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比较研究

摘要:面对发展迅疾、变化纷繁的时代潮流,中西设计艺术文化在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和融合,他们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展现出新的面貌,显示出新的生机。如何更准确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从几千年中西平面设计发展的历程中抽出中西方平面设计的精神内涵,寻找到平面设计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不仅是当今平面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代平面设计发展所面临的中心问题。所以说对中西平面设计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做出客观的论述对当代的平面设计艺术的创作实践同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比较;审美理念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61-01

一、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概述

设计是社会经济、科技、生活的晴雨表,它既不能超越其上,也不可能处于其外,它一直被困在经济、科技和生活的时代列车上。社会发展的进步的历史也是设计发展成长的历史。

当代平面设计从早期插图样式的唯美风,到现代主义设计强调机器美学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进入后现代以来的德国“视觉诗人”、日本平面设计兴起……平面设计的发展清晰地显示了内在的作品结构与外在系统的互动关系,但与这种实践相并行的认识并未能在这两者之间获得有序的发展。

二、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的共同性

视觉传达作品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希望通过平面设计元素来达到视觉的传达产生心里的一种重要的作用。中西方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采用的形式大都相同,例如文字的采用,图形、色彩等等。比如绿色意味和平、平静、春意盎然、勃勃生机这在东西方文化视觉传达作品中的应用相似,这些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元素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世界,也给予我们的生活世界以源源不断的意义之流。

平面设计作品中表现形式非常重要,在中西方视觉传达作品中,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对图形的表现运用也各不相同,西方平面设计作品中更注重画面视觉张力的表现,中国的视觉传达作品则喜欢“心境”的传达。如1986年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为纪念汽车诞生100周年,英国图形设计大师艾伦·弗莱彻在设计中将“100”进行了形象的调整和变化,以“○○”构成放大的圆圈,形成轮胎的图像。西方设计师巧妙运用图形符号直观明确的意谓,两个圆形在此具有了更多的符号意义,譬如深邃的眼神,现代的速度,时代节奏和风格等。

如果说西方设计师注重的是图形张力的表现而中国设计师也更注重挖掘图形符号的深层含义去更好的表现作品所要传达的意义,例如陈楠的《装饰》杂志封面设计就是挖掘传统图像深层次意义并进行有效设计表达的优秀之作。中国当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

要方面就是要广泛深入中国传统的图像系统,通过图像的符号构成形成当代设计创新和语义的表达。

平面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色彩的设计,色彩表现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品信息的有效传达。中西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考虑色彩语义所传达的宗教、文化、审美等可能涉及各种心理感受不同,因为由此带来的后果也不同。在中国古代,蓝色象征着不朽,但同时传统艺术中的蓝脸不是鬼怪神灵,就是理想破灭而自杀的文曲星。汉语原本没有具体的字词表示蓝色,而是用“青”来指从深灰到蓝到绿的各种颜色,中国的古代青花瓷即是如此,同时也指在油灯下苦读的学子们的清贫生活。在西方,蓝色意味着信仰。在欧洲,浪漫主义者心中的“蓝色花朵”暗示精神上的最大灵感。世间色彩万千种,每一种都在历史的变迁中,烙上了各种象征的印迹。

三、中西方当代平面设计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西方艺术设计文化方面运用出色的要提到设计师靳埭强,他将中国的传统图像运用在设计中,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刺的现代社会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设计出自己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他在国际上也获得许多赞许的声誉。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表达方面有着特殊的理解和创新。如他的亚洲艺术节系列海报,就是利用传统资源而创造出的多个富有民俗风格的形象,比如第三届亚洲艺术节的海报通过对于东亚四国艺人的经典化妆的组合而成的面谱图形形成意义表达,第十届亚

洲艺术节把各种演绎器具融入中国传统的七巧板中,构成了具有亚洲典型文化意味符号图像。

在中西方文化国际化的交流中,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相容的地方也必然有冲突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开化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而西方国家很早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些文化差异的不同在设计领域也会产生冲突的地方。

论中西方文化势力如何嬗变,中西方艺术设计文化的交流历史始终是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输入与输出相随相伴的历史。如何既吸收西方文化中积极的元素又能保持中国文化精深的方面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中西艺术比较[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2]李砚祖.设计之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