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等。
.
不同部位出血时的临床表现 1、基底节区出血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70%。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 血部位,约占60%,丘脑出血约占10%,尾状核出血少见。
壳核出血
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
出血量大时:常向内波及内囊,出现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优势半球出现失语;
出血量小时:仅表现对侧轻偏瘫或失语。
.
MRI检查 1.超急性期(< 24h)血肿最初为与全血相似的红 细胞悬液,此后红细胞凝聚,形成血块,继之血块 收缩。最初红细胞内主要含氧合血红蛋白,为非磁 性物质,无质子弛豫增强作用,也无T2弛豫增强作 用。在T1加权像上血肿可能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在T2加权像上成等信号或信号略不均匀。 2.急性期(1一7d)此时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主要 为去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质,引起T2弛豫 增强,造成T2弛豫时间明显缩短,而T1弛豫时间无 变化,在T1加权像上仍为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成 低信号。
脑桥出血
大量出血(>5ml)时,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 盖部,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 视麻痹、四肢瘫痪、去脑强直发作,呕吐咖啡色胃 内容物、中枢性高热等,常在48h内死亡。
出血量少时,意识清楚,病变同侧周围性面、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可有侧视麻痹等。
.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出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
.
【治疗】
其他脱水药物: 甘油果糖,β-七叶皂甙钠等。 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适用于肾功不全患者。
β-七叶皂甙钠尚有显著的抗炎、抗渗出和消除肿胀作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虽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同时容易引 起感染、血糖升高及诱发应激性溃疡等。故多数学者认为脑 出血时不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
【治疗】
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是最重要的降颅压药物。 可同时应用速尿,二者交替使用,维持渗透梯度。 用药过程中应该监测电解质和肾功,一般使用时间在1周 左右。
.
❖甘露醇的使用
❖ 1.甘露醇的用量 ❖ 125ml、250ml、100ml ❖ 2.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 2~4次/日,与速尿交替使用 ❖ 3.甘露醇的使用时间 ❖ 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
ceccreceererbereberbbarrarlaalllhhehhmeememomoroorrrhrrrhrahhagaag,gg,,,CCCCHHHH
吉吉林林大大学学第第一一医医院院
.
概念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 出血,亦称自发性脑出血。
发病率: 10–30/10万 人 全世界每年卒中病人约1500万, 其中脑出血患者约2百万 (10–15%)
.
3.亚急性期(8一30d)此时红细胞内的去氧血红蛋白 进一步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也为顺磁性 物质,使T1、T2弛豫时间均缩短,由于去氧血红蛋白氧 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过程是由血肿的核外层逐渐向核内 层推移的,因此T1加权像血肿核心呈等信号,外面围绕 着一层高信号带,T2加权像为低信号,周围绕以高信号 的水肿带。溶血发生后,高铁血红蛋白游离于细胞外, T1弛豫时间仍缩短,T2延长,故T2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 本期后阶段含铁血黄素开始在血肿壁沉积呈环状,引起 T2加权像缩短。此时血肿在T1加权像上呈三层结构,分 别为等信号的核心层、高信号的核外层和等信号或低信 号的周围带;T2加权像上则为四层结构,分别是低信号 的核心层、高信号的核外层、薄层低信号的边缘层以及 高信号的周围带。
.
【鉴别诊断】
1 脑梗死 2 脑栓塞 3 SAH 4 外伤性颅内血肿 6 可引起昏迷的内科疾病
.
【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
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 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使患者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口
腔和气道分泌物、呕吐血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宽,脑沟变浅;
2 血液可破入脑室系统或流入蛛网膜下腔; 3 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常出现脑疝 4 恢复期 胶质瘢痕、中风囊。
天幕疝 枕大孔疝 中心疝
.
病理生理变化
❖ 止血机制
凝血途径激活 血肿机械填塞
❖ 血肿扩大
与3小时内CT检查相比,73%的患者在随后 的CT检查中发现血肿扩大,其中有临床症 状者为35%;
在血流冲击下,由于血管壁病 变可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
在上述病变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时 血管/动脉
瘤破裂出血。
.
【病理】
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壳核,约占全部脑出血 的30%~50%。其次为丘脑、脑叶、脑桥、小脑及 脑室等。
高血压病、CAA、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 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量大
血液病、脑动脉炎及部分梗死后出血常表现 为点状、环状出血,出血量小
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 Kernig征(+),一般意识清楚,有血性脑脊液,应与蛛 网膜下腔出血鉴别,预后良好。
出血量大时,很快进入昏迷,有去脑强直发作, 呼吸深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四肢迟缓性瘫,体温 明显升高,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头颅CT 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早期血肿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 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可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大小、脑 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
累及不同脑叶,出现相应的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
额叶出血
可有轻偏瘫、Broca失语、尿便障碍,并出现摸 索和强握反射等。
顶叶出血 可有偏身感觉障碍,非优势侧受累有体像障碍。
颞叶出血 枕叶出血
表现为Werniche失语,精神症状等。
表现为视野缺损。
.
3、脑干出血
其中脑桥出血占脑干出血的80%以上。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所致
避免使用强降压剂,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而加重脑损害。
.
【治疗】
调控血压
目前理想的血压控制水平还未确定,曾经认为在血
肿周围存在所谓的“半暗带”,降低血压会引起“半暗带”
脑组织缺血加重。 但现在认为血肿周围缺血很轻微,不影
响脑组织的代谢。而且,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可引起脑出血继
续出血。国外有人建议,应控制收缩压在150mmHg.
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
.
超 急 性 期
.
急 性 期
.
亚急性早期
.
亚急性晚期
.
慢 性 期
.
【诊断】
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 起病快; 发病时血压常明显升高; 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可伴有意识障碍; 头部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止血剂和凝血剂 对脑出血并无治疗作用。当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
血障碍时应该使用。
关于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一度认为是脑出血
治疗很有前途的止血药,Ⅱ期临床有效,但由22个国家、821名患 者参加的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它不能减少90天时的死亡率和肢 体障碍程度,2007年5月,诺华公. 司宣布放弃申报。
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 频繁呕吐及枕部疼痛等。
当出血量不大时,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 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
出血量大时,还可表现有脑桥受压体征。大量小脑出血,
尤其是蚓部出血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最后致枕骨大孔疝而
死亡。
.
5、脑室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3%~5% 原发性是指脉络丛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 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
尾状核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角 破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对侧中枢性面舌瘫,轻度 颈强;
也可无明显的肢体瘫痪,仅有脑膜刺激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表现相似。
.
2、脑叶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常见原因有脑动静脉畸形、CAA、血液病等
与基底节出血比较,一般血肿体积较大,但临床症状较轻;
MRA、CTA和DSA等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 及分布等,主要用于检查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及moyamoya病等脑出血病因。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性,但很少用。
其它检查
.
➢CT是首选检查方法 ➢急性期(发病1周内)CT平扫可见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均 匀高密度的新鲜血肿(CT值60M80Hu),如血肿破入脑室则使脑室 密度增高,或形成低密度一高密度界面或形成高密度脑室铸型。 ➢CT还可显示血肿破人脑室的途径。由于血肿内血块回缩及血肿压 迫周围脑组织,可导致血肿周围缺血、坏死和水肿,CT上表现为血 肿周围的薄层低密度环。 ➢2周左右血肿进人吸收期,此期由于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 分解,纤维蛋白溶解,密度逐渐降低 ➢小血肿3周左右变为等密度 ➢大血肿需4一6周方演变为等密度,此期约90%的血肿周围可出现 环状强化,环的大小和形状相当于原来血肿的大小和形状。 ➢出血2个月后,坏死组织被清除,周围结缔组织和胶质纤维增生, 大者形成脑卒中囊,小者形成胶质瘢痕。
.
【病因】
1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2 脑动脉畸形
3 动脉瘤 4 梗死后出血 5 脑淀粉样血管病
是最常 见的病 因
6 moyamoya病
7 抗凝和溶拴治疗
8 脑动脉炎、脑肿. 瘤、血液病等
【发病机制】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 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且无外弹 力层。
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 生透明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 使血管弹性减弱
调控血压 脑出血时血压升高,是在ICP增高情况下,为了保证脑
组织供血是脑血管自动调节的反应,当ICP下降时血压也随着下 降,所以首先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暂不使用降压药。
但血压过高时,容易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则应及时控 制高血压。
一般当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5mmHg时,应口服β 受体阻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以缓慢降低血压。
病情危重时,应进行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电监 测。加强护理。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
.
【治疗】
脱水降颅压 控制脑水肿 颅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早期血肿的占位效
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CP),防止脑疝形成。降颅压 的 目 标 是 使 ICP 控 制 在 20mmHg 以 下 , 并 使 脑 灌 注 压 不 低 于 70mmHg。
.
4.慢性期(1一2个月)此期血肿核心的去氧血红 蛋白已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故T1加权像和T2 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致血肿 边缘呈低信号。此时周围水肿带已消失。此后, 血红蛋白不断分解产生大量含铁血黄素和血色素, 形成一蛋白含量较低,但含大量含铁血黄素和血 色素的囊腔,T 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也 可直接形成类似脑脊液密度的囊腔,呈长T1、长 T2信号。
.
丘脑出血
主要是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引起
典型的临床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重) 向外波及内囊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丘脑性语言 向下波及到下丘脑和中脑上部引起眼位异常、瞳孔缩小、 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等 偏身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
壳核出血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壳核出血
丘脑出血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尾核头出血
脑叶出血
.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辅助检查】
头颅MRI
对幕上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如CT,对幕下出血 的检出率优于CT。MRI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血肿所 含血红蛋白量的变化。
MRI比CT更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及血 管瘤等病变。
脑血管造影
❖ 水肿
24小时,血肿周围水肿增加体积75% 3-5天达到高峰(2-3. 倍),持续至14天
【临床表现】
1 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多有高血压病史; 2 起病多为动态或情绪激动时; 3 起病急,其症状可在数分钟~数小时内达高峰; 4 多以头痛、呕吐起病; 5 发病时多有血压升高; 6 可伴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体征; 7 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癫痫发
【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胃反流或呕 吐时,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可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同时进行咽拭子或 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选取敏感抗生素。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
不同部位出血时的临床表现 1、基底节区出血
约占全部脑出血的60%~70%。其中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 血部位,约占60%,丘脑出血约占10%,尾状核出血少见。
壳核出血
主要是豆纹动脉尤其是其外侧支破裂引起
出血量大时:常向内波及内囊,出现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优势半球出现失语;
出血量小时:仅表现对侧轻偏瘫或失语。
.
MRI检查 1.超急性期(< 24h)血肿最初为与全血相似的红 细胞悬液,此后红细胞凝聚,形成血块,继之血块 收缩。最初红细胞内主要含氧合血红蛋白,为非磁 性物质,无质子弛豫增强作用,也无T2弛豫增强作 用。在T1加权像上血肿可能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 在T2加权像上成等信号或信号略不均匀。 2.急性期(1一7d)此时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主要 为去氧血红蛋白,为顺磁性物质,引起T2弛豫 增强,造成T2弛豫时间明显缩短,而T1弛豫时间无 变化,在T1加权像上仍为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成 低信号。
脑桥出血
大量出血(>5ml)时,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 盖部,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 视麻痹、四肢瘫痪、去脑强直发作,呕吐咖啡色胃 内容物、中枢性高热等,常在48h内死亡。
出血量少时,意识清楚,病变同侧周围性面、展 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可有侧视麻痹等。
.
4、小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最常见的出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的分支
.
【治疗】
其他脱水药物: 甘油果糖,β-七叶皂甙钠等。 脱水作用温和,没有反跳现象,适用于肾功不全患者。
β-七叶皂甙钠尚有显著的抗炎、抗渗出和消除肿胀作用。
皮质类固醇激素虽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但同时容易引 起感染、血糖升高及诱发应激性溃疡等。故多数学者认为脑 出血时不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
【治疗】
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是最重要的降颅压药物。 可同时应用速尿,二者交替使用,维持渗透梯度。 用药过程中应该监测电解质和肾功,一般使用时间在1周 左右。
.
❖甘露醇的使用
❖ 1.甘露醇的用量 ❖ 125ml、250ml、100ml ❖ 2.甘露醇的使用方法 ❖ 2~4次/日,与速尿交替使用 ❖ 3.甘露醇的使用时间 ❖ 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
ceccreceererbereberbbarrarlaalllhhehhmeememomoroorrrhrrrhrahhagaag,gg,,,CCCCHHHH
吉吉林林大大学学第第一一医医院院
.
概念
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 出血,亦称自发性脑出血。
发病率: 10–30/10万 人 全世界每年卒中病人约1500万, 其中脑出血患者约2百万 (10–15%)
.
3.亚急性期(8一30d)此时红细胞内的去氧血红蛋白 进一步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也为顺磁性 物质,使T1、T2弛豫时间均缩短,由于去氧血红蛋白氧 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过程是由血肿的核外层逐渐向核内 层推移的,因此T1加权像血肿核心呈等信号,外面围绕 着一层高信号带,T2加权像为低信号,周围绕以高信号 的水肿带。溶血发生后,高铁血红蛋白游离于细胞外, T1弛豫时间仍缩短,T2延长,故T2加权像上出现高信号。 本期后阶段含铁血黄素开始在血肿壁沉积呈环状,引起 T2加权像缩短。此时血肿在T1加权像上呈三层结构,分 别为等信号的核心层、高信号的核外层和等信号或低信 号的周围带;T2加权像上则为四层结构,分别是低信号 的核心层、高信号的核外层、薄层低信号的边缘层以及 高信号的周围带。
.
【鉴别诊断】
1 脑梗死 2 脑栓塞 3 SAH 4 外伤性颅内血肿 6 可引起昏迷的内科疾病
.
【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
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 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使患者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口
腔和气道分泌物、呕吐血侧大脑半球肿胀,脑回宽,脑沟变浅;
2 血液可破入脑室系统或流入蛛网膜下腔; 3 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移位,常出现脑疝 4 恢复期 胶质瘢痕、中风囊。
天幕疝 枕大孔疝 中心疝
.
病理生理变化
❖ 止血机制
凝血途径激活 血肿机械填塞
❖ 血肿扩大
与3小时内CT检查相比,73%的患者在随后 的CT检查中发现血肿扩大,其中有临床症 状者为35%;
在血流冲击下,由于血管壁病 变可导致微小动脉瘤形成
在上述病变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时 血管/动脉
瘤破裂出血。
.
【病理】
脑出血的常见部位是壳核,约占全部脑出血 的30%~50%。其次为丘脑、脑叶、脑桥、小脑及 脑室等。
高血压病、CAA、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等 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量大
血液病、脑动脉炎及部分梗死后出血常表现 为点状、环状出血,出血量小
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 Kernig征(+),一般意识清楚,有血性脑脊液,应与蛛 网膜下腔出血鉴别,预后良好。
出血量大时,很快进入昏迷,有去脑强直发作, 呼吸深大,瞳孔缩小呈针尖样,四肢迟缓性瘫,体温 明显升高,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头颅CT 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早期血肿在CT上表现为圆形或 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楚。CT可准确显示出血的部位、大小、脑 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
累及不同脑叶,出现相应的局灶性定位症状和体征。
额叶出血
可有轻偏瘫、Broca失语、尿便障碍,并出现摸 索和强握反射等。
顶叶出血 可有偏身感觉障碍,非优势侧受累有体像障碍。
颞叶出血 枕叶出血
表现为Werniche失语,精神症状等。
表现为视野缺损。
.
3、脑干出血
其中脑桥出血占脑干出血的80%以上。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所致
避免使用强降压剂,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而加重脑损害。
.
【治疗】
调控血压
目前理想的血压控制水平还未确定,曾经认为在血
肿周围存在所谓的“半暗带”,降低血压会引起“半暗带”
脑组织缺血加重。 但现在认为血肿周围缺血很轻微,不影
响脑组织的代谢。而且,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可引起脑出血继
续出血。国外有人建议,应控制收缩压在150mmHg.
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
.
超 急 性 期
.
急 性 期
.
亚急性早期
.
亚急性晚期
.
慢 性 期
.
【诊断】
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 起病快; 发病时血压常明显升高; 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可伴有意识障碍; 头部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止血剂和凝血剂 对脑出血并无治疗作用。当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
血障碍时应该使用。
关于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一度认为是脑出血
治疗很有前途的止血药,Ⅱ期临床有效,但由22个国家、821名患 者参加的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它不能减少90天时的死亡率和肢 体障碍程度,2007年5月,诺华公. 司宣布放弃申报。
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 频繁呕吐及枕部疼痛等。
当出血量不大时,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 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
出血量大时,还可表现有脑桥受压体征。大量小脑出血,
尤其是蚓部出血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最后致枕骨大孔疝而
死亡。
.
5、脑室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3%~5% 原发性是指脉络丛血管出血或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 继发性是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
尾状核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较少见。一般出血量不大,多经侧脑室前角 破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对侧中枢性面舌瘫,轻度 颈强;
也可无明显的肢体瘫痪,仅有脑膜刺激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表现相似。
.
2、脑叶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10%。常见原因有脑动静脉畸形、CAA、血液病等
与基底节出血比较,一般血肿体积较大,但临床症状较轻;
MRA、CTA和DSA等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 及分布等,主要用于检查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及moyamoya病等脑出血病因。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性,但很少用。
其它检查
.
➢CT是首选检查方法 ➢急性期(发病1周内)CT平扫可见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均 匀高密度的新鲜血肿(CT值60M80Hu),如血肿破入脑室则使脑室 密度增高,或形成低密度一高密度界面或形成高密度脑室铸型。 ➢CT还可显示血肿破人脑室的途径。由于血肿内血块回缩及血肿压 迫周围脑组织,可导致血肿周围缺血、坏死和水肿,CT上表现为血 肿周围的薄层低密度环。 ➢2周左右血肿进人吸收期,此期由于血肿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 分解,纤维蛋白溶解,密度逐渐降低 ➢小血肿3周左右变为等密度 ➢大血肿需4一6周方演变为等密度,此期约90%的血肿周围可出现 环状强化,环的大小和形状相当于原来血肿的大小和形状。 ➢出血2个月后,坏死组织被清除,周围结缔组织和胶质纤维增生, 大者形成脑卒中囊,小者形成胶质瘢痕。
.
【病因】
1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
2 脑动脉畸形
3 动脉瘤 4 梗死后出血 5 脑淀粉样血管病
是最常 见的病 因
6 moyamoya病
7 抗凝和溶拴治疗
8 脑动脉炎、脑肿. 瘤、血液病等
【发病机制】 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
脑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 和外膜结缔组织较少且无外弹 力层。
长期高血压使脑细、小动脉发 生透明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 使血管弹性减弱
调控血压 脑出血时血压升高,是在ICP增高情况下,为了保证脑
组织供血是脑血管自动调节的反应,当ICP下降时血压也随着下 降,所以首先应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暂不使用降压药。
但血压过高时,容易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则应及时控 制高血压。
一般当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5mmHg时,应口服β 受体阻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以缓慢降低血压。
病情危重时,应进行体温、血压、呼吸和心电监 测。加强护理。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
.
【治疗】
脱水降颅压 控制脑水肿 颅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早期血肿的占位效
应和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水肿。 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到高峰。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ICP),防止脑疝形成。降颅压 的 目 标 是 使 ICP 控 制 在 20mmHg 以 下 , 并 使 脑 灌 注 压 不 低 于 70mmHg。
.
4.慢性期(1一2个月)此期血肿核心的去氧血红 蛋白已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故T1加权像和T2 加权像均表现为高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致血肿 边缘呈低信号。此时周围水肿带已消失。此后, 血红蛋白不断分解产生大量含铁血黄素和血色素, 形成一蛋白含量较低,但含大量含铁血黄素和血 色素的囊腔,T 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也 可直接形成类似脑脊液密度的囊腔,呈长T1、长 T2信号。
.
丘脑出血
主要是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引起
典型的临床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重) 向外波及内囊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丘脑性语言 向下波及到下丘脑和中脑上部引起眼位异常、瞳孔缩小、 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等 偏身自发性疼痛和感觉过度. 。
壳核出血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壳核出血
丘脑出血
.
【辅助检查】
头颅CT
尾核头出血
脑叶出血
.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辅助检查】
头颅MRI
对幕上出血的诊断价值不如CT,对幕下出血 的检出率优于CT。MRI的表现主要取决于血肿所 含血红蛋白量的变化。
MRI比CT更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及血 管瘤等病变。
脑血管造影
❖ 水肿
24小时,血肿周围水肿增加体积75% 3-5天达到高峰(2-3. 倍),持续至14天
【临床表现】
1 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多有高血压病史; 2 起病多为动态或情绪激动时; 3 起病急,其症状可在数分钟~数小时内达高峰; 4 多以头痛、呕吐起病; 5 发病时多有血压升高; 6 可伴有肢体瘫痪、失语等局灶体征; 7 较重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癫痫发
【治疗】
并发症的防治
肺部感染 脑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胃反流或呕 吐时,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可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同时进行咽拭子或 痰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选取敏感抗生素。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 清除口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