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推荐作品

合集下载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推荐作品(五)完美版

2018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推荐作品(五)完美版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第五单元推荐作品(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张ppt)

第五单元推荐作品(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张ppt)

2.刻画形象,生动具体。 作者在文中也注意刻画艺术形象,如“部中老胥”一段, 通过老“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然后通过他对主谳者的分析,
逼真生动地刻画了老胥在贪赃枉法方面很有经验,很有把握 的形象。这里老胥狡猾凶狠、面目狰狞的形象清楚地展现在 读者面前。还有奸民“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只是一 句话,把奸民的精神状态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排比句,作十四种对比,生活的巨大转变,历历在目。第4
段以幻想真事成梦的脚夫与唯恐真事乃梦的寒士故事作比, 指出自己与他们一样,俱为“痴人”。这些对比,正是建立 在作者个人生活的前后对比之上,“梦”的命名,意味深长。
2.言约意丰
文章起首,简述国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贫困生
活。次以简洁的句法,将早年的豪华生活与今日的敝败潦倒 作种种对比,认为这都是现世的因果报应。第 3段用黄粱梦、 槐安国的典故,点明“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主旨,自比 “痴人”,犹喜说梦。末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
3.用语简练,明畅有力。 写刽子手向判死刑的囚徒勒索时的三种情况时,刽子手 对受极刑和受绞缢者说得冷酷无人性,但又仅是貌似轻描淡
写的寥寥数语,却把他们冷酷成性以及囚犯是否安然就死作
为牟利手段相要挟的令人发指的行为刻画了出来。
陶庵梦忆序 1.对比鲜明 本文在对比方面最具特色。尤其是在第2段中,用七个
破家亡后的穷困潦倒,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奢华生活,通过两
相对比来抒发自己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是一场大梦的感慨, 同时也有对过去生活的缅怀和留恋。
狱中杂记 1.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作者先从牢房的情况、牢狱的管理写起,勾勒出一幅阴
森恐怖的画面,使读者对牢狱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然
后分别叙写有关人物和事件,把各种黑暗现象,群魔乱舞的 情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共40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狱中杂记(共40张PPT

1.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思考回答
作者被关押的监狱里面爆发了疫情,有很多人因此死去。
2.造成瘟疫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
二是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 键”“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
三是拥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
学习文言知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 在刑部狱①,见死而由窦②出 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 者,作而言曰:“此疫作③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 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 以④。 杜君曰:“是疾易传 染,遘⑤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禁卒居中央,牗⑥其前以通明, 屋极有窗以达气。
1.被动句,余(被关押)在刑部狱,刑部 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 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2.窦:洞
3.疫作:瘟疫流行
4.叩所以:询问原因。
5.遘(ɡòu):遭遇,指染病。
6.名作动,开窗户
文段翻译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 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 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 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在天时 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 个。”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 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 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而狱中设立了四个 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 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 顶开一个天窗通气。
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 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 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 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 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 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 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 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 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 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 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之部 第5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答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本课话题——友谊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作者睹物思人,“哭失声”写尽了作者的无限悲痛,引用曹操祭桥玄的典故来点明文章主旨,自然贴切,平淡中表现了作者和与可之间的亲密、深厚的情谊,体现了作者悼念亡友的一片挚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人们交朋友的目的似乎都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为自己以后办事方便,能得到好处,以这样的目的去交朋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真正交朋友应当是无私无欲的,能够为对方着想,不图个人的一己私利,当然交朋友收获的是共同快乐,绝不是一己的满足。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

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

《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友谊不用碰杯,友谊无需礼物,友谊只不过是我们不会忘记。

——王蒙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林肯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

——卡内基夫人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

——富兰克林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筼筜..谷(yún)(dānɡ) 蜩.腹(tiáo) 兔起鹘.落(hú) 斫.轮者也(zhuó) 持缣.素(jiān) 相蹑.(niè) 近语.士大夫(yù) 箨.龙(tuò) 曝.书画(pù) 畴.昔(chóu) 亲厚无间.(jiàn) 子由为.《墨竹赋》(wéi) 遗.余(wèi) 偃.竹(yǎn) 笔砚.(yàn) 荟萃..(huì)(cuì) 轮扁.(piān) 少.纵则逝(shā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具⎩⎪⎨⎪⎧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具备)修守战之具.(器械)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详细地) (2)发⎩⎪⎨⎪⎧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打开)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派遣)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揭露,暴露)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起事,动手)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头发) (3)识⎩⎪⎨⎪⎧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懂得,知道)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辨别,辨认)汝识.之乎(记得)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 (4)过⎩⎪⎨⎪⎧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不学之过.也(过错)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近语.士大夫(名词作动词,告诉)(2)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形容词作动词,养老)(3)余因而实.之(形容词作动词,证实)(4)与可厌.之(形容词作动词,厌恶)(5)初不自贵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重)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而心识其所以..然古义:……的原因。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单元设计一、整体把握1、教材解读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

散文之“散”,表现了自然从容、姿态横生之美,并没有刻意安排的痕迹,而内中自有很强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要细细体味。

2、目标定位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祥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运用的要钩玄和因声求气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脉和情感,体会古代散文中的逻辑性和抒情性。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练习归纳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列出提纲,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理清全文的结构。

3、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可从“赏析指导”部分切入,围绕“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把握形与神的关系,探究文学名篇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可用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六国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复诵读的名篇,切不可只把疏通词句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对这些文章的品读。

还可以分别进行一些适当的拓展延伸。

可分别2课时完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结构看似闲散随意,但是如果逐段理清主要内容就不难发现,从阐述绘画主张,到追忆二人的真情交往,到最后说明写作的缘由,文章始终都是以画竹及苏、文二人的情谊为中心点的。

可用1课时完成。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可合用1课时完成。

注重比较阅读。

可以在比较中有更多的发现和感悟,体味作者的感情。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如韩愈、欧阳修、“三苏”等作家的一些情况。

二、专题研究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指轻篇章的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中可明显看出来。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做如下安排:1、《六国论》是一篇史论,可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一、作者简介(1)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

后官至礼部侍郎。

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

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

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二、背景展示(1)《狱中杂记》是方苞追述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的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作为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课文名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杂记“杂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的这篇《狱中杂记》是“杂记”中的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 在刑部 狱, 见 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 出 者, 日 四三人。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刑部狱:清 ⎦⎥⎤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

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窦(dòu ):孔穴。

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4)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代指谷神;社稷后来成为国 家的象征。
(5)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 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古诗文基础
狱中杂记
1.字音识记 ①窦.( dòu ) ②遘.者( ɡòu ) ③瘳.( chōu ) ④迩.年( ěr ) ⑤绞缢.( yì ) ⑥不羁晷.刻( ɡuǐ ) ⑦主谳.者( yàn ) ⑧呿.( qū ) ⑨渫.( xiè ) ⑩胥.( xū ) ⑪痼.疾( ɡù ) ⑫挢.( jiǎo )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节日与习俗(二)
(1)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又名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 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 日之一。
厚古薄.今动词,轻视、看不起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yào,形容词,重要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yào,动词,总结、概括 (4)要张要.良在出安,国要家.项,伯利人yā民o,y动ào词,,名同词“,邀要”点,、邀关请键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yāo,动词,同“约”,约定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yāo,动词,要挟
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在狱中,目睹了监狱的阴森恶劣,
百姓的横遭逮捕,冤死狱中,以及狱吏的敲诈勒索,受贿枉法,草菅人命等。
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
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在刑部 狱中据所见所闻写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 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 第五单元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

篇目三文与可画谷偃竹记说作者苏轼(见第四单元《方山子传》的相关介绍)寻背景文与可与苏轼为中表兄弟。

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

筼筜谷,山谷名,在洋州(今陕西洋县)西北,以盛产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得名。

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出任洋州知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

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先为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后改知徐州(今江苏徐州);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

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成了这一篇情真意切的优秀散文。

链常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整体宏观把握]看结构知文意文章紧扣题目,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用诙谐和妙趣横生的语言,表现出自己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的感情,以及对文与可亡故的悲痛之情。

赏技巧1.挥洒自如,章法严谨本文信笔挥洒,舒卷自如。

文中有正论,有戏语,或引诗赋,或摘书牍,时而讲琐事,时而举典故,机变灵活,姿态横生。

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纵横变化,但并不杂乱无章,始终紧扣主题,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筼筜谷偃竹》来展开:先是议“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偃竹图”的基础;接着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最后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

通篇以画贯穿,以怀念友情为中心,形散神不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美结合。

2.说理形象,富于理趣这篇杂记兼有记人散文和文艺随笔的双重特征。

文中,作者阐述了相当深奥的绘画理论和自己的独到理解,但却能把“理”说得活泼,充满趣味,可谓既富于理趣,又不失情趣。

文章头两句描写竹子生长的形象,读之如见其形。

继而笔锋一转,以反问勾画出当时作画者只求形似、缺乏神似的情形,从而巧妙地总结出“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道理,流转自如,丝毫不见说理的乏味。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狱中杂记 方苞》单贞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狱中杂记 方苞》单贞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狱中杂记》兰州第五十一中学语文教研组单贞一、教材分析《狱中杂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推荐作品,是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作品。

本单元所选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所选文章在情感和逻辑是统一完整的。

作者用质朴的文笔,再现了清朝监狱内的惨无人道。

本文记载内容繁富,涉及人物众多,作者利用对话、设问、典型事件的陈述等方式,有条不紊地将繁杂的内容一一呈现,符合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之说。

从文言字词方面而言,基础词汇较多,兼有生词,在阅读梳理的过程中需要细心总结。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基本掌握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词汇,能够自主梳理文章大意。

同时,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对文章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上此单元多是散文,学生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倦怠,有必要改变教学方式。

所以,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本课的学习重点在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方面,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报道,联系课本内容,体会方苞所倡导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为文之道。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展示报纸制作理念和对文本的再叙述处理理念。

2.能力目标:总结方苞《狱中杂记》的构思,理解方苞的“义法”理念,提高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对观点的质疑能力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本质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理解方苞的“义法”观念,理清文本的内在逻辑。

2.难点:理解文章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安排。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的教学借助学生课下制作的新闻报道展开,通过学生展示报纸的制作理念,引入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习方苞对内容和结构的安排。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报纸,提高其自主疏通文意、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制作、展示的过程中,体现出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质疑能力、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成果预设设计意图导入上节课我们震惊于清代监狱的黑幕,班级的九大纸媒也纷纷报道,本节课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各大报社的报道。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六国论》

” 四个字写出六国破灭的根
• 弊在赂秦
• 3. 《六国论》中运用 比喻论证说明六国赂秦的句子是: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 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 侍奉,动词 • 得:适宜,得当,形容词
点评讲授
1.第二段是从哪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的?
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六国破 灭的原因?
论证方法:
•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
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将父 子三人合称“三苏”,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中。
一读课文:疏通字词
赂lù秦 小则获邑yì 草芥jiè 洎jì牧以谗诛
或未易量liáng
日削xuē月割
六国互丧sàng 思厥jué先祖父 下咽 yàn 革灭殆dài尽 悲夫 fú 苟gǒu以天下之大
率shuài赂秦耶yé 暴pù霜露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tǎng与秦相较
• 兵:兵器 道:原因 • 或:有的人,不定代词 • 率:全,都,副词 • 以:因为,表因果连词 • 盖: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 完:保全,形做动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①赂秦而力亏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曰:弊 在赂秦也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 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 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本文属于史论文
• “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 破灭之论”“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 灭亡的根本原因”。

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语文课件:第五单元推荐作品《陶庵梦忆序》(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不敢与接。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
途、囊 ③ 表现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 从前的种种见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
或写作目的的。
(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梦 2.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四)文本研读
中落,生活颇为艰苦,但笔耕不辍,著
述弘富。纪传体明史《石匮书》,文集《陶庵梦忆》《西湖 梦寻》《琅嬛文集》等。取材广泛,笔力高致,有“文中乌
获”“后来斗杓”(王雨谦《琅嬛文集序》)之称。散文名篇
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
《陶庵梦忆序》——“天崩地解”风雷动,世事更迭一场梦
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
章语言灵动活泼,言简意丰。
一、《陶庵梦忆序》赏析 本文是张岱为自己的文集《陶庵梦忆》所作的自序。该 文集中,多为回顾自己过去豪华生活之作,而作者写此书 时,已穷困潦倒,两相对比,不由心生慨叹,如大梦方醒, 犹忆梦中美境,眷恋不能舍,又自知其不可复得,于是故作 潇洒、幡然悔悟,将一切归之因果,归之大梦。
种无奈的梦呓。
二、梳理文脉
三、艺术鉴赏
(1)应用文与散文的有机融合 由于本文是一篇“自序”,故作者简括地回顾了著述的
起缘、宗旨以及全书的内容和特色。张岱尽管在落没时情绪
跌宕起伏,但对于以上这些要点仍给予了冷静的关照,他以 抒情为线索,巧妙地嵌入记叙与议论,这就使全文虚实相 依,静深而又灵敏,实用而又好看。一般认为,张岱的文章 凝练得有如“唐人绝句”,其间点染依稀,给人以神思荡漾 的奇趣。此篇虽属“应用文体”,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 功力仍然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人读罢免不了要心驰神往,再 三吟哦。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2
9
读一读
伶官líng chéng 系燕父子以组 xì 仇雠chóu 誓天断发 fà 俳优 pái 度曲dù
盛以锦囊
信函hán 为天下笑 wéi 勖勉 xù 汾州fén
2020/7/29
10
听 品茗 范读
2020/7/29
11
第一段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与:和; 其:他;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例句:与其这样坐以待毙,还不如想办法摆脱困境;
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句:这次董事会讨论了人事变动、股权分配等重要问题;
2020/7/29
12
第一段
古今异义: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节构,以为“.......的缘
故’......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同学们没有意料到会下雨,所以很多人没带伞;
3、及凯旋而纳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收藏
2020/7/29
16
分析第二段 古今异义:
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 例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从事环保事业;
2、负而前驱 古义:走在前面/向前跑;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车子驱动轮在前面;
“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成则由人”的道理;它照应了首段 中的“得”。
2020/7/29
23
分析第二、三段
3、“庄宗身死国灭”说明了什么道理?又照应了开头第一段 的哪个字?
2020/7/29
17
特殊句式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韩愈(经典实用)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韩愈(经典实用)

去年,孟东野前往, 我托他带给你的信中说: “我还未到四十岁,却 视力模糊,头发花白, 牙齿松动。想到诸位叔 伯父和各位兄长,都是 在健康强壮时便过早去 世,像我这样衰弱的身 体,难道能够活得长久 吗?
书:写信,名词作动词
其:难道。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吾不可去①,汝 不肯来,恐旦暮 死,而汝抱无涯 之戚也。”孰谓 少者殁而长者存, 强者夭而病者全 ②乎!
①离开职守 ②保全
我不能离开职守,你 又不肯来。只怕我早 晚死了,而你将会怀 着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料想到年少的死了, 而年长的却反活着; 强健的夭折早死了, 而病弱的却反保全了 生命?
“少者殁而长者存”,陈诉自己抱憾不已的心 情
该死的没死, 不该死的死了—抱憾不已
为什么该死? 为什么不该死?
身体虚弱 (怎么虚弱?)
题解
祭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告
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 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 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 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 者。汉、魏以来,祭文多依照《诗经》 中雅、颂的韵语,也有用骈文的。本 文则不拘常格,以无韵散体来写。
祭文(悼词)
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 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 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对噩耗的疑惑

怀 疑
Hale Waihona Puke 梦真如果是信
为什么兄……? 为什么你……? 为什么我……?
如果是梦
不是信
传言不是真的
东野的书信 耿兰的丧报
是信
.“我”不久于人世
原因
头发全白 牙齿脱落 身体虚弱 精神衰落
有知觉
永不分离
死后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单元 推荐作品 2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5单元 推荐作品 2 陶庵梦忆序 张岱

2.作者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哪些字词能够体 现? 繁华。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 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 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 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4.文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 有何相似之处?
(1)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 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 好!” (2)中式寒士。恍然犹意非真, 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相似之处:一梦耳,惟恐其非梦, 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二)合作探究
1.本文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文中作者 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检查预习 1.字音辨识 陶庵 ( ) 以苎( )
寤醒( ) 蒉草( ) 报絺( ) 爽垲( ) 布衲( ) 以粝( ) 报粻( )
靡丽( ) 自啮( ) 以藿( )
裘衣( ) 梦呓( )
屡罄( ) 罹此( )
ān kuìnà zhù chī lìwù kǎi zhānɡ mǐ qiú niè yìlí huò
2.背景介绍 张岱生活在明、清之交,那是一 个“天崩地裂”的年代:农民战争的风 暴摧毁了腐朽的朱明王朝。随着满族贵 族入主中原,清帝国建立,封建制度正 用文化专制主义配合铁蹄、刀剑和镣铐 来延缓自己的没落与衰微;到处有苦闷、 彷徨和幻灭,也有抗争和求索的思想火 花在迸射。张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忆梦、 寻梦和说梦的。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1)陶庵国破家亡: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2)无所归止,披发入山:明亡后避居山中(气 节高尚)。 (3)因《石匮书》未成,好弄笔墨:作家。 (4)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出生仕宦世家 ,少为富公子,爱繁荣。 (5)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布衣素食,生计维 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陶庵梦忆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5单元陶庵梦忆序
• B.夜气:拂晓前的清新之气。孟子认为,人在清明的夜 气中一觉醒来,思想未受外界感染,良心易于发现。因此 用以比喻人未受物欲影响时的纯洁心境。
• C.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 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 D.鹿鸣宴:宋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辖地秀才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 答:作者以前颇事豪华,却不思亡国之祸,今日遭受亡国 之痛,生活困苦,悔恨交加,认为正是以前的恶因造成的, 正如果报一般。
• 连用七个排比句大谈“因果报应”,节奏短促,一气呵成, 表达了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悔恨与愤懑情感。
• 2.从“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这句话中可以体会 出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清初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县)人,侨寓杭州。出身于仕宦家 庭。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通晓音乐、戏剧等。 明亡以后,入山著书,不做清朝的官。他是明末清初的重 要作家,散文造诣很高,题材广泛,文字清新峭拔,所写 虽大多是个人经历的琐事,可是时时显露故国之情,有很 强的感染力。著有《陶庵梦忆》《两湖梦寻》《琅嬛文集》 《石匮书》等。
• C.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与寒士赴鹿鸣宴而 “犹意非真”,分别讲的是生活中有“惟恐其非梦”与“惟恐其 是梦”的时候。
• D.作者把今日的困苦饥饿归于对往日奢华的果报,把自 己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的一场大梦。这也体现了
学业质量标准测评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推举作品 陶庵梦忆序
1
学习目标
2
课前预习
3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课件 (33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伶官传序》 课件 (33张ppt)
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庄宗大事记 时间
事件
结论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哉
908 年 23 岁 受命继志
912 年 2 7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 年 3 8 岁
15年
3年
函梁君臣之首

926 年 41 岁
身死国灭

一夫 夜呼……
忧劳 可以 兴国
逸豫 可以 亡身
•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 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 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 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 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 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 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 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 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 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 映。”而余秋雨在《艺术创造工程》中则更为温和地说: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 尊。”历史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指引着我们在人类历
史长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欧阳修也用他的方式编纂了前 人的历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传序》中向 我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他想对我们说什么呢?
史·伶官传》作的序。
解 “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 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简介(1)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康熙四十五年进士。

康熙五十年(1711)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

后官至礼部侍郎。

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

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

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

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2)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

二、背景展示(1)《狱中杂记》是方苞追述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2)张岱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的生活;可惜偏逢末世,随着明清政权的更替,张岱“披发入山”,隐居不仕,生活窘迫,“常至炊断”,坚决不与满清统治者合作,体现了刚直不阿的气节。

作为明朝遗民,今昔对比,现实与梦幻交织,作者满腔的亡国之恨、满腹的思念之情,便化作《陶庵梦忆序》等写梦写幻的追忆之作。

课文名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陶庵梦忆》杂记“杂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方苞的这篇《狱中杂记》是“杂记”中的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

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

狱中杂记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

刑部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

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窦dòu:孔穴。

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发作了啊。

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日十数人。

”每天十多人。

”洪洞tónɡ令:洪洞县令。

洪洞,今山西洪洞。

清代属山西平阳府。

作:神情激动。

疫作:瘟疫流行。

天时顺正:气候正常。

余叩所以。

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叩所以:询问原因。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得这种传染病的人,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

而狱中有老监四座,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墙上开有窗洞,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二百多人。

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与饮食之气相薄,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遘者:得这种传染病的人。

遘ɡòu:遇、遭受。

牗yǒu其前: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洞。

牖,窗。

屋极:屋顶。

薄暮:黄昏。

管键:锁钥。

矢溺:大小便。

矢,同“屎”。

溺,同“尿”。

相薄bó:相混杂,相侵袭。

薄,迫。

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很少有不生病的。

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正明的时候才开锁,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

质明:天正明的时候。

启钥:开锁。

并踵顶而卧:并排睡一起。

踵,脚后跟。

顶,头顶。

旋避:回避。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力特别旺盛,染上这种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

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或有得病的,随着很快也就好了。

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轻罪被囚的以及被牵连的、所不及者。

”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积贼:惯贼。

积,久、习。

气杰旺:精力特别旺盛。

或随有瘳chōu:或有得病的,随着很快也就好了。

瘳,病愈。

骈死:并列而死。

骈,并。

轻系:轻罪被囚的。

佐证:证人。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五城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城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督察职务的武官统领访查缉捕来受审讯的人,统统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当中多事的人,以及官署内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掌管文牍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越有利可图,稍有连,必多方钩致。

有牵连,必千方百计地捉来。

京兆狱:京城即顺天府的监狱。

京兆,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司坊,管理街坊间的刑事案件。

坊,当时京城分为十坊,每司负责二坊。

司、坊协司,访缉各地来京官员钻营贿赂等事。

迩年:近年。

九门提督:掌管京城九门督查职务的武官。

九门,指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西直、朝阳、阜成门。

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好事者:多事的人。

书吏:掌管文牍的小吏。

连:牵连。

钩致:钩取,即逮捕。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放他们住在老监的外边,衡量他们家中财产多少作为敲诈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的依据,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员和小吏瓜分了。

械手足:给手脚戴上刑具。

俾:使。

导以取保:诱导犯人花钱保释。

剂:契券,字据。

这里指作为要挟的根据。

中家中产以上的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一点也不宽容,还以他们做样子警告其他人。

有的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案被囚禁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者罹其毒。

无罪的却遭受披枷戴锁的痛苦。

中家:中产之家。

“为标准”句:做样子警告其他人。

同系:同案被囚禁的人。

罹lí其毒:遭受披枷戴锁的痛苦。

积忧愤,寝食违节,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饮食都不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正常,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

”寝食违节:睡眠、饮食都不正常。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

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伏见:看到。

伏,表示谦卑。

圣上:臣民对皇帝的尊称。

这里指康熙。

质:审察。

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假使仁人君子向皇帝陈说: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的重刑犯外,那些罪行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之,手足毋械。

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

为上昌言:向皇帝陈说。

上,皇帝。

昌言,直说。

所如果这样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的话,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有人说:监狱原有的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

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定罪的人住。

傥举旧典,可小补也。

杜君曰: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说:“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

今贫者转系老监,“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

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有居板屋者。

此中可细诘哉!不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

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

”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正:定罪。

正,治罪。

旧典:过去的制度。

推恩:开恩。

细诘:深究。

拔本塞源:拔除弊端的根本,堵塞弊端的源头。

指从根本解决问题。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在同一部门做官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

重罚的。

朱翁:不详。

余生:名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

同官:在同一部门做官的人。

一说为县名,即今陕西铜川。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又有个不知道姓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我对这些事颇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广泛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言同,于是乎书。

说的都一样,于是我便写了下来。

泛讯:广泛讯问。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凡判了死罪的案件已经上奏的,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

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

死刑狱上:狱,判了刑的案件。

上,呈报。

斯罗:也作“撕罗”“撕掳”,排解、打理的意思。

富者就其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戚属,贫则面语之。

其极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对其中受凌迟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犹不死。

”心还不会死。

”极刑:最重之刑。

这里指凌迟,即碎割全身的酷刑。

其绞缢,对其中受绞刑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别械,然后得死。

”加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

”绞缢:绞刑。

加别械:加别的刑具。

惟大只有对那辟无可要,然犹质些斩首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用他的脑袋做抵押,其首。

勒索钱财。

大辟:斩首。

要:要挟。

质其首:以其人头做抵押,勒索钱财。

质,抵押。

用此,富者因此,有钱的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甚至上百两银子,没有钱的也要把自己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的衣服卖光;一点财物都没有的,就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处理犯人。

罄:用尽。

治之如所言: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处理犯人。

主缚者亦然。

专管捆绑犯人的吏卒也是这样。

主缚者:专管捆绑犯人的吏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