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

24.翻译下列句子 ①过岐亭,适见焉 译文: ②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 译文: ③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 ⑤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译文: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译文: ⑦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 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待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 地,表现力却更强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 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 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 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7.对“此岂无得而然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大概是没有得到官做才这样的吧? B.这大概是没有得到知己才这样的吧? C.这难道是一个没有自得其乐的人能够这样吗? D.这难道是一个没有得道的人能够这样吗? 18.文中说“余既耸然异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少时慕朱家、郭角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B.“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C.“俯而不答,仰而笑”,“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 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庵居蔬食,不 与世相闻 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⑤所著帽,方屋而高⑥弃车马,毁冠服,徒 步往来山中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方山子传宋·苏轼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来往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此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常常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17.写出以下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晚乃遁于光、黄间(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常常阳狂垢污(4)方山子傥见之与18.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以下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因谓之方山子。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B.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从事于此间,今已显闻。

D.余既耸然异之。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文章多处以对照手法来彰显方山子之“异”,请概括。

(3分)①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②③21.联络全文,体会苏轼为方山子作传的意图。

(2分)参考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方山子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方山子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这些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注释】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

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

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黄:今湖北黄冈。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B、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

《方山子传》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方山子传》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方山子传》苏轼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他的祖上曾有过功勋,按理说他可以得到官职,但是他却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选择了在光州、黄州之间的岐亭隐居。

他住在茅草屋里,吃着粗茶淡饭,不与外界交往。

他弃置了车马,毁坏了衣服帽子,徒步在山里来来往往,没有人认识他。

他的帽子是方形的,而且很高,人们就称他为“方山子”。

苏轼被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好遇到了方山子。

苏轼说:“哎呀,这不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吗?你怎么在这里?”方山子也很惊讶,问苏轼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苏轼把原因告诉了他,方山子低头不回答,然后仰头大笑,邀请苏轼到他家里住宿。

方山子的家里非常简陋,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和奴婢都显得很自在。

苏轼对方山子的生活方式感到非常惊讶,他回忆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喜欢喝酒、击剑,花钱如流水。

但是现在,他却过着这样清苦的生活。

苏轼问方山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方山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任性而为,喜欢佩剑和骑马,喜欢花钱如流水。

但是现在,我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更适合我。

”苏轼和方山子谈论了很多话题,包括军事、历史和人生哲学。

方山子说:“我曾经也想过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但是我发现,官场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我看到了很多虚伪和腐败,我觉得很失望。

所以,我选择了离开官场,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苏轼对方山子的话感到非常感慨,他说:“你说得对,官场确实有很多问题。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个社会,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方山子说:“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改变这个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有勇气和决心,需要有智慧和耐心。

”苏轼和方山子的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彼此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苏轼对方山子的特立独行和人生取向表示赞赏,他觉得方山子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有勇气和智慧的人。

方山子也对苏轼表示敬佩,他觉得苏轼是一个有才华和抱负的人,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

苏轼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方山子,鲁人也。

少时慕朱亥,学击剑,中岁乃弃去,学读《周易》,又学仙道,隐于嵩山之阳。

其为人,简而厚,信而敏,好交友,喜谈兵。

尝与余言,欲往京师,求举进士,以成名。

余笑曰:“子安得如宋景公之遇孔子乎?”方山子不怍,曰:“吾岂望宋景公哉?愿学孔明之为人也。

”余曰:“子何能为孔明?”方山子曰:“吾虽不能为孔明,然愿学孔明之志。

”余曰:“善。

”因与余同游于京师,观其志气,果有孔明之风。

居数年,方山子欲往南郑,余为具酒饯行。

方山子泣曰:“吾行,必不复见子矣。

”余亦泣,曰:“子行,吾亦不复见子矣。

”方山子去,余亦归京师。

其后,方山子为余言,尝游于洛中,见一女子,年二十有五,美而艳,余心悦之。

女子亦有意,遂与余结为夫妇。

余归京师,方山子亦随余归。

余告方山子,吾将往洛中,访吾妻子。

方山子曰:“吾亦将往洛中。

”余曰:“子往洛中,何事也?”方山子曰:“吾欲往洛中,见吾妻子。

”余曰:“善。

”遂与方山子同往洛中。

居洛中,方山子为余言,尝游于嵩山,见一老父,年七十有五,须眉皓白,容貌慈祥,余心敬之。

老父亦敬余,遂与余结为忘年之交。

余归京师,方山子亦随余归。

自是之后,方山子与余不复相见。

余尝思方山子,念其为人,简而厚,信而敏,好交友,喜谈兵。

余欲往访之,而方山子已不知所在。

方山子,真隐者也。

虽不能与世俗相合,然其心志高远,行止可观。

余故为之传,以传其志。

今译:方山子,是鲁国人。

年轻时仰慕战国时期的大侠朱亥,学习剑术,到了中年便放弃了,转而学习《周易》,又研究道家仙术,隐居在嵩山的南面。

他为人简朴而敦厚,诚实而敏捷,喜欢结交朋友,喜欢谈论兵法。

他曾和我谈论,想要前往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以期成名。

我笑着对他说:“你怎能像宋景公那样遇到孔子呢?”方山子并不介意,说:“我哪里敢期望像宋景公那样?只是愿意学习孔明的为人。

”我问:“你怎能成为孔明?”方山子说:“我虽然不能成为孔明,但愿意学习孔明的志向。

”我表示赞同。

于是,他和我一同前往京城,观察他的志气,果然有孔明的风范。

文言文: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是光州、黄州⼀带的隐⼠。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乡⾥的游侠之⼠都推崇他。

下⾯是分享的⽂⾔⽂:苏轼《⽅⼭⼦传》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传》 宋代:苏轼 ⽅⼭⼦,光、黄间隐⼈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闾⾥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岐亭。

庵居蔬⾷,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中,⼈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耸⽽⾼,⽈:“此岂古⽅⼭冠之遗象乎?”因谓之⽅⼭⼦。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呜呼!此吾故⼈陈慥季常也。

何为⽽在此?”⽅⼭⼦亦矍然,问余所以⾄此者。

余告之故。

俯⽽不答,仰⽽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妻⼦奴婢皆有⾃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少时,使酒好剑,⽤财如粪⼟。

前⼗九年,余在岐⼭,见⽅⼭⼦从两骑,挟⼆⽮,游西⼭。

鹊起于前,使骑逐⽽射之,不获。

⽅⼭⼦怒马独出,⼀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谓⼀世豪⼠。

今⼏⽇⽿,精悍之⾊犹见于眉间,⽽岂⼭中之⼈哉? 然⽅⼭⼦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岁得帛千匹,亦⾜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中,此岂⽆得⽽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见。

⽅⼭⼦倘见之欤? 【译⽂】 ⽅⼭⼦,是光州、黄州⼀带的隐⼠。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乡⾥的游侠之⼠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带名叫岐亭的地⽅。

住茅草屋,吃素⾷,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帽,徒步在⼭⾥来往,没有⼈认识他。

⼈们见他戴的帽⼦上⾯⽅⽅的且⼜很⾼,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冠遗留下来的样⼦吗?”因此就称他为“⽅⼭⼦”。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呢?”⽅⼭⼦也很惊讶,问我到这⾥来的原因。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方山子传》阅读附答案及其翻译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方山子传宋·苏轼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1)晚乃遁于光、黄间(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3)往往阳狂垢污(4)方山子傥见之与18.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因谓之方山子。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B.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余既耸然异之。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文章多处以对比手法来彰显方山子之“异”,请概括。

(3分)①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②③21.联系全文,体会苏轼为方山子作传的用意。

(2分)参考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

(17分)17.(4分)(1)隐居(2)吃惊的样子(3)同“佯”,假装(4)或许18.(5分)(他)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所以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方山子传》原文和翻译

《方山子传》原文和翻译

《方山子传》原文和翻译导语: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其文章也非常优秀,被后世所推崇。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方山子传》原文和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传翻译
方山子传
苏轼
1、方山子,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 驰骋(于)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 遇,名词:A、,机遇,机会。例:然终不遇。B、酬金、薪水。例:待遇。 • 动词:C接触。例:臣以神遇,不以目视。D、遭受。例:遇难。E、对待。例:公
子遇臣厚。E、遇合,投合。例: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努力耕田不如 遇上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遇上性情相投的君主) • 方山子,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 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 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
• 过,A、经过。例:过岐亭。B、拜访。例:故尝与过宋将军 • C、超出,胜过。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D、错误:过错。
记过。不贰过、知过能改、勇于改过。 • 适:A、正巧。适见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呼余宿(于)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 有自得之意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 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庵 、蔬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庵当作 ,把蔬当作。
•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 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 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 为“方山子”
定语后置
• 岁得帛千匹 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 子傥见之欤?
• 阳,通“佯” 假装。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 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 吧。

方山子传 逐句翻译

方山子传  逐句翻译

方山子传逐句翻译第一段: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第二段: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翻译: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第三段: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翻译: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文言文: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方山子传》原文译文赏析《方山子传》宋代: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注〕方山子:即宋陈慥(狕狅造),字季常,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光、黄:即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

朱家、郭解:二人皆为汉代著名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方屋:方顶。

屋,古人帽子顶部高起的部分。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

唐宋时,隐者每喜戴之。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时任凤翔签判。

岐下:指凤翔,因其地东北有岐山,故云。

阳狂:佯狂。

傥:或许。

【文章鉴赏】人物传记,如果不是出于一些外在的原因,如受人请托等,则定是有为而作。

换句话说,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因而愿意将其记录下来。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方山子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方山子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苏轼《方山子传》(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②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苏轼《方山子传》)【注释】①光、黄:光州、黄州,治所分别在今河南潢川和湖北黄冈。

②方屋:方形的屋子,此处喻帽子的形状。

③方山冠:唐宋间隐士喜戴的帽子。

汉代儒生祭祀时戴这种帽子。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 余谪.居于黄谪:降职C. 方山子倘.见之欤倘:倘或,或许D.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等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何为.而在此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B. ①方山子亦矍然.②此岂无得而然.哉?C. ①因谓之.方山子②余告之.故D. ①不可得而.见②人而.不仁,如乐何12. 对下列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凭借这来‎驰名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

到了晚年才‎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隐居。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我因贬官在‎黄州居住,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恰好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我告诉了他‎原因,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我已经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私下里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嗜酒弄剑,挥金如土。

十九年前,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使两名骑马‎随从跟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与赏析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与赏析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苏轼《方山子传》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
通“佯”假装
功勋之家
假使
营谋任职
•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或许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怎样的 叙述方法?
2.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 景? 3.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异人”意在何用?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怎样的 叙述方法?
第四段,补叙,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第五段,对方山子的赞颂。
以对比手法,彰显其异
思考讨论二: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 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 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共同遭遇: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涵
意: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
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 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 同情。
5、下面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 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②③⑤⑥ B.②⑥④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 解析: D ②⑥是描述他的“隐”。
对于两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评价
方山子 不屈己志,归隐避世 苏 轼
不屈己志,坚持到底
拓展探究
2.哪种人生更加精彩?
•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两种生活态度,选 择哪种呢?
•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随堂练习:
1.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终不遇:不得志,不被重用 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使酒好剑:因酒乱性 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解析: 选A。 B.惊奇的样子; C.嗜酒; D.遗留下来的样式

《方山子传》(课赛第一)

《方山子传》(课赛第一)

众人拾“材”火焰高
——疑难共析
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 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 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 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 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 还折射出作者在被贬到黄州其间的真实心态。
打破常规显个性
——总结全文
在这篇人物传记中,苏轼以其奇特的构思和 奇妙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异之人—— 方山子。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 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 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 自己之情。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简历(爱好、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经历等)
“自我介绍” 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小结其“异” 之处
方山子“异”之处
(1)打扮 爱好
所著帽,方耸而高
少时--血气方刚 一身侠气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苏轼 龙邱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方 山 子:
▪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 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 龙邱先生。晚年隐于光 州、黄州间。苏轼任凤 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陈季常好宾客,喜蓄歌伎,其妻柳氏却以凶悍嫉妒 闻名。每当陈季常宴客,如有歌伎在场,柳氏则以杖 击壁,客皆散去,陈季常对柳氏多有畏惧。苏东坡就 写诗嘲笑陈慥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 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
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析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方山子传文本助读含解析

第8课 方山子传年少时我们都有梦,梦想着古道老马,仗剑天涯,梦想着挥毫泼墨,落笔生花。

当经历过世事炎凉后,那些最初的梦想还在吗?方山子年少时行侠乡里,为人推重,后来弃侠而学文,欲有为于当世,却终怀才不遇,这其中,又有几多心酸。

这位文武兼备、心怀满腔热忱、立志为国分忧的爱国者,面对次次冷遇,最后只得隐于光、黄间,只求佛事和清净。

这般境遇,不禁令我们心生唏嘘。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之子。

他既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明白畅达。

他的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美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著有《东坡七集》。

二、背景资料苏轼在《方山子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矛盾,与他当时的政治处境有关。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谤讪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的遭遇,别有感触。

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

但他以诗文被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辞,语多深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文白对照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方山子,是光、黄二州之间的隐士。

错误!⎦⎥⎤签判时与其相识,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

光、黄:即光州、黄州。

少 时 慕 朱家、他年轻的时候,羡慕朱家、 郭解为人,闾里之侠 皆 宗之。

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侠士都很尊崇他。

错误! ⎦⎥⎤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两人事迹均见《史记·游侠列传》。

闾里:乡里。

宗:尊崇、敬仰。

稍 逐渐长大成壮, 折节 读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 思考: 了苏轼的遭遇后, 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 俯而不答,仰而笑” “俯而不答,仰而笑”的 情态? 情态? 明确: 明确:这既表现了方山子 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 作为过来人, 悉(作为过来人,他已见 怪不怪); );又极含蓄地表 怪不怪);又极含蓄地表 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 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 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 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
1、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 那么方山子的“ 表现在哪呢? “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呢? 一是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 生活道路的改变: 少——血气方刚,一身侠气 生活道路的改变 血气方刚, 血气方刚 折节读书, 壮——折节读书,有志用世 折节读书 晚年——无所遇合 无所遇合, 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 二是生活态度的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 徒步往来山中, 所著帽, 服,徒步往来山中 所著帽,方屋而高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 不与世相闻, 三是待人接物的方式 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 四是其家庭背景以及其大气 大方的行为作风: 大气、 四是其家庭背景以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 少时使酒好剑,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世有勋阀, 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
分工合作,翻译句子 分工合作,
A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不遇。 不遇。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A2.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B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B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 既耸然异之。 既耸然异之。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C5、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C6、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 山中之人哉! 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D7、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 今已显闻。 间,今已显闻。 此岂无得而然哉? D8、此岂无得而然哉?
1.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要以此来驰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2.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啊, 3.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啊,为什么会到这里来 了呢? 了呢?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 4.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 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住到他家去。 5、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招呼我住到他家去。 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 6、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那精明强干的神色仍隐 隐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隐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然而方山子家里世代功勋,应该得到官位, 7、然而方山子家里世代功勋,应该得到官位,如果 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有显赫的名声了。 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有显赫的名声了。 这怎么是没有缘故就能这样的呢? 8、这怎么是没有缘故就能这样的呢?
这篇小传里的陈季常与 河东狮吼》 《河东狮吼》中的陈季常相同 跟你想象中的陈相同吗? 吗?跟你想象中的陈相同吗? 请用原文的两个字来概括方山 子的一生。 子的一生。 小结: 小结: 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 ”“隐 两个字来概括。 “侠”“隐”两个字来概括。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
小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 、 一项是( ) 一项是(B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 . 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上 . 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同 .园宅壮丽, 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 .
2、下列各组中蓝色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 一项是( 一项是(C ) 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B.余既耸然异之 .余既耸然异 余闻光、黄间多异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方山子亦矍然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D.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 从事于期间, 骑逐而射之,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听读课文, 听读课文,正音正字
闾(lǘ)里 ) 谪(zhé)居 ) 陈慥(zào) ) 著(zhuó)帽 ) 矍(jué)然 ) 奴婢(bì) ) 岐(qí)亭 ) 精悍(hàn) ) 勋(xūn)阀(fá) ) ) 傥见之与 傥见之与(yú) )
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解答下列字词 A(第一段) 闾里 宗 折节 遇 遁 (第一段) 庵居 相闻 著 方屋 遗像 B(第二段) 适见焉 矍然 所以 堵 (第二段) 萧然 自得 耸然 异 C(第三段)念 使酒 十有九年 从两骑 (第三段) 与余马上… 今几日耳 精悍 岂 因与余马上 D(第四五段) 世有勋阀 使 显闻 与公 (第四五段) 见之与 侯等 无得而然 阳狂垢污 傥 见之与
方山子传
苏轼
你知道成语 河东师吼” “河东师吼” 的意思吗? 的意思吗? 这个成语比喻 凶悍的女性, 凶悍的女性, 也用以嘲笑惧 妻的人。 妻的人。
宋人陈慥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 宋人陈慥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又喜 欢养歌妓,其妻柳氏爱嫉妒。 欢养歌妓,其妻柳氏爱嫉妒。苏轼曾写诗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笔下的可怜虫陈慥是谁? 苏轼笔下的可怜虫陈慥是谁?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方山子传》 今天要学习的《方山子传》的传主方山子 香港电视剧和电影《河东狮吼》 。香港电视剧和电影《河东狮吼》中的陈 季常是个惧内的风流才子, 季常是个惧内的风流才子,那么陈季常究 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或许我们从这篇课文 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他。 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他。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 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候,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 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 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 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 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 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 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 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 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 ,假 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 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 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 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 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 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 千匹的丝帛收入, 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 的山里, 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 如此的吗? 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 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 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 年轻时,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 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 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 , 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 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 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说: 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 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 方山子” “方山子”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 碰见了他, 我说: 啊哟, 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 怎么会在这里呢? 方山子也很惊讶, 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 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回答, 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回答, 继而 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 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 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第一段)宗:以…为宗 效法,尊崇 折节:改变 第一段) 以 为宗,效法 尊崇 折节 改变 为宗 效法 遇合, 志趣 遇:遇合,指得到重用 遁:隐居 庵:名 遇合 隐居 名 作状, 通消息, 作状,在庵中 闻:通消息,来往 著:戴 遗 通消息 戴 像:遗留下来的样子 遗留下来的样子 第二段) 恰好 (第二段)适:恰好 堵:墙,内壁 萧然 萧条的 墙 内壁 萧然:萧条的 样子 自得:怡然自乐 异:以…为异 认为…很奇 自得 怡然自乐 以 为异,认为 很奇 为异 认为 怪 第三段) 回想 使酒:因酒使性 (第三段)念:回想 使酒 因酒使性 有:通又 通又 从:使…跟从,率领 岂:怎么 因:趁机 使 跟从, 怎么 趁机 跟从 今几日耳: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 今几日耳 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 第四五段) 假使 显闻:显赫的名声 (第四五段)使:假使 显闻 显赫的名声 无得而然:没有缘故就这样 与:通“欤”,语 无得而然 没有缘故就这样 通 气词, 气词,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