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与功能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1. 引言1.1 引言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
教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都能传达信息和情感,起到了言语无法达到的作用。
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言语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文中,将探讨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种类、运用技巧、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说明其效果。
对于教师如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也将进行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希望本文能为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中有效运用非言语行为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2. 正文2.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眼神可以直接传递情感和态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的意图。
教师的肢体语言和动作也可以增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声音的变化、语调的抑扬顿挫也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还可以传递出自信和专业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
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非言语行为的种类非言语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姿势、表情、眼神、声音、空间等方式来传达信息。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非言语行为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韩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拒绝”立场表达策略研究
韩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拒绝”立场表达策略研究本文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对韩国来华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关于“拒绝”立场表达策略发展情况进行考察。
结果显示,在“拒绝”立场的表达策略方面,初级阶段韩国学生的组合策略与高级学生有明显差距,与中国学生也有很大差距。
到了中级阶段,组合策略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渐接近中国学生水平。
到高级阶段,直接策略进一步减少。
这说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国学生的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组合策略分布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
标签:“拒绝” 立场策略交际能力一、引言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要真正习得汉语,除了掌握语法和词汇系统以外,还要能够根据特定的情景、不同的交际对象得体地使用汉语,提高第二语言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生活交际中,学习者经常要表达“拒绝”立场,如何准确、恰当地选择“拒绝策略”是关键。
本文聚焦韩国来华留学生汉语“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发展,调查了韩国初、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拒绝”策略的使用状况,并以此分析韩国留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情况。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第一,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呈现怎样的关系?不同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不同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的“拒绝”立场表达策略与汉语母语者是否有差异?“拒绝”立场表达能力是否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越来越接近汉语母语者?二、研究设计(一)拒绝立场表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1.“拒绝”的界定拒绝是出现在其他言语行为(邀请、提供、请求、建议等)之后,与对方的意愿相违背的一种言语行为。
拒绝行为不能单独出现,一定是出现在其他言语行为之后,与前面的行为一起构成一个会话结构中的相邻对。
20世纪80年代,Beebe 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对请求、邀请、提供、建议四种言语行为进行拒绝。
这四种言语行为被称为“拒绝引发行为” 。
Brown&Ixvinson(1987:62)认为,拒绝是本质上威胁请求者面子的面子威胁行为。
言语交际中的拒绝策略
山西煤炭管理 Leabharlann 4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己的意思,既礼貌又照顾对方的面子。以下几种间接拒绝 策略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2.2.1 道歉: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常用到的方 式,当你拒绝别人时,经常会用“对不起”,“实在抱歉”“真 不好意思”等这些道歉用语,这样让人容易接受,就能达到 很好的拒绝效果,例如:
A:May I borrow your book? B:I am terribly sorry,I need it now,… 2.2.2 感谢:所谓感谢就是在拒绝别人之前,首先向 对方表示感谢。如当别人向你发出邀请时,而你不接受他 的邀请,在拒绝之前首先要诚挚的感谢对方,这样既显的 有礼貌又不伤面子。 如:A:Come to my home for a dinner this weekend,will
常乐意的,但是由于其他原因没法实现,这样能显示出你 的无奈,使拒绝不让人感到尴尬。
如:A:咱们去逛街去吧! B:逛街!我可想去了,可是我没法去啊,有一大堆作业
1 拒绝策略的影响因素:拒绝策略受到不同的年龄、 亲密程度、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等的影响。比如我们的交 际对象是年龄小的,家人等,我们拒绝的方式就可以比较 直接点,也不会伤到面子,造成尴尬;但是如果我们的对象 是长者,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比如教师,老板等,这时 我们就要间接拒绝,寻求适当的表达技巧,既有礼貌又充 分照顾交际双方的面子。
拒绝策略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当需要拒绝对方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拒绝策略委婉含蓄地表达真实意图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以上提到的这些拒绝策略就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引发对方的心理不舒适感甚至不满也不会伤及到交际双方面子最终创建一个和谐的谈话氛围这样对我们生活及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
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一、本文概述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基本形式,然而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拒绝言语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是指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出于某种原因或动机,直接或间接地否定、拒绝或反对对方提出的要求、建议、意见或请求等。
这种行为可能引发交流双方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交流中断。
因此,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人际交流的本质,还能为有效应对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其在社会交流中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情境下拒绝言语行为的案例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动因。
本文还将探讨应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包括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缓冲策略和回避策略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
通过对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的系统分析,本文旨在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处理拒绝言语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也期望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二、拒绝言语行为的分类拒绝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其形式和策略多种多样。
根据拒绝的程度、方式和目的,我们可以将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拒绝:这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拒绝方式。
它通常不绕弯子,直接表达不愿意或不能执行对方的要求或提议。
例如,“对不起,我不能帮你完成这个任务”或“谢谢你的邀请,但我不能参加”。
委婉拒绝:这种拒绝方式更为含蓄,尽量避免直接冲突或伤害对方的感情。
它可能通过提出某种理由或借口来拒绝对方,如“我真的很想帮你,但我现在真的很忙”。
推迟拒绝:有时,我们可能暂时不能直接拒绝对方,而是选择先暂时接受,再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拒绝。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处理那些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考虑或研究的请求。
转移拒绝:这种方式是将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人身上,以避免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请求。
例如,“我觉得你可能更适合找张三帮忙”。
建议性拒绝:这种拒绝方式不仅拒绝对方的要求,还提出替代性的建议或解决方案。
对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对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分析
呼永利;王钏昆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22()20
【摘要】“拒绝”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且普遍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冲突性质的“威胁面子的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是一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脆弱的表现,因此,如何拒绝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6名山西省某所高校英语专业的在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旨在分析中国高校研究生拒绝类言语行为的使用。
研究发现,中国高校研究生一般会采取的拒绝言语行为有三种:直接拒绝,间接拒绝,虚假拒绝;另外发现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会影响中国高校研究生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哪种拒绝类言语行为。
【总页数】3页(P77-78)
【作者】呼永利;王钏昆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0
【相关文献】
1.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表层策略分析
2.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使用制约因素分析
3.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及东南亚华裔留学生习得情况分析
4.汉语拒绝类言语行为
与性别关系之研究——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5.言语行为理论下汉语邀请类假拒绝的语用失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 2) 哦, 是吗? ( 3) 唉, 有些事情只是说说罢了, 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好了。 3.缓和词。缓和词用来缓和拒绝语气, 减轻对对方的面子 伤害。汉语拒绝中的缓和词表达是十分丰富的。在直接拒绝 时, 汉语中常常用“啊”、“呀”和“吧”等来缓和语气。 ( 1) 不用啦! 谢谢你的建议。 ( 2) 不用吧! ( 3) 不行呀! ( 4) 恐怕不行啊! 我只有1000元了, 还是为下学期攒的学费。 4.感谢语。常 用 于 拒 绝 对 方 的 邀 请 或 提 供 的 帮 助 , 如 “谢 谢 ”、“谢 谢 你 的 美 意 ”、“谢 谢 你 的 好 意 ”、“谢 谢 ”、“多 谢 ”、“谢 谢 你 了 ”。 例 如 : ( 1) 谢谢你的建议。我还想再考虑一下。 ( 2) 谢谢。我带了钱的。 5.道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非常抱歉”等, 以期求 得到对方的谅解。如: ( 1) 真对不起。我也没有那么多钱, 要不我给家里讲一下, 让他们借给你, 你看行吗? ( 2) 非常抱歉, 我现在有事。 6.加 强 词 。 加 强 词 用 来 加 强 语 气 , 加 强 真 实 性 以 表 明 诚 意 , 如 “真 的 、的 确 、非 常 、确 实 ”; 还 可 以 加 强 程 度 , 如 “很 、非 常 、十 分 ”等 。 例 如 ( 1) 不好意思, 本人能力十分有限, 真的很想帮忙呢。 ( 2) 对不起, 我非常想去, 可是今天要加班。 ( 3) 很感谢你的建议。 7.模糊语。模糊语常常是对话语内容做出猜测, 表示不确 定 , 或 只 是 主 观 上 认 为 , 使 原 本 肯 定 的 语 气 趋 向 缓 和 , 如 “可 能 、恐 怕 、不 一 定 、谁 知 道 、估 计 、好 像 、听 说 、据 说 、我 想 、我 认 为 、我 觉 得 ”等 。 ( 1) 恐怕不行啊! 不过你放心, 我会尽力帮忙。 ( 2) 今晚我可能有事。 ( 二) 句法手段 1.重复请求的语言, 也可能是只部分重复。Davidson(1987) 和 王 爱 华 ( 2001) 认 为 , 拒 绝 者 重 复 请 求 者 的 部 分 话 语 有 几 个 功能: 第一, 当某人没有准备时, 用以争取时间。第二, 用来表 示对对方的尊敬, 以保留其面子: 其请求不能忽略, 即使我没 有现成的答案。 ( 1) 你要向我借钱? 我没有啊! ( 2) 借500元啊? 我想想办法。 2.省 略 : 省 略 要 拒 绝 的 内 容 。 听 话 人 根 据 提 供 的 语 用 信 息 、语 用 原 则 推 导 出 拒 绝 的 含 义 , 避 免 了 直 接 冲 突 , 缓 和 了 语 气。例如: ( 1) 你的好意我领了…… ( 2) 明天的报告我恐怕…… 3.附 加 问 句 : 在 句 末 加 表 示 征 询 的 语 句 。 如 “好 吗 、可 以 吗 、怎 么 样 、行 吗 、行 吧 ”等 。 在 建 议 商 量 的 基 础 上 给 对 方 以 自 由或选择的可能, 减缓冲突使语气缓和, 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 胁或伤害。 ( 1) 我有点事, 改天好吗? ( 2) 谢谢你的邀请, 下次我请你, 好吗? 4.套语或 成 语 结 构 。 利 用 这 种 结 构 可 以 使 拒 绝 时 的 氛 围 变得轻松, 被拒绝者甚至感觉不到被拒绝。例如: ( 1) 我也是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啊! ( 2) 习惯成自然呗。 ( 3) 谢谢你的建议。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 5.复合句。复合句本身较长, 需要听话人做更多的理解, 使 语 气 更 缓 和 。 间 接 拒 绝 时 常 使 用 转 折 、因 果 、假 设 等 复 合 句 。 ( 1) 我非常愿意去, 但我现在有事。下次好吗? ( 2) 你们有这样的建议我很高兴,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时 间有限, 课程内容较多, 还有我们学校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去做 一些实践课。 五、结 语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汉语拒 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拒绝语中
汉语不赞同言语行为的调节策略
语, 停顿标记。外部调节策略包 括 : 称呼语 , 部分赞 同, 肯定语/ 假意赞 同, 感激语 , 道歉语 , 建议 , 释 , 解 威胁 , 侮辱 。以下将结合 M ng & T rbl 19 ) utl u i( 98 i nl 的不赞同言语行为的内部和外部调节 策略, 探究汉 语不赞 同语行为的调节策略。
的研究 对象 多 为英 语 , 汉 语 不 赞 同言 语 行 为 的探 对
究 属 于拓荒 阶段 。 因此 , 有 必 要 研 究 汉 文 化 背景 很
1 主观性词语 : ) 表示说话人个人观点 和态 度的 词或词组 , 如英语 中常用 “ i , poe I m Ih k I u ps, ’ tn s a a ,nm i o , e ”等。汉语 中也有类似 f i i y p i I us rd o n n g s 的词 组 :我 想 , “ 恐怕 , 我看 , 得 说 , 宁愿 不 , 我 我 我 就
型L 中心言语行为是实现不赞同言语行为的中心, 1 引,
又详述了内部调节策略和外部调节策略 , 内部和外部 调节策 略用 以辅 助不赞 同言语行 为的实现 。 Mutl T mbl 内部 调 节 策 略包 括 : ni & u i g l的 主观 性 词 组 , 指 第 一 人 称 代 词 , 场 语 , 引语 , 糊 泛 开 吸 模
袁 陇珍 , 王小龙 .汉语 不赞 同言语行为 的调 节策略
・ 9・ 7
形式。
的错 误 。 ”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新闻发言人在进行言语行为时,会使用一系列的语用规避策略,这些策略通常是为了避免对方或公众的不适或不满,并且保持足够的程度的礼貌和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用规避策略:1.委婉语委婉语是通过采用温和、谨慎的措辞来达到“缓和矛盾、减轻压力”的效果。
例如,当新闻记者提出敏感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委婉语,如:“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我们需要更加周全地考虑"。
2.模糊语模糊语是通过使用抽象、模糊的措辞来解除言语表达中的紧张与矛盾。
例如,当新闻记者问及敏感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模糊语,如:“情况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3.避讳语4.延迟语5.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是通过不涉及任何涉及人员名字的措辞来避免任何不适或不宜言辞。
例如,当新闻记者问及某一敏感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对事不对人的策略,如:“事件发生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以保持公众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已经启动相关部门来处理这个问题"。
6.对等互惠对等互惠是通过给对方留出一定程度的面子来保持和谐与尊重。
例如,当新闻记者提出批评性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对等互惠的策略,如:“我们已经听取公众的声音,并会尽所能解决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与公众一起寻求解决之道"。
总之,语用规避策略是新闻发言人在言语行为中为了避免任何不适或不宜言辞而采用的一系列策略。
这些策略,无论是上述的委婉语、模糊语、避讳语、延迟语、对事不对人、还是对等互惠,都是为了保持公共形象,维护人际关系和谐,及确保其官方的形象和权威性。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摘要】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声音语调的变化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传达情感和态度;眼神交流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联系;面部表情的精准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情绪和意图;通过引导空间感知,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互动。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已被多次验证,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非言语手段,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合理的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外汉语课堂、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空间感知、有效性、综合运用、建议1. 引言1.1 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语言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和空间感知等。
这些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信任、亲近、专注等积极的情绪,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适当的肢体动作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氛围的活跃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音语调的变化也能够传递出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比如着重强调某个重点内容时的语调变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眼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非言语行为,教师通过眼神交流可以与学生建立直接的连接,传递出关注和支持的信息,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教师的面部表情也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面部表情可以直接传递出教师的情感反应,比如微笑可以让学生感到温暖和鼓励,表达出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
教师在课堂中对空间的利用和感知也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空间布置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优化学生的听课体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身体语言、声音语调等方面探讨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首先是教师的面部表情。
教师的面部表情可以直接传递出情感信息,是对学生情感的外显。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应保持积极的面部表情,如微笑、眉头舒展等,以表达友好的态度。
面部表情的积极与消极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教师应尽量避免表现出不耐烦、厌倦等负面情绪,以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其次是教师的眼神交流。
眼神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眼神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用目光的凝视来鼓励学生,表达认同和赞许;同时也可以通过眼神的微妙变化来传递出对学生的要求或警示。
眼神的交流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再次是教师的身体语言。
教师的身体语言包括姿势、肢体动作等,在对外汉语课堂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适度的手势和动作来强调重点,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身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通过站姿的调整、动作的安排等方式来表达自信、权威和亲和力,以建立良好的教学形象。
最后是教师的声音语调。
教师的声音语调既可以传达出知识的内容,也可以表达出情感的情绪。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应注意语音的准确和语调的变化。
语音的准确性可以确保学生正确地听到并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避免信息传递的误解。
语调的变化可以使教师的讲解更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新闻发言人在面对媒体采访或发布新闻时,往往采用一些语用规避策略来回避或模糊敏感问题,以保护自己或组织的形象。
这些策略包括转移话题、回避直接回答、使用模糊语言、采用间接表达和否定等方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语用规避策略。
一、转移话题
转移话题是新闻发言人常用的一种规避策略,通过引导采访者谈论其他相关或无关的话题来避开敏感问题。
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以事实陈述、问题反问、幽默等方式转移话题,让采访者跟着谈论其他事情,从而不必直接回答敏感问题。
二、回避直接回答
当新闻发言人不愿回答或无法回答某个问题时,常采用回避直接回答的策略。
这种策略可以通过拒绝回答、推脱责任、避免表态等方式实现。
新闻发言人可能表示不掌握相关信息、需要进一步调查、无权回答等,以回避对问题的直接回答。
三、使用模糊语言
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敏感问题时,常常使用模糊语言来掩饰或模糊真实情况。
他们可能使用含糊词语、不明确的表述、模棱两可的措辞等方式来回避敏感问题的具体回答,以保护自己或组织的形象。
四、采用间接表达
新闻发言人有时会采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来回避敏感问题,即通过强调其他相关问题或相关观点来暗示自己的立场或回避对问题的回答。
他们可能会以比喻、说教、引用他人观点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立场,从而避免直接回答敏感问题。
五、否定
否定是新闻发言人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对问题的否认、否定或淡化来规避敏感问题的回答。
他们可能会以无关紧要、无法证实、无法可靠等方式来否定或淡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真实性,以达到规避敏感问题的目的。
言语交际中的拒绝策略
言语交际中的拒绝策略言语交际中的拒绝策略言语交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然而,在言语交际中,拒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双方的紧张和不愉快。
因此,掌握一些有效的拒绝策略对于我们的言语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礼貌,不要用粗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情时,你可以说“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而不是“不,我不想做”。
这样,你可以在不伤害别人感情的情况下拒绝他们的要求。
其次,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我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些有效的理由,以便让别人能够理解你的拒绝。
例如,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情时,你可以说“我很抱歉,我有其他事情要做”,而不是“不,我不想做”。
这样,你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拒绝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出于无缘无故。
此外,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礼貌的方式,例如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例如,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情时,你可以说“我很抱歉,我没有时间,但是我可以推荐你一个更好的人选”,而不是“不,我不想做”。
这样,你可以在拒绝别人的要求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最后,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方式,例如提出一些替代方案,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例如,当别人要求你做一件事情时,你可以说“我很抱歉,我没有时间,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其他的帮助”,而不是“不,我不想做”。
这样,你可以在拒绝别人的要求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总之,拒绝是言语交际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掌握一些有效的拒绝策略对于我们的言语交际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量保持礼貌,。
拒绝言语行为及应对策略_赵怀志
1、说明原因或理由。Ferrara(1980)指出,提供解释会提
貌原则来看,使用缓和语是遵守了慷慨准则,一定程度上缓 高对方接受自己的请求、命令、邀请等的成功机会。用
和了面子威胁。有时候也可以直接用缓和语来表示拒绝, Leech 的礼貌原则来看,这也有助于缓和对对方消极面子
如“你的心意我们领了。”
的伤害。如:
B:他们都在等着呢,我先走了啊。
的面子威胁性质,因此这些言语行为本质上是与发话人或
这种方法会使对方觉得自己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进
受话人的面子需求背道而驰的”。拒绝语就是一种本质上 而推导出“拒绝”的含义。这两个阶段都会损害请求者的正
威胁请求者正面面子的行为。那么,如何进行拒绝呢?
面面子,因此它的威胁程度要大于前面几种。
常常将几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12)A:留下来吃晚饭吧!
以上我们依据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原则对拒绝语的语
B:不了,太麻烦了!
用策略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文中列举的只是一些常见
A:麻烦什么,就准备些家常菜。
形式,并不全面。从中我们看出,拒绝作为一种常见的言语
B:那好吧,越简单越好啊!
行为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拒绝策略和应对策略都是威
说文解字
拒绝言语行为及应对策略
◎赵怀志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 拒绝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策略为 基础,以汉语为研究主体,探讨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及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请求或邀请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拒绝 言语行为 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 1671-0703(2009)12-293-02
两例就是这样,当然也有其他情况,如“谢谢,我就不去了, 话人的不利影响。有时候这种方法不直接提出请求,而是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
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研究摘要: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俄语和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探讨了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
研究表明,俄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更为直接和明确,而汉语中则更加委婉和含蓄。
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两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惯用语和语言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部分:绪论1.1 研究意义言语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流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拒绝言语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类型。
尽管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在俄语还是汉语中,拒绝言语行为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用规则。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俄语和汉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旨在揭示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这不仅对于俄语和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够帮助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交际方式和行为规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1.2 研究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言语行为研究的概念和分类,对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俄语和汉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揭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用差异。
最后,从社会文化背景、惯用语和语言习惯等因素入手,对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了原因探讨。
第二部分:理论分析2.1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包括陈述、询问、指示、命令、祝愿、承诺、拒绝等类型。
根据语用学的研究,言语行为可以划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类型。
2.1.1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指的是,说话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某种目的,具有直接性、明确性和直截了当的特点。
比如:“请把窗户关上”、“明天我请客”。
2.1.2 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言语行为表达非言语意图,使听话人通过语境和语用的暗示来获得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比如:“你能不能帮我一下下,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呢?”、“我有点事情,今天不方便去看电影”。
欧美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研究
后发现,前者实际上是对后者 的合并与重组 。 1 .2 国内对拒绝语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拒绝语的研 究主要是从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
要 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教学建议。
2 .2 研 究方 法
本项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在设计 问卷时参照了B u- lm
T k h s i& B e e( 9 6 aaah eb 1 8 )就美 国人和 日本人拒绝策 语行 为拒绝的直接 性程度进行 了对 比研究 。
略的使用情况作 了调查。他们把拒绝言语行为划分为直接和 间接两类,主要调查 了在拒绝语中是否以及如何使用 “ 道歉/ 遗憾 ”语、拒绝的直/ 间接程度、拒绝的惯用表达式等项 目。
1 1 国外 对 拒绝 语 的研 究 .
王爱华& 吴贵凉 ( 04 20 )研究和分析了社会权力、社会距
离 、难易程度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因素与在汉语 、美国英语两
国外对拒绝语 的研究主要有U d & K i o (9 4 ea e k 1 7 )、
R b n &J a ( 9 3 ui o n 1 8 )、T k h s i&B e e ( 9 6 a aa h e b 1 8 )、t e hn
(9 6 1 9 )等 。
言中部分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和拒绝策略进行了对 比, 指 出了两种语言在使用频率和数量上的差异,但未指出其在 使用条件上的差异 。王爱华& 吴贵凉 (05 20 )则对英汉拒绝言
1 .4 语 言 习得 角度 .2
Ud ea&K io( 9 4 e k 1 7 )总结f 了l 种 日语拒绝策略。 f 6 ; R b n&J a 18 )归纳出T9 ui o n( 9 3 种间接拒绝策略。
[ 词】 拒绝言语行为;汉语习得 :语用能力 关键
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汉英两种语言在职业交往中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汉英职业交往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对汉英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分类及功能进行概述,揭示拒绝言语行为在职业交往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随后,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汉英两种文化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策略选择以及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汉英职业交往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实施拒绝、如何避免冲突和尴尬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增进对汉英职业交往中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文献综述拒绝言语行为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尤其在职业环境中,如何得体、有效地进行拒绝更是一门艺术。
在汉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拒绝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策略选择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都各具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汉英职业交往中的拒绝言语行为,以期在跨文化交流中提高有效沟通与理解。
在汉语文化中,拒绝言语行为往往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与面子。
在拒绝他人时,汉语使用者通常会采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冲突,以维护双方的关系和谐。
例如,通过使用“不好意思”“抱歉”等词语来缓和拒绝的语气,或者提出替代性建议来减少对方的失望感。
这种拒绝策略体现了汉语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英语文化中的拒绝言语行为则更加注重直接性和坦率性。
在职业交往中,英语使用者通常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即使在拒绝他人时也不回避问题。
这种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英语文化中重视效率和直接沟通的价值观。
浅析拒绝言语行为
龙源期刊网 浅析拒绝言语行为作者:张宗男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11期◆摘; 要:本文首先试图厘清拒绝言语行为的定义,确定研究范畴,分析表达说话人拒绝言语行为的策略,对比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异同,尝试探讨俄汉拒绝言语行为背后的文化、认知等因素。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交际策略;俄汉对比一、引言拒絕是一种需要智慧和艺术的行为。
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往往有着鲜明的个人心理、阅历、学识,社会文化、民族背景特征,研究其背后的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十分必要。
由于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拒绝方人往往要考虑、照顾到被拒绝方的身份、地位、性别等社会因素,因此日常交际中人们更多地是间接表达拒绝意图,采取的表达手段方式更是“千奇百怪”。
这使得从语言层面上的研究不具可操作性,因为语境不同、交际双方不同都可能使同样的表层语言具有不同的深层次含义,给间接言语行为的划分和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往往是研究的短板。
二、俄汉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及交际策略例:甲:走,晚上去看电影。
乙:我要准备明天的考试。
乙所表达的间接言语行为——拒绝是这样完成的:甲向乙提出了去看电影的邀请,按照合作原则乙的应答要么接受,要么拒绝,要么提出其他建议。
但乙答语中并未表达上述任何一种言语行为,这说明乙要表达的是字面以外的含义。
背景知识是双方均知晓看电影和准备考试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乙的回答在委婉地表达:乙不能去看电影了,而是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准备考试。
直接的拒绝言语行为往往使用直接表达拒绝含义的词汇手段:俄语中отказаться,нехочу,не разрешаю,не могу,не принимаю,не соглашаюсь,не интересуюсь,не хочется,нельзя等;汉语中也是有对等的表达如:拒绝,不想,不愿意,不接受,不同意,不允许,不。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等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还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和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重视并善于运用各种非言语行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是通过姿势、动作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一种语言。
在课堂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用来强调重点、示范动作、引导学生等。
在教授语音、发音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示范口型、嘴部动作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模仿。
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时,教师的姿势和动作也可以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
当教师教授动词的不同用法时,可以适当地配合动作来示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来表示数字、颜色、大小等概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词汇和句型。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注重表情的运用。
表情是一种丰富多彩的非言语交流方式,可以表达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表情来传递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的表情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当教师微笑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放松,增加学习的愉悦感和自信心;当教师严肃时,可以让学生保持专注和严谨,提高学习的认真度和效果。
在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演绎等教学活动时,教师的生动表情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词汇和句型的用法和意义。
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注重声音的运用。
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传达方式,在语言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声音可以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传递情感和情绪,同时也能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变化的语调、音量和语速等来强调重点和表达情感,使教学内容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进行朗读、诗歌朗诵等活动时,教师的声音也可以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语言美感的体验和追求。
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研究本文选取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总结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存在的主要语用偏误,并分析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时存在的语用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教师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教学效果,改善汉语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
关键词: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语用失误一、引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发现汉语学习者在遇到拒绝情景时会出现一些不知道如何应答的情况,拒绝时语言生硬刻板,语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际障碍,更有甚者引发了文化冲突.。
本文研究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总结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存在很多语用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汉语学习者汉语交际水平的提高.。
二、汉语学习者使用拒绝语时存在语用失误的原因(一)汉语学习者自身的汉语水平有限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有限是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拒拒绝言语行为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不管处于哪个水平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语言表达多少都会存在一些失误,毕竟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判断,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的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也就越好.。
总之,汉语水平熟练程度的提高,在学习言语行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本文所研究的只是言语行为的一个方面,想要习得地道的言语行为,前提条件是要提高汉语水平,在正确表达的支撑下,才能够得体表达.。
(二)教材中涉及拒绝言语行为内容较少作为教育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由于教材中含有拒绝言语行为的内容太少,必然会对汉语学习者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使他们在遇到需要拒绝言语行为的情况时,却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真实的拒绝言语行为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教材中的内容不能满足汉语学习者培养语言交流能力的要求.。
(三)汉语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负迁移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交流,汉语学习者经常使用自己母语的思考模式,就连汉语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也会直接在脑海中形成母语的句子,然后再通过直接翻译来把句中的母语替换成汉语,这样就完全忽视了汉语的语用规则,不仅会产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更会使他们在表达拒绝时缺乏得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与功
能
摘要拒绝言语行为是由发话者主动实施的单一型言语行为,其表达策略较
为固定,通常由中心言语行为、辅助言语行为与修饰语的全部或者部分组合构成,不同的组合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和表达效果。
其表达功能具有浅层与深层之分,浅层表达功能分为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强烈拒绝和温婉拒绝,并且直接拒
绝与强烈拒绝、间接拒绝与温婉拒绝不具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深层表达功能分为“结束话题,立即终止对话”或“避免伤害,尽量维持关系”或“礼貌得体、尽
力保全面子”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表达策略;表达功能
一引言
拒绝是对他人的请求、邀请、赠予等给予不接受、不合作的反馈,它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件高频发生。
而较为爱面子的中国人更倾向于含蓄表达拒绝之意,
于是在言语上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达形式,这就造成“拒绝”言语行为的一种
错乱无章之感,导致众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能运用所学正确进行拒绝。
因此,本文拟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探索其表达策略,分析其表达
功能。
二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策略主要有五种,其中有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
为直接拒绝,没有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为间接拒绝。
(一)中心言语行为单独表示拒绝
1.“我+不+VP”表示拒绝
(1)他说:“老太太!留着饺子给长顺吃吧!”长顺囊着鼻子,在屋内搭了碴儿:“我不吃!我想哭一场!”
该种形式下的拒绝较为直接,不具有回旋余地,立场坚定,语气强硬,拒绝意味非常浓厚。
2.“我+不愿/不想+VP”表示拒绝
(2)“怎样?你肯出多少钱?”老二问。
“我不愿作校长,老二!”瑞宣一点没动感情的说。
上例因为加入了拒绝者的主观意愿,给建议提出者留了可商量的空间,拒绝语气略有缓和,拒绝意味浓厚性继续削减。
(二)“修饰语+中心言语行为”表示拒绝
此时,修饰语常为“对不起、抱歉”等礼貌用语,且常伴有“非常、很”等程度副词来加强情感,形成“(非常)对不起……+拒绝”结构,如:
(3)“现在,这些花是为了什么?”“我——对不起,我不知道。
”
(三)“修饰语+辅助言语行为+中心言语行为”表示拒绝
出于礼貌原则,修饰语首先使用;接着说明拒绝的原因,进一步保留了被拒绝者的面子;最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得拒绝更容易达到。
此时的“拒绝”表达则为“对不起……+解释+拒绝”,如:
(5)“我能再用一会儿你的充电宝吗?”“充电宝我也要用,不能借给你了。
”
(四)“辅助言语行为”表示拒绝
当中心言语行为不存在时,辅助言语行为可以直接表示拒绝。
此时,辅助言语行为在句法上通常表现为反问句、转折句、双重否定句,如:
(6)“我要还房贷,能借我点儿钱吗?”“多少啊?”“五千吧。
”“我
哪儿有那么多钱?”
(五)“修饰语+辅助言语行为”表示拒绝
仍是出于礼貌原则,许多人在表达拒绝之意时不仅选择用辅助言语行为代替
中心言语行为,且常将“很(程度词)+对不起”等与辅助言语行为共同使用,
形成“很(程度词)+对不起+原因句”的拒绝结构,如:
(6)她背上挎包拎着雨伞对我说:“雨停了,我想回去。
冯小刚一定还没睡。
今晚我真没了情绪,十分抱歉下回吧。
”
三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功能
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是单一型言语行为,该言语行为的意义具有唯一性,但其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并且不同的表达形式具有不同的浅层表达功能;整体而言,该言语行为在具体的对话情景中又具备不同的深层表达功能,并且不同的表
达功能对应不同的表达形式。
(一)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浅层表达功能
根据第二章节,五种“拒绝”言语为行为根据其浅层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直接
拒绝和间接拒绝,根据其语气和态度又可分为强烈拒绝和温婉拒绝。
具体而言,
凡是含有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都是直接拒绝,不含中心言语行为的“拒绝”
都为间接拒绝。
但是直接拒绝与强烈拒绝、间接拒绝与温婉拒绝并不具有互相对
应的关系,如“方老,我很抱歉,不会唱京剧”是直接拒绝,但是“方老”这
一称呼传递了发话者对请求者的尊重,“抱歉”这一礼貌用语的使用缓和了拒绝
的意味,“很”字加深了“抱歉”的程度,进一步减轻了“拒绝”意味,“不会”二字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了否定,可见发话者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低姿态”的境
况下,拒绝直接但不失柔和的态度。
(二)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深层表达功能
在具体的交际中,汉语拒绝言语行为除传达“拒绝”之意外,对语篇本身也
产生一定影响。
具体情况如下。
1.结束话题,立即终止对话
当面对陌生人的请求时,尤其是这些请求和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时候,
人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拒绝。
但当面对熟人的时候,如果因为客观条件不允
许或主观愿望上不想继续,言者也会实施“拒绝”,结束话题,将对话终止。
如:
(7)“你会把事情闹大的。
我说你这个脾气要改才好,”觉新焦急地抱怨道。
觉民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这个脾气是爹妈生就的。
你要我改,我改不了。
……”
2.避免伤害,尽量维持关系
在汉文化中,面子的保持和关系的维持对于中国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言者在对拒绝方式做出选择时一定会考虑如何避免拒绝不当对彼此关系带来的伤害,此时的拒绝言语行为就具有了维持彼此关系的功能。
如:
(8)杰弗问:“今晚我们一起吃晚饭庆贺,怎样?”
“对不起,”冈瑟抱歉说,“我事先已经有约会”。
3.礼貌得体,尽力保全面子
当言者通常为下级、晚辈或者服务人员,因为请求等提出者是上级或长辈,
言者势必要考虑话语的礼貌性、得体性,最重要的是考虑到上级或长辈面子的保全。
此时的拒绝话语中通常带有了礼貌性的称呼,如:
(9)童霜威暗想:他说的是谁?汪精卫吗?可能!但,也许不是汪,是谁呢?……胃里难受,脸上冒出冰凉的细汗珠,掏手帕来拭,摇头说:“和知先生,很抱歉,汉口,我不能去!”
四结语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表达策略上,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中心言语行为”、“修饰语+中心言语行为”、“修饰语+辅助言语行为+中心言语行为”、“辅助
言语行为”和“修饰语+辅助言语行为”五种,有的内含不同小类,不同的表达
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与效果。
在表达功能方面,凡是含“中心言语行为”的
都为直接拒绝,其余为间接拒绝;含“修饰语”的基本为温婉拒绝,其余基本为
强烈拒绝,并且直接拒绝与强烈拒绝、间接拒绝与温婉拒绝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表达“拒绝”的同时,还会承担“结束话题,立
即终止对话”、“避免伤害,尽量维持关系”以及“礼貌得体,尽力保全面子”
的功能,并且这些不同的功能与表达结构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2]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栾义敏.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缓和手段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2.
[4] 马月兰.中美“拒绝”言语行为比较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8.
[5] 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6] 游春花.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心理解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
[7] 赵艳萍.婉言拒绝的语用含糊现象及其功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