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及民族兴衰存亡的问题。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地发挥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与传授三基相结合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方面,各高校基本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我国普通高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

体育教学改革热潮。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呈以下特点: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内外一体化。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占据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体育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过分强调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体育意识培养不足,无法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有学士学位的占85%,硕士学位的占4%~5%,甚至有10%左右的专科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资料显示,美国的高校体育教师,95%具有硕士学位;四年制大学中,60%的体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3.教学实效性差

由于高校体育环境及师资力量的限制,现有的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选择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体育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知识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

三、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以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

性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不仅要研究如何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研究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特殊的训练手段,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体魄健美、心理稳定、富于开拓和创新的合格大学生。体育教学过程的导向性因素,指引着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必须综合完成认知、发展和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促使学生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于体育知识、技能“显性”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心理、个性发展、学习方法等“隐性”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才能也各有千秋,如果硬性要求,不注意学生的个性,恐怕也不会出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当今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应突出整体性,即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其优良的意志品质。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显性”素质的提高,更不能忽视“隐性”素质的培养。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效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即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心理素质,注重个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清除传统教育残留的重德智、轻体育的片面性,而且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与国际接轨,与教育现代化的接轨。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能否达到改革预期目的的前提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改革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即便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3.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及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落

到实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监督《全民健身纲要》的贯彻实施。同时,还应在完善体育设施的基础上,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的特有功能。

4.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在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对运动深层教育价值的挖掘,不能因为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性,而把运动仅仅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看待,忽视其社会价值。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健身的手段,还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5.体育教材应多元化,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应有合理的比例,内容安排要与健身教育和职业实用性教育相结合,注重有关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使理论课教学具有实效性和长远性,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易学、易练、实用的,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实践课程,如乒乓球、健美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