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1年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总复习题(教师版)

部编版2021年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总复习题(教师版)

部编版中考七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白听说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时所写的。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从诗中的“过五溪”和“夜郎西”,可见王昌龄被贬的龙标之地非常荒僻偏远。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答案】B【详解】B.“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并无欢快之意,更不能使人赏心悦目,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试卷第1页,总21页(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腊酒浑”和“足鸡豚”写出了出游到农家所见到的丰收之年的宁静与欢悦。

B.颔联“又”写出了诗人行走山间水色中迷茫之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同时巧妙寓理于景。

C.颈联写农村的风俗,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赞美。

D.尾联“无时”写出了诗人游兴未尽盼再来的情态,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

【答案】C【详解】C.“诗人衣着古朴,参入其间”表述有误。

应该是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故选C。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歌鉴赏教师版

诗歌鉴赏教师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答:同意。

“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

表现秋寒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

体现了自己孤寒处境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答: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

“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

“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

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

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

“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

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秋波媚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答:开篇两旬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 语文 12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课内诗歌鉴赏复习题之第12课唐诗五首(教师版)《野望》(王绩)判断题1.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心情,“徙倚”“欲何依”,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体现他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解析:“徙倚”即徘徊,“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 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描绘了作者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颔联写近景、静态,颈联写远景、动态。

(×)解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3.中间两联主要写景,呈现着浓浓的秋意,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是恬淡、悠闲、自然的田园景物,反映出了诗人欣喜愉悦的心情。

(×)解析: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解析:在这田园的生活中,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很陌生,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5.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代表性诗作,属于五言绝句,用词华丽唯美,诗歌写景、抒情,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

(×)解析:这是五言律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所以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3年高考古诗鉴赏训练(教师版)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解析】C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追求自由的情感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

高一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教师版

高一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教师版

诗歌鉴赏过关检测20180623一、形象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本题主要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人物形象,考查的实质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答题的关键在于对诗句的准确理解和人物特征的聚焦概括。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两句写景,是说主人公思念远在天涯的心上人,彻夜难眠,而山月却对主人公的满腹心事、满腔愁怨丝毫不解;她又临水看花,风儿吹过,落红片片,无人问津,无人怜惜,更勾起了她的满腔愁绪。

作者这样写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衬,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这样就把一个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思妇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参考答案:(具体)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概括)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长安春望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

[典题解析]注解交代了大的社会背景:安史之乱爆发,民不聊生,社会各种矛盾加剧,诗人个人的遭遇更为坎坷,重新应试,屡试不第。

再加上政治斗争的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了解这些“外患”加上“内忧”的写作背景,对于准确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特征和诗人的感情是有直接的帮助的。

参考答案:(1)(具体)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

(概括)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 教师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强烈推荐一、诗歌鉴赏(共50题;共562分)1.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采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用________和_______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2)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冰塞川;雪满山(2)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近即可)(3)这两句诗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行路难!行路难!”是反复,“歧路”是比喻人生的路口。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迷惘怅惘的心情,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解析】【分析】从字词入手,“会有时”,其意为“会有时机”,“济”与“破”都有“冲”的意思。

根据这些理解,可从作者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精神两方面来分析概括。

【点评】本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可根据所学所记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作答。

2.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3)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用典故抒写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作者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表示悼念而已。

C.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

2024届北京市九区高三一模(4月)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教师版)一、【2024海淀区高三一模】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

(共12分)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李演笛叫东风起。

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

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

又婉娩【3】、一番春意。

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

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4】冷叶瓜州【5】市。

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

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

歌哽咽,事如水。

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

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楼,落成后设宴庆贺。

【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

【3】婉娩:天气和暖。

【4】绿芜:杂草丛生。

【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

【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顗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

C.“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

13.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

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

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

C.“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

D.“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

14.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2.(3分)D 13.(3分)B14.(6分)答案要点:从景物特点如微小柔美与高远雄阔,景情关系如乐景衬托哀情,语言风格如缠绵悱恻与慷慨悲壮等角度,答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个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对世风不振朝廷偏安一隅的批评等。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 题。

(共12 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择: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见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 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物《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 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 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 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 ( “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 ,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 的《感遇 (其三十五 )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 (其十一 ) 》在内容上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6 分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 共 8 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 细加品味, 比如曹操《短歌行》“ 、 。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 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古诗词鉴赏意象类对比阅读5练(教师版)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精讲精练解一、意象类比较(5练)【典型例题1】人物形象对比分析·不同诗歌中的同一人物(“渔夫”)【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

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参考答案】14 B项【解析】“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从词中来看,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结合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来看,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毕竟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比较阅读题型)15.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改进)

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改进)

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版(改进)诗歌2014-09-05 14:57:2014—2015年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释】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作品鉴赏这首诗选自《嘉靖宁夏新志》。

此诗前两联刻画友人邹明府的形象。

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

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

这句目的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

这说明了他的志向。

后两联是的推测与想象。

颈联说,如今他冒着边关风雪雪远游朔方,这一路狂风暴雪,路上都看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了其前程的艰险。

大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

尾联是说,他到了灵州,每天早上能听得到报晓的号角声,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

这也是为了说明他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

[3] 此诗所刻画的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此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颈联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教师版)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教师版)

2023届上海各区高三一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23一模·长宁)(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

(8分)_______ (宋)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

(1分)A.《词余精选》B.《古诗源》C.《宋人中调选粹》D.《长短句百首》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

(2分)A.望江南·桂魄B.江城子·赤乌C.扬州慢·冰鉴D.望海潮·玉钩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12.D(1分)13. A(2分)14.答案示例:上阕“云叶开时冰吐鉴”写仰视所见之圆月,“浪花深处玉沉钩”写俯瞰所及之缺月。

按常理,月的圆缺本有渐变过程,不应同时出现,作者却用变换视角的方法,使上下圆缺的画面同时出现,对比鲜明,触发人事无常的思考。

下阕所写又由圆缺的月形聚焦到月中丹桂,联系起嫦娥的传说,视角丰富且切换自然,使人生聚散无常之思更显深沉、悠远。

(5分)(23一模·杨浦)(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8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唐)孟浩然(唐)韦应物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 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 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13. “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

高考诗歌鉴赏纠错练习教师版

高考诗歌鉴赏纠错练习教师版

诗歌鉴赏纠错练习(选择题)1 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一、1、B 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寄不出家书”理解错误,从第四句“有书来”看,应是收不到家书;E“以登高为线索”错误,本诗是以思归为线索的。

2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若为:犹言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E.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教师版

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教师版

2014高考语文命题猜想——诗歌鉴赏内容理解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

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答案:(1)意象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

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教师版)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对作品形象的鉴赏在诗歌中,诗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就成为诗歌鉴赏的常规性内容。

诗歌中有人、物、景等各类不同的形象,但涉及到鉴赏的往往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的意象,而意象一般又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一)对描述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试题: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小题)所谓描述性意象,就是意象的直接运用,即直接使用由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构成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本诗上阕写的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都是诗人直接以自然景物构成的意象来表达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的。

(二)对比喻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试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16题)“雪”即如雪的白发,是以借喻的修辞手法形成的比喻性意象。

以“雪”喻白发,多含愁义,这在古诗中是常见的。

“雪争出”“朱早凋”不仅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同时也明显地表达出了不该出而出,不该凋而凋的意思,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三)对象征性意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湖北卷)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部编版八上语文13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习题

部编版八上语文13课《唐诗五首》诗歌鉴赏习题

唐诗五首诗歌鉴赏教师版班级:姓名: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颔联融情于景。

描绘了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的景象,景中的秋色、落晖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寄寓了诗人孤独忧郁的情怀。

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尾联引用了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抒发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尾联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烟波江上”的景使得游子更添愁情。

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情愁。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2分)(任答两点)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

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4分)①“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夕阳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觉。

②直的是烟,圆的是夕阳,和地平线一同组成了一幅完满的几何图案。

③一“直”一“圆,描述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到的情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以“雨打萍”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分)②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①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分);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分)②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意思对即可。

2.《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1分)②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答案】①(1分)物是人非;②(3分)C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写的。

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①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②“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

(2分)【答案】①(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②(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4.《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①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名篇,例如就出自《木兰诗》。

(1分)②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请结合节选部分的诗句分析这一手法。

(3分)泼墨如水:惜墨如金:【答案】①扑朔迷离;②泼墨如水:“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具体描写战前的紧张和忙碌;或“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具体写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和木兰的思亲之情;惜墨如金:“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5.《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②“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②(3分)“足”(1分),“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选举了憨厚农民的热情好客。

(2分)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2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答案】①C ;②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7.《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②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分)③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手法?(2分)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①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②(2分)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③京城的荒凉和春天的绚丽景象;借景抒情。

④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首联和颔联热情赞美了泰山巍峨雄伟的气势和的景色。

(1分)②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着怎样的生活哲理?(1分)③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一一加以赏析。

(2分)④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⑤下面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A.诗中“钟”“割”二字精炼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B.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能展示诗人的雄心壮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千古绝唱。

C.这首诗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体会出诗人的豪迈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反映出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⑥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1分)⑦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答案】①神奇秀丽;②示例: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俯视群雄。

③示例:⑴一个“割”字,表现世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⑵“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④C(2分)⑤D;⑥钟、割;⑦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白云,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得满分)⑧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9.《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2分)【答案】①(2分)C;②(2分)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角度二,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

角度三,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选取角度和赏析各1分。

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

)10.《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①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②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案】①从音讯全文,时间久远两个角度表现了诗人孤苦的思乡之情。

(意近即可)②诗人即将与亲人团聚,想打听家里的情况,但又担心因听到家里变故的消息而不能承受,表达了诗人矛盾而又复杂的思乡之苦。

(意近即可)11.《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②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答案】①无眠、人生(2分);②D(2分)12.《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①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才能使;“风正”,才能使。

(2分)②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2分)【答案】①两岸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每空1分,共2分)②示例一:诗人想到(诗名)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1分),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分)。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