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118-综合课程趋势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研究
2024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2)
2024年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2024年的第二学期,作为小学教师,我意识到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我决定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本次个人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开展此项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三、研究内容与方案3.1 研究内容本次个人课题研究将聚焦于小学教育领域,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3.2 研究方案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我计划采取以下研究方案: 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当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2. 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不同小学的教学实践,探索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
3. 教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师的教学感受。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成果总结:根据研究结果,总结提出适用于小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4.1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2024年9月):文献综述,了解当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展。
•第二阶段(2024年10月):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优秀教师,了解其教学经验和策略。
•第三阶段(2024年11月):教学实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
•第四阶段(2024年12月):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第五阶段(2025年1月):成果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2篇)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小学教师,我深感自己需要深入研究一些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目前,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认知能力差,较难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兴趣缺乏;有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难以达到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我计划在2024年开展关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特点和优势;2.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建议,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二)研究内容1.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特点和优势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自主学习对小学生学习的优势。
2.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互助学习。
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建议,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课题申报模板:3338-小学科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教学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国家步入快速发展期,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培养出“创新性”的人才?这正是我们“教育人”当前应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从小养成会学习、爱思考、善探究、敢动手实践的好习惯,而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另外,《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学习基本理念也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实验为阵地、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校教研组就此提出了《小学科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我校兼职科学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出一个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和谐“生本”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为我国逐步成为创新性强国培育、储备人才。
2、课题界定科学实验课:科学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及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实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实验包括提出问题、构想假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
狭义实验只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组装实验模型和操作观察的环节。
实验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以下几种分类:(1)根据实验中量与质的关系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
(2)根据实验手段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实验。
(3)根据实验中自变量数量分为:单变量实验、双变量试验和多变量实验。
(4)根据实验条件的控制情况分为: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析因实验。
(5)根据实验中师生活动情况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独立实验。
(6)根据实验的目的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发现性实验。
根据以上科学实验课的不同分类,本课题中的科学实验课主要是指:根据实验条件的控制情况分类的对比实验、模拟实验和析因实验;还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分类的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发现性实验。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5篇中小学教育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中小学教育引言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小学教育的相关问题,包括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教师角色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代表,而现在的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学以纸质教材和黑板为主,而现在的教学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和问题解决等方法,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评价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五、加强师生交流中小学教育中,师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也应主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论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评价的关注、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师生交流的加强,我们可以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小学教育的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参考,通过对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问题的探讨,希望能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探析通用版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探析通用版一、培养卓越的小学教师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追求小学教师培养由传统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迅速转型为以本科高校培养为主,不仅是高校扩招的原因,也是小学教师培养的质的需求。
但是,在实践中,小学教师培养中问题不断,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教师培养实践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什么样的人似乎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师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教师培养的层次越来越高。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小学教师本科培养的模式,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成为高等学校一个发展势头迅猛、为数众多的专业。
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的实际,早在2006年,顾明远先生就曾指出:“近几年来师范教育的机构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
……这些改革的后果是什么呢?说得极端一些、激进一些,是削弱了师范教育体系,降低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
”[1]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并无多大改观。
为什么说在师范教育改革中“损失最大的是小学教师”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师范教育改革中优质的中师教育资源大量流失,而一些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不高,不能适应小学教育的需要。
关于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规格,在教育界几乎已成共识,小学教师应该是高素质的。
但是,人才培养实践中,在培养目标上,学术性和师范性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
现在人们逐渐在认识层面达成共识,即这两者可以兼容和共生,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特性包括: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两方面,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应该在这两方面进行构建,达成平衡,实现融通。
然而,高师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纷纷加盟小学教师培养的行列,这些学校中有许多原本以培养中学教师为己任,本身就有追求学术性、忽视师范性的顽症,加上对小学教育及小学教师培养工作不熟悉、准备不充分等原因,难以甚至不屑加强师范性目标的构建。
2024年学年度小学课题研究总结(2篇)
2024年学年度小学课题研究总结,本学年的研究课题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一年的研究工作,我深入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探索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此总结中,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研究背景和目标、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和启示。
一、研究背景和目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记忆,缺乏对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引导。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采用了教育教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验教学和观察记录等。
首先,我进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研究,了解了国内外在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然后,我设计了问卷调查,调查了小学生对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认识和需求。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实验教学,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并观察和记录了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果。
最后,我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一些有关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经验和教训。
三、研究结果和启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研究,我得出了以下几点研究结果和启示:1.关注兴趣和动机: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潜能。
2.提供创新的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提供一个积极、开放且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3.引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4.注重实践和实验: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实践和实验的产物。
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3篇)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选题的现实意义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
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作者:陈加智文章来源:南京市九龙小学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是当务之急。
但传统的培训主要依靠集中式培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偏差,不一定符合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不能有效地使学习和培训持续地进行,也不可能使全体教师都参与进去。
而教师的校本培训是一种集实践性、问题性、探究性与综合性为一体的培训方式,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引导教师不断地反思、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校本培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切实可行。
它能促使教师逐渐地把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反映到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提高教师落实和实施新课程的主要渠道和根本保证。
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长期性、针对性、开放性、一致性和主体性的特点,是以解决本校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
校本培训强调“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主要进行实践性、拓展性、演练性等培训。
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策略等都必须与本校情况一致,校本培训的内容完全来自于学校本身。
校本培训可使教师将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的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促使教、学、研一体化。
校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研过程的统一。
校本培训的目的明确,在于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剖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要让新课程实施者(教师)清楚新课程标准的意图、目标,参与新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积极探索新课程目标实现的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等,主要还要依靠学校的校本培训。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转化落地路径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转化落地路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一)当前背景1、课程标准: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
分科课程标准规定各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低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进一步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根据立德树人工作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印发的实施标准。
由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征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几种体现。
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课程构建【论文】
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课程构建摘要: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的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保障。
目前,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混乱、课程设置比例不协调、通识基础课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究其原因,与教育政策的影响、对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内涵的认识不足、“双专业教育”的困扰有关。
应采用明确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规范专业课程设置、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卓越全科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研究背景卓越教师培养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把卓越教师作为培养目标,同时要求小学教师应具备胜任多科教学和全科教学的素质。
为全面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教师〔2014〕5号),明确提出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的全科小学教师。
卓越全科小学教师的培养,需要依靠科学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来实现。
自2014年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在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仍然存在着课程结构比例不协调、课程数量与质量不一致、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课程内容脱离基础教育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质量。
因此,探讨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深化对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认识,还可以从实践上为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提供依据和借鉴。
二、卓越全科教师培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2015年河南省开始设立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试点,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试行)》,并要求各院校以此为依据,结合各地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培养方案。
为了解河南省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中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在河南省实施全科培养的院校中,对五所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河南省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将五所学校名称编号依次设为1~5,河南省制定的培养方案编号设为6)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一)培养目标定位混乱依据省教育厅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结合本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承担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五所院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小学教科研课题:实验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科学课题申报实验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学校周围巳成为XX投资的热土公司林立的软件科技园。
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推进狮山一小素质教育”成为狮山第一小学师生的共识。
在中央教科所的支持下,我校围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在学校中进行了《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
研究目标1、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科技活动,培养一些科技尖子生,创造出科技成果。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习惯。
3、使学校成为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型学校,用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形成学校教育的特色,成为南海小学的一个典型。
4、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的内容1、设立以科技活动,研究为目的的“科技园”基地,种植研究百种果树,百种中草药,本地农作物,以常规与创新品种为突出研究方向。
2、开展校园环境教育实践与研究,重点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开展气象天文观测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4、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5、计算机学习活动,学习制作科学网站。
6、土壤研究活动,学习改良土壤方法。
7、提高自然实验室管理水平。
8、科学课堂教改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教师科技意识的培训。
10、太阳能研究研究机构课题组长:罗彬声主持人:朱国树组员:黄寿其、刘创毅、叶志林、曹颖霞及本校各学科教师。
顾问:省教研室:韩玲中央教科所:郁波广东省自然学会会长:叶柄岑香港教育学院科学系:凌兆兴博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莫汉坤主任广东省土壤研究所:沈道英南海环保局:甘燕芬南海区地震局南海农科所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措施1、建立少年科学院,建立组织机构,落实人员,建立基地。
2、培训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技能。
3、落实活动经费,向镇财所申请科研经费及自筹经费。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学教学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思维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学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提升其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了解他们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何应对教育挑战,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探究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分析小学教师教育思想,了解其对学生教育的认知和态度。
3.研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深入了解他们的教育方法、策略和技巧。
4.总结小学教师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2)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分析和归纳;(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和比较研究;(4)小学教师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设计问卷用于调查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及其教育思想,获得可量化的数据;(2)进行小组座谈,深入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想法和实践情况;(3)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4)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下小学教师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了解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的状况,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深入了解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现并推广好的实践经验;(3)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4)总结小学教师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
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和意义(400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教育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转型。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因此,本课题计划旨在研究小学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400字)1. 研究目标:(1) 研究小学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2) 探索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3) 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2. 研究内容:(1) 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2)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3) 小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4) 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提升。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600字)1.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2) 实地调研法:走进一线小学,观察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实践;(3) 访谈法:采访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看法;(4) 教学实验法:通过实施教学实验,验证和评估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有效性。
2. 研究步骤:(1) 第一阶段: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小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2) 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和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3) 第三阶段:采访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看法;(4) 第四阶段:设计教学实验,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400字)1. 研究成果:(1) 研究报告: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介绍小学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2) 教学实践分享会:邀请教育专家和小学教师参加分享会,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2. 预期影响:(1) 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 推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3)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小学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小学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实践创新融合课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1.落实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一直以来,在中国学生发展中,最缺乏的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任务,更是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核心目标。
本课题就以整合品德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即OM)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基于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我校2006年就开展了OM,是武汉市介入此活动较早的学校,在OM开发与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4年9月,我校正式把OM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研究以OM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建设。
经过3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该课程正式命名为慧心课程,已成为附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课程教师主编的《OM任我行》一书,17年6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近5年,我校学生队伍参加全国OM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15年,学校选派一支学生队伍赴美国参加第36届世界OM比赛,荣获亚军。
3.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创造力的开发、动手实践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慧心课程的精髓。
它的实施,让附小学生热爱创新、热衷探究、善于合作。
这与我校“全人教育”理念,即“尊重人、信任人、成全人”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
慧心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开放的、综合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自信、爱上创造、健全人格。
本课题是慧心课程的深化研究,其开发与实施将会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4.弥补现有学校课程体系的局限性现有学校课程体系倾向是知识类、分科类的课程偏向较多,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
而实际上,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三种联系,即人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和自我的联系。
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范文2024年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计划: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面对这个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获取、评价、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而小学阶段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课题旨在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小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水平,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1.了解2024年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现状和问题;2.探索有效的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3.提出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指标,评估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了解2024年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现状和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在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当前信息素养水平的瓶颈。
2.探索有效的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基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研究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长参与等方面,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应用能力。
3.提出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指标建立适合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和监测的指标体系,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思维能力、道德意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通过定期测试和项目学习等方式,评估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四、预期成果和推广价值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提出一套有效的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为小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
通过有效的评价和监测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此外,本研究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阶段一(2024年9月-2024年12月)-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现状;-设计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行现场观察和访谈,进一步了解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2.阶段二(____年1月-____年4月)-分析且总结问卷调查和观察结果,确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参考相关研究和教育理论,探索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的中期进展。
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卓越发展策略探析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全科教师的专业卓越发展策略探析获奖科研报告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发展;卓越发展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实际和小学教育的综合性,推动了基础教育新课改对全科教师的需求。
教育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1]。
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但是小学全科教师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还不够强。
为此,专家学者们围绕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界定、专业发展路径等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在此,将结合讨论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全科教师专业卓越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说明。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界定小学全科教师不是指能胜任全部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课程的教师,而是指知识面相对较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小学教师。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小学全科教师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
例如,有学者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的,指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2]。
也有学者认为,全科教师是指“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的老师[3]。
结合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指能够胜任并擅长语文、数学、英语中的一科和任意二至三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
由此推断,大约2名教师即可承担小学一个班级的全部教学工作。
如此一来,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与班级学生相处,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学习习惯。
专业卓越发展是全科教师发展最理想的目标。
卓越即杰出的,卓越的小学全科教师在教学、班级管理、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比较突出,能够在条件艰苦的小学扎根下去。
这些教师不满足于既定状态,不管是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专业精神方面,都会不断要求自己向更高层次提升,向更高水平发展,能够保持全科教师的卓越性。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一、研究背景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石,也是我作为小学教师的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计划2024年的个人课题研究围绕小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展开,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
二、研究目标1.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把握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2.研究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深入了解小学教育评估的现状和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4.研究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小学课程改革。
5.探索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三、研究内容1.调研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通过查阅政策文件、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相关资料,掌握小学教育改革的最新进展,明确研究方向。
2.研究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小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深入了解小学教育评估的现状和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通过分析小学教育评估的现状和问题,研究现代评估理论和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推动小学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研究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小学课程改革。
通过研究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优化小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的策略,推动小学课程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探索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通过实地观察和学生访谈,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促进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生发展。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小学教育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2.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学校、观察实践课堂,了解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综合课程趋势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研究
综合课程趋势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综合课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 2014 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 [2014]5号) 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近年来,北京亦庄学校的“全课程”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在全国反响激烈,这种“综合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生态都被重构。
此外,“包班教学”、“跨学科整合”、“项目课程”、本土化PYP、中国特色的STEM课程、教育戏剧,各种新名词不断飘到我们耳边,各种教育创新展现了教育教学全新的面貌,小学课程全面综合化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从北京亦庄学校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实践来看,综合课程及其实施既避免了分科课程的种种弊端,也为儿童构建起一个关于世界的丰富的立体图视,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之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也呼之欲出。
除了北京、重庆,湖南、浙江、广西、河南等省市都已经率先开始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而湖北省这项工作相对滞后,因此,作为湖北省的高校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来探索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相关问题,以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湖北省小学“综合课程”的早日实施。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是在综合化课程趋势之下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核心素养、以及高校和小学如何培养全科教师等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和小学全科教师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下对“综合课程”、“小学全科教师”两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1.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形态,是将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进行整合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课题申报模板:3049-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政校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政校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1、培养落后地区农村学校全科教师,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地方亟需。
⑴ 国家中长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要求,需要大量义务教育阶段师资。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积极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
⑵ 国务院、湖北省政府出台支持乡村教师政策,为培养农村亟需的小学教师提供政策支持和形势利好。
2015年,国务院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随着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颁布,湖北省人民政府迅速响应,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拓宽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渠道,建立乡村教师奖扶机制,加强城乡教师编制管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补充和培养有了切实的政策保障。
⑶ 落后地区亟需大量合格师资补充乡村教师队伍。
以湖北×××为例,2015年春夏,×××人大组织人员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
小学学科育人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学科育人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学科育人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本文研究了小学阶段的学科育人课题,系统分析了学科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旨在为小学教育提供有效的教学和评估方法。
通过对小学学科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综合分析,找出促进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科育人课题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认识到学科育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对学科育人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2. 学科育人的目标学科育人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学科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学科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学科育人的内容学科育人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和体育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语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科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社会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艺术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体育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科育人的方法学科育人的教学方法应当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制教学和学科竞赛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制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竞赛能够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
5. 学科育人的评价体系学科育人的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课程趋势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研究一、问题的提出2014 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 [2014]5号) 提出,在未来小学卓越教师领域将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
近年来,北京亦庄学校的“全课程”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在全国反响激烈,这种“综合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关系、教育教学生态都被重构。
此外,“包班教学”、“跨学科整合”、“项目课程”、本土化PYP、中国特色的STEM课程、教育戏剧,各种新名词不断飘到我们耳边,各种教育创新展现了教育教学全新的面貌,小学课程全面综合化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从北京亦庄学校和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实践来看,综合课程及其实施既避免了分科课程的种种弊端,也为儿童构建起一个关于世界的丰富的立体图视,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之下,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也呼之欲出。
除了北京、重庆,湖南、浙江、广西、河南等省市都已经率先开始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实践,而湖北省这项工作相对滞后,因此,作为湖北省的高校教师,有必要也有责任来探索卓越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相关问题,以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湖北省小学“综合课程”的早日实施。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是在综合化课程趋势之下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核心素养、以及高校和小学如何培养全科教师等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和小学全科教师的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中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下对“综合课程”、“小学全科教师”两个关键概念进行界定。
1.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形态,是将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进行整合而成为一门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2.小学全科教师: 当前对“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上存在误区,以为全科教师的核心能力是可以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
本课题组认为全科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综合能力,是在具有广博的通识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1-2科专长,另有1-2科以上特长或兴趣,具备综合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学生身心发展指导能力,班级建设规划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小学教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内研究述评我国对小学全科教师的研究主要包括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全科教师的内涵,特质结构,培养模式和策略等方面。
1.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现行分科分方向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
第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第三、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是我国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顺应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
2.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一般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由具备相应资质教师的教育机构专门培养的,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
”朱纯洁、朱成科认为,认为,所谓小学全科教师就是能熟练掌握语、数、外、音、体、美等所有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多种教学能力和技巧,能自己独立完成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江净帆认为,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传统分科教师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具备相关通识、学科以及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和综合课程设计,以促进儿童知识、兴趣与人性整体启蒙的小学教师。
她指出全科教师不是追求科目上的全,而是以“全人理念”,“全景视角”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小学全科教师的特质和素养结构黄俊官认为,全科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教师的职业情愫、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健康的教师心理素质。
江净帆提出了全科教师的GSP能力标准,即通识能力、学科能力、专业能力。
王小芳认为,小学全科教师专业素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合理的教育信念、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的专业能力。
4.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模式肖其勇、张咏梅概括了重庆市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行的3+1模式,即大学四年有三年时间在高等学校完成全科课程学习,一年时间在地方教师研训机构指导下在基地学校见习、研习,在定向区县农村小学实习。
实施“3+1”全科性课程体系,即“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有机结合。
(二)国外研究述评1. 国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基于“小学教师是一种综合性职业理念”,一般不实行分科教学而采用小班制或包班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本科小学师资普遍采取全科培养方式。
美国在“博雅教育”的传统下,十分注重小学教师通识能力的养成,并明确提出初等教育教师以承担多学科教学为原则;法国认为小学教师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小学教师进行资格认定时要考查其多科教学的能力;英国小学教师是不分科的,要求能胜任全国统一课程中任一学科的教学;德国要求师范生必须掌握执教学科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能够从事小学综合理科或文科的教学工作;日本则要求小学教师在国语、数学、手工、体育、音乐等领域都要擅长。
2. 国外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英国教师职前专业培训主要有以下四类课程:一是教育理论课程,二是各科教学法,三是学科专业类课程,四是教学实习准备担任小学教师的人有一半时间在小学见习和实习。
美国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以及教育实习。
通识教育课程中已体现学科课程的广泛性,以数学与母语为基础,广泛涉猎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会给学生提供很大的选择空间,希望把小学教师培养成通才型人才。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源于现实需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倡导小学教师的全科化、跨学科化,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
实践证明,小学教师教育应该也必须全科化,这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
而我国对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存在误区,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问题的本土研究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为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指明方向,同时可以丰富小学师资培训的内容,使小学师资(特别是农村小学师资)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一、课题理论依据1.罗杰斯的“全人”教育理论。
罗杰斯的“全人”教育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教学的本质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他的思想为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罗杰斯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他认为,“全人”有如下特征:经验的开放性。
“全人”对任何经验都是开放的,不会拒绝和歪曲经验,而是采取接纳和包容的态度。
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全人”时刻对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和行为给予积极肯定。
人际关系和睦。
“全人”同他人高度协调,乐于给他们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
罗杰斯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人”,要进行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成长的教学,进行能够将单独经验融合到一起的有意义的学习。
同时,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要对学生提供真正的关注、尊重、接纳。
2. 霍华德•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 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美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他认为,人类应至少拥有8 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从课程、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上都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二、研究目标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概念,结合小学开展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分析当前不利于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环境因素,构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有效模式。
三、研究内容1.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
2.小学全科教师的核心素养。
3.适合小学全科教师发展的环境和机制4.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四、研究假设1.综合课程是我国小学课程未来的发展趋势,综合课程需要小学全科教师来开发和实施。
2.小学全科教师的核心素养在于能力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广博的通识知识基础上的综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力、小学生身心发展指导能力、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能力。
五、创新之处1.本课题不阈限于农村小学对全科教师需求的现实,而是站在未来小学课程综合化趋势对小学教师的能力要求的高度来研究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和核心素养。
2.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已经开展综合课程实践的学校经验,深入小学,在实际情境中定位全科教师所必须的核心素养,突破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认识误区。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本研究将从分析已有的资料入手,再进行实地考察和观摩,然后深入小学,把从实践经验出发作为重点,通过对小学开发和实施综合课程的全过程的细致分析,以及大量的案例中去探寻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提炼核心素养,设计培养路径。
二、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
三、技术路线开展现状调查,并结合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归纳和提炼,得出初步的结论,再根据已有理论,在借鉴、反思、完善的基础上提出本文观点。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研读文献,初步确立理论基础和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实地考察,入驻小学开始调研,收集案例。
第二阶段:写调查报告,对分工研究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一致的看法。
第三阶段:归纳、总结、撰文,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