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红楼梦》中黛玉的典型个性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主要情节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主要情节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
林黛玉的性格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林黛玉主要故事情节
1、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
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
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第27回、第28回)
3、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
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
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
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
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第97回)。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梁倩鋆)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梁倩鋆)古往今来,林黛玉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一个柔弱的美人,文采丰富,淡泊名利,但她也难免失望。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林黛玉在葬花吟中的一句,这句词用落花来比喻自己,表达了无人怜惜可怜的自己的无限惆怅与伤感之情。
她在贾府也小心翼翼,“虽说舅母家与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现在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真怄气,也觉没趣。
”这是林黛玉心中所想。
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只能活得步步小心,生怕让别人说三道四,这种想法也造就了她敏感自卑的心理。
当薛宝钗母女一起来看她,薛宝钗将头靠在母亲腿上时,她却说“她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形容我。
”这种母女间的正常动作,都会被她误解,可见她内心的敏感与脆弱。
林黛玉也是一个淡泊名利,蔑视功名权贵的人。
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这种想法,使她一步步走上了极端。
但与此同时,林黛玉还是一个大才女。
她不仅写下了《葬花辞》,《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而且她还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个会弹琴的人。
林黛玉也是一个善良之人,在怡红院的小丫头给潇湘馆送茶叶的时候,她数也不数就抓了两把给小丫头。
老婆子给她送燕窝,她知道她们夜里会赌一赌就给了她几百钱,还说“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
”可见黛玉的善良。
林黛玉对爱情也是很专一的,正是这痴情使她也要求别人待她一般真心。
当她以为宝玉把送给他的荷包也让小厮们拿走了时,她说“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当她得知荷包还在宝玉怀里的时候,却还是生气,说“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
”最终要宝玉“好妹妹”长,“好妹妹”短地道歉才肯罢休。
这也表现了她强烈的自尊心与对他人要与自己一般专一的要求。
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在一起,宝玉娶妻,黛玉泪尽而死。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精选大全】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精选大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有哪些?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一起来看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精选大全】,欢迎查阅!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事例1(一)敏感又笃实虽说黛玉极其敏感,但却待人坦率真诚,为人笃实。
例如她对待紫鹃仿佛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将自己的情感完全的表露出来。
在第四十八回,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真诚相待,耐心教授。
她还把自己的诗作借给香菱,并在诗作中做了标记,还批改香菱的习作。
“黛玉对待他人如一泓清泉,清澈透明,与人不存芥蒂,有一颗直率坦白的真心。
”在第二十二回中,湘云将她比做戏子,这伤到了黛玉的自尊,她有点悲伤。
但过了一会就携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与湘云一起看,这足以说明黛玉的豁达。
更能够表现出她的笃实的地方是她对宝钗的态度,她和宝钗本来是情敌,相互猜忌。
在第四十五回,宝钗与黛玉闲聊,且与黛玉坦诚相待,黛玉也放下了与宝钗之间的隔阂,并引咎自责。
而从此之后,黛玉将宝钗视为自己的亲姐妹一样,连宝玉都倍感吃惊。
(二)尊重自我又尊重他人黛玉虽然在贾府的地位不低,但是却并没有一味地孤高傲世,目无下尘。
相反她非常谦和。
每次的赛诗中,黛玉总是推崇别人的诗作,且从不与他人比较孰好孰坏。
第七十六回,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每当湘云说出精美的诗句,黛玉总起身叫好,甚至说道:“我竟要搁笔了!”她不仅对待别人是这样,对待自己也是如此。
她从来不表现的卑微,也不屈服于现实。
虽然黛玉寄住在贾府,贾母对她疼爱有佳,但她既不会像湘云一样做针线活做到很晚,也不会像王熙凤一样掌管全府的生活起居。
府里的人是否有失职行为与她也没有关系,她只管做好自己就行,她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她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黛玉的身体不好,但是大观园的活动她从来没落下过。
结海棠社,吃蟹赏菊,中秋赏月,雪中赏梅等等,她都将自己视为主要角色一样活跃在活动之中。
红楼梦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以及例子

红楼梦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以及例子一、林黛玉的独立意识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位女主角,她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低下,往往受制于男性。
然而,林黛玉并不甘于命运的束缚,她积极追求个性的发展,不愿意被束缚于传统的女性角色。
例子一:在书中,林黛玉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独特的见解,她不认同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抑。
在与贾宝玉的交往中,林黛玉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独立思考,她反对一味追求名利,希望通过婚姻获得自由和幸福。
这种独立意识使得她与众不同。
例子二:林黛玉在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中展现了她独立的一面。
她并不愿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而是追求真爱和精神寄托。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爱情,她的独立精神使得她能够抵抗外界的压力,坚定地追求自己所爱的人。
二、林黛玉的情感敏感林黛玉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情感敏感。
她对自己的感情非常投入,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这种情感敏感使得她对于爱情和友情的体验更加深刻,但同时也增加了她的痛苦和悲伤。
例子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投入。
她常常为了贾宝玉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欣喜若狂,同时也会因为贾宝玉的一句冷言冷语而受到巨大的伤害。
林黛玉对于爱情的敏感使得她更加注重细微的情感变化,并以此来判断自己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
例子二:林黛玉的情感敏感也表现在她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中。
她对待亲人和朋友情感的投入往往超过常人,她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情感变化,并且会因此而感同身受。
这种情感敏感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同时也增加了她对他人的关心和体谅。
三、林黛玉的艺术才华林黛玉的艺术才华是她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她天生具有音乐和文学的天赋,这使得她能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得到认可和赞赏。
例子一:林黛玉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力和表达能力。
她能够通过琵琶歌曲来表达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感动了许多人。
她的音乐才华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她对美的追求和对世界的观察。
林黛玉有哪些性格特征特点

林黛玉有哪些性格特征特点林黛玉有哪些性格特征特点林黛玉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一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歌德指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
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统一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确实,人物性格只有具备多方面性才能充满生气。
每个性格包含的性格因素,不是一种,两种,三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这种丰富性和复杂性必须显得凝聚于一个主体,并统一于主导性格。
否则,就只能是杂乱肤浅的东西。
曹雪芹写林黛玉,处处表现她的叛逆精神。
但是,他没有把林黛玉的主导性格从性格整体中游离出来,使人物变成“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一抽一象品。
”他总是深入到林黛玉复杂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去描写,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性格素质。
譬如:傲岸不驯、敏一感多疑、贵族情调、诗人气质等等。
然而,曹雪芹又不让林黛玉的这些性格素质顾影自怜地停滞在那里,它们一方面受到叛逆精神的沁入骨髓的“渗透”,一方面又将这些性格素质凝聚于主导性格之中。
这样,人物性格就在“渗透”和“凝聚”的过程中保持了整体性。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显得那么“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谁也触犯不得,连紫鹃都批评她“太浮躁”、“小性儿”、时常“歪派人”。
有一次,她和宝玉一道在薛姨妈那里喝酒,李嬷嬷不让宝玉多喝,并且抬出贾政来,要宝玉提防老爷问书。
黛玉见此情景,马上当着薛姨妈和宝玉的面,把李妈妈教训了一顿,急得李嬷说:“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
”那一回,贾母要给宝钗做十五岁生日,这是大观园里的一次“盛典”,大家都忙不迭地讨贾母的欢心。
唯有林黛玉,先是不肯去,不愿借薛宝钗的光看戏。
后来,薛宝钗给宝玉讲说《山门》这出戏,喜得宝玉拍膝摇头,乐不可支,夸赞宝钗无书不知,无事不晓。
林黛玉却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
”这种挖苦的语言,几乎冲撞了贾母以下的所有人,扫了大家的兴。
红楼梦中林黛玉女性形象与传统道德的矛盾

红楼梦中林黛玉女性形象与传统道德的矛盾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展示社会生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观念的碰撞。
其中,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独特的女性形象与传统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林黛玉的形象以及她与传统道德的矛盾。
1. 林黛玉的个性特点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敏感,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
然而,她也是一个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的女子,对现实世界的虚伪和不公感到痛苦和无奈。
她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不公平的待遇坚决抱有反抗的态度。
这些个性特点使得她成为红楼梦中备受关注的角色之一。
2. 传统道德对林黛玉的束缚尽管林黛玉拥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她所处的社会中却存在着严格的传统道德规范。
依照传统道德观念,女性应该柔顺、贤淑,以家庭为重,服从男性的支配。
然而,林黛玉的个性与这一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倔强地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对传统道德的束缚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满和反抗。
这种对立和冲突成为林黛玉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3. 矛盾与冲突的产生与展现林黛玉与传统道德的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她与他人的互动中。
她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与王熙凤的明争暗斗等情节中,她经常因为个性与价值观的不同而与他人发生冲突。
她对家族道德的批判、对伪善虚伪的抗议等行为都凸显了她与传统道德观念的不合。
然而,由于她所身处的社会习俗和伦理环境,她并没有完全自主地摆脱这种束缚。
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展现使得林黛玉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复杂。
4. 社会背景与女性形象的塑造红楼梦所描绘的社会是一个封建家族制度高度发达的社会,女性在这样的社会中地位较低,受到重重束缚。
如何以婚姻家庭为中心、以贞节为荣的传统道德观念对女性形象进行整体塑造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林黛玉的形象被赋予了许多独特的特质,使她成为一个突破传统观念的形象代表。
她的形象塑造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探索,也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
从《红楼梦》中看会话合作原则的运用

从《红楼梦》中看会话合作原则的运用作者:刘强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5期西华师范大学(阿坝师专办学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611741摘要:本文选取了《红楼梦》中的对话情节,应用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对其进行分析,主要是违反合作原则的分析,体现了语用原则对分析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进而使读者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红楼梦》会话合作原则违反会话含义【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5-0150-2一、会话合作原则的诞生“会话合作原则”(又称为“会话含义”)这一概念,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57年正式提出来的,他认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听说双方存在着共同遵守的原则,有了这些准则的约束,才能进行成功的交流。
他将这些准则叫做“合作原则”,具体说来有以下四项:(1)量原则:使自己的话停工充分而不多余的信息。
(2)质原则:说自己认为是真实或有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原则:说话要切题。
(4)方式原则:话语在表达上要清楚、明白、简洁,有条理,避免歧义。
格赖斯总结的合作原则是一种理想的会话状态,一般说来,交际双方是遵循这些原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必须死守这些原则。
恰恰相反,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出于某种目的,或者要达到某种语言效果,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把要表达的真实意义隐藏在话语中,产生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
听话人在这时也要明白说话人的意图,透过话语的表面形式推导出真实的含义,达到交际目的。
所以合作原则的最大价值不是遵守它,而是故意违反其中的一条或多条准则来产生会话含义。
二、违反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中的体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其作者曹雪芹当然不会知道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但在书中,却无时不刻都体现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精湛,使人物形象、心理性格、感情态度等展现得淋漓尽致。
前面讲到合作原则的运用及其最大价值就是违反其中的准则来产生会话含义。
浅析违反合作原则的_红楼梦_人物会话含义_以林黛玉为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浅析违反合作原则的《红楼梦》人物会话含义
——以林黛玉为例
余姝霖 李春晖 摘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 四川 成都 成都 611731 611731
语言学家格莱斯在 1967 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和 要: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被认为是语用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红楼 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林黛玉更是作者花大手笔刻画的 人物形象。本文选取黛玉的话语,用合作原则对其进行分析, 以体现语用学原则对分析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进而使读者对文 本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合作原则 ; 会话含义 ; 红楼梦 关键词 : [ 中图分类号 ]:H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2)-13-0123-01 一、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在 1967 年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他 认为当人们参与会话时,所说的话应该符合当时情景的要求, 并且在适当的时间、为双方所接受的目的说出。他还指出,合 作原则包含以下准则 : 量的准则 ; 质的准则 ; 关联准则 ; 方式 准则。 格莱斯还注意到,人们在日常会话中并不总是遵循这四条 准则,说话人可能为了传达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或意图,往往 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条或几条准则,从而产生会 话含义。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在林黛玉话语中的体现及其会话含义 《红楼梦》被认为是我国最伟大的古典著作之一,本文将选 取《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几段话语,通过对说话者违反合作原 则的方式进行分析,来领悟说话人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2.1、违反量的准则及其会话含义 量的准则要求 : 所说的话应提供当时所需的适量信息 ; 所 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红楼梦》第十九回中,宝 玉闻到黛玉袖中一股幽香,顿时醉魂酥骨,连问黛玉是什么香, 从何处来?黛玉冷笑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红楼梦》中黛玉的典型个性
[摘要] 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由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旨在解释言语交际中的诸多现象,尤其是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和言外之音。
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著的《红楼梦》,在艺术和思想上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令世人赞叹。
作者以超高的写作手法,将主人公林黛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极为深入人心,颇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以《红楼梦》为语料,以合作原则理论作为切入点,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会话语言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林黛玉的特点,剖析其个性,以此来揭示黛玉广受大众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 《红楼梦》;教学设计;阅读兴趣
合作原则是描述会话中人们如何进行语用推理的学说。
当说话人在字面意义上故意违反了某准则,其实在更深的层次上,他仍然遵循着合作原则。
对听话人而言,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将黛玉细心、机智、敏感、率直、活泼、多疑等性格特征通过言语会话充分地展现出来,这种展现是通过遵守或违背合作原则来体现的。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阐述林黛玉言语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的例证,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一、合作原则的主要内容
1967年,格赖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为了保证会话等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无论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如何,他们在谈话中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
[1]
他指出,“合作原则下辖四个范畴,主要如下:
1.数量准则。
使自己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实目的要求的程度,不能使自己说的话比要求的更详细。
2.质量准则。
努力使自己说的话具有真实性,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不要说自认为虚假之言。
3.关系准则。
说有关联和切题的话。
4.方式准则。
要尽量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有条理或者有序。
”[1]
例如:
(1)我们在下午问候别人时说Good afternoon,而不说I wish you good afternoon,因为这样更简练,符合数量准则。
(2)当我们读到一本有趣的书时会说The book is extremely interesting,而不说The book is not interesting.因为这样符合质量准则。
(3)关联准则要求提供的信息要有关联。
如:A:I heard that Marry have found a new job,haven’t she?B:Yes,you got it. 在此例中,
面对A的提问,B 进行了直接的回答,也就是说,B提供的信息与A 的询问是相关的。
这说明了B遵守了关系准则。
(4)方式准则要求意思清楚而不晦涩难懂。
如:These young men shaved and watched television,在这个例句中,男青年们的两个动作可以理解为同时进行,即一边刮脸一边看电视,也可以理解为先后进行,即先刮脸然后看电视,为了遵循方式准则,避免歧义,说话人如果想让听话人知道两个动作是先后发生的,他就需要在描述第二个动作前加上逻辑关系词then,即These young men shaved and then watched television.
合作原则不单单是描述理想的会话状态,在实际交际中,说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常常有意或者无意地违反上述准则,这就需要听话人根据语境,对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进行推断和分析。
例如:A:Which hotel she is staying in?
B:One in the downtown.
当A问B她在哪家旅馆下榻时,B只回答她住在小镇上,这里B 显然没有提供足量的信息,违反了数量准则。
如果B确实不知当事人的地址,那么他就没说无充分根据的话,这便遵守了质量准则;但如果B知道当事人的地址而故意不透露给A,那么他的会话含义就是“我不太想告诉你确切的地址”。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体现出黛玉的个性
1.黛玉机智、细心、谨慎的个性
下面是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与贾母、宝玉等人的对话。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第3回)[2]
贾母问黛玉读了些什么书,黛玉回答说读的是《四书》,遵守了合作原则中的各个准则。
而当贾母谈到黛玉的姐妹们读的什么书时,言语之中对女孩子读书抱着不以为意的态度,细心谨慎的她便发现了这一细微之处。
不难得知她的外婆是不大支持女孩子读太多的书的。
由于黛玉初进贾府,寄人篱下,必然需要小心谨慎地面对和处理每件事情,所以,当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为在贾母与众人面前表现得谦虚一些,便回答说不曾读书。
她先采取了部分违背质量准则的方式,即说了自知虚假的话,接着又违背了数量准则,说只上了一年学,认得些字,所说的话超出了交际需要的信息,这样贾母和在场的其他人就不会认为她在完全说谎。
作者精心安排的对话充分体现了黛玉机智、细心、谨慎的个性。
2.黛玉率直、活泼、妒忌心强的个性
下面发生在第22回宝钗十五岁生日时,众人一起看戏,席间,贾母让宝钗点一出戏,宝钗就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却不喜这出戏,因为他认为这戏太过于热闹,因此宝钗用了一出戏文为他讲解此出戏的妙处。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第22 回)[2]
黛玉听见宝玉赞扬宝钗,自然不会高兴,因而用一出戏名《妆疯》来形容宝玉,显然这里宝玉并没有“装疯”,所以黛玉说了自知是虚假的话语,违反了质量准则,为的是开个玩笑,充分地展现了黛玉的灵秀和性格中活泼的一面,同时也使读者窥到了她内心深处对宝钗的妒忌。
在封建社会中,作为大家闺秀,黛玉不能把自己的妒忌心直接表现出来,活泼机智的黛玉,也想了一出《妆疯》的戏名,来阻止宝玉继续称赞宝钗。
黛玉的率直、活泼、嫉妒心强的个性由此可见一斑。
3.黛玉多疑、小性、爱生气的个性
黛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时,宝玉正和宝钗亲密地谈论冷香丸,下面便是黛玉与他们两个的对话。
“……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钗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
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是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
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第8回)[2]
当宝钗问及黛玉不来是什么意思时,黛玉的巧舌如簧表现得非常充分,其实黛玉心里想的是“我就是冲着宝玉来的,而且我来得正是时候,看你们两个(宝玉、宝钗)还怎么亲热!”但她嘴上却说“自己应该改天再来,这样既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这显然是虚假的话语,违背了质量准则。
宝钗温柔大方,容貌美丽,处事圆滑,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称赞,黛玉自知宝钗在婚姻问题上的优势,当她看见宝钗和宝玉在一起时,她原本就不松弛的神经变得更加紧张。
作为大家闺秀,她不能直接地表达自己内心的嫉妒,又不能当着宝钗的面出言责怪宝玉,所以用了一个含蓄的表达方法,既可以使宝玉明白她心中所想,又在宝钗面前得以自圆其说。
这段会话充分体现了黛玉多疑、小性和爱生气的个性。
4.黛玉敢爱敢恨、叛逆、藐视封建制度的个性
下面是发生在第16回,宝玉得知黛玉平安回来的消息,又惊又喜,就把北静王送给宝玉的贵重礼物转赠黛玉。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第16 回)[2] 当宝玉知晓林黛玉平安返回贾府的时候,自然喜不自胜,并且把自己认为最贵重的东西送给黛玉,而黛玉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就
说北静王是“臭男人”,违背了质量准则。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北静王是皇家郡王,容貌不俗,气质高雅,而在黛玉的口中却成了“臭男人”。
这充分说明了她叛逆、敢爱敢恨、敢于反抗封建制度、藐视封建制度的个性。
三、结束语
会话合作原则在文学作品评论中的工具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它既可增加语用学的用途,又能扩展文学批评的维度。
在《红楼梦》中,作者正是凭借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利用人物对会话原则时而遵循时而违反的特点来表达林黛玉的会话意图,体现出了她机智、率直、活泼、细心、敏感等典型性格特征。
由此,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广受大众喜爱,这个原因我们就不难看出了。
【注释】
[1]Grice,H.P.1975.Logic and Conversation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305.
[2]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 Grice,H.P.1975. Logic and Conversation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06~308.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