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dac4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b.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前言在大班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抽象总结和探究思考等能力十分重要。
本次教学活动特别设计了以种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植技巧,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之一;•让学生观察、描绘、归纳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培养学生认识植物中的种子存储了下一代需要的遗传信息;•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寻找种子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校园中植物的种子,让学生亲手摘下来,并初步观察其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收纳盒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按照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分类思维的能力。
2. 观察种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如种皮的表面、颜色、硬度等。
接着,再从种子内部观察,看看是否能看到小芽、种脊之类的内部结构,这要求学生细心、耐心地观察。
观察完毕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写入笔记本,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3. 种子萌发实验老师准备好纸或化学织物、水和透明塑料袋,让学生先将纸或化学织物放入塑料袋中,加上一些水,然后将已经观察好的种子放入袋子里,将其尽可能地紧密封口,然后将塑料袋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每天观察一遍,记录种子在什么时候开始萌发。
4. 种子知识探究让学生自学种子的分类、特征和种植方法等基础知识,让他们互相分享他们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能力。
5. 实地种植活动将提前培育好的小苗分配到每组的学生手中,让他们一起在校园里种植,按照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管理活动,了解种植技巧。
此外,也可以在校园里建立一个小型的菜园,让学生体验耕种、贴近大自然的同时,培养他们责任心和承担能力。
教学反思专注学生思维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通过亲手寻找、观察和品尝等方法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植物,深层次地体验每一样自然的质感、特征和表现形式,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让孩子们认识自然、发现、探究和理解自然的重要机会。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dc64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c.png)
一、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丰富,但部分知识点对幼儿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更多实例和图片来辅助讲解。
2.今后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增加幼儿的回答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
-带领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出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例题讲解(10分钟)
-展示各种种子,讲解种子的外形、特点及分类方法。
-播放科普视频,让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3.随堂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种子分类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引导幼儿发现种子的细节。
1.针对性:作业题目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找出其种子。
2.实际操作性:作业应具备实际操作性,让幼儿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反思:教师应针对课堂教学的不足和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
2.种子分类方法:引导幼儿按照外形、大小、颜色等标准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种子与植物关系:通过科普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分享自己见过的种子,增加他们对种子的亲切感。
三、教学效果
1.幼儿对种子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在种子与植物关系的理解上,仍有待加强。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961f37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2.png)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具体内容为“找种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幼儿将认识种子的外形、特点及作用,学会辨别不同植物的种子,并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独立完成寻找种子的任务。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辨别不同植物的种子。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图片、PPT等。
2. 学具:小篮子、小铲子、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讲解种子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篮子和一些植物的种子。
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这些种子,并引导幼儿学会辨别不同植物的种子。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植物种子。
要求: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家中寻找植物的种子,并将找到的种子画在画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种子的认识仍然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种子概念的讲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种子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种子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辨别不同植物的种子。
2. 教学过程:随堂练习中,幼儿寻找种子的活动。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答案的详细性和实践性。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ee96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b.png)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不同种子的种类。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不同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种类。
难点: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各种种子(如黄豆、绿豆、红豆、玉米等)。
2. 教具准备:种子图片、种子标本、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2. 观察种子:教师发放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描述种子: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种子外形特征。
4. 种子分类:教师引导幼儿将种子按照外形特征进行分类。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种子的外形特征以及分类结果。
五、作业设计:1. 观察记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种子,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亲子活动:和家长一起查找其他种子的图片,了解更多的种子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种子时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价幼儿对种子外形特征的描述准确性。
3. 评价幼儿在种子分类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对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子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种子的知识。
3. 开展种子艺术创作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用种子进行装饰画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种子、观察种子外形特征。
2. 第二课时:种子分类、总结种子外形特征。
3. 第三课时:种子种植活动、观察种子生长过程。
十、教学资源开发:1. 制作种子标本,供幼儿观察和触摸。
2. 收集各种种子图片,制作教具。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82ec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8.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围绕“找种子”展开。
通过观察、探索,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外形、种类,以及种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知道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
2. 学会观察、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种类,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探究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种子的外形、种类和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种子,并理解种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种子(如花生、豆类、玉米等)、放大镜、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
2. 学具:画纸、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寻找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引导幼儿思考植物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种子,让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节。
教师讲解种子的作用,通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种种子进行观察,描述种子的外形和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观察和描述种子。
4. 小结与讨论(10分钟)针对种子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种子,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种子2. 内容:种子的外形:圆形、椭圆形、长形等种子的种类:豆类、花生、玉米等种子的作用:植物生长的起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种子,并描述它的外形和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花生种子,它外形是椭圆形,颜色是红棕色,表面有很多小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环节,让幼儿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adabc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4.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找种子》含反思!设计思路一次,孩子们在吃间点香蕉的时候,蔡玺昆小朋友问我:“于老师,香蕉里的这些小黑点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香蕉的种子,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吃一边找种子在哪里。
这时陈文臻又问我:“于老师,昨天我妈妈在炒茄子的时候,我看见里面也有一些小点,那是不是茄子的种子。
”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兴致立刻膨胀了起来,见此情况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到幼儿园,一起寻找种子,于是“找种子”的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2、盘子若干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
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种子在哪里》含反思(17篇)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种子在哪里》含反思(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53a2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d.png)
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种子在哪里》含反思(17篇)篇1: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种子在哪里》含反思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种子在哪里》含反思活动目标:1.探索并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和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于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稻子、苹果、向日葵、花生等图片、2、各种种子的ppt经验准备:认识一些植物的种子。
活动过程:一、导入激发孩子寻找种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记录表猜想有没有种子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
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
(发记录表)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三、探索“种子在哪里”1. 向日葵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2. 探索苹果的种子(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
幼儿说完看ppt3.花生的种子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老师总结:我们发现很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在不同的部位。
有的长在肉里,有的长在花心,有的长在壳里。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0922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d.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植物》第四章第一节《找种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能够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不同植物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种子的基本概念,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并描述常见植物的种子。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白纸、彩笔等。
幼儿准备:小书包、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
接着提问:“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呢?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讲解种子知识(5分钟)介绍种子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让幼儿了解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是传播和繁殖的重要途径。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通过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细节,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和比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植物的种子和观察记录表。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记录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种子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找种子2. 内容:种子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不同种子的特点观察和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它们的种子,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种子,描述其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户外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
通过植物生长实验,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b1f0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大自然》第五章节,活动主题是“找种子”。
本章节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发现种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类种子(如黄豆、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生长过程图片、种子生长视频、种子分类卡片等。
学具:放大镜、小铲子、盆栽、水、纸巾、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发对种子的兴趣。
2. 种子认知:展示各类种子,让幼儿观察、触摸、闻味,认识种子的外观特征和基本属性。
3. 种子分类:发放种子分类卡片,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种子特征的认识。
4. 种子观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探讨种子生长的条件。
5. 种子实验:分组进行种子实验,观察种子在水、土壤、光照等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6. 种子记录:鼓励幼儿用纸巾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记录和表达能力。
7. 种子生长视频:观看种子生长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
8. 课后拓展: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种子,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分享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板书设计1. 种子外观特征2. 种子结构3. 种子生长条件4. 种子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种子,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分享种子的生长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036807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c.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为“找种子”。
通过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使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掌握种子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种子的特征,能够区分不同植物的种子。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图片、PPT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小篮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的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2)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种子,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的种子长什么样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讲解种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
(2)通过PPT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小篮子和记录表。
(2)让幼儿在植物园内寻找种子,并记录下来。
4. 小组分享(10分钟)(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找到的种子。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种子的不同特点。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找种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找种子2. 内容:(1)种子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
(2)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附近的植物种子,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组织小组活动时,部分幼儿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2e911a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5.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找种子”活动。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了解种子的概念、形态及作用,掌握简单的种子分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子的概念,了解种子的形态及作用。
2. 学会简单的种子分类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植物生长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种子的概念、形态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种子、放大镜、图片、PPT等。
学具:小篮子、小盘子、标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园内寻找植物,观察植物上的种子。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找到的种子,讨论种子的形状、颜色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的图片,讲解种子的概念、形态及作用。
通过PPT展示,讲解简单的种子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不同种类的种子。
幼儿根据刚刚学到的分类方法,尝试对种子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讨论种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找种子2. 内容:种子的概念、形态及作用种子分类方法常见的种子类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至少三种不同的种子,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对种子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幼儿能积极参与,分组讨论,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我们将带领幼儿种植种子,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种子的分类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寻找种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后续活动的衔接。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https://img.taocdn.com/s3/m/a3af49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和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种子的基本知识:形状、大小、颜色、来源等。
2. 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 实地寻找和识别不同种类的种子。
教学准备:1. 各种种子样本(如豆类、谷物、果实等)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幼儿园内的植物或者附近的公园作为实地寻找种子的场所。
3. 小篮子和放大镜等工具供幼儿使用。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故事、歌曲或者视频等形式引入“种子”的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展示各种种子样本,讲解种子的基本知识和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 实地探索:带领幼儿在幼儿园或公园中寻找种子,引导他们观察并尝试识别不同的种子。
4. 分享与讨论:组织幼儿分享他们找到的种子,讨论它们的特性和可能来自哪种植物。
教学延伸:1. 种植活动:让幼儿选择他们找到的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
2. 创作活动:利用找到的种子进行艺术创作,如制作种子画等。
教学总结:回顾本次科学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强调种子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对种子知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种植和创作活动,评估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可以设计简单的问卷或者面试,了解幼儿对种子和植物生长的理解和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031fe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5.png)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三节《种子的奥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探索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理解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种子、种子结构图、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传播方式和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实物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记录在记录本上。
4. 学生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结构和传播方式。
5.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种子粘贴画,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基本结构2. 种子的传播方式3. 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记录种子的形状、颜色和传播方式。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内容包括种子图片、结构描述、传播方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种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对种子粘贴画的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种子生长日记”活动,让学生观察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https://img.taocdn.com/s3/m/7580135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c.png)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大班学生开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找种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概念和生长过程;•掌握种子生长的基本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一段短视频或是使用图片,让学生了解种子的概念和种子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如何生长的。
2.了解种子生长的规律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思考种子具有哪些发芽生长的条件,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3.实验设计根据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项种子发芽实验,给予学生必要的实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
4.数据记录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记录数据,并针对实验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的规律。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分析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并叮嘱学生要珍惜自然、尊重自然,同时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学生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和发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够。
针对这一情况,后续的教学需要加强对实验设计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同时也能更好地分析实验结果。
此外,在学生对于种子的生长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过程中,也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育价值。
科学种子教案大班7篇
![科学种子教案大班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ff55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7.png)
科学种子教案大班7篇优秀的教案是提高老师课堂效率和感染力的前提,为了课堂的完整和好玩,老师们抓紧写份具体的教案吧,范文社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科学种子教案大班7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科学种子教案大班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究种子神秘的爱好。
2、引导幼儿在熟悉各种种子的基础上,了解种子的生长和作用。
3、鼓舞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进展幼儿的观看、分析力量、动手力量。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活动预备:1、收集各种种子(黄豆、绿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2、苹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个、白纸、木棍、水3、种子生长图、音乐磁带4、食物“豆浆”一袋活动过程:一、嬉戏环节1、问好:嘿!小伴侣好,我是李老师。
今日一起来到才智屋,我们的口号是:“才智树下才智果,才智树下你和我,才智树下做嬉戏,欢乐多又多。
2、嬉戏“公鸡头、母鸡头”二、引导幼儿观看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1、秋天,兔妈妈收获了很多的豆宝宝,它想请你们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们是什么豆宝宝?长得什么样?有什么不同?(幼儿观看种子)2、提问:请你把你的发觉告知大家?这些豆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3、问:“这些豆子都是一样吗?那些地方不一样?4、除了你们发觉的xx不同,还有哪些是不同的?5、师小结:我们刚才说的豆宝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种子,它们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外形不同,很好玩。
三、了解种子的生长1、说了种子的特征,你猜猜种子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幼儿猜想)2、谁说说你知道书上的种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3、谁说说你知道泥土里的种子有哪些?(花生、土豆)4、谁说说你知道藏在果实里的种子有哪些?(苹果、梨子、石榴)5、究竟种子怎么长大的呢?(师出示种子生长图,幼儿叙述)6、师小结:种子是种在地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又长出新的种子的,真惊奇。
幼儿园大班《找种子》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找种子》科学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727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1.png)
幼儿园大班《找种子》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本科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认识种子的特征和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科学
探究精神,并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种子(多种类,如豆类、水果种子等)
•放大镜
•水平底盘
•盆子
•水
•砂土
•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1.观察种子的外观
–让幼儿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外观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细节,并比较不同种子的差异。
2.实地观察种子的生长
–在水平底盘上放置一层湿润的砂土,种植几颗不同种子。
–让幼儿参与浇水、观察每天种子生长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3.讨论种子的功能
–引导幼儿思考种子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种子能长成植物。
–通过与幼儿互动讨论,帮助幼儿理解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4.总结
–结束活动后,让幼儿回顾整个观察实验的过程,总结种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鼓励幼儿表达对种子和植物生长的认识和想法。
活动延伸
•观察不同季节的种子,比较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带领幼儿参观植物园或种子展,增加实际体验。
总结
通过本次《找种子》科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认识种子的外观特征和生长过程,还能培养自然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拓展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愿幼儿在这样的科学活动中茁壮成长!。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76214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0.png)
5.总结归纳:教师根据讨论结果,总结种子的基本特征,加深幼儿对种子的认识。
6.游戏环节:通过“找种子”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重实践性,让幼儿观察身边的植物,找一找它们的种子,并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在“找种子”活动中,重点在于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难点则是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以便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种子的知识。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本次活动中,教具包括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图片、视频等,用以辅助教学。学具则包括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方便幼儿记录观察结果。教师需确保教具与学具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经验。
5.注重拓展延伸,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1.讲解种子知识时,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亲切有趣,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在提问和讨论环节,注意语速适中,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和回答时间。
二、时间分配
1.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环节,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幼儿注意力分散。
2.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edb69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6.png)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式。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种子样品、放大镜、操作卡片、种子拼图等。
2. 环境:宽敞的教室,适合幼儿操作和观察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等部分,并演示种子拼图,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3. 观察与操作:幼儿分组观察不同的种子样品,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并完成种子拼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互动环节:幼儿相互分享观察到的种子特点,讨论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里的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并拍照记录。
2. 课后延伸:教师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种子,了解种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种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分析幼儿在操作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种子学习的情况和兴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种子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和户外寻找种子的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https://img.taocdn.com/s3/m/49e4ac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9.png)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种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来源与功能;2.掌握种子的形态特征;3.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4.愉悦学习,培养社交能力。
二、教学准备1.种子样本和实物;2.签到册和笔;3.站立桌椅。
三、教学过程1. 签到环节老师把签到册递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姓名找到自己的名字并在旁边签到,同时老师借机提问:“我们今天的教学主题是什么?”2. 导入环节老师挑选一些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种子,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让孩子们观察每一个样本,联系发现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
同时,老师会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这些种子是哪里来的?”,“种子有什么用处?”3. 活动环节老师给每个孩子一颗小小的玫瑰花种子,让孩子们观察它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让他们想象它最后的样子。
接着,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以下四个活动:(1)比大小老师在白板上制作一个类似于量杯的图形,让孩子们把自己手中的玫瑰花种子放入不同的刻度处,然后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较。
(2)计数老师让孩子们用计数牌,将小组内所有的玫瑰花种子数数,比较大小。
(3)观察变化在一张相同的图片上,老师模拟使用不同的土地条件,给玫瑰花施不同的肥料,让小组讨论如果使用不同的肥料,本来很小的玫瑰花种子会不会快速地变大。
(4)归纳整理老师将观察的结果整理成表格,然后让孩子们各自动手将玫瑰花种子种在打好的土中,然后,再通过对比各种种子的生长史迹,归纳总结自己的观察到结论,对比自己的认知与实际情况。
4. 总结环节当表格填完后,老师可以询问孩子们在观察中最大的变化和感受是什么,是否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发现,并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观察自然、实践探究、发现新知、共享贡献。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课的教学,我认为孩子们在自然界观察和探究方面,得到了相对比较全面的锻炼。
同时,孩子们通过“比大小、计数、观察变化、归纳整理”四个方式处理玫瑰花种子,培养了他们对生长的基本理解和结论分析能力。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8c5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2.png)
《找种子》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知道种子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图片、种子分类卡片、放大镜、塑料袋、记录表格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种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 基本环节:a. 展示各种植物种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b.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特点。
c. 出示种子分类卡片,让幼儿按照种子的特点进行分类。
d.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引导他们说出分类的依据。
3. 巩固环节:通过游戏、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种子特点的认识。
4. 总结环节: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
五、作业设计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种子的变化。
2. 课后延伸: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种子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展示各种植物种子,让幼儿直观地认识种子。
2. 运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3. 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采用家园共育法,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评估幼儿对种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家园评价: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
大班科学活动:找种子
来源:山东省蓬莱市委于红娟
【设计思路】
一次,孩子们在吃间点香蕉的时候,蔡玺昆小朋友问我:“于老师,香蕉里的这些小黑点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香蕉的种子,其他孩子们听到后特别感兴趣,他们一边吃一边找种子在哪里。
这时陈文臻又问我:“于老师,昨天我妈妈在炒茄子的时候,我看见里面也有一些小点,那是不是茄子的种子。
”听了问题后,孩子们的兴致立刻膨胀了起来,见此情况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发动孩子从家里带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到,一起寻找种子,于是“找种子”的活动便产生了。
【活动目标】
1、培养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的学习兴趣
鼓励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
同时提醒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
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
引导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动口动脑,既培养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的实际经验,调动多感官参与,鼓励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地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至于在“分组找种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既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地发展。
整个活动的气氛随思维的活跃而活跃起来。
孩子们是在玩中找,找中学,议中学,想中学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