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微炎症状态-患者
轻微妇科炎症症状

轻微妇科炎症症状文章目录*一、轻微妇科炎症症状*二、轻度妇科炎症应该怎么办*三、轻度妇科炎症饮食禁忌轻微妇科炎症症状轻度宫颈炎的症状主要是白带增多。
白带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为黄色或脓样,伴有息肉形成时,可产生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当炎症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胀和痛经。
这些轻度宫颈炎的症状在月经前后、排便和性交后加重。
有时还伴有尿频、排尿困难以及月经不调、不孕等轻度宫颈炎的症状。
因此患有轻度宫颈炎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病情严重对身体造成伤害。
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就像感冒一样,但又比感冒顽固,不容易好,像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都是女性高发的妇科疾病,得了病不要慌张,也不可羞于治疗,要积极坚持用药治疗,一般最常使用的是含有苦参、紫草等成分的药物,比如康妇消炎栓,起到清化湿热,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治疗腰痛、阴痒等效果。
轻度妇科炎症应该怎么办1、调节身心这种方法多针对身体和心理出现短暂不适的情况,精神心理因素与体质下降会导致身体出现状况,经过调理,一般会逐步恢复正常。
2、清洁定期使用一些洗液清洗外阴。
私处流出的白带附着在外阴的皮肤上,另外还有汗、尿液等成分,均易滋生细菌,造成阴部瘙痒等病症。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轻微的妇科炎症,并非必须吃药才能治好,只要及时更正自己错误的习惯,炎症会逐渐消失。
保持良好的习惯,还可维持自身的长久健康。
4、定期妇检要摆脱妇科炎症困扰,关键在于女性朋友自己要引起重视,要做到定期妇检,以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轻度妇科炎症饮食禁忌1、辛辣食品在患病期间患者有很多的饮食禁忌,其中以辛辣食物最需要忌口,比如像生姜、大蒜、白酒、大葱、芥末等。
所有的辛辣食品具有强刺激性,食用后很容易刺激人体内循环。
2、腌制食品最常见的有咸鱼、酸菜、泡菜等,这些食物却并不适合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食用,这是因为在这些食物中都有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这种物质会在人体内反应生成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04-25T09:22:01.947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7期作者:陈梅珍[导读] 福建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联合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及护理能有效提高内瘘血流量,改善血透效果。
福建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350005【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红外线治疗与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维生素E、内瘘局部红外线照射治疗和护理,分别检测治疗护理前与治疗护理后的最大透析血流量、尿素氮,计算尿素再循环率、尿素动力学指数(Kt/V)和尿素清除率(URR)等指标,观察比较上述指标发生的变化,探讨本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结果:治疗护理后患者最大透析血流量、Kt/V、URR指标均增加,尿素再循环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给予红外线治疗联合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E及护理能有效提高内瘘血流量,改善血透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红外线;护理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保障血流量良好,患者的透析效果才有保证。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患者自体动静脉,其优点是出血量少、穿刺容易、血流量理想、能够长期利用等,是长期维持血透患者的良好选择,往往被视作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维护动静脉内瘘血流量良好,是血液透析科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血流量不足者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加以改善。
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进行红外线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良的血透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平均年龄(51.7±12.8)岁;平均透析时间为(80.5±36.3)月;动静脉内瘘方法均为桡动脉与头静脉端侧或端吻合,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62.6±27.4)月;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7例,多囊肾3例,其他3例。
微炎症状态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影响

症组) ,微 炎症组的 h R 、I 一 E O H t比值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微炎症组 ( 0 0 ) b和 t t s C P L 6和 P / c 尸< . 1 ,H t 显著 c
低 于 非 微 炎症 组 ( 0 0 ) 因 素相 关 性 分 析 显 示 E O反 应 性 (P / c ) h — R 、I 一 和 i T 正 相 尸> . 5;单 P E0 Ht 与 sCP L 6 P H呈 关 ,与 A b呈 负相 关 ; 多 因素 逐 步线 性 回 归分 析 显 示 , h — R l s C P升 高是 影 响 E O反 应 性 的独 立 危 险 因素 。 结 P
C iaJ p nFre d h Hopi lBe 'g 1 0 2 Chn hn -a a in s i p s t, i a j n i 00 ̄ ia
C re p n ig a t o . o r s o d n uh r MA - n , " Li g Ema l m pi i :
一
CE H NXi -n C E egh i Z a y g H NF n -u HOUJn - u C E ni , , i c n, H NC a Z A gh h o H NGLn Di i He o il 括 t , i g v o o m d y ,h & nf as e
C nrl s i lfC i ain l e oem C r oain L nfn 60 0 C i ; p r e t Nehooy et pt hn N t a t l op rt , a ga g0 5 0, hn at n a Ho a o a o P r u o a De m o p r l , f g
论 微 炎症 状 态 是 影 响 M D 患 者 r H E O 效 的重 要 因 素 。 H — uP 疗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沈莹;陈玲【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3~1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相关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CRP分别为(26.14±3.23) kg/m2、(2.26±0.55) mmol/L、(5.99±1.45) mmol/L、(4.61±2.13)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2±3.14) kg/m2、(1.44±0.47) mmol/L、(4.18±1.18) mmol/L、(1.18±0.6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与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性(r=0.686、0.543,P<0.05),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B)呈负相关性(r=-0.517,P<0.05)。
结论 CRP参与T2DM的发生及发展,而T2DM患者微炎症状态与患者超重或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密切。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24【总页数】2页(P4085-4086)【关键词】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作者】沈莹;陈玲【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主要特征为血糖增高的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后期则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且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病程[1]。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进展论文

氟伐他汀对血透患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氟伐他汀;血透;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临床多应用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现今此治疗技术已经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已经可以大大地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仍存在问题。
此类患者每年的病死率几乎达到20%。
众多学者证明此类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存会有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身体状态,此类状态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1]氧化应激可能是降低crf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致死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1 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概念氧化应激(oxidativc strcss,os)状态是指机体活性氧的生成增加或/和机体清除活性氧的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的生成和清除失衡,过量的活性氧引起机体分子、细胞的损害。
近年来的研究[2]态、贫血、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心血管并发症有关。
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情况下其身体是在免疫复合物、补体、化学物质、内毒素、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之下,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因子大量释放而出现炎症表现[2]2 机制此类患者体内的代谢出现紊乱的情况,其会致使患者体内的内环境出现明显的变化,从而对患者的氧自由基有所损伤,抑制了其的清除机制,致使患者表现为氧化应激的状态。
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刻清除患者的体内毒素,但却会导致患者出现微量溶血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处于氧化应激、微炎症的这一状态中。
现今对这一状态的研究还不是很明朗,其可能是因为患者的体内代谢、免疫等功能处于相对的紊乱情况下[3]3 血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有研究人员horberger等[4]hd治疗的病死率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其病死率明显低于低通量hd患者的病死率。
患者经治疗其营养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与进行治疗的剂量高会对患者体内的高通透量有一定影响有关联。
研究人员galli等[5]的这一状态。
组织炎症状态检测指标

组织炎症状态检测指标:指标常见的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等,根据具体的指标不同,其正常值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白细胞计数范围为(15-20)×10^9/L,成人正常白细胞计数为(3.5-9.5)×10^9/L,儿童正常白细胞计数为(5-12)×10^9/L,6个月-2岁正常白细胞计数为(11-12)×10^9/L,如果患者白细胞计数不处于上述正常范围内,则说明身体存在一定的炎症。
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通常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两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百分比正常值范围是0%-5%,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比正常值范围是50%-70%。
如果中性粒细胞数值低于或者高于上述范围,则属于异常的情况。
3、C反应蛋白:是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相蛋白,正常参考值为10mg/L。
当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10-50mg/L,多提示局部炎症或组织损伤轻微,当检查结果在50-100mg/L,多提示炎症程度较重,若检查结果大于100mg/L,则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
4、降钙素原:如果是成年人,降钙素原正常值一般在0-0.1ng/ml。
如果是新生儿,一般降钙素原正常值小于0.5ng/ml,对于细菌感染者,患者可能会出现降钙素原明显升高的现象。
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6正常值通常为0.373-0.463ng/L,若出现异常,可能是炎症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微炎症状态诊断详述

微炎症状态诊断详述
*导读:微炎症状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微炎症状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促红素抵抗、淀粉样变性等并发症发生的中性环节,是影响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的关键因素。
微炎症状态的程度已被认为是预示慢性肾衰竭预后的可靠指标。
血清抗GBM抗体阳性: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又称抗基膜性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或Goodpasture病,可能系病毒感染和/或吸入某些化学性物质引起。
它是由抗基膜抗体导致的肾小球和肺泡壁基膜的严重损伤,临床表现为肺出血,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和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三联征。
多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凶险。
毒血症(toxaemia)是指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血小板聚集增强: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恶性肿瘤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血道播散:结核杆菌侵入血流后经血道播散。
若进入血流的菌量较少而机体的免疫力很强,则往往不致引起明显病变。
如有大量细菌侵入血流,机体免疫力较弱时,则可引起血源性结核病。
属
于肺结核病类型之一。
前尚未有改善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药物,微炎症状态时炎症因子CRP、IL-1、IL-6、TNF-α分子量大,常规血透不能清除,只有高通透量、血液透析并灌流吸附才能部分清除,但费用昂贵,操作烦琐。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微炎症状态的诊断,微炎症状态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微炎症状态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

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目前,肾性贫血的治疗药物主要为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ESA)和铁剂,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低氧诱导因子(HIF)是调节氧稳态失衡的核因子,通过使用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调控HIF通路成为治疗肾性贫血新策略。
我国率先在国际上完成全球首个HIF-PHI类药物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Ⅲ期临床试验,并于2018年首先批准上市应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为了及时总结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罗沙司他临床用药,改善CKD 患者贫血治疗效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肾脏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有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包括肾组织氧感知系统失调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sis,EPO)合成减少、EPO抵抗、铁代谢紊乱、各种毒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炎症反应以及失血等。
贫血不仅影响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促进肾脏病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及时改善肾性贫血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预后,减轻患者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和铁剂治疗肾性贫血。
然而,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低以及大剂量ESA 使用所导致的血压升高、卒中和肿瘤进展风险增加等是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部分患者对ESA低反应,甚至ESA引起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肾性贫血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要。
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由α亚基(HIF-α)和β亚基(HIF-β)组成的二聚复合体转录因子,是机体适应氧稳态失衡的核心调节因子。
调节HIF的氧感应信号主要是脯氨酰羟化酶,针对PHD研发的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HD活性稳定HIF的表达,后者直接与肾脏和肝脏的EPO基因HIF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促进EPO表达[7-8]。
国医大师邹燕勤从肾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

2021年6月第28卷第6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09· 经验交流国医大师邹燕勤从肾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经验张荣东1,林莺1,刘利华2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宁德 3521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种。
国医大师邹燕勤认为,肾虚湿瘀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病机,肾虚是内在基础,湿、瘀是病理产物,也是加重病变的基本环节,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影响,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的关键,据此而立益肾、清利、活血为基本治法。
本文对邹老从肾虚湿瘀论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案例分析其临床辨治思维、用药特点。
关键词:名医经验;邹燕勤;慢性肾脏病;肾虚湿瘀中图分类号:R272.9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6-0109-03DOI:10.19879/ki.1005-5304.20200527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xperience of National TCM Master Zou Yanqin i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from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StasisZHANG Rongdong1, LIN Ying1, LIU Lihua21. Ningde Cit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ingde 352100,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Abstrac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a commonly encountered and stubborn disease in clinic. National TCM master Zou Yanqin believes that the cor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stasis. Kidney deficiency is the internal foundation, and dampness and stasis are pathological products, which are the basic link to aggravate the disease. The three intertwine and affect each other,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refore, tonifying kidney, eliminating dampness and heat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re the basic treatment. This article concluded 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master Zou i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from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stasis, and analyzed her clinical thoughts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medical cases.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Zou Yanq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ness stasis临床上,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辨证论治常能收到满意效果,并能起到减毒增效目的。
微炎症反应状态与终末期肾病

微炎症反应状态与终末期肾病
陈秀益;刘必成;尹莲芳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5(020)012
【摘要】终末期。
肾病(ESRD)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虽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一些特殊因素,如血透间期容量超负荷、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过氧化反应状态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炎症反应状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ESRD患者微炎症反应状态,
【总页数】4页(P712-715)
【作者】陈秀益;刘必成;尹莲芳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09;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5
【相关文献】
1.单核细胞活化与终末期肾病炎症反应状态的关系 [J], 梁敏;王力;侯凡凡;刘俊;刘
志强;田建伟
2.左-卡尼汀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J], 王荣珍;梁昭红;
刘天喜;苏军霞
3.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对患者炎症反应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J], 谢
晓兰
4.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J], 张艳秋;程项阳
5.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微炎性状态及细胞免疫的影响分析 [J], 刘香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 探讨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微炎症状的影响并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6例维持性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1和试验组2,同时选取1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6h,试验组2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4h,分别测定三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浆总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患者在治疗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都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六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后,试验组1患者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试验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两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其微炎症状态和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明显得到改善。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但是通过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关键词】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微炎症状;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R4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42-01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目前是临床上治疗及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1]。
但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仍然要明显高于同龄健康人群,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微炎症状态和贫血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并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及淀粉样病变等[2]。
出现炎症的患者护加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的并发症,同时还有可能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影响MHD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寿命。
微炎症状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微炎症状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陈欧丽;王桢黎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28)6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
微炎症状态是指由于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某些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引起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标志蛋白及炎症细胞因子轻度持续增高。
本文对微炎症状态与COPD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总结微炎症状态导致机体促炎和抗炎机制,可造成肺部组织细胞的缺血和缺氧性破坏与损伤,进一步加剧肺部损伤。
微炎症状态常见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L)等炎症因子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促进病情进展,持续影响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及营养状况。
【总页数】5页(P139-142)
【作者】陈欧丽;王桢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R446;R
【相关文献】
1.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及利尿剂对其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2.养阴益气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3.通腑益气平喘汤联合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状态及机体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4.血清微量元素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5.心率变异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概况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概况[摘要] 微炎症状态与ckd的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对微炎症状态的研究可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微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现综述ckd微炎症状态的进展。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概况[中图分类号] r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2-09-03慢性肾功能衰竭(ckd)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所引起慢性肾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症。
ck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1],并且微炎症状态与ckd患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对微炎症状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来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微炎症反应的关系微炎症反应是指机体在各种补体、微生物、免疫复合物、内毒素刺激下,以单核巨噬细胞激活,促炎症因子释放为中心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症标志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持续低度升高[2]。
尽管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学者研究发现循环中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能够与受损的肾组织细胞结合并沉积于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管周微循环的肾组织中,具有活化损伤肾固有细胞的作用,从而升高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致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过度沉积,具有促纤维化作用。
因此ckd 患者普遍存在的慢性炎症反应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微炎症的程度是预示ckd预后的可靠指标,参与ckd病情的恶性发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
2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的检测指标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诊断主要依靠血中微炎症指标的检测,微炎症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前者分为正性急性反应蛋白和负性急性反应蛋白;后者则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类、白细胞介素类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查艳,E m a i l :z h a y a n s y@163.c o m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张 娟1,田茂露2,查 艳1(1.遵义医科大学,贵州遵义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贵州贵阳550002) 摘 要:补充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制剂是肾性贫血的重要治疗策略,临床实践中部分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制剂表现出耐药性,即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或抵抗,微炎症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目前,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为肾性贫血管理带来新的机会,其他药物,如新型口服铁剂㊁铁调素拮抗剂及促炎细胞因子抑制药物等正处于临床各阶段研究,今后有望为慢性肾衰竭并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贫血带来新的管理模式㊂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贫血;贫血,缺铁性;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微炎症中图分类号:R 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10-0949-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10.017 贫血是终末期肾脏病(e n d -s t a g e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E S R D )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肾间质细胞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 r y t h r o po i e t i n ,E P O )生成不足㊂补充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制剂(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s t i m u l a t i n g a g e n t s ,E S A s )是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㊂2022年,美国肾脏病数据库系统(U n i t e dS t a t e sr e n a ld a t as ys t e m ,U S R D S )数据报告显示[1],截至2020年,78.2%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 a i n t e n a n c eh e m o d i a l ys i s ,MH D )患者接受了E S A s,较前有增长趋势,且在种族分布报告中,亚洲人的百分比最高㊂使用E S A s 使肾性贫血患者获益,大部分患者贫血情况得以改善,降低了输血要求,但仍有部分患者表现出对E S A s 的耐药性,即E S A s 低反应性或抵抗(E S A sh y p o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r e s i s t a n c e ),而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㊂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文献,探讨MH D 患者微炎症状态与E S A s 低反应性贫血的最新研究进展㊂1 E S A s 低反应性在临床中的意义临床实践中,对于接受高于通常给定剂量的E S A s 或需增加E S A s 剂量以维持目标血红蛋白(h e m o g l o b i n ,H b )水平,但仍未达标者,应考虑存在E S A s 低反应性的情况㊂E S A s 低反应性的发病率根据人群特征和用于定义E S A s 低反应的标准存在差异㊂目前,E S A s 低反应性的发病率约为5%~20%㊂E S A s 低反应性与不良预后相关,增加E S A s 剂量以实现H b 目标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及血栓形成,甚至是死亡风险㊂2 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2.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 d v a n c e d g l yc a t i o ne nd pr o d u c t s ,A G E s ) A G E s 是慢性肾脏病(c h o r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C K D )尿毒症毒素的一种,肾脏在A G E s 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㊂A G E s 通过肾小球滤过后进入小管摄取和代谢[2],当肾脏清除率下降时,A G E s 在体内堆积㊂A G E s 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 e c e p t o r f o r a d v a n c e d g l yc a t i o ne nd p r o d u c t s ,R A G E )结合,可促发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㊂R A G E 被A G E s 激活后,通过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增加活性氧(r e a c t i v eo x y g e ns pe c i e s ,R O S ),进一步激活核转录因子(n u c l e a rf a c t o r -k a p p aB ,N F -κB )通路,诱导氧化应激(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 ,O S )和炎症,引起大量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i n t e r l e u k i n1,I L -1)㊁I L -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α,T N F -α)的释放[3]㊂P a g e o n 等[4]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谱系的细胞,在A G E s 的存在下,可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样细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人体微炎症状态持续㊂由于血液中的大部分A G E s 与白蛋白等高分子量蛋白质结合,因此很难通过血液透析方式清除[5],故E S R D 患者无论是否已进行透析,均存在微炎症状态㊂2.2 O S 及细胞因子激活 O S 及伴随的炎症是C KD 共同特征㊂C K D 中的O S 是由于R O S 产生和抗氧化能力失衡导致㊂O S 反应可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活化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如I L -1㊁I L -6及T N F -α[6]㊂炎症介质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独立和相互依赖的作用,导致高血糖介导的O S 增加㊂O S 增加可能会反向放大炎症,然后通过激活N F -κB 通路机制建㊃949㊃‘临床荟萃“ 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O c t o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0立恶性循环[7]㊂因此,炎症与O S相互促进㊂2.3免疫功能障碍 C K D患者的免疫功能障碍是多方面的,涉及细胞水平失调和高细胞因子血症,包括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下降㊁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减少㊁胸腺T细胞输出减少及激活受损㊁T和B细胞凋亡减少等㊂免疫防御减弱导致感染和炎症的易感性[8],而患者接受长期血液净化治疗则成倍加重炎症反应的发展㊂2.4透析相关因素血液透析回路中使用的生物材料的生物不相容性,特别是膜和血液不相容性,导致患者全身炎症,并激活白细胞及血小板致炎症生物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C-R P)㊁I L-6㊁T N F释放[9]㊂此外,透析液中内毒素小片段细菌D N A及内毒素等产物可通过滤过膜反超入血液,激活单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引起炎性反应[10]㊂当选用超纯透析液时,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证实了这一观点㊂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及存在血管通路㊁透析不充分㊁透析通路感染等也可诱发炎症反应㊂2.5其他最近,研究[11]表明,肠道微生物失调对肾脏生理和病理生理均有重大影响,包括全身炎症㊁尿毒症毒素的积聚和感染等㊂慢性肾衰竭时,肠道微生物失调及功能变化,细菌代谢产物通过肠道屏障的移位增加将激活先天免疫,促发炎症反应㊂此外,营养不良㊁维生素D缺乏㊁脂代谢异常等也在微炎症中起不同程度的作用㊂3微炎症状态与血液透析患者E S A s低反应性的关系微炎症状态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贫血E S A s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且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贫血疗效越差㊂3.1铁调素铁调素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E S A s低反应性的重要介质㊂炎症状态下,通过激活I L-6-S t a t3及B M P-S m a d途径促进肝脏分泌铁调素㊂铁调素与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及十二指肠细胞膜上膜铁转运蛋白(f e r r o p o r t i n,F P N)结合,从而促进F P N内化和降解,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和十二指肠细胞铁吸收障碍[12-14]㊂另外,铁调素还能抑制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 i v a l e n tm e t a l t r a n s p o r t e r1,D MT1)和细胞色素B(c y t o c h r o m eB,c y t B)分泌,从而影响肠道铁吸收[14]㊂上述因素导致血浆铁不足,无法满足红细胞生成所需的铁而导致贫血以及E S A s低反应性㊂3.2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发挥多重效应,共同促进贫血㊂红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产生㊂早期祖细胞群体同时有向髓系㊁红系或巨核细胞分化的潜力,分化路径的选择受到2种转录因子相互拮抗相互作用的影响,即有利于髓系分化的P U.1和有利于红系分化的G A T A1,这2种转录因子的相对比例受炎症影响㊂炎症细胞因子,如T N F-α和干扰素-γ(i n t e r f e r o n-γ,I F N-γ),介导骨髓重新编码,其激活转录因子P U.1,以减少红细胞生成为代价促进骨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成,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 u r s t f o r m i n g u n i t-e r y t h r o i d,B F U-E)分化为红系细胞的能力亦受到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15]㊂其次,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定受体结合,触发信号转导途径,启动相应效应,调控体内红细胞生成㊂I F N-γ通过刺激亚铁摄取来增强巨噬细胞中D MT1蛋白的表达㊂I L-10抗炎细胞因子调节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增强其与铁相关的摄取㊂T N F-α激活巨噬细胞吞噬并降解衰老的红细胞以进行铁循环,诱导铁蛋白表达并刺激铁在巨噬细胞内的储存和保留㊂综上所述,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循环中铁水平及其对红系细胞的可用性下降[16]㊂此外,T N F-α和I F N-γ还会损害产生E P O的肾间质细胞,抑制肾脏中E P O产生,导致血液中E P O水平过低,直接抑制红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贫血发展[17]㊂炎性细胞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红细胞生成,缩短其寿命㊂3.3 O S O S产生的R O S可损害邻近组织及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并表达各种炎症因子,通过加剧促炎并通过对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引起溶血[18]㊂另外,R O S可能会加重尿毒症性贫血并导致对E S A s 疗法反应不佳,H s u等[19]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O S的研究中发现,经4个月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O S㊂这说明了O S参与E S A s低反应性的调控㊂4微炎症状态下MH D患者贫血和E S A s低反应性的管理4.1铁剂的应用铁缺乏是E S A s低反应性的重要原因㊂微炎症状态下,炎症因子引起的铁代谢紊乱是贫血及E S A s低反应性的原因㊂补铁治疗仍是贫血管理的 基石 ㊂在有全身炎症的疾病中,炎症状态㊁铁调素上调均可抑制铁吸收[15]㊂既往研究[20]表明,静脉补铁在改善贫血疗效方面优于口服补铁,且能减少E S A s的使用剂量,但亦有早期研究[21]发现,过量的游离铁可参与细胞内R O S生成,进而诱导细胞损伤,此外,静脉注射铁剂会产生非转铁蛋白结合的铁,这种铁剂已在动物实验[22]中被证明可促进嗜铁细菌的生长及并使其表现出更强度的毒力,从而加重炎症状态㊂静脉补铁所诱发的微炎症状态与O S损伤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微炎症状态和铁代谢紊乱的进一步加重㊂S h a h等[23]报告了㊃05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在162项临床试验中接受静脉铁剂治疗的约40000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与口服补铁或不补铁相比,静脉补铁与H b增加㊁输血需求降低相关,但同时也与感染风险增加相关㊂有回顾性研究[24]纳入了透析时间较长且合并症复杂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静脉补铁的安全分析,其结果亦表明,应用静脉铁剂与死亡率及感染风险增加密切相关㊂新型口服补铁剂的开发可能为静脉补铁提供了可替代方案㊂麦芽酚铁(f e r r i c n e l t o l)是英国S h i e l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s公司的新型口服补铁剂,由1个F e3+与3个麦芽酚络合而成,麦芽酚在小肠中处于可溶性状态,穿过细胞膜过程中与F e3+分离,实现F e3+在肠壁的运输,相较其他口服铁剂,其铁元素转移率更高[25]㊂C K D贫血患者Ⅲ期临床试验[26]结果发现,与口服安慰剂比较,麦芽酚铁组在第16及52周时,H b和铁指数均升高,且在长达52周的治疗期间耐受性良好㊂麦芽酚铁的应用有望改变MH D患者补铁治疗模式㊂4.2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自1992年发现E P O基因的缺氧诱导因子(h y p o x i a i n d u c i b l e f a c t o r,H I F)以来,通过H I F-脯氨酰羟化酶途径起作用的药物,如H I F-稳定剂或H I 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 y p o x i a i n d u c i b l e f a c t o r-p r o l y l h y d r o x y l a s e i n h i b i t o r,H I F-P H I)的开发为肾性贫血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㊂H I F在机体缺氧条件下可稳定表达,通过促进内源性E P O生成,从而调节红细胞生成和铁代谢㊂H I F-P H I可在细胞氧分压正常下稳定体内H I F,调控红细胞生成㊁血管生成及铁代谢等[27]㊂多项研究[28-30]结果表明,罗沙司他通过稳定H I F可上调E P O,降低铁调素水平,促进铁的肠道吸收,因此,其可纠正体内因炎症引起的铁代谢紊乱,但该药临床使用历史较短,且在大多数国家仍未大规模使用,目前仍有不少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担忧㊂一项m e t a分析[31]结果显示,罗沙司他与促红素组在H b增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罗沙司他在提高透析患者H b达标率方面优于促红素组,同时罗沙司他可促进铁的有效利用,改善铁代谢;罗沙司他治疗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㊂在我国,罗沙司他组2项I I I期研究中,发生率>5%的不良反应包括代谢性酸中毒㊁高钾血症㊁上呼吸道感染㊁高血压㊁外周水肿㊁恶心㊁虚弱和转氨酶升高[28-29],另外,有研究表达了对H I F-P H I调控血管生成导致恶性肿瘤病变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风险的担忧,但在S u等[32]最新研究中却发现,罗沙司他可通过激活H I F-α诱导铁凋亡抑制化学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㊂4.3改善透析相关因素4.3.1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最近的一项M e t a 分析[33]结果显示,维生素e涂层透析器可在不影响透析充分性的情况下降低O S和炎症状态㊂4.3.2选用超纯透析液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S u s a n t i t a p h o n g等[34]在超纯透析液对炎症标志物㊁O S参数影响的M e t a分析发现,超纯透析液可降低MH D患者C R P及I L-6水平㊂4.3.3改善透析方式 Z h a n g等[35]研究发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更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及炎症因子,改善微炎症状态㊂4.3.4血管通路的选择 M a c d o u g a l l等[36]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铁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中发现,与使用动静脉内瘘行透析的患者相比,通过导管透析的患者感染㊁因感染住院或致死性感染发生率更高,提示动静脉内瘘可能是更优的透析通路选择㊂4.4其他治疗纠正非铁营养不良,如补充左旋肉碱㊁纠正维生素D缺乏㊁服用他汀类药物[37]㊁应用抗氧化剂[19]及肠道微生物调节药物[38]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改善MH D患者E S A s 低反应性㊂4.5铁调素拮抗剂及促炎细胞因子抑制药物铁调素拮抗剂及促炎细胞因子抑制药物正处于各阶段研究中,被认为在治疗炎症性贫血方面具有潜力㊂铁调素作为一种主要的铁调节剂,是维持全身铁稳态的关键角色㊂C K D患者铁调素升高,被认为是可能的治疗靶点㊂铁调素调控包括s i R N A s㊁抗体㊁化合物和植物提取物等,是铁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39],近年来,针对铁调素㊁铁调素-转铁蛋白轴及铁调素生成通路调控的药物在不同阶段进行了临床试验,如L e x a p t e p i d p e g o l是一种能高度特异结合铁调素并阻断其生物活性的核苷酸㊂体外实验[40]发现, L e x a p t e p i d p e g o l能阻断铁调素导致的转铁蛋白降解,并抑制I L-6诱导铁蛋白及H b下降㊂Ⅰ期临床试验[41]中,与安慰剂组比较,L e x a p t e p i d p e g o l组血清铁明显上升㊂P R S080是人工合成的类载脂蛋白药物,同样能结合铁调素,在健康人群及C K D患者的Ⅰ期试验[42]中,P R S080能抑制铁调素水平㊁升高转铁蛋白浓度及转铁蛋白饱和度,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T N F-α单抗和I L-6单抗也能抑制铁调素生成,改善铁代谢㊂上述研究成果将为血液透析患者E S A s低反应性贫血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㊂5小结E S A s低反应与C K D贫血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微炎症在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E S A s低反应中发㊃15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挥重要作用㊂H I F-P H I通过适度增加内源性E P O 水平及改善铁动员和吸收,从而升高H b水平,以及改善铁代谢状态,这对C K D贫血患者而言是可行的治疗选择㊂目前,铁调素拮抗剂及促炎细胞因子抑制药物正处于各阶段研究中,有望为肾性贫血患者带来新的福音㊂参考文献:[1] G r i f f i nP.R o d g e r s.U n i t e dS t a t e sR e n a lD a t aS y s t e m.2022U S R D SA n n u a lD a t aR e p o r t: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i n t h eU n i t e dS t a t e s.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o fH e a l t h,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 o f D i a b e t e s a n d D i g e s t i v e a n d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s,B e t h e s d a,M D,2022[D B/O L].h t t p s://u s r d s-a d r.n i d d k.n i h.g o v/2022/e n d-s t a g e-r e n a l-d i s e a s e/3-c l i n i c a l-i n d i c a t o r s-a n d-p r e v e n t i v e-c a r e.h t m l,2023-03-10.[2] M i y a t a T,U e d a Y,H o r i e K,e ta l.R e n a lc a t a b o l i s m o fa d v a n c e d g l y c a t i o ne n d p r o d u c t s:T h e f a t eo f p e n t o s i d i n e[J].K i d n e y I n t,1998,53(2):416-422.[3] U r i b a r r i J,D e l C a s t i l l o M D,D eL a M a z a M P,e t a l.D i e t a r ya d v a n c e d g l y c a t i o ne n d p r o d u c t sa n dt h e i rr o l e i nh e a l t ha n dd i se a s e[J].A d vN u t r,2015,6(4):461-473.[4] P a g e o nH,Z u c c h iH,R o u s s e tF,e t a l.G l y c a t i o ns t i m u l a t e sc u t a n e o u s m o n o c y t ed i f fe r e n t i a t i o ni n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s k i ni nv i t r o[J].M e c hA g e i n g D e v,2017,162:18-26.[5] O d e t t iP,C o s s o L,P r o n z a t o MA,e ta l.P l a s m aa d v a n c e dg l y c o s y l a t i o n e n d-p r o d u c t s i n m a i n t e n a n c e h a e m o d i a l y s i sp a t i e n t s[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1995,10(11):2110-2113.[6]于敏,王姣,史耀勋,等.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0):1498-1500.[7] X uG,L u oK,L i uH,e t a l.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 a n d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R e nF a i l,2015,37(1):45-49.[8]S y e d-A h m e d M,N a r a y a n a n M.I mm u n ed y s f u n c t i o na n dr i s ko f i n f e c t i o n i n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A d vC h r o n i cK i d n e yD i s,2019,26(1):8-15.[9] E k d a h lK N,S o v e r i I,H i l b o r n J,e t a l.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i n h a e m o d i a l y s i s:R o l e o ft h e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i n n a t ei mm u n es y s t e m[J].N a tR e vN e p h r o l,2017,13(5):285-296.[10] B o s s o l a M,S a n g u i n e t t i M,S c r i b a n o D,e ta l.C i r c u l a t i n gb ac t e r i a l-de r i v e dD N Af r ag m e n t s a n dm a r k e r s 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c h r o n i c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C l i nJA m S o cN e p h r o l,2009,4(2):379-385.[11] W a n g F,Z h a n g P,J i a n g H,e t a l.G u t b a c t e r i a l t r a n s l o c a t i o n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m i c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 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 u r e m i a[J].D i g D i s S c i,2012,57(11):2856-2862.[12] F r a e n k e l P G.A n e m i a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r e v i e w[J].M e dC l i nN o r t hA m,2017,101(2):285-296.[13]S t e i n b i c k e r A U,S a c h i d a n a n d a n C,V o n n e r A J,e t a l.I n h i b i t i o no fb o n e m o r p h o g e n e t i c p r o t e i ns i g n a l i n g a t t e n u a t e sa n e m i a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f l a mm a t i o n[J].B l o o d,2011,117(18):4915-4923.[14] Y a nZ,X uG.An o v e l c h o i c e t o c o r r e c t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d u c e da n e m i a i n C K D:o r a l h y p o x i a-i n d u c ib l e f ac t o r p r o l y lh y d r o x y l a s e i n h i b i t o r r o x a d u s t a t[J].F r o n tM e d(L a u s a n n e),2020,6(7):393.[15] G a n zT,L o n g oD L.A n e m i ao f I n f l a mm a t i o n[J].N e w E n g l an d J o u r n a l o fM e d i c i n e,2019,381(12):1148-1157. [16] D eO l i v e i r a,J u n i o rWV,S a b i n oA P,e t a l.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p o o rr e s p o n s et o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i n 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JB r a sN e f r o l,2015,37(2):255-263.[17]S o u m aT,Y a m a z a k i S,M o r i g u c h i T,e t a l.P l a s t i c i t y o f r e n a l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p r o d u c i n g c e l l s g o v e r n sf i b r o s i s[J].JA m S o cN e p h r o l,2013,24(10):1599-1616.[18] F u j i i J,H o mm a T,K o b a y a s h iS,e ta l.E r y t h r o c y t e sa sap r e f e r e n t i a l t a r g e t o f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i nb l o o d[J].F r e eR a d i cR e s,2021,55(5):562-580.[19] H s uS P,C h i a n g C K,Y a n g S Y,e t a l.N a c e t y l c y s t e i n e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a n e m i aa n do x i d a t i v es t r e s si n h e m o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J].N e p h r o n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2010,116(3):c207-c216.[20]S h e p s h e l o v i c hD,R o z e n-Z v iB,A v n iT,e ta l.I n t r a v e n o u sV e r s u s O r a l I r o n 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A n e m i a i n C K D:A n U p d a t e d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A mJK i d n e y D i s,2016,68(5):677-690.[21] D r u e k eT,W i t k o-S a r s a t V,M a s s y Z,e ta l.I r o nt h e r a p y,a d v a n c e d o x i d a t i o n p r o t e i n p r o d u c t s,a n d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i n t i m a-m e d i at h i c k n e s si ne n d-s t a g er e n a ld i s e a s e[J].C i r c u l a t i o n, 2002,106(17):2212-2217.[22]S t e f a n o v a D,R a y c h e v A,A r e z e s J,e t a l.E n d o g e n o u sh e p c i d i n a n d i t s a g o n i s t m e d i a t e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s e l e c t e di n f e c t i o n sb y c l e a r i n g n o n-t r a n s f e r r i n-b o u n di r o n[J].B l o o d,2017,130(3):245-257.[23]S h a h A A,D o n o v a n K,S e e l e y C,e ta l.R i s k o fi n f e c t i o n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i n t r a v e n o u s i r o n[J].J AMA,2021,4(11):e2133935.[24] L iX,C o l eS R,K s h i r s a g a r A V,e ta l.S a f e t y o f D y n a m i cI n t r a v e n o u sI r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i n H e m o d i a l y s i sP a t i e n t s[J].C l i n i c a lJ o u r n a lo ft h e A m e r i c a n S o c i e t y o fN e p h r o l o g y,2019,14(5):728-737.[25]汤莹,杜光,孙秋雁.缺铁性贫血临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23:2560-2566.[26] P e r g o l aP E,K o p y tN P.O r a l f e r r i cm a l t o l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i r o n-d e f i c i e n c y a n e m i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K D:A 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 a n do p e n-l a b e l e x t e n s i o n[J].A mJK i d n e y D i s,2021,78(6):846-856.[27] K a p l a nJ M,S h a r m a N,D i k d a nS.H y p o x i a-i n d u c i b l ef a c t o ra n d i t sr o l ei n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a n e m i ai nc h r o n i ck i d n e yd i se a s e[J].I n t JM o l S c i,2018,19(2):389.[28] C h e nN,H a o C,L i u B C,e ta l.R o x a d u s t a tt r e a t m e n tf o ra n e m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l o n g-t e r md i a l y s i s[J].NE n g l JM e d,2019,381(11):1011-1022.[29] C h e nN,H a oC,P e n g X,e ta l.R o x a d u s t a t f o r A n e m i a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n o t r e c e i v i n g d i a l y s i s[J].NE n g l JM e d,2019,381(11):1001-1010.㊃25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30] B e s a r a b A,P r o v e n z a n o R,H e r t e lJ,e t a l.R a n d o m i z e dp l a c e b o-c o n t r o l l e dd o s e-r a n g i n g a n d p h a r m a c o d y n a m i c ss t u d yo fr o x a d u s t a t(F G-4592)t o t r e a t a n e m i a i n n o n d i a l y s i s-d e p e n d e n t 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N D D-C K D)p a t i e n t s[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2015,30(10):1665-1673. [31]周任,陈亚婷,张永.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 e t a分析[J].临床荟萃,2022,37(4):305-310.[32]S uX,X i eY,Z h a n g J,e t a l.H I F-αa c t i v a t i o nb y t h e p r o l y lh y d r o x y l a s ei n h i b i t o r r o x a d u s t a t s u p p r e s s e s c h e m o r e s i s t a n tg l i o b l a s t o m a g r o w t h b y i n d u c i n g f e r r o p t o s i s[J].C e l lD e a t hD i s,2022,13(10):861.[33] D'a r r i g oG,B a g g e t t aR,T r i p e p i G,e t a l.E f f e c t s o f v i t a m i n e-c o a t e dv e r s u s 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e m b r a n e s i n c h r o n i c h e m od i a l y s i sp a t i e n t s: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B l o o dP u r i f,2017,43(1-3):101-122.[34]S u s a n t i t a p h o n g P,R i e l l a C,J a b e r B L.E f f e c to fu l t r a p u r ed i a l y s a te o n m a r k e r s of i n f l a mm a t i o n,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n u t r i t i o n a n d a n e m i a p a r a m e t e r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2013,28(2):438-446.[35] Z h a n g Y,M e i C L,R o n g S,e t a l.E f f e c t o f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h e m o d i a l y s i s a n d h e m o p e r f u s i o n o n c l e a r i n g a d v a n c e d g l y c a t i o ne n d p r o d u c t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z e d,t w o-s t a g e c r o s s o v e rt r i a l i n p a t i e n t su n d e r m a i n t e n a n c eh e m o d i a l y s i s[J].B l o o dP u r i f,2015,40(2):127-132.[36] M a c d o u g a l l I C,B h a n d a r i S,W h i t eC,e t a l.I n t r a v e n o u s i r o nd o s i n g a n d i n fe c t i o n r i s k i n p a t i e n t s o n h e m o d i a l y s i s:Ap r e s p e c i f i e ds e c o n d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 t h eP I V O T A Lt r i a l[J].JA mS o cN e p h r o l,2020,31(5):1118-1127.[37] H a s e g a w a T,Z h a o J,F u l l e r D S,e t a l.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h y p o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i n d i a l y s i s p a t i e n t s:P o s s i b l e r o l e o f s t a t i n s[J].A mJN e p h r o l,2017,46(1):11-17.[38] Z h uY,T a n g Y,H eH,e t a l.G u tM i c r o b i o t a c o r r e l a t e sw i t hc l i n i c a l 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 t o e r y t h r o p o i e t i n i n h e m od i a l y s i sp a t i e n t sw i t ha n e m i a[J].F r o n tC e l l I n f e c t M i c r o b i o l,2022, 22(12):919352.[39]S a g a rP,A n g m o S,S a n d h i r R,e ta l.E f f e c to f h e p c i d i na n t a g o n i s t so n a n e m i a d u r i n g i n f l a mm a t o r y d i s o r d e r s[J].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21,226:107877.[40]S c h w o e b e l F,V a nE i j kL T,Z b o r a l s k i D,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s o ft h e a n t i-h e p c i d i n S p i e g e l m e r N O X-H94o n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d u c e d a n e m i a i n c y n o m o l g u sm o n k e y s[J].B l o o d,2013,121(12):2311-2315.[41] V a nE i j k L T,J o h n A S,S c h w o e b e lF,e ta l.E f f e c to ft h ea n t i h e p c i d i n s p i e g e l m e rl e x a p t e p i d o n i n f l a mm a t i o n-i n d u c e dd e c r e a s e i n s e r u mi r o n i nh u m a n s[J].B l o o d,2014,124(17):2643-2646.[42] R e n d e r sL,B u d d eK,R o s e n b e r g e rC,e ta l.F i r s t-i n-h u m a np h a s e is t u d i e so f p r s-080#22,a h e p c i d i n a n t a g o n i s t,i nh e a l t h y v o l u n t e e r sa n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u n d e r g o i n g h e m o d i a l y s i s[J].P L o S O n e,2019,14(3): e0212023.收稿日期:2023-04-10编辑:张婷婷㊃359㊃‘临床荟萃“2023年10月20日第38卷第10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O c t o b e r20,2023,V o l38,N o.10。
肾衰排毒胶囊改善慢性肾衰2_3期微炎症状态的研究_赵亚_徐英_周世芬

肾衰排毒胶囊改善慢性肾衰2_3期微炎症状态的研究_赵亚_徐英_周世芬容忽视,患者常表现出乏⼒、腹胀、腹泻、纳差、消瘦等症状。
因此结直肠癌术后⾸当健脾益⽓,扶正固本,故以四君⼦汤加味。
诸药合⽤,攻补兼施,共奏健脾益⽓扶正,清热利湿解毒之功,切合结直肠癌病机,故可收效。
现代研究表明[11,13-14],⼈参、三七、⽩花蛇⾆草、半枝莲、⼭慈菇等中药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诱导癌细胞⾃噬及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癌VEGF 形成、抑制细胞调控细胞基因表达及抗诱变等多种途径发挥抗结直肠癌作⽤,⼈参还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从⽽提⾼⽣存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肿瘤标志物⽔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年的复发转移率和⽣存率分别为22.50%、90.00%,均优于对照组,提⽰在化疗的同时加⽤扶正解毒中药治疗,对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与左振魁[15]的研究结果相⼀致。
但本研究观察时限较短,仅观察了2年的近期复发率和⽣存率,尚不⾜以表明扶正解毒中药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且结果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偏⼩有关,有待于进⼀步研究。
参考⽂献[1]Wan DS.Epidemiologic trend of and strategies for colorectal cancer [J].Chinese Journal ofCancer,2009,28(9):1-9.[2]于瑞莲,陈琳.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2014,29(2):300-302.收稿⽇期:2014-12-30作者简介:赵亚(1980-),⼥,河北⼈,主治医师,硕⼠,研究⽅向:中医治疗肾病。
[3]尹卫华,盛建⽂,夏红梅,等.复⽅苦参注射液对直肠癌放疗患者外周⾎sIL-2R和IL-8⽔平影响的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2):100-104.[4]赵波,钟华⼽,吴卫,等.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流⾏病学研究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3):199-202.[5]周总光,杨烈,李园.我国结直肠癌30年变迁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外科杂志,2012,32(9):693-696.[6]王宁,孙婷婷,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15-520.[7]黄甫达,杨昌谋,郭俊宇,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J].世界华⼈消化杂志,2014,22(2):291-295.[8]杜欣,杨宇飞,许云,等.中医药减少Ⅱ、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药规律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21-26.[9]刘丽荣,朱燕娟.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存质量的Meta分析[J].南京中医药⼤学学报,2014,30(1):19-21.[10]李永浩,谢⽟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辨治规律和特点分析[J].新中医,2013,45(10):84-86.[11]张志安.健脾扶正⽅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863-1864.[12]钟薏,张彦博,束家和,等.扶正抗癌法对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存期及⽣存质量的改善作⽤[J].上海中医药⼤学学报,2014,28(1):28-32.[13]周喜汉,黄赞松,向发良.中药抗结直肠癌作⽤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消化杂志,2014,22(2):291-295.[14]喻春皓,王冲之,袁钧苏.西洋参抗癌研究进展———以结直肠癌为研究范例[J].药学学报,2013,48(7):986-992.[15]左振魁.健脾解毒汤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3年随访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7):808-809,811.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5.07.052肾衰排毒胶囊改善慢性肾衰2-3期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赵亚,徐英,周世芬(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科,天津300120)摘要:⽬的:观察肾衰排毒胶囊对慢性肾衰2-3期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认识与防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认识与防治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手术患者中普遍存在微炎症生理状态,微炎症生理状态是一种被认为可能会导致慢性乙型肾衰竭患者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发病原因,其与营养不良及慢性血管粥样动脉硬化疾病有密切关系,对慢性MHD衰竭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和治疗等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但目前微炎症状态的主要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诊断治疗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临床意义仍然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治疗初期效果尚不理想。
现就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病理机制、治疗方法等作一系列综述。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认识与防治一、微炎症状态概述微炎症状态是以炎性单核巨噬体白细胞免疫系统坏死、激活介素为主要中心的轻微、缓慢、持续性自体免疫系统炎症生理反应,其由非免疫病原性的微生物侵入从而感染细胞引起,以血液循环中炎性白细胞激活介素1、IL—6、肿瘤细胞坏死反应因子介素α、血清淀粉样受体蛋白原及a、纤维素样蛋白原、c及抗反应受体蛋白等促炎性粒细胞坏死因子激活水平持续升高状态为主要临床表现。
微毒性炎症病理状态早期是患有esrd早期患者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理特征状态,随着早期患者整体肾脏和肝功能明显下降其炎症发病率逐渐出现升高,且在患有mhd的患者中微毒性炎症病理状态更为明显。
目前,mhd典型患者微静脉炎症刺激状态的具体发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的相关发病机制极有可能与多种表观因素作用引起的体内病毒免疫功能失调及体内炎症细胞激活反应有关:①esrd 典型患者早期肾内红小球细胞滤过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细胞因子受体清除病毒能力明显降低,但此时体内炎性细菌因子细胞产生水平增加,故也可导致血液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水平明显升高;②体内遗传学性因素、生活饮食方式及日常饮食习惯等等的因素,遗传学的改变和体内各种毒素大量蓄积可进一步直接激活体内以及体外炎症刺激反应; ③mhd典型患者体内毒素新陈代谢及生活饮食习惯的表观改变等还可直接导致体内肠道病毒菌群失调和肠道黏膜细胞屏障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体内各种肠道病毒细菌及体内毒素的大量转移,进一步从而促进患者全身体内炎症刺激反应的反复发生。
微炎症

前景
靶向抗细胞因子治疗,如抗TNF-α抗体、 可溶性TNF-α受体、IL-1受体拮抗剂有希望 成为微炎症状态有效的治疗措施。
小结
CRF 无论是否已进行透析治疗,体内都存在微炎 症状态。 引起透析患者 微炎症状态的原因复杂, 机制亦 尚未十分明了,但不外乎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增 加和肾脏排泄障碍。 微炎症状态本身虽无明显症状,但它是血液透析 患者许多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是 维持性血透 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微炎症状态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 对微炎症状态的研究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 生活质 量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青藤碱是清风藤干燥藤茎中分离得到的生 物碱,具有抗炎、双向调节免疫功能、镇 痛、利尿、降压等作用。 有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在腹膜透析及血 液透析患者中,即使应用小剂量青藤碱也 可以降低患者的CRP水平
其他
有研究表明阿斯匹林、抗氧化剂(维生素E、 C 等)可以降低CRP、IL-6 水平,已酮可 可硷可抑制T 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6。 有报导“益气固肾液” 可降低血透患者IL6、TNFα及改善营养指标
1999年有学者提出了“营养不良-炎症-动脉 粥样硬化综合征(MIA)”的概念。微炎症 状态激活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促进动 脉粥样硬化及营养不良的发生,后二者在 相互影响的同时,继续维持微炎症状态的 存在。可以这样认为,微炎症是MIA 始动 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微炎症状态的防治
理论上认为改善肾功能,改善血透技术 和透析器、透析膜的质量是最有效的预防 措施。目前这些方面已有很大的提高,但 是疗效仍不理想,尚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研究发现慢性肾衰尚未透析患者血清IL-6、 CRP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肌酐清除率 呈负相关。说明尿毒症本身就可以引起炎 症反应。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诊断与治疗
梁莹;王妍春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32)7
【摘要】微炎症状态(micro inflammatory state)是指非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持续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性蛋白、炎性因子水平轻度增高,具有持续性及相对隐匿性,其本质是免疫性炎症。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这种微炎症状态并非由外源性或体内机会性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亦不等同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尽管这类患者有着较高的继发性感染合并症的风险。
【总页数】3页(P1186-1188)
【作者】梁莹;王妍春
【作者单位】510010 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肾脏内科;510010 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肾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慢性肾脏病所致微炎症状态的研究进展 [J], 黄玉红;王洁
2.补肾泄浊活血法改善非透析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Meta分析 [J], 顾雪菁;米乐;王文娟;芮丽;赵怡蕊
3.畲药益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J], 黄德慧;刘小菊;章磊;卢浩;金丽丰
4.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 [J], 高立轩;俞东容;姜飞
5.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对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J], 杜美莲;张善宝;乔诚;王小玉;曲晓璐;姚春瑛;漆映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炎症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
炎症因子直接抑制胃肠系统的消化与吸收,间接通过厌
食中枢引起患者食欲下降,造成营养不良。
炎症反应引起机体主动活动减少。
炎性细胞因子加速蛋白,尤其是肌肉蛋白的分解代谢。 升高的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瘦素分泌,介导食欲下降。
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尿毒症毒素
IL-1、IL-6、 TNF-α
均是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 能小分子蛋白质,IL - 1 分子量17. 5kDa,IL - 6 分子量 26kDa ,TNF-α 分子量为17kDa,单体多与相对分子量 为27~33kDa的可溶性受体结合,具有活性的TNF以三 聚体形式存在。
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尿毒症毒素清除
Hcy分子量121Da,但大多与蛋白结合。AGEs2000~ 6000Da,且多与蛋白结合。而CRP分子量105kDa, IL 1 分子量17. 5kDa, IL - 6 分子量26kDa , TNF-α分子量
为17kDa。单纯血液透析对这些毒素清除效果较差,清 除速率远小于其产生速率,透析后血浆中水平仍很高。
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尿毒症毒素
C-反应蛋白(c-reacting protein, CRP) 是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由肝脏合成、分泌,其浓 度在急性炎症的早期可急剧升高,慢性炎症时也明显升高,
是判断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同时CRP也是炎症反应作用
于机体的重要环节。 CRP是由5个结构 单位连接而成,其 组成,电镜下呈环状 相同的未糖基化多肽亚 亚单位由187个氨基酸 对称的五面体。
Hcy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是心血管疾病一个独立的
危险因素。
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尿毒症毒素
终末糖基化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 是体内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脂质和脂蛋白经非酶促 糖基化反应产生的终末产物。AGEs可以刺激细胞产生活 性氧物质,激活单核细胞,引发炎症,而炎症又可以使 AGEs的产生增加。
微炎症状态的对策
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 改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 药物治疗 组合型人工肾
微炎症状态的对策
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 通过膜的修饰、改变膜的通透性、透析器复用等方 面提高透析器生物相容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概况
微炎症状态是指一种非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低强 度、慢性进展性非显性炎症状态,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 症标志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轻度持续增高,并因此导致 患者各种并发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概况
微炎症状态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急性炎症是 不同的疾病,微炎症状态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炎症 反应轻微而持久,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微炎症状态的观察指标
CRP 是肝脏在炎症刺激时产生,参与局部或全身的炎 症反应。可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是微炎症状态 时的一项客观敏感的指标,也是机体存在细胞因子激活的 标志。 微炎症状态时,机体CRP明显增高( > 8 mg/ L),但是 不超过10~15 mg/ L,这是判断微炎症反应状态的标志。
微炎症状态发生原因之其他因素
细菌与病毒的持续感染 容量负荷过多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异常
铁负荷过度 基因水平的调节
微炎症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微炎症状态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是肾衰竭多种 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引起和加重动脉硬化,导致肾衰 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引起 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IA) 综合征,使生活质 量降低和病死率增加。
微炎症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微炎症状态与尿毒症相关性贫血:炎症因子可抑制骨髓 红细胞生成,减少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形成,导致对 外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的抵抗,诱发肠道出血,并可导致 铁代谢紊乱(肠道铁吸收减少、铁蛋白生成增加、转铁 蛋白生成减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 微炎症状态及其对策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1
维持性血液透析现状及并发症
2
3
了解微炎症状态
微炎症状态的临床对策
美国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人数
血液透析(2006:327,574)
腹膜透析(26,082)
移植(151,502) 移植等待名单(68,576) 患 者 人 数 ( 单 位 : 千 人 )
组合型人工肾
血液灌流(hemoperfution,HP),又名血液吸附。是血 液藉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 附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 疗方法。 200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张明瑞教授在“世界血液灌流 的现状和新技术”学术报告中提出了: 组合型人工肾(HD+HP)
微炎症状态的对策
改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 采用超纯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减少细胞因子释 放,降低炎症反应。
目前尚没有关于ESRD 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微炎症状
态和长期并发症中,透析液微生物质量是否是一个原因的 结论,也不知道透析液纯度和患者临床结果之间是否有量 效关系。
HD
HP+HD
组合型人工肾的治疗方案
尿毒症毒素
小分子水溶性溶质
中分子物质
尿毒症毒素
蛋白质类
与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
与微炎症状态相关的尿毒症毒素
Hcy
微炎症状态
IL-1
AGEs
IL-6
CRP
TNF-α
与营养不良相关的尿毒症毒素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是一种含巯基的非必需氨基酸,是由甲硫氨酸脱氨基 后形成的,本身是小分子物质,但在人体与蛋白质结合。
尿毒症概念
200余种 毒素
尿毒症症状 细胞与组织器官结 构损伤与功能失常
机体代谢紊乱
尿毒症毒素的特征
1. 尿毒症患者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2. 有明确的理化性质与分子结构 3. 与特异的尿毒症症状明确相关
4. 可在动物模型再现尿毒症症状或组织细
胞损伤现象 5. 清除该物质时可减轻或缓解尿毒症症状
谢所产生的毒素及细胞因子排泄障碍,各种毒素水平逐 步升高,均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微炎症状态发生原因之血液透析相关因素
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指血液与透析
膜接触后引起补体、白细胞、单核细胞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凝血功能、β2微球蛋白以及其他方面的 改变,导致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透析液的污染:若透析液被细菌污染,虽然透析膜为半透膜, 细菌不能直接通过,但细菌的代谢产物可逆向滤过及扩散至血 液侧,释放的致热原刺激单核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 血管通路的存在及使用:血管通路尤其是静脉留臵导管的感染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心静脉留臵导管、动静脉瘘处的 隐匿感染及反复穿刺可导致炎症细胞的激活产生大量的细胞因 子,从而参与微炎症状态的维持。
微炎症状态≠微生物感染
微炎症状态发生的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 微炎症状态
血液透析相关因素
其他因素
微炎症状态发生原因之慢性肾衰竭
各种原发及继发肾脏疾病均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始 终都伴随着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 体内代谢紊乱,而随着肾脏清除率的不断下降,导致代
清除率
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治疗前 治疗后
HP+HD
HD
组合型人工肾对微炎症状态相关毒素的清除
清除率
山西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治疗前 治疗后
HP+HD
HD
组合型人工肾对微炎症状态相关毒素的清除
清除率
南方医科大学 附属南方医院
治疗前 HD治疗后 HP+HD治疗后
组合型人工肾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 灌流,优势互补,全面 清除终末期肾病的代谢 产物、毒物、致病因子 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 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 平衡。
健 帆 灌 流 器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作用
清除物/方式 低流量透析 高流量透析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透析+灌流 生物人工肾
微炎症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微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某种途 径导致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而加重胰岛素抵抗。
微炎症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微炎症状态与肾病进展:微炎症反应时,引起炎症性损 伤,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肾脏沉积,肾脏纤维化形成, 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堵塞、有效 肾单位大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肾功能进 行性恶化。
我国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人数
118102
65074
51120 45650 41350 37534 33860 307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
透析相关淀粉 样变
清除方式 弥散 弥散 对流 弥散对流 吸附 弥散吸附 弥散对流代谢
小分子毒素 高 中到高 中到高 高 不一 高 高
蛋白结合毒素 无 低 低 低 高 高 待研究
中大分子毒素 低至无 低 低 稍高 高 高 高
组合型人工肾对微炎症状态相关毒素的清除
清除率
烟台市莱阳 中心医院
治疗前
治疗后
HP+HD
HD
组合型人工肾对微炎症状态相关毒素的清除
清除率
烟台市莱阳 中心医院
治疗前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