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必然性推理”之深度剖析“直言命题”矛盾
2019军转干行测技巧:攻克“直言中的矛盾”
行测技巧:攻克“直言中的矛盾”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必然性推理的一个高频考点,容易的题型的一做就对,难度大的题型不知从何入手,其实是由于对这类题的知识点掌握不熟,解题思路不够清晰,今天中公军转干教育专家就带领各位领导一起来梳理这类题目常考知识点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
一、知识点直言命题:所有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有些是↔所有非。
二、常考题型:有真有假题目特征:这类题目一般表现为在题干中给出若干个条件且给出真假话的数量。
解题技巧:第一步熟练运用知识点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作为突破口;第二步绕开矛盾命题,结合真假话的数量判断其它命题的真假;第三步利用获得的信息回到矛盾命题,判断它们的真假。
总结来说,就是“一找,二绕,三回”。
【例1】教师节有人给李老师送了花,老师在问是谁送的花时,甲回答:是乙送的花。
乙回答:是丁和我一起送的花。
丙回答:是丁送的花。
丁回答:不是我送的花。
已知四个人只有一人没有说实话。
由此可以推出( )A.说假话的是甲,送花的是丙B.说假话的是丙,送花的是乙C.说假话的是丁,送花的是乙和丁D.说假话的是乙,送花的是乙【中公解析】C。
从题干可知这是一道有真有假型的题目。
第一步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分析题干可知丙丁的话互为矛盾,则丙丁一真一假;第二步结合题干“只有一人没有说实话”可知只有一人说假话,绕开丙丁判断出甲乙均为真,可知乙和丁送的花。
丁说不是丁送的花;第三步,回到矛盾命题,可知丁在说假话。
因此正确答案为C。
【例2】月末考勤统计时,甲说:有人旷工;乙说:所有人都没有出现旷工;丙说:至少有三人没有旷工;丁说:我没有旷工。
已知甲乙丙丁中有两个人说了假话,由此可知:A.乙和丁说的真话B.丙和丁说的真话C.甲和乙说的真话D.甲和丙说的真话【中公解析】D。
从题干可知这是一道有真有假型的题目。
第一步找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分析题干可知甲乙的话互为矛盾,则甲乙一真一假;第二步结合题干“两个人说了假话”可知丙丁也是一真一假,绕开甲乙来判断丙丁的真假,其中丁的话包含信息相对确定,可以丁为突破口,分情况讨论,假设丁的话为真,则丙的话也为真,不符合一真一假,因此丁的话为假、丙的话为真,可知丁旷工;第三步回到矛盾命题,可知乙的话为假、甲的话为真,即甲、丙说真话。
国家公务员行测:行测逻辑判断, 直言命题“矛盾”中求答案
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最令大部分考生头疼的应该属逻辑判断这一块,而且在国考中逻辑判断在试卷中排题靠后,做完语言、数学、图形题,再去做逻辑判断这样高思维运转的题型,的确让很多考生力不从心。
逻辑判断分有很多种类型,矛盾、反对、从属、加强、削弱、前提、结论、解释、预设型等等,所以在这种复杂难度又大的题型中,力求考生能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做题,所以在此,本文将给考生们介绍一种直言命题矛盾关系逻辑判断的简便方法。
概念: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注意:做这种题目一定要分清题干中所给条件是否构成矛盾要素。
一般互为矛盾的有几下几种,举例:“我考研过线了”和“我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所有考生考研都过线了”和“有些考生考研没有过线”互为矛盾“所有考生考研都没有过线”和“有些考生考研过线了”互为矛盾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由此来简单的求解矛盾关系的逻辑判断。
例题1: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解析】:从题干中,共有四个人的口供,仔细看过之后,丁的口供经过转化其实就是:“我不是罪犯”。
很显然,丁和乙的口供有矛盾,所以这两个人必然有一个人是说的真话,一个人说的是假话。
在看题干中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所以得出甲和丙说的是真话,即从甲的口供得出丙是罪犯,再从丙的口供中得出丁是主犯,答案显而易见!例题2: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人大,方宁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透析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透析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行测判断推理技巧:透析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在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必考考点,在这板块特别注重考察逻辑思维以及相关规那么的应用,因此难度相对较大。
其中必然性中命题的推理就是侧重规那么的运用,而直言命题又是所有命题的根底,因此理解了直言命题的考察形式,根本就等价于理解了其他命题的考察,今天就以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为切入点,和大家一起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推出关系,其含义是:假设A命题成立,那么B命题一定成立,那么AB两个命题就是推出关系(记作AèB)。
也就是说有A的情况下一定有B,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也一定为真时就是推出关系。
其次得知道直言命题间有哪些推出关系。
其实直言命题间的推出关系都是围绕着直言的六种分类来展开的。
按照是非属性可分为两类:所有是è某个是è有些是所有非è某个非è有些非举个例子来理解:当全班同学都(所有)考上了的情况下,一定可以得出班上的小王(某个)同学考上了;同时也可以得出班上有同学考上了(有些)。
小王考上了(某个)就可以说有人(有些)考上。
所以所有是推出某个是,某个是推出有些是,所有是推出有些是。
同理,所有非推出某个非,某个非推出有些非,所有非推出有些非。
注意:是非一致,也就是说是推是,非推非,是(肯定式)不能推非(否认式),例如:某个是不能推出有些非。
理解了什么是推出关系以及直言间有哪些推出关系,最后我们得明确直言命题的推出一般怎么考察。
由于推出的性质是一个命题为真可以推出另一个命题为真。
所有一般在知真求真型中考察。
根据常见考察形式可分为两类:1.假如上述为真,以下哪项也为真/由此可以推出/由此可以得出2.假如上述为真,以下哪项能/不能确定真假由此两类问法特征可以确定是推出关系,再结合题干和选项特征,假设是描绘直言命题的,那么是考察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
所以确定考点要结合问法和题干和选项的特征综合决定。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矛盾法”巧解真假话“真假话”题是公务员考试必然性推理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这类题型的特点大多是给出三到五个人说的话,告知其中一真一假或多真多假,让考生根据已知信息推断结论。
小编提醒大家在这类题型中,最常使用到的方法是利用矛盾命题解题。
何谓“矛盾命题”?“矛盾”即指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
因为矛盾的特点在所有情况下都不会改变,因此时常作为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如以下两道例题:【例1】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巧克力”;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水果糖”。
如果其中只有一句真话,那么以下哪项为真A.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水果糖。
C.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苹果。
D.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
【解析】D。
梳理题干信息可知第一个杯子上“所有杯子里都有水果糖”和第四个杯子上“有些杯子里没有水果糖”构成矛盾命题,而矛盾命题又满足“所有情况下一真一假”的特点,因此四句话当中的一句真话一定出现在一、四两个杯子中,故二、三两个杯子上所描述的话一定为假,由第三个杯子上的话为假可得第三个杯子中有巧克力,故正确答案为D。
【例2】某机构决定从五位业务骨干中选派一人到国外学习,这五位骨干分别是赵、钱、孙、李、周。
在决定选派人选之前有如下对话:赵说:或者是我去,或者是孙去钱说:周不去孙说:如果不是李去,那么就是钱去李说:既不是我去,也不是钱去周说:既不是孙去,也不是赵去最终确定人选后发现以上对话中只有两个人说对了,那么被选中的是()。
A.赵B.钱C.周D.李【解析】C。
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
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的含义及其矛盾关系直言命题是公务员考试所有命题形式中最为简单的一类命题,但是它是我们学习整个命题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逻辑的基础。
学好直言命题,对于我们解决各类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直言命题的含义与结构直言命题即表达一个断定的命题。
如:所有的女人都是爱美的;黑龙江不是江;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解析:在这个直言命题中,“四边形”和“长方形”分别是主项和谓项,“所有”是对数量的限定,叫量项,“是”是连接主项和谓项的,叫联项。
一个直言命题,主要研究的是A(四边形)和B(长方形)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研究A是(不是)B,以及有多少A是(不是)B 的。
因此,主要研究的是量项和联项。
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主项和谓项的变化形式是多样的,而量项和联项变化单一,对一个事物的属性的界定也是通过量项和联项来界定的。
直言命题的量项包括三种,即“所有、有些和某个”,联项包括两个即“是和非”,所以将量项和联项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得到直言命题的六种句式,即: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二、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如果命题A、B满足两个条件:①A+B=Ω,②A∩B=Ф,此时,A和B互为一对矛盾。
那么,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所有人都是北京人。
这个命题的矛盾是: (并非)所有人都是北京人,也就是至少有一个人不是北京人,即有些人不是北京人。
所以,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就是将量项互变,联项互变即可,也就是所有变为有些,是变为非即可。
利用矛盾主要解决两种问题,(1)以真求假型,以假求真型(变矛盾)提问方式:已知上述断定为假,以下哪项一定为真;或者已知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因为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只要A、B互为矛盾,无论时空如何变化,A 真B永远假,A假B永远真。
)例1: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
2022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2022国考行测逻辑判断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是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方法性非常强的一类题型。
其中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又是直言命题的重中之重。
这里我们重点学习如何运用矛盾关系解决直言命题中的真假话问题。
要利用矛盾关系来解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矛盾”的定义。
简单地说,一个命题的矛盾就是在这个命题前加一个表示否定的词,如“不是”“并非”“非”等。
例如,“是大胖子”的矛盾即为“不是大胖子”;“大于五”的矛盾即为“不大于五”;“小红是好人”的矛盾即为“并非小红是好人”或者“小红不是好人”……学会了求一个命题的矛盾,目的是利用矛盾的性质来解题。
矛盾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质是“一个命题和它的矛盾命题必为一真一假。
”例如:“小红是好人”和“小红不是好人”这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所以它们当中一定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学习一下到底如何利用矛盾关系解题。
例1:教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不论什么颜色。
学生拿了球后,教师发现唯一的一只白球被拿走了,问谁拿了白球。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那么拿了白球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此题选A.对于题目中四个人说的话,我们经过分析发现,乙说“白球是丁拿的”,而丁说白球不是他拿的,即两个人中一个说是丁拿的,一个说不是丁拿的,互为矛盾关系,根据“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的性质,我们知道乙和丁肯定说的话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题目中又说“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而四句话中唯一的真话肯定在乙和丁之间,由此推知,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是假话,说明事实上甲拿了白球,因此选A,拿了白球的是甲。
根据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利用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的步骤:1.找矛盾(找到几句话中互为矛盾关系的两句,由此可以断定它们必为一真一假)2.跳出矛盾,结合其它条件进行判断(当找到矛盾以后,我们可以确定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为一真一假,但是无法确定它们谁真谁假。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直言矛盾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之直言矛盾行测考试中的判断推理部分一直以都是考生所诟病的部分,因为在这里需要我们具有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但是呢只要掌握方法其实逻辑也就成了你的加分项。
逻辑中的必然性推理是规律性极强的一种题目类型,其中直言命题也是大部分必然性推理的基础性内容,这个章节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性十足。
所以要掌握逻辑,直言命题不可或缺。
在直言命题中比较喜欢测查的是直言命题间的一些对当关系,而矛盾命题就是直言命题最具代表性一种关系。
矛盾即永远一真一假的两个命题就为矛盾命题,这个解释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相对较难理解,如何去理解永远一真一假我们可以换种较为通俗的表述方式去理解:这人对同一事件的发生情况只能分为A、B两种,且A、B无交集就为矛盾。
矛盾是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命题是针对同一件事发生的,而且是只能分为A、B两种,也就意味着A、B这两个发生情况就包含了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并且A、B无交集就说明两者之间毫无共同部分,也就是A发生B一定不发生,反之B发生A也一定不发生。
最终可以由这两个特点总结出矛盾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一真一假。
正因为他有真假性的特点,所以真假话问题就成为了命题的宠儿。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看看如何利用直言矛盾去解答问题。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去汉中看油菜花:甲:我去汉中看了油菜花,可美了乙:我没去汉中看油菜花丙:甲没去汉中看油菜花已知以上三句话只有一个是真的A.乙说的是真话B.丙说的是假话C.甲去汉中看了油菜花D.乙去汉中看了油菜花这道题目涉及到了真假,三个人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而且甲丙两人都在讨论甲去还是没去的问题,这两句话也就是矛盾命题了,针对甲有去或者不去,那必然会有一真一假,所以呢我们就知道了甲丙之中必有一真,三个人中的真话在甲丙之中,那也就意味着“乙:我没去汉中看油菜花”这句话为假,则乙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即乙去过汉中看油菜花,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D。
这就是利用矛盾去解题的一种展示,矛盾的应用多数应用在以真求假或者以假求真的题目当中,只要我们能够迅速的辨别出矛盾命题必然一真一假,也就能够理解矛盾的精髓。
2018国考行测中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
2018国考行测中你不知道的矛盾关系——直言命题公职类考试中必然性推理是必学内容,包括: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朴素逻辑。
而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考试频率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要把握好直言命题的考试重点——矛盾关系以及解题方法。
一、直言命题含义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又称为性质命题。
直言命题的一般表示为:所有(有的、某个)S是(不是)P。
二、矛盾关系1、矛盾含义及意义矛盾: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
例如,白色的矛盾是非白色,而不是黑色,在于黑色和白色在一起不能构成颜色的全集,所以白色和非白色是矛盾的。
意义:永远一真一假2、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有些非‚所有非与有些是ƒ某个是与某个非三、考查题型及解体方法1、题干命题为真(假),求假(真)这种题型实际上就是找题干命题的矛盾命题例如,所有男孩儿都是喜欢足球的,命题为真,下列选项一定为假的是?正确答案就是有的男孩儿不是喜欢足球的,就可以了。
2、真假话问题题型以真假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矛盾做题。
例如,某公司发生一起贪污案,在对所有可能涉案人员进行排查后,四位审计人员各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人都没有贪污。
乙:张经理没有贪污。
丙: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
丁:有的人没有贪污。
如果四位审计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断定属实,那么下列哪项是真的?A.甲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B.丙断定属实,张经理没有贪污C.丙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D.丁断定属实,张经理贪污了【答案】C。
中公解析:甲的话“所有人都没有贪污”和丙的话“这些涉案人员不都没有贪污”即“有些人贪污了”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真一假。
所以,真话必在甲和丙之间,则乙的话和丁的话都是假话。
由乙的话假,可知张经理贪污了;由丁的话假,可知所有人都贪污了。
所以,丙的话一定真,而甲的话一定假。
故答案选C。
2021国考行测技巧:用直言命题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
2021国考行测技巧:用直言命题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公考行测考试中,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命题推理的一部分,这类题目大家只需要认真学习并加强训练就能得分的题型,今天中公教育主要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的含义判断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之言命题的六种分类所有A是B,所有A非B,有些A是B,有些A非B,某个A是B,某个A非B。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的关系。
在直言命题中存在三组矛盾关系:①所有是和有些非;②所有非和有些是;③某个是和某个非。
如何用矛盾关系解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①找矛盾;②绕开矛盾;③回来判断。
下面以一道例题为例给大家进行讲解:在宣传活动现场,张黎听到有几个学生在一起讨论本班同学大赛报名情况。
甲说:“我班所有同学都已报名了”乙说:“如果班长报名了,那么学习委员就没报名”丙说:“班长报名了”丁说:“我班有人没有报名”已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A.甲说假话,班长没有报名B.丙说假话,班长没有报名C.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有报名D.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有报名中公解析:针对这道真假话问题,①找矛盾。
甲说的话转化成直言命题的形式为“所有是”,丁说的话转化为直言命题的形式为“有些非”,互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必然为一真一假。
②绕开矛盾。
根据题干描述,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除了甲和丁之外,剩下的乙和丙说的都是真话,进而推出班长报名了,学习委员没报名。
③回来判断,根据②的结果学习委员没有报名就可以得出,我班有人没报名。
进而得出丁说的为真,那么甲说的为假。
对应选项应该选择C。
通过上面讲解,中公教育相信各位考生对如何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这块内容,大家一定要多加练习,只有在不断强化练习的过程中,做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
以下是2021国考行测答题技巧:加强型之有缘千里来搭桥行测五大专项,哪个专项能够快速提分呢?判断推理是提分比较快而且题量比较大的专项。
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备考: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逻辑研究的是推理,推理的依据是什么?就是依靠一些关系。
直言命题中常考的推理关系有矛盾关系、反对关系、推出关系,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一、矛盾命题的含义同一素材的俩个命题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的情况,则这俩个命题是矛盾关系。
二、矛盾命题的推理规则俩个命题为矛盾关系时,如果有一个命题为真则另一个一定为假,如果另一个为假则另一个一定为真。
三、怎样找直言命题的矛盾命题1、直接在命题前加并非2、直接转化,所有与有些,是与非的转化五、矛盾关系的应用之真假话问题1、题型特征:题干中给出若干句描述,告诉我们其中有一个/几个为真/假。
2、问法:由此推出谁说真话。
3、方法:一找、二绕、三回。
(1)找矛盾,确定一真一假所在范围。
(2)绕开矛盾,判定其他命题的真假。
(3)回到矛盾去验证真假。
六、例题展示例一:某国一位漂亮聪颖的公主招婚,应者如云。
公主为了招到聪明的驸马,规定竞争者必须首先拿到公主亲织红线才有资格参加下一步的竞争。
红线放在金、银、铜、铁四个盒子的某一个当中,每一个盒子上附有纸条,上面分别写着:金盒子:红线不在此盒中;银盒子:红线在金盒子中;铜盒子:红线不在铁盒子中;铁盒子:红线不在铜盒子和银盒子当中。
另外,竞争者被告知,此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假设你是竞争者之一,请指出红线在哪个盒子中?A. 金盒子B. 银盒子C. 铜盒子D. 铁盒子哪个盒子上的话为假话?A.金盒子B. 银盒子C. 铜盒子D. 铁盒子解析:由于四个盒子的四句话分别可以理解为四个直言命题,而题目已知条件中也告诉我们只有一句话是假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题考查的考点为直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属于真假话问题。
行测技巧:上海事业单位备考之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上海事业单位备考之直言命题——矛盾关系必然性推理是判断推理专项当中的难点所在,往往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最难理解的一部分,而在必然性推理之中直言命题这部分知识的基础。
同时,掌握直言命题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为接下来的复言命题的学习打好基础。
今天我们主要为大家讲解的是直言命题中一个关键的考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在考试的题目中,通常会给出几个直言命题,利用他们之间所具有的某种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得出某些结论,其中重点考查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矛盾关系,一种是推出关系。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矛盾关系。
一、矛盾关系的含义所谓矛盾指的是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表达形式:A B【例】这个杯子是白的。
这个杯子不是白的。
二、找矛盾的方法既然是要我们通过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命题之间所具有的矛盾关系去进行推理,那么如何找到几个命题之间谁与谁是矛盾关系呢?我们通过一个示例一起总结。
【示例】①所有同学都是上海人。
当A说出这句话时,B表示不同意,B则可以简单干脆地反驳“并不是。
”实际上,B 的反驳完整的表达是②“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是上海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A与B 是一组矛盾关系,观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差别就在于“并不是”(=并非),因此,我们得到找矛盾的第一种方法,直接加(减)“并非”。
再来,从②“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是上海人”我们可以知道B的意思相当于说“至少有一个同学不是上海人”即③“有些同学不是上海人”,既然①和②是矛盾关系,②和③是相同的意思,则①和③也是矛盾关系。
通过观察两句话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现,①句主要是通过“所有——有些”、“是——不是”之间的相互转化得到了其矛盾命题。
因此,我们得到找矛盾的第二个方法,“转换法”——“所有——有些”、“是——不是”。
三、真假话问题矛盾关系考查的一类重点题型就是我们所谓的真假话问题,这类题目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给出3至6个表述,通常以4个居多,然后已知信息高速我们其中有一句真话(或假话)、两句真话(或假话),通常会问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下面通过一道题目一起总结一下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基础:直言命题间的矛盾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基础:直言命题间的矛盾在公务员考试科目中可能会出现的逻辑中的矛盾关系有三种:真与假、是与非、对与错。
如果一道题的提问方式为“如果以上描述为真,那么下列一定为假的是”,这里的知“真”求“假”就是在问矛盾。
怎么来求矛盾呢?中公教育专家总结,求矛盾的方法有两种:其中“P”表示任何命题。
比如P为“我是女生”,那么它的矛盾非P就是“并非我是女生”;又如P为“并非黑”,它的矛盾非P就是“并非并非黑”,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汉语中有“否定的否定表示肯定”,数学中有“负负得正”,所以“并非并非黑”的意思就是“黑”。
整个直言命题的矛盾中,需要变换的对应词有两组一是“所有”变“有些”、二是“是”变“非”举例:所有的笔都能用那么按照刚才方法一中求得的矛盾为:并非所有的笔都能用意为“至少有一支笔不能用”,也就是“有些笔不能用”在这里就体现了“所有”变“有些”和“是”变“非”根据这个变换的法则,六个直言命题中“所有是”和“有些非”互为矛盾、“所有非”和“有些是”互为矛盾。
这两组也是考试中最为常见的。
而“某个是”的矛盾是“某个非”。
如想求“我是党员”的矛盾,其他人是或不是党员都不能证明“并非我是党员”,只有在我不是党员的情况下才行。
看一道题甲: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以下哪项与乙的说法最为接近或相似?A.为富皆仁,为官皆义B.有的为富仁,有的为官义C.仁者不为富,义者不为官D.有的为富不仁,有的为官不义答案:B。
中公解析:题干中甲说了一句话,乙不同意,问乙的意思是什么,其实就是再求甲的矛盾。
“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的意思就是:所有为富的都不仁,所有为官的都不义。
是“所有非”的句式。
矛盾是“有些是”。
为B。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知识点,打好基础。
祝大家生活愉快,学习顺利。
相关推荐:更多请关注:。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在行测备考中,合适的技巧和方法非常重要。
那么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在同一个素材的两个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满足一真一假的情况,则这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那么它们就是“非此即彼,永远是一真一假”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命题前加并非,或者将关键词进行转化来找到矛盾。
许多必然性推理的题目都可以通过找矛盾关系进行解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例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根据题干,第一块牌子和第三块牌子之间是矛盾关系,必定是一真一假。
而题干中已知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则第二块和第四块牌子的话则为假。
说明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没有草药。
结合选项,则选择D项。
例2:北京市某公司发现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Ⅰ.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Ⅱ.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Ⅲ.北京市某公司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Ⅳ.北京市某公司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小李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A、Ⅰ、Ⅱ、Ⅲ和ⅣB、Ⅰ、Ⅲ、ⅣC、Ⅰ和ⅢD、Ⅰ和Ⅳ解析:第Ⅰ句话中有些非无法推出所有非,所以Ⅰ无法确定真假。
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
直言命题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关系行测考试中,在逻辑判断这部分内容,从考察侧重点上来看,可能性推理是考察的重点,但是必然性推理的考察每年仍然会出现,直言命题更是必然性推的一个基础性内容,所以今天的内容主要围绕直言命题当中的矛盾关系和推出这两种重要关系展开论述。
首先,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命题之间的“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一真一假,所以在考察的过程中命题形式经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问法为“题干为真(假),则以下哪项必然为假(真)”,二是以真假话的题型出现,即题干当中出现4句话(更为常见),告诉其中只有一句话为真或者只有一句话为假时,也是对矛盾关系的考察(如果出现了两真两假的考察时,除了运用到矛盾关系,还会涉及到假设法的运用)。
在直言命题当中,存在着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有些是与所有非”,“有些非与所有是”,“某个是与某个非”,而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能够识别出题干中所给出的逻辑形式,其次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矛盾关系来进行解题,下面我们以这样的一道题目为例。
例1: 甲: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
乙:你说的两句都不对。
以下哪项与乙的说法最为接近或相似?A.为富皆仁,为官皆义B.有的为富仁,有的为官义C.有的为富不仁,有的为官不义D.仁者不为富,义者不为官【解析】B。
首先看题干当中所说的“为富皆不仁,为官皆不义”是属于直言命题当中的“所有非”这样的逻辑形式,乙谈到了甲所说的两句话都不对,即乙的观点是甲的观点的矛盾命题,“所有非”的矛盾命题为“有些是”,所以我们选择B项。
其次,在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当中,首先我们要理解推出关系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可以得出哪些命题为真,此外,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不能推出”的含义,即由一个命题为真不能确定哪个命题为真。
在直言命题的推出关系当中,“所有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某个是(非)”,“某个是(非)”能够推出“有些是(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有些”的理解,“有些是”与“有些非”之间不具备推出关系,下面我们以这样的一道题目为例。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必然性推理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探讨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必然性推理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探讨通过分析2017年的国考省考真题我们发现,一托五新题型的出现,使得必然性推理的分值占比有了新的提升,这是一种命题趋势,那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针对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做一个系统梳理。
首先,直言命题是指判断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简单句,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感叹句,但不可以是疑问句。
比如:所有的玫瑰花都是红色的;有些水果不是苹果。
不论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都可以。
分析一下直言命题的结构,我们发现,句子前面的所有、有些这样的表示范围的结构我们称之为量项,玫瑰花、水果这些表示句子主体的结构我们称之为主项,是、否这些连接词我们称之为联项,而红色的、苹果表示主项性质的结构我们称之为谓项。
量项除了所有和有些外,还有一个是某个,而连接词只有是和否两类,所以直言命题一共有六类,他们分别是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易错点,有些强调的是有,表示的是至少有一个,与生活中的用法不太一致。
其次,矛盾关系是指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永不相交。
这里要注意,矛盾命题的两个条件必须都要满足。
比如:黑夜和白天是矛盾关系,但是黑色和白色就不是矛盾关系。
那么矛盾命题的意义是永远一真一假且一个命题的二次矛盾与原命题等价。
最后需要掌握的是矛盾命题的推理规则:知真求假,知假求真,即一个真命题的矛盾命题一定为假,一个假命题的矛盾命题一定为真。
再次,找到一个命题的矛盾命题,直接在命题前加并非即可。
例如: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它的矛盾命题就是并非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也就是至少有一个水果不是苹果,即有些水果不是苹果。
因此我们发现,直言命题所有…是…的矛盾命题是有些…非…。
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知道,所有…非…的矛盾命题就是有些…是…。
最后,小张吃早饭了的矛盾命题就是小张没吃早饭,非常简单,某个…是…的矛盾命题就是某个…非…。
国考行测逻辑判断精讲之矛盾关系
国考行测逻辑判断精讲之矛盾关系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是判断推理中的重点考察题型。
在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中尤其要注意所有是的矛盾不是所有非而是有些非,有些是的矛盾不是有些非而是所有非,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推出关系可以应用于以真求真、以假求假、真假话的问题。
(1)直接考察矛盾,解题思路:“所有”与“有些”,“是”与“非”的转化。
如: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
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
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据此,可以推出( )。
A.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必要上学读书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答案】B。
中公解析:题干中农村家长的认识可以表述为: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都没有必要上学读书,该认识为错误的,即其矛盾命题为真,所有非的矛盾为有些是,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B。
(2)借助真假话考察: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返回”,如果题目中只有一句真话或假话。
如:厨房的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上写着“所有的杯子中都是蜂蜜水”;第二个杯子上写着“本杯是淡盐水”;第三个杯子上写着“本杯不是白糖水”;第四个杯子上写着“有些杯子中没有蜂蜜水”。
如果这四个杯子上写的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为真?A.第一个杯子中是蜂蜜水B.第二个杯子中是淡盐水C.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D.第四个杯子中不是蜂蜜水【答案】C。
中公解析:第一个杯子上的话与第四个杯子上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其他两个杯子上的话为假。
第三个杯子“本杯不是白糖水”为假,即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
故答案选C。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真假话问题都是先找出题目中的矛盾关系命题,然后绕开这两句矛盾的去看其他可以确定真假的命题,最后再返回矛盾命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必然性推理常考考点之何谓 “矛盾”
判断推理中的命题部分是各种行测考试的必考内容,其中所涉及的大量推理规则与对当关系,对于初学逻辑的同学来说,实在是不太友好,真的是烧掉了不少脑细胞。
但是也要明白——命题部分属于入门比较难,但是上手之后就很容易得分的题型。
只要花了足够的时间去熟悉去掌握基本的知识点,熟练运用之后,这类题目就难不倒你了。
因此,今天新西南教育就来跟大家聊聊命题部分中的一个十分基本的知识点——矛盾。
何谓“矛盾”?在任意情况下,A、B两个命题均为一真一假,则说A、B互为矛盾。
初学逻辑的同学经常会把它跟日常生活中的“相反”相混淆。
我们可以借助几个比较日常的概念来帮各位同学区分清楚:1:“黑”和“白”。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认为黑白相反,因此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认为黑白就是矛盾的。
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如果一件衣服是红色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件衣服是白色的”和“这件衣服是黑色的”这两句话,是一真一假的吗?显然不是。
这个时候这两句判断均为假话。
因此“黑白”不符合逻辑中的“矛盾”的定义。
2:“生”和“死”。
相比之下,这个例子就显然符合上述矛盾的定义了。
一个生物,只有活着和死亡两种状态。
如果是活着的,那么这时候“生”为真,“死”为假;如果是死的,这时候则“生”为假,“死”为真。
在所有情况下,它们二者均为一真一假。
因此“生死”是符合逻辑中矛盾的定义的。
那么,在明白了矛盾的内容之后,我们做题时又该如何学以致用呢?正如我上面说的——在任意情况下,互为矛盾的A、B两个命题均为一真一假。
也就是说——找到了矛盾,就意味着找到了一句真话与一句假话。
因此在一些描述了真假话数量的题目中,这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技巧。
我们通过下面这道例题来说明一下【例1】一个警察抓了4个嫌疑犯——甲、乙、丙、丁,他们的供词是:甲说:不是我偷的。
乙说:是甲偷的。
丙说:不是我。
丁说:是乙偷的。
已知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
请问谁是小偷?A.甲B.乙C.丙D.丁【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必然性推理”之深度剖析“直言命题”矛盾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徐睿
省考公告下发,考生们已经开始积极准备,“必然性推理”一直是备考的一个难点,瓶颈我们要尽快突破,所以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针对“必然性推理”中的“直言命题”的难点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
一、“直言命题”——“矛盾”关系
“矛盾”是指,对一事物对象的描述只有A、B两种,且A、B永不相交,则A、B互为一组矛盾,因此矛盾也具备一条重要性质“互为矛盾,一真一假”。
直言命题结构共有六种“所有是”、“所有非”、“有些是”、“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所以两两构成一组矛盾,共有三组矛盾。
“所有是”矛盾为“有些非”;
“所有非”矛盾为“有些是”;
“某个是”矛盾为“某个非”。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一下,给出一个命题“所有同学都喜欢吃苹果”,如何反驳?一个同学不喜欢,可以反驳;部分同学不喜欢,可以反驳;全部同学都不喜欢,依旧可以反驳。
上述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存在同学不喜欢吃苹果”,无论存在多少,只要有,只要存在就可以,即“有些同学不喜欢吃苹果”。
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就能够理解“所有是”的矛盾之所以是“有些非”了吧。
同样,给出一个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喜欢吃香蕉”,如何反驳呢?一个同学喜欢,可以反驳;部分同学喜欢,可以反驳;全部同学都喜欢,依旧可以反驳。
综合起来就是“存在同学喜欢吃香蕉”,即“有些同学喜欢吃香蕉”,所以“所有非”矛盾为“有些是”。
那现在给出一个命题“小明喜欢吃橙子”,请问如何反驳,直接有针对性的提出“小明不喜欢吃橙子”就可以了,所以“某个是”的矛盾是“某个非”,这组比较容易理解。
二、实战运用
例:预计2020年底,某县有个别乡镇不能完成脱贫指标。
上述断定为假,以下判定可以确定为真的是:
A.预计2020年底,某县大多数乡镇都不能完成脱贫指标
B.预计2020年底,某县没有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
C.预计2020年底,某县所有乡镇都能完成脱贫指标
D.预计2020年底,某县有的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
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
题干“某县有个别乡镇不能完成脱贫指标”,提取结构“有些非”,已知上述命题为假,求哪个选项可以推出,知假求真,“互为矛盾,一真一假”,故这道题是让我们求解矛盾。
题干“有些非”矛盾为“所有是”,对比选项。
选项A,“某县大多数乡镇都不能完成脱贫指标”,提取结构“有些非”,排除;选项B,“某县没有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提取结构“所有非”,排除;选项C,“某县所有乡镇都能完成脱贫指标”,提取结构“所有是”,符合;选项D,“某县有的乡镇能完成脱贫指标”,提取结构“有些是”,不符矛盾。
所以正确答案为C。
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的准备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