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各个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沪教版》。
教学步骤:第一课:认识0、1、2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0、1、2。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0、1、2的特点,例如0没有任何东西,1只有一个,2有两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0、1、2,例如让学生用0、1、2进行计数,用0、1、2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认识3、4、5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3、4、5。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3、4、5的特点,例如3有三个,4有四个,5有五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3、4、5,例如让学生用3、4、5进行计数,用3、4、5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课:认识6、7、8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6、7、8。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6、7、8的特点,例如6有六个,7有七个,8有八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6、7、8,例如让学生用6、7、8进行计数,用6、7、8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课:认识9、101. 引入: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9、10。
2. 观察:观察黑板上的数字,组织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
3. 讨论:与学生讨论9、10的特点,例如9有九个,10有十个。
4. 训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9、10,例如让学生用9、10进行计数,用9、10进行比较大小等。
5. 巩固: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和掌握0-10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数和比较大小操作。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下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数的大小关系教学目标:1. 通过探索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和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的抽象概念。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小组合作活动任务卡。
2. 学生准备:教材、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数字卡片(例如:2, 5, 8, 10, 15),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数字大小比较方法,例如:使用大小符号(>、<、=)进行比较。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任务卡。
任务卡上列出了一些数字的大小关系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2. 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问题,运用之前学习的数字大小比较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并与全班共同讨论和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字大小关系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拓展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检查和纠正自己的答案,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课堂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2.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继续思考和探索数字大小关系。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组数字大小关系的问题,与同学们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价格的大小。
轻与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轻与重(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轻重概念,能辨别物品的轻重。
2.能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表达物品的轻重关系。
3.能根据物品的轻重关系进行分类。
二、教学内容1.教师示范辨别轻重物品并让学生参与。
2.向学生介绍轻重概念,教授“轻”、“重”这两个词汇。
3.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轻重物品分类活动。
4.对不同物品进行轻重比较,让学生理解轻重物品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1.辨别物品的轻重关系。
2.确认和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
四、教学环节1.情境营造: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轻重物品,让学生互相观察并比较物品的轻重差异,引出轻重概念,并提问是否有其他学生知道怎么辨别轻重物品。
2.教学前置:教师示范辨别轻重物品,参与的学生到前方根据轻重选择推车箱,学生们根据物品的重量大小进行辨别,老师边做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辨别标准。
(具体:教师拿出两个物品,分别述说轻与重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述,进行推车箱的选择)3.新课讲解:教师作PPT课件,向学生介绍轻重概念,学习“轻”和“重”的词义。
教师会举例比较不同物品的轻重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轻重物品分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分类时根据不同物品的重量和形状进行辨别,加深对轻重概念的理解,并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汇进行描述。
5.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们把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印象,老师在总结中巩固学生对轻重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措施1.利用礼品秤等设备让学生感受轻量级和重量级,了解“轻”、“重”的概念。
2.初步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辨别轻重的指针来进行辨别,逐渐升级到使用推车箱判断轻重。
3.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互相协作,增强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需要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于轻重概念的理解需要不断进行加深。
2.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减少或增加细节,让学生能够逐渐进行理解和掌握。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运算能力为目标,涵盖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处理和解决问题等。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会简单的测量和数据整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1. 数的运算: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和简便计算方法可能存在困难。
2. 几何图形: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如对称、角度等。
3. 数据处理:学会整理和表达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几何模型、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1. 清晰、简洁地呈现本节课的主题。
2. 重点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 例题: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方法。
4. 练习:设计适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基本知识和运算技能。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分拆一个数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形式•能够用数型算式表示分拆的过程•能够运用分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卡片上的图示,引导学生回忆分拆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我有5个苹果,我可以分给朋友们吗?如果可以,每个人能分到几个?2. 学习分拆成几个数(10分钟)•将小黑板上写上一个具体的数,例如38。
•引导学生思考:38可以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呢?•让学生自主尝试,并将每种分拆方式都写在小黑板上,鼓励多种思路。
3. 创设情景,引导思考(15分钟)•老师提出一个具体情景:假设小明有24个糖果,他想平分给4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希望学生通过分拆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分拆过程及答案。
•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与总结,激发学生思考更多的分拆问题。
4. 运用分拆数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情境的分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0元钱,他去买了头发夹5元一对,他想知道他最多可以买几对头发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分拆过程及答案。
5. 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些规律,并记录在小黑板上。
•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分拆问题。
四、教学延伸•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多运用分拆数的方法,例如购物计算、分配物品等。
•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分拆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激发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途径和情境进行分拆数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相差多少2》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相差多少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掌握“相差多少”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 理解相差多少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身高是140厘米,小红身高是125厘米,请问他们身高相差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概念讲解通过课件或黑板,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差多少”的概念,并解释清楚,例如:“相差多少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差异等。
”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
3. 计算练习教师以课本上的相关题目为例,进行计算练习。
学生可以在课本上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写出答案,教师逐一点评和讲解。
4. 应用练习教师让学生通过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应用练习。
例如:“小明买了两本书,一本书的价格是28元,另一本书的价格是36元,这两本书的价格相差多少?”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含义。
5. 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多少”的概念和应用,例如:“你家住的地方离学校有多远?你可以通过测量距离,计算出学校和家之间的距离相差多少。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请计算下列两个数的差值:1) 56和34;2) 78和42。
”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之后可以提供答案供学生自行核对。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并理解了“相差多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相差多少:- 概念: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应用:距离、价格等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通过计算练习和应用练习,初步掌握了“相差多少”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概览本册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加减乘除的运算、图形的认识与分类、简单数据统计、时间的初步认识等。
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演示、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数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合理规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全面覆盖且时间分配合理。
同时,预留一定的复习和巩固时间,以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六、课堂管理与评价课堂管理要规范,确保学生纪律良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七、作业布置与批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量与难度适中。
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注重对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八、辅助教学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可以采取以下辅助教学措施:1.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如数学测量、拼图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数学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中的一节教案: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第三章第四节,主要讲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在没有进位或借位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以及如何在有进位或借位的情况下进行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在实际运算中运用进位和借位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讲解知识点:接着,我会在黑板上讲解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来解释进位和借位的原理。
3. 随堂练习:讲解完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进位、借位的原理,我会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文字来呈现这些内容。
七、作业设计300 + 200 =400 100 =500 + 300 =600 400 =小明有500元,他买了一本书300元,他还剩下多少钱?小红有400元,她买了一支笔200元,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 300 + 200 = 500400 100 = 300500 + 300 = 800600 400 = 2002. 小明还剩下:500 300 = 200元小红还剩下:400 200 = 200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探究》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探究》教案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小探究》一课,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小学生应该如何用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来理解数字,并通过数字的加减法、绘图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数字的理解。
2.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数字的加减法。
2.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字的概念。
3.通过绘图等方式加深对于数字的理解。
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数字的加减法。
2.数字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绘图等方式加强对于数字的理解。
2.数字的应用需要通过现实生活情境进行学习,如何有效地教学。
4.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组有关学生生活的图片,要求同学们在纸上描述出图片中的数字应该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
步骤二:学生自学(10分钟)学生们自学本课的相关内容,并且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巩固。
步骤三: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们通过互相交流,讨论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相关运算。
步骤四:绘图课堂(25分钟)老师给每一位同学一幅电子白板,并且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情景进行绘图,并且将数字的相关应用融入绘图当中。
步骤五:集体讨论(10分钟)学生们在课堂上集体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且讨论其中存在的数字应用的问题。
步骤六:课后作业(自行完成)学生们需要在课后完成教师留下的相关练习题,并且巩固数字的概念和相关运算。
5. 教学方法5.1 互动讲授法在课堂上使用互动讲授法,让同学们能够自我调整学习的进度,理解数字的概念和相关应用。
5.2 绘图法在本课中使用绘图法,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字的应用相关问题。
5.3 课堂演示法在课堂上使用演示法可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数字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6. 实施效果6.1 学生表现在本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能够与同学们互动,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并且在绘图中可以有效运用数字的概念和应用。
6.2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的教学,同学们对数字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通过互动演示、绘图等方式更好地加深学习效果。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 认识质量(重量)的概念,了解质量(重量)的单位。
2.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量)。
3. 培养学生对质量(重量)的感知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质量(重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重量)的单位。
2. 培养学生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重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重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质量(重量)的概念理解。
2. 天平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天平:每个小组一台2. 砝码:1克、2克、5克、10克等3. 测量物品:如书本、文具等4. 记录表格:记录测量数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重量),质量(重量)有什么作用。
2. 讲解:教师讲解质量(重量)的概念,介绍质量(重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量),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重量),并记录数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质量(重量)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6. 拓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质量(重量)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1. 质量(重量)的概念2. 质量(重量)单位:克、千克等3. 天平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质量(重量)的概念。
2. 请学生画一画天平的图片,并标注各个部分的名字。
3. 请学生记录一天中测量物品质量(重量)的数据,并加以整理。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质量(重量)的概念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是否能熟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量)?3.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以上就是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重量),质量(重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讨论:可以把 14 拆成 12 和 2 吗?
5. 你能计算 5×17 吗?你是怎么想的?
(1)可以先交换,变成 17×5=10×5+7×5=85,
也可以直接处理 5×17=5×10+5×7=85
(2)可以先交换,变成 17×5=9×5+8×5=85,
也可以直接处理 5×17=5×9+5×8=85
……64÷ 8÷ 4 Nhomakorabea三、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师:想一想怎样用连乘来表示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4 人一组共同研究, 有困难可以看书。
(1.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有 2 层积木块,每层都有 3 排,每排都有 4 块积木,这样就是 2 层“3×4”组成,算式是: 2×3×4。2. 不同的 方法交流:填书。)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1.1 登险峰 知识与技能:
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2.复习平方数的概念。 3.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
知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4. 复习正方形、长方形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闯关游戏的情境,复习旧知,提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 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 去登数学高峰,好吗? 出示课题:登险峰 二. 探究。 1. 复习表内乘法题。(第一道山门) 师: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
(设计意图: 找到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数学来源于 生活并未生活服务。 )
活动五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过完了愉快的寒假,我们都长大一岁了,你们的个子是否也长高了呢?小组里的小朋友可以两个两个站起来比一比,说说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生活动,汇报。
2小朋友真的都长高了,那么同桌两个小朋友的身高究竟相差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本领(出示课题,相差多少)
2.完成练习P4 / 2(2)(3)(4)(独立完成)
17×5 12×8 * 7×12
=10×5+7×5 =10×8+2×8 =7×10+7×2
=50+35 =80+16 =70+14
=85 =96 =84
反馈:做7×12时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先通过交换,然后来分拆;也可以直接处理。)
小结:我们在分拆因数的时候,要分拆比较大的因数,书写时要注意格式。
教学内容
登险峰
1
教学
目标
知识: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复习正方形、长方形。迷宫。
能力: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
乘法分配律的思想。
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探讨算法,规范书写格式:
1.14×6怎么计算?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汇报:14×6表示14个6连加,把14分拆成两个数,也就是几个6和几个6相加,这样就方便了。(把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和4个6,可以分拆成9个6和5个6,可以分拆成8个6和6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和7个6)
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连乘、连除教学目标:1. 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乘、连除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请学生讲解包装流水线的过程。
(4听装一盒,2盒装一箱)二、新知学习(一)连乘1. 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3×2=6(盒)6×4=24(听)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3×2×4 =6×4 =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 做练一练师:怎样计算?为什么?4×2×9 5×6×2 (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独立练习,汇报:4×2×9 5×6×2 =8×9 =30×2 =72 =60 追问:为什么先算4×2?5×6?(二)连除1. 师: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小组讨论。
(先算32听可装几盒:32÷4=8(盒),再算8盒可装几箱:8÷2=4(箱))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学生汇报。
板书:32÷4÷2 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讲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按从左往右的次序除)32÷4÷2 =8÷2 =4(箱)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 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连除4. 做练一练,独立完成核对。
《估算与精确计算》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数学游戏与趣味竞赛
《估算与精确计算》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数学游戏
与趣味竞赛。
本次教案中,我们将通过数学游戏和趣味竞赛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估算和精确计算的概念。
一、数学游戏
1.猜数字游戏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准备一些数字卡片,让孩子们抽取一张卡片之后,在10秒钟内估算出这个数字的大小。
通过将所有数字加在一起,计算出整个游戏的正确性。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通过估算来快速地算出一个数的大小,还能够实际感受到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了。
2.估算长度游戏
将一些各种长度和宽度的棒子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进行一些估算,比如用一个长度等于周长的棒子来估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和周长的概念,同时也能够通过估算来快速算出一些复杂的数值。
二、趣竞赛
1.计算比赛
让孩子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道数学计算题,比如5分钟内见谁能算出更多的加减乘除题。
通过这个比赛,孩子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数学,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时间比赛
通过让孩子们分别完成同一件事情的时间差异进行竞赛,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快速地完成一些数学问题。
总结:
通过本次教案的这些数学游戏和趣味竞赛,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生动地体验到估算和精确计算的概念。
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角(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角(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案:角(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认识角”。
具体内容包括:1. 角的定义;2. 角的分类;3. 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图片中都含有角。
教师进而提问:“那么,什么是角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并提问:“这个角是由哪两条射线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角的定义:“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接着,教师介绍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并通过举例和展示图片,使学生能够区分各种角。
3.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题目包括:1. 判断题,判断各种角的大小;2. 画图题,根据角的分类画出相应的角。
4. 角的大小比较(10分钟)教师用三角板上的角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角的大小。
然后,学生互相交换三角板,自己尝试判断角的大小。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各种角的大小。
答案:略2. 画图题:根据角的分类画出相应的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角。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展示各种角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分类。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拆成几个几和几个几》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拆成几个几和几个几》沪教版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分拆的概念,并运用分拆法解决简单算术问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拆法,例如分配零食、物品等;•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分拆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拆的概念和分拆法的应用,解决简单算术问题。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运用分拆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学素材:教师准备纸牌、果冻、玩具豆等小物品•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笔、计算器、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通过数字卡片,看谁的牌面数字比上一位增加了多少或变成了哪个数字。
例如,15可以分拆成10和5,16可以分拆成10和6。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字分拆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阐述“分拆”的概念。
学生可以跟着教师将某一个数拆分成若干个数,例如12可以拆分成2+10或3+9等等。
(三)分拆法演示教师用小物品或数字卡片演示如何进行分拆,例如将一个桶里的玩具豆分成两堆,或者将一个小盒子里的果冻分给两个小朋友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两到三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物品,例如小球、果冻、纸牌或玩具等。
小组内的学生要协作完成物品的分拆,写下分拆的方式,并让其他小组猜猜这个物品是如何被分拆的。
(五)练习与巩固在完成分拆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以巩固学生的分拆知识和技能。
例如,挑战学生将某个数字拆分成若干个数字之和,并给出答案。
或是让他们互相出题,进行比赛等等。
(六)总结与回顾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问答、游戏方式、海报设计等多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分拆能力的神奇魅力。
五、教学评价•学生的分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能否运用分拆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合作意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否得到了改进和提升。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本册数学教学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领学生掌握二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数字1102. 数的运算3. 几何图形4. 测量5. 加减法6. 认识货币7. 时间与日期8. 数据处理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数学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字110,理解数的运算,认识几何图形,学会测量,掌握加减法,认识货币,理解时间与日期的表示方法,以及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加减法的运算顺序2. 货币的认识3. 时间与日期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1. 数字110的认识2. 数的运算3. 几何图形的认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如加减法的运算,讲解运算顺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几何图形的学习:通过观察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5. 测量:教授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尺子、量角器,让学生学会测量长度、角度等。
6. 认识货币: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货币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7. 时间与日期的表示:教授时间的计算方法,如小时、分钟的关系,以及日期的表示方法。
8. 数据处理: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结合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关键知识点,如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几何图形的特征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数学教案)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材料处理要机敏。
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沪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沪教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借助千数图生疏千。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2、力量目标:将数进行分拆,培育同学对数的多种表达力量。
3、情感目标:让同学宠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能将数学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1、用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口算练习。
2. 复习前一教时。
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生:汇报。
二、稳固练习1. 读读写写看简图再写数、读数(PPT)2. 拆一拆,合一合(PPT)458=( )+( )+( ) 700+7=( ) 901=( )+( ) 800+80+8=( ) 700+30+9=( )6+60+400=( )3. 看计数器在数位表上写数。
4. 比拟有零的三位数的读法。
560和3075. 填空。
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超过一千只A 一千只写作:( )只B 它是由( )个千组成的我国野生金丝猴的数量在七百六十只左右 A 七百六十只( )只B 它是由( )个百、( )个十组成的⑴数的组成(PPT) 404的里面有4个( )和4个( ); 7个一和8个百是( ); 2个百和5个十是( ); 10个( )是1000;( )是由3个百组成的。
一个数个位是6,百位上是8,这个数是( )。
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是3,其次位上是8,第三位上是5,这个数是( )。
一个三位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百位上数的3倍,个位上数是百位上数的2倍,这个数可能是( )。
6. 推断(PPT)⑴505百位上的5表示5个百。
( )⑴3个百和4个一组成341。
( )⑴个位上的8和十位上的8、百位上的8是一样的。
( )⑴一个数末尾的零是不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