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关键 词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体 系
中图 分类号 :G0. 874
文 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7—0520)401—4 6326 ( 80—140 0
维普资讯
第l 0卷 第 4期 2 0 年 8月 08
衡水 学 院 学报
Ju n l f n s u ie t o r a He g h i o Un v  ̄i y
Vo . 0 No 4 I1 . .
Au . 0 8 g20
普通 高校体 育教 育改革 与发展研 究
革和 推进 素 质教 育 的进 程 中充分 发挥 其特 殊 的作 用 , 以 引导大 学 生们 主 动尝试 和 创造 性 学 习体 育 的积 极
性 和 自觉性 .因而 ,它是衡 量现 代化 高校体 育课 程 内容 的尺子 和镜 子 .
其次 , 是课程 内容综 合化 和 多样 化 .这 是多 功 能与 高综 合 性 的高校 体 育课 程 目标 所决 定 的 .它要 求
把 身 体素 质 功能 的课 程组 块 转 向把实 践课 程 、理 论 课程 、余 暇 课程 、健 身课程 、 电教课 程等 紧 密结 合 的
收稿 日期 :2 0 .52 0 80 .5 基金 项 目:河 北省 教育 科学 “ 一五 ”规划 课题 (6 20 8 十 0 10 6 1
作者 简介 :石磊 (9 5 )男, 北衡水 市人 , 家庄 经济 学院 体育 部讲 师, 育学硕 士 17 一, 河 石 教
维普资讯
第 4期 ’ 育改革与发展研 究
l5 l
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
2018年(第8卷)第15期体育大视野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5.255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与改革研究①刘华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广元 611844)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为现代人才提出更新的要求,现代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需具备健康的身心,为发挥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时期就开始重视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政策也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优化才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政策的发展,试图掌握其发展特点,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学校体育 发展特点 改革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5(c)-0255-02①作者简介:刘华波(1980,12—),男,汉族,四川广元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篮球训练、篮球规则和裁判法、学校体育。
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极为重视,并出台相关政策,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不过,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无法在政府高度重视下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实现预期效果。
当下,我国学校体育与学生身心健康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过去式的体育政策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教育、文化、社会等原因,和学校体育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的相互作用下,无法正常地发挥学校体育政策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上的作用。
故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发展,对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改革措施。
1 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发展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在1949年至1957年,为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党与政府开始出台各种相关政策。
在那个年代,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提升青少年的体质,从而增强祖国储备人才的体魄,党与政府根据当时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情况,逐步出台了各种学校体育政策,包括《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关于正确发展学校体育运动、防止伤害事故的联合指示》《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等,与体育相关的政策文件高达三十多个。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的研究
题 。 本 文 运 用 文 献 资料 、 家 咨询 、 辑 分 析 , 当前 学 校 体 育 的课 程 设 置 、 织 形 式教 学评 价 标 准 等 方 面 存 在 问 题 进 行 分 析 . 专 逻 对 组 并从 健 康 教 育 的 角度 , 我 国 学校 体 育 教 学 改革 的走 向 提 出 了树 立“ 康 第 一 ” “ 身体 育 ” 对 健 和 终 的指 导思 想 , 重 “ 注 以人 为 本 ” 理 念 , 的 改革 和 拓 宽 体 育 体 系和 内
21 0 0年
第3 5期
S I N E&T C NO OG F MA I CE C E H L YI OR TON N
o教 学 研 究 0
科 技信 . 1
关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 发展方 向的研究
万 亮
( 鹤壁 市第 四中学 河南
【 摘
鹤壁
4 83 ) 5 0 0
要】学校体育教 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历史背景下,探索如何 建立创新教 育体系,成为学校 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 所面临的新课
调 知 识 的 传 授 , 注 重 技 术 的细 节 , 视 人性 化 和个 性 化 的 培养 。 过分 忽 教 系 , 学 生 体 会 到 运 动 的 价值 不 仅 在 于 提 高 运 动 及 水 平 , 要 的是 要 使 重 法 以讲 解 示 范 为 基 础 , 以错 误 动 作 纠 正 方 法 , 得 严 谨 有 余 而 活 力 辅 显 掌握 健 身运 动 的科 学 方 法 ; 设 学 生 喜 爱 的 体 育 休 闲项 目, 高其 参 增 提 不 足 , 伤 了学 生 锻 炼 的积 极 性 , 很 大 一 部 分 学 生 对 体 育 课 失 去 了 挫 使 加 体 育 活 动 的兴 趣 , 发 锻 炼 的 动 力 , 分 发 挥 学 生 的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激 充 兴 趣 。改 革 开 放 后 , 曾一 度 推行 循 环 练 习 法 。 后 是 学 习 西 方 的发 现 之 性 。改 变 过 去 以 “ 、 ” 主 的教 学体 系 , 意 引 导 和启 发 , 到 以学 教 灌 为 注 做 法 、 序 教 学 法 、 功 体 育 教 学 法 、 乐 体 育 等 . 都 因没 有 得 到 广 大 程 成 快 但 生为主 , 学生从 “ 我学 ” “ 要学 ” 转变 , 成从 “ 会” “ 让 要 到 我 的 完 学 到 会 教 师 的认 可 而 逐 渐 销 声 匿迹 , 校 体 育 项 目具 有 多 样 性 , 术 动 作 具 学 技 学” 的转 变 . 时 注 意教 学 方 法 和 手段 的多 元 化 . 保 学 生 在 已 有 的水 同 确 有 复杂 性 , 以 轻 易否 定 一 种 教 学方 法 或 过 分 地 赞 成 一 种 教 学方 法 的 所 平上 继 续 提 高 。 行 为都 是 错 误 的 , 键 是 如 何 科 学 地运 用 。 关 体 育 教 学 多 元 化 的特 点 是 : 生选 择 上 课 内容 、 课 时 间 、 学 上 考试 项 1 教 学 模 式 方 面 。各 校 通 过 不 断 的 学 习 探 索 和 实 践 , 总结 出并 列 . 2 目。教 师 由原 来 的 主授 者 变 为 组织 者 和辅 导 者 . 生 由被 动 学 习转 变 学 型、 三段 型 、 层 次 型 、 乐 部 型 等 教 学 模 式 , 中一 些 教 学 模 式 非 常 分 俱 其 为主动参与 , 教师采用启发式 、 问题式 等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 自己去发 受学 生 们 的 欢 迎 , 对 场 地 器 材 和 师资 力 量 要 求 较 高 , 但 目前 . 像分 层 次 现 和解 决 问 题 , 养学 生 探 究 和 发 现 问题 的欲 望 及 思 考 和 解 决 问题 的 培 型 和俱 乐 部 型 的 教学 模 式 只 有 在 场 馆 设 施 较 为 完 善 的重 点 高校 才 能 独创 性 习惯 , 导 学生 由传 统 的 “ 会 ” “ 学 ” 变 。 引 学 向 会 转 实现。 在 课 程 与 教 材 建设 上 . 年 来 围绕 着 课 程 设 置 、 程 类 型 、 程 内 近 课 课 1 在 教 学 评 价 方 面 。建 国初 期 , 学评 价 方 式 以 往单 纯 采 用 总 结 性 3 教 容 、 学 定 位 、 学 大 纲 、 学 模 式 和 教 材 体 系等 内 容进 行 的改 革 , 教 教 教 已 评 价 的 方 式 为 主 , 后 逐 渐 采 用 诊 断 性 和 形 成 性 评 价 ; 断 性评 价 主 以 诊 成 为 促进 高 校 体 育 教 学发 展 的核 心 动 力 。在 课 内外 一 体 化 、 强 体 育 加 要 关注 学 生 在 学 习某 一 教 材 前 的 准备 状 态 . 以确 定 教 学 起 点 和 采 用何 理论 课 、 行 体 育 俱乐 部 制 等 方 面 提 出 了 不少 有 创 新 价 值 的 理 论 。 增 实 种 教学 方 法 ; 成 性 评 价 即 在 教 学 的过 程 及 时 发 现 问题 , 取反 馈 信 形 获 设 选 修 课 : 校 体 育 部 提 供 各 种 可 能 的 组 合 . 生 可 以根 据 自身 的 能 学 学 息 , 时 改 进 教 学 工 作 ; 结 性 评 价 指 对 某 一 阶段 的 教学 工 作 所 进 行 力 、 趣 和 基 础 选 取 不 同 的 组 合 以 适 应 自身 发 展 的 需 要 ; 体 育 与 健 及 终 兴 把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体育教育战略方向,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应该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应在内容、方式、制度等方面深入探寻新的改革之道,以推动高校体育创新改革,促进学生个体积极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
主动教学是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体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旧的体育观念不利于新时期新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转移教学重心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实现体育自力更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体育技术的精雕细琢。
其教学重点是教学和掌握体育技术。
另外,教材难度大,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因此,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教学与快乐结合起来。
其次,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最后,改革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多开展小规模、多层次、多项目、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竞赛活动。
(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将竞技体育为主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体育项目较多,教材难度较大。
其次,每本教材的技术要求太高,环节太细,不同年级教材重复严重。
另外,教材中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体育改革计划。
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新《纲要》增加了课程指导、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学生主体观、大课程观等内容。
宏观上看,目前各校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谁》,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协同机能形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并激励他们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体上,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正朝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1.1应试教育依旧根深蒂固应试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
学校体育受传统教学思路的误导,重视文化课成绩,忽视甚至不鼓励体育课现象严重。
传统学校体育总是片面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掌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造成学生普遍体质较差,运动能力不强,肥胖等诸多问题。
1.2体育教学内容过分单调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注意体育项目枝术内容的选择和指导,一切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中心,客观上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弱化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教学内容太过单调,对学生进行过早的专项化教学,使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被割裂分解,独立于相对单一的专项运动之中。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非常活跃的时期,早期专项化的选择不一定就适合学生今后运动的发展。
1.3脱离体育教育的本质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方法,培养学生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而现今许多学校教育,则是从应付考试或竞技成绩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分数服务,不惜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临时集训、超量负荷、考前突击等手段层出不穷。
虽然短时间内或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但就长期而言,显然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内涵,由此引发的伤病可能会困扰学生的一生。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政策改革的发展研究
223教育智库“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政策改革的发展研究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健康教育一个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当代青年群体的成长道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更加肯定了我国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也使得体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地位日渐提高。
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培养更是被提上日程。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健康体育意识已经成为21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健康体育意识已然成为时代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都应该必备的意识。
因此学校要积极主动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健康体育意识的优秀人才。
细化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计划转变要想真正落实高校体育教学政策的改革,“健康中国”的理念得到体现,就必须细化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计划。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政策的改革模式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健康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体育教学的计划。
如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入游戏的成分,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和趣味性,课堂氛围较好,学生的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也会达到体育教学的原定要求。
细化教学计划的体育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比之前的传统体育课的兴趣更高,学生们精神饱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课后还兴致勃勃的继续讨论课上的学习内容,说明学生都很喜欢“健康中国”背景下进行细致计划的体育课。
将终身体育意识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发展的产物,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人的精神生活。
特别是基于“健康中国”理念提出的背景下,终身体育意识不仅体现要在体育课锻炼身体上,还要体现在思维意识上的锻炼。
对高校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当代青年群体必须要重视的事情,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自律。
此外,体育教师也要注重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体育意识。
体育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体育课不同于文化课,其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的指导是体育课必不可少的存在。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研究
1我 国高校 体育教育发展 现状
量相 对 中 小学 来 说还 是 比较 丰 厚 的 , 是 有 但 学 校 体 育 教 育 的 目的 是 增 强 体 质 , 培 些 学校 却 也存 在 着严 重 的 不足 , 且存 在 着 并
存在着 较大不足 。 2 世 纪 是 高 科 技 以 及 高 度信 息化 的 时 能 力 得 到 提 高 的 同 时 , 养 学 生 全 面 的综 l 培 () 育 观 念 存 在 偏 差 。 1教 当前 , 我 国 高 代 , 了 更好 的 应 对素 质教 育的 发 展 , 变 合素 质 能 力 。 在 为 改 校 体 育 教 育 中 , 育 教 师 往 往 没 有 注 意 到 以 往 的 “ 识 型 ” 才 , “ 造 型 ” 才 的 2. 注 重体 育 理论 与 实践 相结 合 的教 学 方 体 知 人 向 创 人 3 综 合 素 质 的 提 高 , 只 注 重 强化 体 育知 识 , 而 忽 略 了 对 自然 科 学 、 文 科 学 等 知 识 的 学 人 习 和 掌 握 ; 调体 育能 力的 提 高 , 忽 略 了 强 而 转 变 , 必 须 树 立 全 面 育 人 的 体 育教 育 观 就 念 , 眼 于大 学生 综 合 素 质 的 提 高 。 注 重 着 在 学 生 的 身 体 素 质 、 理 素 质 以 及 道 德 品 质 心
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以及道德、 志品质, 意 使
专 业知 识 能 力不 足 的 局面 , 育教 师 只是 单 校 当 中 也 应 如 此 , 是 学 校 体 育 观 念 更 新 体 这
关于高校体育课改革的研究
学 、情境 教学等文 献 资料 , 为体 育课创 新 教学提
供理 论依据 。
() 1体育 教师 自身 的习惯
每 位教 师 在多 年 的教学 过程 中 , 都在不 自觉
中形 成 自己特 征 的教学 模式 , 这些 虽然 在一 定程
度 上 能够 使 体 育教 学顺 利进 行 , 是 能束缚 体 育 但
1 传 统 的体 育教 学 旧模 式 不 能与 时代 的要 求 . 2
不 思创 新 ,总是提 出疑难 ,原地 不求 进取 ,自我
给体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教育界在改
.
8 O.
大理l T
总 第 2 2期 4
革 , 育教 学改革 的重 点就在 课堂教 学 , 体 优化 课
堂结构 的过程 是提 高教 学质量 的最好 办法 。 教 从
学 的精 神 , 一步发 展创新 精神和 实践 能力 。具 进
摘
要
根据 时代,找准教 学与创新
的结合点 ,全 面实施素质教 育,最大限度 地开发 学生的创造 潜能,把 学生培 养成敢 于挑 战、勇于创新 的
高素质 的人 才过程 中,体 育教 育改革 的关键是 学校体 育教 学的创新
关键 词 体 育课 体育教 学 创新 教育
‘
体 育课 是 学校 体育 教育 的重 要 组成部 分 , 是
感觉 良好 。
实现学校体育 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在应试
教育 向素质 教 育转 变 的过程 中 ,我们 要 总结过 去 , 眼未 来 , 变观 念 , 放 转 认清 两者 的本质 区别 ,
() 究方法 :文献 资料法 2研 查 阅有关 国 内专 著 、教材 、新 课程 、创新教
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思考与发展研究
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思考与发展研究摘要高校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宗旨的教育基地,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现状的分析,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提出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给高校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独立人格,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
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依据我国的国情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改革,顺应时代改革要求。
一、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一)体育教学课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实数为四个学期,选项课程的内容为:太极拳、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游泳等,每个学期4个学时。
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仍较大程度地脱离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教学内容陈旧,结构过于单一,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过程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现实过程中,存在着阻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落实,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师观念的落后,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的指示精神及培养目标,仍然按着过去的观念来看待体育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强力灌输知识训练技能,没有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陈旧,教师的技能是经过自己长时间的体育专项训练,单一的模式训练出来的。
深受此观念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中继续推行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和灌输性;单一的考核形式,在部分学校仍然推行单一的考核形式,仍然把知识技能的水平作为学习考核的标准和参照但这样忽略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检查,不知道学生学习方式、学生的身心是否健康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的信息;学校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目前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仍然不完善,陈旧落后,使得体育的教育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研究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研究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促使着高校体育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提出改革的对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体育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摇篮,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任。
在体育事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育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体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积极改革探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社会发展的道路来。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以及道德、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层,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其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但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等方面仍旧存在着较大不足。
(1)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当前,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往往没有注意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只注重强化体育知识,忽略了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强调体育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教育指导思想落后。
教育观念和方法折射出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只追求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企图以高负荷的运动强度来来刺激学生的体质增长和体育能力的提高,没有遵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是授课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与学生形成很好的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受到打击。
(3)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教育目标不一致。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按照体育大纲的教学要求,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探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我们相信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
然而,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章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2.1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政策扶持、设施改善、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不同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重心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从单一向全面发展、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趋势。
2.2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概述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朝着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涵盖了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等多个领域。
同时,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2.3高校体育教育的亮点和成就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国内外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
此外,高校体育教育还充分发挥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第三章存在问题分析3.1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师资缺口。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基层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3.2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旨在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有其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而运动锻炼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其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针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可以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1.课内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表上仅安排了体育选修课程,缺乏相应的必修课程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时间,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2.课外改革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内教育,更需要注意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展。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1.课内应对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规范性,实现课程的反复循环。
体育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此外,体育教师应定期召开教学讲座、座谈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外应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及其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
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摘要: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措施,以推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战略1 引言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许多相关的高等教育学教材、专著中很少有涉猎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史这一部分内容和章节,许多学者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这个学术领域有所忽视,没能引起广泛关注。
而这种结果,在高等体育教育发展实践上则带来了盲目性和缺乏理论的指导性。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课程、专业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同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采纳不同地区及国家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思考和策略。
2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现状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战略研究必须要对这些院校当前的状况有所了解。
从陈宁[1]对我国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中得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存在以下儿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推动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必须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问题的研究,特别需要对办学问题进行宏观思考。
第二,高等体育院校必须改革,这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的要求,也是高等体育院校自己发展的需要[2]。
第三,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院校应有不同的定位,其任务和特点也不尽相同。
在办学的标准和要求上应有所区别,不能也不可能搞整齐划一办学方案[3]。
第四,对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现状,基本上都认为是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的、学科专业比较单一的、行业性较强的院校。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2 . 2 . 3 训 练化特 点 的教学 方式
虽然新的相关文件 中规 定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情 感特点 , 但 是在普
硬件设施提 供 了有力 的科学 依据 , 是保证学校体 育贯彻“ 健康第一 ” 指导 通高 校中的“ 传授式教学方 法” 却仍 旧存在着 明显特点 , 这种 体育教学方 思想的物 质载体 , 它的颁 发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开辟 了新路线、 新思想 。 法并 未使学生体验到体 育的文化内涵性 , 并未做到 育教于 乐、 育教于练 ,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简 述
的理 论授 课学 时增 加到 5 0 %, 使得理 论课 的科 学性 、 指导 性 、 完整性 与
娱乐性 、 终 身性 相 互 结合 , 共 同促 进 , 学 生 的 近 期 1 9 5 0 年 教 育部 颁 发 了适 合 我 国基 本 国情 的 第 一本 《 体 育教 学 大 实 践 课 的实 用 性 、
综合 能力素 质等 。 了《 学 生体 质健康标 准( 试行方 案) 》 与Ⅸ 学 生体 质健康标 准( 试 行方 案) 实
施办法 》 , 并声 明这一文 件的颁发 旨在激发 和促进 学生积极 开展体 育锻
养学生 的社会适应能 力, 在 参加 体育活动的 同时不能 充分 实现个性发展 2 l . 2 . 2 教 学 内容层次 性较 低
2 . 2 . 1 教学思 想过 分局 限提高 学生体 质单一 功能 高校体 育教学 往往 忽略体 育 的教育功 能 , 纵 观体 育教学 改革 的过
பைடு நூலகம்
身体素 质、 心理 健康 , 并促进 学生的德育 、 情感态 度、 文化科技知识 、 生活 程 , 总是反 复地强调增 强学生 的体质健康水 平 , 总是过 分注重学生 的体 并未真正贯 彻和实施 “ 育体” 的价值 , 并 与社会 适应能 力等全方 位发展 。 纲要提 出 , 教学 目 标 主要是 为提高学 生 育锻 炼技能和 运动技 巧的掌握 , 参与体 育活 动积极性 、 掌握一 定的运动技能 、 培 养 良好的生活 习惯 、 提 高 未真正做 到增强学生的心理健 康水平 , 也没有在增强 身体健康 的同时培
论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功能发展变化的研究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王志刚(6),男,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2008年6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Jun .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论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功能发展变化的研究王志刚(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摘 要: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现状与体育功能的发展变化,进而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明晰发展思路,提出转型期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功能; 体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 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160-03 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改革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的全部否定和抛弃,要真正使改革取得成功,就需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同时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是牵涉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学校体育改革与体育功能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探求我国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改变、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建设的要求及课程的评价,进而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湖北省部分综合性院校大学体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I nte r ne 和国内图书资料库,查阅近年来相关体育功能发展变化和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资料。
二、结果分析1.国内大学体育现状分析国内大学体育现状如曲宗湖先生提出:“当近代教育制度刚在中国确立时,学校体育便随之应运而生”。
[1]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在学习苏联“技能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5次课程改革,这5次修订的课程改革标准为“教学计划”;世纪之交,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体现了体质教学、技能教学的课程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推动。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首先在教育思想上,逐渐转变了过去的“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为“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体质素质的同时,更注重个人体验和发展。
其次,教学方法愈加多元化。
不仅传统的运动技能、体育理论教学已成为新的热点,还有越来越多的游戏体验式教育、体育艺术与人文教育等元素被融入到公共体育教学中,如滑板、攀岩等,这种推陈出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探究和创新精神。
再者,注重课程建设,创新课程内容。
现在很多高校增加了自己的体育特色班次,如篮球、羽毛球等,这些课程包括了多个学科知识,注重交互性、培养的是体育素养,而不再是简单的课程累加。
同时还将一些专业的体育技能或技巧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体育经验,并能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规则和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学校存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上的难题,如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科整合不利、考核标准不够科学等等,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加以解决。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未来不止会继续进行,更会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完善。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体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运动技能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未来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加注重健康教育的意义,视健康为课程的第一要务。
将一定的健康科普知识、营养均衡饮食知识加入课堂,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未来,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多接受产学研的帮助,将更多的商业观点及体育产业深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行业素养,让学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 逐渐认识到 , 体育 运动对于健康 的重要性 , 教 育形 势下 , 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 应该 进一步丰富教学 内容 . 将艺 但是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不 科学的体育锻炼 方式或运 动量过大 术 体操 、 健美 操 、 太 极拳 、 体 育舞 蹈等课程加入到 日常教学 中. 将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耐挫力 , 树立正确的健康 体育 观念
2 . 2 、 娱 乐体 育观 念 3 . 3 、 建 立 合 理 的体 育教 学 评 价 方 式
新 的评价体系应该建立在 以学 生发展 为根本 的观念之上 . 减
评 价所 占比重 , 同时还要注 意不 同学生的年龄差异 、 身体素质差 异 等选 取不 同的评价方 法 . 努力 发挥评价方式 的积极 作用 , 是学 素质教育的 目的就是要为未来 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接班人 ,
含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 求和社交 活动的参与。 高 校体 育教 学改 改革 以跟上时 代发展 的步伐 。因此高 校体育教学改 革要不 断创 革 中应该渗透这种娱乐体 育观 , 跑、 操、 拳等传统 的体育项 目无法 新 、 与时俱进 , 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的优 秀人才 。
满足大 学生的身心需求 , 需要不 断丰富体育教学 的内容 , 增设新
自我体 育观念代表一个 人进行体育锻 炼到达 了一个 比较 高 国成 人 教 育 , 2 0 0 7 , ( 2 4 ) . 的境界 , 即“ 从 自身的需要 出发 , 按照我 自己的意愿和爱好 , 由我 自己 自觉 自发的从事育我之体的活动” ,从而 实现 人生的高效化 育学院学报 , 2 0 0 8 , ( 0 1 ) .
的指示上课 , 教学 过程 中, 教师是主体 , 主导课堂 、 组织 和指挥学 能型 、 保健 型 、 开放式 和康 复型等七种形式 , 满足学生不 同兴趣爱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本研究报告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介绍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提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案例的分析,来验证我们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的有效性。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说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在第五章中,我们将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估,并讨论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讨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最后,在第六章中,我们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同时也会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和解决问题之处。
通过本研究报告,我们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且可行的建议,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学者们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提升问题重视,并推动相关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转型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转型策略研究在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学生品格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转型策略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首先,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程设置的单一化。
许多高校体育课程仅仅注重运动技能和基础理论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关注。
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自律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培养学生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因此,改革体育课程设置,引入多元化的内容,寓教于乐,将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其次,高校体育教育还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专业教师的招聘相对滞后。
这导致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条件不够完善,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高校体育教育还面临着学生体育兴趣下降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新型的娱乐活动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学生们越来越少参与体育活动。
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面临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校可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例如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和社团,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另外,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责任,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及民族兴衰存亡的问题。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地发挥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每个体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与传授三基相结合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方面,各高校基本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个性化体育”“快乐体育”“素质体育”“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指导思想的提出,我国普通高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
体育教学改革热潮。
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探索。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呈以下特点:教学指导思想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内外一体化。
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突出特色体育教学,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占据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体育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很多体育教师。
在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过分强调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存在;体育意识培养不足,无法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有学士学位的占85%,硕士学位的占4%~5%,甚至有10%左右的专科生,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料显示,美国的高校体育教师,95%具有硕士学位;四年制大学中,60%的体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所以,如何科学地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瓶颈。
3.教学实效性差
由于高校体育环境及师资力量的限制,现有的课程设置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选择的需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体育视为传授有关身体运动知识的过程,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而忽视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
三、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以全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
性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不仅要研究如何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研究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特殊的训练手段,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体魄健美、心理稳定、富于开拓和创新的合格大学生。
体育教学过程的导向性因素,指引着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必须综合完成认知、发展和教育三个方面的任务,促使学生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偏重于体育知识、技能“显性”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心理、个性发展、学习方法等“隐性”素质的培养。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才能也各有千秋,如果硬性要求,不注意学生的个性,恐怕也不会出现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当今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多种类、多层次的。
因此,体育教学目标应突出整体性,即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其优良的意志品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显性”素质的提高,更不能忽视“隐性”素质的培养。
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效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即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心理素质,注重个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不仅有利于清除传统教育残留的重德智、轻体育的片面性,而且有利于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与国际接轨,与教育现代化的接轨。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能否达到改革预期目的的前提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改革措施只能是纸上谈兵,即便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3.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提高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及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落
到实处。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监督《全民健身纲要》的贯彻实施。
同时,还应在完善体育设施的基础上,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的特有功能。
4.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针对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
在课程改革中,要重视对运动深层教育价值的挖掘,不能因为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性,而把运动仅仅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看待,忽视其社会价值。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健身的手段,还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5.体育教材应多元化,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应有合理的比例,内容安排要与健身教育和职业实用性教育相结合,注重有关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使理论课教学具有实效性和长远性,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相吻合。
在实践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易学、易练、实用的,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实践课程,如乒乓球、健美操、
轮滑、太极拳等,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掌握实用的体育锻炼知识,尽快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习惯,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6.加强课内外结合,注重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以传授技术、技能和基本练习方法为手段,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培养锻炼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以锻炼为目的,以巩固技术、增强体质为目标。
学生通过课内学习,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和运动技能。
所以,作为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应该把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管理当中,形成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7.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作为高校体育薄弱环节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其改革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焦点所在。
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教学过程和课程的建设三个方面。
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除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价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但是,在一定时期内,不应淡化体能与运动技能评价,这是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
针对目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应相应提高考试的标准,以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进体质健康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思想的大转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过去那
种过窄的、单纯的专业教育或“对口”专业教育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从单一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从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两次大转变。
不少专家学者将此概括为“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
因此,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基本特征。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也毫不例外,也应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全方位、实用性人才。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要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水平,是保证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得以落实的关键因素,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了可能性。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