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视距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视距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驾驶员的视野和反应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级道路对视距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道路级别对视距的要求。
首先,高速公路作为车辆通行速度较快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根据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中,视线高度不低于1.2米,水平距离不短于15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车辆和障碍物,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此外,高速公路的超车道视距要求更高,视距应达到200-300米以上,这是为了保证超车安全和过程的流畅。
其次,一般公路,也就是我们日常驾车经常行驶的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一般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视线高度不低于1.0米,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主要考虑到一般公路车速相对较低,车辆密度较大,路面交通流量也较大,因此对驾驶员的预见性和反应时间要求相对较低。
另外,山区道路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高。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曲线较多,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距要求比较严格。
根据规定,山区道路的水平视距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60米,并根据实际路况和视线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道路段,视距要求更高,一般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是因为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视距不足,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擦肩而过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建筑工地周围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建筑工地周围常常有临时围挡和机械设备等,这些都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地附近的道路上,对视距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视距不低于8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工地附近的障碍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各级道路对视距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不同道路级别的要求主要考虑到了车速、交通流量、路面条件等因素,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和车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三种视距标准
三种视距标准
1.视距标准的概述:视距是指观察者能够看清物体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安全参数。
视距标准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为保证交通安全,需要遵循的最小视距要求。
2. 三种视距标准:
(1) 直线视距标准:指在水平方向上,在道路最低点处,能够直接观察到一定距离的前方道路,以及借助于道路变化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能够清晰观察到的前方道路距离。
(2) 曲线视距标准:指曲线道路上的视距要求,包括切线视距、圆心角视距、道路横坡视距和侧向距离等。
(3) 停车场视距标准:指停车场内的视距要求,包括停车场出入口视距、停车位视距和行车道视距等。
3. 视距标准的应用:视距标准是道路交通设计和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环境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视距标准,并结合其他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 1 -。
视角和车距的关(综合)
视角和车距的关系一、左右视距:两轮位于雨刮结,左中右坡极限点(0.3m),右角轮膝下安全(0.4m),右镜中线后极限。
(一)左边视距:1、左轮位置判断:左雨刮器接点所对应的地面就是左轮的位置。
(左轮中心点);左轮在挡风玻璃左柱往右10-15cm位置;当车道左侧分道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左侧A柱大约20cm左右时,左侧车轮应该已经或即将压线。
2、车头左侧中点对应的地面线,离车20㎝左右。
3、车头前窗左角对应的地面线,离车60㎝。
4、从中窗看过去,能看到邻车的车轮中心,离邻车80㎝(二)右边视距:1、右轮位置判断(1)右雨刮器接点所对应的地面线(或车头中心点)就是右轮的位置(右轮的中心点)。
(2)、视线从车头中部看到的位置。
如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器盖中央位置重合时车辆就基本轧线了。
(3)、在车头盖板右边三分一处的相对地面。
(4)、右轮在挡风玻璃中心线往左5-10cm位置。
(5)、右雨刮器突起的结点与地面的重合点。
(6)、车盖前中心对正白线30厘米。
(7)、车头1/3处看路边(即路边在车头右起的1/3处)。
(8)、在驾驶位置看右后视镜,车轮离右面路边约为3厘米左右时最佳(实际约为30厘米)。
1(9)、看右侧反光镜里地面白线的位置,车右侧压着/过白线就可以了。
2、右喷水器所对应的地面线离车右边60㎝.3、沿右喷水器、车头看过去,能看到人的膝盖以下,距车右边30㎝,能看到邻车的保险杠上面,车距40㎝。
4、从雨刮器右边坡起处或坡叉处看过去,对应的物体边离车30㎝。
5、右边物体边,若超过前窗右角10㎝,则可能被右车头碰上,若超过车头中心线往左10㎝,则可能被右轮压上。
6、从右反光镜看右后面,若物体的内边,正好处于镜中间,物体离车身30㎝.二、前后视距:左镜下边5极限,轮膝可见为安全,后轮下眉地极限,车影多半不改道。
1、沿左反光镜外框下边看见的地面橫线,离车头20㎝。
2、沿左窗角5㎝处(左前窗角下部离圆弧处5㎝)看见的地面线,就是车头的位置。
行车视距名词解释
行车视距名词解释1. 引言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当前行驶速度下所能观察到前方路面的距离。
它是衡量驾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面和交通标志,可以提前做出反应,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行车视距进行解释和分析。
2. 行车视距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当前行驶速度下所能观察到前方路面的距离。
它由两部分组成:物理视距和停车视距。
2.1 物理视距物理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行驶条件下,能够清晰看到前方路面的最大距离。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驾驶员的视力、前方路面的条件和环境等。
根据驾驶员的视力和前方路面的条件,物理视距可以有所差异。
2.2 停车视距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行驶速度下能够观察到前方路面并安全停车的最大距离。
它是根据行驶速度和停车反应时间计算得出的。
停车视距的计算公式如下:停车视距 = 行驶速度× 停车反应时间其中,行驶速度以千米/小时为单位,停车反应时间以秒为单位。
通过计算停车视距,驾驶员可以提前判断是否需要停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影响行车视距的因素行车视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3.1 雨雾天气在雨雾天气下,行车视距会受到较大的限制。
雨水和雾气会降低驾驶员的物理视距,使其无法清晰地看到前方路面的情况。
因此,在雨雾天气下,驾驶员应该减慢车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2 道路条件道路条件也是影响行车视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道路上有大量的障碍物或弯道,驾驶员的视距会受到限制。
此外,道路的宽度和坡度也会对行车视距产生影响。
因此,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该根据道路条件调整车速,确保行车视距充足。
3.3 照明设施良好的照明设施可以提高行车视距。
在夜间或昏暗的条件下,驾驶员依靠车辆前照灯和路灯来观察前方路面。
如果照明设施不足或失效,行车视距将受到限制。
因此,驾驶员应该保持车辆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注意观察前方道路的情况。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指在道路上进行超车时,为了确保 安全,被超车驾驶员能够看到超车 车辆的距离。
行车视距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车辆类型
不同车型的驾驶员视线高 度和范围不同,对行车视 距产生影响。
道路状况
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 质量、能见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行车视距。
交通环境
交通流量、车速、其他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都会对行 车视距产生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
采用平缓的线形设计,减 少急弯和陡坡,以增加行 车视距。
交叉口设计
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设 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状, 以确保良好的行车视距。
交通标志和标线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高道路的可见度和清 晰度,有助于驾驶员判断 行车视距。
交通设施完善
照明设施
01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05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低事故风险
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观察道路情况,提前发现障 碍物或危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效率
行车视距良好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他们更加自 信地驾驶,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应时间,保障行,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行驶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交通流和采取措施保障行车视距。
紧急救援设施
03
合理布局紧急救援设施,如救援站、救援车辆等,以便在发生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保障行车视距。
安全驾驶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行车视距重要性的认 识。
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30 30
6 2.5 3.5
20 25
6 2.5 4.0
15 20
6 3.0 4.5
3、平面组合线形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成,三 个线形要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线形。
简单型曲线
简单型曲线——弯道由直线 与圆曲线组合,按直线-圆曲 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简单形组合曲线在ZY和YZ 点处有曲率突变点,对行车不 利。当半径较小时,该处线形 不顺适,一般限于四级公路采 用。在其它等级公路中,当平 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 省略缓和曲线后也可以构成简 单型。
2.6 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
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 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必要距离。
在道路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是确保行车安全、 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速,它 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过渡性曲线 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 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中所列。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公路等级 二
30
三
25
四
20
设计速度(km∕h)
主曲线最小半径(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超高横坡度(%)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最大纵坡(%)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 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如设分隔带、分道线、分隔桩,或设两 条分离的单车道。
行车视距和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成功案例的分享与启示
成功案例一
成功案例二
启示
某城市在一条交通繁忙的道路上实施 了路线平面设计优化方案,通过调整 道路线形和交叉口设计,有效缓解了 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行车安全。
在另一条存在视距问题的道路上,当 地政府采取了加强交通管理、设置视 线诱导设施等措施,显著提高了驾驶 员的视距和行车安全。
分析事故率、安全设施完备性等。
通行效率评估
检测交通流量、车速等指标。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舒适性评估
调查驾驶者对路线的满意度。
环境影响评估
评估对周边生态、噪声等影响。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01
优化建议
02
0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道路线形、宽度或标志标 线。
加强安全设施或增加交通监控设备。
04
调整交通信号灯控制逻辑,提高通行效率。
设计要素与流程
道路标志和标线
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交通安全设施
如护栏、减速带等。
设计要素与流程
现场勘查
了解道路地形、地质和 周边环境。
初步设计
根据需求和原则进行初 步路线规划。
详细设计
确定具体要素,绘制平 面设计图。
评估与调整
进行模拟或实地测试, 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设计成果的评估与优化
安全性评估
行车视距与路线平面设计的关
03
系
行车视距对路线平面设计的影响
01
02
03
确定道路宽度
行车视距的大小决定了道 路的宽度,视距越长,所 需的道路宽度越大。
确定交叉口间距
行车视距影响交叉口的间 距,视距越长,交叉口间 距可适当增大。
确定超高和横坡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
3.行车视距分类: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3)超车视距
平面上的视距问题 纵断面上的视距问题
2021/7/17
2
3.6.1 行车视距的计算
1.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 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Ls
'S)
Ls '
Rs R
Ls
LY
2021/7/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 ①圆曲线长LY>S: hRs(1cos2)
▪ ②曲线总长L>S>LY
h R s(1 c o 2 2 s ) (L s' l)si 2 n )(
arctL aS'n [1 {l (l )2]}
1.5(m) 2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 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2021/7/17
14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 ①曲线长L>视距S:
hR sR sc
o 2 sR s(1c
o)s 2
180 S Rs
用最大横净距法或视距包络图法检查曲线内侧的视点轨迹线处的视 距是否满足指标要求;
若不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则可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 全部障碍物或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提高行车视距和道 路安全。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的行车视距问题
问题描述
01
某城市道路由于两侧建筑物的遮挡,导致部分路段行车视距不
足,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02
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布局,增加视距,同时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如何通过改善行车视距提高交通安全
优化道路设计
合理规划车道宽度、道路线形和交通标志等 ,提高驾驶员的视距和感知能力。
改善照明条件
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防护栏,减少驾驶 员视线遮挡,提高行车视距。
增加绿化带和防护栏
合理布置路灯和加强照明,提高夜间和低能 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强化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执法和交通疏导,规范驾驶员行为 ,降低因超速、违规变道等行为导致的事故 风险。
诱导视距
01
定义
诱导视距是指通过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措施等手段,诱导驾驶员形成良
好的行车视距,提高行车安全性的距离。
02
影响因素
诱导视距受到道路线形、路面状况、交通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03
安全距离
在城市道路中,应合理设置诱导视距,通过优化道路设计、改善路面状
况、完善交通工程设施等措施,引导驾驶员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降低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目录
• 引言 • 行车视距的分类 • 影响行车视距的因素 •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 行车视距的检测与评估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行车视距的定义
01
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行驶过程 中,从眼睛到道路上最近障碍物 的视线距离。
02
行车视距和路线平面设计成果PPT课件
跳转到第一页
二、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 离。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S2 3
S '4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跳转到第一页
2.超车视距的构成: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速行驶距离S1
跳转到第一页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 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3.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 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当地形及其它原因 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 所列的低限值。 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 3min 的行驶时间里,提 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 于总长度的10%~30%,并均匀布置。
跳转到第一页
4.目高(视线高)与物高: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
跳转到第一页
一、停车视距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V S2 t2 3.6
( 3 )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 全距离S3: S3=15~100m
(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 的行驶距离S4:
第四章行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 (km/h)Βιβλιοθήκη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m) 110 75 40 30 20
会车视距(m) 220 150 80 60 40
超车视距(m) 550 350 200 150 100
三、公路视距的保证
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s0
• 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在 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如下图。
停车视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反应距离 s 1 ;②制动距离 s 2 ;
③安全距离 s 0
采用感觉时间为1.5s,制动反应时间取1.0s是较适当的。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 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从开始驶离 原车道之处起,至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并与对向来车保持 所必要安全距离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车视距
在一般双车道公路上行驶着各种不同速度的车辆,当快速车 追上慢速车以后,需要占用供对向汽车行驶的车道进行超车。 为了超车时的安全,司机必须能看到前面足够长度的车流空 隙,以便在相邻车道上没有出现对向驶来的汽车之前完成超 车而不阻碍被超汽车的行驶。这种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 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及货车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120
停车视距(m)
210
货车停车视距(m) 245
100
80
60
160
110
75
180
125
85
第2章 平面设计4s--视距习题
式中:
交通工程系
(2)曲线总长 )曲线总长L>S>L'
交通工程系
(3)曲线总长 )曲线总长L<S
交通工程系
(三)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超车(逆向行驶) 超车(逆向行驶)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交通工程系
3、超车视距的计算: 、超车视距的计算: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速行驶距离 1 )加速行驶距离S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 , 于是加速行驶 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S 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 1: V0 1 2 S1 = t1 + at 3.6 2 式中:V0——被超汽车的速度(km/h),较设计速度低 5~20km/h; ; t1——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s), 2.9~4.5S ; 加速时间 a——平均加速度 平均加速度(m/s2),0.6~0.66S。 平均加速度 。
交通工程系
二、视距计算
目高(视线高) 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 车为标准,采用1.2m。 车为标准,采用 。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一般取0 10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一般取0.10m (一)停车视距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 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2、停车视距构成:
3视距
尾随在慢车后面的快车司机往往在未看到前面的安全区段就开 始了超车作业,如果进入对向车道之后发现迎面有汽车开来而 超车距离不足时还来得及返回自己的车道。因此,对向汽车行 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就足够了。
V 2 2 V S4 t2 t2 3.6 3 3 3.6
2.3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 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 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 速,它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道路 平面上的暗弯(处于挖方路段的弯道和内侧有障 碍物的弯道)、纵断面上的凸形竖曲线以及下穿 式立体交叉的凹形竖曲线上都有可能存在视距不 足的问题。
S超 S1 S2 S3 S4
(1)加速行驶距离
V0 1 S1 t1 a t1 3.6 2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V t2 3 .6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S超 S1 S2 S3 S '4
特别困难时:
2 S 超 S 2 S 3 S '4 3
各级公路对视距的要求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其长度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的地段,可采用 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3. 二、三、四级公路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满足超 车视距“一般值”的超车路段。 当地形及其它原因 不得已时,超车视距长度可适当缩减,最短不应小于 所列的低限值。 在二、三级公路中,宜在 3min 的行驶时间里,提 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的超车路段。一般情况下,不小 于总长度的10%~30%,并均匀布置。
行车视距
二、行车视距标准
我国《标准》将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进行了计算和取值,并列表如下,设计中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设置了中间带,没有对向行车,也就不存在同一车道上会车问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有4个以上的行车道,而且划有分车道线,设有专门的超车道,也不存在到对向车道超车的问题。
2.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
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的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
行车视距的使用要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 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得的超车路段。
5.平曲线内侧设置的人工构造物,或平曲线内侧的挖方边坡妨碍视线,或中间带设置防眩设施时,应对视距予以检查与验算,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
道路交通名词解释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得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
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司机看到前方障碍物后,紧急、制动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所须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回头曲线:山区因地形地质条件自然展现困难时,为盘旋上下山需设置“回形针”形状的曲线,其圆心角接近或大于180度。
路拱:为防止雨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以及减少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路面常做成中间高并向两侧倾斜的拱线。
纵坡:道路中心线的纵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
在保证排水要求的条件下,设计中应尽可能采用较平缓的纵坡。
合成纵坡:在有超高的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作组成的矢量和。
路缘石:路面边缘与其他结构物分界处的标石。
路肩:公路或郊区道路上,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
视距三角形:最靠右侧的直行机动车与右侧横向道路上最靠中心线驶入的机动车在交叉口相遇的冲突点起,向后各退一个停车视距,将这两个视点和冲突点相连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道路服务水平:以道路上的运行速度和交通量与可通行能力之比综合反映道路的服务质量。
交织:行驶方向相同的两股或多股交通流,沿着相当长的路段,通过驾驶改换车道使交通流彼此穿插对方路径进行的交叉运行。
交织长度:可以使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互换一次车道,完成一次交织,在这个交织时间内车辆行驶的长度。
分岔点:交叉口内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行驶的地点。
交汇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
道路用地面积率:城市道路用地包括停车场用地的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为8%~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车视距
(第9讲)
教学内容:
1.
行车视距的概念 2. 行车视距的计算方法及标准 3. 行车视距的保证
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各级公路执行的行车视距的指标分别是什么?
2. 如何保证各级公路在平曲线内的行车视距?
3.6
行车视距
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2
1 l ( Ls 'S ) 2
Ls '
Rs Ls R
LY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①圆曲线长LY>S:
h Rs (1 cos ) 2
②曲线总长L>S>LY
) ( Ls 'l ) sin( ) 2 2 LS' l l arctan{ [1 ( ) 2 ]} 6 RS LS' LS' h Rs (1 cos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S2 3
' S S’S ’ 4 44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3. 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2)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加速行驶距离S1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 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S1:
(2)分道行驶: 二、三、四级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路段 ,若不能保证 2倍停车视距,则必须满足停车视距,同时必须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
如设分道线、分隔带、分隔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
补救措施:限速、设反光镜等
结
论
1. 各级公路执行的行车视距的指标: 高速、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回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2倍停车视 距,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地段,可 采用停车视距。 具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 视距要求的超车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可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 视距的路段。 2. 保证各级公路在平曲线内的行车视距的方法: 确定行车视距指标; 用最大横净距法或视距包络图法检查曲线内侧的视点轨迹线处的视 距是否满足指标要求; 若不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则可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 全部障碍物或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在满足停车视距的路段,也可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如设分道 线、分隔带、分隔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等。
2
LY
1 l ( Ls 'S ) 2
Ls '
Rs Ls R
L'
③曲线总长L<S:
h Rs (1 cos
arctan
LS ' 6 RS
2 0
2
) Ls ' sin( ) 2
S L' sin 2 2
2. 视距包络图法 视距包络图就是在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上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的视距
3. 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 距要求的超车路段。其他双车道公路可根据情况间隔设置具有超车视距 的路段。
4.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 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5. 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
①加速行驶距离S1: S1
V0 1 2 t1 at1 3.6 2
t1=2.9~4.5s
②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S 2
V t2 3.6
t2=9.3~10.4s
③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3: S3=15~60m ④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S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 3.行车视距分类: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3)超车视距
平面上的视距问题
纵断面上的视距问题
3.6.1 行车视距的计算
1.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 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
S L' sin 2 2
180
式中: L’——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L'
Rs
Rs L R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①圆曲线长LY>S:
h Rs (1 cos ) 2
②曲线总长L>S>LY
) ( Ls 'l ) sin( ) 2 2 LS' l l arctan{ [1 ( ) 2 ]} 6 RS LS' LS' h Rs (1 cos
S1
V0 1 2 t1 at1 3.6 2
式中:V0——被超汽车的速度(km/h),较设计速度低10~20km/h; t1——加速时间(s), t1=2.9~4.5s; a——平均加速度(m/s2)。
3. 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2)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驾驶员视点位置: 视线高度:1.2m B 1.5(m) 平面位置: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 2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 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①曲线长L>视距S: h Rs Rs cos Rs (1 cos ) 2 2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S2 3
' S S’S ’ 4 44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3.6.2 行车视距标准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
2. 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应不小于 停车视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措施 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
走的距离。
KV 2 SZ 254 ( i )
忽略了滚动阻力系数f
(3)安全距离:5~10m
V· t V2 (5~10) 停车视距: ST S1 S Z S 0 3.6 254( i )
2. 会车视距
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
3.6.3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②视距包络曲线法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最大横净距法 1. 最大横净距法 (1)基本概念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 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S
h B
A
3.6.3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②视距包络曲线法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最大横净距法 1. 最大横净距法 (1)基本概念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 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视线高度:1.2m B 平面位置: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 2 1.5(m)
BB .5 (m) 1 1.5 (m) B/2-1.5 22 1.5m b
1.2
路面加宽
3.6.3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②视距包络曲线法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最大横净距法 1. 最大横净距法 (1)基本概念 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 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构成:
(1)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 (2)制动距离:双向车辆
(3)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
会车视距SH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
3. 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2)超车视距的构成: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②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
Z1
Z2 Z3
3. 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①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②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
线,视距线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外边缘线作为清除障碍的界限的方法。
横净距
3. 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①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3. 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①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S1
V t 3.6
3.6.1 行车视距的计算
1.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 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 (1)反应距离S1: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经过判断决定采 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 的距离。 V S1 t 3.6 (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