研究湖泊重要物种和湖泊水质监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东太湖贝类是一个多样性、稳定性和多功能性越来越强的生态系统,它的研究与管理不仅对于贝类生物学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也为东太湖的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贝类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贝类的经济种类(1)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2)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3)滩涂贝类:蛤仔,文蛤,丽文蛤,斧文蛤,缢蛏,竹蛏(4)泥蚶:魁蚶,毛蚶(5)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美丽日本明贝(6)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副杂色鲍1.双壳贝类生殖腺的构造生殖腺的构造分为以下三部分(1)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产生生殖细胞(2)生殖管:分板状,管壁由县委上皮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送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肌2.双壳贝类的外套膜构造,生理机能(1)内部构造:左右两片,由外侧上皮,内侧上皮和中皮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二孔型,膜缘有一个愈着点,将外套膜分成两个孔进水孔和出水孔,鳃末端与愈着点相接,把外套腔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2)生理机能:生壳突起分裂禅城贝壳,感觉突起感觉作用,缘膜突起调节水流3.贝壳的生长与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因此贝壳的形态随外套膜的形态而变化,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边缘所分泌的,所以能随贝壳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外表皮分泌的,所以随生长不断增加厚度(1)小型种类的生长规律:第一年贝壳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极其缓慢,如褶牡蛎。

(2)大型种类的生长规律:固着若干年后能不断生长。

4.双壳贝类鳃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1)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鳃瓣,鳃瓣由上行板和下行板构成,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有食物输送沟,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外套膜内面相连,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与内脏团相连,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愈合形成WW 形。

(2)鳃于鳃丝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褶皱由9-12根鳃丝组成,鳃丝包括主鳃丝,移动鳃丝,普通鳃丝。

(3)鳃纤毛包括: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线毛连接鳃丝的作用,上前纤毛形成通过鳃的水流。

扇贝的养殖概况和生物学特性

扇贝的养殖概况和生物学特性

海湾扇贝的性别及性腺分布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殖腺分为两个区:
精巢位于腹嵴外周缘,成熟时为乳白色;卵 巢位于精巢内侧,靠近闭壳肌处,成熟时呈 橘红色。通常在性腺部位,表层具一层黑膜, 当性腺成熟时,黑膜逐渐消失。
课堂思考
雌雄同体的海湾扇贝,在人工催产中如何控
制精、卵量?如何判断精液过多?
(四)内脏囊
1. 肌肉系统 扇贝的肌肉系统主要包括闭壳肌、足的伸缩 肌、外套膜肌。 闭壳肌的主要功能为关闭贝壳。 扇贝前闭壳肌退化,后闭壳肌肥大,干制品 称“干贝”。

2、生殖系统
(1)几种养殖扇贝性别
栉孔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

华贵栉孔扇贝的生态习性:自然分布于日本的本州、 四国、九州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自然分布于 东海南部、南海,广东潮阳海门、海丰遮浪、澳头、 广海、闸坡、海南岛的新村等地。自低潮线至369米 的海底都有分布,但多发现于2—4米深、有岩石及 碎石块的砂质浅海底。适宜水温18-30℃(最适20 -25℃)在温度年幅度为18—30 ℃时,均可正常发 育生长,属高温狭温性种类;盐度的适应范围为 23.6--31.4,属高盐种类。生长速度较快,在饵 料丰富的海区,满1龄可生长至壳高7.4厘米,重 68.4克;1.5年可达8.8厘米,重115.4克。

海湾扇贝的生态习性:自然分布于美国东海岸浅水 区,1982年引进到我国。在我国南北方均可养殖对 温度、盐度适应的范围较广,它在-1--31℃均可存 活,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耐盐度的范围为16--43 ‰ ,适宜 范围为21—35 ‰ 。一般从商品苗(壳高5毫米)到养 成商品贝(壳高5厘米)作业过程约需5—6个月。我国 北方4月份产卵培育的苗,当年11月下旬一般平均壳 高达5.3厘米,重34.5克。4月底5月初采卵培育的 苗,12月上旬达5.2厘米,重37.6克。一般高温期 生长快,壳高月生长约1厘米。在我国南方海区适于 海湾扇贝生长的时间长,对海湾扇贝的养殖十分有 利。

贝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贝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贝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贝类是一类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在人类的饮食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贝类的生长阶段不同,其生理生态学特性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贝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幼虫阶段贝类的幼虫期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根据不同种类而异。

在这个阶段,贝类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差,尤其是在食物和水质方面。

幼虫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完成生长和发育,而水体中的小浮游生物是幼虫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如果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浓度不足,会导致幼虫的死亡率大大上升。

此外,温度、盐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幼虫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幼虫的运动能力很差,因此会随着水流漂移,而在漂流的过程中会遭受各种捕食者的袭击。

为了降低被捕食的风险,一些贝类的幼虫会寻找合适的落地点,例如较大的底质颗粒或其他海洋生物的表面,以避免漂流。

成虫阶段成虫阶段是贝类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贝类的生长速度开始逐渐减缓,但是能量需求却不断增加。

成虫期的贝类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生长发育,例如碳、氮、磷等元素。

此外,光照、水温、盐度和营养水平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贝类的生长和生殖产生影响。

贝类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别分化、同体受精和无性繁殖等。

不同的生殖方式会对贝类的繁殖效率、生殖成本和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例如,同体受精的贝类可以极大地提高繁殖效率,但同时也会降低遗传多样性。

此外,成虫期的贝类也需要应对各种捕食者的袭击,包括其他贝类、蟹类和鱼类等。

老虫阶段老虫阶段是贝类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贝类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而寿命也开始逐渐降低。

老虫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对于成虫期而言要少得多,但同时老虫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此外,老虫的免疫功能也开始变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在老虫阶段,贝类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但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却有所增强。

老虫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耐受性都比成虫期和幼虫期要高。

贝类生物学

贝类生物学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0: 36:0800:36:0800:36T uesday , October 2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020.10.2000: 36:0800:36:08October 20,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0 日上午1 2时36 分20.10. 2020.1 0.20
神经组成 心脏位于身体背侧,1个心室,1或2个心耳 雌雄同体或异体 发育期间经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二、分类
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 中腹足目,田螺 新腹足目,骨螺
后鳃亚纲:头盾目,无盾目,被壳翼足目, 裸体翼足目,囊舌目,无壳目,背盾目,裸 鳃目
肺螺亚纲;基眼目,椎实螺 柄眼目,大蜗牛
我国渔业与贝类养殖概况
我国海洋面积为483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的海洋有 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属封闭程度不同的太平 洋西北部的陆缘海
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 河,岸形曲折,港湾众多。海域内,大小岛屿6500 多个,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总长32000多公里
浅海滩涂面积在水深15m以内的为1200万公顷,潮间 带面积200万公顷。
发展水产是人类食粮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
第一章 总论
贝类的主要特征与分类 贝类的形态构造 贝类的经济价值
贝类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足部、 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除瓣鳃纲,口腔内有颚片、齿舌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环绕食道
的神经环 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间接发育的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渔业水域和生物资源丰富,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 积为81.8万平方海里。我国海洋生物有3000多种, 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有1694种,经济价值较大 的有150多种。

贝类学

贝类学

绪论贝类:贝类(Shellfish)就是软体动物(Mollusca)。

因为这类动物大多具有贝壳,所以称为贝类;又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所以又称为软体动物。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

群聚: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如牡蛎。

干贝:扇贝闭壳肌干品。

贻贝的干制品叫淡菜。

牡蛎的干制品叫蚝豉。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

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章贝类的形态与结构贝类的基本特征1、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腹足类除外)2、一般分头、足、内脏块三部分,体外被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瓣鳃类除外)3、除瓣鳃类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和肾腔;(掘足类除外)5、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4对神经节及其联络神经组成;(双神经类除外)6、多数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除外)7、多用鳃呼吸,鳃位于外套腔中.(掘足类与肺螺类除外)一、贝类的外部形态(一)头部位于体前端;具吻、口、眼、触角和其他感官;头叶、触角叶、棘状突起等附属物。

(二)足部运动器官,腹面的一个肌肉质突起足的功能:爬行(玉螺等);附着(鲍等);挖穴(缢蛏,蛤仔等);浮游(蚱蜢螺、拟皮鳃)足丝:附着生活种类的特殊器官;足丝腺分泌的产物;利用足丝附着于外物上生活;可重新分泌。

厣:腹足类独特的保护器官;由足部皮肤分泌而成;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象一个盖子,可将壳口封住;上面有核心部和生长纹。

(三)内脏块也称内脏团(囊)或“背部隆起”;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和消化腺等内脏器官;除某些腹足类外,皆左右对称(四)外套膜包被软体部分;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而成的薄膜;一般由内外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及少许肌纤维组成。

外套膜的结构:1、外褶2、外沟3、中褶4、内沟5、内褶6、内表皮7、生石灰上皮区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外套膜的功能:外表皮分泌贝壳; 有血管,能辅助呼吸; 控制水流出入体内; 感觉.外套膜的形状分为三类: 覆盖在体背部; 悬挂体两侧; 袋状包裹软体部.第一类:外套膜覆盖在体背部双神经类; 腹足类.第二类外套膜悬挂在体躯两侧双壳类独有;悬挂于内脏囊两侧;半透明状,边缘较厚;分为4种类型: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四孔型(1)简单型:两片外套膜仅在背部愈合;如扇贝、蚶、不等蛤、胡桃蛤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类的经济种类
(1)牡蛎:太平洋牡蛎,近江牡蛎,褶牡蛎,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
(2)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
(3)滩涂贝类:蛤仔,文蛤,丽文蛤,斧文蛤,缢蛏,竹蛏
(4)泥蚶:魁蚶,毛蚶
(5)扇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美丽日本明贝
(6)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副杂色鲍
1.双壳贝类生殖腺的构造
生殖腺的构造分为以下三部分
(1)滤泡:生殖腺末端在结缔组织中膨大形成,由生殖上皮构成,产生生殖细胞
(2)生殖管:分板状,管壁由县委上皮和生殖上皮构成,产生和运送生殖细胞。

(3)生殖输送管:许多生殖管汇聚而成的粗大导管,纤毛上皮构成,输送精卵,开口于泄殖肌
2.双壳贝类的外套膜构造,生理机能
(1)内部构造:左右两片,由外侧上皮,内侧上皮和中皮的结缔组织构成,外套膜二孔型,膜缘有一个愈着点,将外套膜分成两个孔进水孔和出水孔,鳃末端与愈着点相接,把外套腔分为进水腔和出水腔
(2)生理机能:生壳突起分裂禅城贝壳,感觉突起感觉作用,缘膜突起调节水流
3.贝壳的生长与外套膜
贝壳是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因此贝壳的形态随外套膜的形态而变化,角质层和棱柱层是由外套膜边缘所分泌的,所以能随贝壳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外表皮分泌的,所以随生长不断增加厚度
(1)小型种类的生长规律:第一年贝壳生长较快,以后生长极其缓慢,如褶牡蛎。

(2)大型种类的生长规律:固着若干年后能不断生长。

4.双壳贝类鳃的构造及其生理功能
(1)鳃位于鳃腔中,左右各一对鳃瓣,鳃瓣由上行板和下行板构成,下行板与上行板相接处有食物输送沟,外鳃瓣的上行板末端与外套膜内面相连,前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与内脏团相连,后部内鳃瓣上行板末端愈合形成WW 形。

(2)鳃于鳃丝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褶皱由9-12根鳃丝组成,鳃丝包括主鳃丝,移动鳃丝,普通鳃丝。

(3)鳃纤毛包括: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前纤毛形成水流输送食物,侧线毛连接鳃丝的作用,上前纤毛形成通过鳃的水流。

(4)呼吸作用与海水的溶解氧,水温和鳃纤毛运动有关。

5.什么是有效积温,种鲍促熟的方法?
(1)科学上把一定时期内某一界限温度以上日平均气温的累计值称为有效积温,有效积温能反应水产动物在生长发育期间对热量的要求。

(2)种鲍促熟一般采用升温的方法
A.促熟蓄养开始的时间:当蓄水温度12-20的时候,结合鲍的有效积温及生物学密度,使有效积温达到鲍的产卵有效
积温即1000度,以上即可
B.亲鲍的选择:大小在8-9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创伤,足肌活动敏锐,雌雄比例4:1,需要密度一般为20-25
个/m³
C.每天升温2℃,至20℃时,一般一次投饵为亲鲍总重量的20-30%
6.皱纹盘鲍的人工诱导产卵方法
(1)紫外照射海水法:照射剂量500-800mwh/L。

阴干一小时,傍晚开始,雌提前半小时,腹面向上,敷一层洁净纱布,放入产卵槽中,加入海水,隔一小时换一次,2h左右产卵。

机制:光分解产生活性氧,激活前列腺的某些酶,产生前列腺素。

(2)双氧水海水法:浓度5mmol/L,浸泡90分钟,阴干后放入23度的海水中待产约1小时产卵。

(3)活性炭过滤海水法:小颗粒活性炭做成滤水器,活性炭过滤层厚度40厘米以上,海水经活性炭过滤后注入产卵槽,水温23度,亲鲍经阴干后放入产卵槽,一小时换水一次2-4小时产卵
7.单倍体牡蛎的育苗
处理方法: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处理:浓度10-4mol/L,处理时间:壳顶后期幼虫,3浸泡三小时。

(2)颗粒固着基采苗:材料贝壳粉石英砂粒径:0.35-0.5mm 壳顶后期幼虫时,投入颗粒固着基采苗。

(3)脱基法采苗:采苗基:软质塑料板,挂沙装置:在软质塑料板上挂一层沙或贝壳粉,牡蛎苗长到1-2厘米时,轻轻使其从塑料板上脱落。

养殖方法:笼养,底播,吊养
8.牡蛎三倍体育苗
操作方法
(1)细胞松弛素b处理:浓度0.5-1.0μg/L 毒性强,不溶于水,溶于二甲亚矾,抑制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使染色体加倍。

倍化率80%以上。

(2)6-二甲基氯基嘌呤处理:浓度300-500μmol/L。

毒性小,水溶性,第一极体出现40%时处理,倍化率可达60%
以上
(3)咖啡因+温度处理:5-10mmol/L,抑制第一极体的出现,无毒无污染,易操作,倍化率80%左右。

(4)四倍体×二倍体
三倍体养殖特性:性腺发育比二倍体性腺发育差,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畜肉率高。

9.牡蛎生殖腺发育分期
I期:休止期,繁殖后软体部表面透明,内脏块色泽显露。

II期:增殖期,软体表初显白色,内脏块仍可见,生殖管叶脉状,生殖上皮开始发育,生殖原细胞数量增加。

III期:生长期,乳白色生殖腺遮盖大部分内脏块,生殖原细胞转化为母细胞
IV期:成熟期,生殖腺发达,覆盖全部内脏,软体不丰满,生殖管明显,精巢充满精子,卵巢充满卵子
V期:产卵排放期:生殖腺变薄,初显内脏,生殖管,生殖输送管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