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认知过程——注意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招教 笔试 解读类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的教材解析 孙健 原创 20121229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的教材解析孙健心理学的第二章《认知过程》是教综心理学模块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章节。
虽然总体而言,在教育综合试卷上“心理学”所占分值一般并不很高,但是考察到有关认知过程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却并不少见。
《认知过程》一方面是心理学的重点,另一方面,它还是心理学的难点。
在当代心理学发展中,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欣欣向荣,这样的繁荣景象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但反过来也为我们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增加了难度。
认知过程是个体内部的认识活动过程,因此颇为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另一方面,认知过程的知识点考察非常琐碎,知识点庞杂,难以构成体系,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漏知识点,同时也为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知识脉络设置了困难。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对本章内容给予充分重视。
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首先,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本节知识很少有考到让考生默写概念或罗列知识点的记忆性题目,而大多数题目都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不要求学生记忆书上干巴的学术性定义,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的生动的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划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相对比较庞杂,因此,学生难以构建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这会导致学生很容易遗忘一些知识点,往往学了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心理学第一章中对心理现象的分类解析,在本章的每一节内容开始之前都与之搭建桥梁,把所有细碎的知识点都装在一个整体的知识之塔里面。
事实上,认知过程的五个阶段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过程。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遗忘,此外,还能凸显教师的知识权威,也能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完善的成就体验。
在认知过程这一章中,每个层级的知识点都相应地有其在教学活动的应用。
出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这些应用性的问题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作为重点进行考核,很有可能以简答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概念&特点1.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名词解释2.特点:(1)指向性;(2)集中性。
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领神会”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指向就不会有集中,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3.调节&监督……。
★(三)注意的分类……简答题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以后注意。
1.无意注意(1)概念: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a.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 b.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当时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
2.有意注意(1)概念: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保持。
b.合理组织教学;c.对兴趣的依从性;d.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两种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
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概念: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
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二、注意的品质……简答题(一)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感觉知觉注意
体育运动中的触觉
有些球类项目要求运动 员熟悉“球性”,这在 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运动 员的触觉敏感性。
篮球、手球运动员体 现在手掌和手指皮肤 上,足球运动员体现 在脚背和脚内侧上。
皮肤触觉敏感性仅仅 是基础,要经过长期 专项训练才能发展起 这种专项能力。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动觉是对身体个部位的
第二章 人的认知过程
P23
人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思维→记忆 注意是所有认知活动伴随的状态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P23
P
第二节 记忆
第三节 思维
第一节 感觉、知觉、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过程 P23 二、感觉 三、知觉 四、注意
一、什么是认知
感觉
Feeling
知觉
Perception
感觉反应事物的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 个别属性和特性。 及相互间的关系
二、感觉
(二)视觉、触压觉、动觉和平衡觉
视觉对球类运动员具 有重要意义。
球、对方队员、己方队 员适中不停地运动,要 准确地观察这些空间、 方位和距离上的变化情 况,才有可能建立正确 的行动定向。
二、感觉
体育运动中的视觉
优秀篮球运动员的闪光 临界融合频率值高于一 般运动员和普通人。
该数值的高低反映了 视觉对光刺激在时间 变化上的分辨能力, 该值越高,表明视觉 敏度越高。
记忆
Memory
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 的心理过程就是记忆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 进行的行为上。
思维
Thought
运用头脑中已有的 知识经验去间接地、 概括认识事物,揭 示事物的本质及其 内在的联系和规律, 这就是思维。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概论第2章意识和注意
睡眠、白日梦、做梦; 冥想、催眠引起的意识改变; 由药物、酒精引起的意识改变。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意识的内涵
意识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迷。迄今为止,对 意识尚无令人满意的定义。 从心理状态看——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 注意集中。 从心理内容看——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 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周围环境的觉知,对 往事的回忆…… 从行为水平上——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 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产生: 麦斯麦, 动物磁性(1774) 布雷德, hypnosis 或hypnotism (1842)
整理课件
二、催眠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①主动性反应降低; ②注意窄化; ③旧记忆还原; ④错觉与幻觉; ⑤暗示接受性增高; ⑥角色扮演; ⑦催眠中经验失忆。
整理课件
二、催眠
催眠感受性(易受催眠者特征): ①平时喜欢沉思幻想,经常做情节生动的 白日梦; ②想象力丰富; 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不易 为外界刺激分心; ④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⑤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希望从催眠中 获得新鲜的意识经验; ⑥有过意识分离的经历。
能动性 人们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刺激,有时候人们可 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 东西,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幻觉——对不存在 事物的知觉)。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总之,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们可以 有限度地超越外部信息的内容,在其范围之 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但不可过分强调意 识的这一特性。
整理课件
第二章 感知与注意
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 3.语言直观(言语直观) • 语言直观是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形 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 提高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优点:灵活、经济、方便。
图二
图一 图三
二、知觉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 客观因素:(选择题) (1)刺激物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 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 择知觉。 (3)对象的活动性: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 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 (4)刺激的新颖性、奇特性等。
三、注意
• 3.注意的功能 • (1)选择功能 • 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 的影响,避开其他与之竞争的各种影响。 • 由于注意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才能正确指向和 反映客观事物。 • (2)整合的功能 • 研究表明,人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的加工整合作用, 往往发生在注意状态下。 • 个别信息特征输入既可在注意状态,也可在前意识 状态;但对信息对象的整合加工作用只能在注意状 态下发生。
二、知觉
• 主观因素:(选择题)
(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 (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
(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知觉 定势等。
二、知觉
• 2.知觉的理解性 •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 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 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 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 程。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02
创造适宜环境
减少干扰和刺激,如降低噪音 、减少视觉干扰等,有助于提 高注意力和意识水平。
03
分解任务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步 骤,逐一完成,有助于保持注 意力和意识。
04
定期休息
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注意力 和意识,提高后续任务的完成 效率。
避免注意分散和意识模糊的策略
减少多任务处理
尽量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免分散注意 力和降低意识水平。
02
03
选择性注意
人们往往只能同时注意有 限的信息,注意的选择性 使得意识能够聚焦于特定 的刺激或任务。
注意的分配
在多项任务中,注意资源 的分配决定了哪些任务能 够进入意识层面,得到优 先处理。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持续性影响意识对 刺激的持续关注和深入加 工,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意 识体验。
意识对注意的调控
间窗口。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
注意的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具有选择性,即在 同一时间内我们只能注意到有限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语 义特征以及任务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2
意识的有限性
双任务范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意识加工 具有有限性。当两个任务都需要意识加 工时,被试者的表现会受到显著影响。 这表明意识加工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 要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分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二
一位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他通过保持冷静、专注 和意识清晰,逐一解决了问题,并成功地将企业带向了成功之路。
03
案例三
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意识,以便迅速做出
反应和调整。他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成功地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
意识和注意思维导图
第二章 意识和注意意识概念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认知过程)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内)与外界环境(外)的变化意识是一种觉知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人类特有人类心理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意识·心理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意识具有能动性和调节性意识的状态/分类可控制性意识状态最清晰、最集中自动化意识状态熟练白日梦意识状态分心、开小差睡眠状态注意基本停止、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从高到低注意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无特定的反映内容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与起点,同时又伴随着各项心理活动进行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伴随着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心理特征注意可由外部事物引发,也可以由内部刺激引发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的必备条件注意的特点指向性(方向特点)选择双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选首选)集中性(强度特点)紧张度、强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指向性保持功能≈集中性调节与监督功能最重要的功能选保洁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的出现耳:侧耳倾听目:注目凝视思考+回忆:若有所思、眼神发呆动作:配合各种运算、操作无关运动的停止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不会出现呼吸运动的变化一般:轻缓、均匀有节奏高度:屏息静气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产生条件客观对比(=差异)强度新颖活动变化对强心动主观直接兴趣(儿童看动画片)主观期待(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需要、心境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产生条件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依从对兴趣(间接兴趣)的依从对人格(意志)的依从对活动组织的依从对过去经验的依从牧区人火锅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产生条件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由间接兴趣转化而来)熟练和系统化注意的分类(二)选择性注意≈指向性、选择;≥2种选择双耳分听实验鸡尾酒会实验持续性注意≈时间长、稳定学生上课45分钟认真听讲医生几个小时做手术分配性注意≈同时,一边···一边···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瞬间+数量(一目十行)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怼人质注意的稳定性广义:一个活动(≥2个对象)/狭义:一个对象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活动的目的和任务主体的精神状态神经系统的强度怼姨人精神相关联分散/分心可避免起伏/动摇不可避免(发令枪)注意的分配同时≥2种对象(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的两项活动至少有一项高度熟练同时进行的两项活动必须有内在关联注意的转移不同时≥两种对象影响因素新的注意对象的吸引力原有注意(旧)的集中程度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灵活性)信(新)就(旧)信神区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分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vs注意的分配题目中若有“服从于······总任务”-----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题目中若有···任务的要求-----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一边听课,一边听音乐(分散)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音乐(分配)相互统一、不可分割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教学环境:安静、空气、光线、桌椅、教师服饰······教学内容:新颖、科学、系统教学形式:教具(直观)、教态(自然)、教学语言(抑扬顿挫)有意注意培养间接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分心超前控制(教师课前···)提问控制信号控制表扬/批评控制多选题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无意注意vs有意注意讲本节课学习要求(有意)启发式提问,生动讲解(无意)重难点讲解(有意)多变方式,学生练习/讨论(无意)提问:若是因为学生分心而提问---无意注意;若是学生没有分心---有意注意课堂顺序从前到后有手(有意注意---手段)无形(无意注意---形式)意识vs注意区别概念内涵不同注意:动词-----心理活动/心理动作意识:名词-----心理内容/心理体验功能不同注意提供了一种机制,决定意识联系可控制性意识状态注意集中,意识清晰自动化意识状态注意很少,意识参与很少白日梦状态注意较少,意识内容不断变化睡眠状态注意基本停止,无意识状态注意两大理论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全/无衰减理论强/弱=意义重大/意义不重要(别人喊自己名字---强)认知理论认知资源有限理论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同(看电影---少;做高数---多)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机制是灵活的,受人们控制的双加工理论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大量练习后可能转化为自动加工(≈注意的分配)(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风景)。
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名词解释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
(p19)2、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p2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颖性;(2)人本身的特点:人的需要、兴趣;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
3、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p32)填空选择(p20):1、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案例分析: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p25)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3)规范学生行为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言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方法二、感知的含义(p27)1、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三、知觉的特性(p28)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1)接近规律。
空间位置较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2)相似规律。
具有某些相似特性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3)闭合规律。
对于一些并不闭合的刺激图形,人们往往根据经验将它们知觉成闭合的图形。
(4)连续规律。
具有连续性特点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
自考00471认知心理精讲知识考点汇总
总论第二章注意第三章感觉第四章知觉第五章记忆第六章第七章思维第八章概念第九章第十章言语总论内容1.2.3.知识点1:认知心理的范围和意义1认知心理感觉知觉低级形式;记忆高级形式。
知识点1:认知心理的范围和意义1注意认知的高级形式依赖于认知的低级形式,它又反过来调节和影响着低级形式。
知识点1:认知心理的范围和意义2、认知心理的意义知识点2:认知心理的实质1不论是认知心理还是个性心理;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找到源泉。
大闹天宫这幅图景知识点2:认知心理的实质2,映。
知识点2:认知心理的实质2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也会有不同的反映,其原因就在于此。
,,-,这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关;是否全神贯注、认真听教师讲课有关;也和是否认真完成作业有关。
知识点2:认知心理的实质2这就是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人的心理实质知识点3:个性倾向性对认知心理的影响个性倾向性有别于系统,又有联系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知识点3:个性倾向性对认知心理的影响人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积极活动者。
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内部世界实现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
知识点3:个性倾向性对认知心理的影响例如茅以升,,,....出于发展我国交通事业的需求,为了壮大我国的国威和对外国人的嘲笑与讽刺的蔑视在社会、人民的要求和个人的强烈愿望与情感的驱使下,孜孜不倦地攻读,精通了祖国桥梁建筑史,掌握了有关桥梁建筑的渊博知识,冲破了被帝国主义把持的中国建桥大权,在他亲自设计和指挥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建成了当时最现代化大桥知识点4:认知心理的意识性提出是否研究意识问题。
创始人冯德创立的“构造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他把意识叫做“直接经验“构造主义”的基本内容。
20美国的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意识是不能观察到的,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其任务在于揭露S-R(刺激反应),;知识点4:认知心理的意识性片面性。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了解)
• 或许大家可以试着 描述下这些水果。
感
♪ 感觉的概念
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外部事物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
♪ 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的基本特性
适应; 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 发展与补偿; 感 觉后像
回 顾
• 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又 包括哪些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
想象等 •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 • • • • 感觉 (了解) 知觉 (熟悉) 记忆 (掌握) 注意 (掌握) 思维 (熟悉) 想象与创造
二、心理的本质
• 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 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人的意 识 2.从个体发育来看: (1)人出生后,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2)“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低级 的感觉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4.临床观察发现:任何脑部位损伤,产生生理
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震荡后的顺行
性遗忘);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临床观察中
发现一个病人30年内,仅能发一个音而不能说话, 病人去世后经尸检见病人左半球额叶第三额回上有 一个鸡蛋大的损伤,得出左半球参与言语控制的结 论,并将该病症称为“运动性失语”
• 想象的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 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 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问: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三、注意的种类
注意是伴随心理过程出现的,离开了 具体的心理活动,注意就无从产生。
如:注意(看)黑板、注意(思考)这个问题
一切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
荀子:“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
侧而耳不闻。”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 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 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维持功能 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强 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3.调节、监督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
(三)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
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
配。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以 上达到动作自动化(熟练)程度,只有一种是 不熟悉的。 2、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 系。
★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通道,用同 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 做到注意的分配。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及其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四、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及其特点
注意 (attention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心理活动有 选择地反映一定 的对象
人的心理活动在 特定的对象上保 持并深入下去
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注意与其它心理活动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
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在1/10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
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注意范围的大小,随着活动的任务
不同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改 变。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
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在实际需要的时候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
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
所代替;后者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
受到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而使注意离开需
要注意的对象。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 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以及引起 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
注意的起伏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长时间地保 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 和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 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总
是指向于同一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
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是活动
的总方向始终不变。
• 注意的稳定时间和长短与年龄有关 • 一般5—7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 约15分钟;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 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儿童每次 注意稳定的时间约25分钟;12岁以后 的人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30分钟。
9
46
69
88
37 23 74 92 56 2
注意转移的训练
1 8 1 8 9 1 8 9 0 9 9 7 9 0 7 6 9 9 6 3 8 9 3 9 7‥ ‥ 8‥ ‥ 9‥ ‥ 2‥ ‥
讨论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 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 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 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 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 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 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林老师专 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 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 上课。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 室。 请你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评判一下林老师 的公开课是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 感觉统合失调原因 专家指出,关键因孩子的成长空间相对狭窄, 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大幅度减少。学龄儿童大多 只在家与书桌前的小天地中,每天重复着起床、 洗漱、吃饭、上学,放学、自习、上床睡觉, 生活过于单调乏味。他们所接受的感觉刺激不 外是爸妈的督促、老师的讲授、课间短暂的活 动、自习时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有的大城市的 调查发现,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 失调竟达30%以上。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充分锻 炼,依赖性强,独自生活能力其实很差,一旦 遭遇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幸等特殊情况,他们的 心理更容易失衡,严重的心理失衡反过来又削 弱感觉统合能力。过分开发孩子的某一种能力, 也会不同程度地排挤其他能力的提高。家长强 加给孩子学习任务,或放纵孩子偏科,都将造 成感觉统合失调。
• 四种治理办法 1、让孩子走出小书房,走入小伙伴之中,让 孩子走出孤独与乏味,从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 强化各类感觉统合能力。 • 2、凡孩子可以做好或学习做好的事情都让他 们自己做,以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劳动 兴趣与综合心理素质。 • 3、让孩子定期参加活动,包括各类体育活动, 对平衡等感觉统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将 促进各个统合能力的提高。 • 4、美、日等国家早已兴起了游戏治疗法。走 独木桥、跳沙坑、捉迷藏、丢手绢、赛跑等对 提高各种感觉统合能力都十分有效。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是注意?它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二、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 条件是什么? 三、什么是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四、简述注意的品质。 五、解释下列心理现象: 1、注意的起伏 2、分心(注意的分散) 3、有意后注意
谢谢!
补充:感觉统合失调
• 感觉统合失调定义 即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并不能 很好地组合,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使认知能力与适应能 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时间长了,这种不和谐运作 与所产生的低能表现必然导致心理障碍。感觉统合失调一般 分为5种。 (1) 视觉统合失调:常发生读书跳行,翻书错页,抄错题目 或丢三落四等。学习成绩持久低下,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 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给人的印象是这样 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刚讲过的就没记住。孩子对自己的能 力产生怀疑,可能厌学逃学。 • (3) 触觉统合失调:经常害怕受惊扰,常躁动不安,瞻前顾 后,连洗头也十分恐惧。 • (4) 平衡统合失调:分不清左右使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将 袜子穿翻,写字时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等。长久的 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 • (5) 本体统合失调:常表现走路顺拐,唱歌跑调,读英语时 结巴等,会使孩子对这些课丧失信心。
质。
注意广度测试 请你100个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数字 来,如果你能在30~40秒内找到,那就属于 优等;如果你用了40~90秒钟,那就算“一 般”;如果你在2~3分钟才找到,那你就应 该 说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了。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
27
5
98
41
79
95
8
14
70
76
13
81
61
59
6
48
80
93
99
28
20
86
96
7
34
42
62
11
50
82
3
85
68
38
16
87
78
24
39
47
63
35 17 83 25
32
58 64 73 36
77
18 53 84 55
51
43 1 90 65
71
26 72 44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75 15 89 0
52
30 54 66 45
4
67 10 91 29
人本身的状态
1) 需要和兴趣
2) 情绪状态
(二) 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有意
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分 散。
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2)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3)
(4)
实际操作和智力活动相结合
注意
(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一)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自觉性较差,保持时间较短,但人在无意 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三) 有意后注意
有明确的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无意注意、有意 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
践中紧密联系、协同作
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
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
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