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1、城市: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市内外个部门、个要素有几结合的大系统2、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3、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4、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5、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6、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7、永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8、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9、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10、邻里单位: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组成居住区的细胞11、用地指标:居住用地的指标主要由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和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组成12、服务半径:指各项设施所服务范围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13、城市综合交通: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13、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形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14、日照标准:是按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确定的1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住房之间,为保证后排住宅能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日照而必须保持的距离16、千人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17、千人分类指标:指每千名居民拥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18、容积率:容积率=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是一个反应单位用地面积上开发强度的指标19、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是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与用地布局ppt(共84页)
07.08.2019
6
07.08.2019
7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的影响; 2. 确定了城市的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3. 交通枢纽城市,直接影响城市的人口规模。
城市道路的功能: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 (2)为城市基础设施管道提供地下空间 (3)沿街建筑采光、通风,逃生通道 (4)城市开发的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构成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 (6)户外活动场所
07.08.2019
10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组 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07.08.2019
22
机动车道的宽度 = 所需车道数 × 一条车道的宽度
–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路缘:0.5米
–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 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 人行道的宽度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
–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 道路横断面类型 板
• 红线宽度的确定 07.08.2019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四块
性质、流量、形式
23
07.08.2019
24
(六)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 沿道路中心线纵向所作的垂直截面。
–道路纵断面形式
–波浪式、锯齿式
–道路坡度
• 机动车最大坡度
3%
• 非机动车坡度
2%
07.08.2019
25
四、停车场布置 (一)停车场规模
1.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理论部分一.道路交通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缺点,基本秩序(一)基本组织形式1.方格网式:(棋盘格式唐长安纽约)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1)棋盘式道路网:便于商业开发,城市用地,道路直线系数大。
形式:均与划分城市用地规划形式(2)棋盘+对角线道路网:加强棋盘式道路系统的对角线方向联系2.放射式:(华盛顿)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向心性规划,城市中心道路网密度大,愈到城市中心交通愈密集。
形式:依据城市交通,城市用地布局,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3.放射环形:(东京北京)利于中心城区与外围联系,以环形道路来改良放射形道路系统不足并疏散外来车辆对城市干扰。
缺点:街坊划分不规则,灵活性稍差,易引起中心地区交通过于集中,易引起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4.自由式:(青岛)未经规划组织。
形式:依据自然地形,交通,依据自然地形,交通,用规划性城市自然生长而成。
缺点: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划分不规则。
5.混合式:(成都)方格网+环形放射式:集合二者有点,但城市扩张后不易处理。
(二)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则基本原则: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速度(高效益、高效率)。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特点:高度、大型、远程化二.城市设计(一)定义:是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作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知道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二)城市设计基本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同时对应的将这种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2、现代城市含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的意义3、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有何特点?4、近代城市有何发展变化?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圈层式向外扩张;由于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城市的道路系统布局发生显著变化。
3)城市与环境:工业城市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5、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如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交通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某种趋同性。
6、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7、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恰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1)阴阳五行与勘舆学2)很多理论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3)夏朝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4)商代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早期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
商代盛行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城镇空间布局5)周代,中原地区结束了游牧生活,各方面大发展,兴建了丰、镐两京,修建洛邑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布局,召公和周公相土尝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6)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精选课件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精选课件
“汽车消费的春天来了” “车有行,必有停” “据专家估计,70%—80%的机动车都处于静 止状态”
需求——空间——城市用地 主要问题
车辆增 长过快
缺乏对停 车问题的 系统研究
问题根源
精选课件
2 停车场的特点
(1) 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 时段容量不足
(2) 不可运输性:表现在无法实行空间转移,如不能 把城市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精选课件
压缩中央分隔带开辟左转专用车道
精选课件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路面,各类车辆车辆均有专用通道通行。
精选课件
交通组织形式:双向不分离、机非分离 优点:消除了混合交通,提高了通行能力;有利于交
通安全、绿化、道路照明和市政工程管线的敷设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衔接性的教学改革思考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衔接性的教学改革思考孙智源,严海,杨洋(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100124)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的衔接性。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教学改革思考。
针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彭博等从教学素材、科研动态、专业案例等方面研究了教学改革问题[1];张媛媛等在教学改革中考虑了多课程的衔接特征[2]。
针对交通规划课程,姚荣涵等探索了问题驱动和案例主导融合的教案设计问题[3];马丹等探讨了实践教学法的地位与作用[4];陈茜等研究了课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的教学改革方法[5]。
本文作者分析了大数据给交通规划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适应新时期交通规划课程教学要求[6]。
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从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提出了考虑课程衔接性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一体化教学思考。
一、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一)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分析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必须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在从事高等教育专业教学时,必须坚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多规合一”“交通强国”给规划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问题分析1.教学衔接性有待进一步关注。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5版)所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本科生基础选修课,交通规划课程属于本科生基础必修课。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
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恩温(R. Unwin)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学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大纲2008—04-29 10:55《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考试科目,内容是关于城市与城市发展的知识,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城市规划体系的知识,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的知识,城市规划编制的知识,城市规划实施的知识。
1。
城市与城市发展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1。
1.1 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1。
1.2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城市的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和产业构成1.2。
1 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1。
2。
2 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2。
3 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
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1.3。
1 掌握城市化的含义1.3.2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3。
3 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4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1.4.1 熟悉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4.2 熟悉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2.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2.1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2.1。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1.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2.2 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2。
2.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2。
2。
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2.2。
3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2。
3 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2。
3.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2。
3.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2.3。
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3.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3.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3.1。
1 掌握城市规划的作用3。
1.2 掌握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3。
2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3.2.1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3。
2.2 掌握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概念3。
2。
3 掌握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基本概念3。
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3。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课设计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讲教师:***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2、讲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3、学时学分:共68 个学时, 4 个学分4、使用教材及教课参照书使用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2010 年 9 月第四版。
参照书目: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2008 年 9 月第三版。
2.《城市和地区规划》, [ 英 ]P ·霍尔主编,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 1985 。
3.《现代城市建设》,冯文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第一版社,1998 年 8 月。
5、查核方式:考试6、讲课的种类:采用讲解、分组议论、讲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课方法和手段。
7、教课目标:本课程包含城乡规划的基来源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等问题。
经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认识并掌握包含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系统、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家产、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种类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合用性评价、城乡地区规划、整体规划、控制性详尽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的学习供给更好的指导。
8、教课重点:( 1)城市与城市化(2)城市用地合用性评论(3)城市整体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5)城市居住区规划9、教课重点:(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居住区规划10、教课方法:讲堂讲解 +事例讲解 +讲堂示范画图11、教课手段:传统讲解 +多媒体讲解 +手绘示范12、教课内容:见各章节详细内容13、思虑题或作业练习:每章节课后部署14、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育方法:(1)教课理念更新:实行模块的、弹性的、多层次教育、打破传统看法和传统模式、传统内容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开设院系:风景园林学院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使用专业:城乡规划专业主讲教师:***1、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2、授课对象: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专业3、学时学分:共68个学时,4个学分4、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第四版。
参考书目:1.《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三版。
2.《城市和区域规划》,[英]P·霍尔主编,邹德慈、金经元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3.《现代城市建设》,冯文炯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8月。
5、考核方式:考试6、授课的类型:采用讲授、分组讨论、课堂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的:本课程包括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等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专业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辅导。
8、教学重点:(1)城市与城市化(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3)城市总体规划(4)城市道路设计(5)城市居住区规划9、教学重点:(1)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居住区规划10、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讲授+课堂示范绘图11、教学手段:传统讲授+多媒体讲授+手绘示范12、教学内容:见各章节具体内容13、思考题或作业练习:每章节课后布置14、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1)教学理念更新:实施模块的、弹性的、多层次教育、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模式、传统内容和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交通
二、 城市综合交通 1、城市交通的分类
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就是速度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 混合式
成都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方格 棋盘 式道 路网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环形放射 式道路网
• 3、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衔接的目的是方便联系,分离的目的是避免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的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扩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 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上海西藏中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交通组织示意图
§6-3 城市道路设计
一、 城市道路系统
• 1、城市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即是道路横断面范围内各种工程设施与街区的 沿街建筑的分界线。
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 化带、分隔带
不同于建筑红线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次干路 30—50米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2、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 方格网式 棋盘格式 唐长安、纽约
– 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 放射式
华盛顿
– 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 – 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
– 放射环形 东京、北京
以上二种形式的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1、道路横断面的概念: 指道路中心线方向的道路断面。即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
4、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1)旧城道路系统的措施
——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减少相互干扰 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通行能力 修建环形干道或开辟绕行干道,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
——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 人口与用地规模
3、交通运输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相关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6-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 城市道路系统 1 、相关概念
主干路 40—7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建议值
城市人口规模 (万人)
>200 50—200
<50
一级路
二级路
三级路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米)
(米)
(米)
40
50—60
40—50
40
50—60
35—45
40
40—50
30—40
四级级路 (支路) (米)
20—30
20—30 20—30
三、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交通运输位置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起到一定作用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 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 纽
2、交通运输能力及强度对城市规模的确定有重大 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 、 交通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1
、交通的一般概念
以生活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社会生活活动 生活必需的物的流动
人的社会活动
以工作为目的的人的流动
社会生产活动 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物的流动 信息的流动
交通是由人的社会活动而产生
2 、现代交通的发展 开凿运河
• 联系各功能用地 • 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 • 路网间距
主干路 600—1000米,次干路 300—500米, 支 路 200—300米
• 道路密度
道路线密度 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 道路面密度 国标:8—15%,国外:20%以上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
•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路系统也有不同的要求
(4)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 路系统规划的重点
(5)静态交通(包括公共交通停靠站、停车场等)也 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 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 1、城市道路系统相关概念 道路红线 建筑红线 干道网密度
工业过于集 中城市的一 隅,形成明 显的单向交 通
• 2、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主干路(30—45m)、次干路(25—40m)、 支路(12—15m)
除主干路外,其它道路又分为Ⅰ、Ⅱ、Ⅲ级,
• 3、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过境道路
交通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Leabharlann 旅游性道路自行车专用路
公共汽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
三、 城市道路系统的组织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1)城市道路 (2)城市道路系统 (3)城市道路网
2、城市道路交通的功能
(1)城市内部的交通载体 (2)城市四大功能之一 (3)城市的骨架 (4)城市避难的通道
3、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1)就其运输对象来说,分为客流和货流两大类 (2)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
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3)城市交通由于交通工具、运输方式的不同,对道
• 2、路面宽度
路幅宽度 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的宽度=所需要的车道数×一条车道的宽度 (一般为3.5m,快速车道为3.75—4m)
非直线系数(曲线系数):衡量道路长度是否合理的标准 =道路起始点间实际长度/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1 ( 一般在1.1—1.2之间,不得大于1.4)
•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